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照】
還有導演滿滿的心聲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6413095804735&set=a.2421692600222.86915.1788669855&type=3&theater
『文創囚徒的,過年新希望』
我是SELPFICK PRODUCTION 的創辦人,創業至今兩年,曾拍過一系列的網路影集「Mr.Bartender」以及「我們是歐爸」,團隊平均年齡二十五歲,預計在年後推出我們孤注一擲的影集「私室」,作為我們在台灣「文創夢」的結尾。
「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們這一代從高中聽到了社會的顯學,但卻發現那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政府企劃文字,再加上一個廣泛而空洞的概念而形成的話術,然後到了現在我們卻被這個話術給畫地自限,形成了「文創囚徒」。
『從夜市到園區,從虛擬到實體,全部都冠以文創之名,行莫名其妙之事。』
真正的文創,其實是一個需要縝密規劃的產業邏輯,需要做到的是從上到下的整合,將難以預估的藝術產值,附加上產業化的思維以及規模化的計算可能,而形成的一個將藝術類工業化的事情。
但是,反觀我們現在的狀況,當我們從我稍微了解的數位內容產業來切入,就可以清楚地一眼看清其病態以及困境。
影視娛樂產業,是文創產業中理應最蓬勃發展的一環,因為其傳染力和延展性最高,而當中「戲劇」的影響力更是不容忽視,然而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以平台及其優質產製的內容開始角逐文創產業的大餅時,我們台灣卻依舊還陷入在「沒有自己的平台」的困境當中,然後面對外來的競爭,也只能以退縮的本土保護主義,面對加劇變化的網路內容競爭。
而這樣的問題,是怎麼發生的呢?有些人說是因為電視台,有些人說是因為政府,也有些人說是因為我們創作人自己不爭氣,但是我覺得其中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是因為「資本挹注」的短缺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有失。
2010年,當全世界的資本都往平台衝刺時,我們的資本卻大多都只看見了「海角七號」的成功,以及賀歲片以小博大的可能性,紛紛投入了電影產業,但卻又在缺乏整合和監製人制度下,紛紛鎩羽而歸,而此時國外以及中國大陸的資本,都已經是在有計畫的佈局平台以及目標網路內容市場,並磨刀霍霍的指向娛樂內容的革命趨勢,以及文化產業結合電子商務的可能性。
而在此時,我們也迎來了台灣電視產業的最後一波高潮:「犀利人妻」,並隨著這一波高潮的結束,正式的開始了整體產業的衰敗。
2013年,當百度以3.7億美金收購了愛奇藝,Netflix播出了改變戲劇格局的「紙牌屋」,韓國以「來自星星的你」讓韓劇紅遍全亞洲時,我們當年卻是正式告別了現象級的偶像劇,開始面對了分眾化以及被韓劇和日劇侵蝕的戲劇市場,並且迎來了史上票房最高的賀歲片「大尾鱸鰻」。
爾後,一路至今。
而這一個分界點的原因,究竟為何呢?我以為,是台灣的「投資策略」以及「政策引導」之問題。
台灣的的大家,一直都覺得文化創意很難規模化以及預測,所以將每一次的投資都是唯一個年度或是季度的報酬,以單一的「版權」「票房」「廣告收益」等視為最大的回收機制以及利潤,缺乏了邊際效益的計算以及產業化體系下的資本整合概念,包含做文化創意園區時,也幾乎不會考慮到影視和整合性的規劃,而電影拍完的片場,大多也很難留下來做為再利用,因而變成全台遍地開花的文化創意園區餵養了許多不知所云的展演活動,但卻缺乏了可以大眾參與以及延續消費性的文化創意產業。
一個能夠滋生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是需要國家以一個宏觀的視野去做整體性的規劃,商議出最適合發展相關產業的城市,引進資本投入資源下去進行,但是在政府失能的情況之下,就需要仰仗有眼光的資本家,伴隨著國家的勞力成本提升時,進行產業升級再造,讓我們的GDP合理且有效的,從高勞力資源集中的產業,漸漸的轉往已開發國家的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前進,同時也藉由文化產業的投資以及蓬勃發展,帶動既有的產業朝著品牌化前進。
不然,連鴻海今年都已經負成長了,那台灣十年之後到底要怎麼辦?
我們是一群被假性文創誆騙已久的囚徒,正積極的想要擺脫枷鎖,向前行。但同時也真的需要一些支持和協助,不然我們的文創,最終都真的只是口號以及口水戰而已。
在這新的一年,我有三個願望。
1.當初設立給予文化創意產業的國發基金,可以讓更多新興的文創團隊有機會可以嘗試接觸,並且真正活化利用,同時藉由投資將產業之間串連,讓科技的技術可以真的跟文化溝通,而文化以及創意產業也真的有最新的科技資源可以利用。
2.鄭部長所報告之2017年文化政策,可以落實泰半(上市櫃公司投資文創相關產業之免稅政策,以及整合國發基金和金融創投業者進行政策性的投資,以內容產業為先端鼓勵平台以及OTT業者加強內容投資,而非對外內容採購。)
3.我們孤注一擲所投入的「私室」影集以及其所連帶嘗試的文創產業雛形(實體酒吧和沈浸式娛樂概念)可以逐一實踐,並能獲得社會上的資本支持。
在這台灣內容市場即將步入結果的一年,由衷期盼這一年將可以大破大立,創造了新的可能以及未來,而非繼續謾罵以及集體性的痛心疾首。
筆者: 徐嘉凱
圖:Jet Chen 陳郁中 攝影師
Selfpick 斯爾夫股份有限公司
SELF私室酒吧 斯室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