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這支短片很感人肺腑!請欣賞並將這份愛傳出去!
https://youtu.be/5kwo6GJqZak
人老了將歇腳何處!
我去兄弟姐妹家,走了一圈才明白,人老了真可憐!人生來就孤獨,能陪你走到最後的只有自己的影子!
知天命那年老伴去世。我沒有再婚,從此孤單一人,好在唯一的兒子已經成人,看著他成家立業,我像完成生命交給我的作業一樣,鬆了口氣。不知道我這父親交的作業,是成績優秀還是不及格?只是每一步我都盡心盡力,沒一點含糊,我已拼盡全力,做到問心無愧。
我不打擾兒子媳婦的生活,自己孤單一人住在小漁村,靠賣魚維持生計,日子簡單平淡。我對生活沒有奢望,兒子一家幸福和美,我無病無災,日子一成不變,吃粗食,穿布衣,從今到老。可是人有旦夕禍福,兒子遭遇車禍去世,在失去老伴後,我又一次承受喪親之痛,我痛不欲生,整整躺了一個月,才勉強爬起來,不知生活何以為繼?兩年後媳婦帶著孫女改嫁,我送上祝福,把自己的積蓄給了孫女,這是我做爺爺的一點心意,希望她在新家能生活幸福。
我自己依然守在小漁村,打魚賣魚,風來雨去,在鬧市的喧囂中打發時光,苟延殘喘。這樣一過就是十五年,我越來越老邁,心裡也越來越孤獨,人變得很懷舊。每天睜開眼睛,沒有可以說話的人,沒有人噓寒問暖,哪怕抬幾句杠,拌幾句嘴都好,四下張望,只有我形影相隨。我不得不考慮養老的問題,我不想去養老院,那裡就像是集體宿舍,只有暮氣沉沉,沒有親情的溫暖,我們這個年紀,思想有點轉不過彎,也不願意接受生命原本的悲涼,蜷縮在養老院的一個角落,熬過人生最後時光。
改嫁的兒媳婦,沒有義務給我養老,孫女有自己的生存壓力和生活的不易,我不想打擾。我有一兄一弟,還有一個姐姐,不在一個城市生活,一年到頭見不上一面,但是想起來就打個電話問候一下,每年給他們郵寄一些細心挑選的海產,表達我對他們的惦記和牽掛。
在人生只剩歸途的日子,極念親情,他們日子過的如何?身體好嗎?成了我的惦念。年輕時為生活奔波顧不上,上了年紀親情就如潮水般湧來,蔓過滄桑的心,有今天沒明日的年紀,一個不小心,可能這輩子就沒機會相見了。我打點行李,準備兄弟姐妹家走一圈,看看他們,說說心裡話,我還想看看他們誰家寬綽,我想給自己找一個不淒涼的歸宿,我攢夠自己的養老錢,只是不想消耗在養老院裡,和兄弟姐妹們在一起,在親情的陪伴下了卻殘生,是我的渴望。
一路奔波來到大哥家,久別重逢喜極而泣。閒話家常後,哥嫂老淚縱橫,因為他們也年事已高,子女們安排他們去養老院,他們不想去,卻沒有話語權:“人老了就像一片枯葉,不是你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而是風把你吹到哪裡,就只能在哪裡,以後如果還能見面,你就得去養老院看我們了。”
大哥感傷的抹著眼淚,我只能緊緊握著他的手安慰,起碼大哥還有大嫂,有個說話作伴的,而我孤獨一人。大哥這自顧不暇,沒有我的一席之地,陪伴幾日,我啟程離開去大姐家。姐夫去世後,大姐自由自在了幾年,把孫子看大,住在孫子家又在看護重孫子,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一個耄耋老人,一天忙下來,腰酸背痛,每天超負荷的勞累,可大姐說:“能動就不能閒著,我現在付出,希望小輩們能念我一個好,將來我不能動了,需要照顧時,不嫌我煩,給自己積點德。”
大姐的話讓人鼻酸,不忍再聽,本想如果大姐獨居,我們搭幫做個伴相互照應,可現實是大姐的日子不好過。
最後我去了小弟家,他這輩子是個能折騰又不服輸的人,愛說大話,做了一輩子生意,最後卻和弟妹住在一室一廳的公寓房,還和我說他這輩子賺的錢花不完,燈紅酒綠的日子過夠了,現在只想生活簡單,清心寡慾,過退隱簡單的日子。可是弟妹偷偷告訴我,小弟瞎折騰,負債纍纍,和子女關係也緊張,可他嘴巴還強硬不認錯,不和子女和解,老了只有淒涼無助。
兄弟姐妹一圈走下來,我的心無比失落,也更明白一個道理:人老了都不好過,誰都別指望,只能靠自己,人生下來就是孤獨的,學會習慣孤獨,承受孤獨,這輩子不離不棄的只有自己的影子,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我準備去大哥那裡,和他們一起去養老院,那是我們最合適的歸宿…
讀後感言 :
這位老人的尋親路,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四個老年人的晚年危機,分別是:大哥年老沒有話語權,身不由己歸宿養老院;大姐年老體衰卻依舊忙碌不停,堅強的活著,為自己的的風燭殘年積福;小弟晚年破產,子女關係緊張,偽裝堅強,有苦難言;老人投親無門,只能接受現實,接納孤獨。這一段經歷把不同人生歸宿演的淋漓盡致。
老人暮年時,面臨孤獨難以排遣寂寞。每個人都知道時間不多,心裡都需要親人的關愛,可是面對不顧一切來投靠的親人,卻無能為力,看似很無情,實則是無奈,其間的滋味,看故事的人都明白。人在世間,最美好的生活就是沒有長大沒有離開家的日子,兄弟姐妹一個鍋裡吃飯,父母盡心盡力養育兒女,小孩無憂無慮長大。等到各自長大成家立業,為了各自生活忙碌奔波,親情被安放在心之深處。到父母不在,原生家庭解體,各人忙著自己的事業或前程再無心問家時,驀然回首已是垂暮之年。孤獨,寂寞,想家了……這時會想去看看兄弟姐妹,或許可以留下來再相伴,卻不知他們的現實和自己一樣,真所謂一家不知一家事。生活就是這樣,你覺得過的不太好,怎知有人過的且不如你呢。通過別人的故事,我希望能解脫自己,想開看淡。
人生隨遇而安。
我們退休後,還可以無憂無慮的過著晚年的生活,真的是很幸福。我們要善待自己,好好的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活過,願共勉之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彩墨創作展 葉柏昱專訪 ▲將現實感受轉為幽默的想像,體現人生中的不平凡。 從孩提可站立時,拿著筆塗鴉是葉柏昱最喜歡的事。那時,家裡開雨衣工廠,粉筆到處都是,這也是他塗鴉的道具,牆壁就是他的畫板。開明的媽媽從不責怪他畫牆壁,反而讓他在未粉刷的水泥牆上盡情揮灑。或許,因為媽媽曾...
天命 失落 葉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幻愛》:我真係好撚鍾意香港?/!
《幻愛》劇情之所以觸動香港觀眾,叫好叫座,原因在於香港民族已經開始質疑個人主義同現代愛情觀,受對香港嘅愛所刺激,深入思考愛嘅本質。即使導演功力距離以游刃有餘去形容都尚有大段距離,亦明顯唔係有意識咁引導觀眾反省上述兩者,但當愛已經因想像而湧現,如何令想像同現實結合,繼而生出擁抱命運嘅勇氣,大多數香港人仍然係迷惘。過去大家都唔會以政治觀同對香港嘅想像為擇偶先決條件,但而家對家國具有使命感嘅同路人之間就份外容易擦出愛火——正因為掌握虛無飄渺嘅愛情同承認民族情感確實存在都極具難度,而香港人終於行到呢個為情所困嘅心理關口,嘗試去諗愛為何物嘅電影因而就某程度上回應咗情香港民族嘅集體困惑:點樣對待香港至係真正嘅愛香港。
只有精神世界開闊嘅人,至會領略到無形嘅愛其實有形,而民族情感永遠都係由每個家庭同每段關係延伸而成。人若然生於缺乏愛嘅家庭,又無法憑自身努力擺脫家庭嘅影響,最後擇偶往往難免陷入又一個輪迴,導致悲劇一直重演,但若然突破得到舊有認知,愛就會如同奇蹟降臨人嘅身上。家庭係人生嘅起源,亦係每個群體嘅起源,但唔同文化係有唔同嘅家庭維繫方式,以華夏食人族為例,擺明就係空談家人關係,實則互相利用,危難之時即出賣殘殺以自保自然合理不過,可見有家庭唔等於明白愛。所以,要了解愛嘅本質,首先就要剖析自己受原生家庭同時代精神影響之下所形成嘅所謂愛係咪真係可以稱之為愛。
戲中葉嵐嘅背景相當典型,人盡可夫,源於自我嫌棄,而自我嫌棄一經探索,其實係壞榜樣壞家教所造成。當一個小朋友無法從照顧者身上獲得愛,佢就會首先失去自愛嘅能力,然後再失去輸出愛嘅能力,最後就會喺擇偶路上不停錯愛,不停撞板,葉嵐向志樂形容自己係自甘墮落而非他人所迫正係常見嘅自我描述。然而,已經愛上葉嵐嘅志樂則認為墮落並非葉嵐故意為之,喺葉嵐情緒失控嗰一幕,由憐生愛嘅人性魔法再次閃現,亦呼應咗志樂當初相遇第一眼就認定葉嵐嘅原因——當路人都對精神病患者阿玲落井下石,葉嵐挺身保護弱者,人性光輝瞬間令本來生活平淡嘅志樂見到前所未有嘅希望,於是成為愛嘅起點。
阿玲一角之安排自然屬於偶然,但偶然亦有另一詞語可以代替,又名緣分。緣分令人相聚於某時某地,但有共同經歷係咪就必然引發出慈悲之心,進而滋養出共生關係,化成生死與共嘅羈絆,則視乎愛之深淺。路過目擊陌生人阿玲失控,葉嵐大可以直接無視(讀心理學唔等於要喺生活中知行結合),但佢就係拒絕咗視而不見,選擇同志樂一齊行善,呢個選擇就成為咗志樂患上所謂情愛妄想嘅起點。相處考驗人性,困難放大人性,志樂經歷喪母之痛之後見到人性光輝即心生愛慕,其實係任何需要心靈慰藉同富有想像力嘅人身上都有可能出現嘅心理現象。
富有想像力係人類最異於其他物種嘅特質,家庭、愛情、契約以至國家其實都係缺乏想像就無法存在之概念,所以志樂幻想出名為欣欣實則係葉嵐嘅女朋友角色以自我滿足,同樣可以係實際存在,只係當自身想像無法獲自己以外嘅人接受,先至形成所謂精神病。一般人熱衷談論擇偶條件,又會以明星偶像為理想對象,其實都係種種超出現實嘅幻想,只係大多數人都唔會因為現實不如意而失控,因為對方發展戀情而做出異常行為。戲中志樂活喺自己世界其實可以相安無事,直至葉嵐本人進入佢嘅世界,佢至迫於無奈要面對所謂現實,而現實最殘酷之處從來在於無數個體其實都未認清自我,所以即使成為咗他人嘅另一半,甚至身分已經透過婚姻正式轉換為法律上嘅伴侶,個人幻想總會同呢段關係同時存在,而失控同平衡嘅界線係在於個體要將個人幻想放到幾大,於是人就難免傷心失落,陷入難以排解嘅痛苦之中。由此可知,幻愛既係快樂嘅源頭,亦係痛苦嘅源頭,而要唔要為避免痛苦而索性徹底放棄與人相交至係建立關係最難嘅地方。
人類絕對有離群索居嘅自由,但人類歷史上從來都未有只得一個人嘅社會出現過,因為人類脆弱嘅生命只有透過與人結交至有可能獲得保障,而想像力正係形成家庭、村落、族群以至國家嘅關鍵。成人見幼嬰哭鬧而心生憐愛係本能,成長之後繼續以同理心關懷他人則係護養本能,對符合自己內心需求嘅他人心生好感往往都係本能驅使,而呢一切其實都可以用幻愛去形容,只係大家普遍唔會認為同理心係子虛烏有。人類隨西方文明進入現代之後,過去綿延千萬年嘅濃厚宗教信仰氛圍自高處下跌,粉碎一地,人人都唔再相信上天旨意,誤以為一直追求激情就等於愛,更以為絕對自由同個人主義高於一切,結果就令到政治婚姻、媒人牽線、命中註定呢類詞語蒙上污名,人人為尋找真正愛情而對所謂迷信傳統避之則吉。
事實上,因兩個家族擁有共同目標而結合唔一定係迂腐,因為需要改革嘅只係拘泥於門當戶對而罔顧個人心意嘅舊俗,而相信朋友眼光而接受朋友介紹亦唔一定係老套,因為大家都會處於同一社交圈子即係代表有類似價值觀。當教會權力無限腐化,社會只重視關係所附帶嘅實利,天意自然會受到權威所扭曲,但天意本身可以係神聖如初,出錯嘅只係人類嘅一念之差,而非人心本身。志樂同葉嵐嘅偶遇,固然係社會經歷完個人從家族中徹底解放嘅巨變至會發生,但解放過後,人類社會始終需要家庭,人類心靈始終需要穩定,人類愛情亦始終需要神明追認。存在本身固然係孤獨,令人有如長期處於失重狀態,但正因為孤獨如影隨形,人類於善用本能去建立社會關係同想像世上有神去令生命變得有目標有意義,擊退孤獨——直至進入二十世紀,唯物主義大爆發,西方文明將人類引入集體虛無,孤獨至以惡魔之姿雄霸一方,將人類對美好生活嘅想像空間完全抹殺,突然大幅倒退至由叢林法則支配嘅荒涼世界。
華夏接受共產主義,並非因為共產主義強大,而係因為華夏食人族文化所及之處,本來就係一片荒涼世界。面對華夏文化經過一百八十年之後嘅首度大舉大侵,香港人已經演化成香港民族,而首次發現民族情感嘅衝擊,難免令大家擔心同心同德都係幻覺,唔敢隨便投入民族主義浪潮之中,接受想像同現實竟然真係可以二合而一嘅天命所歸。呢種遲疑喺現代人嘅愛情之中其實不停發生,大家尋覓然後結合,結合然後質疑,質疑然後放開,但放開之後又繼續尋覓,其實都係因為唔敢既感性而又理性咁去愛。將呢種患得患失之感置於香港人身上,明顯就係大家已經見到彼此已經因為手足之情而選擇齊上齊落,發現共同體愛得深刻,但喺良性循環將要更進一步之時,又擔心短短一年唔足以驗證情感真偽,緣分會轉瞬即逝,如夢幻泡影。《幻愛》劇情之所以引起香港觀眾共鳴,正係因為香港民族喺大時代之下開始排清華夏餘毒,同時對自身存在提出質問:如果眼前一切都只係幻覺,改變世界都只係幻想,但又真係感受到自己內心嘅渴望,咁到底應該要忠於自我,堅持直到最後,定係當係病態,食藥逃避了事?
睇返人類社會常態,其實自身價值觀越係清晰嘅人,係越容易吸引到傾慕者,亦越容易探測到理想對象。千萬年前,人類居於小型部落,要自立一定要習得前人代代相傳嘅社會共識同求生技能,過到成人禮嘅人都係有資格成家立室嘅人。然而,當人類一步一步前進,行入現代社會,大多數人喺成長之後反而生活得比游走山林嘅祖先更加痛苦,面對更多難以忍受嘅社會壓力,陷入情路坎坷之境,究其原因,都係因為童年陰影阻礙現代人搵到適合自己嘅愛人方式,而見人拍拖自己都要拍拖嘅同儕影響又驅使大家低估愛情之難度,結果往往就係慘淡收場,甚至兩敗俱傷。現代人缺乏信仰支撐,又難以認知到原生家庭教養方式可能有問題,結果就只可以靠自己去陪伴自己長大成人,捱唔住社會教化嘅人就只可以封閉自己或者直接了結生命。愛己愛人、群體價值同埋自成一體嘅世界觀三者皆非容易掌握之概念,所以香港人從民族主義之中搵返生命嘅活力,生活嘅方向,於是逐漸發覺愛情其實都需要以護養彼此靈魂為追求,思路完全順理成章。
思考人生,從來都係思考社會未來嘅第一步,因為社會係由人結合而成,而民族則係由有愛嘅家庭組織而成。面對精神困境,個體從來只可以逆來順受,但有積極聚合嘅群體支持,就可以借他人之力去治癒自身之痛苦,民族之所以自動自發互助互愛,道理其實如出一轍。火花四濺嘅愛情,可以係因一剎那嘅慈悲而生,未可稱為真愛,而一生一世嘅關係,則係要用無窮無盡嘅勇氣去維繫,而呢種勇氣正係人類可以懷有理想同希望嘅可再生燃料。當想像共同體已經成真,大家更要鼓起勇氣去信任所愛之人永遠值得愛護,只要喺患難中繼續互相扶持,新關係總有一日會撫平舊關係所造成嘅創傷,而幻愛終有一日亦會化為真愛,最後改寫歷史,鑄成天命。
https://gnimmm.com/2020/07/07/beyond_the_dream/
天命 失落 葉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影音檔: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
本集主題: #彩墨創作展 葉柏昱專訪
▲將現實感受轉為幽默的想像,體現人生中的不平凡。
從孩提可站立時,拿著筆塗鴉是葉柏昱最喜歡的事。那時,家裡開雨衣工廠,粉筆到處都是,這也是他塗鴉的道具,牆壁就是他的畫板。開明的媽媽從不責怪他畫牆壁,反而讓他在未粉刷的水泥牆上盡情揮灑。或許,因為媽媽曾經是藝術愛好者,更能了解沉浸在藝術中的樂趣吧。
▲擁有觀察細膩的雙眼
模仿與觀察事物是葉柏昱從小就擅長的事,在塗鴉中,已透露出藝術天賦,媽媽決定栽培,讓他走藝術這條路。當決定國小考美術班時,起初毫無頭緒,根本不知道如何準備,於是就買了些藝術相關書籍,在家裡自己練習透視。當天測驗考兩項,一是使用水彩畫出一位正在刷牙的人,二是用黏土塑出牽著狗的人,與他事前的練習完全不同,可想而知,一定是名落孫山。雖然落榜,對葉柏昱來說,這是一種新的體驗,也明白原來考試的方式是這樣啊!!
從幼稚園到大學,他不僅是老師眼中班長的不二人選,也是同學們的好哥兒們,尤其那些與老師相處有摩擦的同學,都被他收得服服貼貼。在訪談中,葉柏昱提到他國中老師曾說:「不要看柏昱這樣子,他其實很恐怖,別人在做什麼,他一目了然,但是不跟你講,不過他不會害你,只會慢慢提醒你,哪些部份要改要做。」因為老師的提點,葉柏昱發現自己善於觀察,這個優點讓他在藝術上更得心應手。
為了能順利進入美術班就讀,他到美術班上課,加強素描、水彩等技巧。在台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四年學習中,他甚少偷懶翹課,使基本功更加紮實。在北部也有很多的藝術展覽,葉柏昱會將展覽所吸收之最新藝術形式融入自己作品裡,有時也會涉獵動漫書籍與影片,藉此改變僵化的視覺經驗。
▲眾人眼中的模範生
從小不是當班長就是被選為模範生,葉柏昱是別人眼中的榜樣,而葉柏昱眼中的榜樣又是誰?對於這個問題,他尋覓了很久,終於找到他的模範¬ ── 爸爸、父執長輩。
透過細膩觀察,他發覺他們有值得自己去學習的部分。人一到中年,挫折是無所避免的,但是他們在人前都是不露聲色,當回到家,或擁有個人內心時間時,才能擁有自己的空間。像叔叔、伯伯,回到家,想要抽根菸,就會躲到陽台,鑽到浴室,因為兒女與老婆都不喜歡他抽菸,讓一家之主的爸爸不再是家裡的老大。一位在外面很拼命工作的人,回到家也只能在角落默默抽菸,這樣的情形也產生了有趣矛盾。
創作過程中剛好遇到阿基師事件,一個被塑造成完美的形象,卻有著被社會鄙斥的一面。或許人人羨慕「模範生」這個標籤,卻非人人都想被標記,因為這是無形枷鎖,會侷限其他發展可能。另一個缺點則是當優秀的楷模表現不佳、失敗時,勢必在人們心中產生加乘的不信任感,進而被放大、檢視、討論。葉柏昱開始嘗試思考,為何我們所認為的完人就只能盡其本分與天命?假如自欺也能夠欺人,那麼選擇一種裝傻自欺的方式來娛樂大家,這樣是否也可以繼續當個模範好人?
▲顛覆傳統的色彩艷麗風格
葉柏昱喜歡水彩在畫中呈現的感覺,因此試著在水墨畫中攙入更多色彩,嘗試水彩與墨色多次相遇。在新系列中,他利用紙張不易吸水的特性,讓顏色在畫面中沉澱而產生撞色效果;改變傳統水墨繪畫的順序是他的特色,畫中人物也非正常比例,因而產生新的人體型態,使畫面更圖像化。
配色艷麗與人物造型特殊,使他的作品傳達出更多內涵。畫裡,有電熨斗、果汁機、瓦斯爐、洗衣機,這些都是媽媽平常會使用的家電,巧妙的安排在畫面裡,它是隱喻媽媽。畫中有綠意盎然的植物,這是葉柏昱觀察到家族裡的爸爸們會到小陽台抽菸,只有在這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小小空間裡,疲憊的心靈才得到解放。大叔遊樂園系列,這是與時下年輕人產生對比,大叔經歷許多風霜後,仍然不畏困難,繼續前進,相較年輕人盲目追求流行,大叔是勝出的。
▲繪畫是找尋自我、肯定自我的旅程
創作的過程,一部分是葉柏昱自我內心的投射,而成就的標準,應是從由內而外的建造,以人為出發點。內心的成長,往往會影響外在行為,也就是能知天命而不逾矩。「中年危機」,說它是危機,不如說是轉機來的更恰當。「中年」,可以尋找失落的自我,解放久被被壓抑的自我;「中年」,是重新認識自己本性的良時,是審視價值觀的契機。
該如何重新排列生活重心?如何平衡身心靈?如何坦然面對自己缺點?如何不再迷戀讚美與掌聲?葉柏昱在的繪畫創作過程中,答案似乎都一一的浮現了。
▲葉柏昱- 對於人性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在傳統中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文:金車文藝中心)
葉柏昱簡歷:
1987 生於台灣彰化
學歷:
201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研究所 水墨創作組
2009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畢業
個展:
2016 滑稽模範生- 葉柏昱水墨創作展,誠空間,臺北,臺灣
2015 俗不可耐-葉柏昱水墨創作展,臺師大德群藝廊,臺北,臺灣
2015半透明變形-雙個展,德群藝廊,台北
獲獎 :
2015 第十六屆磺溪美展,入選,墨彩類,彰化縣文化局,彰化,臺灣
2015 劉國松教授現代水墨畫獎學金,佳作,臺北,臺灣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展出日期:01/07-02/26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天命 失落 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彩墨創作展 葉柏昱專訪
▲將現實感受轉為幽默的想像,體現人生中的不平凡。
從孩提可站立時,拿著筆塗鴉是葉柏昱最喜歡的事。那時,家裡開雨衣工廠,粉筆到處都是,這也是他塗鴉的道具,牆壁就是他的畫板。開明的媽媽從不責怪他畫牆壁,反而讓他在未粉刷的水泥牆上盡情揮灑。或許,因為媽媽曾經是藝術愛好者,更能了解沉浸在藝術中的樂趣吧。
▲擁有觀察細膩的雙眼
模仿與觀察事物是葉柏昱從小就擅長的事,在塗鴉中,已透露出藝術天賦,媽媽決定栽培,讓他走藝術這條路。當決定國小考美術班時,起初毫無頭緒,根本不知道如何準備,於是就買了些藝術相關書籍,在家裡自己練習透視。當天測驗考兩項,一是使用水彩畫出一位正在刷牙的人,二是用黏土塑出牽著狗的人,與他事前的練習完全不同,可想而知,一定是名落孫山。雖然落榜,對葉柏昱來說,這是一種新的體驗,也明白原來考試的方式是這樣啊!!
從幼稚園到大學,他不僅是老師眼中班長的不二人選,也是同學們的好哥兒們,尤其那些與老師相處有摩擦的同學,都被他收得服服貼貼。在訪談中,葉柏昱提到他國中老師曾說:「不要看柏昱這樣子,他其實很恐怖,別人在做什麼,他一目了然,但是不跟你講,不過他不會害你,只會慢慢提醒你,哪些部份要改要做。」因為老師的提點,葉柏昱發現自己善於觀察,這個優點讓他在藝術上更得心應手。
為了能順利進入美術班就讀,他到美術班上課,加強素描、水彩等技巧。在台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四年學習中,他甚少偷懶翹課,使基本功更加紮實。在北部也有很多的藝術展覽,葉柏昱會將展覽所吸收之最新藝術形式融入自己作品裡,有時也會涉獵動漫書籍與影片,藉此改變僵化的視覺經驗。
▲眾人眼中的模範生
從小不是當班長就是被選為模範生,葉柏昱是別人眼中的榜樣,而葉柏昱眼中的榜樣又是誰?對於這個問題,他尋覓了很久,終於找到他的模範¬ ── 爸爸、父執長輩。
透過細膩觀察,他發覺他們有值得自己去學習的部分。人一到中年,挫折是無所避免的,但是他們在人前都是不露聲色,當回到家,或擁有個人內心時間時,才能擁有自己的空間。像叔叔、伯伯,回到家,想要抽根菸,就會躲到陽台,鑽到浴室,因為兒女與老婆都不喜歡他抽菸,讓一家之主的爸爸不再是家裡的老大。一位在外面很拼命工作的人,回到家也只能在角落默默抽菸,這樣的情形也產生了有趣矛盾。
創作過程中剛好遇到阿基師事件,一個被塑造成完美的形象,卻有著被社會鄙斥的一面。或許人人羨慕「模範生」這個標籤,卻非人人都想被標記,因為這是無形枷鎖,會侷限其他發展可能。另一個缺點則是當優秀的楷模表現不佳、失敗時,勢必在人們心中產生加乘的不信任感,進而被放大、檢視、討論。葉柏昱開始嘗試思考,為何我們所認為的完人就只能盡其本分與天命?假如自欺也能夠欺人,那麼選擇一種裝傻自欺的方式來娛樂大家,這樣是否也可以繼續當個模範好人?
▲顛覆傳統的色彩艷麗風格
葉柏昱喜歡水彩在畫中呈現的感覺,因此試著在水墨畫中攙入更多色彩,嘗試水彩與墨色多次相遇。在新系列中,他利用紙張不易吸水的特性,讓顏色在畫面中沉澱而產生撞色效果;改變傳統水墨繪畫的順序是他的特色,畫中人物也非正常比例,因而產生新的人體型態,使畫面更圖像化。
配色艷麗與人物造型特殊,使他的作品傳達出更多內涵。畫裡,有電熨斗、果汁機、瓦斯爐、洗衣機,這些都是媽媽平常會使用的家電,巧妙的安排在畫面裡,它是隱喻媽媽。畫中有綠意盎然的植物,這是葉柏昱觀察到家族裡的爸爸們會到小陽台抽菸,只有在這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小小空間裡,疲憊的心靈才得到解放。大叔遊樂園系列,這是與時下年輕人產生對比,大叔經歷許多風霜後,仍然不畏困難,繼續前進,相較年輕人盲目追求流行,大叔是勝出的。
▲繪畫是找尋自我、肯定自我的旅程
創作的過程,一部分是葉柏昱自我內心的投射,而成就的標準,應是從由內而外的建造,以人為出發點。內心的成長,往往會影響外在行為,也就是能知天命而不逾矩。「中年危機」,說它是危機,不如說是轉機來的更恰當。「中年」,可以尋找失落的自我,解放久被被壓抑的自我;「中年」,是重新認識自己本性的良時,是審視價值觀的契機。
該如何重新排列生活重心?如何平衡身心靈?如何坦然面對自己缺點?如何不再迷戀讚美與掌聲?葉柏昱在的繪畫創作過程中,答案似乎都一一的浮現了。
▲葉柏昱- 對於人性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在傳統中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文:金車文藝中心)
葉柏昱簡歷:
1987 生於台灣彰化
學歷:
201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研究所 水墨創作組
2009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畢業
個展:
2016 滑稽模範生- 葉柏昱水墨創作展,誠空間,臺北,臺灣
2015 俗不可耐-葉柏昱水墨創作展,臺師大德群藝廊,臺北,臺灣
2015半透明變形-雙個展,德群藝廊,台北
獲獎 :
2015 第十六屆磺溪美展,入選,墨彩類,彰化縣文化局,彰化,臺灣
2015 劉國松教授現代水墨畫獎學金,佳作,臺北,臺灣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展出日期:01/07-02/26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