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遠距工作兩年,生活的真實面貌 ]
我的正職是媒體編輯,目前已經在家工作兩年了。以前也做過要去辦公室上班的工作,但發現真的很不適合我,原因有很多,例如我是個看似活潑外向,其實有點內向孤僻的人;例如我在中午十二點前不喜歡化妝,因為覺得早上的皮膚水腫又乾;例如我真的很懶得在茶水間和人閒談、在走廊擦身而過時要露出禮貌微笑、被找去應酬時覺得煩但沒被找又覺得寂寞;例如我真的無法一天八個小時困在一個灰色的小格子裡,受到噁心的日光燈管長時間照射;例如我無法隨時炸出一個屁,或是全然不顧外面人的聽覺在廁所盡情的解放;例如我討厭必須演出一副時刻努力的樣子,說實話,有時候就是要偷懶一下下,放空晃蕩讓思緒自然生長,才能文思泉湧。但看在辦公室主管眼裡,你就只是在單純摸魚。
還好我很幸運找到了一家能讓我遠端工作的公司,這兩年實在過得很舒服。分享我在家遠端工作的一些真實樣貌:
/你也可以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0/07/24/home-office-reality/
/
1 曾經一整天沒穿衣服:我習慣裸睡,起床後直接開始工作,午餐晚餐由神奇的男友變出,工作結束後就躺在床上看書看電影,然後突然就晚上 11 點了,洗澡,再次回到床上準備睡覺。我曾經就這樣創下 24 小時沒有穿上一件衣服、4 個小時沒有下床的個人紀錄。
2 一人員工餐:吃飯通常是一人員工餐,但彈性很大,有時候自己在家煮,沒心情時就炒個什錦麵,心血來潮時曾弄出鮮蝦粉絲煲。我媽也常下廚,一下子就變出三菜一水果的豪華午餐,使用當地食材、用心烹調。有時候不想在家吃,就外出,順便物色好附近的咖啡廳,午餐結束後直接繼續工作。
3 日漸擴張的咖啡地圖:每個寫作者,都有讓他靈感特別泉湧的環境,每家咖啡廳,都有不同氣場,能引出不同的能量和思緒。為了找到最符合當天心情的場所,我的咖啡地圖日漸擴張,最後發現最適合我的,就是那種有大量陽光照入、音樂不吵鬧、客群很順眼的地方,例如靠近民生社區的 All Day Roasting Company,或是東門的永康階、忠孝復興的 Boven(樓下一堆雜誌提供靈感),夜晚的雪可屋(雖然那邊真的有點破,但燈光打得無懈可擊),天氣好的時候也會到大安森林公園旁邊的 2J Cafe,還有信義安和的 Congrats Cafe 戶外座(但現在那邊好像整棟還給昭和冰室了),東西好不好吃咖啡好不好喝,對我來說倒是其次(以下開放推薦陽光充足或有戶外座位的咖啡廳)。
4 崩潰時刻:大老遠跑去的咖啡廳竟然滿座、Wi-Fi 連線不穩、忘記帶充電器、忘了帶聽音樂的耳機(真的可以因此毀掉一天)、天外飛來的任務(打斷原本在心裡計畫好的工作節奏)、廣告客戶不斷要求重改、文章被酸民亂罵、錯過後來聽說很好玩的記者會......。
5 線上會議實況:以前開會都是大家帶著筆電筆記,乖乖到會議室去集合。現在開會都是在線上,交代事情主要用文字溝通,清清楚楚、白紙黑字,誰講了什麼都有紀錄,誤會變少,也少了很多時間上的拖延與浪費。有時候邊開會還能邊吃水果優格之類的點心,反正也沒人看得到,振奮個人士氣外,也頗有《Mad Man》那種 50 年代開會都有「開會點心」的風情。
6 社交模式 ON/OFF:有朋友問我自己在家工作會不會寂寞,其實我在專心工作時,最想要避免的就是和人交談互動。白天做好工作後,晚上我常常安排各種社交活動,和朋友聚餐、到 Bar 喝一杯、週末偶爾去 Techno Club 跳舞。這樣的模式,能自由開關社交模式,我覺得一點都不寂寞,反而很自在。
7 腦力激盪發生在任何時刻:做媒體、專職寫作的人,其實嚴格來說沒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我的確有固定的上班下班打卡時間,通常也很少加班,但即使是在「下班時段」,還是習慣在生活各處找尋靈感和啟發,幾乎是一種職業病,也是一種職業需要。我們必須完全浸淫在當代社會的節奏裡,還要多多吸取前人的作品和知識,才不會跟不上時代,寫不出深度與廣度。
我以前有個主管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炒冷飯。」很簡短但很受用,這「冷飯」包含的類別,可以是事件、題材、觀點、風格等等,要避免老調重彈或庸俗氾濫,唯一路徑就是讓自己無時無刻處於腦力激盪的狀態,多看別人都在做些什麼。
但這件事的壞處是,腦袋隨時都在使用,其實滿累的。所以必須要每隔一段時間完全放空、去度假,去騎腳踏車,去無所事事地過一天,在緊繃與放鬆之間找到流動的平衡。
8 不顧他人眼光隨時伸展:有人說,「不要把情緒帶到職場」,我覺得這根本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就像跑去一個很悲傷的人面前說,「欸可以先不要難過了嗎?」一樣不切實際。
所以我們每隔一段時間會出現職業倦怠、會因為分手、喪事、吵架、生活不順而心情不好並連帶影響工作情緒,有時候甚至是單純一些健康問題,例如失眠、經前症候群、偏頭痛等等,導致一連幾天無法集中精神。「人」的狀況這麼多,並且都是情有可原的狀況,卻要被放在制式化的工作模式與場所裡,一視同仁,其實根本超不實際,甚至不人道。在家工作的好處是,焦慮煩燥時,可以站起來做一下伸展或瑜伽,任何會讓人放鬆的事情,然後再用充飽電的狀態重新投入工作。真心希望無論一家公司是否允許員工在家辦公,都應該多給點這樣的彈性。休息真的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9 Digital Nomad 的流浪辦公室:因為是遠距工作,所以我人在哪其實不重要,只要把工作做好就好。所以我的辦公室千變萬化,例如我家的床、巷口的 7-11、羅馬的 Airbnb、馬尼拉的旅館房間、移動中的火車上、米蘭車站、柬埔寨金邊機場、比薩的冰淇淋店、大安森林公園的草地......。只要有電源有網路訊號,哪裡都可以是辦公室。
10 和同事見面,如網友見面會:平常工作都是自己一個人,但也常常和同事線上聊天,不過到了尾牙、需要當面開會的時候,就必須外出見人。記得第一次和同事見面,根本像網友見面會,大家比對各自的文風和眼前的這個人,有的出乎意料有的期待之內,很有意思。唯一一個很弔詭的事是,我工作兩年了,還沒見過我的老闆一面(他不住在台灣)。
11 奇怪背景下寫出來的文章: 我平常寫的文章,無非一些生活風格、文化藝文相關內容,文章看起來很「正常」,但有許多我卻是在奇怪的背景下寫出來的。例如狂歡一夜在朋友家酒醒,立馬打開筆電忍著宿醉寫文;例如激情過後,直接在床上打開筆電寫起文章;例如旅途路上,車子等半天沒來,就在越南胡志明擁擠熱鬧的街邊直接蹲下來打字;例如和朋友去爬山,攻頂後,無視周邊美景,先在帳篷裡趕工...... 有時候回想起來,覺得我的定性真的滿強的。
因為性格習慣關係,遠距工作模式非常適合我,但我也知道這種方式不適用於每個人,我就有個朋友說,只要他在家就一定無法專心,要麼睡著、要麼開始追劇,也有朋友覺得在家辦公很難控制其他同事的行徑,有時候辦起事來反而覺得很卡。
我想,找到或創造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或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吧,畢竟一天有至少 8 小時的時間要貢獻在工作上,加總起來,佔據的人生圓餅圖面積其實很可觀,生活品質和個人成長,很多都取決於此。
ps. 辦了個「少女A」的 IG,未來文章也會在上面同步發表,歡迎大家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homeoffice #workremote #digitalnormad #work #工作 #編輯 #遠端工作
大安站旅館休息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麥當勞叔叔之家:一個充滿愛、協助罕見疾病及重症患者的中途之家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有22萬人次 18歲以下的孩子,因為癌症 、心臟病 、以及罕見疾病,必須長期到醫療資源較齊全的都會性醫院「遠地就醫」,一次一待 ,常常就得接近一周,甚至更久。
(沛玹媽媽)
畢竟是一個開顱手術,她的傷口是一個像一個髮箍的形狀,剛開始我記得她死都不進去那一間(打針室)...,她從很害怕那個狀態,到她可以很勇敢走進去跟我說,"媽媽,我自己進去打針",打完了還會出來安慰你說,"媽媽 我覺得一點都不痛",其實那當下你就覺得...很心疼
(恩恩\\出生時罹患"阿拉吉歐症候群")
因為我很害怕,(打針要)把皮戳進去,(戳進去 會不會很痛),一點點。
(恩恩媽媽)
很感謝他給我當兒子,因為他我看到很多以前不會看的東西,你們要不要來看看這些孩子,多努力的想要活下去。
(我是DORA,我今年13歲,我好喜歡音樂,但是我可能再也沒有機會拉大提琴給爸爸媽媽聽了)
(陶華君\\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 執行長)
Dora媽媽她的孩子已經是小天使,(她曾分享過)有時候你好像站在懸崖上,過不去了,真的下一關再也過不去了,但是有了愛的力量 就會超越。
"但是 有了愛的力量",太多掙扎著長大的孩子,有咬著牙活下去的機會,"但是有了愛的力量",我們才知道,每一年有一萬五千人次的病童家人,在「麥當勞叔叔之家」找到就醫期間的免費住宿。一個"出門在外的家",救了多少瀕臨崩潰的家庭,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恩恩 ,四歲了。
(說我們來了,我們來了,你累不累啊?喔.. 你今天從台中上來喔)
每三個月得從台中來台北回診一次。恩恩出生時,是個體重不到1000公克的早產兒,後來確診他罹患了"阿拉吉歐症候群",一種會導致膽汁淤積,先天性心臟血管 骨骼都異常的罕見疾病。
(恩恩媽媽)
醫生是跟我說,我們就是直接開(刀)進去看一般人切片是用針頭去戳,可是他不行,因為(他還太小)有可能會戳到他的大血管,他會失血。
當時不到一歲的恩恩,差一點兒就成為全台灣年紀最小的換肝案例,但在不斷的往返台大醫院手術 看診 治療後,他不可思議的長大了。
(恩恩vs.媽媽)
點點... 這是誰,"徐點點" 燈燈燈燈
媽媽的眼中盡是感慨,她說當恩恩住醫院保溫箱,她則窩睡在加護病房外的椅子上時,社工告訴她可以申請遠地就醫的免費住宿。
之後,她入住了叔叔之家30次共83天,算一算叔叔之家等於資助她最少16萬元的住宿費。
據統計,遠地就醫家庭花在生活 交通 住宿等的"非醫療費",一趟就約2萬元,佔病童家庭平均月收入4成,是一個能壓垮病童家庭的數字。
(恩恩媽媽\\罕見疾病孩童家屬)
像我們一次下來 可能要5.6天,那個費用其實蠻可怕的,他(恩恩)很難坐火車,因為火車時間比較長,我也不敢讓他坐客運,我覺得好危險。
一趟上來可能光是(高鐵)車資,可能就快要大概1500-1600,如果假設沒有叔叔之家的話,就要去找便宜的,可能旅館飯店一晚應該也要一個至少要個2000吧,然後住個5天,很可怕耶。
像個家的「麥當勞叔叔之家」全球第一座 在1970年代的美國,當時費城足球隊的Fred Hill,三歲女兒Kim 罹患了血癌,為了陪伴女兒,全家舉家到遠地治療,但以醫院為家 ,生活節奏大亂,心力交瘁。後來Fred Hill和院方分享,想打造一個給患者和家人「出門在外的家(Home Away from Home)」的心意。
1974年,一個擁有7個房間,全球第一座「麥當勞叔叔之家」正式在費城誕生,雖然部分資金的確由麥當勞企業提供,但管理和營運 全部獨立運作。
2007年 台灣第一座「麥當勞叔叔之家」於內湖成立,2013年遷於台北大安區,32間房間和公共空間,是亞洲最大 房間數最多的「家」。
(陶華君\\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 執行長)
有一次最感動是我開始來這個基金會的時候,我看見志工們,他們就坐在地上,然後是積木這樣拿起來,一個一個擦,真的!我就想說,我自己在家裡養孩子,老實講我家的積木,從來沒有認真地擦過,但是我看到他們一個一個擦,因為生病的孩子抵抗力比較弱。
(陶華君\\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 執行長)
廚房一直是我們家庭住在這邊,一個很重要的中心,孩子也有很多時候會需要吃比較清淡,或者媽媽自己煮的東西。
其間也曾經歷附近社區質疑,抗議的風波,但11年過去,我們才發現,其實是"快樂"才會傳染。
(公益廣告)
(來自台北金華國小的真實故事)
那天,我看到了和我很不一樣的小朋友,老師說他們生病了,不能正常上學。期末考前夕,金華國小小朋友做了一件(連大人都覺得了不起的事) (一年一班)。這是爸爸的襯衫,去平溪穿的跟媽媽約會想要娶媽媽,哈哈哈,然後就娶到了
(神秘嘉賓vs.神秘禮物) 1234 喔嘿 加油 加油 加油
然後我們發現,這樣的真實故事不斷還在這裡上演。
(沛玹vs.黃棣棟\\北醫神經外科主任)
到醫院來 很熟悉
(會很緊張嗎 你來醫院會很緊張嗎)
不會...有點緊張
(麥當勞叔叔之家 志工團隊)
生病的孩子在醫院 ,她也手上抓著麥麥熊 ,這是熱情。
(陳玉卿\\麥當勞叔叔之家 志工團隊)
那一天晚上,我什麼話都沒跟她(癌童母親)說,我只跟她說 "你放寬心" "你要加油 ,你一定要加油",結果上個禮拜我再遇到她的時候,她忽然跑來跟我說"我有加油 我會更加油的",其實我有點起雞皮疙瘩耶,那個媽媽這樣講的時候,我就....,她很感謝說,我們叔叔之家在她最無助的時候,給她一個最好的休息的地方,然後讓她可以把她的心情,思緒都冷靜下來,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我們也許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卻可以真的幫助到他們。
11年了,共有至少9萬人次的患者和家庭曾在這兒,終於不再有孤軍奮戰的感覺。
離開之前,每周三晚上6:00的”主廚到我家”是全台灣不論專業 或非專業的個人和團體=, 特別為患者家庭下廚的日子。
(李建軒\\Taiwan Creative Kitchen主廚)
歐老師年輕的跟我差不多,我們呂老師,然後我們還有一位 黃老師,他現在也在壇島,他也在我們學校教書,然後其他三位黑衣服是我們光啟餐飲科的的學生。
其實此時,不少爸媽孩子正憂心著待會晚上7:30醫院加護病房的探訪時間到了,孩子的狀況不知如何,加上給生病孩子的餐點其實不容易,需格外小心細心。但台灣各界的廚藝天使,還是一再而再的來。
(李建軒\\Taiwan Creative Kitchen主廚)
好囉,大家有沒有開始看到裡面這個蛋汁,已經在凝固的一個狀態,那要怎麼知道煮熟,我說你看動動看會不會滑動,動動看,你看蛋有沒有在動了,有沒有,它還活著等一下會生出小雞來喔。
一個社會需要有把界限和高牆拆毀的能力,更需要有撒下愛 、盼望 和醫治的能力。
在政治現實裡,我們看不到的力量,卻在台灣民間的這一方天地,何等珍貴地看見了。
大安站旅館休息 在 打工換宿.背包環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單位】:台北 Walkers Hostel Taipei 青年旅舍
【地點】:台北市。大安捷運站旁
【換宿】:最短一個月起 2018/11/15起
人生的旅途上,難免有迷茫的時候。
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
不知道自己能做甚麼?
不知道自己該做甚麼?
有時候,青年旅館就像是人生的中途之家,在這邊稍作休息,汲取養分,培養勇氣跟能力,然後再出發。
有人在這邊打工換宿了兩個月,勤練英文會話,然後去了澳洲打工度假一年,決定考雅思,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
有人起初只是想來交朋友,然後每天不停跟外國的人聊天,然後覺得,原來日子可以不只有一種過法,自己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有人開始漸漸地愛上台灣,學習用外國人的觀點來看台灣,發覺自己家鄉的美好,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來讓她更好。
只要你願意思考,只要你願意跳出原先開始厭煩的生活。
來這邊打工換宿,我們會要求最少每三天要寫一篇心得,思考自己在這邊的意義,想要幹嘛,得到了甚麼。我們會公布出來在我們的頁面。希望經由這樣內省的過程,讓自己能夠跳出框架來跟自己對話。
勿忘初心。
https://www.facebook.com/whostel/
在這個頁面,你可以看到一些打工換宿的生活記錄,有些很簡單,有些很感人。你可以大概可以知道我們這邊是甚麼樣的地方,需要做些甚麼樣的工作。同時希望你能好好認真的過每一天,覺得自己有一點點的進步,變成更好的人。
【工作內容】
1. 打工換宿:每天工作4小時,提供免費床位住宿。工作時間在09:00-13:00 或是19:00-23:00。
如果想另外再打工賺錢的話,每周會有12小時的計時清潔工作,或是一些討論的網路行銷工作,時薪是NT140計算。
2. 介紹台北市景點及相關旅遊資訊、維護住宿環境細節、與客人聊天、處理訂單及客人提問、打掃房間廁所/處理check-in /check-out等,詳細工作內容按排班時段而定。
3. 每三天提交一篇100字以上的換宿心得。
4. 工作強度不高,每4小時的工作當中,大概真正工作時間只有2小時,其他時間可從事自己的工作,只是需要待在崗位上待命。
5.換宿期間每個月提供零用金5000。
滿兩週後,第三週發2000。期滿發3000。
【住宿】
免費住宿客房和客人同住(多人混合冷氣房、上下舖床),如遇滿房則移動到還有空床的其他客房或員工房。免費使用WI-FI、公共電腦、冰箱、吹風機、洗衣機、烘衣機。
【工作長度】
小幫手需換宿至少兩星期或以上,換宿時間越長者優先。
我們對打工換宿的要求:
1. 大學一年級或以上,個性熱情大方開朗。
2. 熱心幫助別人,看到客人有疑問會主動幫忙。
3. 有同理心和耐性,能理解和包容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
4. 具責任感,守時,注意細節,會細心打掃
5. 具備基本英語溝通能力,懂額外的外語更佳(韓文/日文為佳)
6. 獨立工作,體力勞動(打掃、協助客人搬行李),抱度假心情者恕不適合。
7. 徵得父母同意和支持
8. 起居習慣良好(東西不亂丟、輕聲關門、愛整潔等等)
【報名方法】
應徵者請把個人簡介、履歷表、能換宿的日期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合適者我們會再邀請SKYPE視像聊聊方便互相了解~謝謝~
Walkers Hostel的換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