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券類比消費券_大可不必
最近防疫工作進入較穩定的狀態,民眾期待經濟趕快復甦,政府也因應社會需求,推出振興券(五倍券)。
有人將振興券和馬英九時代發放的消費券類比。我認為大可不必這樣類比,因為現在時空背景和消費券不同,地方面對疫情所造成的經濟內需損失,有刺激消費的需求,才出現政策性引導,透過振興券將買氣和內需市場擴大。此外,蘇貞昌院長日前也表示,台灣是有經濟成長的,有必要將經濟成長的果實讓全民共享,所以後續也規劃全民免費領券。
振興券之外,各部會更推出具特色的加碼券。除了去年加碼的動滋券、客庄券、藝FUN券、農遊券等,今年再度新增好食券、地方創生券、國旅券、i原券,各縣市也推出加碼措施。
在這波消費券政策中,特定產業搭配轉型,能獲得更大的報酬。有些實體餐飲業者因疫情期間不開放內用,於是漸漸增加外帶或外送服務的比重,就是一種轉型。地方政府也應該提供店家更多輔導措施,協助轉換更多種商機,例如有些蛋糕店採預約制,口碑好到訂單爆滿,對於餐飲業者而言,預約制也是一種思考方向,在人流控管之下,提供更安全的用餐環境。
雖然現在防疫規定內用需設隔板,但隔板無法達到百分百的隔絕,根據隔板大小,隔絕程度也有差異,因此不是最好的策略。疫情期間仍有待政府協助餐廳轉型銷售模式到外送、外帶。防疫考量之外,轉型過程中,餐飲相關的新興產品、產業會隨之而生,例如外送用的餐盒越來越多樣式,也有人不斷改良外送箱裡用於固定餐點的設備,甚至可以讓工藝設計得到一定的提升。除了振興券,透過一些設計巧思,更能刺激消費者購買外帶餐點,也更能嘉惠受疫情影響的小型店家。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