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的存在意義是甚麼〉(獄中來鴻 2021/09/13)
早前,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在報章撰文,指民主黨如全面禁止成員參選只有「死路一條」,更提及民主黨阻止成員參選等徑破壞新選舉制度,或觸犯《國安法》,反問民主黨到底要「求生」還是「求死」。林鄭月娥亦表示政黨不參選「有點奇怪」,因政黨不參選已喪失其存在意義。我非民主黨人,既無力影響民主黨人的決定(相信他們早已心中有數),更無意影響這個屬於保皇黨的選舉,但有些事情卻仍是不吐不快。
(想睇埋阿銘其他文章,就快啲訂閱Patreon: patreon.com/raphaelwong)
所謂一個政黨,即為政者團夥也,其目的自然是得到公權力改變社會,推行一黨所相信的理念、綱領和政策。在香港推行的「行政主導」早已奪走廣大市民透過參與政黨或揀選政黨而改動政府決策的權力,這麼一個重大權力落入一個並非政黨出身,亦無廣泛民意授權的行政長官手上,由97至今的特區首長無不是依靠中共權威及小圈子選舉團擁戴,政策傾斜資產階級,脫離廣大基層權益自不待言。今日林鄭以此身份反倒說政黨不參選是奇怪,猶問何不食糜。
即使不論行政大權,單是立法會的監督權本來就極為脆弱,如今選舉改制,中共可藉選舉委員會議員取得立法會大半數,民主派相較從前在政制改革上尚言握有否決權,如今無疑只是陪襯,不要說操控,連影響力也沒有,盧君又何必苦苦相逼要民主黨就範?政黨固然以參選明志,實踐理想,但也必須問現在的選舉是甚麼樣的選舉?縱不論政權早已以DQ主任(如今為資格審查委員會)作為政治篩選巨閘,確實參選團體政見趨同(不是紅線這般簡單),是次改制規定參選者務必得到五大界別提名,本就是立心將民主派聲音摒除在建制之內,能得提名者,不是早跟中共媚來眼去的叛徒,就是受形勢所逼的可憐人,兩者參選後也可預見迅即被視為建制中人,由此,盧君若圖將民主黨拉入建制「求生」,最終只得其空殼公司,徒勞無功,民主派支持者對時局的看法不會因此有絲毫變動。
若果香港選舉制度不是循公開公正多元開放的目標邁進,哪怕是中共嚴令各選委在街頭刺激選舉氣氛,普遍市民客觀而言在喪失影響政府施政的能力,沒有政治代表的情況下,幾可肯定不會熱衷於只屬於小圈子的「選舉」。然而,縱使今日未得普選,民主黨派的存在價值就必然在於繼續以民主普選作政治主張,聯繫群眾,並從各方面無論是社區議題,勞工權益等一小片一小片將在強權壓碎的碎片重新組織起來。若選舉能真實反映民意,能真正帶來改變,以2019年區議會的結果可見,港人怎會拒絕發聲,放棄投票?此所以,誰在「操控」選舉,堵塞言路已是路人皆知,歷史為證。然而,我看盧君還是不用擔心會出「清一色」的情況,因為政界內本來就不少變色龍,他們在各樣議題小罵大幫忙,到時議會一樣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或許比強娶民主黨做媳婦會有更好的效果呢!
銘
13.9.2021
塘福懲教所 書
——————————————————
「毋忘初衷,活在愛和真實之中」
撐阿銘,即訂閱Patreon:
patreon.com/raphaelwong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sLbiferLczU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多元開放 在 吳建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蓮縣 110 年教師節暨優良教師表揚大會今(22)日上午在美侖飯店舉行,也因疫情影響,表揚大會採分流頒獎,場面隆重莊嚴,洋溢著溫馨,九月份是洋溢感恩心的教師月,在明廉國小學童們悠揚客家樂聲及化仁國中藝術才能班動感舞蹈中揭開序幕。縣長徐榛蔚更到場親自頒贈優良教師表揚證書予花蓮縣352 位教育界優秀夥伴們,徐縣長一一向獲獎教師致意,感謝終年辛勞,為教學勞碌奔波的優良教師們。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表揚大會採分流報到、分梯次頒獎之方式辦理,今年接受表揚資深優良教師包括服務滿 10 年教師等 40 位、滿 20 年教師等 189 位、滿 30 年教師等 50 位以及滿 40 年教師 2 位,計有 281 位。此外,獲選本縣師鐸獎 1 人、特殊優良教師 5 人、傑出代理教師 3 人、績優教保服務人員 11 人、公私立幼兒園資深服務人員 2 人、特殊優良教保貢獻人員 2 人、優良特殊教育人員 3 人、優良會務人員 9 人、愛心模範教育人員 27 人、基層教育會會務工作評量特優單位 8 個,接受花蓮縣政府表揚,本次表揚大會受獎教師人員共計有 344人及8單位。
縣長徐榛蔚於優良教師表揚大會中表示,自中央宣布三級警戒、各校學生停止到校上課,開始了一場名為「遠距教學」的馬拉松,這樣的變化,不僅帶來了全球化教學型態產生變動,也讓花蓮的教育力被全國看見,這是花蓮教育界的蛻變,更感念所有辛勤的老師們,面對不斷變化的教學環境,進行有系統性的平台,帶領著孩子們勇於面對不同的學習方式,創造更多可能性,邁向多元開放的學習旅程。
「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搖籃,教師是孩子學習的推手。」徐縣長也說,感謝老師們辛苦的付出,即使面對教學型態的轉變,教育的本質仍應回歸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孩子們多嘗試新事物,大膽試錯並發揮創造性思維,以不放棄尋求答案的精神,培養自信心,因為自信才是為傑出的關鍵。
「良師可以興國。」此外,少子化的衝擊下,時代巨輪往前推動的同時,教師也要學習創新,讓教師永遠在浪頭上帶領著學生向前邁進。徐縣長也堅信「危機就是契機」,如何激勵老師的熱情、提升老師的專業能力及穩定老師的教學環境,是重要目標,期許大家攜手合作、把握契機改變,才能讓更多優秀老師盡心、盡力的教學,讓孩子的學習能夠穩定的提升,進而提升花蓮未來的競爭力。
教育處代理處長饒忠則期許教師們以培養優秀的下一代為己志,為孩子裝上夢想翅膀,牽孩子的手,迎向未來的夢,感謝老師們協助學生展現自我,發揮所長,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使自己的人生多采多姿,終身受用。
現場除表揚勞苦功高的老師外,並介紹獲獎人員特殊事蹟,讓與會人士更深刻了解他們推展教育、無私奉獻的感人生命故事,堪為良師之典範,議員吳建志更到場為所有熱忱投注教育工作的所有優良教師獻上祝福!
多元開放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打破兩黨格局 重塑多元政治
時代力量正式推出聯立制修憲草案!
自從解嚴之後,台灣政壇的兩黨政治格局逐漸成形,雖然在發展歷程中,屢屢有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發起挑戰,卻仍幾乎牢不可破。而在這個脈絡中最重要的決定因子,就是選舉制度。
在 2004 年的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時,台聯和親民黨這兩個政黨合計拿下 225 席的總席次中的 46 席。然而這樣的抗衡態勢,卻馬上在 2008 的第七屆立委選舉中風雲變色,兩黨瞬間僅剩下1席。
原因就是因為憲法增修條文修正後,立法院正式改為「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而在這個制度下,113 席的總席次當中,就有 73 是區域立委,幾乎佔據了國會的組成主體。
然而,單一選區屢遭詬病的,就是「贏者全拿」的制度思維,不論實際得票比率為何,只要無法在選區中出線,就無法取得席次。在這樣的框架下,為了讓自己較支持的支持者出線,選民就更容易產生棄保心態。
這樣的制度走向讓大黨更容易鞏固勢力,更導致第三勢力小黨在地方選舉中幾乎毫無機會。而為了在這樣的零和選制中競爭,也讓區域立委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處理地方事務,甚至強化了地方綁樁、利益至上的文化。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選制讓「民意支持度」沒辦法反映在代議士的組成上,反而強化了二元對立的社會氛圍。
因此,時代力量今天召開修憲記者會,正式在現有憲政體制變革上,除了提出「修憲門檻下修」和「廢考監」,更率先拋出「聯立制」的相關草案。
簡單來說,現行的並立制就是將區域和不分區立委選舉脫鉤,而聯立制則是以「政黨票」來做整體席次的最終分配。
為了避免相對多數人被過度代表,以及相對少數人代表不足的問題,「政黨票」就會是重要的調節方式。以德國的「聯立制」為例,政黨的最終席次必須和「政黨票」的得票比率相當。而區域國會議員當選席次和政黨票得票比率的落差,就以不分區的席次來調節。
在時代力量的版本上,我們嘗試調和了「尊重地區民意」、「政黨全國支持度」和「代議士運作成本」三個面向。在席次設計上,會有 73 席區域立委、 10 席原住民立委,以及 73 席不分區立委。和德國不同,立委的總席次是固定的,以避免立法委員人數增加所帶來的成本。
另外,我們也會將不分區的當選門檻調降至 3%,除了鼓勵小黨的發展,也要讓更多元的聲音能夠進入國會。
「增加不分區席次」、「調降當選門檻」、「改以得票比例分配最終席次」,我相信這樣的選制改革,能夠為現在僵化的台灣政治帶來全新的樣貌,讓現有的兩黨格局走入歷史,共同邁向百花齊放、多元開放的新時代。
我呼籲各黨應盡快展開修憲討論,讓憲改即刻啟動!
多元開放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sLbiferLczU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講述「愛國者治港」原則,提出要完善相關制度,特別是有關香港選舉方面的制度,不容少數「反中亂港」分子進入特區政權機關。香港經歷了反修例風暴,中央要將「愛國者治港」制度化,夏寶龍談的是大方向大原則,港人只知中央將主導這場「大手術」,整個政治遊戲規則將會重寫。香港是一個多元開放社會,當年鄧小平提出,「港人治港」以愛國者為主體,為包容不同政治成分和觀點留下了空間,現在中央的說法,不再有「主體」這一表述,夏寶龍強調「愛國者治港」絕不是要搞「清一色」,未來這個「混一色」制度,如何保障香港社會多元開放,不會出現「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情况,需要小心處理。
蘋果頭條
今日是陳彥霖逝世第17個月,警方在尚德邨停車場對出十字路口嚴陣以待。晚上7時許,示威常客64歲王婆婆王鳳瑤,帶同黃色小雨傘、一束白花以及寫有「真相:節錄≠全部」的標語,自行來到尚十叫喊口號,其後被警員截查。其後,警方指王婆婆行為引致群眾鼓噪,將她以涉嫌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拘捕,帶至將軍澳警署扣留調查,案件正由將軍澳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三隊跟進。
東方正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紛紛擾攘,疫苗爭議,無論外界怎樣質疑,最終都是塵埃落定,拍板採用科興疫苗,首批上周運抵本港,特首林鄭月娥與多名問責官員昨日在銅鑼灣中央圖書館接種疫苗,被指做騷,能否鼓動市民去打針,實屬疑問,反而更加勾起記憶,就是這一堆廢官抗疫不力,令香港人雞毛鴨血,連打疫苗也不能「安心」!
星島社論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昨天出席一個研討會時發表講話,表示堅持「愛國者治港」,是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的最低標準。他為「愛國者」定出三個標準,明言「港獨」、「攬炒派」不在愛國者之列,又指出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需要多措並舉,其中最最急逼的是要完善相關制度,「特別是要抓緊完善有關選舉制度,確保香港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港者手中」,而選舉制度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有關選舉制度必須在中央的主導下進行。他強調,重要崗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讓反中亂港分子佔據。
經濟社評
新冠疫情曠日持久,挫損經濟筋骨,推高本地失業率急升,創近17年新高。明天出爐的財政預算案,料將向失業大軍發放長年期貸款,以解燃眉之急。參考日本的經驗,相類計劃的申請人數極多,庫房開支龐大,當局必須審慎籌謀,避免重蹈去年覆轍,補助疫市大賺的超市,藉制定完善機制,優先精準支援最重傷行業,諸如航空旅遊的從業員,以求減少濫用,助他們撑到疫苗計劃奏效,社會慢慢復常,重新職場再出發。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LbiferLczU/hqdefault.jpg)
多元開放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深度報導及新聞議題分析,帶您看見更好的未來! (https://news.pts.org.tw)
———————————————————
追求真相 · 深度紀錄 · 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nlhx8iqkhg/hqdefault.jpg)
多元開放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VTPZZ8DvJs/hqdefault.jpg)
多元開放 在 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 前柯粉俱樂部- 「自由、民主 的推薦與評價
自由、民主、多元、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這是國家往前的方向,努力落實在我們的每一天。 政府從來不是管理團隊,而是服務團隊。有專業能力政府, ... ... <看更多>
多元開放 在 1120325 《2023高雄獎》頒獎典禮陳其邁:建構多元開放藝術 ... 的推薦與評價
他表示,《高雄獎》已經持續舉行了27年,最重要的是建構一個 多元開放 、跨領域的平台,讓創作者能夠盡情揮灑,也讓高雄這一座城市的精神能夠表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