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做菜】
近期疫情升溫,餐館只能外帶,許多人都在居家防疫,自己做菜,經常外食族也開始苦惱起三餐要做什麼菜。
我雖然愛做菜,事實上因作息關係,平日只吃晚餐,是不做三餐的,也不見得每天做飯。
因母親受傷的關係,我已經居家做菜幾個月了,一開始也有這樣煩惱,後來慢慢適應。
媽媽的早餐很簡單,大概是麵包、菜包、稀飯和豆漿米漿,可以前一晚準備,早上鐘點長照人員來,能協助烤麵包或熱菜包稀飯。
中餐也可以提前一晚準備炒飯、稀飯、菜包、餃子或泡麵,中午熱一下泡一下;甚至我仍躺在床上會以手機訂餐,讓媽媽換個口味,不過現在不行了,外賣只送到大樓一樓,我得爬起床下樓取餐,下周再思考午餐好了。
晚餐,我比較有充裕時間,就能思考怎麼做「小食量母女」的餐。
倘若要洗米煮飯,我都會用大同電鍋順便蒸個蛋,青蔥蒸蛋、高麗菜蒸蛋、滴雞精蒸蛋或肉末蒸蛋;偶爾做半塊涼拌嫩豆腐,最方便快速,媽媽對豆腐並不熱愛,這個可以接受,夏天也清爽。
剩下的時間,就是炒一道蔬菜,青菜不能久放,因此菜色常會幾天都一樣,會選擇母女都愛吃的白花椰菜或高麗菜;接下來就是做一道主食,煎魚、紅燒魚、烤雞翅、滷雞翅,最受媽媽歡迎。
我自己雖熱愛湯品,只能做少少的,因為媽媽不愛隔頓吃同樣的菜色,她的食量就是吃主食加上一小碗湯;我過去卻是一個常把湯當作當日主食的人,包括會把涼拌干絲當一日主食,不吃其他東西,哈哈。
因此,為了媽媽的傷口和營養和飲食習慣,我上市場買菜,會請賣魚阿姨把鱸魚片切好,一小片一小片分裝冷凍,要煮的時候,一片褪冰後,燒開水,切點薑絲、芹菜末、加點米酒,就是一人份的魚湯。
話說,媽媽也真能吃魚,目前還沒膩口,她不知喝了多少碗魚湯了。
#這絕對是我這輩子最常煮魚湯的幾個月
總之,每日三餐,我都會跟媽媽提前討論一下;晚餐,盡量煮兩個人都愛又能吃完的食物(若吃不完,我們兩個挑剔者也不會再吃),並計算做這餐食材的各種作法和時間長短。
#夏天真的很熱
#爐火前很難站很久
#瓦斯爐窗戶剛好是夕陽光有時看不見鍋中的菜
#每次做完菜都要去沖澡
大同電鍋煮飯外鍋放多少水 在 港女移民台灣創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國民煮食神器-電鍋
在之前的一篇 “港女的朋友為什麼都不煮飯?”提起港女有些朋友租了一個沒有廚房的小套房,那他們是否完全沒法煮飯呢?其實只要他們有一個國民煮食神器-電鍋,就幾乎什麼都可以煮。
港女到了台灣後才認識電鍋這個神器。我最初以為電鍋只是一個電飯煲,後來才知道,電鍋和電飯煲有一個很大的分別,是電鍋是外鍋和內鍋組成,每當煮食時,要把水倒入外鍋裏。電鍋使用隔水加熱的方法來控制溫度,也就是先加熱外鍋中的水,再由水把熱傳給內鍋加熱內鍋裏的食物。
電鍋雖然外面的構造看來非常簡單,只有兩個制: 煮食和保溫。煮食時,先將食物放在內鍋,再把水加進外鍋,蓋起來然後按下煮食制,等制跳起來便煮完了。煮食的時間就決定於你把多少水加進外鍋。雖然它構造非常簡單,但基本上可以煮任何東西,煮粥粉麵飯、湯、蒸餸、蛋糕、糖水,甚至炒麵和焗pizza 都可以。若你不信的話,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 “電鍋炒麵” 和 “電鍋焗pizza”。
購買電鍋時,就算你家中只有一兩個人,也最好買6人甚至10人份的電鍋,因為內鍋的空間比較大,可以同時煮飯和蒸餸。若電鍋太小,煮食沒有那麼方便。
在台灣最流行的電鍋牌子是大同牌和萬國牌,港女經過一輪研究後,最終買了萬國牌,因為萬國牌是台灣製造,大同牌的廠房在中國。
大同電鍋煮飯外鍋放多少水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敲碗的新家廚房來了!
第一張照片是設計師寄給我的裝潢完工照,第二張起是入住三個月後(每天煮三餐)的今天拍的。看得出我這個白色收納控病得有多重吧?
當初廚房設計完全配合煮夫大白需求,前一陣子大白回日本換我掌廚,發現冰箱那側的備餐檯使用率太低,總覺得少了什麼。靈機一動來個小改造,請木工師傅幫我在背牆裝上磁性美耐板(跟客廳角落可塗鴉的儲藏室牆面同材質),再掛上幾個磁性置物架,早餐穀片和三明治都在這裡準備,常用的調味料、料理小工具、廚房紙巾、保鮮膜也都吸在牆上,不佔空間又方便拿取,果然實用一百倍!
(心中默念: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我喜歡的樣子)
買這間房子時最大的遺憾就是廚房不夠大,又位在全家採光最差的陰暗角落,白天也要開燈,切菜才不會切到手指。但白色系多少會有放大和打亮空間的效果,在鏡頭下看起來比現場實況寬敞明亮很多。
白色廚房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難維持,我家天天下廚,三餐都在家吃,已經連續煮了三個月還算乾淨整齊,煮完順手擦一下、把東西歸位就習慣成自然。連水槽都大膽選了白色花崗岩,意外的比不鏽鋼水槽容易清理也不顯髒。
向我妹借來暫用的陳年大同電鍋因為顏色不搭又髒髒舊舊,只有煮飯時才從廚櫃裡搬出來(我每兩三天才煮一次白飯,一次煮多一點分裝冷凍起來),但大同電鍋根本用不壞,是要找什麼藉口買新的啦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