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今年初發佈的一份研究顯示,封鎖措施造成的壓力,使父母的壓力、沮喪、焦慮暴增,許多人感到難以放鬆、焦躁易怒、絕望、對事物失去興趣、恐懼與擔憂、沒耐性[1]。
家長在面臨生活工作兩頭燒與疫情焦慮,同時還承受長時間和孩子關在家的教養壓力,心力交瘁的情況下,於社群媒體上貼出體罰照片既是取暖也是抒發怨氣,似乎也不用特別嚴肅的看待,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6月25日媒體報導屏東縣社會處統計,今年與去年5月15日至6月20日升級3級警戒期間,兒少保護通報量從275件下降至142件,減少近5成,這是代表兒虐事件減少嗎?
社會處表示,由於過去通報來源學校約占43%、警察占23%、醫療院所占7%,而親友鄰居只占不到1%,當孩子沒有到校,學校無法察覺即無法通報,社區居民間又因為互動與接觸減少,社會處憂慮是否有不少兒少虐待案件黑數藏在家裡沒有被發掘。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 防疫期間親子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體罰與兒虐的距離:用管教合理化暴力
在社會處提出憂心警告,呼籲鄰里間多關心鄰家小朋友,一起擔任社會安全網守護者的時候,對比之前的網路「¬罰站照片」蓋貼文大樓,我們不禁要嚴肅提出一項關聯:根據2019年出版的《異常的正常家庭》書中內容(作者為韓國作家金熹暻,曾參與國際兒童救護組織,現為韓國女性家族部副部長):「當大家和整個社會皆認為,父母或養育者體罰孩子在所難免時,對於虐待的敏感度也會降低…在有大約一半社會成員接受可以對特定年齡層、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暴力的社會裡,被視為無關痛癢的體罰會如同毒菇般,茁壯為更趨嚴重的暴力,沒有任何遏止的方法。」作者語重心長表示,體罰跟兒虐的距離並不遠。
日前台中一名遭重摔27次的7歲柔道男童於6月30日傳出不治,各界悲痛,這些都是以管教或訓練為名,由輕而重變得不可挽回,那條碰觸孩子身體的線必須畫下,這是對權勢下的弱勢者必要的保護,他們身體弱勢,表達弱勢,心理上更是恐懼威權。
➤「世界上大部分的虐童事件均是一般人偶發性的體罰失控造成的結果,而非極度不正常的人蓄意行使的暴力。」[2]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課,學生通通在家遠距教學,沒想到親子多了時間相處,關係卻變得緊張,讓平常實施愛的教育的家長,都開始體罰了。
縣議員張雪如表示,疫情警戒間一般陳情減少,不過家暴陳情案件卻變多,而且還是兒童家暴,近一個月就有4起,陳情對象為國小3年級到5年級男女生都有,一位小五男童表示,玩電動太久被爸爸用衣架打了3下,覺得被家暴,所以打來服務處陳情,一位小四女童說,因為遲了10分鐘開電腦上課,就被媽媽打耳光,她覺得媽媽平時都不體罰,怎麼突然打巴掌,覺得被家暴了。
張雪如說,原來男童父母因疫情失業在家,父母多次因為他玩遊戲太久不寫功課斥責,最後爸爸受不了,拿起衣架對他體罰,他訝異平常都不會這樣,想到曾經上過反家暴演講,出現拿衣架打人畫面,所以看到爸爸拿衣架打人,就認為是家暴。
而小女童家父母工作正常,但常三催四請要女兒起床上課,最後疑似情緒失控才打耳光,而女童想到家暴畫面最常出現的就是打巴掌,覺得委屈才跟她陳情,不過也說,媽媽最後有跟她道歉。
張雪如表示,不過了解後,這4起案件體罰程度尚輕,也非常態施暴等,學童們也覺得是自己沒做好才被懲罰,都能體諒父母,也承諾會好好在家上課。她指出,疫情警戒期間,本應是親子相處最多最好的時機,可是教育、經濟等問題,易讓家長情緒起伏不定。
➤建議家長可跟子女一起做家事、烤蛋糕或是玩桌遊等互動遊戲,來增進親子關係。[3]
■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步調,更悄悄改變了人際互動的樣貌。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升溫,愈來愈多公司採取遠端上班制度、社交聚會、公開活動陸續取消,出國工作、讀書的年輕人紛紛回台。一家人齊聚的時間變長,摩擦和衝突卻也增加了。
「享開心身心診所黃惠琪醫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壓力,是全面性、不分世代的。一來,疫情天天都有變化,大家要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也得時時留意健康狀況,任何身體不適都可能造成自己或家人的恐慌。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下,也讓許多人擔心工作受影響,收入可能減少、求職更加困難等。
每個人壓力都不小,卻又不得不關在家裡長時間共處。即使是一點小事,都可能變成衝突的導火線。針對特殊時期的家人相處模式,她提出幾點建議:
1. 劃分空間用途,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時間」
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年輕世代本就更重視隱私。加上在疫情期間,很多上班族開始在家辦公,需要不被打擾的獨立空間。醫師建議,如果家中的空間有限、無法做到「每人一間房」,不如制訂時間表,分配空間在不同時段的用途。例如,客廳早上是長輩看電視專用、下午孩子可在此安靜工作,晚上才是全家人共餐的時間。
美國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也建議,如果家中不只一個人需要遠端工作,大家每天早上可先確認彼此的行程,確保你們不會相互干擾。
2. 約法三章,家事不只是父母的責任
疫情期間,不少父母會為了兒女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例如幫忙顧孫子、為全家人採買、煮飯、洗好幾人份的衣服、多倒幾次垃圾等,「孩子本來已經獨立了,現在又回來跟爸媽討救兵,確實讓他們比較辛苦。」
黃惠琪醫師也指出,過往的家務分工往往是家庭成員權力角力下「不成文的默契」。像是爸爸要聽媽媽的、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就由吵輸的人去做。趁著所有人都在家,這段時間正好能讓大家約法三章,討論合理的家務分工方式。
3. 健康是個好話題,創造自然的親子互動
有趣的是,在這波疫情當中,很多50後世代的爸媽累歸累,卻也因為能被孩子依賴而感到欣慰。不少人到了50、60歲,工作屆臨退休、子女都獨立搬出家中。卸下職場和家庭的重擔,反而讓人感覺無所適從,好像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樣的擔憂也促使他們頻頻詢問孩子:「我還可以為你做什麼?」
她認為,藉著這次機會,父母可以學會肯定自己,放下「不被需要」的恐懼。孩子雖然大了,但父母的協助和生活智慧仍幫得上忙。平常怕被嫌嘮叨、不知該怎麼和孩子聊天,這波疫情也剛好創造許多話題,討論買口罩的方法、關心彼此的身體狀況、一起檢查家中的酒精存量,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比起詢問孩子心情如何,現在關心他們的身體更容易創造對話。」黃惠琪指出,人有時候很難向他人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心情。但以健康為引子,家人之間可以自然地關心彼此。像是防疫期間該採買哪些物資、怎麼吃才能增強免疫力、彼此喜歡吃什麼等,對話輕鬆又不尷尬。
4. 做全家人都喜歡的事,紓壓又能增進感情
疫情期間不方便出門,正好適合家人一起發展共同興趣。喜歡靜態活動的人,可以嘗試學習烹飪、在陽台種香草、多肉植物、用精油幫彼此按摩等。不只紓壓療癒,還可以造福家人[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天下雜誌)「在家防疫你吼過小孩了嗎 爸媽如何不崩潰?」: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948
[2](蘋果新聞網「從罰站照到柔道男童離世 疫情下顯露的兒虐隱憂」: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701/JVL4OZPSRZCCLDBZCEGRBYECFA/
[3](自由時報)「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陳情家暴變多」: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591814
[4](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在家時間變長,易互看不順眼?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17840
➤➤照片
[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體罰 #虐童 #家暴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天下雜誌
蘋果新聞網
自由時報
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的網紅民進黨立法委員江永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回顧過去臺灣曾發生數次大地震,造成許多房屋倒塌傾毀,猶記得新北博士的家、台北東星大樓、台南維冠大樓和花蓮統帥飯店! 在地震發生當下,除了關心家人的安危之外,你是否也注意到居住的房屋有無受損? 永昌長期關心住宅地震保險,在23日邀請多位學者與財政部、金管會召開公聽會探討相關問題! 火災險與地震險...
大樓 安全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810紐約時報
*【Dixie野火的灰燼在1000英里外造成汙染】
從航拍中可以觀察到,Dixie火勢下,濃密的黑煙不斷竄出,對加州這個嚴格控管汽車排放污染的領先地區,將有害健康的巨大煙霧飄至全國各地。即使在距離1100英里以東的地方,在炎熱的夏天產生了一層有毒煙霧。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us/dixie-fire-california.html
*【聯合國氣候報告警告全球變暖已不可逆】
根據該機構的一份重大科學報告,未來肯定會更熱,但到底有多熱還是取決於人類。洪水已給德國和中國造成了毀滅性災害,野火也已在西伯利亞、土耳其和希臘失控。全球變暖的一些破壞性影響現在已經不可避免,但仍有一個很短的空窗期可以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climate/climate-change-report-ipcc-un.html
*【美參議院民主黨人開始推動3.5兆美元預算的社會改革】
民主黨人希望在本周通過的參議院預算藍圖,盼有助於標誌著近60年來社會安全網最大規模的立法。此項預算藍圖包含了醫療保健、兒童和老人護理、教育和氣候變化方面,將投入3.5兆美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us/politics/senate-budget.html
*【美參議院將最終通過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方案】
參議院週末清除了立法的最後一個重大程式障礙後,週一兩黨經過數小時的拉鋸戰,艱難地通過1兆美元基礎設施一攬子計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us/politics/infrastructure-senate-biden.html
*【美國軍方將要求軍隊施打Covid-19疫苗】
五角大樓將尋求“不遲於”下個月中旬,強制要求該國130萬現役軍人接種疫苗。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如果F.D.A在9月中旬之前,批准輝瑞公司的疫苗,他將尋求加快授權,與此同時,他也宣佈部隊要開始為強制接種做好準備。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us/politics/vaccine-mandate-military-covid.htm
*【加拿大重新向接種疫苗的美國人開放,但很少人急於前往】
加拿大自2020 年3月以來,首次對完全接種疫苗的美國公民和居民的非必要旅行重新開放邊境。但在邊境重新開放的第一天,只有少數美國遊客帶著船隻、自行車前往,沒有出現大批人潮。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world/canada/us-border-reopens.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達拉斯學區無視州長的禁令並宣佈戴口罩。在達拉斯獨立學區表示,每個人-學生,員工和訪客-必須戴上口罩。
#隨著佛羅里達州病毒病例的增加,當地官員準備違抗州長的不戴口罩規定。在佛羅里達州,只有一半的人接種了冠狀病毒疫苗,而 Delta 病毒變種正在推動激增,使該州成為全國受災最嚴重的州之一。
#華盛頓州州長Jay Inslee宣佈,大多數州僱員和所有醫護人員必須在 10 月 18 日之前全面接種冠狀病毒疫苗,否則將面臨失業的風險。
#由於疫苗接種緩慢,Covid 在墨西哥激增。
#美國的病例數升至 2 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自 2 月以來,美國平均每天新增冠狀病毒病例首次超過 100,000 例, 尤其在大部分人口仍未接種疫苗的州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根據《紐約時報》數據庫,過去兩週新病例報告的 7 天平均值翻了一番,死亡人數幾乎翻了一番,平均每天 516 人。
#法國開始要求提供疫苗接種證明或冠狀病毒檢測呈陰性,才能進入咖啡館、餐館、酒吧和長途火車,依健康通行證才能進入電影院、劇院、音樂廳、博物館、迪斯可舞廳和許多其他場所等規定,現在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德國衛生當局表示,在春季第三波大流行期間,疫苗阻止了 38,300 多人死亡。根據週五公佈的一項科學研究,多達 706,000 例感染被預防。超過 60% 的人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近 55% 的人口接種了疫苗。
#俄羅斯醫院供氧系統發生故障後,導致9人冠病患者死亡。
#Delta 冠狀病毒變種使更多兒童住院,尤其是在熱點地區。
#中國因三角洲病毒引發的疫情日益嚴重而懲罰地方官員。四個省的 30 多人,包括政府領導、醫院工作人員以及機場和旅遊人員,已因疫情受到處罰。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09/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在阿富汗前線,沒有好的選擇】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阿富汗第二大城市Kandahar一直受到塔利班武裝分子的圍困。被困在他們和政府軍之間的家庭幾乎無處可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world/asia/Afghanistan-taliban-kandahar.html
*【塔利班恐將佔領喀布爾,民眾感到恐懼】
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的無情遊行在全國引起了恐慌,阿富汗人目睹了一個曾經是抵抗南部塔利班叛亂的中心正在恐懼中崩潰。短短四天,叛亂分子已經佔領了北部的五個省會和西南部的一個省會,並且繼續殘酷的進攻。塔利班取得的突破性勝利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叛亂分子,可能包圍喀布爾的擔憂,也粉碎了許多阿富汗人最後的希望,即政府軍能夠以某種方式扭轉襲擊。隨著塔利班入侵喀布爾,這個政府防衛的堡壘恐將難以倖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world/asia/afghanistan-taliban-seize-cities-Kunduz.html
*【東奧結束,接下來看北京如何迎戰】
Delta陰影下,中國如何“備戰”冬奧會?中國已明確表示,遏制病毒是首要任務。北京正在對39個奧運場館重新設計,確保運動員基本上不會與裁判、觀眾或記者有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當局還在計畫針對病毒的詳細預防措施,包括限制觀眾和參賽者人數,嚴格執行隔離等。預計這些限制措施將遠比東京奧運會上的做法更嚴格。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world/asia/beijing-winter-olympics-covid.html
*【東奧是自1988年以來,美國收視最低的夏季奧運會】
NBCUniversal表示,每晚黃金時段的廣播和數位平均吸引了1550萬觀眾。從7月23日的開幕式到周日閉幕式,NBCUniversal對奧運會的報導都受到了冠狀病毒協定的影響,也受到了美國觀眾退訂有線電視和串流媒體的影響,另外還有時差,許多觀眾稱,7000個小時的鏡頭在多個頻道和平臺上傳播。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business/media/tokyo-olympics-nbc-ratings.html
*【紐約州長古莫首席助理Roberta Kaplan辭職】
紐約州長古莫性騷擾醜聞持續發酵,其首席理手在報告結果出爐數日後辭職;一名對他發起指控的女性接受電視臺採訪,在提到古莫的行為時,她說,“這令人不快,也顯然未經同意”。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nyregion/roberta-kaplan-times-up-cuomo.html
*【三星掌門人李在鎔將獲假釋】
曾因賄賂朴槿惠獲刑兩年半。法務部假釋委員週一開會決定,在8月15日光復節前釋放李在鎔等一批罪犯。韓國經常通過假釋或赦免犯人來慶祝重大的國家節日。在是否應該提前釋放他的問題上,該國出現了分歧。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business/south-korea-parole-samsung.html
*【Virginia Giuffre控告安德魯王子性侵】
美國富商Jeffrey Epstein的原告中,最勇敢直言的受害Virginia Giuffre控告稱,約克公爵安德魯,在她17歲時對她進行了性虐待。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nyregion/virginia-giuffre-prince-andrew.html
大樓 安全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早讀到馬傑偉教授的【寫給留下來的人】,想起好朋友阿真前陣子考慮移民台灣,「當發生了蘋果日報被迫停刊這樣時代大事時 ⋯」怎麼了?決定立刻離開嗎?「我就決定要留下來。」竟然是這樣子啊!她說,「就是時局壞得太快太急,我突然覺得很想留低,總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再微小也好,就算我教到的只得一個學生,還是有其價值。」又想起另一位朋友,他計劃先讓妻女離港,自己單身寡佬留下來,努力鍛煉身體,好好學習,支持同路人,為未來做好準備。
好感動。
這陣子大家都很灰心、很沮喪,連自由表達想法和感受都彷彿變成很危險的一回事,或許不需要說話太多,只要簡單一句「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大家就有繼續撐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馬教授的【寫給留下來的人】,值得好好細讀。
————————
明報 P08 |2021-07-04
【寫給留下來的人】/馬傑偉
在醫院任職的舊同事,屬於移民誘因最大的一群——中年、專業、已婚、有孩子在學。他傳來短訊,慨嘆移民走難,變成了強勢話題;留下來的人,被描繪得最多的只有兩類,一是港豬不理世事,二是陳義甚高的有心人。舊同事沒有去意,他不是港豬,也不是義士,不多說時代責任的高調。大部分像他那樣的普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留在香港,卻在移民熱話之中不見蹤影,其實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
上周四,《蘋果》出版最後一份告別號,我的傳媒朋友比較多,臉書一片愁雲慘霧。星期五出海浮潛,早前約好的,卻碰上新聞自由的黑暗日子。同船十多位朋友,似乎完全不受時局影響,在無人的小島開派對,吃滷水鮑魚,嚐冰鎮鳳梨,高唱懷舊金曲,情緒高漲,一片歡樂,與我社交圈子的壓抑與鬱結,對比有若雲泥。我站在沙灘上,灰雲天,水清見底,想起一個個獄中的朋友,回望這一群把忌廉蛋糕塗在臉上作樂的新朋友,一陣詭異的情緒湧上心頭,「個心好實」;多少人為香港承受苦難?又有多少人心中已經忘記了香港的創傷?
但回過神來,今天我離開同溫層,同船都是新相識,社會背景殊異。憂國憂民,為信念作出犧牲,是一撮人。普羅百姓,才是大多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近年港人在社交場合,都避談政見,我根本不知道這群風騷快活人,心裏對香港隕落作何感想。他們留在香港,如常生活,遊山玩水,郊野秘景,他們如數家珍。只不過十多人,當中有美食家、攝影師、山藝專家。途中有人大聲吐出「蘋果日報」四個字,我一驚,暗忖下一句是「抵佢死,停刊天下太平」,還是「我買咗一份留念」。怎料他說,「呢條路線,記者介紹過㗎!」自由、法治、子女教育,是不少中產家庭的核心價值。但眼前這一群,50到60多歲吧,自由和法治,不一定上心,但好鍾意香港奇妙地景,他們嚴格實行帶走垃圾的環保價值。
沉默的大多數 各自活出信念
最近回中大午膳,遇上一群舊同事,久別喜相逢,嘻嘻哈哈,聲浪之大,幾乎整個餐廳的食客都聽到我們大放厥詞。我在中大多年,最親近的不是教授,而是一眾supporting staff 。我問,「你哋幾時移民?」他們答得很爽快,又大聲,還在笑:「冇錢移咩民呀!」打工搵食,解決3餐,柴米油鹽,是日常的主體。對他們來說,留在港可以預計,移民反而風險更大。他們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港豬,在安全範圍內,會關注,會批評,只不過不想走、或走不來。其實這一群有態度、有政見,但生活更重要,他們留在香港,用他們的民間智慧,適應新香港。
中產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走定唔走?去邊度易適應?稅務、樓房、教育、就業市場,討論區有答有問,流量驚人。然而,香港還有一大群留下來的人,有若干的一部分是「小確幸」,天真的認為,我不理政治,政治不會拍我的門。也有相當的一部分,如常生活,你卻不能把他們簡化為「港豬」。《蘋果日報》最後一期,100萬份,賣清光,排隊的人不計其數。蘋果結業,大樓內的植物要人「領養」,同樣是排長龍,很多人「拔刀相助」。阿布泰被針對,排隊支持的都是普羅大眾。留下來的人,用自己的方法,活出自己的信念,審時度勢,不想以身試法,沉默,但心裏仍然堅守信念。
盼望是心念 心念不犯法
有一些親屬,政治價值觀不同,愈來愈少見面。我也有一些完全不理政治的親屬,如常看TVB,追劇集,《愛回家》情節滾瓜爛熟。移民對他們來說很遙遠,但談到社會不公平的政治事件,他們會彈一句,「呢班友,有牌爛仔!」是非黑白,看得清楚,只不過他們不選擇移民避政。考慮移民的朋友,眼見形勢急轉直下,香港每日在滑坡下沉,必定忐忑不安。這篇文章暫且不談移民心事,集中談一談留下來的普通人,大家如何共謀對策。
時有勢,勢難擋,水勢洶湧,很難逆水行舟。今天時不我與,唔好同呢個惡時勢鬥力。退一步,以靜制動。不准我說話,我就暫時不說話。要拉要鎖,我現在就不作拉扯。我老婆的經驗談:她做職業治療,有一段時期,甚得某專科主管歡心,受重視,江湖地位高,醫生們都樂於轉介病人。幾年後,該專科換主管,新來的,完全不買馬太的帳。我老婆精明,把精力放在其他領域,擴闊專業範圍。過幾年,風向轉,她的部門又派上用場。
中國與香港目前的時局,超高壓而不穩定,唔知幾時變。時勢有順有逆,起伏難測。今天留下來的人,耐心等,如此極端的時勢,一定會變。可能轉好、可能轉壞,無論如何,盼望就是力量,盼望有一天,去與留的人,喜見香港重生。想吓啦,希望在明天。盼望是心念,心念不犯法。
「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
自覺保持身心健康,對留下來的人,至關重要。要等到、看到時勢逆轉,多運動,操fit 啲,每天半小時,跑步、游水、健身單車,操練身體,要有體力抗衡主流大勢。不必把心理健康想得神神化化。有鬱悶、有心事,就搵朋友開解一下。參加課程,裝備自己,修練更強大的心力,可面對留在香港每時每刻遇到的心理衝擊。香港的心靈自強運動,正在默默形成。30 多年未見面的牧師在大嶼山相聚,他說有心人正在照顧心靈創傷的年輕人,在教會體制之外策劃安全網。身邊也出現不少民間舉辦的細胞小組,互相扶持,共渡時艱。我自己每兩周參加的疫情支援聚會,不經不覺舉辦了40多次,大家坦誠分享,同行同在,就是力量。這一類的群組,為留下來的人,加深生活的勇氣。
最後,找尋自己可以努力的方法。在一個社會生存,無論環境多惡劣,若能發揮所長,觀感會完全不一樣。留下來的人,可以做什麼?自救、助人,你和我都可以,就單單是立願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做一個更有慈心的人,也會令你活得更有意義。被辭職的傳媒工作者,靈活變通,轉行做拉麵師傅、電器銷售員、潛水教練、電競KOL ……找一個自己可以發揮的生存方式,連結你在身邊可以接觸到的同路人。生活上,若找到自己可以出力的位置,就更容易節哀、順變,避風頭,隱於市,在廢墟中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移民或留港的理由。文章寫到最後,我就談談自己的想法吧。我今年61 歲,健康活躍的年日,只剩下十多年,移民心理負荷大,兩三年才可以settle down。我人生的quality time又短了一截。留下來,代價是要承擔香港淪喪的心理創傷,自忖還應付得來。另一方面,留下來在香港經歷時代變化,用不同的方法表述記錄出來,又可以與有需要支援的朋友接觸,患難與共,留港有確實的意義感。
這個星期大家都很難捱,朋友在群組寫了一段心聲:
「我執起筆想寫,但不知從何寫起。
想叫,想大叫,想大聲地叫,想找個樹洞大叫,想找個山洞大叫,想聽到回音,想你知道我在大叫。無言是外在的一種狀態,心裏卻翻起千層浪。
想聽到遠方有道聲音給我說: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
然後大家一起留言回應:「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就是這樣簡單的分享與聆聽,給予彼此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完稿後發生了銅鑼灣悲劇,鮮花與告票,仇苦深結,說不出的劫難,我們聽到彼此,知道彼此,明白彼此。)
大樓 安全網 在 民進黨立法委員江永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回顧過去臺灣曾發生數次大地震,造成許多房屋倒塌傾毀,猶記得新北博士的家、台北東星大樓、台南維冠大樓和花蓮統帥飯店!
在地震發生當下,除了關心家人的安危之外,你是否也注意到居住的房屋有無受損?
永昌長期關心住宅地震保險,在23日邀請多位學者與財政部、金管會召開公聽會探討相關問題!
火災險與地震險不能分開買嗎?
建物構造不一樣,但保費保額是一致的,若要不同理賠,是否要分級?
現今住宅地震險全倒或是修復費用超過50%才有理賠,門檻是否過高?
住宅地震險保費能不能夠納入所得稅列舉扣除額項目中?
產官學如何論證,詳情就在影片中,
請您一同關心並分享!
#住宅地震保險
#永昌總是為您多想一點
大樓 安全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