如果可以,你會選擇永遠在家工作嗎?
新冠肺炎的疫情在美國仍持續升溫中,截至 5/17 日為止,美國確診數已經突破 150 萬人,每天新增的確診數還是在兩萬到三萬之間。即使如此,愛好民主以及自由的美國人已經忍不住了,不斷給予政府壓力,各州政府都在研擬解封的條件、漸進式的解封、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
科技公司也不例外,Google 以及 Facebook 紛紛宣布將漸進式地開放辦公室,同時大部分員工可以選擇在家工作到 2020 年底。Apple 跟 Tesla 的員工就沒這麼幸運了,畢竟這兩間公司的產品是以硬體為主,沒有意外的話他們會是最早重啟辦公室的科技巨頭。Tesla 的執行長馬斯克甚至直接不鳥加州政府的命令,已經重啓產線,並且揚言要告加州政府以及考慮將工廠搬離加州。
相較之下,Twitter 的員工想必是最幸運的了,幾天前 Twitter 發布了新聞稿,如果你的職位允許,員工可以選擇永遠在家工作!
如果我們員工的職位允許他們在家工作,而且他們也希望永遠如此的話,我們會成全這件事情。如果不行,當我們覺得復工是安全的,並且搭配額外的預防措施,辦公室將會是他們溫暖友好的地方。
if our employees are in a role and situation that enables them to work from home and they want to continue to do so forever, we will make that happen. If not, our offices will be their warm and welcoming selves, with some additional precautions, when we feel it’s safe to return.
其中這段聲明更是霸氣:
開啟辦公室是我們的決定,什麼時候回來,或是要不要回來,是員工的決定。
Opening offices will be our decision, when and if our employees come back, will be theirs.
如果可以,你會選擇永遠在家工作嗎?
Medium 好讀版:https://medium.com/jktech/%E5%A6%82%E6%9E%9C%E5%8F%AF%E4%BB%A5-%E4%BD%A0%E6%9C%83%E9%81%B8%E6%93%87%E6%B0%B8%E9%81%A0%E5%9C%A8%E5%AE%B6%E5%B7%A5%E4%BD%9C%E5%97%8E-418f36c21296
#在家工作兩個半月
Square 是第一批宣布在家工作的科技公司,早在 3/2 我們就強制所有人非必要不得來辦公室,算一算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兩個半月了呢。
在家工作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 — 你再也不用浪費時間通勤了!灣區的交通真的很差,單程的通勤時間動不動就要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不過我也因此養成了聽 Podcast 的好習慣。
在家工作以後,這些時間都省下來了,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什麼呢?你猜對了 — 用來做更多的工作。這就是問題的所在,中間少了通勤作為緩衝,上班跟下班的界線反而變得模糊了。在公司大家開始抱怨生活品質變差,一起床就上班,然後常常下不了班,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也無法請假出去玩。
好在公司很快地意識到了這點,在全員大會數次告訴員工:
現在這個時刻,你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其他人。如果放假可以讓你好好休息、充電,回來的時候更有效率,我們鼓勵你們這麼做。
這也不是說說而已,有個高管也以身作則,請了一星期的假 (即便現在哪都不能去)。我們的部門也宣布大家 5/25 放假,剛好連著美國國定假日一起,希望大家可以把握這四天假,好好休息。
因應在家工作,這段時間我也做了以下的調整:
建立上下班的儀式:即使在家,我還是會換上上班的服裝,然後下班時換上比較輕鬆的服裝,告訴自己現在是下班時間。
設定一個辦公區域:規劃一個辦公區域,有我所需要的螢幕、桌子、椅子等等,把這個地方佈置成適合工作而且有效率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只在這個地方工作,盡量避免在沙發這類的地方工作,來區隔上下班的生活。
準備好所需的東西:網路該升級就得升級,需要的器材該買就得買,比方說印表機、飲料、或是水,反正就是準備好工作會需要的東西。
該休息就得休息:沒有人能預料到這波疫情會改變大家的工作型態,所以我們都還在學習如何在家工作,如果真的狀態不好、需要休息,那就休息吧!放自己一馬不要用力過猛。
#遠距工作的挑戰
儘管遠距工作有許多好處:免通勤、彈性工時、不限制辦公地點等等,它同時也有了許多問題及挑戰,相關的制度跟配套措施也都是我們要去思考的。
#視訊會議比想像中的還累人
在實體的互動,我們除了透過語言以外,很大一部份是靠著肢體動作來溝通的。透過對方的表情、手勢以及坐姿等等,我們可以得知很多隱藏的訊息,但是這一切在視訊會議中都沒有。矛盾的是,我們的大腦仍不斷地在畫面中尋找非語言的肢體訊號,但終究遍尋不著,導致視訊會議比實體會議還要累人。
最好的解決方法是:避免所有非必要的視訊會議。這聽起來很反直覺,在遠距工作的情況下,不是應該要有更多的溝通,甚至應該要過度溝通 (over-communicate) 才能夠確保團隊有一樣的認知嗎?是的,但視訊會議不是最好的方式,寫下來才是。
不管是透過 Email、Slack、Wiki或是設計文件,如果能夠用文字方式的溝通,就不需要透過視訊會議。用文字除了可以有多一分思考的機會以及讓未來的人參考以外,也可以讓跨時區的成員有一樣公平的機會參與。
#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儘管 Zoom 以及 Google Meet 這類的視訊軟體已日漸成熟,對於多人視訊的支援也比幾年前好上許多,但還是有許多的不方便。
我觀察到的最大問題是:演講者缺乏回饋,多數的軟體設計都是呈現大大的簡報畫面,其他人的頭像在側邊欄,人太多的話有些頭像還顯示不出來。這對於演講者要掌握聽眾理解程度,真的是一大挑戰。此外,大部分的聽眾預設是靜音的,這也降低了人們問問題或是給予即時回饋的意願。
另外,即使不是在有人簡報的會議,多人視訊會議還是有個很大的限制:一次只能有一個對話。更多時候是只能有一個人講話,我們沒有辦法像實體會議一樣,跟旁邊的人開啟悄悄話模式。
現階段我認為沒有太好的解法,只能等未來的某一天,全像投影技術可以用在視訊會議上的時候吧。
#實體互動的不可取代性
不管我們再怎麼努力,科技還是有其限制性。增加遠距工作的效率,讓公司部門的 OKR 達標,這些都不是問題,但隔著螢幕終究還是少了那一味。跟同事說聲早安、吃午餐、喝個咖啡閒聊公司八卦的體驗,終究是無法被取代的。這些體驗乍看之下對工作效率沒有直接幫助,卻是決定員工歸屬感以及工作開心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會影響員工的留存率。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全世界最大的全遠距工作公司 — GitLab,每年也會舉辦一次實體聚會,將全世界的員工飛到同一個地方度假。目前 GitLab 擁有 1295 名員工,散佈在 67 個國家。
#在家工作適合你嗎?
這個答案因人而異,目前也只有知識工作者有這個甜蜜的煩惱。如果你的工作性質是可以獨立運作,或是可以線上有效率地跟同事合作,並且你也對工作很上手,在家工作絕對可以考慮。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彈性的工作時間以及地點,何樂而不為呢?
相反的,如果你在職涯剛開始的階段,在家工作反而會對你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另外對於沒有家庭或是一個人住的人,實體辦公室對於滿足社交需求也是很重要的。或者更重要的是,你搞不好根本不喜歡在家工作。
#遠距工作的未來
這波疫情強迫全世界的人進行一場大型的在家工作實驗,有的人喜歡,但也有人恨不得辦公室早點開放。但是無論如何,遠距工作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在疫情結束之後,肯定有更多的公司以及個人開始擁抱這樣的工作模式。
改變也需要時間,我預測會先從複合式的模式開始,不會一開始就進入全遠距的模式。對於個人來說,可以從一週進辦公室一兩天開始,慢慢考慮是否要往全遠距發展;對於公司,會開始實驗遠距工作,並且考量效率以及成本,可以想見有些公司會關閉實體辦公室,而另外一些公司發現這行不通,重回辦公室的懷抱。
矽谷科技公司肯定會招募更多在矽谷以外的研發人才,當你的範圍是全世界,而且可以用更便宜的薪水招到更好的人,怎麼可能不這麼做呢?這樣的後果是矽谷會迎來出走潮,畢竟這裡的房價物價實在是太高了,如果你在其他生活品質更好的地方可以享有一樣的工作機會,為什麼還要待在這裡呢?
你的選擇會是什麼?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Tech Do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技狗 #JLab #GoWork #JLabGoWork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 在家工作就靠它 ➥ https://bit.ly/35VDPDx 🎧 降噪表現頂呱呱 ➥ https://bit.ly/3encheQ ======================...
「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矽谷輕鬆談 Just Kidding Tec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心得] 三星生態圈跳蘋果生態圈心得- 看板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LINE會議室| 怎麼用? 建議全螢幕觀看| GOGOLife 皇家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我好像在視訊面試的時候被錄裸照⋯⋯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多連桿與扭力梁後座舒適度 - Mobile01 的評價
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科技狗 #JLab #GoWork #JLabGoWork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 在家工作就靠它
➥ https://bit.ly/35VDPDx
🎧 降噪表現頂呱呱
➥ https://bit.ly/3encheQ
===============================================================
說到 JLab 很多人都會想到高 C/P 值的真無線藍牙耳機,這次他們就看準在家上班的趨勢推出 JLab Go Work 藍牙耳罩耳麥,顧名思義就是要你趕快滾去工作啦!
JLab Go Work 建議售價 NT$1,799,除了針對通話降噪優化也保留內建 EQ 的傳統並支援藍牙多點連線,不過都買耳機了當然也會想拿來聽聽音樂、看看影片或是玩個遊戲之類的,這次就讓科技狗辛蒂帶你一起從辦公到娛樂全解析這副辦公耳機的優缺點。
===============================================================
::: 章節列表 :::
➥ 外觀 & 配戴
00:00 滾去工作
00:57 耳機開箱
01:23 外觀布局
03:28 有線使用
03:43 配戴收納
➥ 規格 & 實測
04:19 通話實測
05:13 多點連接
06:02 充電續航
06:33 延遲實測
07:18 音質實測
➥ 最後總結
08:43 最後總結
::: JLab Go Work 規格 :::
建議售價:NT$1,799
產品顏色:黑色
產品保固:1 年
藍牙版本:藍牙 5.0
支援協定:SBC / AAC
單體大小:40mm 動圈
頻率響應:20 - 20kHz
麥克風類型:
ENC 麥克風 ─ 全向式
收音麥克風 ─ 單指向
通話降噪:JLab C3
充電類型:Type-C 充電
續航能力:最長 45hrs(400mAh)
產品重量:170g
其他功能:多點連接、一鍵靜音、有線連接、雙 EQ
不要錯過 👉🏻 http://bit.ly/2lAHWB4
--------------------------------------
#3cdog #JLABGOWORK #JLAB #GOWORK #jlabgowork #jlab #gowork #耳機 #藍牙耳機 #無線耳機 #遊戲 #耳麥 #開箱 #評測 #體驗 #優缺點 #評價 #WFH #多點連接 #review #unboxing #PTT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LINE 社群:https://bit.ly/3rzUq8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3cdogs@gmail.com
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Google三月三日通知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歐洲總部約8,000員工在家裡工作,這是因為有員工檢測陽性。公司不僅限制員工出差,還特別將這次Google Cloud的年度大會全程改為線上形式舉辦。
也因為全球都受到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這波「在家工作潮」,現也開始擴及到非科技公司;像是美國大型節目,以前錄影的時候,現場光工作人員可能就要四五十人,再加上觀眾幾百人,現在主持人自己在家主持自己錄影。連化妝的費用都省下來了。
而且加州史丹佛大學曾做過《在家工作者生產率》研究,報告指出因為在家工作環境較舒適,大家反而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在工作上,所以生產效率比起一般上班族高出13%。
在這股潮流下也必須更注重資安問題,因為遠端資料傳輸其實是最容易遭受到駭客攻擊,為了避免安全漏洞,除了VPN加密器外,可能需要提高服務器容量,滿足多人同時使用時可以更順暢。而且家工作,必須確保網路連線的可靠、暢通,必要時更要進行網路升級,購買熱點網路、路由器等。進行網路文件分享、電話、視訊會議時,也必須選則安全性高的通訊平台。
經過這一次新冠肺炎的考驗,在家工作的科技說不定會進步,願意做的公司也會更多。你有在家工作嗎?你想要在家工作嗎?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LINE會議室| 怎麼用? 建議全螢幕觀看| GOGOLife 皇家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快來看怎麼用LINE會議室吧!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互動。00:00 開場00:20 開始操作00:30 建立新會議室01:25 加入會議你的視訊02:30 會議室工具列03:00 ... ... <看更多>
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我好像在視訊面試的時候被錄裸照⋯⋯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我的帳號是私人不是網美外根本沒什麼個人照片但我之所以會答應視訊面試第一就是對方帳號看起來是官方的(台灣區) 有30000多人追蹤再來窗口私訊我 ... ... <看更多>
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在 [心得] 三星生態圈跳蘋果生態圈心得- 看板MobileComm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剛從 S21+ 跳 iphone 14 pro max,經歷了一番轉移陣痛期,上來分享一下
給以後也想要轉換平台的板友一點小小的參考。
只是我個人心得,如果你看了覺得哪裡不正確不認同,那很正常,因為你才是正確的。
先放圖以證明不是在雲:
先說明一下前後使用的裝置:
一路以來:
Sony Xperia P / LG G2 / LG G3 / Asus Zenfone 3/4/6
之前:
Samsung S21+ / Galaxy fit 2 / Tab S7+ / Galaxy Buds live / Watch active(陣亡)
目前:
Apple iPhone 14 Pro Max / Watch S8 / iPad mini 6
這一篇會偏向之前轉換與目前使用整個生態系上的感想。
我認為是缺點的部分,應該是我不會用,不是他們做得不好。
一、為什麼想換?
在換 i14pm 前,我已經持有 ipad mini 一段時間了,再更之前是 iPad Pro 9.7。
因為在 iPad 上對於功能綁手綁腳的體驗,再加上真的很麻煩,讓我遲疑許久。
2021 年換 S21+ 時,我真的認為我會一直待在安卓龍頭上,所以買了整個生態系的設備。
但以下這幾個原因讓我下定決心嘗試看看 iPhone.
1. UI 效能
S21+ 從入手到現在,雖說有 One hand Operation 及 Good luck 極大程度補足了 UI 的
不足,但總是會有莫名卡頓跟發熱。
原廠相機從一開始開啟就會 lag,直到現在的更新還是一樣。
更別說日常滑動時那隨機的卡頓感,就像騎車或開車時,變速箱換檔的那種頓挫感。
當板友在糾結螢幕有沒有 120Hz 高刷新率下,這種隨機的卡頓感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就是明顯地破壞使用體驗,讓人無比煩躁。
2. 硬體效能
S21+ 拍照的強勢與良好表現無庸置疑,但從開啟相機時的卡頓感,到錄影與日常視訊
通話時在鏡頭模組附近那讓人感到不適的強烈高溫,以及伴隨而來更強烈的卡頓,會讓
前述的煩躁感大為增強。
3. 第三方軟體支援
以每日最常使用的 LINE 來說,新功能總是會先放到 iOS 上。
IG 限動在 android 上的卡頓至今無解,我換完系統後第一聲讚嘆就是 IG 限動影片終於
不卡了!
FB 的黑暗模式,在 android 上也會突然消失,在 iOS 上穩定啟用。
LINE、IG、FB 是我每日使用最多的 APP。
這樣的軟體支援度與使用體驗雖說不是硬體商的鍋,但卻會很大影響使用體驗。
4. 社群效應
我的家人、同事、朋友圈,只有我一個用 android,傳照片我還只能用 LINE 傳。
雖不至於會有太大影響,但就跟卡頓感一樣,不是大問題但就不省事。
二、轉換過程的陣痛
LINE 訊息轉移
LINE 的訊息對我來說,跟照片一樣,裡面充滿跟家人 / 女友 / 朋友的對話互動與溫度。
如果你認為照片的保存很重要,那文字訊息的保存也同樣很重要,請仔細思考這一點。
我認為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時間,還有需要用時間堆疊的資產
目前 android 到 iOS 無法用官方同步轉移記錄,必須要使用付費軟體。
我使用 iCareFone 轉移,操作蠻簡單的,收費與作法請自行 Google。
值得一題的是轉換後的訊息記錄可以看但無法搜尋,有些圖片會轉移有些不行。
剩下主要就是帳號密碼的裝置轉移,需要花許多時間重新認證裝置,特別與銀行相關的
裝置重新認證很煩人,但大約一晚就可以解決。
三、iPhone 14 Pro Max 的優缺點
優點:
1. 流暢的使用體驗
不管他是動畫也好還是真的 UI 寫的比較好,就是沒有 S21+ 那種隨機煩躁的卡頓感。
絲滑柔順是符合實際的形容詞,這在使用體驗上絕對是非常大的加分項目。
2. 強大的硬體效能
現在開啟相機不會卡頓、視訊錄影不會發燙,以領先 android 至少 2 年的 SOC 效能,
不管在使用體驗或產品壽命上都會有蠻大的提升。
3. 沒有存在感的 Face ID
Face ID 在開放口罩解鎖後的速度非常快,在全黑的房間中仍然可用且依然準確快速。
(在板上酸 Face ID 燈關掉就不能用的全部都是在雲,請直接無視。)
S21+ 的螢幕下指紋辨識,在沒有貼保護貼的情況下,解鎖也非常快速,但有固定的辨識區域。
試想一個使用場景:
你站在全家櫃臺前想要使用行動支付結帳,手機正在你的口袋裡,你將手伸進口袋將手機
拿出:
A:
如果你用的是 S21+,那麼需要花大約一秒鐘找到辨識區域,並將手指放上去,然後花 0.2
秒解鎖螢幕。
B:
如果你用的是 iphone 14,那麼將手機拿出來,在 S21+ 使用者將手指正在放上辨識區的
同時,螢幕已經解鎖完了。
iphone 14 的 Face ID 在我的使用體驗裡,幾乎沒有存在感,幾乎到了我懷疑它到底有
沒有辨識的程度。
「螢幕剛見,解鎖已成」是符合實際使用的註解。
板友們設想的:在口袋裡將手放上,等拿出口袋已解鎖完成,這件事情在 S21+ 指紋辨識
上是難以成功的,光是要盲對辨識區域就是極有門檻的。
4. 第三方軟體廠商支援度
因為 iPhone 在手機上的市佔率與地位,主要第三方軟體商都會對 iPhone 推出產品與
維護,因為系統封閉與單一的特性,讓廠商對於使用體驗的掌握度能有效提升。
5. 永遠不會欠缺的周邊設備
以前在用 S21+ 時,即使身為 android 龍頭廠商,市面上的周邊設備少得可憐。
光一個手機殼就少有廠商做,連犀牛盾的產品線也僅少數有出 S21+ 的項目。
在 iphone 生態系尚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什麼周邊都有。
缺點:
1.很貴
由於要到 256GB 才能使用 ProRes 這個 iPhone 14 主打的功能。(感謝板友指正)
i14 / i14 pro / i14 pro max 的價格分別是 31400 / 38400 / 42400 (0 / +7K / +11K)
7000 / 31400 = 22% 將近 1/4 的金額,不應該用捏一下直上來看。
入手哪一個請依照預算去看,不要聽板上說捏一下直上就硬捏,喊話的人不會幫你捏。
2. 輸入法很爛
我用原廠注音感覺跟 android 差異太大,分別嘗試了 Gboard 注音 / 搜狗注音 / 超注音
以及原廠的動態鍵盤,發現還是注音還是原廠最好用。
原廠動態注音的陣痛太長,我是沒有耐心練習了。
Gboard 配置跟原廠一樣,兩者選字已沒有太多差異。
搜狗注音綁定拼音,切換要多一次,徒增困擾。
超注音空白鍵太短,反而容易按錯。
原廠注音善用「替代文字」可以大幅改善輸入體驗。
3.APP 沒有替代性
我原本在 android 適用第三方的 IG (insta pro),這在 iOS 上是做不到的。
實測過 Adguard pro 可以達到在 android 上幾乎相同的擋廣告體驗。
4.沒有三星瀏覽器
在三星手機上,三星瀏覽器無疑是最強的,除了有內建的擋廣告,更重要的是有幾近完美
的全域黑暗模式。
Safari 上購買安裝 Noir 可以達到接近的體驗,但仍有些圖片會有奇怪的顏色對比。
四、跟穿戴式裝置的搭配
先講結論:
我覺得 Galaxy watch / fit2 + S21+ 的使用體驗要好於 apple watch + iphone。
最好的搭配應該是 iphone + galaxy watch,可惜現在兩邊都獨佔了。
以下用表格表示:
Galaxy watch Apple watch S8
/Galaxy Fit 2
LINE 訊息同步 有 / 有 有
LINE 語音通話 無 / 無(記憶錯誤已更正) 無
自動偵測運動 有 / 有 官網說有,但沒成功偵測
睡眠偵測 有 / 有 有,但似乎只在排程時間內偵測
(註1)
運動項目排序 有 / 有 沒有
心律偵測 全時偵測 沒有全時偵測
血氧偵測 (watch 5 不確定) 沒有全時偵測
註 1:
apple watch 需要做睡眠排程。
我排程 23:00~06:00 睡眠,我睡到 07:00 醒來,然後 07:30 又回去睡到 09:00。
Galaxy watch / galaxy fit 2 會記錄到兩段睡眠:
1. 23:00 ~ 07:00
2. 07:30 ~ 09:00
Apple watch 只會有一段 23:00 ~ 07:00。
07:30~09:00 這段會沒有紀錄。
雖然這個看 iOS 板推薦付費 170 買 auto sleep 可以解決,但就會想對手是內建的呢...
將 watch 看做是 iphone 的延伸,會購買的人主要都是有健康或運動監測需求的使用者。
apple watch 仍無法達成全時心律/血氧偵測,運動偵測跟睡眠偵測也會漏掉,無法排序
運動項目這種種小問題,讓 apple watch 在健康運動監控上的體驗比三星還差。
曾經想過要購買 galaxy watch 5,在晚上回家時再跟當備機的 S21+ 同步健康運動資訊,
但這樣就會喪失日常中與 iphone 的訊息同步顯示與接收聽電話等等的搭配。
目前還沒有想到兩全其美的辦法。
完美的解法就是期待哪天三星解開 watch 的獨佔性,或是 Q/M SOC 趕上 apple 的一天吧
再次重申,如果板友認為有錯或不認同,那都是我的錯,板友才是正確的。
這是一點小小的使用體驗分享,可能日後找到好的使用方法會有更好的提升。
再來分享給大家。
--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67.2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65390897.A.FD5.html
這個變因太多了...角度、遮蔽範圍都是變因。
我戴 安全帽 + 眼鏡 + 口罩 也是快速解鎖。
睡前跟剛醒我也是躺著,也是秒解。
這是我的體驗,你的體驗才是對的。
放桌上沒辦法,我就直接打密碼了 XD
這個你可以在 iphone 鎖定畫面設定照相機快捷鍵,鎖定畫面長按 1~2 秒就直接開相機
但其實效能與使用體驗上的對比,你拿同年的 iphone 13 去比也會一樣...
還記得 iphone 14 / 13 用的同一顆 A15 嗎 ?
我拿女友的 iphone 14 跟我的 14pm 去比,效能與流暢度體感幾乎感覺不出差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