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拿香拜祖先的都要知道】
#記得收藏
我們的祖先來自何處?
我們的語言出自何處?
不要被意識形態民粹政客們洗腦騙了!
「堂號」!無論您是400年前、200年前、77年前、或何時來台,都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只有「堂號」能讓您完全了解。
「台灣人」的祖先大都是來自中國北方的中原地區,祖先為了逃避北方匈奴的侵略,而南遷到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所以「台灣人」大都是來自北方的中原漢人。
「五胡亂華」之後,華北經過長期戰亂,原先在河洛地區的(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與的圖象、數列)。
知識分子、士、農、工、商…等紛紛逃亡到江南地區避亂,也有族群避難遷徙,輾轉來到閩南泉州、漳州、潮州 、汀州或梅州、惠州…等地區定居。
河洛叫做「河圖與洛書」,河洛就地區來講,就是中國河南、洛陽一帶地區,廣義泛指「中原」。
為了讓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使用「堂號」讓不同時間到達的移民,可以辨認自己的宗親,得到暫時的照顧。
久而久之,「堂號」成了姓氏宗親聯誼的代號。
「堂號」也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發源處,可以知道先人從哪來?
世界只有中國有「堂號」,我們不能讓「堂號」消失。
現今中華民族的族群當中,「堂號」最完整的只剩下客家族群。
堂號即祠堂的名稱或稱號,主要用於區別姓氏、宗族或家族、地名(姓氏宗族的發源地)。
堂號除在祠堂使用外,還會在 族譜、宅院、牌位、墓碑 等處使用。
以下我們從堂號來參考祖先從哪裡來?
濟陽堂:
丁、卞、江、柯、卻、陶、庾、蔡。後漢設濟陰國,晉改濟陽郡,在山東定陶縣地。
西河堂:
卜、苟、林、卓、宰、靳。漢時的郡名,今內蒙古(綏遠)鄂爾多斯地方,以及陝北、山西離石一帶。
河南堂:
於、山、方、毛、元、平、向、利、苟、邱、俞、陸、褚、廉、種。今河南陽縣。
東魯堂:
孔。孔子生於魯,地因人而名,故叫東魯。
雁門堂:
文、田、童、農。戰國時為趙地,漢為郡,地當山西舊代州,寧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帶。
隴西堂:
牛、辛、李、時、彭、董。秦郡名,地當甘肅舊蘭州、鞏昌、秦州諸府。
天水堂:
尹、皮、艾、狄、桂、姜、秦、莊、趙、嚴、上官。漢時郡名,在甘肅渭縣境,即今伏羌地。
平陽堂:
仇、汪、巫、來、常、鳳、管、衛、歐、饒。三國魏郡名,在山西臨汾縣境。
吳興堂:
水、尤、沈、明、姚、施。三國吳郡名,今浙江省吳興地。
太原堂:
王、羊、祁、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
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高平堂:
巴、范。漢時國名,今安徽省盱貽縣境。
南陽堂:
白、束、呼、姬、許、隆、葉、翟、韓、樂、鄧。秦時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陽及湖北襄陽一帶。
京兆堂:
申、史、宋、別、冷、杜、車、宗、段、計、韋、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
漢三輔之一,地轄長安以東至華縣一帶。
渤海堂:
甘、封、高、歐陽。漢郡名,地領河北省河間、滄縣、安次各地,南至山東吳棣境。
汝南堂:
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
漢郡名,地轄河南舊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穎州府。
武陵堂:
冉、華、龍、龔、顧。漢時郡名,今湖南省常德縣地。
上黨堂:
包、尚、連、鮑、樊。秦時郡名,在山西東南部,今長子縣境。
陳留堂:
伊、阮、虞、謝。漢時郡名,晉為國,今河南陳留縣,後移至開封。
上谷堂:
成、侯、冠、榮。秦郡名,地轄保定、易州、宣化、順天諸府,均在河北省。
沛國堂:
朱。漢時設郡,後漢改國,在安徽宿縣境。
晉陽堂:
匡、唐、景。秦漢時縣名,今山西太原地。
新安堂:
古。三國吳郡名,在浙江省淳安縣。
武威堂:
石、安、賈。漢武帝時郡名,即甘肅省武威縣地。
樂安堂:
任。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東廣饒縣。
馮翊堂:
吉、雷。漢時郡名,為左馮翊轄地,即陝西大荔縣地。
中山堂:
仲、湯、藺。春秋時國名,屬北狄鮮虞國地,今河北省正定縣境。
西平堂:
池。東漢郡,今甘肅西寧縣。
安定堂:
伍、胡、席、梁、程。漢時郡名,在甘肅舊平涼、固原、涇州境。
東海堂:
有、茅、徐。漢時置郡,地當山東兗州東南,江蘇邳縣以東。
河東堂:
旅、薛、裴、儲、聶。秦時郡名,即山西西夏縣地。
下邳堂:
闕。後漢時國名,即江蘇邳縣地。
延陵堂:
吳。春秋時吳邑,季札受封延陵,今江蘇武進縣地。
廬江堂:
何。漢時郡名,在安徽廬江縣境。
北海堂:
邢、郎。漢郡名,東漢改國,地領山東益都以東至掖縣一帶。
平陵堂:
孟。春秋時齊邑,今山東歷城縣境。
彭城堂:
金、劉、錢。漢郡名,今江蘇銅山縣地。
清河堂:
房、傅、張。漢時郡名,地當河北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及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
東平堂:
花。漢國名,即山東省東平縣。
博陵堂:
邵。晉國名,後改郡,今河北省安平縣境。
山陽堂:
岳。漢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縣,曹丕篡漢,廢獻帝為山陽公。
滎陽堂:
昌、潘、鄭。戰國時韓地,今河南省滎陽、成皋一帶。
臨海堂:
屈。三國吳,分會稽東部置臨海,在浙江省,舊稱台州。
范陽堂:
鄒、簡、燕。范陽是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縣地。
齊郡堂:
查、晏、覃、富、譚。漢時郡名,後改為國,今山東臨淄地。
高陽堂:
紀、耿。漢時縣名,今河北省高陽縣地。
敦煌堂:
洪。漢時郡名,今甘肅西部敦煌縣。
魏郡堂:
柏。春秋時國名,在山西芮城縣境。
扶風堂:
馬、班、祿、萬、魯。隋時置郡名,今陝西省扶風、鳳翔一帶。
千乘堂:
倪。漢時郡名,在山東地城、益都一帶。
會稽堂:
夏。秦郡名,地當江蘇東部、浙江西部,即今紹興。
河內堂:
苟、荀、司馬。漢郡名,地當河南省黃河與太行山之間,今武陵、沁陽一帶。
廣陵堂:
貢、盛。漢國名,後改郡,今江蘇都縣地。
薛郡堂:
海。秦時郡名,地轄山東西南部、江蘇東北部。
河間堂:
凌、章、詹。漢國名,後魏改郡,在河北獻縣及河間一帶。
南昌堂:
塗。漢縣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塗氏為豫章望族。
豫章堂:
羅。漢郡名,在江西南昌縣地。
潁川堂:
陳、鄔、賴、鍾。秦郡名,地轄河南舊許州、陳州、汝寶、汝州諸府,蓋指潁水流域。
護國堂:
逢、邊、戴、稽。春秋時陳焦邑,今安徽省亳縣地。
餘杭堂:
隗。隋郡名,唐復為杭州,今浙江杭縣。
汾陽堂:
郭。漢地名,唐併入陽曲,在山西省,唐將郭子儀受封於此,因而名傳。
瑯琊堂:
符、雲、諸葛。秦郡名,地轄舊山東兗、音、沂、萊四府,後漢為國,在臨沂縣境。
廣平堂:
游、賀、談。漢郡名,後改為國,今河北雞澤縣地。
江夏堂:
費、黃。漢郡名,在湖北雲夢境。
遼西堂:
項。秦郡名,地轄永平、承德、朝陽、錦州、新民一帶,在遼寧與河北間。
平原堂:
東方。漢郡名,在山東舊武定、濟南二府之西,及樂陵、長清一帶,即平原縣地。
頓丘堂:
葛、司空。春秋衛邑,在河南省濬縣。
弘農堂:
楊。漢時郡名,在河南省靈寶縣境。
百濟堂:
福。春秋時國名,在今朝鮮半島。
內黃堂:
駱。漢時縣名,今河南省內黃縣地。
江陵堂:
熊。春秋時楚郢都,漢置縣,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鉅鹿堂:
魏。秦郡名,晉為國,今河北鉅鹿、寧晉一帶。
蘭陵堂:
蕭。晉時郡名,在山東嶧縣,南朝宋移昌盧,在滕縣境。
解梁堂:
關。春秋時晉邑,地領山西解縣、臨晉、虞鄉諸地,後漢關羽,即解人也。
燕山堂:
竇。遼時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領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武功堂:
蘇。漢郡名,在陝西郿縣境,今設武功縣。
始平堂:
翁、馮、龐。晉郡名,三國魏改始平,在咸陽附近。
梁國堂:
墨、橋。漢時梁國,後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縣境。
濟南堂:
伏、寧。漢初置郡名,即今山東歷城縣境。
平昌堂:
紅、孟、管、離。三國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東安丘縣地。
濮陽堂:
爰。漢縣名,後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陽縣及山東濮縣一帶。
著存堂:
呂。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
殷禮堂:
宋。陝西西安市,陝西西河郡。
我們現在講的「台語」正確名稱~不是台灣話、更不是閩南話、也不是福建話,正確叫做~「河洛話」!
河洛話:源自河南洛陽,俗稱中原話,在唐朝時期就是講河洛話,唐朝武則天就是講河洛話;日本現在廟宇和尚念經朗誦的語言就是用河洛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追劇時間Emm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同爭霸戰2:林郭文艷發動家族政變】 新片首映!前進威尼斯的大導演鉅作第二集! 第一集出場的女主角林郭文艷,原本是公公疼愛的學霸長媳,然而在夫弱叔強的格局下,最終成為遭到家族千夫所指的獨裁女皇。 台灣大家族的嫡長子繼承傳統,使得溫和弱勢的林蔚山成為一代強人林挺生的當然接班人,然而林挺生最能幹...
大同 長子 在 台南學甲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甲97高齡王步若教育子女有成膺選台南市慈暉媽媽
李榮茂/臺南報導
台南市學甲區新達里九十七高齡的王步若阿嬤,含辛茹苦,教育六名子女有成,個個有高尚職業以及建立幸福美滿家庭,又樂善好施,對社會貢獻良多,經新達里長陳敏男推荐膺選台南市慈暉媽媽,將於母親節代表學甲區接受市長黃偉哲頒獎表揚。
新達里長陳敏男表示,該里已九十七高齡的王步若阿嬤,幼年在該里新寮社區長大,並與同社區先生結褵,婚後育有五男一女,平日相夫教子,勤儉持家,並與夫婿利用黃麻製作麻繩載到各地銷售,也從事農耕工作,奠定經濟基礎,購買目前居住土地及房子,讓全家有個遮風避雨之場所,以及無後顧之憂生活。王步若阿嬤與夫婿鶼鰈情深,建立幸福美滿家庭,民國九十六年膺選學甲鎮鑽石婚楷模。
值得一提的,王步若阿嬤雖然沒唸書,但她重視孩子的教育,六名子女在她諄諄敦誨下都努力向學完成高等教育,並有高尚職業。長子王寬龍大同公司退休,次子王寛裕自營早餐店,參子王寛宏設立電子公司,肆子王昭興自營西藥房,伍子王雲伍自營水果商,長女王秀鄉則為藤椅中盤商,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各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王步若阿嬤談到六位子女時都面露笑容,眼中盡是滿滿的關愛與驕傲,非常開心他們各自的成就以及美滿的家庭,還笑著說他目前有很多曾孫子。
王步若雖然已九十七高齡,身體仍硬朗,每天騎著三輪車開心到附近鄰居家聊天;逢年過節子女返家探親,還到市場購買食材,並親自下廚烹飪美食佳餚,讓子女品嘗有媽媽味道料理;王阿嬤具有菩薩心腸,鄰居有困難捐款幫助,樂善好施以及待人處事,令人讚許。王步若阿嬤教育六名子女有成,個個克盡孝道,如今苦盡甘來,享受天倫之樂,此次膺選台南市慈暉媽媽,可謂實至名歸。
學甲區將於二十四日配合西瓜文化節舉行模範母親表揚,各里模範母親名單如下:秀昌里吳謝秀蘭、明宜里李洪京、慈福里李吳玉雲、仁得里謝莊筍、新達里王步若、中洲里許梅雀、光華里陳李秀來、大灣里王侯錦雀、豐和里莊李珠花、新榮里謝玉秀、宅港里李謝戇糧、平和里周黃清時、三慶里李蘇喜美等十三位,將由新科區長張明寶頒獎表揚。
110.4.20
大同 長子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習背負自己說話的責任,讓彼此自由」
陳亭亘心理師這篇真的說到心坎裡,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也會接收到長輩對我們說的話隱藏很多訊息。
身為乖小孩的我們,為了要討好父母,獲得父母的肯定,自然就會多想一些:他們說什麼都不要是真的嗎?我這次紅包是不是要多包一點?
我發現我這樣「解壓縮」的狀態已經被練就到在伴侶關係也會下意識認為我的另一半有「沒有說完的話」:妳確定妳吃飽了嗎?這樣就好了嗎?不需要再買個甜點之類的?
她必須要再三跟我保證:對,我真的吃飽了,肚子裝不下了。我才慢慢放下我是不是沒有盡到伴侶的責任的那種焦慮。
後來她跟我說,她真的有需要會跟我說,而且她已經是大人了,她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需求,不需要我一直去問她是不是還需要什麼,我才相信。
在看完陳心理師這篇文章時確實有被大大同理的感覺,回到內在思考脈絡時,其實我們都是飽受「話說不清楚」的設定腳本的受害者。
看著父母跟上一代的人相處,上一代的人也沒有把話說清楚,所以這樣的相處模式自然會複製下來。這是在過往主流社會價值觀累積下來的「潛規則」:我是男人,我就不應該表現我需要被愛、被疼惜,不應該哭泣,這樣感覺很軟弱/我是長子或長女,我就應該先照顧好弟弟妹妹,我的需求不重要/我是乖女孩,所以我不應該表達我對於性的需求等等等等。
所有的「不應該被表達的需求」都會被壓抑在我們跟他人互動當中,不自覺地透露出來。這讓我看到我與許多個案互動時,他們也會說出「可是我這麼直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他會不會覺得我很自私?」
因為內心當中有對於被拒絕跟被否定的擔憂,只好把話語包裝再包裝,但反而會讓對方對於這樣「解壓縮」對話的過程感到很心累,讓關係更僵化。
我說:「把話說清楚是你的責任,這確實是一個冒險,但總比你們總在迷霧中探索,卻離對方越來越遠好」
「至於對方能不能接受,那就是對方的事了。」
但當我伴侶把話說清楚時,坦白說我是真的鬆了一口氣,我不用再猜,跟她相處更自在了。(感謝我的太陽照亮她的水星?)
陳心理師的非暴力溝通系列好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41498271/posts/4208206419190700/?d=n
#非暴力溝通 #把話說清楚
#讓我們停止解壓縮 #陳亭亘
大同 長子 在 追劇時間Emm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同爭霸戰2:林郭文艷發動家族政變】
新片首映!前進威尼斯的大導演鉅作第二集!
第一集出場的女主角林郭文艷,原本是公公疼愛的學霸長媳,然而在夫弱叔強的格局下,最終成為遭到家族千夫所指的獨裁女皇。
台灣大家族的嫡長子繼承傳統,使得溫和弱勢的林蔚山成為一代強人林挺生的當然接班人,然而林挺生最能幹的兒子,卻出落在二房的第二個兒子,把中華映管公司起死回生,轉虧為盈的林鎮源。
林挺生所欣賞的長媳林郭文艷,於是逐漸成為了林蔚山的守護者,踢走其他兄弟勢力,然而這也使林郭文艷一步步走上集權之路,遭到林家人指責這根本是「郭家的大同」。
今日的大同經營權之爭是一場巨大家變的後果,林郭文艷在家族中的集權程度越高,她一個人對抗外界挑戰的形勢卻越顯得孤立。
(欸,真的超像網美追緝令的。)
喜歡追劇的同學記得按訂閱加小鈴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n1DZ38-kWA/hqdefault.jpg)
大同 長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老店兒啊,總是喃喃低訴着那老掉牙的故事。
儘管只擦身而過,也會不經意地成為故事中的一角。
偶有聽聞,彷彿置身其中。
只是,在時代巨輪的催趕下,老招牌都紛紛卸下。
屹立依然的,也有。
其中一家,位於元朗。
大同老餅家,度過寒暑七十四。
故事背景從來都是陳腔懢調,精彩之處,在於你如何把它演活。
大同老餅家,正正是生於多事之秋。四十年代,受戰爭影響,人民生活艱苦。第一代老闆謝睦堯身陷當時困境,本業為餅師的他,抱着一個理念,「人人有飯開,有餅食」,希望世界大同,於是花光積蓄,冒險於當時環境下,在元朗開了一間餅家,名為大同餅家。
身為長子的謝禎原,十三歲便到餅店幫忙,邊學邊做,上至店務賬目,下至做餅搬貨,都親力親為。十六歲,父親過世,他惟有憑着數年經驗接手,豈料愈做愈精,由本來只賣花生糖﹑杏仁餅,至五十年代,麵粉供應普及後,開始做各式唐餅及月餅,憶起那個年代做餅的辛酸:「嗰陣時人手冇乜,又冇機器,自己攞住支木棍攪幾十斤蓮蓉,好辛苦㗎。」那年代的人,很樸素,吃也簡單,最愛吃白方包,撒上砂糖或塗點煉奶,就成一頓午飯。
然而,隨着環境變好,白麵包﹑白餅已經滿足不了口慾,於是謝禎原開始出售各式麵包,當中以菠蘿包及雞尾包最受歡迎。時至今日,老店所售的包點沒有特別創新,麵包也就是那十來款,唐餅﹑月餅,一切依舊。
店見舊,人漸老。元朗已迎來一批新居民,但餅店生意仍不減。任外面的西餅如何精緻,店內的唐餅依然最搶手,特別是老婆餅﹑雞仔餅﹑嫁女餅及皮蛋酥。一年當中,尤以中秋最興旺,客人都衝着傳統月餅而來,伍仁金腿月餅﹑雙黃﹑三黃,甚至四黃蓮蓉月餅。由於每年中秋,客人都擠滿店面,地方有限,餅店索性由農曆七月二十五日開始把店內的貨架搬走,只賣月餅,直至月圓夜過,數十年如是。
光顧的,固然有老街坊,但慕名而來的也不少。這正是謝禎原一直堅持傳統的原因。雖然現時科技發達,有香油及各樣化學劑代替原材料,但他依舊要求餅師不加香油,遵照過往做法。時代轉變,人工亦漸漸被機器取代,為了加量生產,餅店工場亦逐漸採用機器,但對於謝禎原而言,機械只是輔助,畢竟用機器包餡會傷餅,於是包餅這個步驟,他堅持以人手製作,「見到啲客食得開心,就唔想變,佢哋讚啲嘢好好,就代表自己做得啱。」今年八十有四的他,流露出一點純真的笑意。佳品與否,任君評鑑。總之,他以七十餘年時間,只為做好一件事,一件自己認為對的事。
老故事啊,它並沒有很特別。只是,有人花了一輩子去演繹,成就了屬於他的劇本。
老調,曲未終,還願人長久。
採訪:黃寶琳
攝影:鄧廣基﹑梁偉德
剪接:馮大緯
大同老餅家
地址:香港新界元朗阜財街57號地下
電話:2476 2630
營業時間:7:30am-7p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c4_iH7ZTn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