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魯賓斯坦曾無盡感慨地說過: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都會彈得很好了。那又怎麼樣呢?這絕不是件壞事,讓大家都彈得很好總比彈得很糟來得好些。』(注)這是安東.魯賓斯坦優雅的感傷,究竟學音樂之人要學到怎樣才算懂音樂呢?當然不會是以演奏最難樂曲或是彈過最多曲目來作評斷標準。
在二階音色判斷中,首次大膽地採用一個C大調和弦,讓演奏者彈出各種情緒,這對於老師跟學生都是一大挑戰(缺少旋律調性的辨識難度極高,因此極少此類課程),去掉具有色彩功能的大小調,學生得精確彈出來、老師得精確指引,兩方都是高難度工作,而這個和弦得在客觀的狀態下呈現,也就是大部分學生都能聽出接近演奏者原意的內涵。
一開始,幾乎連音樂碩士都無法精確表達,一來是音樂環境很少有這樣的訓練,一是注重演奏技術的學生沒有培養對音的敏銳度。但特別的是卻有幾個未經過訓練的小學生、理工科學生還有社會人士,能作出正確判斷。表示這些人天生對聲音的敏銳度,不需經過訓練,也表達了叔本華指出:音樂就是意志本身.這些人能透過聲音就能了解裡面傳達的意志。
在這堂課中,我們先以聲音的走向—上\下\前\後等來引導,大家可能會有疑問,聲音就是大小聲,好聽與不好聽,圓滑或斷奏,單音怎會有方向性?這其實跟我們常講的音色「亮」跟「暗」一樣,是由於泛音造成聽覺上的差異。
很驚訝,一位未經過訓練的小四學生能直接指出來,當我問他是怎麼聽的,他只是很自然的比出音的方向,然後回答:「啊就往那邊啊!」
這個訓練有多重要呢?
在阿圖爾.魯賓斯坦演奏的憂鬱小調中,會聽到包容的恬靜光芒,在內田光子演奏莫札特簡單的慢板中,會聽到湧源般的喜悅,在顧爾德最後一次郭德堡變奏曲主題錄音中,安靜到不能再安靜的寂靜中,會聽到人世磨人的蒼涼。
『蕭邦在以極輕到次強的範圍內,擁有千變萬化的音色.....』大師音色中的意涵都非常明顯且多層次,非大調光明小調憂傷的二分法,這也是我們三階訓練聆聽判斷的重點,但音樂教育較少這方面的訓練,在課程的盲測中(非事先用言語來暗示),連碩士生都難分辨出來,這一點是整個音樂環境要注意的。如果無法指出大師的方向,演奏者要往哪去呢?有些人認為只要成為自己,不需步入前人的影子,涅高茲對於『我怎樣彈得好就怎樣彈』的學生下了這樣的評論『然而是多半什麼也彈不好』,如果沒有評斷力,如果不夠敏銳,如何確認自己能成為頂尖鋼琴家呢?而這些敏銳的判斷力,將是成為優秀自己的指引。
用言語來表達自己所彈的音樂很簡單,反過來不用語言,直接用音樂來表達言語的意涵就很難,但這卻是音樂家的工作,令人坐立難安的音樂會,某部分可能是鋼琴家的責任。
在二階課程中,大家常遭遇幾個關卡:
一是無法讓其他學生確切聽到自己的音樂在講什麼?
二是認為有彈出自己設定的情緒,但其他同學接受到的卻是另一種情緒。
這就像你看這篇文章,看到的卻不是我想表達的內容一樣。不是觀者的理解有問題,就是作者本身表達有問題。
這些訓練攸關一位演奏者對音樂的敏銳度,也是我們設計課程的重點,我們希望開啟一扇窗,讓音樂不只是彈得很好而已,那只是攥本,我們需要展現音樂本身的意志。
經過訓練後,這些音樂系的學碩士們還有業餘愛樂者開始具備這些聽覺上的能力,在三階課程的訓練後,他們發現只有大師跟少數鋼琴家能將音樂講清楚,這強而有力的線索提供我們前進的指引,對於想參加世界級鋼琴大賽的學生,多了一道自我調整修正的能力。
聽出內涵後,同樣是金獎得主,為何玻里尼、普雷特涅夫、趙成珍等鋼琴家更顯難能可貴,因為這不是整天埋首練琴可以達成。這不僅牽涉了敏銳度,還牽涉了靈魂的高度,後者是關鍵因素。
關於為何我們很少這樣的訓練?我想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大家疲於應付鋼琴演奏技術跟基本樂理能力吧!最後我擷取一段涅高茲在「論鋼琴演奏藝術」一書中的一段話,供大家玩味!
『在從事我們這行專業的教師中,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看法;中等的學生無論如何不應當仿效天才很高的人,(適合丘比特,未必適合於公牛).仿效,尤其是笨拙的仿效,(而這種現象相當多),當然只有害處,但是向能力較強,知識較多的人學習,卻永遠有益。』
文/Dawson L.
(注)文中雙引號『』處節錄自涅高茲著「論鋼琴表演藝術」一書
「大調小調判斷」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調小調判斷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調小調判斷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調小調判斷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調小調判斷 在 Re: [問題] 關於大小調的學習- 看板guit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大調小調判斷 在 大調小調判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大調小調判斷 在 大調小調判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大調小調判斷 在 大調小調對照表的菜單和評價,PTT - 火鍋涮涮鍋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大調小調判斷 在 Re: [問題] 想先問怎麼抓歌的調性? - 看板guitar 的評價
- 關於大調小調判斷 在 Citii 樂團城市- 連巴哈都沒想過可以這樣玩!鋼琴老師沒有告訴 ... 的評價
大調小調判斷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音樂是一種特別的文化現象,很容易伴隨著音樂聆聽的經驗,讓人回想起人生中某個時期的片段,甚至是勾起某種存在於不同人生時期的共同情緒。不過,既然是一個文化的一部分,音樂自然也像文化一樣有著集體性與時間性。某個地區在某個時間流行怎樣的音樂,甚至是某個人群特別偏好特殊的音樂形式,這些也逐漸成為我們理解與研究不同社會與文化的方式。
---------
一般人對和弦情緒的傳統認知基本上是這樣:歡愉的大調伴隨著激勵人心的歌詞,而陰鬱的小調則配上悲傷深沉的歌詞。
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f Open Science)於11月15日新發表的研究證實了此觀點,不過也提到了一些特例。這篇以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經典歌曲〈Hallelujah〉歌詞為題的論文《The minor fall, the major lift》,分析了歌詞與大小調在不同地理區域、音樂類型和歷史時期的組成模式。
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的研究人員分析從1950年以來,全球音樂家所創作的各類型歌曲(如搖滾、流行、龐克、金屬、R&B和宗教),以九萬多首英文歌曲為樣本。他們評估歌曲使用的和弦,並採用社會科學量表對歌詞的情緒向性(emotional valence,指正面或負面情緒)進行判斷。該量表根據情緒向性將222種不同的詞彙評為1至9分。例如「愛」是一個高情緒價向的詞,評價為9;而「痛苦」是一個低情緒價向的詞,評價只有1。
研究結果證明,傷心的歌似乎正在全球性地退流行。雖然從1950年至2010年間,低情緒價向的歌曲(陰鬱曲調和悲傷歌詞)變得日益普遍且受歡迎,但近年這類歌曲卻變得越來越少。研究人員沒有解釋為何高情緒價向的歌曲明顯增加,只說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證。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950?fbclid=IwAR07hF99B-UAl9xv5KqK2-hx4UCoNY0GvVNmycQdP3e9dX5eZP7qb0RPM9U
大調小調判斷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03
在許多音樂講座或教育課堂中,我很喜歡引用來自馬友友先生傳記的一句話:『音樂是人的表現』,來解釋凡是在你日常生活中所經驗過的喜怒哀樂,會如何型塑你的人格特質也進一步影響你的音樂思考與呈現的樣貌;當然,有一些音樂的運作,來自於老天給予你的天份,但也有很大一部份,你所思、所覺的後天感受,會讓你在做若干音樂判斷時,依靠的是你自己培養出來的價值觀。如同我會在課堂中指定學生一定要去閱讀德國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赫曼赫塞(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AB%E5%B0%94%E6%9B%BC%C2%B7%E9%BB%91%E5%A1%9E )的任何一部作品一樣,你在你的理性與感性的天平中,所取得平衡的那個法碼點,應該就是你個人音樂人格的定位。
在我有趣的職業音樂生涯中,我最歡樂的時光,都是發生在與傑出的創作型歌手合作的時間。而其中一位『完全沒有藝人包袱』的特出人物,我敢打包票說:『他的人就是他的音樂』者,就是我的朋友謝銘祐。
謝銘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C%9D%E9%8A%98%E7%A5%90 ),被大家明確認知的起點,應該是在2013年以『台南』這張專輯同時拿下最佳台語男歌手、最佳台語專輯兩項大獎以後了,但大家可能真的不會知道這位最能代表臺灣新台語音樂復興與創作良心的菸嗓歌手,在2000年時如何斷捨離了當時『主打歌寫手』的身份,回到臺南扎扎實實地『生活』了多久,用自己獨立的資金完成了哪三張創作專輯,才在12年後,得到金曲獎的肯定;不過,這也已經不重要,因為,那些在市井底層的生活歷練,本來就是一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慨念。今天所想要說的,是一個發生在2002年、謝銘祐回到臺南兩年之後的音樂故事。
但如果要講這個故事,卻又得從更早的很久以前開始說起。
[一. 漫談我的經驗與想法_03]
謝銘祐~『圖騰』專輯三部曲
https://www.kawamusic.com.tw/blank-2
早在高中時代,Pink Floyd樂團的『The Wall』專輯中的音樂敘事手法,就深深吸引著我,這種『搖滾歌劇』(https://ysolife.com/pink-floyd-the-wall-cover-art/ )的畫面感,幾乎成為我對於音樂呈現方式的最高指導原則。幾年後的1997年春天,我被一通工作電話找去了豐華唱片的會議室,坐在對面的,就是名動一時的歌手張雨生先生小寶兄,我看著這個只會在電視螢幕裡出現的音樂人說著他正在籌備一場音樂劇需要尋找一個可以現場演出的吉他手云云,心理只是想著:『這是真人嗎?』、『哇~他的笑聲…也太驚人的巨大了吧?』。『而且~』,小寶突然把身體往前越過了會議桌那樣地縮短了我們中間的距離,『我想做的是搖滾音樂劇!』
後來的事都是真的!『吻我吧,娜娜』在臺灣各地演出(http://www.godot.org.tw/drama/223 ),每個晚上,我們都在一種亢奮的玩鬧中歡樂地渡過;再後來的事…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小寶沒說什麼就走了。然後,我帶著對於他的記憶以及他所提到的,來到了紐約百老滙,親眼看了一場傑出的搖滾音樂劇『Rent』。
你如果看過『Rent』音樂劇(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9%E5%B1%8B%E5%87%BA%E7%A7%9F ,絕對不要是電影版的!),你就會知道我要講的是什麼;而如果你沒有看到『Rent』…我只能說:那真是太可惜了!且不說這齣音樂劇在首演當天的傳奇悲劇,也不談這齣音樂劇所探討的社會議題(如果你剛好看過關於Queen樂團主唱Freddie Mercury的傳記電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gapPLhWbY ,你就會理解在九〇年代前後,愛滋是如何普遍性地影響著歐美社會),我們只著眼在整個劇中音樂構成的元素,是如何地建構起若干的音樂動機、主題,然後如何巧妙地在全劇中反覆出現、演變,甚至互為音樂結構的表裡、彼此穿插呈現,那種對於『用音樂敘事』的手法、能力,我覺得足以與『The Wall』這等曠世巨作相提並論!如果如果如果~你真的沒能有機會親眼看到過『Rent』現場演出,我覺得你至少應該去買一張劇場原聲帶(實體CD也已經不好找了…姑且先補一個數位形式的:https://www.mymusic.net.tw/ux/w/album/show/80238 ),也許可以稍稍減少這個遺憾。
然後,2000年,銘祐回臺南了。可能有個將近兩年以後,銘祐捎來電話,說著他要獨立發行一張原創作品,我聽著電話那頭他說的創作源起,心裡想著的是我與他相識的第一天。那是在雅弦錄音室還有著七、八間錄音室的年代,我還是錄音室吉他手接案的小毛頭,製作人是恩師黃大軍老師,執行的是一位律師身份的歌手蘇兒真先生的一首曲目的吉他錄製,錄音師是後來成為我的摯友、但第一次見面的這一天非常痛恨我的許財翁先生,而銘祐當時是大軍老師的助理兼整個案子的執行製作。那一天的事件,現在說來只是一個玩笑,但在當天,完全是一個悲劇:編曲王繼康先生編寫好的一段八個小節吉他Solo,我錄了八個小時才勉強下課。
八個小節八小時!發生在一個錄音室、錄音師還是以小時計費的華語音樂黃金年代,我只記得錄音師到後來完全癱在椅子上,幾乎無意識地反覆操作著盤帶錄音機,讓我一次又一次的不斷重錄…
銘祐就是看著那樣程度的我,在大軍老師的鍛鍊之下,與他一起成長到後來的模樣;當他說要自費獨立弄自己的專輯作品而且想找我參與編曲時,我當然義不容辭。隔不久,他北上來到另一位友人洪晟文老師的工作室召開編曲的製作會議,細細地訴說了回到臺南的日子中經歷的荒誕與驚醒,說著這樣的創作對於他的意義,然後毫無例外地又開了當年八小節八小時的玩笑後,鄭重地交給我五首作品。
我反覆聆聽著他的Demo,特別是他洗盡鉛華、回歸土壤重新創作的第一首作品『31歲01天』。我虛長銘祐兩歲,他的三十一歲也讓我走馬燈式地回憶起自己三十歲前後的種種,那些喜怒哀樂生活過又遺忘掉的許多事,讓我有一種強烈的慾望想要在這些音樂裡留下一些日後回想起來會覺得精彩的印記。
說到底,我覺得所有人們的心中,都一定住著一個小孩,我常常覺得:為了保護好這個小孩,你必須學會所有社會化的手段,才能在回歸到一個人的時候,還能聽到這個小孩天真的聲音,幸運的話,你還可以與你的童心說說話。我看到、聽見了銘祐心中那個小孩的模樣,我想著究竟該如何才能完整地傳達出我對這個小孩的珍惜與我想說的話。
『一閃一閃亮晶晶~』,還有什麼能比這首我們從童稚時期就琅琅上口的『小星星』更具體表現我對於『心中的孩子』那樣純真的描述?
兩三個月後,我完成了所有編曲工作。在銘祐的五首作品中,我選擇了『夜行. 性動物』、『天塌下來也不管』與『31歲01天』,做為一個相互關聯的編曲三部曲,同時,用各種不同的詮釋方式,將『小星星』的旋律,都融進了三首編曲中。也就是說,在這三首不同的原創音樂裡,你都可以發現、聽到『小星星』這個孩子貫穿其中,而在任何一首曲目中,你都可以聽到另外兩首曲目的重要音樂線索;這樣的編曲方式,這一生中我只有在謝銘祐回歸臺南的第一張獨立原創專輯『圖騰』中用過,然後我就封存了這個敘述方式,因為,這樣的心意只適合獻給一位朋友。
我很抱歉在這篇文字裡,無法提供任何與這三首曲子的相關音樂連結,因為從專輯意念一開始,銘祐就打定主意這會是一張限量發行的作品,售完就不會再版,並且從來沒有在任何數位平台上架,這是他對於從初始就願意支持他創作、並且付費購買了正版CD專輯的愛樂者的一種尊重;『有時候,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我覺得他心中那個任性的小孩一定是這樣想的。一直到15年後的2017,他才因為自組的『三川娛樂』公司做了品牌形象創新行銷,重新將歷年來的五張六片創作專輯(包括了『情獸』、『也獸』的國台語雙專輯)整合成『南方漁村印象手繪套裝組』,再次將這張絕版CD重新包裝上市,但一樣是非常少量的限定版。(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198958 )
這十多年來的銘祐,在臺南除了積極推動台語文的使用與正音、潛心研究當地的文化系統與風土典故之外,並且用非常有限的資源,開創了許多年度例行性的音樂節活動;同時,與臺南在地的音樂夥伴成立了『麵包車樂團』,在南部各鄉里的老人安養中心或醫療院所免費義唱給許多年長者或病患,真實地將音樂帶到人與人之間,成為一種無可取代的溝通橋梁與心靈寄託,他還原了音樂的本色,沒有任何一點多餘的做作,他那樣地生活著,他成為那樣的音樂人。
2016年底,銘祐發行了第六張作品『舊年』,他以一種孺慕之情唱出了他對台語文歌謠的眷戀,並再次獲得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金音獎最佳民謠單曲與最佳民謠專輯,以及最重要的最佳專輯等等獎項的肯定,成為台語文原創音樂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我非常榮幸能在相隔十來年之後,再次參與了這張專輯的三首編曲,雖然這次我不再以『結構性敘事』的方式來詮釋這些作品,但我仍然像十多年前的那個孩子,熱切地想把這後來十多年的喜怒哀樂都放進這些故事裡。
因為…音樂不是就該是這樣的嗎?
------------------------------------------------------------------
後記1. 關於銘祐的『舊年』創作,廣播名人馬世芳兄有一篇訪談專文非常值得一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3789 ,並且有網友分享的訪談廣播錄音,可以聽聽銘祐的『菸嗓』有多菸嗓:https://mycuhk-my.sharepoint.com/personal/1098543571_link_cuhk_edu_hk/Documents/%E8%80%B3%E6%9C%B5%E5%80%9F%E6%88%91/%E9%9F%B3%E6%A8%82%E4%BA%94%E5%9B%9B%E4%B8%89%202017/%E9%9F%B3%E6%A8%82%E4%BA%94%E5%9B%9B%E4%B8%89%2020170228.mp3
後記2. 雖然不太能找得到關於『圖騰』三部曲的音樂連結,但~我還是把這三首曲目的音樂關聯筆記如下:
『夜行 . 性動物』~前奏是小星星第一次主題,小調,在C段副歌時主題重複出現。間奏AG是『31歲01天』的前奏AG變奏,小調。B段的Distortion EG線條是『天塌下來也不管』的B段旋律。整首歌的AG Pattern動機來自『31歲01天』主要AG的快一倍彈奏。
『天塌下來也不管』~B段AG是小星星第二次主題變奏,大調。副歌AG Pattern是前奏重現。間奏第一段是『夜行 . 性動物』A段旋律重現,間奏第二段是『31歲01天』的前奏AG疊上『夜行 . 性動物』前奏重現。最後一次副歌前的Music Break,是小星星第二次主題變奏的變奏。
『31歲01天』~前奏人聲是『夜行 . 性動物』前奏與『天塌下來也不管』A1段的混合再現。間奏是以小星星第三次主題為發展,後段加入的人聲是『天塌下來也不管』A2段再現。尾奏人聲是『夜行 . 性動物』前奏再現。
後記3. 且將『舊年』參與的三首編曲Youtube連結轉貼於下:
『彼卡皮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GiJIaQXQHs
『港邊惜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Ee5njEU_0
『無字的籤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S_jkWmI6g
府城流浪漢 - 謝銘祐 謝銘祐
大調小調判斷 在 大調小調判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了“大移大,小移小”是移调的规则,那大调和小调分别又是指什么呢?他们又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呢?拿到一首曲子我们如何判断它是大调还…[PDF] Untitled - 國立中山大學七、樂曲 ... ... <看更多>
大調小調判斷 在 大調小調判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了“大移大,小移小”是移调的规则,那大调和小调分别又是指什么呢?他们又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呢?拿到一首曲子我们如何判断它是大调还…[PDF] Untitled - 國立中山大學七、樂曲 ... ... <看更多>
大調小調判斷 在 Re: [問題] 關於大小調的學習- 看板guit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kvjo (同名專輯)》之銘言:
: 我已經困惑了快一年了 = =
: 是這近年才突然意識到 小調是不同音階 才一直思考這個問題
: 之前都沒想過 看到小調這個名詞也是沒多想
: 加上流行歌大多大調居多 小調比較少 一直沒有很重視這個問題
: 可是現在疑問天天在我腦袋盤旋
: 版上大小調的討論看完了一便 還是沒有什麼fu ~_~
: ----------------------------------------------
: 以首調來說
: 大調 1 2 3 4 5 6 7
: 小調 1 2 b3 4 5 b6 b7
: 這是定義沒有問題
: 我的問題在於如何識別一首歌的調性?
: 找到一首歌使用的音階其實沒有問題
: 但是重點是我如何定義他的主音?
: 我定義不出主音 我還能識別出他的調性嗎?
: ---
: 比如說一首歌C大調 可是他同時使用的音階組成也和Am小調相同
: 而旋律又不會按照音階這樣乖乖排列
: 有老師說 要聽出他的主音 要聽出結束感 ~_~
: 但是到底要如何聽出 這句話我覺得好模糊 這不是很主觀的感受嗎?
: 有點難瞭解...
: 用開頭和結尾來判斷這個說法我有聽過
: 但反之 也有人說這不是100%的解答 後來碰到有些歌曲 的確@@
: 如果我面前有一首 C大調的歌 一首Am小調的歌
: 各位有沒有什麼判斷的指點呢?
: 總不可能說 你是Am小調 就規定不能用C結尾 或旋律太常唱到C吧
: 或是Am小調 旋律開頭不准用C 最後一個和絃不准用C 一定要Am !
: 音樂 不會有這種莫名的限制條件吧 @@
小弟提供一點意見(順便騙一點P幣?!)
我認為從創作者的角度來思考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還有盡量不要單用一個小節的和弦來判斷
有些情緒太明顯的歌例如馬拉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1WMPzmt7r0
這個應該沒甚麼問題
但有時候一首歌細分下來的情緒不會這麼直接,可能是開朗中帶點悲傷,
悲傷卻又沒這麼悲傷,到最後反而有點開心
最近聽到的例子是Radiohead-Ju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qMagfZtv8
那大小調的界限聽起來就會很模糊,然後和弦的用法就會有很多替代
C大調可能就會拿很多Am小調的和弦來用,或是用Cm調的和弦來替換
我猜k大你掙扎的點應該就是在這些聽起來界限很模糊的歌嗎?!
我個人認為這些界限很模糊的歌,就是創作者故意要你聽不出大調還小調
因為很可能他有這個必要,歌曲想要表達的情緒很複雜,就是沒有單純只有開心或
只有難過,但我認為其實還是有脈絡可循的
重點來了!!! 以上其實都是廢話!!!!
我個人的判斷方法是看開頭那個和弦是什麼
以C大調為例,不是說C大調開投必定為C
而是要看這些和弦要解決到哪個和弦
如果解決到C 那就是C大調 如果解決到Am那就是Am
例如Dm>G>C 這個II-V-I的形式其實很經典,因為是解決到C 所以我判定是C大調非Am調
再以上面提到的Radiohead-Just舉例
https://tabs.ultimate-guitar.com/r/radiohead/just_ver3_crd.htm
前奏以C開頭,但主歌是用Am開頭,這個我認為就是比較機車一點
但我還是會覺得這首歌是C大調,因為副歌是用C開頭,而且整首歌的和弦比例還有聽起來
會讓我覺得他是C大調(老實說這首調外和弦已經多到說是C調我都覺得有點難確定..
但因為開頭是C,所以我還是判定他是C大調的歌)
總之我覺得回過頭來說,還是你老師說的感覺是最重要的
總不可能用C>Am>F>G 硬坳說是Am調(如果真的有請一定要PO一下連結! 太神了!)
真的有的話我猜是用調外音,以Am的特徵音來蓋過去(這點還是以創作者角度來想)
換個順序Am>F>G>C 說是C調可能還比較聽的出來,但是重點都是聽的人的感覺阿
不管是C調還是Am調,只要聽得出來是關係調就好了,不要來個C調聽成Fm調
真的聽成這樣,只能說不是聽的人的問題,是寫曲的人太厲害了!!!
以上,歡迎討論,小弟樂理挺弱的,有錯請指正阿,感謝!
P.S.我覺得歌曲裡面瘋狂轉調但是又處理的很好的那種歌才真的會抓到起肖阿QQ
我想買PS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3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