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所寫新書即將出版,開始預購!】
跟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觀測站出書了!!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
之前在IG直播賣關子賣了很久的大驚喜,就是這件事。不少人以為我們這陣子發的DC系列影片是今年的大製作,但其實出書這件事才是我們規劃已久的大企劃。
一直以來,我們團隊主要就是在臉書上寫文章,從2017年開始寫到現在,經歷了兩次國會改選和一次總統大選,以及重創全球、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公衛的COVID-19,還有近期的四方安全對話重啟以及美國撤軍阿富汗。在這些重大事件中,雖然不見得每件事都和台灣直接相關,但由於近年美中情勢的轉變,每一次新聞熱點其實都在考驗台美關係的經營和前景。
感謝 聯經出版 提出了將文章出版成冊的想法。在美國邁入新政府之際,這本書算是替從川普時期不斷升溫的台美關係,以及接手的拜登政府所要面臨的美中挑戰,做了個階段性的整理,並試圖勾畫台美關係的前景與考驗。
雖然我們一開始的計劃是將過去臉書文章集結成冊,但成書的過程其實並不容易。一來是因為想要系統性地介紹美國政治以及台美關係,許多內容需要重新調整結構;
再來是因為國際政治情勢時刻都有新發展,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之下,國際關係產生許多微妙的變化。於是,這本書的內容,幾乎每一篇都是重新撰寫的新文章,並且到出版的前一刻都還在補充更新最新的時事發展。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夠促成一般民眾更了解臺美關係、外交工作,因此我們在各章節分別討論臺美關係的歷史、美國的各個制度設計,拆解臺美關係當中的許多複雜因素。尤其是,我們在書中特別談了很多媒體上面常常出現的迷思(甚至謠言)。
我們希望讀者可以藉由此書了解許多台灣在外交工作上難以言說的困難和眉角,促進公民參與公眾討論的理解基礎。藉由出版,我們相信,能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明白美國的重要性,也更了解台灣的處境。這是美國台灣觀測站運行4年的一個小小總結,也是一個突破,希望能夠透過紙本與數位出版的模式,提供給想要了解台美關係的讀者一本便於入門的參考讀物。
另外,第一批購買的好朋友還會特贈限量隨貼隨倡議【捍衛自由民主倡議】貼紙,數量在各個平台上不等,大家趕快手刀上搶購喔~(各種購書連結請看下方留言💙)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同時也有7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1的網紅林忠毅 414,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都說逢 9 不能慶生,於是 #林忠毅 辦了一場 #告別式。 告別式分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 #無人知曉 」,除了逼大家聽忠毅唱歌,而且還唱到___ ,還很刺激的要每一個人上來揭開無人知曉的忠毅,讓忠毅自己一一接招。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很林忠毅的告別式: 1.忠毅式被動:只在 IG 的限時...
「多媒體設計是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林忠毅 414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 的評價
- 關於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多媒體設計疑問- 課程板 的評價
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我介紹|
在臉書專頁觸及率變低,但是巴黎不打烊追蹤人數卻上升的情況下,本人深感不安,今天要特別向新朋友們自我介紹一下,以免有人不小心誤入歧途,上網不高興。
本人為職業婦女身兼地方媽媽一枚,現實中的本業是個設計師,本公司專營法國博物館、美術館或歐洲品牌刁鑽難搞的多媒體案件。虛擬世界中,本人在多處經營巴黎不打烊(blogspot、podcast、方格子⋯),臉書專頁是我的日記,工作壓力大時會連續發文轟炸讀者。
老朋友都知道巴黎地方媽媽,也就是本人在下,曾經被台灣媒體封上「毒菇」稱號。因為一個生平見面不到五次的人而獲此殊榮,算是人生中一大奇遇。也因為這個八卦事件,讓我決定從此以後有話自己說,不用別人為我發言(遇到一次才知道台灣媒體報導真的都沒經過求證)。
此外,巴黎不打烊的臉書沒有業配,只有團購。尤其是疫情過後更感人生無常,活著就是要及時行樂,所以不定期會有各種團購,通常是下單才開始製作準備的歐洲原廠直送,多是一些台灣沒有的品牌。
不過本人極力支持台灣文化出版產業,全球唯一可以自由出版中文的稀有保育類,怎麼能不支持?所以推廣書籍、抽書贈書常常會有。我自己年輕時也曾經寫過不務正業的《婊子日記》和淺嚐即止的《柏林玩設計》,還有在法國出版過一本小眾至極的專業書籍,深知寫書是件善事而不是為了謀利,所以更是支持這些辛苦筆耕的作者們。
其他還有什麼可以自我介紹?🤔嗯,本人心直口快老娘作風,對長輩充滿敬意,對年輕人很有同理心。更重要的,是巴黎叢林生存不易,所以網路上的各種攻擊毀謗這些我沒有玻璃心,地方媽媽的強項就是現實與虛擬分得很清楚。但是網路上下面三種人我還是很討厭:1,牆頭草、見風倒。2,落井下石。3,見縫插針。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會是我的朋友,網路世界上也不配當我的讀者。所以除了小粉紅外,這種網友請趕緊轉台,不然我封鎖刪除真的只要「一秒」。
寫到這裡,我自己讀完這篇自我介紹都覺得好可怕,怪不得是傳說中的毒菇~不過老朋友們都知道,每次人數上升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篇「趕人」文,想把一些不小心跑錯棚的網友們趕走。因為美麗的植栽,都是需要精心修剪的~~
下圖:辦公室桌子局部。還記得年初我組了一台Pursa的3D列印機?有網友留言問我好不好用。到目前為止都還不錯,下圖很多東西都是我們自己印出來的,最後成果目前還是不能說的秘密,下個月再跟大家分享。
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星願樹職能點滴⭐
每個星期五,是我最期待的👉
「#視知覺、#視動整合、#專注力 #多媒體 遊戲團體」
最令人感動的,
莫過於將自己絞盡腦汁的創意化為孩子臉上滿滿的成就感與笑容。
有時,為了一堂課的教材得花上好幾小時的設計與加工後製,
但看到孩子們玩得開心並有收穫,一切辛苦就都值得了😄
在近期的照片中,
我們經歷了庫巴城堡探險、義大利之旅、登陸月球、深海探索、日常包水餃......等,
主題包羅萬象,非常豐富!
連我自己在腦中試想與親身試玩時,都會感到無比的興奮!
而每一堂課,孩子們一走進來,
總是會充滿期待的詢問:「今天要玩什麼?我好期待!」
從彰基服務開始,至今自己創業,
投入「視知覺、視動整合、專注力」多媒體遊戲團體已有13年。
在這期間,藉由這個主題完成了研究所的學業,
也將論文發表成為了SSCI等級的國際期刊驗證療育成效。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120756/
在2015年因這篇論文曾受邀「英國Multimedia-2015 conference」,
在2018年也擔任昆明國際職能治療研討會的專題講者,
和無數國、內外講座分享邀約。
也將相關主題出版了五本遊戲書、一本文字書。
然而,真正令我感到最踏實的,
還是在臨床服務上所獲得的成就感與感動。
感謝上天當初給我這獨特的靈感,
讓我在專業發展上找到發揮自己特色與專長的一條活路,
也是在每逢遭遇低潮時,
讓我重新找回自信與專業熱情的能量泉源。
我會繼續滿懷感恩的心,
持續設計遊戲與課程回饋給有需要的家庭與孩子們。
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林忠毅 414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都說逢 9 不能慶生,於是 #林忠毅 辦了一場 #告別式。
告別式分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 #無人知曉 」,除了逼大家聽忠毅唱歌,而且還唱到___ ,還很刺激的要每一個人上來揭開無人知曉的忠毅,讓忠毅自己一一接招。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很林忠毅的告別式:
1.忠毅式被動:只在 IG 的限時動態放資訊,超級被動等人問地點,不主動邀人。
2.忠毅的夢想與興趣:有忠毅式主持、有逼大家聽我唱歌、有手寫、有設計、有忠毅式哲理,但可惜沒有脫衣(?)
3.超嚴謹的落實防疫:進場戴口罩、量體溫、填實名制表單、在我的裸照上簽名(?)
4.不避諱的聊色、聊死,還把曖昧七年的對象以及三個前任聚在一起。
🎬 【告別式】2021—1992 系列
1⃣️ 無人知曉的林忠毅:就是這支 💛
2⃣️ 無人知曉的事前奔潰:https://youtu.be/SisRu9ZJ91A
3⃣️ 我:https://youtu.be/ec0cINVL-gE
4⃣️ 林忠毅為什麼要辦告別式:https://youtu.be/clYUJw_22M0
5⃣️ 29歲的林忠毅:https://youtu.be/hBD_QJ0Unno
6⃣️ 自己的人生想怎樣,皆可:https://youtu.be/ADnUGB1l4x4
7⃣️ 還帶著期待,就是好 4:https://youtu.be/2zzGLp2avPU
🌞 忠毅的 IG (@0104lcy):https://www.instagram.com/0104lcy/
🌝 忠毅的 FB:https://www.facebook.com/0104lcy/
🌜 矮倫的 IG(@0104alan):https://www.instagram.com/0104alan/
特別感謝|岳紘(@hugh_hung)
配樂|闕子超(@jackzchao0408)
攝影|滷蛋(@pride_leesihan)
場地|鬧點子多媒體整合行銷
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3500公里的相遇:一個女孩的朝聖之路」介紹
訪問作者:鴨寶
內容簡介:
1個女孩、4個月、5個國家,
每天出發朝地圖上那一點走去,
就像即將拜訪一位陌生的朋友。
移動只為了相遇,Buen Camino !
「這條橫跨5個國家/地區的長途路線,行程超過4000公里,觸及15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黃色箭頭是聖雅各之路象徵性的貝殼符號,朝聖者可從我們這裡獲得GPS路徑,確保自身的安全,我們同時還提供了住宿清單。第一個完成整個旅程獨自行走的是來自台灣的女孩Hazel Chang,我們堅信因為這些國家的多樣性,這將會是一個美妙的經歷。」(引自〈4100公里的歷史漫步─從布達佩斯到菲斯特雷角〉 WALKING THE HISTORY:4100 KM FROM BUDAPEST TO FINISTERRE. )
「2020年三月我在西班牙,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課程改線上,且哪裡都去不了。回想還是去年(2019)四月至八月的長途移動,簡直不可思議,也彷彿上個世紀的故事了。移動,原來這麼珍貴。想念我3500公里的相遇,想好好問候他們一聲:你好嗎?」
一個女孩、4個月、5個國家、3500公里,與其說朝聖,更真實的是「想要用雙腳實際走上這麼長一段距離,了解會是什麼樣的感受」;與其說勇敢,不如說是「為了好奇與陌生的相遇」。
雙腳猶如縫紉機的車針,慢慢的、縝密的在陌生的土地上,縫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細細品味沿途風景;每天出發朝地圖上那一點走去,就像即將拜訪一位陌生的朋友;夜晚投宿一處無法預期的住所,或者以天地為廬⋯⋯未知、未知,未知就是所有全部,也因此開啟各式各樣的驚豔與驚險,足以圖文記錄,傳達給你當時的心情。
作者簡介:鴨寶 Hazel
平面設計師。出生於嘉義。學生時期專注於繪畫、錄像藝術等創作,作品曾於2008年入圍台北美術獎,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研究所畢業後,曾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設計公司等就職研究助理、平面設計師。因熱愛自然風景,有台灣百岳、日本富士山的登山經驗,並於2018年、2019年間前往匈牙利打工度假,朝著斜很多槓的人生邁進。
作者粉絲頁: 鴨寶 Where's Hazel?
出版社粉絲頁: 大塊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經過一塊聳立於道路旁的路牌,不論其顏色是藍、綠、黃色,不論被馬路的沙塵掩蓋、被陽光曬得褪色,抑或光鮮亮麗,對Gary而言,都盛載著不同的故事。他總能夠從路牌的顏色、字體、排位、中英文字元大小、路牌身處的位置等等元素,講出那塊路牌的特色、故事、演變歷程等等。
Gary自小就喜歡發堀埋藏於道路、路牌之中的故事,他更創立民間組織「道路研究社」,集合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道路發展出一分力。
這份熱誠,出自他多年以來對於香港道路的興趣與專注;這份專注,有一部份卻原來出自一個屬於自閉的症狀——亞氏保加症。
「巴膠」童年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一位醫生突然跟我說我有亞氏保加症,是輕度自閉症的一種。當時其實不怎麼困擾著我,因為年紀太小,根本不知道是什麼。」Gary憶述起自童年時代就出現的人生轉捩點,說得輕鬆平常,彷彿醫生只是跟他說他患了感冒似的。
據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於2019年的文章指,香港約有一到兩萬宗亞氏保加症個案,患者(有時被稱作「A仔」)大多在與人溝通、待人接物方面會有困難;卻同時會擁有高於常人的智力、記憶力等。目前尚未有藥物能夠根治,只能循緩解專注力不足、穩定情緒去紓緩症狀。
「小學時其實問題不大,尚未成長到需要擔憂學業的年紀,頂多只是怕考試考不好,父母會責罵;在社交上,當時也有志趣相投的朋友。」Gary以奇怪來形容他們朋友的圈子:「我們班上有某幾位同學喜觀巴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巴膠』,於是我們自成一角,每天聚在一起聊巴士。」對於其他同學朋友,Gary沒有印象,亦滿不在乎。
成績欠佳的青年,到今日的IT男與社長
直到中學時期,因為先前參與社交技巧的工作坊,在與人溝通方面,Gary尚且能夠應付;「A仔」的身份與症狀,卻開始為Gary帶來學業煩惱:「好記得在學校有些科目,無論我多用功,把平常玩耍的時間都用在溫習之上,都仍然無法合格。」學校曾經叫他考慮退學,報讀職訓課程,早日為就業作好準備。然而,在職訓學校找不到喜歡科目的Gary,最後沒有聽從學校意見,輾轉之間到了澳洲升學。
Gary成功在澳洲取得大學學位,現在回流香港,從事資訊科技工作。回想到澳洲學習的經歷,他感覺鬆了一口氣:「當地的教育制度,比起香港更能照顧不同需要的學生,也有著更多比較有趣的科目,讓我也能找到自己的專長。」於是Gary開始放下心中成續久佳的顧慮,一邊修讀感興趣,亦力所能及的科目,一邊開始自己研究起港、英、澳三地不同的道路規劃。直至今日,Gary與道路研究社的伙伴,經常會解答市民大眾的疑難、也會就著設計、擺位欠佳的路牌向路政處、運輸處投訴。他們去年更出版書藉,科普道路標誌及交通設計的基本知識。
可以說,因為遠行澳洲,讓Gary走在一條相對平坦的道路之上,在就業市場、在社會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崗位。
香港融合教育的處境
澳洲的高中課程,有著法學、環境研究、多媒體研究、心理學、工作室藝術、舞蹈、戲劇、訊息系統等三十多個專業且分類仔細的範疇供學生選擇;反觀香港,即使政府為SEN(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推行融合教育逾二十年,當初校方給Gary的建議,卻仍然是「不如退學去讀職訓局」。這不單是學校的問題,畢竟香港大部份中學,學生能夠選讀的科目,不外乎文、理、商、工四個大類別,與上述澳洲教育的豐富及仔細程度相去甚遠。
在今日的社會中,Gary最終尋找到自己立足之處,閒時亦能以路牌、道路研究的興趣與專長、以「道路研究社」創辦人的身份貢獻社會。Gary未曾想像過,要是當初沒有赴澳留學,今日會過著什麼生活。然而,香港SEN學童的處境,在融合教育的大方向下,他們的需要是否真的被照顧到,抑或有更多例子,是他們沒有如Gary一般幸運,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與崗位,而在力不從心的位置上苦苦蹉跎、舉步維艱?
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多媒體設計疑問- 課程板 的推薦與評價
多媒體 在這個領域會學習到些什麼呢?作業會時常熬夜才能搞出來嗎?軟體需要學很多種嗎?聽說要會寫程式需要很會數學?畫畫, 設計也要好對嗎? ... <看更多>
多媒體設計是什麼 在 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 的推薦與評價
徵件倒數24小時! 準備繳件的同學資料是不是都備齊了? 點擊@shihhin_awa · ·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