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文摘: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 新作品》
* 《讓工作有趣的兩個方法》羅素
使工作有趣的有兩個元素:第一是巧技的運用,第二是建設性。
每個練有什麼特殊本領的人,總樂於施展出來,直到不足為奇或不能再進步的時候為止。這種行為的動機,在幼年時就開始:一個能頭朝地把身子倒竪的男孩子,在頭向天正式立著的辰光,心裏是不甘願的。
有許多工作予人的樂趣,和以妙技為戲得來的樂趣相同。
一個律師或政治家的工作,其包含的樂趣一定還要美妙得多,正如玩橋牌遊戲時的趣味一樣。雖然,這裡不但有妙技的運用,也有和高明的敵手鈎心鬥角之樂。即在沒有這種競爭元素的場合,單是應付一樁艱難的工作也是快意之事。
一個能在飛機上獻本領的人感到其樂無窮,以致甘願為之而冒生命之險。
我猜想一個能幹的外科醫生,雖然他的工作需要在痛苦的情勢之下執行,照樣能以手術準確為樂。同樣的樂趣可在一大批比較微末的工作上獲得,不過強烈性較差而已。我甚至聽到鉛管工匠也以工作為樂,雖然我不曾親身遇見一個這樣的人。一切需要巧技的工作可能是愉快的,只消它有變化,或能精益求精。
假如沒有這些條件,那麼一個人的本領學到了最高點時就不再感到興趣。
一個三英里的長跑家,一過了能打破自己紀錄的年齡,就不復感到長跑之樂。幸而在無數的工作內,新的情勢需要新的技巧,使一個人能一天天地進步,至少直到中年為止。有些巧妙的工作,例如政治,要在六十至七十歲間方能施展長才,因為在這一類的事業中,豐富廣博的人情世故是主要的關鍵。
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歲時要比旁人在同年齡時更幸福。
在這方面,只有大企業的領袖堪和他們相比。
然而最卓越的工作還有另一元素,在幸福之源上,也許比妙技的運用更加重要,就是建設性。
有些工作(雖然絕非大多數的工作)完成時,有些像紀念碑似的東西造起。
建設與破壞之別,我們可用下列的標準去判辨。
在建設這件事情的原始狀態是紊亂的,到結局時卻形成一個計劃;破壞正是相反,
事情的原始狀態是含有計劃的,結局倒是紊亂的,換言之,破壞者的用意是產生一種毫無計劃的事態。這個標準可應用於最呆板最明顯的例子,即房屋的建造與拆毀。
建造一所屋子是依照一預定的計劃執行的,至於拆毀時誰也不曾決定等屋子完全拆除後,怎樣安放材料。固然破壞常常是建設的準備;在此情形中,它不過是一個含有建設性的整體中的一部分。
但往往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以破壞為目標而毫未想到以後的建設。他大抵把這點真相瞞著自己,自信只做著掃除工作,以便可以重新建造,但若這真是一句托詞的話,我們不難把它揭穿,只要問問他以後如何建造就行。
對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必是模糊的,無精打採的,沒有重點的,不比他提及此前的破壞工作時說法又確切又有勁。
不少的革命黨徒,黷武主義者,以及別的暴力宣傳家,都是如此。
他們往往不知不覺受著內心仇恨的鼓動;破壞他們所恨的東西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至於以後如何,他們是漠不關心的。
可是我不能否認在破壞工作內和建設工作裡,一樣可有樂趣。那是一種更獷野的,在當時也許是更強烈的歡樂,但不能給人深刻的快慰,因為破壞的結果,很少有令人快慰的成分。
你殺死你的敵人,他一嚥氣,你的事情便完了,因勝利而感到的快意也不會久存。
反之,建設的工作完成時,看了令人高興,並且這工作的完滿也不會到達無以復加的田地。最令人快慰的計劃,能使人無限制地從一樁成功轉入另一樁成功,永不會遇到此路不通的結局;由此我們可發現,以幸福之源而論,建設比破壞重要多多。
更準確地說,凡在建設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於在破壞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因為你一旦充滿了仇恨之後,就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設中毫不費力地獲得樂趣。
所以人要治療憎恨的習慣。
—-羅素
* 理想的動物社會沒有盼到,而他們反倒落入了這樣一個時代:誰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動輒狂吠不止的惡犬到處橫行,你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你的同志在招認了醜惡罪行後,被撕成碎片——她不知道怎麼會鬧成這樣的。—-喬治歐威爾
* 羅斯福自一九三三年就任美國總統,提出一連串百日維新政策,使用的都是憲法裡賦予總統的緊急行政命令權。
到了一九三六年,羅斯福在美國的聲望已經到達最高峰了。
什麼叫最高峰?零負評嗎?不是的。
他的主張等於是抓住社會主義裡某些重要精神,然後補足資本主義貪婪及製造災難後所形成的不平等;雖是資本主義,可是用了部分社會主義的精神。
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兩邊都沒有討好。
美國企業界、政治菁英普遍認為他太左。
而哈佛大學──羅斯福的母校,現在在美國被認為是平等及自由精神的象徵──在當時三百週年的建校紀念會時,羅斯福走進去, 本來以為會迎來美國最高學府學生給予他的掌聲,但他面對的是噓聲!
學生以噓聲對他表達抗議。因為有很多社會主義信仰者認為,羅斯福應該以更符合民情需求的方案,來取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當時左派在美國校園裡已經開始萌芽。
羅斯福怎麼自處呢?他憤怒?委屈?或是討好年輕學子?都不是, 他一跛、一跛的走上台、發表演說,一如往昔,充滿自信。
他告訴學生們:
這個國家現在正步上經濟復甦的路途,我們當然會繼續尋求改善美國工人的工作環境;我們當然也會繼續為降低電價而努力;我們仍會繼續為年輕男女、殘疾同胞、失業保險、老年福利及女性保護等問題而努力。
但是我們才剛開始,有太多類似的問題要被解決,制度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年輕學子沒有耐性,他沒有說服這些學生。
但美國下層社會的人們心中,羅斯福是他們的英雄。那個時候羅斯福所到之處受歡迎的景象是:一位資深記者記錄小羅斯福來到紐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這個地方,車隊通過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連結紐約市跟紐澤西的一條隧道──洞口之後,如雷的掌聲已經響起,整個城市沸騰。
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舉目所見是一片搖動旗幟的人海。
當時在美國華府最重要的辯論,並不是我說的在哈佛大學,而是剛好與哈佛大學學生批評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羅斯福把整個國家帶離資本主義太遠了。」
所以當哈佛的學生罵他:你還是在保護資本主義啊,你還是在保護貪婪的富人!但共和黨與民主黨參議員對他都有意見,認為他:太左了。
很快的,一九三七年進入羅斯福第三屆總統的競選活動。
選舉有時候是媚俗的,因為民主政治的前提是由老百姓決定國家未來。
當一個制度危機可能連專家都非常困惑時,人民怎麼可能有他們的理性分析、合理及最好的政治選擇?
面對一九三六年年底大選時,共和黨提出競選主張,最重要的四個字叫作「平衡預算」,在美國這可是天經地義。
他們認為,羅斯福拿太多國家的錢創造「新政」,留下太高的國家負債。
共和黨當時批評:美國正處於危急之秋,美國人的福利太高了,高到那些人根本不想工作,美國年輕人沒有任何前途、看不到未來,政府又有這麼高的赤字。
共和黨不是希望贏得總統寶座,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打敗羅斯福, 他們要的是贏得參眾兩院。
但他們不知道正由於那一次的競選勝利之後,共和黨大贏了國會,他們真的如願以償:但代價是:華爾街股市因政府過早走向平衡預算,再度大崩盤,美國走向「二次衰退」,失業率又大升,美國做為世界經濟當時惟一的中心,世界經濟又再度被拖垮。
於是,大西洋這邊納粹主義達到巔峰:太平洋那端日本軍國主義羸得絕望社會的全面支持。美國平衡預算不到一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美國平衡預算剛好兩年又九個月,德國侵佔波蘭。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掀開序幕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1940年二戰已經開打了半年,根據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8%的美國人支持同盟國,只有2%的人支持納粹;可是問他們要不要捲入這次歐洲戰爭,90%美國人說:不。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不存在的。美國眼看著納粹在整個歐洲連戰皆捷,不動如山。
美國不想捲入戰爭的民意,多麼的深入人心,幾乎在每一個美國人的血液細胞裡流動。
然而,羅斯福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不一樣。其實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看到威爾遜總統支持國際聯盟卻被國內批評,他曾經説:自己也很想找各種理由來反對國際聯盟,可是想破頭也想不出理由。
在那個年代,羅斯福很感慨的說:「我們就算中立,也不應該不聞不問吧?」
可是他拿這樣的美國一點辦法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國會,廢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禁止軍火出售的規定,也就是可以賣一些軍火到歐洲去。
其中,出口44%軍火都賣到英國。
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年春天,經過幾個月的觀戰,德國已經在很短的時間裡不只是打下了奧地利、波蘭,一路打到了北歐,征服丹麥;征服了東歐,打到北歐了。
此時,英國人才從幻想和夢中驚醒,但美國人仍然置身度外。
全英國開始恐慌了,因此邱吉爾出任了首相。德國在歐洲大陸勢如破竹,這個情形一直到一九四○年九月,眼看希特勒下一個目標就是英國。
美國和英國有一種特殊關係,但美國人普遍厭戰,他們深信正是因為一次大戰美國沒有介入,美國才能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國。
面對反戰的民意,羅斯福採取一項大膽的措施:他以總統的行政命令權,把五十艘服役已久但還可以用的驅逐艦,以退役為由送給英國,交換可以租借英國在海外的海軍基地。
一九四○年,又時逢美國總統大選,羅斯福在這一刻面臨抉擇。過去的慣例,總統連任兩屆就不選了,可是他覺得為了歐陸戰爭,他必須參選。
他知道大多數美國人民並不瞭解,美國人不可以把自己置於國際事務之外,他必須用個人的聲望來領導這個世界,所以他決定競選第三任。
那時候的美國憲法沒有禁止競選第三任或第四任總統;直到一九五○年,美國才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美國總統任期最多連兩任。
羅斯福想解決歐洲事務,他覺得只有他可以做得到, 但當時他也沒意識到這即將成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人處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還未必意識到這就叫做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羅斯福說:我好幾個夜晚都躺著想,自己問自己,身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是否有權力呼籲美國人,自我訓練為國家效勞,然後拒絕一己之私呢?面對危難,每個人都不應該逃避應負的責任。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那一刻並不容易。
其實他對於競選第三任,自己也常常處於搖擺之中,沒有那麼堅定,他曾說:「有一部分的我很想退休,回到海德莊園。」
也就是回到他出生的羅氏大宅,寫寫回憶錄。
可是他的良知不允許,所以這次他仍然競選了。當然,輿論的批評就大了, 批評者認為他不該打破慣例,世界大戰干美國人什麼事情;連他曾經在大蕭條時期史無前例的在田納西河谷設立管理局,成立一間水力發電公司,等於是美國第一次有國營事業,也被拿出來批評是左翼,或說這就叫做官僚作風。
選舉的結果,羅斯福還是連任了,得票數是二七二四.四萬張,和他競爭的共和黨候選人叫威爾基Wendell Lewis Willkie,他的得票是二二三○.五萬張,美國人打破總統連任兩屆的傳統,讓羅斯福繼續領導,可是贏的票數就沒有羅斯福第二次連任時這麼多。
這說明瞭其實大多數老百姓未必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危險是什麼;其次老百姓容易很厭煩一個人,我們都已經看了你八年,我還要再看到你?──這當然是老百姓的一種天性。
所有的英雄都會令人厭煩。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保羅• 甘迺迪Paul Kennedy講的話。
美國國內本來還為羅斯福勝選問題繼續吵,但是吵到一九四一年, 突然沒什麼人再吵下去了;因為美國已經變成民主同盟國家的兵工廠,利用了租借法案,將飛機、坦克還有其他用品送到英國。
簡言之,美國從歐陸的戰爭,開始嘗到甜頭,發現了一門好生意。
那時中國也開始因為抵抗日本侵略獲得美國的援助,貸款達到五百億美元。同時,羅斯福凍結德國、義大利這些法西斯國家在美國所有的存款以及信用,接著日本也被列入凍結的對象。
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兩人會晤,共同發表《大西洋憲章》,宣稱確保世界遠景更美好的共同原則──可是請注意,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沒有參戰。
歐陸戰爭打到英國時,美國出口大增,失業率開始大降。美國人突然在那一刻發現一件鬼魅般的事, 原來支持其他的國家打仗,變成軍工廠,可以解決美國大蕭條的問題──這是之前他們從沒想到的,他們只想著如何避免捲入戰爭。
但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這使得美國後來出現「軍工複合體」。他們發現此事,實在太穩賺不賠了。
美國第一次嘗到甜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難以想像,包括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等二戰快結束、一九四五年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1.2 %。
從一九四○年的10%,短短四年之內降到1.2%,幾乎達到充分就業。
所以經濟及歷史學家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美國的大蕭條:也從此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https://www.archdaily.com/554750/bombay-sapphire-distillery-heatherwick-studi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防腐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變嚴重了,不過放負巨星幫不會因此而停止,今天我們各自都在家中同大家聊聊天,唱唱歌,今天晚上八點見!今晚邀請了在YouTuber喜怒哀樂之你改歌!我地唱!的參賽者天心(IG@bonnie_tinsum, kraftpaper_write_cover) 滿分軌跡 曲:我很快樂 周興哲 詞:天心 ...
「夢中的那片海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防腐辦公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FISHPAPER SEATHIN (baohaizhiy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好雷] 頂尖對決觀後感-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夢中的那片海》38集大結局, 黑子坐牢, 陳宏軍被抓, 葉國華 ... 的評價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夢中的那片海》大結局好多伏筆!曉梅戰勝病魔 ... 的評價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夢中的那片海》結局∶賀紅玲離開,葉國華醒悟,多年后冰場 ... 的評價
- 關於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閒聊無用的謊言EP3 - 4 - 戲劇綜藝板 的評價
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盡量一天推一部電影,今天輪到有收在書裡,同時也是百提不厭、屢屢美到嘆息的愛片 ——《#異星入境》。
⠀⠀⠀⠀⠀
⠀⠀⠀⠀⠀
其有科幻電影的骨幹,以及文藝片的靈魂。望穿悲歡離合為生命的一部分,誰也無力改變命運帶來的種種,你只能聆聽故事,扮演好故事中的人。無論幸福或不幸,我們必須自己體會與面對,這就是原著作家姜峯楠緊扣的核心:自由意志。那些關於生命的奧秘,關於未來的命運,關於存在的意義,人們持續透過藝術在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中,尋找永恆之靜謐與內心之寧遠,唯有嘗試親身走過,方能領悟一切。
⠀⠀⠀⠀⠀
別的科幻作家號盡心神在創造未來世界的樣貌、刻畫未知時空的輪廓,唯獨姜峯楠,像黑夜裡的一盞燈塔,「科學不光是為了要尋求真理,科學也必須尋求人類生存的意義。」而他親筆銘刻下的,亦徹底體現人性面對科技的細膩心態,與重來千萬次也無法改變的未來命運,最終回歸至「人」本身,體現最平凡而動人的真理。
⠀⠀⠀⠀⠀
「我以前以為這是妳故事的開始。記憶是種奇怪的東西,運作的方式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我們被時間規則緊緊地束縛著,而這就是結束,但現在我不確定我相信開始和結束。有些日子,述說了超乎生命想像的故事,像是他們到達的那天。」
⠀⠀⠀⠀⠀
影像故事始於她的獨白,也終於她的獨白。記憶多少是朦朧不清的虛無縹緲,像一種身體騰空詩意。我們跟隨她睜著眼走入《異星入境》這樣虛幻而真實的故事。在看似一如往常的某個日子裡,毫無預警,十二個未知的龐然巨物降臨在世界的各處,從裡到外無一不是來自於外星的物質與生命體,沒有共通語言,也沒能夠交流的方式,更無從得知這些不速之客的意圖與目的。政府與軍方束手無策的同時,請到科學專家伊恩與語言學家露薏絲深入研究,設法合力解決人類前所未有的難題。
⠀⠀⠀⠀⠀
語言代表了一整個族群的輪廓與地圖,那水墨畫般的符號,彷彿水彩或墨汁滴入水中的瞬間,擴散,延伸,接著淡去,將薄霧瀰漫的空間染上些許意識。她小心翼翼建立連結,如臨深淵謹慎試探,傾注全力解讀此生認知之外的陌生抽象圖文。但最奇異的是,當她漸漸從毫無頭緒到撥雲見日,終於抓住一絲未知生物的思考模式時,自身波瀾不驚的平靜生活也開始頻頻浮現幻覺;似記憶,有時近在咫尺,似未來,有時遠在天涯。
⠀⠀⠀⠀⠀
類雙主線的故事漸漸合而為一,一端是研究七足類文字的過程,與我們認知中所有語言背道而馳,一個圖形就代表整句完整話語。換言之,敘述一件事情時,就已經知道了始末和因果。在他們的世界裡,時間並非線性存在,因此,露薏絲逐步理解他們的語言以及思緒運作時,也慢慢看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與結局,無論是好是壞,是喜是悲。命運另一端,緊牽的則是與女兒的未來回憶,原來是未來,也是記憶,飄忽穿插當下和未知,唯美呼應似夢似真的撲朔迷離,直至盡頭才撥雲見日,溫柔的衝擊帶來的是更巨大的震撼。
⠀⠀⠀⠀⠀
「從一開始,我就知道自己一生的終點,而我也選擇了這樣的人生道路。然而,我會走向最美好的人生,還是最痛苦的人生?我的人生會是極大值,還是極小值?」
⠀⠀⠀⠀⠀
定義人生的不再是起始與結局,而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像一部早早演完的電影,一本預先寫好的小說,一輛跨越終點的列車,一趟已經抵達目的地的旅程,中間無數日子的點點繁星、片片風景,才是無法從旁知曉的感受。過去、現在與未來在時間中形成某個瞬間,下一秒就會灰飛煙滅,每個同時存在的瞬間密密麻麻交織成我們一生的星空。
⠀⠀⠀⠀⠀
在經歷這些時刻的當下,千百種矛盾複雜的情感也僅僅糾纏在一起,從 Amy Adams 盈盈湧動的水藍色瞳孔傾瀉而出,深沈的幸福流淌自身沉的悲傷,溫暖的擁抱蔓延自溫暖的痛楚。死亡是必然的,哭泣是必然的,分離是必然的,我們可以選擇走上另一條路,看不見她的笑容就不會落下失去她的淚水,但天涯海角也難以逃避的,依舊是換了時空仍不會改變的自我。
⠀⠀⠀⠀⠀
已身在平凡之中的真相,勝過無數恢宏壯麗的假象。說故事的人給予這個問題正面答案,自由意志存在於我們選擇的心境,人類的力量極其渺小,束手無策任由所愛之人遁入長夜;人類的力量也並不渺小,智者造橋,愚者築牆,懂得分享便可能拯救世界。時間與命運像是宇宙的運行一樣無法抗拒,但接受宿命並不意味著消極悲觀。女兒的人生如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短暫卻燦爛,但所有即將因女兒降臨人世所帶來的美好,所有即將因晉升母親而擁有的喜悅,難道會因必然的香消玉殞而全部抹煞嗎?
⠀⠀⠀⠀⠀
我想,人們都有透過語言所可以解釋的,也有透過語言所不能解釋的,例如孤獨,例如宿命。
⠀⠀⠀⠀⠀
Denis Villeneuve 用畫面具象了小說美得令人嘆息的收尾,「To make love, to make you」。露薏絲以極其優雅的姿態,從容接納落在生命裡的道道陽光和滴滴雨水。縱使人世間所有的生都因死而出現、相聚都為離散而發生,就算望見結局也無法扭轉任何事實,那我們是否也應張開雙臂擁抱屬於自己的悲歡離合ㄝ為所愛之人勇於體會箇中滋味,品嚐內心的情感激盪與變化,那往往比絕對的理智更能打動人心。
⠀⠀⠀⠀⠀
⠀⠀⠀⠀⠀
「儘管已經知道人生旅程的終點與方向,我依然會去擁抱它,並欣然接受生命裡的每個時刻。」
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資深演員諾曼.洛伊德(Norman Lloyd)辭世,享嵩壽106歲。他的代表作包括《海角擒兇 Saboteur》(1942)、《舞台春秋 Limelight》(1952)等作,是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劇場班底,與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合作尤其密切。晚年以《春風化雨 Dead Poets Society》(1989)的演出為人所知,縱橫影壇與劇場超過80年,生前是美國最長壽的電影演員。
.
諾曼.洛伊德於1914年出生於紐澤西市,而後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出身一個標準的猶太家庭。其母親對戲劇有濃厚興趣,遂經常帶他去學唱歌、跳舞,這啟發了他對表演的興趣。受到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的影響,洛伊德對做生意不抱興趣,在父親反對下,他在紐約大學讀到大二時輟學,於1932年進入紐約市的公民劇團磨練,並在1935年初次在百老匯登台。
.
當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成立水星劇院時,洛伊德受邀成為特約演員,並出演了名聞遐邇的反法西斯巨作《凱撒 Caesar》,該劇的首演現場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劇院當時演完《Shoemaker》,奧森.威爾斯詢問演員願不願意留下來預演《凱撒》,並邀請現場觀眾留下來欣賞。於是該劇就這麼在凌晨1點15分升幕演出,該場演出大受歡迎,劇中飾演詩人奇納的諾曼.洛伊德躬逢其盛。
.
這場傳奇演出後來在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的《星夢傳奇:奧森威爾斯與我 Me and Orson Welles》(2008)中獲得重現,由里奧.比爾(Leo Bill)飾演諾曼.洛伊德。但無論是該片的原作小說還是電影版,洛伊德都不屑一顧,批評與事實相去甚遠。
.
1939年夏天,奧森.威爾斯與雷電華公司合作,要將知名小說《黑暗之心 Heart of Darkness》(1899)搬上大銀幕,雖然已經做足前置作業,但因為預算等因素,遲遲未能開拍。他請求演員留下來支援他的另一部電影計畫,但洛伊德為了孩子奶粉錢,不願再繼續苦等,回到了紐約,因此錯過了演出《大國民 Citizen Kane》(1941)的機會。洛伊德認為這是他終身的遺憾,但他也說要不是因為這個選擇,自己也不會遇上希區考克。
.
日後洛伊德在《海角擒兇》中飾演了一名納粹間諜,戲份顯著,一場自由女神戲墜落的戲成為影史經典一幕。他自此開啟了與希區考克的長期合作關係,後來也出演了他的《意亂情迷 Spellbound》(1945)。在當時的全盛時期,洛伊德也曾主演尚.雷諾瓦(Jean Renoir)的《南方人 The Southerner》(1945)。眼看電影演員收入高過劇場太多,洛伊德決定在電影圈定下。
.
然而,在麥卡錫時代,洛伊德因為與左派電影工作者的密切關係,一度遭到封殺。這段時期除了參與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的《舞台春秋》之外,表演機會銳減。好友希區考克對他表達了絕對的支持,不顧電視台干涉,力邀洛伊德為《希區考克劇場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1955-1965)擔任執行製作人。整個六、七〇年代,洛伊德的重心皆轉向電視製作,以製作人身分兩度提名艾美獎。
.
直到八〇年代,洛伊德才以電視劇集《波城杏話 St. Elsewhere》(1982-1988)的演出走紅,雖然他起先只打算客串幾集。後來他也曾在彼得.威爾(Peter Weir)執導的《春風化雨》中出演強勢的諾蘭校長,與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有相當關鍵的對戲,令人印象深刻。九〇年代,他也曾出演《純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1993)。
.
進入到21世紀,洛伊德零星出演的作品包括《偷穿高跟鞋 In Her Shoes》(2005),兩年後,一部以他的人生故事為主軸的紀錄片《Who Is Norman Lloyd?》(2007)在日舞影展首映。其電影生涯最後一部作品則是喜劇片《姐姐愛最大 Trainwreck》(2015),他在片中即興演出,卻對這個客串的決定有些懊悔,因為他認為這部作品的劇情太過淫穢。
.
由於諾曼.洛伊德活過了百歲,使之成為了三〇年代水星劇場與四〇年代好萊塢的最後見證者之一,他經常受到媒體訪問。因為再也沒有別人能像他一樣能對奧森.威爾斯、希區考克、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約翰.豪斯曼(John Houseman)與尚.雷諾瓦等影壇、劇場傳奇人物侃侃而談。同時,他也是卓别林的網球球友。洛伊德認為對網球終身的興趣是自己長壽的原因,他年過九十之後仍然照常上陣揮拍。
.
在百歲當年,諾曼.洛伊德接受了《紐約客》的採訪,他在受訪過程中盛讚奧森.威爾斯是美國戲劇界最偉大的人,無論是燈光、聲效或音樂與舞台技巧、風格與戲劇性的整體性展現,都能達到完美的呈現。但他卻也以耐人尋味地口吻說:「最終要看的還是故事的重量。回顧卓别林的《城市之光 City Lights》(1931)的結局,盲女觸摸流浪漢的手而認出了他⋯⋯奧森.威爾斯的戲有那樣的人性嗎?」
.
直到生命尾聲,諾曼.洛伊德仍然沒有輕言退休,曾買下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作品的翻拍版權,雖然找不到人為劇本執筆。他也依然會對時事發表看法,例如對同性婚姻與民主黨的支持。2020年,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授予他電影傳奇獎,表彰其終身貢獻。
.
2021年5月11日,諾曼.洛伊德於睡夢中在洛杉磯辭世。在他過世之後,現年103歲的瑪莎.亨特(Marsha Hunt)成為目前美國在世的電影演員中最年長者。
.
.
(圖為《海角擒兇》中的諾曼.洛伊德。)
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防腐辦公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疫情變嚴重了,不過放負巨星幫不會因此而停止,今天我們各自都在家中同大家聊聊天,唱唱歌,今天晚上八點見!今晚邀請了在YouTuber喜怒哀樂之你改歌!我地唱!的參賽者天心(IG@bonnie_tinsum, kraftpaper_write_cover)
滿分軌跡
曲:我很快樂 周興哲
詞:天心
當日放榜 心累透
仿佛傀儡 天天壓抑
知浪費此美滿高分
偏偏期盼離去於這冠軍
*你 定我一世
我 無法扭轉
唯跟這社會軌跡 不至會失足
西西弗斯般 望有日會盡快結束
你踐踏我理想 你侮辱了 我的希冀
無力去辯駁 夜散曲終 剩我哀哭
明知那世間競爭 跟我何干
偏偏當出軌 未會面對熱諷冷嘲
這結局太可悲 見歲月遠跑 追不了
難習慣蜚語 漸次需封印夢裡
終學會強忍淚腺
本該慨嘆 偏裝滿足
跟著軌跡 悄悄失蹤
星宿從既定軌跡中瓦解
*你 定我一世
我 無法扭轉
明知那世間競爭 跟我何干
偏偏當出軌 未會面對熱諷冷嘲
這結局太可悲 見歲月遠跑 追不了
難習慣蜚語 漸次需封印夢裡
唯跟這社會軌跡 不至會失足
西西弗斯般 望有日會盡快結束
你踐踏我理想 你侮辱了 我的希冀
無力去辯駁 夜散曲終 剩我哀哭
容許我 轉身破繭 毅然離開
敲一下心知 沒有後悔 沒法吐出
我幼稚卻了解 我拼命要跑的方向
原諒我非你 望向星空 去做我
花開
曲: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八三夭
詞:天心
若果要 栽種在荒川
容我用眼淚去澆花
惟淚落乾 了結
靈魂虛空缺力
夢中見花散落各處
回望見有人在澆灌
沿路誓不遺忘
路遠尚有肩膀
*無奈 糾結未解 遷怨路邊 踐踏了花蕊
隻手封印曙光 撕破夜空 若劫數 或始終要受傷
終破繭 望能綻放 轟動四方 卻一觸就破
盼望你 別如落魄 零散花瓣 敵不過厄運
散落了 便埋沒了 跟著軌跡 別放棄去追
化不淡 墜落在人海裡
越過這懼怕 爭口氣
人海裡 希冀漸失蹤
才發現這城回不去
寧願結焦前行
誓要望見花開
Chapters:
00:00:00 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00:26:05 木紋
01:09:19 勞斯。萊斯
01:18:13 花開-作曲、填詞:天花
01:30:36 滿分軌跡-作曲、填詞:天花
01:50:06 哪裡只得我共你
#賽馬會尋找隱世颶星青年計劃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想正 #fantasticdrm #FDMplus #防腐辦公室
來做問卷: https://forms.gle/Bn9hY9zKmNne3HBZA
加入防腐辦公室群: https://discord.gg/ja5kMHb
訂閱我們: https://bit.ly/3ex0edo
防腐辦公室正式啟動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csYfPOsz8
防腐辦公室的「腐」字,除了表示腐敗,也有負能量的意思。 這個世代,充斥著腐敗及負能量,因此希望透過我們微小的力量,為社會帶來一點點的正能量。
網.想.正.資料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fantasticdream.org.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ntasticdream
Instagram: fantasticdrm
YouTube: https://bit.ly/39UZk8q
聯絡他們: info@fantasticdream.org.hk
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FISHPAPER SEATHIN (baohaizhiy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最近研究出了一個噩夢殺手,把一個怪物植入到人們的腦海中,這樣他們做夢的時候殺手就會出現,不費吹灰之力在夢中殺掉敵人!”
“那就先從這個小男孩開始實驗吧!”
?•?•?•?•?▼MEMO▼?•?•?•?•?
❤️ 這裡充滿了很多有趣的影片!!!
歡迎大家訂閱我!➔ http://bit.ly/Fishpaper
❤️ 我還有其他的頻道Bilibili ➔ https://space.bilibili.com/1837617/#/
❤️ 如果大家喜歡我影片的話,別忘記訂閱我的頻道(記得打開小鈴鐺),或者給影片點讚,也可以把頻道分享給你們的朋友們哦!
⭐•⭐•⭐•⭐•⭐▼GAME LIST▼⭐•⭐•⭐•⭐•⭐
???▼超級精彩的影片播放清單▼???
? 觀看《恐怖遊戲影片 | HORROR GAMES LIST》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hBbfpOafp8pW-1iZCtnyH
? 觀看《糞GAME | 奇葩遊戲 | WEIRD GAME LIST》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9Il6tyGkersyp5D1DIykxO&disable_polymer=true
? 觀看《Granny | 恐怖奶奶 | 恐怖阿嬷》列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_YHZl11Bo-Qa3XxgYy8km6
? 觀看《恐怖冰淇淋 | Ice Scream Horror Neighborhood》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_f1tcnhpOmIsE1VrNVJeek
? 觀看《你好鄰居 & 秘密鄰居 | Hello Neighbour & Secret Neighbor》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_H3XU9HHlBsDTMGVHwiiy3
? 觀看《恐怖肉先生(已完結) | Mr Meat: Horror Escape Room》列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_lViOvbxdGcakgf0k-iXSU
? 觀看《恐怖修女(已完結) | Evil Nun》列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9PAU5NeqhFgxDWErLhFTvO
? 觀看《黑暗詭計(黑暗欺騙)Dark Deception》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8HWWrG5CfL9HNpWtcDnTln
? 觀看《綠色地獄 | Green Hell》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_LpDpeZfuzpZjcRXVE_o9o
? 觀看《不要餵食猴子(偷窺模擬器)Do not feed the monkeys》播放清單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NsplutoD_-Laqs02-rRIam1HiGDkAwr
⭐▬⭐▬⭐▬⭐▬⭐▼FOLLOW▼⭐▬⭐▬⭐▬⭐▬⭐
? 推特 | TWITTER ➔ http://bit.ly/2nRsmSg
? 微博 | WEIBO ➔ http://weibo.com/fishpaper
? 我的Discord群組 ➔ https://discord.gg/EscFhsx
⭐▬⭐▬⭐▬⭐▬⭐▬⭐▬⭐▬⭐▬⭐▬⭐▬⭐▬⭐
?️ GAME LINK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186030/Death_Park/
#紙魚 #DeathPark #死亡公園
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夢中的那片海》38集大結局, 黑子坐牢, 陳宏軍被抓, 葉國華 ... 的推薦與評價
《夢中的那片海》38集大結局預告解析:小慧歸來黑子坐牢,陳宏軍自食惡果被抓,葉國華離婚,曉梅被感染肖春生一直在身邊守護!#肖战#李沁. ... <看更多>
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夢中的那片海》大結局好多伏筆!曉梅戰勝病魔 ... 的推薦與評價
《夢中的那片海》大結局好多伏筆!曉梅戰勝病魔,一家三口其樂融融,葉芳迎第二春,紅玲尋夢,陳宏軍最遺憾!肖战#李沁成为此频道的会员即可获享以下 ... ... <看更多>
夢中的那片海結局 在 [好雷] 頂尖對決觀後感-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魔術的三步驟
以虛代實:讓觀眾確認事物的真實。
偷天換日:將事物給消失。
化腐朽為神奇:最後將消失的事物變回。
故事內容:世紀之交的倫敦,娛樂業才剛剛起步,於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魔術師就成
為那個時代最神秘莫測的大眾偶像,享受著社會能夠給予的最高讚譽,本片講述勞勃·安
杰、艾佛·波登兩位魔法天才,但既生瑜何生亮,最後從朋友變成敵人,在彼此的魔術對
決中誓要分出個高下。
畫面
開場帶出數個莫名的黑色禮帽,隨即帶入魔術的三個步驟,在講述的過程,分別以兩個魔
術進行,觀眾確認、目標消失,但帶來的卻是不同結果-生存以及死亡。再帶出兩位截然
不同的頂尖魔術師-安杰及波登,以兩邊互相場景切換,彷彿兩人同時解讀各自的記事本
,但實際的時間點則是有所交錯。
另外,在本片中有許多魔術,例如水中逃脫、空手接子彈、將鳥類變不見等等,但只要揭
開謎底,在片中通常就會失敗,一方面是顯現出雙方能力,可以藉由觀看,來理解對手的
魔術原理,進而做出反制,另一點,就如片中所述的,觀眾會想被你所騙,但是當謎底揭
開後,觀眾就沒有繼續被騙下去的理由了,那麼這個魔術也沒有價值了。
角色刻畫
本片將重點放在安杰及波登兩位魔術師,兩人原本是見習魔術師,藉由在大師手下幫忙,
儘管雙方個性有所差異,仍然願意一同觀看其他魔術且討論,卻因為一場意外而使得兩人
分道揚鑣。
安杰
藉由與旁人交談,而逐漸透露出安杰作為魔術師的原則,例如「將鳥消失在變回」的魔術
,在當時的主流方式:以外力將鳥籠壓扁,而籠中的鳥1號也因為擠壓直接死亡,藏於桌
上機關,魔術師再拿出鳥2號,來展示將鳥變回;而當時這樣的魔術,安杰卻有著一個堅
守的原則「不殺生」,而這樣的堅持也讓合作的機關師,為此打造出一個新型裝備,來滿
足安杰地要求,也讓這個「鳥消失」魔術的境界再向上提升了一個程度,但這個原則也在
後續而有所變化。
另一個原則是為了追憶亡妻,而不願意更改藝名,在一次表演失敗遭表演場地所有人,掃
地出門之後,安杰捲土重來,儘管機關師說透過改藝名的方式,可以避免負面行銷,但安
杰卻不願意,而是用魔術去正面對決來爭取贊助者的支持。
在因為意外的發生,以及雙方各自介入表演,導致演出失敗的行為後,甚至我覺得壓垮安
杰內心,最後一根稻草的部分,在於看到波登享盡天倫之樂的畫面,安杰當時內心獨白大
致是「看他享受著從我身上所剝奪應有的幸福」,加上無法看透波登「瞬間移動」的手法
,而自己只能靠著替身讓這個魔術「成真」,也使自己始終無法在舞台上接受掌聲,種種
因素也因此讓他一直非常糾結。
這也使越加偏執,儘管自己手上已經有著強大的行銷、高朋滿座的觀眾及性感誘人的助理
,但是還是執意要明白波登到底訣竅是什麼?而開始進行人質綁架、派出助理作為間諜等
等行為,只為了真正了解謎底,而這樣的安杰被他人形容成「入魔」。
而從機關師在旁看著安杰入魔過程,表示無法繼續跟隨下去,以及幫助打造最後機關的特
斯拉,因為有著類似經歷,而對安杰進行勸阻,但安杰又怎麼可能停下這個腳步,停下就
顯示他的魔術之路就此結束、停下就表示「丹頓」這個亡妻留下的藝名將不再出現世人面
前,停下更代表著他永遠不如波登,這也讓他用了另一種方式,改變了原本所堅持「不殺
生」的魔術師原則。
波登
相較安杰對於魔術的原則,波登可以說是「奉獻一生給魔術」,從他看穿以雙腳不良於行
,是為了讓魔術成真的戲法,而表達敬佩,在知名魔術師底下工作,雖然認同老闆的能力
,但也對於沒有更加精進,而是不斷表演相同的戲法,感到不耐,更透過一旁機關師表示
「波登是名天才魔術師」、安杰多處的糾結,以及整部片在魔術方面,波登的表情多是游
刃有餘,讓「他是天才」的感受,更加強烈及讓人信服。
當意外發生後,波登反覆變更的說詞,除了跟安杰決裂,也讓妻子對波登說出「你有今天
是愛我還是不愛我」這樣的話語,仿佛顯現出波登有著不同人格的伏筆。
後期表演時波登會在臉上貼鬍子,表示「觀眾更喜歡我這個樣子」,而這樣的裝扮就跟表
演時,魔術師臉上的面容,甚至你這個人是真是假,觀眾並不在意,他們只在意魔術帶給
他們的驚喜,但對於魔術師本身,這樣的面容就像在表演時必須戴上的面具。
波登有次帶著女助手去赴與妻子的晚餐約會,臉上所貼的鬍子,並沒有拿掉,讓妻子不悅
,但這樣的行為帶給我的感受,就像顯示著,波登似乎已經拿不太掉表演的面具一樣。
而裡面最有趣的一段,就是波登在攏絡安杰替身,「主體最怕的就是替身喧賓奪主」,除
了讓替身了解到自己的重要性,而開始獅子大開口,要求更多的報酬,以及在飲酒後的狀
態進行演出,這樣微小的不一致,也可能讓觀眾抓包導致表演失敗,甚至最後自己取而代
之,將安杰的表演作為自己宣傳的跳板;但這段話語除了讓安杰表演出問題外,彷彿也是
在對自己說著。
而在最後結局,波登其實是「雙胞胎兄弟兩人合飾一角」引爆開後,波登對於奉獻一生給
魔術、話語反覆的多重人格。台上表演影響到台下生活,以及攏絡替身這些橋段,都讓人
有不同的感受及理解,反而讓波登這樣的腳色更加的具體,以及耐人尋味。
整體心得
相較<進擊的鼓手>,師生間的互動(X)折磨(O),頂尖對決互相的折磨,是更加的劇烈和極
端,安杰跟波登兩人,雙方在較勁的路上,持續著獲得跟失去,不斷的改進魔術、獲得了
觀眾的掌聲及名聲,也紛紛失去了此生摯愛,而安杰入魔以及波登一生不可告人的秘密,
也顯示出他們對於魔術這個志業的奉獻。
另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整部片透過交錯,讓兩人看著各自的筆記,除了透過那些筆
記來演示後面的畫面,或是將先前畫面做出總結,不論是作為該段的開頭或結尾都很適合
,而兩方的最後都不忘要嘲諷對方,不僅劇中人物有著被擺一道的想法,也連帶到讓我有
相同的心情,差別大概只在我是驚喜,而安杰波登則是憤怒吧XD。
而開頭描述的魔術三步驟,以虛代實、偷天換日、化腐朽為神奇,除了在每段魔術表演中
,不斷演示著,而整部電影也是這樣的做法,透過劇中的塑造,讓我們感受波登、安杰兩
人都是活生生存在的人,在不同的過程,進行偷天換日,最後紛紛的化腐朽為神奇,回到
我們眼前,雖然最後謎底解開,但先前的消失及出現的過程,卻不會像魔術就此失去價值
,反而產生出了恍然大悟的感受。
--
"在場的每個人都背負著一段不為人知的隱痛來到這裡
那種瘡疤是不拿來讓人笑話的 我們對那種事也是睜一之眼閉一隻眼
因為那是塵封再每人內心一隅的記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28.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91910570.A.661.html
老婆的今天愛不愛我(根本不同人) 或是為魔術犧牲奉獻(要配合另一個讓自己手指斷掉)
那些都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不只是單純攏絡替身用的感覺XD
※ 編輯: x201023 (114.26.28.29 臺灣), 08/13/2023 16:05:51
※ 編輯: x201023 (114.26.28.29 臺灣), 08/13/2023 16:12:22
但我寫這個都不看相關影片的XD
※ 編輯: x201023 (114.26.28.29 臺灣), 08/13/2023 22:52: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