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衛武營的邀請,也謝謝所有參與的團隊。
表演藝術面對這兩年疫情持續的衝擊,相信很多人都對未來感到沮喪、焦慮,或是挫敗。
劇場裡的現場演出是無可取代的;而線上演出,或說結合多媒體呈現的形式,也許將會成為表演藝術另一個可能,或必然面對的轉變和挑戰。
很高興看到許多創作者融合不同領域的嘗試;舞蹈與鏡頭的互動可以不再只是紀錄或捕捉,聲響與環境的共鳴不一定只能依靠聽覺,與觀者線上互動的獨特性也開拓和劇場裡不同的可能性。
就像總監們所分享的,我們仍在這條道路上努力著,有失敗有挫折,也有驚喜與美麗。
歡迎大家一起欣賞這些作品,也有觀眾票選活動等待大家一起參與。
我們一起加油,相互鼓勵,繼續努力。
謝謝大家!
子儀敬上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Weiwuying
大慕影藝作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俗女養成記2》再過 3 小時即將播出,先前有機會試看第一集,簡單在首映前隨筆雜談。
2019 年初,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口碑與收視皆斬獲佳績,也帶來台劇的復興,《我們與惡的距離》在文化部的「前瞻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補助下誕生,同時也是全台第一起案例以「大數據」實驗的劇本合作。
至於《我們與惡的距離》則是製作人林昱伶的大慕影藝奪標拍攝,加上瀚草影視的總經理湯昇榮共同製作完成。在《我們與惡的距離》完成之後,製作團隊與台灣電影公司 CATCHPLAY 一拍即合,過往 CATCHPLAY 深耕於電影,在台灣代理發行電影多年,甚至有直接投資好萊塢電影的經驗,而《我們與惡的距離》便是 CATCHPLAY 旗下串流平台「CATCHPLAY+」首度引進的戲劇作品,也引來熱烈迴響。
此一跨界合作案例,打開了 CATCHPLAY+ 對於戲劇的想像,而後接連與 BBC、HBO 等知名企業合作,諸多熱門美劇影集都能在 CATCHPLAY+ 平台上觀賞,CATCHPLAY+ 在戲劇領域上逐漸站穩腳步,今年也取得艾美獎在台的獨家轉播權。
而 CATCHPLAY+ 今年繼 6 月份開播的原創台劇《第三佈局 塵沙惑》之後,和文策院合作的公司「SCREENWORKS影響原創」再度於 8 月份推出備受矚目的台劇《俗女養成記2》,此作品同時也與華視合製。
《俗女養成記2》原班卡司全數回歸,包含謝盈萱、吳以涵、陳竹昇、藍葦華、于子育、楊麗音、夏靖庭、宋偉恩等人,仍舊由陳長綸、嚴藝文共同執導,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講述台灣六年級女生的成長故事。《俗女養成記》第一季播出後好評不斷,且收穫第 55 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獎」、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與「戲劇類節目剪輯獎」三項大獎。
《俗女養成記2》故事接續在成年嘉玲買下「老宅鬼屋」之後,從首集來看,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的優點,從隔代價值觀的對立中,成功提煉出相對應的戲劇張力,《俗女養成記》系列作品的確扛著女性/女權的大旗,引領觀眾思索時代推移的流動性,觀眾更能在嘉玲身上,讀出當代女性夾雜在新舊時代的獨立性與差異性,引發深處共鳴。
至於第二季仍然保有了詼諧的喜劇基底,且試圖談及更多「相愛相殺」的母女之情,也善用交叉剪輯翻動時序,進而加深孩童/成年時代互為因果的人物關係,故事彼此獨立卻又互為表裡,剪輯的銜接點做的俐落出色。
喜劇並不好拍,節奏不易拿捏,演員的肢體、劇本的梗概都必須縝密設計與調度到位,才能呈現該有的效/笑果。而《俗女養成記2》的演員的確皆非常出色,金馬影后謝盈萱作為核心樞紐,與劇中母親于子育的互動,一進一退,雙方渾身是戲,在喜劇中增添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係,發散良好化學效應。
至於綠葉角色穩紮穩打,陳竹昇、藍葦華在第二季是不可或缺的,女性背後的男性,是較為溫和、被動的一方,能在慌忙躁動之中提供安定,形成一股討喜的穩定力量。換句話說,《俗女養成記2》在強調女性的內裡核心時,並未便宜行事地將男性直指為反派,並非取巧建立兩性對立,雖然回溯過往案例,如此能有效煽動觀眾情緒,但《俗女養成記2》編導仍避免男性角色落入刻板的形象塑造,看得見《俗女養成記2》在當代的「兩性議題」,回應了時代的複雜性(也刻寫了男性同志)。
呼應上述所言望向女性,進一步說,去年謝盈萱在《孤味》中飾演浪漫不羈的大姐陳宛青,翻轉了性別窠臼,這條線喧囂的男女關係,謝盈萱始終掌握主動。隨著時代更迭,女性不再是附屬,能要求離婚、能流浪各地、能主動親吻男性、更能向男性說教。
來到今年的《俗女養成記2》,謝盈萱同樣試圖掌握自身話語權,堅持手動翻新舊屋,在「老房新屋」的場域符號中,探問婚姻、家庭、親子、兩性等複雜關係的本質,皆拉出與上一代母輩的差異(也恰巧皆由于子育擔任母親),雖然陳嘉玲不若陳宛青強勢與前衛,但兩名女性皆在個人/群體、進步/傳統的拉扯中,映照出自身獨有的矛盾美感,不難從此等當代女性特質,窺見創作者對於女性想像的浪潮,正在暗湧推進。
《俗女養成記2》後續發展引人遐想,而從首集透出來的輪廓,這將會是一部在笑鬧之中給予觀者安定力量的獨特輕喜劇。
🎬播出資訊:《俗女養成記2》8 月 8 日起,每周日晚間 9 時在華視主頻與 CATCHPLAY+ 影音平台全球首播。
圖片來源:【CATCHPLAY+】、【俗女養成記】
大慕影藝作品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7月 電影·遊戲】
.
日本電影《偶然與想像》為本年度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銀熊獎作品,導演濱口龍介巧妙地以「偶然」和「想像」來構成三段出人意表的故事。《魔法》一段攻心的三角戀:模特兒女生偶然聽到閨密的新戀情,被激發去跟前度開戰;《門常開》一場未遂的誘惑:已婚女大學生被炮友同學要求協助復仇,違心地前往勾引她真心仰慕的教授;而《再一次》一次尷尬的相遇:女子在街上認出闊別二十年的舊同學,吐露出耿耿於懷的奇情往事。
.
命運與幻想之輪,紡就邂逅與巧合的紗線,呈現三段千變萬化的魔幻時刻。
.
跟隨下面步驟,參加遊戲便有機會得到換票證2張:
1. 請於留言處Tag一位朋友,再回答問題:請寫出《偶然與想像》本年所得獎項。
2. 截止日期為8月6日下午6時正
.
已訂閱一年雜誌的讀者如有興趣,可直接DM我們,提供訂閱表格上已填的名字,並換取2張換票證作訂閱禮物之選。
.
藝文青擁有最終決定權。
.
#偶然與想像 #睇戲 #電影 #藝文青
大慕影藝作品 在 大慕影藝DaMou Entertainment | Taipei 的推薦與評價
大慕影藝 第三號作品#人選之人造浪者 獲金鐘獎戲劇類14項大獎提名 對我們來說入圍就是非常大的肯定! 感謝所有幕前幕後的造浪者們 也期待這部作品能在金鐘獎上 ... ... <看更多>
大慕影藝作品 在 [新聞] 《人選之人—造浪者》開拍- 看板Taiwan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人選之人—造浪者》開拍 從內容孵化到製作投資 文策院與產業一起為臺劇造浪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01698
文化內容策進院副院長盧俊偉今(15)日出席大慕影藝《人選之人—造浪者》開鏡儀式,
該作品除了受文策院開發機制支持,並有文策院投資的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的
夥伴挹注製作。從內容開發到投資製作,文策院以多重機制協助影視產業,期能連接目前
的產業斷點,完備影視產業生態系。
文策院副院長盧俊偉與會時首先恭喜作品開拍,他並表示,在內容爆炸的時代,各類特殊
題材都有其觀眾群,文策院除從前端支持開發更多內容,透過投資合作夥伴的製作方案,
鼓勵產業與國際資金進行合資合制,更陸續與通路及製作兩端的指標公司共同投資,成立
新公司,完備影視產業開發、產製、行銷等階段所需要的支持,期待透過這些支持,讓更
多元的作品面世,逐步擴大影視作品的產能與品質,讓國際間有更多來自臺灣的作品。
文策院今年(2021)年 2 月召開記者會,與 14 家臺灣影視產製公司及動畫特效協會等
產業公協會等成為合作夥伴,其開發、製作案可獲文策院支持,共同為臺劇造浪。在疫情
肆虐下,現已有約 30 家公司與文策院簽署合作備忘錄,並持續與有意願、有潛力的公司
及國內外各大影展接洽,已收到超過 60 案開發企劃,並有已獲得支持的開發案,陸續進
入開拍、製作等程序。
文策院合作夥伴大慕影藝開發出臺灣首部描寫「文宣幕僚」的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
》劇本,劇本除獲文策院支持,投資方也有文策院投資的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夥伴。
文策院持續支持合作夥伴進行內容孵化,並鼓勵業者進行國際合資或合製,進一步將作品
推到全球通路;同時以共同投資的方式,帶動市場多元資金投資文化內容產業,期盼解決
產業長期面臨的產量不足、資金缺乏、缺少通路等斷點,逐步完備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生態
系。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本經 2 年開發期,講述一群公正黨的文宣幕僚們,在實踐理想
的過程所面臨價值抉擇,與信仰的挑戰,並由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我們與惡的距
離》導演林君陽執導,由為公視與大慕共同出品,華研國際音樂、樂到家國際娛樂、大慕
可可、影響原創聯合出品。開鏡儀式上,文策院副院長盧俊偉與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等
人皆到場支持,並由製作人林昱伶、江承恩,帶著編劇簡莉穎、厭世姬、導演林君陽及主
要演員謝盈萱、王淨、黃健瑋、潘慧如、卜學亮、潘綱大、胡瑋杰、詹懷雲、廖怡祾出席
,祈求拍攝過程順利。
=
難得有以選舉為題材的劇開拍
大慕影藝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後,第三號作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34291816.A.92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