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想想
#做對的事
#持續保有被人討厭的勇氣
在從前殺朱拔毛、反共復國的時代,青年節是一個大內宣「民族大義」的重要節日,而在2021的今天,大多數年輕人對青年節無感,比起緬懷100多年前黃花崗烈士,他們更關心的,是今天又有哪些藝人對新疆棉表態。
今天早上我的臉書彈出許多篇青年節應景貼文與活動通知,內容除了回顧黃崗之役歷史,大致是鼓勵年輕人夢想起飛、共創未來之類的,沒有五、六年級生熟悉的林覺民「與妻訣別書」也看不見滿版的國旗圖像;近幾年來「世代正義」逐漸成為政治顯學,「青年選票」也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但青年節氣氛反而一年比一年清冷。
這也難怪,因為人心與時代都變了,眼下的台灣,宅宅比英雄多,改革比革命急迫,早年念茲在茲的「反攻大陸」都成了過去式,「台灣優先」是現在進行式,還有人為紀念太陽花學運,倡議將青年節改為「318」稱做正港「台灣青年節」。
其實不管是兩蔣時代盛大紀念的青年節,或近年被雪藏的青年節,329或318也好,對年輕人來說都只是日曆上的一組數字,他們要問的是,這些位居要職的「大人」們,究竟許他們一個怎麼樣的未來?
他們關切的,是在高漲房價、凍漲薪資以及停滯如死水的經濟狀況下,大人們能不能感同受年輕人說不出口的悲傷?
不久前瘋行的「鮭魚之亂」,當時很多人指責年輕人貪婪淺白無腦,只為免費吃壽司就改去父母起的名字。
青年節想想,這麼直觀的答案是真相嗎?大家知道在如今M型社會裡,沒有富爸爸的年輕人幾乎注定要成為新貧階級,買房,根本買不起,租房,頂二、頂三勉強住住,凍漲16年薪資調漲無望,轉行沒門路、創業缺資本,於是不婚不子,以免貧窮世襲。
而即使如此,我認識的許多年輕人並沒有失去生活的動力,仍努力要在困頓中過得充實,一天兩杯珍奶、偶而一頓499吃到飽、排隊搶購發燒品都是他們安慰自己的小確幸,改名吃鮭魚表面看來荒謬,隱藏在背後的,可能是年輕世代對於貧窮無能為力的、卑微的抗議:如果改名是唯一做得到的事,那就改吧。
鮭魚之亂只冰山一角,世代不正義非一朝一夕所成,世代正義也沒有快速通道可達,比起50年前的青年節,台灣可以說進步了,但還不夠好,我期許自己莫忘初心,持續保有被人討厭的勇氣,堅持做「對」的事;我也要誠懇地請求青年朋友們,熱情與作夢是你最大的資產,請務必好好珍惜它,不放棄就有改變的機會,讓我們共同努力為青春歲月增色彩,讓台灣變得更好,加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
天增歲月人增壽節日 在 2Q11~Your birth our growt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近極圈的沈靜與純淨 , 廚藝大師與學院的共同選擇 內外兼具的手工原木砧板 】
原木砧板對我來說是個會呼吸的工藝品
(原木的氣孔都還在)
因為很喜歡,
所以又一個不注意把所有想講的都一股腦地寫了出來,
結果最後發現文章越來越長。
也因為天天廚房備菜用外, ㄧ週也至少上桌三四天以上
所以連文章更新, 都更新到欲罷不能
相信大家一定都頗忙,
如果一定要選,建議購買前能撥空先看產品介紹,
來自澳洲,塔斯馬尼亞 (Tasmania ),
純淨 零污染, 木匠手工製作 ,
它的確相當有魅力......
文章裡也有和原木砧板相處好長ㄧ段時間的心得,
包含平日每天的餐桌,
ㄧ般的清理保養, 都是個有趣又能靜心的活動
😍😍😍😍😍😍
< < 來自極圈的原木砧板 激發人越用越愛的戀物情結 > >
不特別戀物的我,
基本上,可能對各種”新穎產品”還有喜愛嘗試的傾向。
幾個會讓我覺得越用越愛、越舊越愛的物品,
包含了:包包、牛仔褲、皮夾。
現在多了一項,Big Chop手工原木砧板。
開始使用Big Chop之後,
終於明白為什麼很多廚師會戀物般的,
無論是備菜或是擺盤,都持續使用著相同的一批原木砧板。
即使上面已經累積了深深淺淺的刀紋,擺盤的大大小小克痕,
還是會在忙碌繁雜的廚房日常中,
抽出時間,耐著性子地仔細保養、打磨屬於自己的原木砧板。
Big Chop原木砧板對我的意義就是如此,
除了喜歡它的外觀,有著各色木頭交錯且厚實的美感。
功能上,
它安穩踏實的接下自己每次的下刀,
樸實卻渾然天成的美麗襯托出每個菜餚。
而且越用越覺得順手,原木的色澤越用越是天然好看,
甚至比還沒開始用之前還更有生氣、更有味道!
就這樣,Big Chop成功地讓我對它有了戀物情結,每次使用都還是很喜歡,很珍惜。
🎅🎅🎅🎅🎅
< < 適逢聖誕過年 原木砧板更顯意義非凡 > >
除了平日,逢年過節,
尤其是即將來到的聖誕節與過年,
原木砧板無論在”氣氛”或”功能”上,似乎都能讓節日顯得意義非凡。
聖誕節,
給我的直覺聯想有:聖誕老公公、麋鹿、白雪、寒冷的北歐國度、家人朋友溫暖的聚會。
聖誕節,
家中要是搭配厚實、顏色溫暖的Big Chop原木砧板,
無論當作砧板或是餐桌擺飾,都可以讓家裡更增添一分溫暖、溫馨的氣氛,頓時褪去寒意。
而農曆年呢,
一定少不了的熱湯、火鍋、各種大菜,
比起一般的塑膠、布織類的餐墊,
一塊扎實的Big Chop原木砧板上桌,氣勢跟感覺就真的很不一樣!
原木材質跟顏色天然溫潤,搭配起來特別好看、有氣氛,
功能上也更環保(比起塑膠、各種化學材質),讓人放心。
更不用擔心布織類的桌墊, 弄髒弄油了還要清洗
即使是再燙、再大碗的火鍋、湯類,
Big Chop就是可以讓人可以很放心、安心地擺放上去,
美觀實用兼顧,真的是由衷覺得這原木砧板內外兼具,不只平日更是逢年過節的最佳助手!
【 近極圈的沈靜與純淨 , 廚藝大師與學院的共同選擇 內外兼具的手工原木砧板 】
來自澳洲南端大島 , Tasmania (塔斯馬尼亞) 手工原木砧板, Big Chop
是許多廚藝大師、烹飪學院、電視節目會指定使用的手工原木砧板,
知名廚師像高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日本具良治刀具大師Mino Tsuchida........等,
⭐️木頭來自全球最純淨空氣的領域 ,純淨 零污染
Big Chop使用的木頭全部都來自澳洲南端大島,塔斯馬尼亞 (Tasmania )
Made in Australia
塔斯馬尼亞( Tasmania ),
澳洲最接近南極的一片淨土,因為再往南走就是南極,也有”世界的盡頭”之稱。
也因為自然生態保護得極為完整,也號稱”天然之州”。
整個塔斯馬尼亞甚至有40%被列作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與世界遺產,還被聯合國評測為擁有全球最純淨空氣的區域。
無論哪個稱呼,都透露出塔斯馬尼亞獨特極為純淨、零污染的自然環境。
Big Chop就來自這片純淨、毫無污染的廣大森林。
不只零污染,所有的木頭都是在這極接近南極,一點一滴透吸收著堪稱世界第一的水質與空氣,經年累月孕育而成。
⭐️木頭選擇
在木頭的選擇上,也獨具風格,
所有的木頭是來自一位塔斯馬尼亞經驗老道的木匠。
在長年與木頭相處的歲月後,
選擇了包含了黑木、橡木、松木,等,最適合做砧板的木頭。
所謂的適合當然有很多理由,
但主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是 “軟硬適中”的木頭,
這樣鋒利的刀具不會傷害砧板,砧板也不會因為太硬而傷了刀具。
過硬的砧板除了讓人害怕傷了刀面,切下去的反作用力也過於即時 (像是切到鋼面的東西),少了一份安穩感。
所謂的好的木頭砧板,
是可以微微地咬住下切的刀面,讓每次下刀都穩定安心,
所以用久的原木砧板上會留下淡淡的細痕,
難怪數家之名廚藝學院會使用一片原木砧板超過十年以上,
甚至把砧板上的刀痕、刻痕當作極富經驗、時間累積的象徵。
這令我聯想到RIOMOWA鋁合金行李箱,
行李箱表面留下每次旅行的痕跡,又不影響其功能性。
每片原木砧板的痕跡,也就像是留有主人的個性、記憶。
難怪這麼多知名廚藝大師,會在各種場合反覆使用同一片Big Chop原木砧板。
⭐️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
塔斯馬尼亞當地木匠手工一片一片製成,
即使是相同型號,在顏色、紋路上也都會有些微差異。
每片原木砧板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
如果再配合上使用過程中留下的痕跡,
對我來說,每個痕跡都像是一個使用過程的記憶,
可能是某次剁牛大骨的刀痕、可能是某次急忙切菜的細紋...
總之,使用越久越像是賦予了砧板個人性與生命力,
漸漸的這片砧板的外觀也像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個性、生活班,成為一個極為私人性的物品。
⭐️厚實的外觀、天然交錯的原木配色 , 與眾不同 獨特造型
厚實的形狀、天然交錯的原木配色
有別於傳統木頭砧板,只有功能性卻完全忽略了外觀設計感,使得砧板永遠只能在廚房使用。
而Big Chop想強調的就是功能與外觀兼具,原木砧板是可以上餐桌的!
這再次讓我聯想到Rimowa行李箱,
不只有行李的功能性,
Rimowa還劃時代的把行李箱做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演繹,融合了時尚設計感。
身為原木砧板的Big Chop也同樣的概念,
除了砧板功能,還可以大方地當餐盤端上桌,
就算在滿是花俏品牌餐具的桌上,也絲毫不覺得彆扭遜色,
品質優良木頭散發出的質感,獨特的設計與配色,
無論搭配上各種菜色、餐具,感覺都很好。
像是傳統的中式碗筷,或是現代的西式餐具,都會有混搭與自然的美感。
⭐️原木砧板的保養
我自己很享受這個上木板油的過程,
有些像是老獵人打磨自己最熟悉的打獵工具,
除了可以帶出更不同溫度的顏色, 也能封住木板的毛孔, 可以達到抗菌效果
看著原木砧板油滲入木材毛細孔中,木砧板吸收完呈現出飽滿的色澤。
滿是細細刀紋的砧板, 代表著主婦每一餐的用心
傷痕累累的砧板在上油之後,每個痕跡都像是被撫平過,綻放出歲月的美好!
Big Chop 的 nuturing cream,
含有稀有的純檸檬油和純蜜蠟, 還有其他的礦物油和植物生成的棕欄油
溫和清爽的檸檬香和細緻的cream質感,
很喜歡ㄧ點點淡淡的檸檬柑橘香, 保養原木砧板的過程, 也是ㄧ種另外的享受
而且使用方便又簡單, 只要用廚房的紙巾和保養油, 擦過每ㄧ塊原木板上完保養油後, 也不用在清洗 下次可以直接使用喔!
通常是ㄧ個月上保養油ㄧ次, 但可以依照自己的使用頻率
像我自己非常常使用這些原木砧板, 我自己也很喜歡這樣的保養過程, 所以我會三週左右就上保養油
(其他更詳細的使用保養 除菌分享, 在分享文裡喔)
⭐️名廚推薦/ 電視節目使用/ 皇室婚禮指定用砧板 /烹飪學校指定用砧板
Gordon Ramsay 名廚
Ash Pollard 名廚
Jamie Oliver名廚(特別要求訂製四款)
Mino Tsuchida; Mr Global Knife 具良治(國際展示、競賽的搭檔)
Natalie Cooper 主播名人
烹飪節目:我要做廚神MasterChef
烹飪節目:我的廚房我作主My Kitchen Rules
💕 精挑細選八款砧板 💕
★特文河長方版(長方形40*27*4cm)
★特文河長方版---大尺寸(長方形40*27*4cm)
特文河長方版-----最受歡迎也是銷售最好的款式
廚房裡我自己天天備菜用是大尺寸的特文和長方版, 已經用到“刀痕累累”的大尺寸
平日上桌的排餐, 就是用40cm的特文和長方版
不過前兩次的團購, 也有滿多媽媽們是用40cm的特文和長方版在廚房備菜用, 也很實用呢!
特文河長方版的五種木頭:
黑木(淡褐色~深褐色)
松木(奶油白~淺黃色
桃木(紅褐色)
擦木 (橄欖綠黑色交錯)
橡木 (稻草黃~淡紅褐色 )
中規中矩不失氣派的 特文河長方版, 就是家裡不能少的的實用經典款
更是Big Chop 商品中, 受知名主廚親賴的明星商品
我自己也有兩個,不同尺寸的特文河長方版
ㄧ個廚房裡天天備菜用,
ㄧ個就是牛排 豬排 雞排......上桌時使用
★派曼河圓板(圓形32.5*4cm)
黑木 (淡褐色~深褐色)
橡木 (稻草黃~淡紅褐色)
好喜歡這派曼河圓板散發出的可愛復古風,
也是市場上比較少遇上4cm厚的圓形原木砧板,
也喜歡可愛復古風, ㄧ點點與眾不同的主婦們記得它喔!
因為派曼河圓板也是能上桌, 能在廚房備菜, 自己也有兩個
ㄧ個在廚房裡:
像切熟食
或是像蔥花 蒜苗...就是洗淨切好 沒有烹調過直接就上桌的料理
另外ㄧ個可愛復古的派曼河圓板 ,好喜歡它上桌 將餐桌帶來不同的風貌
很喜歡在上面放滿烤蔬菜
或是熱鍋的湯 墩飯 鍋子上桌時, 當餐墊用
★ 三色原木砧板25*23.5*3cm
黑木 (淡褐色~深褐色 )
橡木 (稻草黃~淡紅褐色)
桃木 (紅褐色)
短小精幹的三色原木砧板,
可上場打戰當砧板用 也可溫文儒雅當作上桌的餐盤
這是我第一個認識Big chop的商品
ㄧ開始只有和Q兩個人的時候 牛排比較小塊 我都用這
壽司 cheese上桌也都可以
很喜歡後來又補貨ㄧ個
自己目前有兩個三色原木砧板
ㄧ個上桌用,
ㄧ個每天固定放在廚房 切水果 切麵包 ...甚至搗碎堅果用....... ,
★ 起司圓板 (圓型 28*2cm )
黑木 (淡褐色~深褐色)
經典中的經典, 不該少了它!
斜切邊設計的cheese 圓板, 有如converse 人人視為百搭的經典款
ㄧ如converse的精神,
可以走進巴黎dior秀場, 可以踏遍紐約布魯克林嘻哈籃球街頭
cheese圓板,
可以搭上ㄧ杯頂級紅酒與cheese,
也可以搭上巷口買了的搭配鹽酥雞和啤酒,
還可以豪氣擺上ㄧ顆顆大草莓 盡情揮灑罪惡的煉乳
cheese圓板,
剛剛好的大小與厚度,
加上斜切邊的設計, 是每家都會收藏的經典原木砧板,
ㄧ如其名 讓人看到就聯想到的是,
邪惡的ㄧ整大塊cheese 或是切片的精緻cheese水果擺盤,
甚至水果 麵包, ㄧ個人的早餐.....都恰如其份
★ 起司長方板 (長方形 24*15*2cm)
黑木 (淡褐色~深褐色)
斜切邊的設計, 成穩的黑褐色,
聯想到的是來自京都的京都茶道精神, 忍不住想沏上ㄧ壺茶,
當然放上精緻的日式糕點或是綿密的的cheese cake都毫無違和
ㄧ種獨特的精緻美好
它不佔空間的精緻, 更是讓我每次泡杯熱茶, 直覺拿起它來隔熱
頓時ㄧ杯普通的茶, 也瞬間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
★ 起司正方版 (正方形 21* 21*2cm )
黑木 (淡褐色~深褐色)
松木 (奶油白~淺黃色)
★ 起司正方版 (正方形 21* 21*2cm )
黑木 (淡褐色~深褐色)
桃木 (紅褐色)
這低調卻精緻的正方板, 像是家裡的賢妻,
少了那份對外的氣派,多得是那分熟悉的親暱,
每天相處沒有特別感覺, 仔細想想才發現生活中缺少不了她!
處間單來說,好用啊!
極度個人的正方板,大小、厚度、顏色都很適合一個人。
全家一起吃飯時,孩子最愛的 “一人一份”餐點...
這精緻低調的正方版 , 也將餐點帶來視覺饗宴
漸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板子,
像Q小姐最喜歡中間有白色松木的方板,
我的則是中間紅褐色桃木的方板,
從正餐到點心都會自然而然地拿出來放在自己面前。
甚至後來,喝茶、吃水果、泡麵.....
幾乎所有屬於"個人"使用的場景,都會毫不懷疑地伸手拿出那片專屬自己的方板。
--------------------------------------
最後 , 請容許主婦再囉唆ㄧ下
簡單來說六款砧板 大致分成~
【 “厚”款原木砧板 】: 3~4cm
★ 特文河長方板(40*27*4cm )
★ 特文河長方板(50*34*4cm )
★ 派曼河圓板(32.5*4cm )
★ 三色板 ( 25*23.5*3cm )
厚款----
實用, 專業的氣勢擺盤
除了主婦廚房每天備菜必備外,
牛排 豬排 雞排 羊排 ......上桌有如餐廳的專業氣派擺盤外
更能感受到, 比起在瓷盤切的不同手感
【 “薄”款的原木砧板】:
★ 起司長方板 (24*15*2cm)
★ 起司圓板 ( 28*2cm )
★ 起司正方版 (21* 21*2cm )-黑木與松木
★ 起司正方版 (21* 21*2cm )-木與桃木
薄款的運用也很廣!!
早餐 、午餐 、點心、ㄧ人ㄧ份餐點,
甚至因為精巧便利, 攜帶外出野餐...
精緻外型與質感 ,除了實用, 每一餐都帶來不ㄧ樣的視覺饗宴
尤其更推薦, 如果和Q小姐ㄧ樣最愛 “ㄧ人ㄧ份”餐點上桌!ㄧ定不能錯過
木頭弄髒了好處理, 更是讓我收起家裡的所有杯墊,
熱茶壺 杯子.......拿塊薄款的原木砧板墊著 ,餐桌上隨時多了些溫度與質感 ,再也不用洗杯墊 餐墊啦!
來自近極圈零污染的原木手工製作 , 需等上ㄧ段時間
飛越赤道, 已經在台灣......現貨開團!
[ 現貨團]
🌟分享文:https://qq2q11.pixnet.net/blog/post/350835769
👉🏻訂購單: https://www.liqform.com/v/edq6d14x
★現貨商品, 付款完成一~三日出貨
★付款方式:刷卡或ATM轉帳
★下單後尚未24小時完成付款訂單, 會失效喔!可以再重新下單
等了近兩個月的手工原木砧板,
(真的是從木材挑選開始 ...手工製作, 慢工出細活)
因手工製作, 品質要求, 木材精挑細選, 無法確認等待時間
所以前兩次售完都無法開放預購, 等到現貨才開團
天增歲月人增壽節日 在 Tasha-翎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
美國著名作家約翰·戈特曼在其著作《幸福的婚姻》里,曾提到過這樣兩組數據:
如果健身愛好者每周從他們的健身時間里勻出10%的時間,來鍛鍊他們的婚姻而不是他們的身體,他們在健康方面獲得的好處將是在跑步機上跑步的3倍。
不幸婚姻的承受者患病概率大約增加35%,並且平均壽命縮短4年。
相反,與那些離婚或身處不幸婚姻的人相比,生活在幸福婚姻中的人活得更長久,更健康。
這兩組數據放在一起,赤裸裸地揭露了一個扎心真相。
那就是最好的養生方式,其實就是跟一個舒服的人在一起,擁有一段舒適的親密關係。
你的身體健康,取決於你的心情,而你的心情好壞,往往取決於能否跟身邊的人相處舒服。
1.‘相處舒服,是因為三觀相合。’
人與人之間的磁場,沿著三觀向外輻射。
三觀相合的人互相吸引,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而三觀不合的人,說句話都似在翻山越嶺,疲憊又心累。
《愛情保衛戰》里,有對情侶因為三觀不合鬧得不可開交。
男生覺得生日和節日全都可以無所謂,只不過是所有普通日子當中的某一天,女生覺得那一天就是有著特殊的含義,就是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儀式感來證明彼此相愛;
男生認為女生喜歡鮮花和布偶什麼的過於天真幼稚,女生覺得男生喜歡的東西也都沒品味;
男生認為出去旅行就是為了去拍照記錄生活,而女生認為旅行就是要體驗,要用心感受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光。
對於生活當中很多相同的事物,兩個人基本上都有著完全不同的認知。
但事實上,誰對誰錯其實並沒什麼統一的標準。
而問題就在於,兩人經常對對方的觀念和認知不屑一顧地表示否定和抱怨。
看到兩人這樣,塗磊說:
「兩個人之間,如果三觀不合併且難以調和,那永遠無法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三觀不合的兩個人,在一起是不會幸福的,甚至是不會輕鬆的。」
的確,兩個人如果三觀不合,永遠不會是一路人,相處起來只能是互相折磨,身心俱疲。
就像有句話所說的那樣,比起貧窮等其他因素而導致的不相愛,三觀不合導致的不相愛才最為致命。
相愛看五官,相處看三觀。三觀相合,才能相處舒服。
2.‘相處舒服,是因為彼此懂得。’
在一期《奇葩說》里,柏邦妮問:「心裡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啊?」
馬東說:「心裡有很多苦的人,只需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感情里的一份懂得,恰恰就是那一絲甜。
楊絳和錢鐘書是出了名的文壇伉儷,兩人相知相守,恩愛數載。
有一次,楊絳給錢鐘書寫了一封信,信上只有一個字:慫。
相信這樣的一封信,任誰收到,心裡都不好受。
但懂楊絳如錢鐘書,他很快便給楊絳回了信,信里同樣只有一個字:您。
楊絳收到錢鐘書的回信之後,就瞬間明白了他的心意,甚至為兩人的心有靈犀感動落淚。
那麼,這封被稱為史上最短的情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楊絳寫的「慫」字,意思是問錢鐘書心上到底有幾個人?
而錢鐘書回的「您」字,意思是心裡只有你一個。
果然,彼此懂得的兩個人,哪怕寥寥數語,也能明白對方的心意;
而彼此不懂的人,就算千言萬語說盡,也是雞同鴨講,比搬磚還累。
有人曾這樣形容過人與人之間的相知相懂:
你在水里自由自在,我在岸上心情澎湃,哪怕沒有相見,也能懂得彼此的真心所在。
感情里,相遇,相識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能不能彼此相知,互相懂得。
懂,無關風雨晴天,無關時間長短,它是兩個人相愛至深的最好證明,也是彼此之間經過歲月的沈澱,修得的最大福分。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就是,欣賞彼此的好,懂得彼此的苦。
顧城曾在詩里描寫過這樣的唯美畫面: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彼此懂得的兩個人就是如此,哪怕只是靜靜地站著,一句話也不說,也足夠美好和愜意,足夠很安逸和舒服。
3.‘相處舒服,是因為情緒一致。’
什麼叫情緒一致呢?
不是你們永遠都悲喜相同,而是在特定的情況下,能做到巧妙共情。
你高興的時候,他不冷言冷語打擊你;你傷心的時候,他不咧著嘴取笑你。
網上有位女士曾經這樣吐槽自己糟糕的生活狀態,她說:
「有一次晚上做了一個好玩的夢,第二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於是就興高采烈地跟老公具體描述,自始至終,我都興致勃勃。
沒想到老公聽完後,冷冷地來了三個字:沒意思。」
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她對一些事興趣盎然的時候,老公就大煞風景地興味索然。
當她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績,開開心心跟老公分享的時候,老公要麼就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要麼就是一盆冷水澆下來,澆得自己透心涼。
時間久了,她覺得所有開心和痛苦,通通只是自己一個人的,對方並不能感受和理解半分。
這樣的日子,讓她覺得很累,也很心酸。
有句話說:知你冷暖,懂你悲歡的人,才能更好地給你幸福。
兩個情緒可以一致的人,你快樂的時候,他為你開心,你悲傷的時候,他替你難過。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即使這世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這回事,也能內心得到慰藉,心裡感到舒服。
而兩個情緒無法一致的人,你都悲傷地要上吊了,他卻在旁邊喜滋滋地以為你在盪鞦韆。
這樣的一段關係,對誰來說都是一種身心上的消耗。
4.‘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養生。’
人與人之間,從來都是相遇容易,相處難。
處得舒服,心情愉悅,精神煥發,不用依靠補品都能很好地養生;
處不好,內心焦躁,生活看不到希望,日子看不到奔頭,對身心都是一種摧殘。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彼此之間不會因為三觀不合而矛盾重重,不會因為彼此不懂而衝突不斷,更不會因為情緒總是不一致而內心涼涼。
「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跟相處舒服的人過日子,清淨自在,內心安寧,就是最好的養生;
和不舒服的人在一起,雞飛狗跳,家煩宅亂,無異於互相投毒,慢性自殺。
一段關係最好的結局,不是兩個人突破萬難走在一起。
只有在一起後相處舒服,才是感情的圓滿。
原作- 洞見握書姑娘
天增歲月人增壽節日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廣東後遷居於此,得豐盛水土,自稱「客家」,勤儉刻苦,莫失莫忘,且保留了中原古韻。
天真地以為能攀星摘月的七層古塔「聚星樓」,某年風災後只剩下三層,靜默地立在原地。古雅風流倒映在地下出現的一口古井,那一汪清澈冰涼的水中育有搖頭擺尾色彩斑斕的錦鯉,只是架在井面的鐵柵欄狠狠地破壞了錦鯉圖的美感。曾有不少文人進士,寒窗苦讀浪漫軼事的覲廷書室,門前一對蒼勁有力的端莊黑字「德澤流芳、祟山毓秀」,仍舊雋刻在硃砂紅木上,以書香墨魂冷眼河山變改、戰火無情和世事更易,正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
尋常巷陌中,那株開得姹紫嫣紅的簕杜鵑,一樹紫紅放肆任性的開在三層高的村屋前,然而再矚目也不及寫着「屏山盆菜」的大字招牌。
惜舊。一碟一碗皆有情
招牌底下昏黃的舊店裏,一時被兩邊一列長架上堆放着過千的碗碟所震懾,罎罐碗碟、沙煲罌罉,銅皮木製陶瓷,公雞、萬壽無疆、蟠龍翻雲、清花等花紋,有些是民國,甚至清朝時候製的,全是舊食具,也有盆菜、九大簋古盛器。短毛頭圓臉兒的店主鄧聯興(聯哥),伸手把器笑謂:「全部都係呢條村好多家村屋拆嗰陣時丟嘅,我唔保留就冇㗎啦!」
聯哥是這盆菜店第三代傳人,也是屏山鄧氏的後人。隨時代變遷,圍村生活一點一滴改變了,舊東西正在消失中,他很想保留這裏的一事一物。碗碟叢中,電話猛烈又急促地響起,幾乎是從早到晚響不停,原來不少識途老馬惠顧過他,從此愛上那獨有的圍村客家風味,每年如燕歸來,都會在喜慶時節訂盆菜、九大簋。他拿起電話對客說︰「冇送貨㗎!對唔住!」
一般盆菜店為增生意,多設外送。聯哥寧願賺少些錢,卻堅持傳統,規定只可在鋪吃,或可訂在祠堂內的大地堂吃。「盆菜、九大簋屬於我哋圍村宴席菜,外送拎出去市區食,完全唔夾!要喺我哋條村食,咁先有風味!」他竭力保衛不單是一個失傳飲食,還有它的良美附景──
這天,就有村民大排筵席吃九大簋。「我有盆菜同九大簋,但九大簋佔咗生意嘅七八成。九大簋出面少做,係我至有!」聯哥、兒子Jeff、大廚及四五個女工,早在各有各活兒在忙,有的在巨型鑊前炒呀炒;有的將各款食物舀進銻盆,包上保溫錫紙;有的張羅執拾餐具和食物搬上貨車。眾人浩浩蕩蕩乘着車沿鄉村小路,直抵盛宴氛圍。
顯赫。祠堂寶地見昌盛
「九大簋,傳統喺祠堂食!」
頂着七百多年的歷史,鄧氏宗祠的雕樑畫棟,青磚紅瓦,在風霜刀劍下,仍汨汨細流着官宦世家一時的顯赫,鄧氏後人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喜事、父老子孫聚會等,無法撼動的熱鬧場面,記載着族人的昌盛,如一樹繁花。
繁花散落處,是這個過萬呎的大地堂前,擺好的二十多圍筵席,喜氣不言而喻。「通常我哋村民結婚、BB滿月、舊時新居入伙,同埋點丁燈,先會擺九大簋。傳統一圍枱人係雙數,所以要坐八仙枱。」八仙枱其實是四方枱,坐八個人,後期改為圓枱,人數再沒有規定。
開席了!祠堂門前的一根火苗,燃點藥引,數十萬台的紅衣鞭炮就措手不及在耳邊炸開,硝火及散開的紅衣頓時在空氣中飄飄而下,驚惶的心被期待開餐的興奮掩蓋。「喺祠堂擺酒近村屋,祠堂門前燒炮杖,村兄弟聽到炮杖聲,就知道開餐,走嚟食。」
上菜講次序,先來的是湯,其他出場不分先後,離不開雞鴨豬手冬菇……中間上子薑菠蘿,消滯去膩,最後才是小盆菜。「食到咁上下,主人家會逐枱敬酒,都係最長輩嗰個行先,譬如結婚,就由老爺奶奶率領。」
鄉情。添飯加菜作叮嚀
吃九大簋,味道其外,碗碗藏鄉情,像添菜,「主人家客氣啲,客人嚟到好似唔夠食,覺得唔好,會抽個裝食物嘅桶,譬如冬菇豬肉,睇吓邊啲唔夠,逐圍添加。」如有吃剩的菜,也會送給朋友親戚,充分如俗語說「又食又拎」般慷慨豪情。其他沒有請來的,主人家都會分給同巷,或隔離巷的鄉里,這份鄉土人情在城市裏,真正少見。
舊日請喜酒,取好事成雙,連餸菜也呈雙數,如「四簋」、「八簋」,但客家人認為九大簋的「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意頭,才有九缽。其實九大簋還有一款飯,加起來共十款,就是飯菜齊備,十全十美,人生的圓滿就捧在一手間,見證於觥籌交錯中。「以前唔係咁富有嘅,請食盆菜已經好好。係富貴人家,捨得使,先請九大簋,請最好嘅俾人食!」
昔時九大簋食材貴重,主人家一頓飯宴,揮擲千金萬丈豪氣。聯哥自小就見識有錢人排場,筵開百席是閒事,設流水席,大宴群親好友吃足三天三夜不足為奇,相比今天這樣的場面,當年盛況,由衷地帶點悲壯。
一碗。百菜百味筵席盛
「九大簋矜貴在每一樣餸都係獨立,唔似盆菜嘅食物混埋一齊,一菜一碗,比盆菜好食。」
簋,在古代是貴族放食物的器皿。他們客家人吃九大簋就用九個大簋放食物,後來簋經過演變,叫兩杉四缽。「杉,係大碟。缽,即係大湯碗。用碟同碗將餸分開嚟裝,唔好撈埋一齊。」
現時九大簋已全然以碗盛載,還因應時節調校不同菜式來宴客。「天冷天熱唔同,天熱煮清啲嘅好似梅子鴨,天冷煮南乳鴨,就濃啲。」口味的轉換,使人不易生厭。菜式獨立,百菜百味,使味蕾每次都有新衝擊,吃出其中的風味,這才是九大簋精緻之處。
近年在香港,大時大節吃盆菜愈演愈烈,愈趨普遍,但對吃九大簋,大眾多聞所未聞。
「做九大簋好少人識。譬如我同村都曾經有人做過,味道唔得,冇咗啦!美心啲大廚都嚟試食過,跟足啲餸推出,出晒報紙、電視,最後都係冇做。你唔係我哋圍村人,又唔係好似我做咗咁耐,係做唔到嗰種味!」聯哥帶點自豪說。
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大簋菜式在不同村或會有差異,主要視乎村內有甚麼食材便用甚麼,如村有魚塘,便有淡水魚。或者宴席主人家的要求,捨得出錢的,便有山珍海錯。聯哥則身為屏山鄧族,傾盡識才,續承庥美。「我由細到大喺條村嘅九大簋大多都係呢九款,陳皮鴨湯、了酸豬手、黃酒雞、南乳鴨、炸門鱔、雞汁燴花菇、魚肉丸、子薑菠蘿、小盆菜,加埋雞鴨飯,總共十款。」
獨特。自家佳餚自家味
做九大簋,逐樣做,炆、炸、煮、燉、燴、滷、醃樣樣齊,比起盆菜,工夫多,利錢低,但聯哥廿多年來,仍恪遵一份客家人特色。其他人依循抄襲,卻做不到同樣的美味。他的九大簋味味是精品,首重用料精。「我哋嘅炆豬肉同了酸豬手,係用每朝劏嘅新鮮豬。」連炸門鱔都是新鮮即日捕,門鱔來價貴,外面會用較平宜的炸芋頭、炸花枝丸代替。「圍頭客家近海,舊時喺大埔東嘅海面有好多門鱔魚,所以我哋嘅九大簋一定有門鱔。」
再者,聯哥是元朗原居民,魚販和豬農必然將新鮮門鱔及本地新鮮豬先預留給他。而且坊間沒有多少人做九大簋,要煮出真正味道,他須用圍村傳統的獨有調味。「炆豬肉嘅麵豉醬,係用黃豆加麵粉自己整;黃酒雞嘅黃酒,用糯米同酒餅自己釀;子薑菠蘿嘅子薑,每年六七月啱時候用醋嚟醃,味道先正宗。」調味可說是做九大簋的靈魂,更重要還有手藝。
「煮九大簋,主角係做小盆菜嘅炆豬肉,豬肉炆得好,啲汁滲到入盆底嘅蘿蔔、豬皮同枝竹,成個盆菜都好味。」
他選腩肉和前胛,斬了件,燒熱巨鑊,下油,加入豬肉、香料、糖,之後加水。大灶火力猛,豬肉容易黐底,所以要揸起大鑊鏟不停攪動。一鑊豬肉,炆上一小時,來來回回翻廿多次。要懂得用力,不須太大力,順着力去剷。豬肉炒到六、七成熟,才下麵豉醬和南乳,既不黐底,醬料香味發揮得最好。他還有秘技,就是炆好的豬肉,不要趕着吃,攤放兩至三小時,更臻入味。
眾望所歸的炆豬肉,樣子紅彤彤,乾淨利落,不見有油水蔓延,鬆軟不油膩,吃時展露山賊氣質一口吃掉,入口的瞬間,豬皮帶點嚼勁,豬油與醬汁完美的邂逅,令嘴角上揚的味道,毋須言語,就有口水直流的魔性!
宗親。人人為我厚恩情
這無法停口的炆豬肉,手法技藝是傳承自聯哥父親,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恩人。他父親以前在村裏務農,懂煮幾味撚手家鄉菜。遇有同村喜事要煮盆菜或九大簋,就會叫他來幫手。
「老竇完全係義務,永無托手踭,每次做完喜事,封番封利是仔,小小心意!唔會賺到錢。大家同村,你幫我、我幫你,人情味好好﹗」聯哥憶述說。聯哥十一歲起,就跟父親到祠堂煮九大簋,他充當小幫手,切菜起爐生火等。「我好鍾意做呢樣嘢,有得玩又有得食!」而父親負責掌勺,他看得多,慢慢學會了煮筵席菜。酒菜圍繞,鄉親為屏,長年累月浸淫在筵席的氣氛中,團聚的熱鬧、鄉里的恭親,種下對老鄉土深微綿邈的感情來。
九五年,其父因年邁而退休。「成條村都冇人做,我唔接手做,九大簋就會失傳!」他惟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把手藝延續下去,也保留了當時碩果僅存的盆菜和九大簋。
「老竇係業餘,搵唔到食。我要開鋪,煮九大簋嚟做生意。」起初他的字號寂寂無名,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大拍烏蠅。同村的人知道他的難處,也念起他兩父子經常為村出心出力,都不時帶朋友回村,藉詞宴客,特意叫聯哥煮九大簋,讓他有生意可做。甚至容許他在富濃烈圍村色彩的祠堂擺席。
「最感激係同宗兄弟鄧達智,市區人先至認識我。」九五、九六年時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與傳媒、文化界,在圍村吃過聯哥煮的盆菜宴後,經過報道,盆菜開始廣受大眾認識,聯哥越見名氣,即使沒賣廣告,生意大旺。連明星周潤發、甄子丹、郭富城,政界唐英年、葉澍堃等名人都是常客。
人情,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交心而生。「老竇教我,對鄉親要好,因為同村都係兄弟,自家人,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他對父親的教誨,仍刻記在心。像是每年清明拜山祭祖,他一切都以村事為先,年年為此都推卻不少大宗的九大簋生意,也幫族人煮山頭。只要村裏要他幫手,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
每朝六七點,天邊方呈魚肚白,沉睡的鄉村,巷弄後小門半掩,漆黑中廚房亮着一團燈光,冒出縷縷煙霧,傳出咔嚓咔嚓聲響。一個肥圓身影,汗涔涔地已提起鑊鏟,鏟挖着鑊中豬肉,繁忙的氣力活早就展開了。聯哥臉上仍含笑說︰「我幾乎日日都咁早,一直做到晚上六七點,十二三個鐘㗎!但一啲都唔辛苦!」
他奮力以煙火、菜甜、肉香,留住屬於圍村風味的九大簋,以食物的味道譜寫宗族和鄉村人情的記憶,透過節日、慶典,寄語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不忘祖、不忘根,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與人拉近了。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魯雋華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1am-9pm
詳情: http://bit.ly/2UxOwEC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