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後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寧
大腸癌末的90歲阿公腫瘤移除術後,再次復發,並造成轉移。家屬放棄積極治療,改以居家安寧緩和治療,期待讓阿公可以善終。
初次接觸到阿公的時候,他已經臥床兩個月了。還認得人,也可以簡單交談幾句。特護很用心的在照顧,平常時還會用輪椅帶阿公出門溜達。只是在家以及在床上的時間還是居多。特護和家屬發現阿公的體力有越來越差。阿公希望可以再回去上班,家屬則希望阿公可以在家休養即可。
即使家屬與阿公的目標不一致,但共通點就是希望能夠阿公可以在家走路。其實走路的訓練非常艱辛,初期若是可以做到減少臥床,讓體力不至於退化太快,減少臥床併發症像是:皮膚壓傷、肌力衰退。接下來才有進一步接受站立訓練的可能。
因為特護有四個人在輪班,即使同一個老師指導,每個人的照顧與訓練方式都不太一樣。家屬間的意見也難以整合。有時特護訓練阿公,家屬又覺得太累太辛苦。
又過了兩三個月,家裡輔具一堆,起床任務卻是執行的二二六六。每去一次,我都覺得阿公狀況更差。阿公越來越嗜睡,白天拼命躺著睡、晚上拼命躺在床上吵,結果好不容易移除的鼻胃管結果又裝回去,而且肢體越來越僵硬,站起來變得越來越吃力,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支撐。本來可以簡單地溝通,後來只會發出啊啊的聲音。阿公的肚子跟手腳都腫起來,需要靠利尿劑才能排尿。血氧量低、血壓也常常高到140-160。家屬看到阿公狀況越來越差,也心急了。
也許有照顧過高齡癌末病人經驗的人,對於病患以上的變化,應該都很熟悉,而且認為是必經之途。應該要順其自然,別再讓阿公承受訓練的痛苦。
幾度,我內心也相當掙扎。阿公幾乎都是靠著我的支撐,勉強坐起、站起。站起過程中,也常發出驚恐的聲音。關節活動度、肌力耐力要維持,臥床的時間,一天不能超過一半:12小時。但坐起對一個虛弱的癌末老人來說,又是何其的辛苦。尤其大腸癌末腫瘤已造成肛門口上方潰爛,目前還需要頻繁的使用止痛藥物才得以舒緩。
經歷了兩三個月長時間的臥床,我每週去指導活動時間相較平日臥床時間,根本杯水車薪,可以說是毫無效果。
就在一次特護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她不忍心看著家屬對於阿公承受臥病折磨感到失落無助。她特別安排了連續九天班,希望我們再一次的扭轉退化的頹勢。
「先拉長坐起時間吧!」我說。「開始先一天至少8小時,再慢慢加到12小時」。原來的站立也要確實的執行一天累計三小時。
「阿公有時白天睡得很沉,晚上已經睡不著了,白天再不讓他睡,那他睡眠太少,疼痛也不容易控制,會容易吵鬧」特護說。
「那他半夜睡不著時,躺在床上做什麼?」我問
「⋯⋯⋯⋯吵⋯鬧,有時吵著要下床⋯」特護說
「那就讓他下床坐著啊,累了再上床睡就好了」我建議。
就這樣,慢慢拉長坐起時間的阿公,身體從僵硬又變的柔軟起來,協助穿脫衣服、翻身、轉移位時,比較不容易因為疼痛而大叫。血氧濃度在不依賴氧氣的前提下,可以維持在98以上,意識狀況比較清楚,可以回答簡單的問題,咳嗽也較有力氣。一天特護也很開心的告訴我,阿公不吃利尿劑已經可以順利排尿累計1300cc,手腳水腫狀況改善許多,血壓也能維持在100-120間。
靠著特護與家屬的努力,非常嚴謹的執行起床計畫,阿公各項逐漸失控的指數,算是漸漸穩定下來。
但我卻很困惑。
如果我、我們不那麼積極,也許阿公時日不多,很快就可以解脫。家屬已放棄積極治療腫瘤,我們卻積極的避免他臥床,反而讓他拖延太久,這真的是對阿公來說最好的決定嗎?
密集訓練期過後,阿公總算是穩定下來,輕輕扶著可以自己站個十幾分鐘。我問阿公:
「阿公,你很喜歡站吼!」
阿公微笑點點頭!
「是不是站起來屁股(的腫瘤)不會壓到,比較舒服?」
阿公用力點點頭!
「是不是我陪你這樣站著,你的身體比較有力氣,你也比較不會痠痛?」
阿公微笑點點頭!
「那可以的話,我們站久一點,站不住的時候我扶你,你忍耐一下好不好」
阿公微笑點點頭!
有一次,特護告訴我,阿公迷迷糊糊半夢半醒時問他:「老師是不是今天會來?我要站給老師看!」家屬也希望我多點時間來陪阿公。似乎我代表的「訓練」角色,跟止痛藥物一樣,成了阿公的依賴。
我此時更加確定,坐站的訓練,對阿公來說不是折磨,而是可以減緩疼痛、並且減輕臥床併發症帶來的痛苦。
上一個月,阿公因為感染緊急住院了,家屬透過特護告知先暫停職能治療。三週後我向特護關心阿公狀況,得知阿公再也無力坐起,氧氣依賴,也必須使用更強的止痛藥物「類嗎啡」,這一次,大家做好心理準備,阿公大概是回不了家了⋯⋯
「醫生有特別交代不能坐起嗎?」我問
「醫生沒這樣說,但阿公也無法完全平躺,他會不舒服。現在身體整個硬邦邦,連替他翻身都不容易」特護敘述阿公目前的狀況。
「還是儘量讓阿公坐高坐起吧!」我建議。「還記得我們一開始在床上坐起的方法嗎?」
「記得啊~」特護有信心的回答
「那先坐起,看怎樣我們保持聯絡」我說
「好!」特護答應。
過了幾天,又收到家屬通知,希望我去協助指導一些被動關節活動。我到的時候,阿公已經開始一天坐起3個小時,本來靠氧氣都勉強維持96,現在又漸漸恢復到98-99。
今天去了第四次,阿公已經每天又坐起超過10小時,還嘗試靠床站起。原本住院後整天嗜睡,對外界毫無反應的阿公,站起時我在耳邊問他:
「阿公,你很喜歡站吼!」
阿公微笑點點頭!
「醫生說,我們這星期五可以出院了!」特護開心的告訴我好消息。
「我今天推輪椅帶阿公去逛地下街,買了星巴克上來」
「醫生說,我們真的很厲害!哈!」
可以回家。真好
大腸癌術後疼痛 在 厭世小護士的美食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急診543》
面對癌症的反應
-
45歲女性,職業為護理師(以下稱她為學姊)在職生涯超過22年,平常沒有健康檢查的習慣。某天因反覆發燒7天+下腹疼痛,由診所轉診至本院求診,陪同者為國一的女兒及先生。
-
抽血檢驗,白血球、發炎指數破表。電腦斷層掃描:Colon cancer T3N2M0,大腸癌第三期。且合併破裂,腸子周圍已出現腹水,(臨床稱PPU消化性潰瘍穿孔)需要馬上開刀治療,不然會有生命危險。
-
我們急診醫師學姊解釋病情,告知電腦斷層結果。學姊的反應是:真的假的?我覺得我還好阿!沒有怎樣啊!醫生啊!會不會過幾天就消失了啊?
-
接著外科醫生來了,向學姊解釋立即開刀的必要與嚴重性,告知術後會暫時做一個《腸造口》來方便排泄。
也帶先生一同觀看電腦斷層報告,指出腫瘤的位置,及解釋手術的內容。不過學姊一直聽不進去,拒絕開刀,覺得腸造口很不方便。
我們急診醫生又向她解釋三次了,學姊還是不接受,堅持要再去詢問別的醫生,最後還簽了拒絕手術同意書。
-
學姊的反應,也是大多數病人在得知罹患癌症第一階段的表現《否認期》,她拒絕接受殘酷的事實,害怕面臨身體心像改變,擔憂腸造口帶來生活的諸多不方便。
-
同樣為護理人,看著她ㄧ輩子奉獻給臨床,結果自己卻罹患癌症,其實非常很心疼。找她聊了一陣子,給她加油打氣,期盼她心裡能儘早走過否認期。
-
隔天上班時,發現學姊已經住院了,而且昨天晚上也順利開完刀了!我很替她開心~希望她治療之路能一路順遂,畢竟還年輕,小孩也才國一。
-
⭕️小提醒
預防勝於治療⬇️
少吃紅肉及加工食品
均衡攝取各式的蔬果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定期接受糞便篩檢或大腸鏡檢
📌提醒家中長輩➡️
《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
#急診543
#nurselovefoods
大腸癌術後疼痛 在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麻醉醫師的憂鬱:轉頭
家裡民宿旁邊有兩分農地,種了一些香蕉、芭樂等果樹,假日的時候我就在田裡打打草,施肥澆水,做做簡單的農事,大概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大多不喜歡農事,加上我還有一個醫師的身份,村裡的人經過,看到我在田裡工作,大概出於好奇心使然,總是會停下來跟我聊上兩句,打聲招呼
鄰居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阿公,他經過的時候總是騎著一台帥氣的打檔機車,他說我芭樂樹顧得很好,聽起來心中總是有些慚愧,這些村民一生都在從事農作,到了七八十歲都還是像鋼鐵一樣健朗,講起話來聲如洪鐘,精神矍鑠,他那台帥氣的打檔機車我都還不會騎,偶爾曬一下太陽便時常感到暈厥,芭樂樹長的枝葉繁茂,卻不太會結果,但是大概是沒有疏葉,葉子搶走了太多的養分,因為想要吃到健康有機的芭樂,所以不用農藥,結果夏天的時候粉蝨蟲肆虐卻束手無策,結的果實常常落在地上,我常常想他所謂顧的好的意思應該是用一個醫師標準,能把果樹養成這樣算不錯了,而不是以一個專業農夫的標準
我收到一張會診單,病人是一個六十多歲的婦女,大腸癌手術後局部復發,腫瘤大概壓迫到附近的神經,並侵犯了尾骶骨,病人覺得排便的時後,會感到肛門口周圍劇烈的疼痛,同時因為腫瘤壓迫腸道的關係,她合併嚴重的便秘,每次排便都是一點點,因而一天要排便好幾次,是故一直處在疼痛之中
外科醫師說她已經拒絕所有的治療了,既不接受化療,也不接受大腸造口手術,只要接受大腸造口手術,讓糞便繞道不用經由肛門口排出,或許疼痛也可以些許緩解,不接受化療更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近幾年來因為化療藥物的進步,大腸癌就算復發,只要熬得過化療藥物的副作用,病患仍然可以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有一個病人,在癌症復發後還多活了五年之久
拒絕接受任何治療反而讓止痛這件事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一般癌末的患者,他們之所以不再接受治療,一心想死,想要早點離開的理由,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疼痛難以忍受,因而視死亡為一種解脫,只要能夠止痛,這樣的病人或許就會改變心意,接受化療,爭取更多的時間,好好跟家人告別,完成這一生未竟的心願
我來到床邊看她,跟她介紹說我是某某醫師,沒想到她露出一副我倆早已熟識的表情,她問我說是不是住在舊村,那個家裡開民宿的醫師,她是我的鄰居,就住在離我們家過去一兩百公尺,那個常常停下來跟我說話的阿公就是她的爸爸
我開始跟她解釋我們要幫她做的介入性治療,經由尾骨跟骶骨間的縫隙,打入純酒精,酒精會讓支配下直腸肛門附近的神經脫水,造成神經細胞死亡,死亡的細胞無法再傳遞神經衝動,因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她突然間問我幾歲,她說她的孩子大概就跟我一樣的年紀,也跟我一樣有成就,有著很好的事業.......她說著說著語調開始哽咽,眼角泛著淚光...大概就是心有不甘還有捨不得吧!不甘心自己才六十多歲,孩子又那麼有成就,才是一個剛要退休享清福,看孩子成家立業,含飴弄孫的年紀,捨不得家裡還有一個八十多歲的父親,還沒來得及孝順,現在自己卻要先走,讓他飽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
我沒有讓她講下去,我順勢叉開了話題,再讓她講下去,場面就要失去控制,她應該會情緒崩潰號啕大哭吧...而我最怕病人在我面前哭泣,我常常想不出話來安慰他們,尤其是面對癌末的病人,當治療已經到了最後,還有什麼話語可以讓他們感到安心的嗎?除了打斷她們之外,我無計可施,否則整個病房就會只剩下病人的啜泣聲,而我卻只能沈默以對
但是我應該要讓她講下去,我知道聆聽也是治療的一部分,我平常也都會讓病人講下去,但是也因為這樣,我已經聽過了太多的悲傷,而聽過了那麼多的悲傷並不會讓人變得更為勇敢
所以,偶爾...我可以轉過頭去嗎?假如你假裝沒有聽見,這個世界是不是就不會有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