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眼淚,斯里蘭卡】
第一次去斯里蘭卡是2017年,從馬來西亞吉隆坡搭乘廉價航空亞洲航空到可倫坡獨自旅行,單程機票才1640台幣。共十四天逆時鐘轉了一圈,在南方的加勒古城差點熱到中暑,高山茶園區的哈普特萊差點冷到感冒,在巴杜勒定做了人生第一套莎麗,在康堤湖邊被人稱讚斯里蘭卡小妞。過了幾年,我問爸媽要不要去斯里蘭卡,於是規畫了第二次的自助旅程,外掛三個拖油瓶,我爸,我媽,我阿姨,以及十包泡麵,然後剛好碰到了covid-19疫情爆發,旅途最後一晚被民宿拒絕入住,甚至差點被海關刁難到回不了家。
即使如此,還是很推薦斯里蘭卡。因為形狀像極了梨子,也有人說是眼淚,於是又得名「印度洋上的眼淚」。梵語古名叫Simhalauipa,意為「馴獅人」,又稱為獅子國。十八世紀由英國統治,正式改名為「Ceylon」,中文名為錫蘭,在1972年廢除君主制度,正式改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不過早些年斯里蘭卡並不和諧,經歷了25年的內戰,坦米爾伊蘭試圖在北方建立獨立國家,最終在2009年宣告失敗,至此斯里蘭卡才有了統一。
為何斯里蘭卡又稱為佛國?其淵源從公元前兩百247年說起,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據說公元四世紀時,印度王哥哈塞瓦為了避免佛牙舍利落入敵軍之手,於是讓艾瑪瑪菈公主將佛牙舍利藏在髮髻中夾帶到斯里蘭卡,至此之後佛牙舍利便為斯里蘭卡王權的象徵。也因為一海之隔,印度佛教被伊斯蘭入侵滅亡之際,卻在此保留了下來,目前斯里蘭卡有近八成的人都是信仰佛教,少數有印度教、伊斯蘭與基督教。
通常自助旅行到訪前,我都會做比較長時間的歷史功課,以免出遊到了當地會鬧了笑話,或是犯了當地禁忌。斯里蘭卡又稱為乾淨版印度,只有一海之隔的兩地有著相近的飲食、語言與生活文化,但比起髒亂不堪的印度街道,這裡簡直就是天堂。
斯里蘭卡的旅遊可以區分三個路線,分別為北方文化三角路線、高山茶園路線以及南方的海岸與野生動物路線。當時路上就有碰到背包客說:「如果你對歷史沒有興趣,建議你就別往北方走!路程顛頗就算了,去了更傷心。」我問:「為什麼阿?」他說:「導遊就跟你指著眼前廢墟說古城遺址。」倘若你對佛教及當地文化不理解,恐怕也只能落入走馬看花都不清楚去哪的窘境。有人建議直接去世界遺產-巨岩上的皇宮遺址獅子岩即可,最好是早上出發登頂,下午過熱,許多人都在攀爬過程中中暑。
中部山區高山茶園路線相對熱門,遊客可以從可倫坡搭乘火車到第二大城康提,這裡有著名的佛牙寺,相對可倫坡的煩躁奔忙,康提就透露出古城的悠哉與恬靜。從這裡可以購買車票到高山茶園區努瓦拉埃利亞、哈普特萊與埃拉,沿著火車窗景可以飽覽山脈壯闊美景與茶園風光,還可以選擇在茶園裡住宿一晚,一早吃著英式早餐配著錫蘭紅茶,好不愜意。
南部海岸線則有古城加勒與雅拉國家公園,建築在岩石上的加勒城堡是當初荷蘭人在原葡萄牙人所建城防基地上擴建而城,城內有著四百年的歐風建築,不管是小洋房還是鋪著石板的小巷,都讓人彷彿有穿越古今的感動。夕陽時分可以漫步古城海堤,遠望著印度洋。雅拉國家公園又稱為小非洲,在這裡輕而易舉看到大象、孔雀跟鹿,可以參加當地的一日旅遊團,搭乘四輪驅動的吉普車前往,只是注意天氣炎熱,最好多帶水跟電風扇。
斯里蘭卡是靠觀光為主的國家,除了豐富的自然山林,最讓人印象深刻就是當地人的熱情善良,幾乎人人都掛足了微笑,你走在路上都會有人前來詢問,最讓我深刻是經過某人舉辦婚禮,就被當成座上嘉賓。幾乎去過的人很難不愛上這個國家。
-----
這周 千萬別錯過 9/18 晚上8:00 直播 印度洋的眼淚 斯里蘭卡
【直播】9/18 9PM 斯里蘭卡 微笑獅子國
感謝 乾媽 斯里蘭卡 Spa Ceylon Taiwan
跨海贊助要送 #乳香青檸精油蠟燭(限量慶典版)
有聽才有抽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https://reurl.cc/4yEqzV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喵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還願》是一款敘事型的心靈恐怖遊戲,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台灣,述說在這塊信仰與生活密切連結的土壤上,一戶三口之家在老公寓中曾有的日常光景,以及一些難以抹滅的回憶。 【故事】 你一腳踏入公寓,耳邊飄來懷舊的八零年代歌謠,電視機上正在撥放選秀節目,明明如此懷念的光景,為什麼會讓你隱隱不安?你在這個曾...
「大 光 信仰 與生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喵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不靈修要幹嘛?】復活!信仰的根基/蔡其佑傳道|E P12 的評價
- 關於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信仰與生活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關於研究論文中的「信仰文化應用於電腦動畫—以動畫電影為例」 的評價
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廟語 ◎林淵智
流年來時,我喜歡陪你
到五條街外的廟裡
看虔誠的人讓香留神,說或不說
都是一種奧秘。將自我視為沙漏
世界則成為容器
以地板為紙,註上膝蓋的戳印
反覆寫下神壇底
意念運行的靜謐痕跡
知道地面比天空安靜。偶有幾隻老鼠
穿越你穩重的信仰像群鹿
穿越一片臨冬的密林
木製的花
在地面開成兩半
一瓣落葉般輕巧打轉,另一瓣
悶敲著磁磚如黑暗起自空茫
眾神的俯視裡我看見煙霧漫起
掩過你鎮日低吟的禱音
你低頭,在煙中悄聲探問
屬於我下半生的命運
雙手觸地如孩提時你擁我在手心
我想起你握起的掌紋兀自生根
密密地種下幾把種子
在我的前半生
我眉間漸次成長的裂縫
便逐日綻開了廟前的菩提
或者就憑愛與歸屬之名,看萬物
外諸般隱喻絕滅後叢生
廟埕前人群來了復去,無法對焦的光
與身體。我總因此感到倦疲
只能以最後一點力氣
用來努力踩住你日漸崎嶇的影子
暗知一切終究只是一座廟宇晚年
向著月色頹唐———由此去
誰也無法辨識的時間的卦辭
還等著誰翻譯,感到疼痛
卻未曾知曉的原因
依舊無人知悉
而我只情願依舊牽著你
的手,向著五條街外的流年
緩步走去
-
◎作者簡介
林淵智,2000年生,臺大心理學系,除了詩與生活一無所有。
-
◎小編泥盆賞析
本詩是2021年中興湖文學獎的佳作作品,從詩題「廟語」是「廟宇」的諧音觀察,便可以得知這是一首關於信仰以及語言的詩;副標題「給阿媽」更直指了詩人書寫的對象,讓作品主軸更加明確。
「信仰」和「語言」分別對詩人有著不同的意義。從作品開篇「流年」一詞的用法來討論,原本意指「流動的時間」的詞語以非常態性的用法現身,「流年來時」使得「流年」的詞意產生一種新的詮釋,可以說是詩人的巧思。雖然是「陪你」到廟裡,但目的卻是「看虔誠的人」。詩人並不著重於敘事的推進,而是多著墨於鋪展內心的情緒。這種以抒情為主的寫作策略在分為五節的詩作中,以其獨特的語言模式紀錄了詩人與阿媽之間的情感。
雖然不是以線性的敘事為主軸,但觀察推進詩作的動力,會發現大量動詞運用在詩中:陪、看、說、成為、視為、註下、寫下、知道、穿越等,單從第一節內就可以發現這些詞語營造出的動態感;而詩人在文句之中也展現出其具備意象調度的能力,如「膝蓋的戳印」、「木製的花」、「掌紋兀自生根」等,也讓整首詩增添了不少的畫面感。
在音韻的安排之外,從節奏上也可以見到詩人獨特的思慮,值得進一步推敲斟酌。詩人對於文字的質地有自己的見解與策略——這首詩作並不是保持同一種聲腔,而是採取時而口語、時而文言的筆法,配合詩人的迴行營造出一種閱讀上的頓挫感。以信仰來承載情感,雖然並不是新穎的寫作策略,但因為詩人有著明確的書寫對象,這種創作意識以簡單「去廟裡」的動作便延伸出廣闊的時間,想這便就是詩人對於信仰與情感(或者,兩者在根本上是同一件事),最真誠的「廟語」了。
--
美術設計:李昱賢
--
#林淵智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28.html
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全球的每個國家除了疫情的控制意外事件,還都分別面對不同挑戰,有的是宗教信仰受到挑戰、有的是經濟體系遭遇危機、有的是民主體制受到質疑。但是對大多數的人們來說,除了健康以外,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工作的環境了。員工與管理階層都以1年多的時間學習面對遠距在家工作的情況,但是雙方對於在疫情結束或趨緩之後,對於工作的期待也開始產生分歧。對千禧年世代的人來說,長時間、高壓力、低回報、生活品質低落的人生,本就在為數不少的人們心中開始懷疑工作與人生的目的。在疫情爆發遠距在家工作的生活開始後,似乎讓這些千禧年世代的人們有了新的想法。他們看到了工作侵蝕生活的一面,以及在家工作可以如何稍微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比例,甚至是遠距工作大幅度減少了辦公室人際關係的壓力,從而使得人們開始思考轉換工作或調整工作內容的可能性。這點對管理階層與公司來說,當然就會成為新的挑戰,因為公司將會面對固定人力很有可能出現缺口的問題,工作管理以及績效壓力不再適合使用過去的方式來要求員工,這樣反而可能讓這個公司找不到足夠的員工維持運作。雖然這樣的情況還沒發生,但是追求自己在工作以外的人生,這想法已經開始在不少人的心中萌芽。
———————————
「大辭職潮即將到來!」5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安東尼•克洛茨 (Anthony Klotz)在《彭博》提出的「大辭職潮」一詞,瞬時登上熱門話題。微軟統計有超過4成員工正準備提出人事異動的申請,英國人力資源公司Personio的數據上也有4/10的就業者期望在未來6到12個月間轉換工作角色,特別是18至34歲的人中,就上升了55%。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人們並沒有在逐漸復甦的經濟環境下擁抱工作,反而選擇在高失業率的狀態下,離開現有的工作型態。多數人在一年多嚴峻的疫情期間,透過居家上班等工作模式的轉換,認知到即便工時較疫情前增長,但因減少通勤時間、非典型的辦公室作業模式與長時間的家庭的互動,都給了人們更多不同的體驗和想法。人們不再對有工作應該保持感激而準備犧牲生活品質的心態,取而代之的是重新想像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發揮自我的最大價值。「大辭職潮」點出了後疫情時代就業市場即將出現的劇烈轉變,也將迫使全球企業重新思考更人性化的工作模式。
歐美各大媒體近期不斷報導,在疫情持續衝擊一年多的日子裡,未來可能出現「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這波潮流一般被認為是擔負職場主力,年齡落在25至40歲的Y世代就業者。他們年齡間距雖廣,有些是剛從校園畢業的新鮮人,有些則已為人父母,但卻不約而同開始思考轉換工作跑道或離開現有的工作環境。
微軟統計全球有41%的員工計畫提交辭職申請;而在英國也發現,每10個員工當中,就有4位想要在未來的6個月至12個月換工作,這個比例在18-34歲的族群中上升到55%。《BBC》根據美國勞工部的一份摘要顯示,光在4月份就有超過400萬人辭職,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峰。
新冠肺炎所帶來的高失業率,並沒有消退「千禧世代」拿回生活掌控權的意志。歐美各國在疫情期間實施了分流或居家上班約15個月後,許多人或許已經難以再回到過往制式的工作生活,而是希望有更彈性的工作時間和選擇。
這些又被稱為「YOLO世代」——意指「你只會活一次」(you only live once)——的千禧一族在疫情下,反而去思考人生的「優先順序」是什麼,開始去反思自己要的生活和工作是什麼,進而發現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事實上,工作環境的轉換,並非是橫空出世的衝動想法。這些千禧世代在疫情前已在職場上有長期的消耗,早已出現明顯的職業倦怠。工作超負荷、掌控力低、沒有成就感、不公平、有違價值觀,以及在工作中缺乏歸屬感,這些職場陋習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而這些在在影響工作意願和態度的因素,都增添千禧世代了對工作的長期倦怠感。特別在社交媒體盛行的年代,上下班時間已難以從打卡機上一刀兩斷,時時回應上級與客戶的需求,已經成了這一代更為消磨的痛苦來源。
職場痛苦因子在疫情爆發期間更顯嚴重。NordVPN Teams研究發現,跟疫情前相比,英國員工每天居家上班工時較之前多2小時。除了居家環境不適合工作外,公事上溝通成本上升,email、會議變多等各種因素,在家工作也難以即時得到主管或老闆的支持反饋。人力資源公司 Beamery 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去年有63%的上班族因得不到或很少得到主管的支持而感到沮喪。同一項研究發現,48%的18至34歲的人感到孤立或覺得在家工作缺乏價值感。
然而,這個現象並沒有隨著疫苗覆蓋率上升、各國在逐漸解封後人們嚮往儘速回到原有的工作環境而趨緩,反而是在疫情過後,居家上班的優點被更多人看見。有些人發現更喜歡在家工作,也有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工作性質符合、省下更多的通勤時間、在工作和生活上可以更好達到平衡(worklife balance)、吃得更健康、不會被其他同事打擾等。《每日電訊報》報導提到,根據調查,約有40%的英國人不想回到全勤工作,因為這「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這個數字在35歲的族群以下,上升到50%。
當然「大辭職潮」涵蓋了許多還在腦中盤算的上班族們,而雇主的態度,也將決定這群人對回歸職場的信心。有些人在疫情期間見識到了雇主如何在蕭條時期「無情對待」而感到心寒,具體體現在福利減少、減薪或是失去過往的勞動平衡等,都在在牽動著千禧世代的轉職神經。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5606532
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喵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還願》是一款敘事型的心靈恐怖遊戲,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台灣,述說在這塊信仰與生活密切連結的土壤上,一戶三口之家在老公寓中曾有的日常光景,以及一些難以抹滅的回憶。
【故事】
你一腳踏入公寓,耳邊飄來懷舊的八零年代歌謠,電視機上正在撥放選秀節目,明明如此懷念的光景,為什麼會讓你隱隱不安?你在這個曾經被稱之為「家」的空間裡探索,在許多個不期然地轉身中,驚覺周遭環境的樣貌變得愈加詭譎。當你遊走在一個又一個過往片段,隨著一層層的解謎抽絲剝繭,逐漸挖掘出掩埋在家的表象下,那些難以面對的不堪真相。
曾經,有人這麼跟你說過:「只要拿出誠心,所求之事一定能達成。
大叔是不定時開台的人也不一定固定玩甚麼遊戲
只要我覺得好玩都會玩看看
合作洽談聯絡方式:b159753472@gmail.com
---------------------------------------------------------------------------------
首次台韓交流賽 !!頂尖對決! 影片連接: https://youtu.be/AmVUTZENj-Y
奔跑吧凱利影片連接:https://youtu.be/5WhWt4zxDJA
去年兩百抽影片:https://youtu.be/0TnKADxCD7E
喵氏夫婦 吵架怎麼辦 就用拳頭處理阿!!:https://youtu.be/t8_wJckMoJI
#改版 #更新 #世足 還不趕快來享受踢球的樂趣!巨大足球 #泰國拳王:https://youtu.be/q49KlaTXP8I
Support the stream: https://streamlabs.com/喵喵3
改版體驗影片:https://youtu.be/M-P0DsxLxOw
春季前哨戰比賽影片:https://youtu.be/_Jra1xTq5iU
帶大家使用 #短獵槍 #M1873 + #手榴彈 輕鬆吃雞:https://youtu.be/pIqqHvwcvCo
POKEMMO: https://youtu.be/tthSI03J7Yw
POKEMMO 懶人包教學 以及 寶可夢 3D化教學:https://youtu.be/E8qjffdBNQY
實測 【#吃雞神器】:https://youtu.be/PRqLtwnLDLE
實測#手榴彈 #三輪車:https://youtu.be/_bZP0pxgx2Q
#大叔喵 #手遊實況主 #手遊 #各種遊戲更新 #遊戲試玩
#直播 #FREEFIRE #我要活下去 #改版更新 #全面進化
#神奇寶貝 #神奇訓練師 #口袋妖怪 #寶可夢#精靈寶可夢
#Pokémon Sun & Moon #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サン&ムーン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 #PUBG #ROE #無限法則
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祉均、清翔
內容簡介:
透過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有關妖怪傳說的記憶,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一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一一揭露其神祕面相,提供可實際按圖索驥的便利性,並搭配行程中的小旅行,但最後呼籲,島嶼千年靈氣,妖怪法力高強,懇請膽小者勿試!
十一條探索島嶼妖怪路線──
I:魔神仔(台北市、新北市山區)——瀟湘神◎手稿
II:鄭成功之斬妖除魔(北台灣三峽、鶯歌地區)——瀟湘神◎手稿
III:石爺信仰(新竹地區)——林祉均、謝蓓宜(小拉)◎手稿
IV:噶哈巫族的番婆鬼(南投埔里)——林祉均、清翔◎手稿
V:日月潭傳說(南投日月潭周邊)——高珮芸(Pey)◎手稿
VI:大莆林水鬼(嘉義大林)——林祉均◎手稿
VII:清代的女鬼傳說(台南地區)——阮宗憲(NL)◎手稿
VIII:蛇神傳說(高雄美濃)——高珮芸(Pey)◎手稿
IX:貓將軍(宜蘭頭城)——許雅婷(青悠)◎手稿
X:鄭成功事件簿:千年老龜 (宜蘭龜山島)——瀟湘神◎手稿
XI:巨人阿里嘎該(花蓮市美崙山)——楊海彥(小波)◎手稿
本書特色:
1.近年日本的妖怪普遍為人所知,也出現以妖怪為主題的民俗村或夜市,但臺灣傳說中的有關本地的妖怪們,究竟都去哪裡了?本企劃即藉台灣各地妖怪傳說的踏查之旅重新認識在地民俗文化。
2.在日本,妖怪學是民俗學系統之下的特殊學科。日本民俗學的快速開展,某部分是反映對明治、大正時期快速西化與現代化的焦慮,民俗學家為了找回屬於日本的根基文化,重回鄉野,採集過往的民俗傳說。也因此以民俗學研究「常民文化」,紀錄常民的信仰、年中記事、生活習慣等,以此了解一個民族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許多妖怪傳說具地域性,往往蘊含最獨特的地方文化與記憶,本企畫即在民俗學的系統下,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
3.臺灣有不少的妖怪紀錄。在日治時期出刊的《民俗臺灣》中,記錄過一種叫做「金魅」的妖怪。金魅原是被虐死的查某嫺,後來轉化為會替人工作的妖怪,文獻裡提到文山郡有人養金魅,只要供奉金魅的牌位,就會代人工作,但代價是要吃人。日本領臺前,據說到處都有祭拜金魅的人家。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卻幾乎都沒聽過金魅的傳說了。本企劃即調查興盛一時、今人卻失去記憶的民俗文化,重新賦予台灣民俗文化的特色,尤其結合在地文史調查,實地走訪妖怪曾經流傳的地點,讓妖怪軼聞、生活慣習與文化記憶產生連結,建構出地方特殊的文化面貌。
4.透過本書可實際按圖索驥有關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的不同面向:
聯繫「妖怪」與「地方」:
回顧妖怪故事的相關文獻,尋找具地域特性的「妖怪」與「地方」。透過訪查之過程,比對傳說與地景,於實際場域中尋找傳說的痕跡,強調出妖怪與地方之間的緊密關聯。
連結「妖怪」與「人」:
拜訪傳說發生地之民眾,實際了解居民與妖怪傳說的互動,透過整理並記錄妖怪傳說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喚起大眾對妖怪傳說的重視。
牽繫「人」與「土地」:
以妖怪傳說的生活面向為引子,建構「妖怪」、「人」、「土地」之間密切相互影響的常民文化樣貌,帶領大眾跳脫一般思維,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地方,促使人們對地方產生興趣,重新認識所生所長的土地。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於2014年成立,主要進行傳說故事考察、文獻整理、小說寫作、實境遊戲設計等,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價值,期望將故事當作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大眾對土地的情感重新復甦,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
最初,「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以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進行小說及遊戲的創作,近來則投入臺灣各地的民俗故事收集以及神怪考察,並將之轉化為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作為故事與遊戲的創造者,工作室歷次產出的遊戲與小說,皆積極運用歷史、民俗、文化等要素,並以時代氣氛與在地特色見長,有一定的支持群眾。閱聽人在閱讀及遊戲的過程中,能夠親自體驗看似生硬冰冷的歷史背景,走在城市的紋理之中,讓單純的「知識」產生「溫度」,連帶引發探究文化與歷史的動機。
自2014年開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在臺灣歷史文獻與口傳故事之中,找尋神靈、妖怪與鬼魅等傳說,進行文獻整理、利用妖怪故事再創作,其成果已於今年(2016),集結出版為《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一書。「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其他重要作品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奇異果文創)、《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奇異果文創);獨立出版小說《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壹:妖怪偵探登場》、《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貳:雙面委託人》、《中元劫鬼記》;實境遊戲《金魅殺人魔術》、《西門町的四月笨蛋》、「給新溫羅汀一道不一樣的光-公共藝術計畫」紙上奇幻博覽會《城市邊陲的遁逃者》、臺北眷村文化節《歸鄉:惡魔潛伏之村》等。
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2016年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網羅人生 #CNEX創辦人暨影展總監陳玲珍女士專訪
2016年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以「網羅人生:1&0年代紀」為主題,本次影展從數位生活出發,規劃四大單元:【網路總動員】、【數碼黑社會】、【和平方程式】、【唱起愛的歌】,以「網絡與人生」為核心,嚴選全球20部紀錄片,每部皆為台灣首映,探討虛擬科技與人類情感、社會群體,以至於時代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
放映單元:
1. 網路總動員
網路加速世代交替、穿透國族疆域、突破倫理枷鎖、定義社會關係、改造工作空間與生活作息;它在虛擬世界中建立交易、情感、信任與審判;它無限地擴張數位資訊版圖。究竟網路還有甚麼可能性?又如何改造我們的生活?以影展主題「網絡與人生」為主軸,本單元探討網路與人、社會群體,以至於時代之間的關係。
2. 數碼黑社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帶來了便利和無限的可能性,卻也衍生出資訊壟斷、言論霸凌、資料盜用、隱私侵犯以及金融詐騙等問題。因此,「網路使用」已關係著道德操守和人權爭議,「網路管制」也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然而,使用與管制間的拿捏分際該如何把持?過度管制是否破壞網際人權以及網路設計之初「開放無國界」的自由理念?
3. 和平方程式
桃花源真的存在嗎?我們身處的二十一世紀依舊是一個動盪的時代,歷史殘留的情緒持續躁動,在各地燃起不同的野火。究竟我們是怎麼走到今天的?面對未來,我們該如何踩出下一步?本單元輯選關於革命、居住正義、歷史信仰、食品安全與種族屠殺等相關影片,深入探觸人所面臨的價值抉擇,並藉由片中人物的行動,質疑/相信和平的存在。
4. 唱起愛的歌
科技的發展同時建構了當代人更複雜、密集的情感網路,「如何表達自己的愛」則牽涉了傳遞形式的問題。本單元聚焦跨國流動、虛擬程式設計與異地求生等主題,端詳這些努力活著的人們,如何穿越重重阻礙,才能瞥見生命真相的那一盞曙光。
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信仰與生活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要有光、天使在唱歌、 生命相對論、 心靈園地) ... <看更多>
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關於研究論文中的「信仰文化應用於電腦動畫—以動畫電影為例」 的推薦與評價
內容大概是在說關於宗教信仰在動畫中的應用和臺灣動畫的歷史發展,台灣比較著名的動畫有《魔法阿嬤》、《海之傳說-媽祖》,這兩部都有體現台灣兩大 ... ... <看更多>
大 光 信仰 與生活 在 【不靈修要幹嘛?】復活!信仰的根基/蔡其佑傳道|E P12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應當帶著復活主的應許與盼望,面對 生活 /生命中的各樣挫折與挑戰! ... 大光 教會青年牧區 posted a video to playlis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