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n in the Game》這本書看了三分之一還沒讀完,但是剛好聽萬維綱的專欄講這本書,覺得解讀得很精彩。塔雷伯的書通常都可以引發滿多思考(與爭議),而且也常常批評一些理論學者或政治人物,像他在這本書中就有批評《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Piketty,我自己看塔雷伯書的感覺是,他講得東西在某些程度上有道理,不過有的時候也只是反應事物的某一個面向,端看你從什麼角度切入,而沒有確切的對或錯。
這本《Skin in the Game》主要內容著重在描述風險的對稱性,也就是指交易雙方應對稱的承擔交易風險。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就應該承擔這個事的後果。這個在塔雷伯之前的書中也常常討論到,如果一個人的決定所造成的成功或失敗,對自己沒有任何的利益相關,那麼他就不夠資格作決策。塔雷伯認為:一個人說他「信什麼」根本不重要,也不值得批評-你得看他「做什麼」。
📙「遍歷性」(Ergodicity)
不過讓我覺得最有趣的一部分,是萬維綱解讀到書中「遍歷性」(ergodicity)這個概念。所謂遍歷性,是指一個隨機的過程中,統計結果在時間上的平均數與空間上的平均數相等。
這個概念有點難懂,不過塔雷伯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情境1:昨天晚上有100個人去一家賭場賭博,其中99個人賭完都沒事,只有一個人賭到輸光了。那請問,這家賭場是不是一個危險場所?答案似乎是並不危險,因為輸光的機率只有1%。
情境2:同一家賭場,假設去一次輸光的機率是1%。那請問,如果同一個人,連續去了這家賭場100次,他輸光的機率有多大?答案是,他肯定會輸光。
上面這個例子不具有遍歷性。
在空間上(同一時間一群人的集合)的數學期望,和時間上(一個人連續去很多次)的數學期望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系統具有遍歷性,在兩個情境之下的結果應該是相同的。就像如果你重覆拋一個硬幣,正面與反面的機率各為50/50,和我也重複拋一個硬幣,正面與反面的機率也是各為50/50,這就表示拋硬幣這個隨機過程是具有遍歷性。
延續拋硬幣這個例子。
假設一個玩家投入1元來賭硬幣正面或反面,拋到正面的機率有50%,會虧損0.4元,拋到反面的機率是50%,會獲得0.5元。雖然心理學家稱人類有「損失厭惡」心理,對於一樣程度的虧損和獲利,對損失的痛苦程度會大大高於獲利的快樂。但若以期望值的概念,我們會參予這個遊戲,因為長期之下我們所獲得的期望值是正的。
但是,上面的結論是立基在你有無限多個1塊錢可以一直玩下去,在長期看來的確是賺錢的,期望值是每把你平均可以賺0.05元,這是一個加法的關係。可是,以現實層面來說,我們可能從頭到尾就是用那初始的1塊錢在玩,假設玩兩次拋硬幣,平均而言會一正一反,則1*0.6*1.5=0.9,這就是一個乘法的關係了,等於我們連續玩兩把平均會賠掉總資金的10%,再玩兩把,則變成0.81…最後變得一毛不剩。
📙為什麼大多數投資者都會輸給市場平均數?
現實上的投資,常常不是這樣做決策的。投資人不是一點一點的下注,更常見的是投資人把自己的錢直接下重注在某一檔標的上,如果幸運的賺了,就再加大資金;若賠了,則有可能本金直接歸0。我們若以S&P500指數作為整個市場的平均水平,為什麼大多數投資者都會輸給市場平均數呢?答案是,整體市場的平均回報,並不等於一位個別投資人可以拿到的回報,因為投資市場終並不具有遍歷性。這也就是塔雷伯所說,一群人做一件事取得的平均值,和一個人經歷這件事很多次,是不一樣的。
我們之前也曾經說過,投資是結合技巧與運氣的活動。在這個市場上,長期而言,都會展現回歸均值的現象。但是這個回歸均值的現象是否可以實現在每一個獨立的投資人身上呢?
在投資市場上,特別幸運的人可以獲得鉅額的收入,他們拉高的整體的平均值,但是,中等幸運或倒楣鬼的表現頂多是帳戶歸零,並不會強烈的拉低平均值,結果就是平均值受到了少數特別幸運的強烈影響。而股票也是,S&P500的500檔成份股中,一定會有漲得特別多的股票,跟沒什麼漲的股票,如果我們投資整個指數,這些漲得特別多的股票可以拉高整體的平均值,使得股市長期的趨勢是向上的,我們可以賺到整個平均值的報酬。但投資人若自己選股,就有可能選到不漲或是下跌的股票,而打敗不了大盤。
📙風險控管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在投資市場中,風險控管的重要性。除了分散投資之外,資金的控管也是相當重要。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投資人常喜歡集中投資,或ALL IN在某一檔股票,如果賭對大賺一筆,也不能保證下一次還可以那麼幸運,因為投資就跟籃球選手投籃一樣,並不具有所謂的「熱手效應」,最後還是有可能將大半本金賠光或退出市場。如果存有賠光的可能,期望值則沒有意義,無論是投資或交易,要如何保住本金,降低損失,能夠持續存活在市場中,才有機會得到幸運之神眷顧。
📙終結平庸
除了塔雷伯這本書,在《終結平庸》(The End of Average)這本書中也有提到遍歷性的概念,裡面提到一個「遍歷調包」的偏誤,如何影響現今的社會,遍歷調包指得是在大家都追求平均主義的潮流下,忽略了藉由個體性去了個體的行為。由兩位心理測量學家撰寫的教科書《心理測驗分數的統計理論》中描述:主流的測驗理論認為,要拚定某人的真實分數,必須讓同一個人不斷重複的接受同一個測驗,因為每次的測驗可能會因為不同因素的影響而造成偏差,所以只要計算多次測驗的平均分數,這個平均分數就會接近於真實的分數。
但是因為在現實中,比較困難給同一個人重覆做多次測驗,因為人類是有學習能力的,如果看到同樣的題目,都會盡量避免有不同的表現,而使每項測驗不具有獨立性。所以提出了另一項替代方案,也就是一次給予多個人進行測驗,用群體的分數來取代個人。但是,群體測量的結果真的可以取代個人測量的結果嗎?人類是絕對不具有遍歷性的生物,但以目前的平均主義潮流下,大家往往因為這些資料易於取得、方便比較,讓我們的思維陷入狹隘的模式,而犯下錯誤的判斷。我們如何擺脫對平均與常態的依賴習慣,發掘並創造個體的特殊性,才是獲得極端報酬的關鍵之處。
多做多得反面例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詳細的內觀心得分享
某本書看到朋友圈分享心得幾次、某家餐廳看到朋友圈吃過幾次⋯很容易勸敗xd
內觀十日幾乎是看過最難發落的活動,難度堪比環遊世界xd
2018week 9學習心得
1.
看了"拯救資本主義"紀錄片,主角是美國前勞動部長,退休後寫了本書,一直致力於降低貧富差距,但效果不彰。
有錢有權的人,拉攏政治人物,讓制度更有利於有錢人。
貧富差距是全世界的問題,特別是全球化、網路化的今天,30幾歲的年輕人可以在十年內爬到富比世前幾名。
最近也常常在想這事,假設自己是政府,想了很多方法縮減貧富差距,但每次想一想,都覺得自己也不可能從政,想再多也是空想。
也意識到在所有慈善的主題裡,教育、環保、弱勢團體...都不如一個國家當權者的素質來的重要,巴西3G的慈善,有個重點就是幫助政府提升效率。
一個國家如同一間公司,英明者還是平庸者掌權,後續命運天差地遠。
如何讓人民可以更有效的選擇賢能的政府,似乎也是個重要的方向。
每次到了選舉,立委跟議員的選擇,我都沒什麼頭緒,沒有一個平台可以讓我選前好好惡補一下他們平時做了什麼。
人們也想要選優秀的人,但選前也無從惡補,所以還是憑感覺...
前幾天我把這個問題請教我一位政治與慈善經驗比較深的好友,他覺得這跟人民素質很有關係,就算弄個很透明的平台,還是很少人會去認真看...
重點還是提升人民素質,而改善CP值最高的族群是小孩,因為成人偏見比較深,定型了,難以扭轉。所以還是專注改善教育,賭在我們的未來主人翁。
聽他講了一些具體做法,很威...聽完其實蠻開心的,覺得台灣還是挺有希望的,也覺得自己努力賺錢有了更有意義的目標。
2.
看了"贏在好習慣"這本,菜瓜布細菌很多,可以放在微波爐殺菌,最好每周換新的菜瓜布,之前都沒在管的...
https://www.ttv.com.tw/drama12/NewsScience/view.asp…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820002263-260418
3.
看了"國寶銀行:小可入獄"紀錄片,影片網址
http://www.2kdyw.com/vod-play-id-5740-src-1-num-1.html
劇情介紹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308193
這家中國人在美國開的小銀行,因為犯了一些錯,檢察官想辦法把他們告到死,然後他們最後官司打贏了。
片中把檢察官描述得很壞,想欺負中國人,但實際上如何沒人知道,我是覺得都有錯吧。
知乎:如何评价纽约国宝银行的法律案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73538
這紀錄片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不要讓任何道德有瑕疵的人和你扯上關係,會惹上大麻煩。
錯誤的起源是一位幹壞事滿口謊言的經理,雖然錯誤被發現後馬上就被fire了,但後續卻惹上了一連串的大麻煩。
這讓我想起孔子說的,遇到小人,避開就對了,不要想對抗,不可能救的了他的,通常只會惹得自己一身腥。
4.
最近"覺知"、"專注當下"的能力有進步。
飯後的散步,我的速度會慢到跟等級一喪屍一樣慢。(路人應該覺得我有事嗎)
止修:(一天可做多次)
完全停止十秒鐘,不要動,觀察四周的聲音、人、氣味、任何事物。觀察自己的情緒,感受呼吸,身體的知覺。
以前自以為魔力無限,追求超高效率,不讓自己休息,結果自律神經失調,胃酸逆流。
現在累了就停下來,節奏調整好,告訴自己窮忙不會改善事情。
等電梯坐電梯也不會再急了,就享受當下的感覺。
我也會檢視自己全身的狀態,尤其是軀幹,是否放鬆,我發現以前走路軀幹都是緊繃的。
現在就沒事感受身體的肌肉狀態,並對當下保持覺知,真的還蠻享受的。
"感覺慈悲的力量進入身體,溫暖你,療癒你不舒服的身體部位" ~你的人生終極計畫
這與我之前去十日禪最後一天的慈悲觀很像,慈悲觀是將慈悲與感恩從身體散發出來,傳到周遭的環境。
https://goo.gl/24imJu
上週和基督徒好友分享靜坐,他說如果靜坐不只是平靜,而是感覺有一個更強大、更令人安心的力量在旁陪著你,效果更好。
5.
蠻喜歡俞敏洪,他雖然還是屬於聰明的一類人,但稱不上天才,他靠的是EQ高,毅力強,虛心學習,就好像Curry或Irving,原來靠技巧也能在籃球獨霸一方,但如果是Lebron或忍者龜,只會很沮喪,就好像看到Musk或Mark,這種不可能追。
俞敏洪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段太讚了,直接節錄: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成功的,所以我通常不太願意講成功。如果說我取得了成功,也僅僅是因為我在某一點上取得了一點成績而已。說任何一個活著的人成功都有些言之過早。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活著的人,他的生命還要繼續,他的未來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料到。再堅強的人,也無法預料未來他的精神是不是會有崩潰的一天;再脆弱的人,也無法預料他是不是會有變得堅強的一天。有不少人曾被媒體贊揚吹捧,最後卻突然遭媒體曝光諸多負面新聞;有不少人曾受到歷史的質疑,但最後被證明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對我們來說,成功很簡單,就是不斷地向前走。
有一次,我在耶魯大學的校園裡看到一個學生的T-shirt背後用大大的紅色字寫了一句話叫“Success is Never Final”,就是說成功無止境。曹雪芹是成功的,因為不管哪個時代都會承認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牛頓是成功的,因為不管哪個國家都會承認牛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這些人死了以後蓋棺論定了,可以去論成功。這就是活著的人不能講成功的原因。
常常有人說:“俞老師,你做新東方是成功的。”我說:“錯了,新東方是每天都在做事情,而且努力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能叫成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對於一個老百姓來說,買一斤豬肉,和家人分享一頓簡單的晚餐,也許這就是成功。但對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人來說,成功和失敗都得由社會去評價,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壓力。人們不斷誇獎你是成功者,但這成功的背後可能預示著一個大大的失敗。比如新東方成了一個教育集團,每年培訓200多萬學生,還成了美國證券交易所最好的上市公司,哈佛大學還把新東方的事例做成了MBA教學案例,所有這些表面上看都是成功的。但這一切的背後,我面對的壓力和社會對我提出的要求是非同一般的。現在大部分人都在用贊揚的口吻說新東方,但是如果有一天新東方倒閉了呢,突然沒有了呢?哈佛大學的案例肯定還在,只不過變成了“新東方是怎麼做倒閉的”,繼續供大家研究。
我在這個位置上,任何一個失敗,都可能被無限放大,任何一個成功也可能被無限放大,因此它就不再真實。面對不真實的東西,作為當事人,我就一定要有冷靜和充分的認識。如果我真人模狗樣地把自己當成功人士我就完蛋了。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個普通人。理由非常簡單,我考慮到了新東方失敗的那一天,或者說我被社會當作反面教材的那一天,我能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樣的現實,實際上這就體現了我有沒有冠軍的素質。
我覺得經歷了這麼多事情,我應該擁有這樣的素質。如果那一天到了,我會怎麼樣,我其實不知道,但是我現在有這樣的心態做這樣的准備。如果新東方倒閉了,我還會來繼續為大家講述新東方的故事,只不過講的題目換成“我是如何把新東方做沒了的”。這個話題對大家的教益應該要大得多。
只有從失敗中、從錯誤中人們才能得到真正的經驗和教訓,成功帶來的只是一種被包裹的虛幻。一件事做得很順利並不能叫作成功;如果面對一大堆失敗的屍骨,你還敢挺胸昂頭向前走,這才叫成功。所以,大家要記住,成功是沒有止境的。
目前整個社會對成功的看法是很淺薄的。當人們有錢的時候,沒有人會問這個錢是怎麼來的,只會覺得有錢就是成功,所以富豪榜出來後,如果你在榜上,人們或多或少會認為你這個人很厲害。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衡量成功的標准之一,但它不是一個絕對的標准。假如我們都以財富作為成功的標准,未來就可能會迷失在錢眼裡,丟了自己的靈魂和精神。"
多做多得反面例子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week 9學習心得
1.
看了"拯救資本主義"紀錄片,主角是美國前勞動部長,退休後寫了本書,一直致力於降低貧富差距,但效果不彰。
有錢有權的人,拉攏政治人物,讓制度更有利於有錢人。
貧富差距是全世界的問題,特別是全球化、網路化的今天,30幾歲的年輕人可以在十年內爬到富比世前幾名。
最近也常常在想這事,假設自己是政府,想了很多方法縮減貧富差距,但每次想一想,都覺得自己也不可能從政,想再多也是空想。
也意識到在所有慈善的主題裡,教育、環保、弱勢團體...都不如一個國家當權者的素質來的重要,巴西3G的慈善,有個重點就是幫助政府提升效率。
一個國家如同一間公司,英明者還是平庸者掌權,後續命運天差地遠。
如何讓人民可以更有效的選擇賢能的政府,似乎也是個重要的方向。
每次到了選舉,立委跟議員的選擇,我都沒什麼頭緒,沒有一個平台可以讓我選前好好惡補一下他們平時做了什麼。
人們也想要選優秀的人,但選前也無從惡補,所以還是憑感覺...
前幾天我把這個問題請教我一位政治與慈善經驗比較深的好友,他覺得這跟人民素質很有關係,就算弄個很透明的平台,還是很少人會去認真看...
重點還是提升人民素質,而改善CP值最高的族群是小孩,因為成人偏見比較深,定型了,難以扭轉。所以還是專注改善教育,賭在我們的未來主人翁。
聽他講了一些具體做法,很威...聽完其實蠻開心的,覺得台灣還是挺有希望的,也覺得自己努力賺錢有了更有意義的目標。
2.
看了"贏在好習慣"這本,菜瓜布細菌很多,可以放在微波爐殺菌,最好每周換新的菜瓜布,之前都沒在管的...
https://www.ttv.com.tw/drama12/NewsScience/view.asp?id=195410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820002263-260418
3.
看了"國寶銀行:小可入獄"紀錄片,影片網址
http://www.2kdyw.com/vod-play-id-5740-src-1-num-1.html
劇情介紹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308193
這家中國人在美國開的小銀行,因為犯了一些錯,檢察官想辦法把他們告到死,然後他們最後官司打贏了。
片中把檢察官描述得很壞,想欺負中國人,但實際上如何沒人知道,我是覺得都有錯吧。
知乎:如何评价纽约国宝银行的法律案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73538
這紀錄片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不要讓任何道德有瑕疵的人和你扯上關係,會惹上大麻煩。
錯誤的起源是一位幹壞事滿口謊言的經理,雖然錯誤被發現後馬上就被fire了,但後續卻惹上了一連串的大麻煩。
這讓我想起孔子說的,遇到小人,避開就對了,不要想對抗,不可能救的了他的,通常只會惹得自己一身腥。
4.
最近"覺知"、"專注當下"的能力有進步。
飯後的散步,我的速度會慢到跟等級一喪屍一樣慢。(路人應該覺得我有事嗎)
止修:(一天可做多次)
完全停止十秒鐘,不要動,觀察四周的聲音、人、氣味、任何事物。觀察自己的情緒,感受呼吸,身體的知覺。
以前自以為魔力無限,追求超高效率,不讓自己休息,結果自律神經失調,胃酸逆流。
現在累了就停下來,節奏調整好,告訴自己窮忙不會改善事情。
等電梯坐電梯也不會再急了,就享受當下的感覺。
我也會檢視自己全身的狀態,尤其是軀幹,是否放鬆,我發現以前走路軀幹都是緊繃的。
現在就沒事感受身體的肌肉狀態,並對當下保持覺知,真的還蠻享受的。
"感覺慈悲的力量進入身體,溫暖你,療癒你不舒服的身體部位" ~你的人生終極計畫
這與我之前去十日禪最後一天的慈悲觀很像,慈悲觀是將慈悲與感恩從身體散發出來,傳到周遭的環境。
https://goo.gl/24imJu
上週和基督徒好友分享靜坐,他說如果靜坐不只是平靜,而是感覺有一個更強大、更令人安心的力量在旁陪著你,效果更好。
5.
蠻喜歡俞敏洪,他雖然還是屬於聰明的一類人,但稱不上天才,他靠的是EQ高,毅力強,虛心學習,就好像Curry或Irving,原來靠技巧也能在籃球獨霸一方,但如果是Lebron或忍者龜,只會很沮喪,就好像看到Musk或Mark,這種不可能追。
俞敏洪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段太讚了,直接節錄: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成功的,所以我通常不太願意講成功。如果說我取得了成功,也僅僅是因為我在某一點上取得了一點成績而已。說任何一個活著的人成功都有些言之過早。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活著的人,他的生命還要繼續,他的未來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料到。再堅強的人,也無法預料未來他的精神是不是會有崩潰的一天;再脆弱的人,也無法預料他是不是會有變得堅強的一天。有不少人曾被媒體贊揚吹捧,最後卻突然遭媒體曝光諸多負面新聞;有不少人曾受到歷史的質疑,但最後被證明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對我們來說,成功很簡單,就是不斷地向前走。
有一次,我在耶魯大學的校園裡看到一個學生的T-shirt背後用大大的紅色字寫了一句話叫“Success is Never Final”,就是說成功無止境。曹雪芹是成功的,因為不管哪個時代都會承認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牛頓是成功的,因為不管哪個國家都會承認牛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這些人死了以後蓋棺論定了,可以去論成功。這就是活著的人不能講成功的原因。
常常有人說:“俞老師,你做新東方是成功的。”我說:“錯了,新東方是每天都在做事情,而且努力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能叫成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對於一個老百姓來說,買一斤豬肉,和家人分享一頓簡單的晚餐,也許這就是成功。但對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人來說,成功和失敗都得由社會去評價,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壓力。人們不斷誇獎你是成功者,但這成功的背後可能預示著一個大大的失敗。比如新東方成了一個教育集團,每年培訓200多萬學生,還成了美國證券交易所最好的上市公司,哈佛大學還把新東方的事例做成了MBA教學案例,所有這些表面上看都是成功的。但這一切的背後,我面對的壓力和社會對我提出的要求是非同一般的。現在大部分人都在用贊揚的口吻說新東方,但是如果有一天新東方倒閉了呢,突然沒有了呢?哈佛大學的案例肯定還在,只不過變成了“新東方是怎麼做倒閉的”,繼續供大家研究。
我在這個位置上,任何一個失敗,都可能被無限放大,任何一個成功也可能被無限放大,因此它就不再真實。面對不真實的東西,作為當事人,我就一定要有冷靜和充分的認識。如果我真人模狗樣地把自己當成功人士我就完蛋了。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個普通人。理由非常簡單,我考慮到了新東方失敗的那一天,或者說我被社會當作反面教材的那一天,我能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樣的現實,實際上這就體現了我有沒有冠軍的素質。
我覺得經歷了這麼多事情,我應該擁有這樣的素質。如果那一天到了,我會怎麼樣,我其實不知道,但是我現在有這樣的心態做這樣的准備。如果新東方倒閉了,我還會來繼續為大家講述新東方的故事,只不過講的題目換成“我是如何把新東方做沒了的”。這個話題對大家的教益應該要大得多。
只有從失敗中、從錯誤中人們才能得到真正的經驗和教訓,成功帶來的只是一種被包裹的虛幻。一件事做得很順利並不能叫作成功;如果面對一大堆失敗的屍骨,你還敢挺胸昂頭向前走,這才叫成功。所以,大家要記住,成功是沒有止境的。
目前整個社會對成功的看法是很淺薄的。當人們有錢的時候,沒有人會問這個錢是怎麼來的,只會覺得有錢就是成功,所以富豪榜出來後,如果你在榜上,人們或多或少會認為你這個人很厲害。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衡量成功的標准之一,但它不是一個絕對的標准。假如我們都以財富作為成功的標准,未來就可能會迷失在錢眼裡,丟了自己的靈魂和精神。"
多做多得反面例子 在 多做多得範文|最強國中作文班|寫作技巧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陳蒂國文】111會考作文「 多做多得 」這樣寫就能六級分!|會考六級分佳作| 多做多得 範文|最強國中作文班|寫作技巧|國中作文補習班推薦. ... <看更多>
多做多得反面例子 在 [LIVE] 《雲之羽》EP18 - 看板China-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劇情簡介:
宮門選親大典在即,無鋒刺客雲為衫 (虞書欣飾) 借此混入宮門探查情報, 誰知宮門之
主和原定繼承人宮喚羽卻突遭刺客殺害,向來被排斥的四公子宮子羽(張淩赫飾) 一夜之間
成為了宮門之主。 變故之下雲為衫只能將攻略對象重新鎖定為新宮主宮子羽,一番設計
後,她如願成為宮子羽的新娘, 她原以為只要成為宮主新娘便能完成任務獲得自由, 誰知
等待她的卻是更加危險的挑戰, 而她唯一能夠利用的, 只有那個看起來不學無術被迫成為
宮主的宮子羽....陰謀與陽謀齊飛的江湖恩仇錄, 一場關於愛與信仰的成長之旅。
超點禮包(八點開售)
集數:EP 19 - 24
內含獨家花絮
購買連結:https://reurl.cc/4WaqAD
■追劇日曆:
《VIP會員》
本日更新第18集(共24集)
《非會員》
本日無更新
播出平台:愛奇藝
■劇集首頁:
https://www.iq.com/album/%E9%9B%B2%E4%B9%8B%E7%BE%BD-2023-29gizl2g5jp?lang=zh_t
■終極預告:
https://weibo.com/7802439749/Nhs7abmUm
■人物關係:
■導演:郭敬明
■領銜主演: 雲為衫-虞書欣、宮子羽-張凌赫
■領銜主演:丞磊、盧昱曉、金靖、孫晨竣、田嘉瑞
■特別主演:溫崢嶸
■主演:歐米德、左葉、紀淩塵、林子燁、梁雪峰
■特邀出演:曾舜晞
■特別出演:陳都靈、曾可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a-Drama/M.1694768538.A.362.html
※ 編輯: jeanxoxo (223.137.16.3 臺灣), 09/15/2023 18:48:4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