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PTT就已經是反指標了你知道嗎? #國民黨 說是反指標、#韓粉 說是反指標,現在 #PTT佛地魔 說 #PTT已經成為反指標... 你是從6年前穿越來的嗎?
『看到上面有人提到反指標,就找了這篇標題來回
很多人都覺得八卦版是反指標,但沒有想過為什麼?
其實這跟希特勒說的一句話非常有關
群眾是盲目的,而且非常健忘。
這句話其實講的很委婉,他其實想說的是,群眾都是白癡
什麼叫白癡?就是說什麼他們就聽什麼,甚至還會幫你加油添醋去宣傳
對於他們不懂、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只要首先有人提出褒貶之詞
群眾就會相信
而且熱潮過了,他們就忘了。
想想洪仲丘,想想大埔,試問你是否還願意為他們上街?
好吧其實我也是,熱潮過了關心度就降低了,這就是群眾。
.
八卦版著名的反指標之一:圓仔
媒體整天都報圓仔,PTT厭惡聲浪高
但群眾還是每天跑去看,為什麼?
因為群眾看到圓仔的新聞,不會第一時間看到下面有人在噓文
就算坐在電視機前的他真的很討厭圓仔,他也第一時間找不到人傳播他討厭圓仔的想法
不像八卦版,你只要在有人PO圓仔新聞的底下噓個支那賤畜
短短五秒內就會有幾百個人看到
這就是價值觀的操控
同理,假如新聞台每天不停的播烏克蘭動亂
你就會覺得這世界快戰爭了,即使你身在毫不相關的台灣。
.
回到八卦版反指標的事情,八卦版每天同時都有數萬人在瀏覽版面
但並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會有同樣數字的推噓或箭頭
也有許多人還沒瀏覽文章時,是對這個議題沒有任何的立場的
我們就稱他為白......白人好了
只要有人對這個議題發表的文章,說得非常有道理,文筆又流暢,運氣好被推到爆
白人又剛好只挑爆文看,就極度容易影響到這群白人的價值觀
而白人在群眾中又占多數,自然而然就會跟著八卦版的價值觀走
所以可見口才好、文筆好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但問題來了,那沒有在看PTT的群眾,又是看哪裡的價值觀呢?
當然就是電視新聞或報章雜誌囉
而這些媒體的撰稿人通常都有受過文字工作的洗鍊,自然觀點能被大眾接受(近年來垃圾大學出的垃圾記者,還有垃圾電視台敢用就不用說了,貽笑大方)
但是電視台告訴你正確的資訊並不能賺錢
所以各種報導都只為了兩字"商機"
所以看不到噓文的群眾,每天接受媒體的資訊
就會覺得圓仔好可愛
馬英九施政成功
神魔原創好好玩
22K是德政,保障勞方好棒棒
有機食品會致癌、開燈睡覺會得腦瘤,即使沒有任何的醫學根據
世界好和平,烏克蘭都沒有動亂,彷彿活在另一個平行世界
這就是資訊不對等。
.
在我上了大學的傳播課之後,我深深的認為台灣是假民主
原因就是有太多的白人,這些白人就是等著誰先搶到灌輸他們的先機誰就贏
小至對議題的主流想法,大至國家領導人的選擇
台灣人太早品嘗到民主甜美的果實,卻不知道該怎麼用,導致這果實被人利用
民主的最基本,就是你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現在看到長輩不准小孩談政治,就想搧他兩個嘴皮
因為會破壞和氣就不談?
那你只配當奴
.
.
我們很幸運,我們處在資訊錯綜複雜的八卦版,來自世界八方的人都在此匯集
我們每天可以看到對於每個議題的不同觀點,暢所欲言,而不是被媒體灌輸同一觀點
甚至每一則可疑的新聞都會有人去查證,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即使發生督割這種講得很精采的片面說詞,但因為發聲門檻低(比起找媒體澄清)
所以平衡報導快
還有一位熱愛這裡的新聞主播,相信他也是認同大部分在這裡出現的價值觀
所以你說這是反指標嗎?
你說那些你看過的精采爆文都是說錯的嗎?
不,錯的不是參與八卦主流價值的我們
而是無法接納不同聲音的民眾,與片面報導的媒體
我認為這是台灣假民主真洗腦的政權統治下的清流
雖然這樣似乎過於美化PTT,但我打從心底贊同在PTT上發表精彩言論大大們的觀點
我甘願當被這群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洗腦的白痴,也不願當台霉飼養的豬。
.
也可見媒體識讀這堂課應該從小學就要開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當被惡質媒體操縱思想的白人
.
.
好像沒啥卦,補個小卦好了
我有一次打LOL打到睡著,夢到跟一群朋友在家裡吃飯
有個朋友提到了大埔案
他說,張藥房與那幾戶離奇往生的事件,其實是有幕後黑手
而且他還認識知情人士,只是他無能為力且有性命安危之虞
而且死這麼多人,下手的都是同一批人
這是比劉政鴻亂拆人家房子更嚴重的殺人罪
但大家都不敢追下去,媒體也不報,就是不希望有人再關注這件事
但是究竟怎麼辦到的呢?
這可能要去問劉縣長還有苗栗縣警察局才知道囉
反正應該也沒有人想跳出來追這件事的真相
畢竟在沿海地帶當個消波塊,應該不會是很精彩啦
朋友講到一半,外面忽然傳來大聲響,我走到外面一看
原來是縣長挖土機開到我們家準備要拆了
我一個驚嚇
就醒了
.
然後我LOL就輸了。
.
本人活21年還是個處男,理想抱負尚未實現,也還沒跟喜歡的女生告白
絕對不會做出自殺這種對不起父母的行為。』
[轉錄] Re: [問卦] 有沒有PTT是反指標的八卦 https://disp.cc/b/163-7nIn
夢到不認識的人ptt 在 網球場的路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網球路」徵故事 -《先認識我的小老婆「網球」…然後藉由小老婆認識大老婆》作者:Richard。
我雖然從大二才開始學網球,但因為連夢裡都會夢到Federer,所以我進步的很快。剛學網球的時候,只要早上上課不這麼累,我就會在正中午的時候去擊牆,即便夏天也一樣。
為了可以打更多球,我加入網球校隊,也在球隊結交了很多很棒的朋友。那時候,最羨慕的,不是在球場上打的最強最好的人,我羨慕的是一對七十幾歲老夫妻,他們會在傍晚黃昏之時,在中原大學綠色的假草地上打球(目前已改為硬地),每次看到黃昏的太陽,陽光打在球場與他們身上,構成了一幅最美的畫面。在那一刻起,我暗地地覺得,我未來會和我的老伴成為這樣子的人,至始至終。
當兵的時候,沒有太多樂子,偶而回家會到交大打打網球。為了找球友,我不擇手段的,去PTT找球友。恰巧的,F小姐,正在PTT徵球伴,但找的是女球伴,而我非常厚顏的,應徵了這個工作,並且錄取了!!
然而,第二次的見面,就和F小姐相談甚歡,聊的不只是網球,還有很多很多,然後我們就躺在新竹教育大學的網球場,聊到到清晨。然後就跟F在一起了…
至此之後,當兵開始變得有趣,因為,每次都期待著休假,跟F小姐打球。接著我退伍,F也畢業了,然後就這樣過了三四年,直到有一天,在球場上,有人問F是不是校隊的時候,我決定跟F求婚,因為覺得,她要是在這麼的厲害下去,可能就不要我了…
網球帶給了我很多,也影響到我的事業…在我工作四五年後決定與F一起創業,因為一起打網球的關係,我們培養出無比的耐心和默契。
網球是這樣子的:倘若能和另一半和氣的打網球,那未來要一起做什麼事情,我相信都是可以達成的。所以即使第一創業失敗,我和F也毫無畏拒地展開第二次創業。而第一次創業失敗,我也藉由網球,讓我更專注,網球讓我知道比賽是有輸有贏的,但怎麼持續的進步,才會有獲得match point的機會。我們第二次創業的服務 【VoiceTube 看影片學英文】,也慢慢做出一些成績出來。為了和網球致敬,三萬部影片中,我上傳的第一隻影片就是和網球相關的
https://tw.voicetube.com/videos/1
對我來說,網球拍擊中球的每一刻,就像是對生命追求每個致勝球。每一顆球,都要很努力很努力…包括:老婆、創業、以及對生命的價值觀。
致我們的兒子、女兒,希望你們也可以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謝謝網球。
夢到不認識的人ptt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實會跟夢境靠攏,因為我們努力地做同一個夢,並且前進著】
文、圖/吳政達
我曾經做過各式各樣的夢,到現在我立志成為一名設計師。但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設計」頭銜,會是來自一個叫做《報導者》的新聞媒體。很多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都是我未曾想像過的,一些變數、波折,也是一些奇遇。
這個故事可能要從去年318學運說起。那個時候還沒有〈島嶼天光〉這首歌,桃園縣還未升格為直轄市,五都市長仍然是藍天綠地。人們還不知道自己所處的這個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會被一群學生公民佔領了長達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那個時候的我坐在學校圖書館的地下室自習區,日光燈的顏色很窒息,13吋電腦螢幕裡開了好幾個視窗:臉書上來自各個朋友的訊息、五、六個不同媒體的即時新聞、現場直播平台、PTT版...「他們衝進去了!」。記得那時本來是在準備作品集的,距離研究所的申請文件截稿日期僅剩短短一兩週,那個時候的我甚至不太會去思考「國家」這件事。
「做自己該做的,考上研究所,有機會出國唸書,將來是無論如何都要離開這裡的。」
後來《台大新聞E論壇》成立了,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等人成為了大部分大學生族群心目中的英雄、意見領袖,周遭瀰漫著一股焦慮不安、叛逆躁動的氛圍,但同時也有某種能量醞釀在每個人的自我反思中,蠢蠢欲動、蓄勢待發。我很意外,但幸運地,在幾個朋友的轉介之下與《台大新聞E論壇》第一次合作。
那時我還不懂什麼叫做數位專輯、新聞遊戲、資料互動圖表;講實在話,我不懂什麼是「新聞」,甚至連「文字」都陌生。離開家之後就沒有再接觸過電視,偶爾吃早餐時才會隨意地翻閱報紙,通常還是娛樂版。我也不訂(翻)閱購買雜誌、不看評論,不是為了必要的「學習」我根本不看書,閱讀樂趣是我完全無法體驗與感受的陌生領域。真要說媒體使用習慣,我恐怕是最糟的那群人之一。
此時在咖啡廳裡,面對談話時語氣堅定有力的這群同齡年輕人,感到慚愧的同時,我也第一次萌生了想要為共存於這個社會裡、共享同樣歷史文化的其他人們,做些我力所能及的小事的念頭。於是我讀完了一篇篇他們所寫的報導,努力的完成了與E論壇的第一次合作「繫上歷史記憶的黃絲帶──林義雄數位專輯」,接著又一起完成了村里長專題、五都市長選舉專題......。我的態度好像有些不同了,對於新聞,對於閱讀。
從沒有想過設計可以被這樣應用。在接觸「新媒體新聞」、被這些走得很前面的記者、工程師們強迫餵食各種線上數位互動專輯、新聞遊戲、資料動態視覺化案例之前,我只是享受於轉化一些小情小愛的感性能量到平面視覺上,做些小包裝、海報、DM和貼紙,或是簡單的臉書封面照片。我沒有想過在技術後援之下,設計能夠出現這麼多變化和可能,更沒有想過,這會是一股社會實踐的巨大力量。「創造出最有美感與效果的溝通方式」是設計思維,也是某種使命。而在這幾次的合作之下我有了更多的工具,以及更遠的目標。
又再後來,《台大新聞E論壇》改名《新聞E論壇》,透過募資出版了一本關於學運的書、辦了一些講座、試著獨立運作了一段短暫時間後,因為某些現實因素決定暫時停擺。學運領袖們紛紛被起訴,各種社會問題仍然存在,人們還是上街、還是高舉著布條、灑著眼淚對著政府咆哮。不公不義的事情仍然天天發生,貧富差距、社會歧視、媒體亂象、國際壓力......,這個小島跟島上人民的生活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改變。
同時,我周遭朋友們因為受不了超時工作、低劣待遇辭掉了第一份工作;有人在簡陋的台上宣布解散長達六年的獨立樂團,收起斷了弦的琴;有人放棄研究所學歷進入軍中,準備退伍後返鄉啃老。我自己也在夢裡掙扎,有時候甚至會像電影《盜夢偵探》裡的粉川刑警一樣疑惑「我真的清醒嗎?還是全世界都只是在做夢?」
就在這個時候我認識了榮幸大哥這個人,在另一個咖啡廳裡。他談著要建立一個新媒體,那時還未確定名稱,不知道它接下來會擁有一個直白地可愛的名字。榮幸大哥滔滔不絕地說著理想中的運作模式、報導內容、初衷理念,他炯炯有神的眼睛一次又一次的掃過我和另外幾個因為E論壇而認識的朋友(其中有兩位在後來也早我一步加入了報導者的行列),沒有任何退縮跟遲疑。那時我心想:「應該跟我無關吧,我不懂新聞。」
我甚至質疑起了這番談話「真的要繼續這樣做夢嗎?」
然而,下一次再見到榮幸大哥又是幾個月後的事了,在那之前他們已經胸有成足的帶著魄力與滿腔熱血跟所有人打了招呼,在九一記者節,他們高聲疾呼著他們的夢,以及他們的名字:《報導者》。我又再一次意外地、何其榮幸地加入了這個地方。這裡的每個人講話時,都跟當初咖啡廳裡的那個榮幸大哥有著同樣眼神。我或許不懂媒體、不懂產業,但我深深地了解到,當報導者們在論及自己的夢想時,便已經做好了踏上逐夢道路的準備。
也是到後來我才慢慢瞭解,原來在國外的新媒體新聞部門中,除了記者、工程技術之外,設計是必須要能與之抗衡的第三部門。在眾多資深前輩面前,這對我既是沈重的壓力,卻也激發了強烈的自我期許。我要趕上他們的腳步,加入設計的觀點幫助他們找出最好的溝通途徑,去訴說他們想說的故事。這已經不僅止於插畫、排版、美編、使用者介面......,卻是設計價值的真正所在。
在經歷這些未知與奇遇之後,我心想,也許夢是會傳染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大家會染上一樣的夢。也許那不是一件壞事。那個時候現實會跟夢境靠攏,因為我們都在努力地做同一個夢,並且前進著。一旦這樣想,所有的過程都令人心安且美好。
#報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