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小組 (#IPCC) 在近日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距離2014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中間隔了八年。這份長達3000頁的AR6報告,乃是由234名科學家協力撰寫,檢視了超過1萬4千份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研究文獻後所提出的。
綠盟統整這份報告以下幾個重點:
🔴 人類導致氣候危機已殆無疑義
長久以來,有許多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仍然不願面對「氣候變遷是人類造成」的事實,這次IPCC的AR6報告則徹底敲醒了仍不願意面對真相的人們。
#極端氣候 的主要肇因,是人類行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來到了200萬年以來的最高濃度,甲烷的濃度也達到80萬年新高。
AR6報告指出,從1990年代以來的冰川融化、北極海冰層減少的現象,有高達90%的可能性是來自人類行為所致。報告結論更指出,「毫無疑問,人類使大氣、海洋和陸地暖化(It is unequivocal that human influence has warmed the atmosphere, ocean and land)」。
🔴 極端氣候已經來臨,「明天過後」就是現在
自從1970年代以來,極端氣候已越來越頻繁,這50年中以來的升溫超過了過往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段,過去五年更是1850年以來最熱的五年。此刻全球均溫與跟1850年代相比,已經升溫了1.07度。海平面上升速度是3000年以來最快,科學家也在世界各地觀察到越來越頻繁的熱浪、災難性降雨、乾旱,以及海洋酸化等。
報告也指出,原本每十年才會發生1次的極端高溫事件,在升溫1度的此刻,頻率已提升到每十年發生2.8次,原本「五十年一遇」的事件,現在頻率則提高為約五十年5次。倘若升溫持續且來到4度,那麼「十年一遇」的高溫將成為「每年一遇」,此外包括旱災、水災,也都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種種證據顯示:電影《明天過後》裡的末日景象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畫面,氣候危機下的極端氣候如野火、熱浪、旱災、水災、颶風等,早已經在世界各地造成巨大的傷害。
🔴 抑制升溫1.5度目標日益急迫,但仍然有可能
本次IPCC報告的路徑預測採用「共享經濟路徑(Share Social-economy Pathway, #SSP)」,根據未來GDP、人口成長與都市化程度的不同,IPCC報告中共列出了SSP1到SSP5的五種情境。
不論在何種情境之下,在未來20年內,地球升溫都將突破1.5C。倘若我們的經濟仍持續地以化石燃料作為主要驅力,那麼SSP5情境下的升溫甚至會在世紀末來到4.4度。
在諸多情境之中,強調教育普及、人口成長趨緩、低物質消費成長、化石燃料轉移的「永續性路徑」SSP1,是最有可能抑制升溫的路徑。SSP1-1.9情境,雖然同樣會在2040年前達到1.5升溫,但也有機會可以在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
🔴 快速大量減少排放,達成淨零碳排,是唯一出路
雖然此次IPCC報告的結論不容樂觀,五個預估情境都會在2040年前突破升溫1.5度的大關,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已經毫無希望,更不代表我們束手無策。
這份報告雖然沒有針對未來的能源配比有多著墨,但毫無疑義地,全世界都需要大量且快速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以及甲烷。這份報告強調,「倘若不進行立即性、快速與大規模的溫室氣體減量,那麼要守住升溫1.5度甚至是2度的目標,將困難重重」。
此刻的暖化趨勢是由過去人類活動所排放的 #溫室氣體 累積所造成,雖然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但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程度仍然決定了未來的升溫趨勢。就如同SSP1永續路徑所呈現的,一個致力於更為公平的永續發展、#淘汰化石燃料 的情境,即使仍未能阻止地球在2040年前升溫1.5度,但最終能夠幫助我們達到世紀末抑制升溫的目標。
🔴 當冬季漸暖,台灣升溫已1.6度
報告中也指出,在東南亞區域觀察到日益增多的熱浪、極端降雨及乾旱,上述這些現象,台灣的民眾也絕對不陌生,過去一年來我們除了迎來史上最高溫,更遭遇了極為嚴重的乾旱,許多水庫亮起了紅燈,嚴重衝擊農業與農民生計。此外,不下雨則已,一下雨便豪雨成災。
根據科技部、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氣象局、台師大地球科學系、國家災防中心所共同發布的資料,台灣的平均氣溫在過去110年之間上升了1.6度,且台灣的冬天長度已由90天縮減至20到40天,夏天長度則是延長至120天到150天。
假如升溫趨勢延續,在碳排最高的SSP5路徑下,台灣在本世紀末的升溫將來到3.8度,且增加48天的36度以上極端高溫天數,世紀末的夏天將長達210,而冬天的天數更將在2060年後歸零。此外,颱風數量將可能在世紀末減少55%,但強颱比例提升50%。
🔴 氣候危機進行式,沒有人是局外人
種種證據皆顯示,面對全球性的氣候危機,台灣毫無置身事外的本錢與藉口。
自從去年開始,各界紛紛提出修改《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呼籲,包括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內的眾多環保團體,也已與立法委員洪申翰共同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的草案,幾乎所有主要在野黨也都各自提出相對應的版本,甚至連產業部門也都呼籲加速修法,蔡英文總統也在今年世界地球日時宣示「淨零排放也是台灣的目標」。這顯示「強化台灣氣候治理政策」已經是跨政黨乃至於跨公私部門的共識。
在此難得的高度社會共識之下,綠盟呼籲行政院盡速提出《#溫管法》修法草案,以利民間氣候法版本以及各黨團修法版本可以盡速在立法院審議與通過。今年年底在英國舉行的巴黎協定締約國大會 #COP26,我們希望台灣可以帶著一部具有明確 #2050淨零排放目標、完善治理架構、有效管制工具與調適策略的氣候變遷行動法共襄盛舉,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承諾與決心。
「大氣科學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Re: [討論] 大氣科學未來出路- 看板TY_Resear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大氣系出路 - 中央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台大大氣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台大大氣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討論] 大氣科學未來出路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他們家小朋友想念大氣、天文、地球物理等地球科學,將來出路 ...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討論] 寫給大氣系/未來想進大氣系的你們- 看板TY_Research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討論] 寫給大氣系/未來想進大氣系的你們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1分鐘精華篇]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 蔡孝玠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問題] 高中生(社會組)想讀大氣系| TY_Research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請益] 升大四冷門科系出路求助- 看板CareerPlan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轉錄][新聞]氣象科系鹹魚翻身- geography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討論] 大氣科學未來出路- TY_Research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討論] 大氣科學未來出路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Re: 大氣系出路? | TY_Research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火箭大叔八月要當太空中心主任了。以下是五年前的訪問。
《田庄阿伯上太空/吳宗信》
五十二歲的吳宗信自嘲國語講不輪轉,捲舌音ㄓㄔㄕㄖ分不清楚,在TED演講索性全程講台語,用的是鄉土的語言,講的卻是科技的未來,他主持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這個夏天將試射HTTP-3火箭,火箭採用的是混合性燃料,射程預計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第一。
不滿於火箭中心只是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上集資網站募款,是學界首創,更企圖將火箭中心企業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阮做的物件拿得出去,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莫彩,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攏無效,」他說:「台灣不能只是做代工,以後就是太空經濟了。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在YOUTUBE輸入「TED XTaipei演講」和「吳宗信」,電腦螢幕會跳出一段名為「台灣本土火箭,要讓太空旅行夢想成真」的影片。演講者是交大機械工程系教授吳宗信,他是該校「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簡稱ARRC)創辦人。ARRC今年一月底在新竹香山濕地成功試射雙節小火箭,材料和技術台灣製造,火箭升空一公里,將台灣和太空的距離拉進了一大步,「阮使用欸是混合式燃料火箭,和美國VIRGIN GALACRIC太空旅行同款,伊飛上宇宙一張門票七百五十萬台幣,阮這俗閣大碗。」大演說家談的是科技未來,用的卻是鄉土語言,若不細細分辨演講內容,乍聽聲音起伏和熱情,以為是百貨公司賣菜刀的推銷員。
站在大演說家辦公室門口,影片中男人朝我們走來。「歹勢,歹勢,」他自口袋掏出鑰匙開門:「啊!你要飲水否?抵遐訪問嗎?」未等我們回答,他一個箭步向前,逕自把腳踏車挪到陽台,轉身又從架上拿餅乾招待,五十二歲的男人步調明快,像按了加速鍵一樣。找到縫隙,劈頭便問他為什麼要用台語演講?「為了報仇啦,替自己說的台語出一口氣。」
台語的復仇
課堂上課多半說國語,但他心想TED演講面對全世界,機會難得,可以表達對母語的愛,「所有的語言是平等的,只要好好栽培,菜市場和灶腳的語言,也可以正式演講,表達像火箭太空工程這種複雜的事物。」
他一九六四年出生台南安南區農村,五○年代的台灣農村生活幸福各自不同,但貧困極其類似:上面兩個兄哥、三個姐姐,母親四十歲生他,沒有母奶,也買不起奶粉,僅能餵他喝黑糖水,「散赤到被鬼走抓,呷番薯籤呷到驚」。庄腳老父老母不識字,在家講台語,上小學第一天,老師講啥攏聽嘸,考試成績倒數,二年級某天,課堂上突然懂老師講什麼,那次段考,他是全班第二名。
科學家實事求是,半生經歷整理成投影片,求學、成長,無非一段又一段power point:台南一中、台大機械系,「讀冊對我來說,簡單簡單,逐日攏咧(台語玩耍之意),不是打球,就是肖想交女朋友。」高中踢足球,每天抱著一顆足球搭公車上學。因為射球準,可以四、五十米射球,爆發力快,個頭不高,還是入選台大橄欖球隊。
老婆是在台大校園認識,外省家庭長大的中文系女生,「結婚至今,我說我的河洛話,伊講伊的國語,互相尊重。」他說大腦用台語思考最為靈活,其次是英語。出國GRE考字彙,滿分八百他考六百多,當年全台最高,上國中前不知道ABC狗咬豬,但天性善於歸納和分析,很輕易就掌握英語文法的邏輯和秩序。
剝削的農會
在校園裡講台語並不代表具備本土意識。一九八六年,台大學生李文忠推動校園輔選遭退學,於傅鐘下絕食抗議,他的觀感是「那群人呷飽盈盈」。當兵退伍後,他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念航太博士,在台灣同學會裡讀到彭明敏《自由的滋味》,腦筋才像爆炸一樣。
雪夜裡讀史明讀到哭,應驗成長過程,原來書中講台灣人的苦難都是真的,「農會真正剝削農民,伊攏放重利欸。細漢時陣,家裡起厝,偕農會借錢,還款到我大學畢業,都未及借的一半,都沒還到本金。彼一時陣,肥料無法自由買賣,比如阮爸爸種稻一百袋,要拿五十袋到農會換肥料,等於抽稅五十趴。」他的思想在此真正轉了彎。
一九九五年才回國,入太空中心服務,隔年便迫不及待展開「5%台譯計劃」,他號召二、三十名同好,每月捐5%的時間或薪水,以漢字和羅馬拼音將《動物農莊》《無花果》等經典翻譯成台語和客語文,每本書首頁下方寫著他們的心願:「ho台灣──新ê獨立ê進步ê文化空間(獻給台灣新的、獨立的、進步的文化空間)」。
一邊忙著開拓文化新鄉土,一邊做著宇宙大夢。他念太空工程,專業是紊流、航太燃燒,「一九九八年入交大,為了生存,走岔了去做電漿」,但他沒忘本,二○○四年,陳水扁政府籌畫「哈比特計劃」(哈比特即賽夏族飛鼠之意),研發載送衛星到太空的火箭,他知道消息,便把擁有火箭專才的好友陳彥升騙回來。
「我們有太空中心,但一直沒有做火箭,以航太來講,若沒有做火箭,就是玩假的,發射火箭才是太空實力的重點,」陳彥升是國家太空中心探空火箭計畫總主持人,早年任職NASA(美國太空總署),他說:「當時吳宗信、林明璋(第二十三屆中研院院士)他們跟我說,台灣要發展火箭,要我回來試試看。」這個傻子放棄一千兩百萬年薪,被吳宗信騙回來,領著一份吃不飽、餓不死的研究員薪水,卻也把吳宗信一群好友拉入火箭領域。
非法的夢想
一枚火箭結合推進、燃燒、導控、電機電池、傳輸技術等相關領域,「發展火箭最大的意義,是提升各領域的技術,是火車頭產業」,吳宗信說當年中科院設計與測試的火箭,由他們來模擬分析,提供給太空中心做參考,「台灣乎阮這群中年阿伯做夢欸機會,我們也要給少年仔做夢的機會。」中年阿伯心中激情燃燒,然而二○○八年,馬英九上任,「哈比特計劃」不了了之。中年阿伯不甘心,索性自己跳下來玩。
那一年,他在交大開設「類蔗糖火箭」(sugar rocket)實作課程,把糖磨成粉結合氧化劑,做成固態燃料,再用大塑膠管等低成本材料,做成小火箭,「我跟學生在學校用烤肉架當發射架,乒乒乓乓,校園的樹都燒掉了。第一次帶學生去新竹香山濕地試射,透早四五點,還被保育員抓到,差一點罰六萬塊。」
二○一二年,他和交大陳宗麟、成大何明字、屏科大胡惠文、北科大林信標,銘傳余仁朋,海大黃俊誠等老師成立ARRC,立志台灣製造的火箭。ARRC今年夏天將射發長八‧八公尺、直徑○‧四五公尺,總重六百公斤的HTTP-3火箭。火箭採混合式推進燃料,預計升空一百公里,這樣的射程,這樣的技術,若成功,將是世界創舉,「火箭推進技術,可分為液態燃料、固態燃料、混合式燃料,液態燃料性能最好,但工程複雜,固態火箭成本低,但也最危險,混合式火箭居中,但安全性、低成本,有機會讓發射火箭的成本由十億,一舉至少掉一位數。」火箭取名HTTP,是北科大、新竹交大、台南成大,屏科大四校縮寫,也是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的雙關聯想,象徵該系列火箭的想像空間如網路一樣無遠弗屆。
衛星的戰爭
火箭試射成本估計一千六百萬,他上「貝殼放大」集資網站,募九百多萬,是學界首創,雖至今有六百萬資金缺口,但他老神在在,「捐兩百,捐一百萬都沒關係啦,隨人心意。」不甘心只是掛在學校的研究單位,他企圖將ARRC企業化,「我們做的東西也很拿得出去,但是經費有時陣有,有時陣無,持續七、八年很不容易,假使說預算不夠就放棄真正可惜,學生來來去去的,若不產業化,都沒用。」他說:「危機就是轉機,假使當年政府給我錢,我就會惦惦,不會出來募款,可是出來接觸社會大眾,發現這個市場這樣大,之前待在學院,見樹不見林,可好像小鳥沒東西吃,飛上天空找出路,才發現這個林子這麼美。」
這市場有多大?商業上的小衛星是未來趨勢,從影像到通訊、從農業到環境監控、甚至商業投資都開始運用衛星來管理,SpaceX、Amazon、維珍航空(Virgin Group)等國外企業莫不磨刀霍霍,台灣高科技要轉型、擺脫代工包袱,航太是很好的選擇,而混合性火箭和個人衛星的結合正是台灣下一個機會。他預計在五年內發射自製火箭,運載個人衛星上太空,「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發射小衛星,我不是全球化,我這個叫做宇宙化。」
激情的演說
理工科教授講學不扮高深,問我日劇《下町火箭》看了沒?「你緊看,伊做的代誌就跟我們一樣,不過伊欸故事沒我精彩啦,哈哈!」ARRC故事有沒有日劇戲劇化見仁見智,但男主角阿部寬講話肯定沒有眼前的中年阿伯蕩氣迴腸:「人活到一定的檻站後,會想這世人目標是啥,最開始當然是為了升等,拚命寫期刊論文,但那個不一定跟社會有連結。還好碰到這群好朋友,大家有不同的能力,對台灣有共同的想像。什麼樣的想像?台灣要成為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東西。一個政府不管富裕或貧窮,一定要提供一趴仙(1%)比例,乎少年從小時候開始作夢,作夢猶有出路,這是一個基本國家該有格局。」
他的目光如炬,彷彿火箭即將升空,五四三二一,發射。演說又華麗又草根,但那並不衝突,我們的想像力隨著那枚火箭衝向天際,看見台灣、看見東北亞、看見亞洲、隨即掙脫地心引力,衝破大氣層,衝上宇宙。中年阿伯說:「我們絕對不會放棄要離開地球。」
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恩 氣象界的好友 彰師大 地理系的 Tu 邀請,和許多師生分享,令我感動的是文學院的地理系也開始有寫程式的課程了。
同學問題很多,很活潑,誰說大學生不愛問問題的,只要你讓他們覺得有趣。
-----------
彭博帥!
彭博安安
您的每天臉書貼文這麼多篇,是小編處理後再由您審核嗎?
請問博士團隊還有招募新血嗎?
社群經營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嗎?
私人的天氣風險公司與氣象局的差別在哪裡?為何客戶要選擇採用私人的天氣預報?
架設閃電站的選址依據是如何?
要跨入氣象產業,在學期間需要加強那些能力
想請問彭博,目前氣象產業還有什麼研究缺口?
氣流軌跡模式如何預測鳥類?賽鴿、風場內鳥類活動這方面的監測,有何特別的。
鳥擊看起來是個重要議題,機場、風力電場等等都有預報,外來前景可觀
分析鳥類經過風機的數據,之後要怎麼預防鳥類被風機擊落的問題?
想問博士,身為非大氣系學生,但對大氣科學非常有興趣,現階段可以做什麼事情往該領域呢
發電量預測有如何精準預測或是能夠及時修改,像是午後雷陣雨可以用滾動式修正,或是閃電預測,提升預測精準度,及預測優化是個關鍵技術。
聽著解說我著迷了,要如何成為博士團隊的徒弟。
外國氣象模式解析度都十幾公里以上,他們也會進行像台灣這種相對較小範圍的天氣預報嗎
彭博士~斜槓青年
請問在哪裡可以找到跟台灣考古遺址有關的地理資料?
本身為地理系學生,想請問氣象部分除了風險管理及氣象播報以外,還有其他出路嗎~
請問彭博覺得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人才是什麼?
台灣內政部開放資料平台其實有些資料還是無法取得,或是不是較精細的~~
請問彭博怎麼可以做這麼多事?如何時間管理?
政府徵選高端人才,在品質跟待遇上其實不平衡,期望可以改善!
看起來這方面的氣象預報,需要大量英文知識!
林部長可能需要氣象交通產業,潛力無窮。
想了解彭博士的創業故事> <
彭博士一路走來最想跟我們分享什麼?謝謝
氣象機密化會不會造成社會恐慌?
"物聯網雖然帶來眾多便利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個人隱私問題
想請問博士,對於可能即將而來的新時代,政府和企業是否有共識針對隱私權的保護是否有超前部署
另外,如果方便是否能聊聊有關於數位身分證的看法(數位身分證應該也是未來智慧城市的的一個重要環節吧)"
車牌辨識等等建設其實在台灣各城市已有應用,鄉村建設還是處於落後,應該要先加強基礎建設,想問說還有更好的方法,達成區域平衡,不至於過大差異。
對颱風等天氣系統有興趣可以往哪個方向發展?
對於網路上說 氣象局在颱風接近時會有盡量避免要發颱風警報的情況有什麼看法
可以請問氣象主播播報時是真的上半身穿西裝但是下半身隨便穿嗎?
彭博士可以祝我生日快樂嗎
請問彭博士,未來氣象資訊有沒有可能朝太空產業發展?
謝謝彭博士(*'▽'*)
彭博士 可以祝大家遙測下禮拜順利all pass嗎真的好難😭
目前外國在推tcfd,即企業需在財報中揭露氣候變遷對企業的影響,請您選一個產業說明氣候變遷對其影響。
請問彭博士想往新興產業發展,學歷會形成阻礙嗎?例如 因學歷高低
彭博士有人說你長得像黃偉哲嗎
訪問一些醫師算斜槓嗎?想請教彭博士怎麼克服這種跨領域的困境?
博士您好 請問您有跟任立俞主播合作嗎?
跟阿凱主播有合作嗎?
聽說博士以前有在台大開氣象主播的學分學程,想問這件事情後續發展
主播我只服動主播,其他的我都狠狠的甩到一邊去
買書有簽名和拍照嗎?可不可以打個折^_^
5G信號對氣象雷達或資料有影響嗎
彭博我愛你,希望與您有下一次的相遇
彭博我也愛您
彭博我愛你
再一次的掌聲獻給我的彭博
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大氣系出路 - 中央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有幸上貴科系,已知,大氣組大多考公職或讀研究所,太空組大多研究所轉光電,好像有部分的人去當機師?想請教畢業後有甚麼出路呢,或是非本科系 ... ... <看更多>
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台大大氣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學生出路- 台大大氣系氣象專業服務領域:中央氣象局,國內外大氣科學、地球科學學術與研究機構, 民航局氣象中心,軍方氣象單位,電視台氣象播報與幕後。 ... <看更多>
大氣科學系出路 在 Re: [討論] 大氣科學未來出路- 看板TY_Resear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fatfat61008 (熊)》之銘言:
: 各位板上大大好
: 想請問讀大氣科學未來的出路是什麼啊?
: 小弟本人對大氣有濃厚興趣,但家人一直反對,請問有什麼可以打臉我爸媽的說法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Asus ASUS_Z017DA.
看到這篇~默默想到自己高中填志願時的種種...
當初也是家裡有些反對,但還是如願就讀(指考)
大學四年中除了本科外,也多修了不少外系的課
(原本想雙修,但沒有成功獲得資格...)
後來的工作還是跟本科相關
目前在念本科博班,之後會去高考赴任~
---
以上是自己的經歷,以下來提供一些自己知道的訊息提供你參考
希望能有幫助^^
(其實在大氣板搜"出路" 也可以看到相關文章)
大氣科學系在台灣目前只有三所學校有
應該也算偏向冷門一點的科系
(雖然近年來相關議題好像吵得沸沸揚揚XD)
言歸正傳,來整理一下我所知到的資訊~
以下分成兩類...從事本科工作/轉行
(廢話XD 也只有這兩種吧)
* 畢業後從事大氣科學相關工作:
1.高/普考:氣象局、民航局...等等的公家機關
每年都有高普考,名額變異度很大,近幾年每年的缺通常兩邊都不到10個
若志向在此,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準備
據我所知,除了本科生外,地球科學系、甚至一些別系的理工生也會跨過來考
考試人數可能不如某些很搶手的高/普考的考科
不過實際算起來要錄取也需要一定的努力
就業後就是公務人員,薪水和工作穩定
2.民間氣象機構:國內/外
這樣的機構大家應該比較不陌生了~
除了國內較為知名的氣象公司外
我也有同學到日本的民間氣象公司上班
但氣象產業在台灣規模上還是偏小
不如國外的百家爭鳴
3.研究相關人員:國內/外 博士後研究員/研究助理/研究機構...等等
大氣科學也算是基礎科學
從事研究相關的工作需要唸到碩班以上會比較適當
若在國內,薪水可能有限;而國外的研究機構我不是太清楚
不過我認識在國外相關機構做研究員的學長姊,都念到博士學歷
對於研究相關工作需要具有一定興趣,否則工作起來會有些乏力呢~
4.教職:教授/中學地科老師
這工作應該還蠻直觀的
我們系上教授大多都滾過洋墨水,至少念到博士以上
而若要當中學地科老師
需要多修一些學程,認識的學長姐學弟妹也有從事這類工作
教職也相對算是工作/薪水穩定的行業吧
但也需要競爭
5.氣象主播
這個應該是本科生最常被問的問題了 = =
"你念大氣系是要當主播嗎?"
"我以後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你嗎?"
不過目前檯面上氣象主播
部分是本科生(不過通常是很資深的)
部分則是記者出身(外貌和口條相對好的...吧(?))
不過幕後可能有懂氣象的人協助寫稿
詳細情況我不是很清楚
這部分的工作可遇不可求~XD
6.軍方(?)
這部分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不過空軍也是有和大氣科學相關的工作
---
*轉行:
這部分就不一一條列了
由於系上四年課程中有許多電腦語言相關課程
本科生或多或少具備寫電腦語言的能力
學長姐們有些在畢業後從事資訊相關的工作
有些是在大學同時雙修資工系的課程
有些則是畢業後進修,最後成功轉行到資訊/科技業
另外,我同學和學長姐們,有幾位到到航空公司工作(機師)
有航空公司似乎定期也會到系上宣傳
如果多了解一些大氣相關知識,對於相關工作也有幫助
另外,許多學長姐/同學們所從事的工作也在我列的之外
這部分應該每個科系都會發生吧
就業後跟所學沒有這麼相關
轉行後,也許薪水的表現可以不錯
不過也是因工作而異
---
其實如果對大氣科學系有興趣
如同原文推文的大大們所提的
可以用雙修/輔系的方式,是個折衷的方法
不管是雙輔大氣,或是以大氣本科生的身分去雙輔外系
除了能學到有興趣的大氣科學
也可以具備更多的能力
對於未來出路是很有幫助的~
---
現實一點的層面
本科相關行業可能賺不了大錢
但如果能努力且有穩定工作,應該也是能過生活的
每年畢業人數不多,不過固定職缺的相關工作同樣也不多
如果要有良好發展,前往國外是個選項
國內發展空間可能有限
---
以上粗顯分享,還請板友們/本科生們 協助補充/修正囉
感謝^^
祝福原po未來一切順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521349094.A.642.html
※ 編輯: jasonccr (36.226.10.4), 03/18/2018 13:04:08
※ 編輯: jasonccr (36.226.10.4), 03/18/2018 13:07:44
※ 編輯: jasonccr (36.226.10.4), 03/18/2018 13:08:45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