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一日最後一集,我們隨著作家楊渡抵達他位於木柵山坡上的工作室。
動作輕盈熟練地泡一壺茶,他暢談工作室擺設的佛像、山水畫、書法,以及深深影響他人生、創作觀的金剛經。
2020年疫情封鎖全球網絡,楊渡心無旁鶩、潛心創作,即將於近期出版兩本書,「這段時間能很安靜地寫作、追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作家一日】楊渡:木柵一日
Youtube觀賞👉https://youtu.be/lar7lFXvdH0
-
#新書預告
《澎湖灣的荷蘭船——十七世紀初荷蘭怎麼到台灣的》 —楊渡 著
過去的東亞史是被歐美列強詮釋的:東亞國家是不文明的、人吃人的黑暗國度,等待歐洲文明的拯救。
本書是全新的嘗試:從澎湖出發,重新審視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
資本主義的崛起,是不是以東亞貿易與殖民為基礎所建構起來的?大航海時代中,東亞是沒落或成長?對於台灣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5/31 重新解讀東亞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擘劃高雄未來一百年 市府團隊從此刻出發 九月一日對高雄而言,是有著獨特意義的日子。 一百年前的今天,臺灣總督府實施 #行政區改制,這座城市從打狗正式稱為 #高雄,也象徵著進入現代化的起點。 從漁村到工商大港;從縣市合併到國際港灣城市,如今的高雄,有階段性的成果,也依然面對著當代的挑戰。 一百年後...
「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南方家園出版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南方家園出版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心得]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讀後-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八旗文化gūsa - #連結不同世界觀的海洋社會#深入了解太平洋 ... 的評價
- 關於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科學史沙龍】航海時代的數學應用 張海潮2017.07.09 PART ... 的評價
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南方家園出版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作家一日最後一集,我們隨著作家楊渡抵達他位於木柵山坡上的工作室。
動作輕盈熟練地泡一壺茶,他暢談工作室擺設的佛像、山水畫、書法,以及深深影響他人生、創作觀的金剛經。
2020年疫情封鎖全球網絡,楊渡心無旁鶩、潛心創作,即將於近期出版兩本書,「這段時間能很安靜地寫作、追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作家一日】楊渡:木柵一日
Youtube觀賞👉https://youtu.be/lar7lFXvdH0
-
#新書預告
《澎湖灣的荷蘭船——十七世紀初荷蘭怎麼到台灣的》 —楊渡 著
過去的東亞史是被歐美列強詮釋的:東亞國家是不文明的、人吃人的黑暗國度,等待歐洲文明的拯救。
本書是全新的嘗試:從澎湖出發,重新審視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
資本主義的崛起,是不是以東亞貿易與殖民為基礎所建構起來的?大航海時代中,東亞是沒落或成長?對於台灣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5/31 重新解讀東亞史
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不可輕視拜登 更不可輕視美國
拜登雖是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競選時更經常被特朗普形容為老人癡呆,但上任尚未夠100天,已做了不少事情,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最重要成就當然是加速接種疫苗,現今速度已提升至每日近300萬劑,已接種最少一針人數已超過1億人。近日拜登宣布上任100天的接種目標由1億劑翻倍提升至2億劑。
拜登認真治疫,成效立竿見影,每天確診人數已從非常恐怖的30萬,死亡人數4000多,回落至每天確診約6萬,死亡約700。社會逐漸重開,上周復活節期間,每天飛機乘客數目已回升至約150萬,因此美國疫情亦已呈反彈迹象。拜登苦口婆心,提醒國人抗疫仍未成功,且變異病毒已殺入美國,必須維持社交距離;但很多人不理,馬上衝出去玩,民族性格使然,無辦法!
美國接種疫苗速度比全球大部分地區快(中國務必急起直追),總算對國民有點交代,但亦體現美國的無比自私,囤積大量疫苗,導致大多數貧窮國家拿不到,已出現世衛警告的「災難性道德失敗」。即使西方各國也出現醜陋疫苗爭奪戰,加拿大雖已訂購5倍人口的超比例疫苗數量,但仍出現嚴重缺貨情况,已宣布第二針疫苗接種時間將延遲4個月,有效性必然降低。歐洲更慘,正面對第三浪的變異病毒,但BioNTech疫苗供應不足,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又確有嚴重問題,出現不少相關血栓死亡個案,不少歐盟國家又再停止使用。香港政府和不少香港人迷戀英國,聽到牛津已肅然起敬,但科學歸科學,人命關天,在此再次呼籲,港府應盡快取消阿斯利康疫苗的訂單。
拜登治疫有功,民望不錯,現支持率53.6%,遠比特朗普同期的40.4%高,所以有足夠動力促使國會通過1.9萬億美元的緊急刺激方案。且得勢不饒人,拜登連消帶打,繼續推銷高達2.3萬億美元的基建方案,同時亦建議把企業所得稅提升至28%。共和黨人當然極力反對,批評計劃中包含大量浪費。民主黨方面,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沃倫(Elizabeth Warren)和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 AOC)等,則批評方案仍未到位,需要更宏大綠色經濟計劃,亦應增設針對億萬富翁的「財富稅」(wealth tax),但亦有較傳統民主黨人如前財長薩默斯擔心過度刺激經濟,引發通脹重臨,經濟變得過熱,反而縮短經濟增長期。
美多管齊下 今年GDP增長或達7%
治疫有進展,加上接近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再加上接近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的財政刺激政策,美國經濟強力反彈,預測今年GDP增長或高達7%,或比中國還要高!上月美國新增職位超過90萬份,失業率降至6%,估計年底前可回落至5%以下。市場確有點擔心通脹,10年債息一度回升至1.75厘,但現已回落至1.65厘。一如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所說,通脹長期低於2%目標,通脹預期不可能一下子改變過來,即使短暫超標也不用擔心,反而是好事。2月PCE報1.4%,PPI升至2.8%,但只反映經濟剛重開,不少供應鏈出現短暫供不應求情况,例如半導體芯片。不少人本預測美元,在財赤大增下,必大幅貶值,但今年美匯指數不跌,反微升了2%。美國最擅長的股市就更厲害,拜登上任至今,標指已升了6%,比最吹水的特朗普同期表現的4%還要好。早說過民主黨執掌白宮時代的股市表現比共和黨更好!
更重要的是拜登的所謂「美國救援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並非只是一個短期拯救方案這麼簡單,部分為福利政策的結構性改革,包括為單親媽媽提供長期援助,對少數族裔幫助最大,有人甚至預測可減少貧窮人數30%!分為8年的基建方案,長遠作用應更大,不止將翻新日久失修的公路、橋樑、隧道和機場等設施,更將大力推行電動車與充電樁網絡,同時提升電網和再生能源。部分計劃亦包含大量增加教育和科研經費。
主流傳媒如《紐約時報》,已開始吹捧拜登正帶領着一場影響深遠的「大政府革命」,推翻從40年前開始的所謂「列根革命」,列根當年在就職演講中說:「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今天面對疫病大流行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不可能倚賴個人或企業來解決,確需要強大和有遠見的政府來領導政策,其實更需要全球合作。
美國擅長打造超級大牛市
有人指出,2008年美國次按引發金融海嘯,結果由中國放水4萬億人民幣大建高鐵,帶領全球走出危機,但至今仍在消化債務。今次疫情,不論源頭,大規模爆發確從武漢開始,但中國經濟政策一直克制,反而美國不停放水,現在更計劃以扶貧和基建來刺激經濟,明顯在模仿中國行之有效的大政府政策!所以有些人亦預測美股表現將近似2009年金融海嘯後的A股,今年見頂,然後徘徊數載。
股市很難講,什麼都有可能,亦未必與實體經濟有太大關係。但按過去經驗,美國最擅長(中國相反)的正是打造愈來愈長,可以長達10年,甚至20年的大牛市。去年牛市終被疫情打斷了,但反彈亦超預期般迅速,未到年底已創新高。我無意估頂,但美國充滿流動性,且投資者永遠樂觀,不少人已在討論會否再現一次「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雖百年前的世紀泡沫最終也爆破,更招來大蕭條,但黃金十年,如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中的燦爛派對,所有人紙醉金迷,活在當下,誰管過後的「宿醉」(hangover)有多痛苦!
在2001年,「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提出了一個他認為是市場價值的最佳指標──股市總值兌GDP比例,自此被稱為「Buffett Indicator」(BI)。巴菲特的建議非常簡單,如BI跌至70%至80%,買入股票的中長線贏面非常大;但當BI升至200%時,他形容危險程度就有如玩火。BI有點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 Ratio, CAPE),有參考價值,但未必能幫你發達。BI在1999至2000年科網股1.0泡沫期,一度短暫升至200%,不久之後就爆破(巴菲特也是事後孔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夕,BI反而只約140%。
我近日剛想起BI,無獨有偶,前天竟看到馬斯克(Elon Musk)向「女股神」Cathie Wood垂詢有關BI問題:「標普500總市值兌GDP比例已達150%,總市值BI更高近230%,市場是否已亮起紅燈?」近日Wood手風雖不太順,但仍不失其大好友風格。她答案兩點,分母和分子,分母的GDP產自工業革命年代,早已過時,不能準確量度數據年代的生產力進步,因此嚴重低估了GDP數值。我也有同感,但總不能說說就算,必須有完整理論和數據支持。分子方面,Wood認為現今科技經濟已逐漸成熟,有盈利支撐,且增長快速,跟2000年時不可同日而語。她更提到通脹溫和,證明盈利質素變得非常高,言下之意即是股市合理估值,可較從前的水平高。
大政府革命倘成功 美貧富懸殊將拉近
大致上贊同她的解釋,但漏了其他4個重點:
(1)利率水平對合理價值有極大影響,所以能否支撐高BI水平,取決於聯儲局掌控能力。通脹不足為懼,加密貨幣(crypto)功能在炒,並非替代美元,人民幣國際化遙遙無期,在在反映可見將來,美元地位穩如泰山。
(2)拜登的大政府革命亦很關鍵。如成功,貧富懸殊拉近,社會變得較穩定平和,綠色高科技經濟亦可帶來很多創新機會。
(3)美國亦非常擅長操控傳媒。雖然不少世人已看穿西方傳媒的假面具,但無奈中國傳媒影響力仍遠遠不及西方。美國人包括傳媒,不論左右,都自誇非常愛國。愛國固然是高尚情操,但絕對沒有中立,愛國必須偏頗,必會有雙重標準。愛國與國家主義,甚至種族主義,只有一線之差,差別區分亦非常主觀。在中國崛起的世紀挑戰面前,西方傳媒絕不會示弱,絕不會大力自我批評股市泡沫,只會久不久提醒一下,製造一些健康調整,使到慢牛股市走得更久更遠。
(4) Wood漏了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企業雄霸全球。數據年代,美國Big Tech的全球優勢,可能比石油年代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通用汽車(GM)和波音(Boeing)更大。FAAMNG等企業的盈利來自全球,增長快速,賽道仍很長。所以根本以美國股市總值跟美國本土GDP作比較,已很過時,意義也不大。要比的話,可能要以全球GDP減去中國GDP作為分母來計算。
兩三年前,不少中國科技龍頭企業如阿里(9988)、騰訊(0700)、華為、字節跳動和小米(1810)等,雄心勃勃,都有衝出國際,跟美國Big Tech一較高下,爭奪全球巿場霸權的壯志。不幸經歷不公平的貿易和科技戰,和不停的無道德底線抹黑,已形成對中國企業極不利的國際環境。
被美國打壓的企業如華為和字節跳動,中國比較支持。較莫名其妙的是對尚未被美國真正開火的科技龍頭如阿里和騰訊等,自己反而有點過敏,已急急展開反壟斷調查。近日美國最高法院,極少開金口的大法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也提出有可能需要把Big Tech監管如公共事業。但為時尚早,即使有監管,美國也絕不會愚蠢到真的搞死FAAMNG等科技龍頭企業,他們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太重要了。
中國科技龍頭創始人「退休」是浪費
中國科技龍頭的CEO廚房已變得超熱,不少創始人紛紛急流勇退,有的享受打打太極,打打高爾夫球的「退休」日子,有的搖身一變成慈善家。有的更妙想天開,人到中年,突然想重拾當科學家的初心。志氣可嘉,但不幸科學家跟運動員一樣,黃金時間都在少年,大部分的偉大發現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以至薛丁格的量子力學方程式,都是在30歲前完成的。相反,對企業家來說,40歲後的中年,才是黃金時間。年輕企業家提早「退休」,可能有助宣泄仇富情緒,但其實是一種可惜的浪費,亦對真正收窄貧富懸殊沒甚幫助。
壟斷固然不好,有一定經濟代價,扼殺不少初創企業的創意、盈利,甚至生存空間。一個餅分得較平均,亦確對社會和諧有幫助。但說到底,不可太過故步自封,無論人口或GDP,中國都只佔全球20%不到,如何先把餅做大,爭取更大市場份額,不是更重要嗎?
勿忘西方人喜征服全球
最近拜登已說得很明白,美國加上歐洲和亞洲盟國的GDP,佔全球的60%,遠比中國大。言下之意是只要團結,定必能抑制中國崛起。
中國雖已表明發展的目的並非超越美國,而是不斷超越自我。但請不要忘記西方人(尤其美國人)的特性,從十五世紀的航海探險年代起,已喜歡征服全世界。雖說帝國主義年代已過去,但西方人仍霸佔全球最大面積,最肥沃的土地,絕大部分發達國家亦屬於西方人。現今數據年代,除軍事外,資訊科技最重要,其實金融也只是資訊行業的一種。美國企業擁有無止境野心,即使中國只安於現狀,美國也絕不會長期接受此「8比2」的比例,仍必企圖攻破防線,征服中國市場。
最後想起華盛頓的至理名言:「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中環資產持有GM、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Netflix、Google、阿里、騰訊及小米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擘劃高雄未來一百年 市府團隊從此刻出發
九月一日對高雄而言,是有著獨特意義的日子。
一百年前的今天,臺灣總督府實施 #行政區改制,這座城市從打狗正式稱為 #高雄,也象徵著進入現代化的起點。
從漁村到工商大港;從縣市合併到國際港灣城市,如今的高雄,有階段性的成果,也依然面對著當代的挑戰。
一百年後的現在,面對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全球產業鏈重組,高雄要思考的,不只是在國際局勢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完成城市升級轉型的目標,更要為後世的高雄子孫,奠定下一個一百年的發展基礎。
今天的市政會議,我向市府團隊強調,就職當天宣誓要舉辦 #高雄城市博覽會,透過與公民社會合作、邀請市民由下而上共同參與,來書寫、創造對於高雄的願景與夢想。我也要求包括都發局、研考會、教育局、文化局的相關局處,全力以赴,讓高雄繼續走入國際,成為世界的高雄。
.
下午,我應邀出席 #魏德聖導演《台灣三部曲》電影,於南星計畫區搭建「麻豆社」電影場景的啟動儀式。400年前,台灣進入大航海時代,成為東亞貿易的樞紐、世界的台灣。我特別以台灣人的身份向魏導表示感謝,因為身為一個熱愛台灣的人,所能奉獻給這塊土地最大的獻禮,就是讓現在的台灣人,知道我們祖先的點點滴滴。
作為高雄市長,我一定會請市府團隊大力協助拍攝工作,讓我們 #寫自己的歷史、#說自己的故事。
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八旗文化gūsa - #連結不同世界觀的海洋社會#深入了解太平洋 ... 的推薦與評價
相較於世界上其他海洋,太平洋較晚才融入全球通訊與經濟的關係網絡,而將太平洋 ... 自從十六世紀人類開啟大航海時代的篇章,人類群體在太平洋的交會雖然理由各異,但 ... ... <看更多>
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科學史沙龍】航海時代的數學應用 張海潮2017.07.09 PART ... 的推薦與評價
講題: 航海時代 的數學應用☆講師:#張海潮│台大數學系教授在衛星定位系統發展之前, 航海 者若要知道自己所在地的經緯度,必須利用恒星或太陽在天上的 ... ... <看更多>
大航海時代對全球史的意義 在 [心得]大航海時代的台灣讀後-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chokais.blogspot.tw/2013/05/blog-post.html
中世紀以後伊斯蘭教徒在東歐、北非、中亞、西亞等地建立起數個強大帝國後,因而掌控
從歐洲到中國、印度的貿易利潤。為了避開伊斯蘭教徒的貿易控制,從十五世紀開始歐洲
人即嚐試尋找通往東方的海上航線,因此啟動了大航海時代。我們翻開大航海時代的地圖
,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南端經過印度、馬來半島抵達中國澳門,並且在機緣巧合下取得澳門
作為和中國貿易的據點。西班牙人朝向西方航去卻誤打誤撞發現新大陸,後來西班牙人從
美洲殖民地出發,越過北太平洋來到亞洲島弧外圍順著黑潮南下,來到馬尼拉建立殖民據
點。後起之秀荷蘭則走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南端舊路經過印度洋抵達爪哇,建立巴達維亞殖
民地。歐洲殖民勢力不約而同來到東亞海域,目的無他,都是想要拓展對東亞的貿易。而
此時日本尚未關閉對外大門,以國家力量為後盾的日本商船也航行於這片海域。明帝國雖
然早已關閉對外大門,然而閩粵之地的人民活躍海上由來已久,甚至某些閩粵民間海上武
裝力量足可與其他以國家為後盾的海上勢力相抗衡。而台灣島,這顆西太平洋上的美麗明
珠正好處於各方勢力的輻輳點。
長久以來台灣島隱身在太平洋的波浪之中。島上散居著勇武善戰但人數不多的南島語族
住民。幾千年來台灣島上始終沒有出現統一的中央政權,而是以部族、村落型態存在,依
早期西方人來到台灣的最初印象與紀錄,台灣原住民身材高大,幾乎比西方人還要高大,
很顯然由於當時島上人口稀少,且島上物產豐富,因此島民生活條件相對優渥。而長期未
受外界打擾的台灣島當時就宛若一個世外桃源。閩人可能在宋元之時即已開始與台灣島住
民進行交易,部分閩人漁民也可能短期居留台灣。但是直到1542年葡萄牙人在前往日本途
中,意外航經這個當時不存在於海圖上的蓊鬱翠土,並驚呼為美麗之島後,世人的目光才
開始注意到這顆太平洋波濤中的璀璨明珠。此後東亞海域群雄並起,包括西、葡、荷、日
以及閩南武裝海商(或海盜)等,因此台灣註定要捲入世界殖民史之中。而福爾摩沙的歷
史也即將翻開新的一頁。大航海時代所描繪的就是這一段歷史新頁。
大航海時代所描述的時代故事與福爾摩沙如何變成台灣府相當接近,只是福爾摩沙如何變
成台灣府專注於荷、西、鄭等曾在台灣建立政權的事蹟,而大航海時代觸及的不僅是前述
政權而已,也論及同時代中整個東亞海域各方力量的錯綜複雜關係,這些力量或者在大航
海時代中未曾染指台灣,或建立長期殖民政府,但他們的做為卻深刻影響台灣歷史未來走
向。例如日本。
我們熟知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打開大門,開始其西化政策,但事實上日本在東西方接觸初體
驗的大航海時代初期日本對於基督教與西方文化基本上是開放的。日本的模仿與創新能力
當時就已顯現,西方火槍傳入東方,日本人很快習得其製造秘訣,當時豐臣秀吉一統日本
後組建一支火力強大的西式洋槍武力,首次以強權姿態現身東亞。豐臣氏決定挑戰中國霸
權於是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身為朝鮮宗主國,明帝國也派遣軍隊進入朝鮮半島,當
時明軍手持大刀身負弓箭迎戰豐臣秀吉火力精良的火槍部隊,其實並無贏面,但是後來豐
臣秀吉突然過世,為防止後方生變,日本選擇與明室議和。日本當時除了發動朝鮮戰役,
也啟動了南向政策,第一步是把琉球納入其保護國之中。歷史的真相是從此以後琉球就一
直維持對中日雙方朝貢的立場,中方也許知道,但為了維繫大國顏面因此假裝不知道。而
日本則透過琉球的朝貢體系與中國建立間接的貿易往來,在中日交惡後,這種形勢可以說
一方得了面子,另一方拿到了裡子。日本的第二步是派遣使者到台灣武力示威,要求台灣
如同琉球般向其稱臣入貢,問題是台灣並無中央政權,日本使者不知該把招降書交給誰只
能鬧個無趣,抓了幾個台灣住民返回。日本的戰略規畫不會因為台灣沒有交涉對象而中止
,事實上當時日本不僅擬定計畫攻打台灣,甚至也計畫揮師馬尼拉,甚至更南方。只是在
豐臣氏之後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因國內基督教會動亂事件,與西方人交惡後自此關閉了對
外大門,日本的南向政策到此告一段落。
東亞兩個強權先後進入閉關自守的局面。這給了遠道而來的歐洲人一個機會。於是有了荷
蘭人占領台灣,在台灣建立起近代意義的統治政權。然後鄭成功又驅趕荷蘭人。最後清軍
消滅了鄭氏政權,台灣首次納入中國領土內。
今日回頭省思看那個時代,四百年前對於歐洲人而言台灣最大價值就是做為對中國的貿易
轉口站,無論是西班牙或荷蘭皆然,他們在台灣建立據點的目的都是如此。而這種思維在
過去是,其實現在依然是。而以中國立場思考,這樣一個陸地型的帝國,自始自終它對台
灣都無強烈領土野心。這點日本剛好相反。然而台灣在地理上控制中國東南門戶,本質上
中國或許並不想拿下台灣,然而控制台灣的政權如果是一個敵對力量,台灣此時就掐住了
帝國命脈,中國將有動機拿下台灣。然而當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後,台灣對於西方的地
緣吸引力也將消失。四百年來主宰台灣命運的這些因素迄今都未消失,我們身在崛起中的
強權身旁,我們深刻感受到這個脆弱強權無與倫比對台灣的致命吸引力,但同樣也感受到
他對台灣焦慮的迫切危機感。台灣四百年來始終在強權交叉點,總是身不由己捲入強權鬥
爭中,總是以戰爭結束一個歷史階段,而這似乎是台灣地緣的宿命。
--
https://chokais.blogspot.tw/
在南方的黃昏裡遇見夕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4.121.1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