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又可以跟大家見面,這幾個月對我來說有一些改變,也有很多新的想法。10/10我們一起相見、聊聊吧!
-
【在表演中挖掘自我 從戲劇中看見自己】#免費講座
被譽為「國民媽媽」的全方位創作藝人 又仁,在2016年因模仿星座專家唐綺陽撞鬼事件走紅,而走進大眾的視野。從劇場演員跨足網路影片創作,展開以女性角色為主軸的短片創作。
#夢想_表演
大學學測原先考上觀光系的又仁,起初就和大家一樣上大學只想自由、離開家的約束,卻忽略了許多事情需要開始學習自己面對。在觀光系時,又仁經歷了不敢言的初戀以及低潮,心中始終放不下的是自己對於表演的熱愛,最後選擇休學轉考戲劇系。
#角色_我娘
你一定看過演員身分的又仁模仿過唐綺陽、張雅琴等名人,而他所扮演最經典的角色莫過於「#秀娥」這個人物,「秀娥」的誕生來源於在又仁從小到大生命中的重要女性。自幼在母親的美髮院、外婆的金香行打轉的又仁,街坊鄰居深深影響著他的成長,生活的經歷形成又仁獨特的「#我娘」氣息。
#戲劇_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又仁創作的短片當中,你不難發現那些與我們貼近的人生故事,「秀娥」更是許多人母親的縮影。以演員身分創作獨特作品的又仁,突破性別框架,透過喜劇方式述說貼近人心的故事,藉由戲劇開始挖掘內心的自己,人生第一齣的獨角戲便是將自己人生故事中的結梳理、打開,生命的經歷成為作品的脈絡與軌跡。
#疫情 的來臨如「戲劇」般變化我們的生活,想知道身為全方位創作藝人的又仁,在疫情期間受到了什麼影響,他是如何面對並持續在自己的 #夢想 上耕耘嗎?在疫情期間無法回雲林老家與家人 團聚,是如何與家人維繫感情?全都在10/10(日)的講座唷!想和 又仁 近距離互動的朋友趕快把握機會報名!!!#名額有限 #要搶要快
-
《熱青年的後疫情時代》2021互動展
12位熱青年 x 4位名人講座 x 線上線下展區
活動時間 |10/9(六)-10/10(日)13:00-18:00
線上展空間 |Gather Town
線下展地點 |華山文創沙龍 中3館2樓拱廳
大學休學可以考學測嗎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孩子學測考不好,卻不想指考,為什麼那麼沒有企圖心?】
最近好幾位爸媽都私訊給我,他們的問題都雷同,就是孩子的學測考得並不符原來的理想,但也可以申請到自己喜歡的科系,只是學校排名不是原來心目中的最佳選擇。
但是孩子都不願意再試試看指考,而寧願選擇已經錄取他們的學校,爸媽覺得很可惜,
但是幾經溝通,仍然無法打動孩子,因此,心裡非常焦急,甚至不是很能接受孩子缺乏企圖心,不太認同孩子放棄指考。
甚至也有家長說,現在連指考的企圖心都沒有,以後進大學恐怕也是混日子吧,為什麼自家孩子那麼沒有上進心呢?
我的回答是,如果都已為孩子蒐集各校系資訊、未來出路概況,也仔細為孩子做了情勢分析,甚至也請了相關的過來人予以建議、引導、開導,孩子仍無心進一步指考,那麼,是不是只剩最後一招,就是:
威逼孩子就是給我去指考呢?
然而,這個年紀,威逼孩子,接下來短短的兩三個月,他們真的就會好好用功嗎?特別是期待他們發自內心想要奮力一搏地專注衝刺呢?
我想,這個年紀,不是出於孩子自己想要的,怎麼逼都不會太有用,在他們沒有通透以前,或許願意被動地配合父母的要求,但是想要他們定靜、專注地準備指考,絕對就是奢望了。
以我自己孩子過去的經驗來說,學測成績出爐,發現差了自己心目中第一志願校系一兩級分,所以就退而求其次,選擇去甄試第二志願校系。
我也曾經問過他,難道不想再奮力一搏、試試指考嗎?
孩子的回答是:不想。
我以好奇而非失望的角度問問他為什麼。
他說,從客觀的因素來分析,準備學測的過程,他自覺已經很用心,但是程度就是只在這裡,離指考的時間並不多,他覺得再拚,也非常沒有把握能考上原來的第一志願校系。
再者,第二志願校系的名聲也算不錯,所以就先去讀讀看,如果真的後悔,還是有補救的機會,轉校考或重考,都是可以選擇的。
再來,孩子答以主觀的心理感受。他覺得準備學測的過程他已極度努力,但即便如此,某個科目的成果仍讓他感到很挫敗,所以當時的他感覺已經心力交瘁,很難再生出鬥志準備指考。
所以,我就尊重了孩子的選擇。
有爸媽覺得放棄指考就等同於沒有企圖心,是不是就是一個天生想混的孩子,這樣上了大學會努力嗎?不會就這樣渾渾噩噩混日子吧?
我曾在兒子上了一個多學期之後問過他,你喜歡現在讀的校系媽?如果從0到10,你喜歡的程度是多少呢?
他回答,7.5-8之間。
他說,他念得挺有興趣,最重要的一個專業科目竟然拿到全班高標組分數,學期末也領到了獎學金。
媽媽我知道,他雖然沒有如願進入當年心目中的第一校系,但是因為選擇了自己喜歡也擅長的領域,所以讀得挺有興味,也非常的努力。
媽媽我反而要常常要提醒他,不要努力到都不睡覺了,媽媽會很心疼。
不指考,就沒有企圖心嗎?放棄指考,就代表孩子想混嗎?
真的未必啊!
除了我的兒子,我也看過不少孩子,雖然念的不是名校,但因為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領域而從此自動自發、用心投入學習,愈學愈開心,愈學愈有自信。
到了研究所,反而企圖心極度旺盛,非常拚命追求更上一層樓,而在研究所扳回一城。
我更見過因為準備大學考試時間又長、心極度疲累,反而一進大學就完全耍廢的例子。
當然,也有例子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非心目中的第一校系,念到一半突然想通了,突然感到不甘心,因而自動休學重考的孩子。
但是,這些選擇,都只能等待孩子自己想通,自己想要,自我鞭策、自己去追求。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儘可能幫孩子撥開眼前的迷霧、讓他看清情勢,帶著他看看十年、二十年之後他想要的樣子,甚至,巧妙的在他身邊安排一些見證與案例,讓他眼見為憑、讓他起而效尤。
但是,做抉擇的還是孩子。
青少年威逼不來,威逼,只會有兩種結果。
順服的孩子表面上可能聽從,但真實的狀況是,他還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過日子。
不順服的孩子,當然直接跟爸媽漸行漸遠、從此分道揚鑣,墊下成年後和父母之間的隔膜。
不選擇指考人生不會從此完蛋,因為,成長的路上,孩子會有機緣不斷的觀察與思考、和別人競爭和合作,然後,思考自己的未來。
而重要的是,我們也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賦予他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
當有一天他突然覺得學歷不夠漂亮,因此吃了虧、矮人一截,他自然會生出動力進一步追求,自己就會想要拚更好的研究所學歷,或者,充滿企圖心地累積更扎實的工作資歷來贏得自己的人生。
但是,這一切過程,威逼,除了反效果,沒有半點用,完全都得由孩子自己通透。但通透,絕對只有靠時間與機緣。
孩子在這個年紀,爸媽可能要自我提醒:Less is more。
你想管愈多、你想做愈多,孩子愈是不領情、甚至更想唱反調,甚至,他們會覺得所有的事情與選擇都和他們無關緊要。
如果要不要選擇指考不是孩子能夠通透的機緣點,那麼,將來,總有一天,他們在人生旅途中,會遇到那個從心底啟動他們通透的機緣點。
【延伸推薦】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大學休學可以考學測嗎 在 林薇Viv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做過最勇敢的事情,是選擇真實。」#文末有抽獎
/
我依然記得,第一次看見腫瘤的影像,呈現在超音波螢幕的那個午後。
那一天,我一個人,面無表情的離開冰冷的檢查室。看見坐在檢查室外的爸爸,一如往常的滑著手機,並沒有料到任何不對的問我,「都還好嗎?」我沒有多解釋什麼,只說了一句,「等醫生說吧」,便與父親一起走進了診間。後來,我在那個只有我、父親、醫師與護理師的小房間裡,確定了自己與瘤瘤的相遇。
那一天,我的生命並沒有像所有電影或連續劇中演的一樣,會因為一場大病,而全盤改變。但可以確定的是,我看待生命,詮釋生活的方式,自此出現很大的變化。
從前的我,並不是一個很有彈性的人。
在喜歡做計畫的習慣與個性背後,我更樂於看著事情跟著原先擬好的藍圖前進。我知道事情總有變化,也知道突如其來的挑戰,總會發生的又快又急。但我還是喜歡在大部分可掌握的情況下,讓事情有所依據,尤其是那些期待已久的時刻與長久安放的目標——像是,考大學。
我記得國高中那整段時間,我放棄了寫作,放棄了電影與表演藝術,放棄了許許多多我一直熱愛著,卻在那個當下,沒有像「考大學」那麼重要的事情。至少,他們不是有被放進藍圖裡的事。而那時的我,心中只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前方燈塔,那就是唸好此刻的書、學好分內的知識、考上理想的大學。即便我的生活看起來,除了念書,還有許許多多的事,也同步在進行著,但似乎沒有任何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可以比擬過那一天比一天更加接近的學測日期,那一刻比一刻更加深刻地,期待大學生活到來,期待進入醫學院的心情。
直到那個午後,那個我看見腫瘤影像的午後,那個面臨休學選擇的午後,那個我決定打破一切計畫,卻從沒有後悔過,我稱它作「開始練習勇敢的午後」。
因為從那一刻起,我終於學會不再逃避生活其實充滿變化的事實,學會像水一樣的面對前方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挑戰,也學會承認自己其實不是超人,自己也會受傷、也會疲勞,也有無數學不會、搞不定的事情,也有會面臨到意外的一天。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勇敢地告訴自己,自己其實不必那麼完美,自己其實也可以,就只是我,那個最真實、最原始,就只是個愛說話女孩的我。
我開始了解,成為一個勇敢的人,並不代表對一切事物無所畏懼。
成為一個勇敢的人,是看見生活真實的面貌,那包含著喜悅、驚喜、無常、脆弱、挑戰的各式面向,卻還是能無條件選擇去愛其所愛,信其所選,像個天真的孩子一樣,卻帶著過往所有的智慧與成熟,真誠地面對,那總是不按牌理出牌,有時還會在忽然之間,變得冷酷無情的世界。
我想起自己在遇見腫瘤之後,是如何開始練習,乘載著身上原先看似不多的勇氣,慢慢成為一個富有彈性的人,漸漸成為一個坦然自若的人,緩緩成為一個不去多做設想,卻盡力讓每一個現在都能無愧無悔的人。
現在的我,不再排斥面對失敗與插曲,甚至在這些挑戰襲來之時,珍惜著與他們一同相處與成長的機會。我也不再預先設想著前方一定會出現哪些風景,甚至會因為那些意料之外的驚喜,而充滿感謝。喜歡做計畫的我,也學會在發現計畫百密一疏的時候,仍舊選擇為所堅持的價值奮力一搏,沒有退縮也沒有猶豫。
而我做過最勇敢的事——是選擇真實,在每一個當下。
我選擇讓每一個生活中的片段,自此無論長短、悲喜,都能是一段回憶起來,真實、立體,且富含愛與溫度的記憶。我選擇面對自己多樣多變的面貌,即便不是每一個,都永遠討喜。我也選擇與生命中的挑戰共處,即便有的時候,他難的讓你咬牙切齒、恨之入骨。但無論如何,我依然選擇真實,因為真實,能讓我真正的認識自己,也才能讓我不加諸任何包裝的,去感受這個世界。
.
這次很感謝潮浪文化 潮浪 Waves 邀請我推薦《沒有人是天生勇敢》一書。
我記得在收到這本書的書稿時,立刻就被書名所吸引。不只是因為感同身受,更是因為對作者直白不矯揉的話風印象深刻。而後閱讀內容時,我忍不住來回翻讀了數次,甚至發現在每一個不同的情境下,閱讀著這同一本文字書寫,卻會迸發出不一樣的情感與震撼。
就像是那勇敢的、「無條件」地去支持自己心之所嚮,無論他人怎麼看待自己,卻仍舊選擇回歸初衷本質,不為他人所愛而生,但為自己所愛而堅持的概念。我記得第一次從書上瀏覽過的時候,雖然感動,卻沒有太深刻觸動心弦的感覺。直到某天因為面臨一個重大的衝擊與關卡,促使我陷入是否應該放棄的煎熬之時,我又重讀了這本書,並在那一刻被重重的點醒。
那時我再一次看見「無條件」的概念,並突然領悟。既然自己當時決心投入的初衷,從來就不是為了受到肯定,而是因為真的在乎,真的希望看見改變發生。那麼此時,即便他人的言語,造就了許多「如果」,實質上卻依舊無法動搖,我心中真正的想望。
因為,一個選擇勇敢採取行動的人,也必定有能力可以無條件地去愛、去堅持自己心中的那個聲音,並不為他人所影響。
只要他願意,選擇勇敢。
❝
#Vivi推薦好書📚 #加碼抽書活動
《沒有人天生勇敢,而勇氣是可以練習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199
「你做過最勇敢的事情是什麼呢?」
我很期待,聽見屬於你的勇敢分享。
請大家在2/12晚上23:59前,分享此文,
並在此篇貼文底下留言:
「我是一個勇敢的人,因為______ 」。
我將會在2/13抽出兩位讀者,並寄送贈書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