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鯨鯊❤喜歡到跑去研究牠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也是最大的鯊魚。雖然大但一點都不可怕,是溫柔的巨人,是濾食性生物,吃海裡的浮游生物磷蝦小魚等等,不吃人喔。牠們會進行遷徙所以在赤道範圍都有機會看到牠們的蹤影。偶爾在台灣在香港都可以看到牠們遊過。
跟海龜一樣,牠們都會找地方吃東西,像在台灣的小琉球就聚集了很多住在那吃吃吃的海龜朋友。鯨鯊啦…最近香港台灣是在菲律賓的Donsol還有Cebu的Oslob可以找到鯨鯊,偶爾在Palawan也可以。他們都會在那邊吃東西,有些地方是季節性有些地方是長年都可以看到鯨鯊…
Cebu的鯨鯊可以說是很多香港台灣人都有去過共游過的地方,很熱門(說共游其實只是跳下去拍一張照,因為鯨鯊都在張口吃東西沒在游)但有點不太好的地方是他們會餵食鯨鯊,這不但會改變他們的覓食行為還有改變了他們遷徙的習慣,大量食物投入海裡也會影響那範圍的營養度…影響當地的海洋生境。雖然鯨鯊的旅遊業改變了當地經濟民生等等的事但如果可以限制一下人數也許會更好,努力讓這成為更棒的生態旅遊。
Donsol的鯨鯊共游活動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絕不餵食,只會在大海尋找鯨鯊三小時,所以絕對有機會看不到鯨鯊,但如果看到就可以跟他一起共游,游到爽游到累。
我是在這兩個地方做研究,幫鯨鯊拍照,紀錄不同個體,幫助研究他們的種群。
在Donsol曾經問過一對來看鯨鯊的英國情侶,為什麼你們會來donsol而不是oslob,男生回應說:看你到底是想要一張照片還是一個經驗(photo or experience),如果是經驗一定是donsol…
不一定會跟野生動物相遇也是一個經驗,學習牠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不一定要讓你看。
這個世代的人更需要的是經驗而不是照片,在大自然中謙卑一點的學習。
我愛鯨鯊,也愛Donsol,一個小漁村…教會我很多很多事情的小漁村。
還是覺得在菲律賓的那三個月影響了我很多很多,所以總是想念那段時光。
#whaleshark
#向魚翅說不
因為用dive+還願了照片的顏色所以又想分享
😆😆😆🙃
「大翅鯨遷徙」的推薦目錄:
大翅鯨遷徙 在 跟著 小花 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寫得太棒不分享沒朋友
台灣擁有絕佳的天然資源
但是對環境的友善現實是世界 上非常落後的地方
而像南美洲這樣水下奇景
也是我一生中一定要去朝聖的口袋名單之一
旅行越多次,目的越簡單,整理行囊不再貪心要把世界盡收,有時就為了一條有樹冰的雪道,一宿千年修道院的床,一碗得排隊的蕎麥麵,或是一面思念的人
尤其青春不再的男人,比任何年紀的女人都現實,徒勞往返,空手而歸是叔叔的致命傷,也許正因如此,我們才刻意限縮了年輕時冒險的空間,盡量讓舟車勞頓有個結果,然而我還是踏上了加拉巴哥的旅程,為了只是一眼滿天的鎚頭鯊,您沒看錯,就那麼一眼
加拉巴哥群島位於南美洲厄瓜多外海,最為人稱道的是達爾文在此悟出了進化論,但這裡更是潛水者的聖堂,踢著蛙鞋追逐的終極景觀,記錄裡最多一次上千隻的滿天鎚頭鯊,別無分號,人間僅有
我真心覺得能見到像是古代女子頭上梳著雙髻的大型掠食性魚類,成群在面鏡前游過,就算是幾秒,一瞥,須臾,這趟人生最遠旅程便足矣,可惜這種心甘情願,很難跟沒有水下經驗的人詳述,潛水要遇見對的魚,和陸地談戀愛要遇到對的人難度相當,必須氣候洋流船員緣分全數配合才能中獎,特別是緣份,它不會因為大哥您從台北飛到紐約飛厄瓜多再飛到聖克魯斯島,再繞行了大半個赤道海域的船,老天就會發你升等卷,這時候如果有浮過潛或去東南亞觀光團海底漫步的人跳出來說「鎚頭鯊那有這麼特別啊!」「老詹說的意圖有點誇張」
那我會禮貌的說聲「滾!」「用內馬爾的滾法,滾!」….因為實在太多穿著救生衣在飯店海邊浮潛過的人喜歡湊熱鬧說,他們也潛過水,這就好像戀愛只到接吻階段的人要跟我辯論婚姻意義一樣,我同樣會客氣說「滾!」「滾完床單再來聊!」
為何先跟大家叨叨絮絮旅行與緣分,實在與這趟壯遊般的旅程有關,因為我的加拉巴哥開場有點不太美妙…..有點沒那麼投緣..
容我把時空拉回去年十月,太平洋赤道東邊伊莎貝拉島黃昏的淺灘,水溫十七度,第一瓶測潛,能見度不到三米,那是我從家門口腳踏墊掛跨出後,坐了將近七十小時的各種交通工具後,滿懷期待跳下水的第一刻,但喜悅快速被冷冽海水和八厘米防寒衣擠碎成大量的氣泡飄走,緊張加上低溫根本做不出中性浮力,狼狽在沙塵裡如同抽筋海獅掙扎著,本來以為咬著調節器罵不出髒話,但我三字經真沒停過的,這與影片中的加拉巴哥不太一樣,印象是軍艦鳥穿梭的藍天,灼熱的甲板和舉杯慶祝,那是水下通透的梭魚群和巨型蝠魟翩然而至,那是遠處領航鯨和大翅鯨的躍起,然而,我下水的第一刻,四面襲來的寒意與混屯,與之前在暖洋慵懶節奏是兩回事,我當然知道此趟不若過往悠哉,否則怎會是潛水者難以觸碰的聖地?
但我不知道真他奶奶的艱苦… 冷到反胃的我開始憂慮起往後七天怎麼熬,滿天鎚頭鯊還能有小命巧遇嗎?撐不了怎麼辦,怎麼去面對那些被我嘲弄很久的潛水同好,笑他們潛了幾百瓶一條鎚頭鯊都沒見過算是diver嗎?我笑他們沒膽子瘋狂一回,信誓旦旦要與滿天鎚頭鯊共舞,千山萬水後只落得與海鬣蜥合照,想到這裡心更冷,風塵僕僕外加細雨飄飄只為了一睹夢幻海底物種是個對的決定嗎?
大家一定無法想像,這趟旅程是更早的兩年前(2015)的約定,各位應該沒跟朋友約過兩年後的幾月幾號要旅行吧?但此次真是八個季節前就付費買單的遠遊,是三言兩語承諾下的旅行,貨真價實說走就走,只是等兩年後再走,而且沒得改,否則自己搭直升機或小艇來追,這非要彼此守信用,還得旅伴群沒人離婚沒人分手,單身的依舊是單身狗沒牽絆才能成行,這確是小弟旅行史中重要的一頁,愛旅行至此,算是愛到無悔,觀眾看到這裡實在該來點掌聲
兩年前就必須排隊,是因為全世界的潛水者都想來朝聖,海域就這麼點大,水下有水下的秩序,避免船繁人雜影響了生態,厄瓜多政府在環保與收入之間,做出了限額決定,此點在馬來西亞西巴丹,印尼科摩多同樣被執行著,想起家鄉四面環海,不時出現國外潛水年產值一條數億的鯨鯊(豆腐鯊)在家鄉某個漁港市場被論斤賣,東北角龍洞那一路被吃到飽潛客踩平空蕩蕩的海景,我們的落後彷彿第三世界
說到這裡有點悲催,厄瓜多是個什麼地方?是個你去奇摩搜尋首都瓜加基爾觀光,會找不太到台灣人旅遊紀錄的地方,我爬文只爬到一個大膽同鄉在白天幾個景點的雜記,看不出這城市的概況,而其他中文相關旅遊也寥寥可數,但每個介紹都告訴你同一件事,那就是「晚上不要出去」,這麼不安全的地方,把他們藍色國度的鄰居照顧比人還安全,反觀咱們綠島蘭嶼墾丁…水底能見度世界排行前幾名清澈,卻是海底公路的危險區域,婚喪喜慶仍端得出魚翅,曼波魚依舊QQ的入口(可惡我超想見到活的它!),反正人生人死人婚都要魚死,我想若魚群有觀光手冊,上面應該也會寫著「台灣路線晚上不要出去」,厄瓜多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不只在水下,加拉巴哥群島上隨處可見的海獅與海鬣蜥,數量跟我們夜市穿拖鞋的人差不多,只要觀光客稍稍靠近,就會有阿米哥衝出來制止甚至是喝斥,「請保持距離!」的警告聲總會從商店,從對街或沙灘的一角突然冒出,這挺像台灣人網路對待奧客的集體制約,若也用這種力道來愛護海洋,我又何須千里迢迢到晚上不宜出外的地區潛水呢?
記得小時候念地理說智利是黃金上的窮人,台灣應該是海底寶藏上的乞丐…
有人看到這裡會問,難道加拉巴哥只適合潛水者?我簡單回答,若你對生態觀察有興趣,不怕暈船,非洲大遷徙是此生必去的行程,覺得見到象龜本人很重要,是鳥類狂熱者,又或者你想與1831年乘著小獵犬號來此的達爾文對話,體驗生物學最重要的理論發生現場,那倒是可以在經過南美洲來看看海洋大遷徙的集散地,幸運的話能在海面上遇見大翅鯨追捕魚群,軍艦鳥衝下海去蹭飯的獵捕(但機率很小,別以為來了就能看見),否則小弟建議各位可以把加拉巴哥群島放在旅遊清單後方位置,因為這盛名對此地地表觀光有點溢美了,可能跑兩個島就想打包回家了,不過此處夜空出奇璀璨,黑夜染著淺淺橘光,星星立體的像是可以摘得到,也許位於赤道,天際線圓弧特別完整,在海上乘著小船,吹著風,絕對是求婚絕佳地點,而且那兒的流星幾乎不必等,愛許幾個許幾個
但身為一位愛好潛水的人,加拉巴哥群島,狼島,達爾文島絕對是必需取下的徽章,至少要來過再賣掉裝備,退隱陸地,也別怕年紀大,我們同團的有兩位六十幾歲的德國夫妻,從頭到尾頂流都用爬的,為的是什麼?想必也是那場海底的盛宴
然而烏雲依舊比陽光多,海底能見度時好時壞,十八瓶氣瓶的機會,轉眼已剩個位數,回家倒數開始
我的個性總是樂觀與悲觀交叉著,雖做好敗興而歸的準備,卻又滿懷希望的前進,但討厭也是這點,「最怕的不是期待落空,是明知會落空而期待」,潛水的人都懂,船潛不會每一瓶都想下水,會喜歡潛水的人圖的都是隨喜,船上搖搖晃晃睡一覺也是自得,尤其是低溫水域,厚的防寒衣穿脫很折磨,老鳥幾瓶不下水是常態,但我並不是資深潛者,沒那麼豁達,我是務實的大叔,而且是唐山過台灣的客家人,即便吐了好幾次,邊噴邊爬上小船幾次,連相機都掉在不知哪個沙地,在穿越達爾文島時,冷到蛋蛋都快縮到十二指腸了,我實在不願放棄每一個來此的圓夢的機會,拼的就是加拉巴哥海神把引我來此的景象!不然叫你們經理出來!!!(台灣熟悉的魄力畫面又出現了)
直到最後第二瓶,就在接近認輸的時刻,記得殘壓剩九十…我的面鏡玻璃反射出了加拉巴哥t恤上最常見的圖案
那是一段水流極強的斷崖,從左至右,從上到下,鋪天蓋地的滿空鎚頭鯊像約好似的同時出現了,長約三到四公尺的巨物,那演化而來的完美流線身形,翩然降臨,他們優雅地,從我頭頂眼皮下飛過,時光和呼吸都自動調成慢格,霎時間我突然明白宗教的意義,撫慰人心不是有沒有神,而是你選擇信仰然後出現了奇蹟,鎚頭鯊在當下不只是美麗生物,更像一尊尊神祇,我從粉絲立馬轉成信徒,手抓著岩石膜拜著,整趟奔波得到滿天神佛的救贖,兩年的期盼沒有遺憾,在達爾文島的海底,我終於把放在加拉巴哥海底的願望實現,可惜英雄氣短,瓶壓不夠,太興奮以至於氣瓶消耗快速,我邊轉頭邊往海面飛,其實也不需多長,如我開頭所講,一眼就夠,此生無憾..
然後你猜我怎麼了?
我哭了….我他媽真的在面鏡裡掉淚了,一個客家大叔咬著調節器在南美洲水下三十米,嗚嗚的低鳴,沒有丟人,我伏首稱臣地在大自然的餽贈感受到自己不僅僅是景點的旁觀者,更是願望的實踐者,或許到了容易泛淚的年紀,但真的毫無矯情,這是此生遇過最美的風景,是世界盡頭的彩蛋,也是多年來旅行的意義,反覆尋找的,也不過是重複日常中,遺忘在人生某處的一塊的拼圖
這是我寫過最久的遊記,前前後後動筆念頭不知幾回,始終失敗, 我找不到筆拙的原因,想講的太多,太雜,太難貼切,懶了便棄權,若不是一篇邀稿,這文字大概還深藏在赤道某處,所求無幾,只希望站在海底寶藏上的同鄉們,試著戴上面鏡,換另一種地表無法體會的旅行角度,更重要的是,我們家鄉不只在陸地,環繞的湛藍下,有著漂亮不善言語的好鄰居等著大家去拜訪
也許,那會是福爾摩沙未來最充滿希望的地方....
大翅鯨遷徙 在 台客劇場 TKsto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棒!!!!!!!!!!!!!!
沒有形容詞可以用,海洋實在太美了,生長四面環海的島上,真的要好好愛護海洋。
#補上新聞
花蓮外海大翅鯨網具纏下顎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89749
【意外訪客大驚喜】
今天上午八點多,在七星潭海域傳出一對大翅鯨母子意外現身的消息,賞鯨船中午再次出海尋找時,在花蓮和平到仁和外海海域遇見同一對大翅鯨母子,活潑的小鯨動作頻頻跳躍更是引人注目,大家驚喜連連,但也有眼尖人士發現小鯨嘴緣掛有網狀廢棄物,不知道小鯨的跳躍是否為了甩脫廢棄物的關係?
每年冬天,大翅鯨都會來到溫暖的南方來育幼,三到五月遷徙北返,途中不覓食,台灣是牠們遷徙北返途中暫時的休息地,早期也因此成為日本人捕捉大翅鯨的場域,大翅鯨逐漸消失台灣海域中。
令人感到開心的是,2017年起台灣海域陸續有大翅鯨前來,去年花東海域共有三次以上的目擊紀錄,關心海洋生態的金磊導演表示,今年三月四日看到第一對大翅鯨母子,這次是第二次看到母子對,不過,這是否能代表台灣海域已恢復良好適合育幼環境,還需要長期觀察。然而大翅鯨的出現,還是讓我們對海洋的未來充滿期待...
#大翅鯨 #鯨豚
#延伸閱讀
尋鯨記 https://goo.gl/UBgbmq
大翅鯨遷徙 在 About鯨豚- 【新研究】鯨魚之歌講述了關於大翅鯨遷徙的新 ...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雄性大翅鯨在夏季大多很安靜,但在冬季遷徙和繁殖活動期間,牠們會唱出長而複雜的聲音模式。歌曲持續5到20分鐘,並重複每個音符。更重要的是,所有雄 ... ... <看更多>
大翅鯨遷徙 在 鯨豚的遷徙,生殖(靜宜學姊主講:上半堂) - 精華區NTU-dolphin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靜宜學姊上課的大概內容,我沒有完全的記清楚...><
所以用了一些其他書的資料
嗯,我也不太會做筆記..不過伍鎔學姊叫我記下來,應該也是希望沒上到的
人可以學習一下吧,希望大家看的懂,不懂的就再波版吧..^^
一.遷徙與生殖
我們先以大翅鯨(Humpback Whale)為例與大家講解,大翅鯨分佈極廣,
冬季棲息在高緯度冷水海域的攝食區;而夏天則停留在低緯度,溫水海
域的繁殖區,並在兩地有長達數千公里的遷徙行為.
(參考:鯨與海豚圖鑑/貓頭鶯/1997)
圖例:
高緯度地區:攝食區(夏秋時聚集許多浮游生物)
分布於南北極附近
夏 秋
↑ |
| ↓
春 冬
低緯度地區:生殖區(因為氣溫穩定,適合繁殖與養育)
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及回歸線間
也就是說,在冬天到春天的時候,大翅鯨是停留在溫暖的低緯度地區進行
繁殖的活動.而春天將結束時便會開始往高緯度的覓食區遷徙,直到秋天將盡
才回到低緯度的地區.
其中好玩的地方是,分布於南北球與北半球的大翅鯨族群,是老死不相往來
為什麼呢?以北半球的夏天為例,也就是六月到八月的這段日子,北半球的大翅鯨
因為北極聚集了許多浮游生物,所以會聚集在北極的覓食區;而在南半球正處於
冬天的階段,此時南半球的大翅鯨會停留在溫暖的回歸線間;如此一來,北半球跟
南半球的大翅鯨在夏天就無法相見了!相同的,北半球的冬天時,大翅鯨聚集在回
歸線間,而南半球的大翅鯨卻因為南半球為夏天而聚集在南極附近;很有趣的就是
這樣,南北半球的大翅鯨好像是生活在鏡子世界的另一個你唷..絕對碰不到面
我們再以露脊鯨(Right Whale)為例,其遷徙跟覓食的區域都分布在高緯度
但夏季時所出現的緯度仍然會高於冬季時出現的緯度,證明雖然不同種鯨類
遷徙的範圍不一,但仍有些許固定模式可以遵循.
這裡產生一個重要的問題,這種固定模式的出現原因為何呢?
據科學家的推論,可能與"保持傳統"與"食物的取得"有關係
古時代的鯨魚覓食區不一定是像現在一般多處於高緯度地區
因為古地中海的版塊分裂與氣候變化,食物的聚集可能逐漸往高緯度移動
所以鯨魚也漸漸地往高緯度的地區覓食,而回到低緯度的地方
則可能是維持從古代到現在都是在低緯度的地區生殖的傳統而造成的
另外,在介紹一個遷徙行為中有趣的東西,也就是遷徙順序
與性別與年齡有關係,我們以加州的灰鯨(Gray Whale)為例:
圖例:
夏天結束,灰鯨往生殖場移動時的優先順序
1.懷孕末期的單隻雌鯨(因為懷孕皇帝大.....)
2.母子對的灰鯨(因為小孩也很偉大.........)
3.成熟的雄性與未成熟的雌性(忘了為什麼...)
4.未成熟的小鯨
冬天結束,灰鯨往覓食場移動時的優先順序
1.剛剛懷孕的的單隻雌鯨(因為懷孕期長.........)
2.成年雄性,未受孕的雌性(此時可能會有交配行為)
3.未成熟的雄雌性
4.剛剛生產完的母子對(太小不適合太快遷徙!!???)
二.生殖有關知識
此節我們將討論有關生殖方面的知識,首先看看鬚鯨跟齒鯨在生殖上的差別
圖例
鬚鯨 齒鯨
懷孕期 10~12 months 10~17 months
泌乳期 6~12 months 超過一年以上
生殖週期(註) 2~ 3 years 1~ 2 years
(註)生殖週期: 雌鯨斷乳到再次懷孕之間的時間
其中齒鯨的懷孕期較長是因為像抹香鯨跟花紋海豚這種
窄食性的齒鯨,其攝取的食物為魷魚,營養價值沒有魚類高,所以
需要較長的覓食與儲存來供給小寶寶營養.
而跟求偶有關的行為,鯨豚大致上有下列幾種行為
1.追逐
2.身體摩擦
3.胸鰭摩擦
4.吻部摩擦
5.社交性行為(此種假性性行為,可能發生在同性與同性之間..夠神吧!)
000 不要懷疑..這是兩隻抹香鯨
0 000 正在進行社交性行為
000000000
000000000 可能是同性間唷
0 000 注意它們是平行的唷
000
00
0000 不要跟我說你覺得他像青蛙..
0000 我會哭....><
000000 這是兩隻大翅鯨(看到可愛的大翅了吧)
0 0000 0 注意唷..它們是垂直的唷...
0 0000 0
0000
0 0 0 0
00 00
0 0
--
先潑這一段..好累...休息一下再波下半段...
--
Origin:<不良牛牧場> zoo.ee.ntu.edu.tw (140.112.18.36)
Welcome to SimFarm BBS -- From : [sw59-228-81.adsl.seed.net.tw]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