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養脾不水腫💦
脾負責吸收、消化,以便製造氣血津液。當脾的功能不良時,體內水濕停滯,就會頭重身困、痰濕水腫。
---------------------
中醫稱立秋🍃起至秋分(2021年9月23日)前這段日子為「長夏」,早晚有秋涼、午後卻炎熱濕熱,人們一旦掉以輕心,容易濕邪入侵,因而得病,所以長夏又有「秋老虎🐯」之稱。
中醫典籍《素問.藏氣法時論》載:「脾主長夏」,意指長夏養生,重在護脾;《脾胃論》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脾虛則阻礙運化,水液失利💦導致體濕痰多、氣短乏力,體力下降則活動量減少,惡性循環下就由水腫變肥腫。🐷
中醫認為五色、五味入五臟,黃色、甘甜食物均對應脾臟,長夏期間,可多吃黃色食材如粟米🌽、南瓜、木瓜;至於甘甜食物,中醫是指源自大自然的甜味食物,例如甘草、杞子、山藥、南瓜、豬肉、米飯🍚、紅薯等,並非冰冷甜食,如雪糕、乳酪等。
除了著重補脾,長夏仍有暑氣☀️,如要煲湯水或涼茶消暑,並不宜煲大暑時的消暑材料,也不宜亂飲廿四味、夏枯草等涼茶。因立秋後天氣開始乾燥,若再飲用冬瓜湯、廿四味等利尿清熱功效強的湯水,或過度清熱,損傷陽氣,在乾燥秋季時易傷腎。建議飲用較平和的五花茶,或改用相對溫和的合掌瓜(佛手瓜)或絲瓜煲湯代替。合掌瓜性溫,助清熱解毒、理氣和中、疏肝止嘔,高蛋白質高鈣低熱量,適合減肥者食用;絲瓜性涼,清涼利尿、解毒通便,更富含維他命B,能保護皮膚,除斑美白。
長夏過後,即將迎接秋天,天氣將慢慢由熱轉涼及濕轉燥,養生要循序漸進,逐漸潤燥護肺。可多吃淡補食物如山藥、蓮子、芡實、粉葛、百合、雪耳等等,白色食物於中醫學上具潤肺效果。日常應避免進食辛辣刺激和濕毒食物,如竹筍、芒果、菠蘿、榴槤等,還要戒吃喝冰品。😅
食療以外,穴位按摩也有效降服「秋老虎」。按摩除了能紓緩肌肉緊繃,還能暢通氣血、打通穴位。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穴位則是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透過按壓穴位,能達致疏通經脈、活血通絡、寬胸理氣、緩解情緒等效果。建議以手腕內側輕揉足三里穴(小腿前外側髕骨下緣向下4橫指、脛骨外側4橫指),堅持每日一至兩次,每次約五分鐘,有利健脾化濕、增強免疫力、強壯身心,安度長夏。
📽️更多健康資訊🎞️:
我的天然療法路:https://youtu.be/Nu1f9-nACDA
勿讓小朋友濫吃西藥:https://youtu.be/dMSn5CqnNto
#長夏 #補脾 #水腫 #清熱 #中醫 #養生 #健康 #唐安麒
------------------------------
大家記得like我的各個channel啦😁
Mewe:https://bit.ly/39KEGs6
IG 名:DR.ANGELTONG
YouTube:https://bit.ly/3ic4LDT
Blog:http://blog.angeltong.com.hk
KK Box:bit.ly/3r6x6Q3
Sound Cloud:bit.ly/3q8iI8x
SoundOn:bit.ly/2MFFiIg
Spotify:spoti.fi/3q57KB1
Listen Notes:bit.ly/3q61tom
------------------------------
天天 自然 療 肺 草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牛津大學今年初發佈的一份研究顯示,封鎖措施造成的壓力,使父母的壓力、沮喪、焦慮暴增,許多人感到難以放鬆、焦躁易怒、絕望、對事物失去興趣、恐懼與擔憂、沒耐性[1]。
家長在面臨生活工作兩頭燒與疫情焦慮,同時還承受長時間和孩子關在家的教養壓力,心力交瘁的情況下,於社群媒體上貼出體罰照片既是取暖也是抒發怨氣,似乎也不用特別嚴肅的看待,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6月25日媒體報導屏東縣社會處統計,今年與去年5月15日至6月20日升級3級警戒期間,兒少保護通報量從275件下降至142件,減少近5成,這是代表兒虐事件減少嗎?
社會處表示,由於過去通報來源學校約占43%、警察占23%、醫療院所占7%,而親友鄰居只占不到1%,當孩子沒有到校,學校無法察覺即無法通報,社區居民間又因為互動與接觸減少,社會處憂慮是否有不少兒少虐待案件黑數藏在家裡沒有被發掘。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 防疫期間親子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體罰與兒虐的距離:用管教合理化暴力
在社會處提出憂心警告,呼籲鄰里間多關心鄰家小朋友,一起擔任社會安全網守護者的時候,對比之前的網路「¬罰站照片」蓋貼文大樓,我們不禁要嚴肅提出一項關聯:根據2019年出版的《異常的正常家庭》書中內容(作者為韓國作家金熹暻,曾參與國際兒童救護組織,現為韓國女性家族部副部長):「當大家和整個社會皆認為,父母或養育者體罰孩子在所難免時,對於虐待的敏感度也會降低…在有大約一半社會成員接受可以對特定年齡層、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暴力的社會裡,被視為無關痛癢的體罰會如同毒菇般,茁壯為更趨嚴重的暴力,沒有任何遏止的方法。」作者語重心長表示,體罰跟兒虐的距離並不遠。
日前台中一名遭重摔27次的7歲柔道男童於6月30日傳出不治,各界悲痛,這些都是以管教或訓練為名,由輕而重變得不可挽回,那條碰觸孩子身體的線必須畫下,這是對權勢下的弱勢者必要的保護,他們身體弱勢,表達弱勢,心理上更是恐懼威權。
➤「世界上大部分的虐童事件均是一般人偶發性的體罰失控造成的結果,而非極度不正常的人蓄意行使的暴力。」[2]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課,學生通通在家遠距教學,沒想到親子多了時間相處,關係卻變得緊張,讓平常實施愛的教育的家長,都開始體罰了。
縣議員張雪如表示,疫情警戒間一般陳情減少,不過家暴陳情案件卻變多,而且還是兒童家暴,近一個月就有4起,陳情對象為國小3年級到5年級男女生都有,一位小五男童表示,玩電動太久被爸爸用衣架打了3下,覺得被家暴,所以打來服務處陳情,一位小四女童說,因為遲了10分鐘開電腦上課,就被媽媽打耳光,她覺得媽媽平時都不體罰,怎麼突然打巴掌,覺得被家暴了。
張雪如說,原來男童父母因疫情失業在家,父母多次因為他玩遊戲太久不寫功課斥責,最後爸爸受不了,拿起衣架對他體罰,他訝異平常都不會這樣,想到曾經上過反家暴演講,出現拿衣架打人畫面,所以看到爸爸拿衣架打人,就認為是家暴。
而小女童家父母工作正常,但常三催四請要女兒起床上課,最後疑似情緒失控才打耳光,而女童想到家暴畫面最常出現的就是打巴掌,覺得委屈才跟她陳情,不過也說,媽媽最後有跟她道歉。
張雪如表示,不過了解後,這4起案件體罰程度尚輕,也非常態施暴等,學童們也覺得是自己沒做好才被懲罰,都能體諒父母,也承諾會好好在家上課。她指出,疫情警戒期間,本應是親子相處最多最好的時機,可是教育、經濟等問題,易讓家長情緒起伏不定。
➤建議家長可跟子女一起做家事、烤蛋糕或是玩桌遊等互動遊戲,來增進親子關係。[3]
■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步調,更悄悄改變了人際互動的樣貌。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升溫,愈來愈多公司採取遠端上班制度、社交聚會、公開活動陸續取消,出國工作、讀書的年輕人紛紛回台。一家人齊聚的時間變長,摩擦和衝突卻也增加了。
「享開心身心診所黃惠琪醫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壓力,是全面性、不分世代的。一來,疫情天天都有變化,大家要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也得時時留意健康狀況,任何身體不適都可能造成自己或家人的恐慌。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下,也讓許多人擔心工作受影響,收入可能減少、求職更加困難等。
每個人壓力都不小,卻又不得不關在家裡長時間共處。即使是一點小事,都可能變成衝突的導火線。針對特殊時期的家人相處模式,她提出幾點建議:
1. 劃分空間用途,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時間」
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年輕世代本就更重視隱私。加上在疫情期間,很多上班族開始在家辦公,需要不被打擾的獨立空間。醫師建議,如果家中的空間有限、無法做到「每人一間房」,不如制訂時間表,分配空間在不同時段的用途。例如,客廳早上是長輩看電視專用、下午孩子可在此安靜工作,晚上才是全家人共餐的時間。
美國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也建議,如果家中不只一個人需要遠端工作,大家每天早上可先確認彼此的行程,確保你們不會相互干擾。
2. 約法三章,家事不只是父母的責任
疫情期間,不少父母會為了兒女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例如幫忙顧孫子、為全家人採買、煮飯、洗好幾人份的衣服、多倒幾次垃圾等,「孩子本來已經獨立了,現在又回來跟爸媽討救兵,確實讓他們比較辛苦。」
黃惠琪醫師也指出,過往的家務分工往往是家庭成員權力角力下「不成文的默契」。像是爸爸要聽媽媽的、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就由吵輸的人去做。趁著所有人都在家,這段時間正好能讓大家約法三章,討論合理的家務分工方式。
3. 健康是個好話題,創造自然的親子互動
有趣的是,在這波疫情當中,很多50後世代的爸媽累歸累,卻也因為能被孩子依賴而感到欣慰。不少人到了50、60歲,工作屆臨退休、子女都獨立搬出家中。卸下職場和家庭的重擔,反而讓人感覺無所適從,好像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樣的擔憂也促使他們頻頻詢問孩子:「我還可以為你做什麼?」
她認為,藉著這次機會,父母可以學會肯定自己,放下「不被需要」的恐懼。孩子雖然大了,但父母的協助和生活智慧仍幫得上忙。平常怕被嫌嘮叨、不知該怎麼和孩子聊天,這波疫情也剛好創造許多話題,討論買口罩的方法、關心彼此的身體狀況、一起檢查家中的酒精存量,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比起詢問孩子心情如何,現在關心他們的身體更容易創造對話。」黃惠琪指出,人有時候很難向他人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心情。但以健康為引子,家人之間可以自然地關心彼此。像是防疫期間該採買哪些物資、怎麼吃才能增強免疫力、彼此喜歡吃什麼等,對話輕鬆又不尷尬。
4. 做全家人都喜歡的事,紓壓又能增進感情
疫情期間不方便出門,正好適合家人一起發展共同興趣。喜歡靜態活動的人,可以嘗試學習烹飪、在陽台種香草、多肉植物、用精油幫彼此按摩等。不只紓壓療癒,還可以造福家人[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天下雜誌)「在家防疫你吼過小孩了嗎 爸媽如何不崩潰?」: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948
[2](蘋果新聞網「從罰站照到柔道男童離世 疫情下顯露的兒虐隱憂」: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701/JVL4OZPSRZCCLDBZCEGRBYECFA/
[3](自由時報)「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陳情家暴變多」: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591814
[4](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在家時間變長,易互看不順眼?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17840
➤➤照片
[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體罰 #虐童 #家暴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天下雜誌
蘋果新聞網
自由時報
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天天 自然 療 肺 草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末有抽獎
昨天錄影空檔去找一位媒體圈好朋友
她也是”前輩”😂三年前做了肺腺癌手術
跟我一樣很幸運由健檢發現 也是0期
現在一樣活力四射白白胖胖(咦)
她塞給我一瓶呼吸精油(揪甘心❤️)
說現在習慣在口罩滴上讓自己呼吸更舒服~
(因為我們真的會怕😂天天戴口罩)
精油真的是好東西
最近我除了收到各式各樣的補品之外
收到了好朋友寄來的呼吸精油
有些人擔心精油擴香會不會致癌?
這我一定要澄清一下:
#會產生致癌物的是經過燃燒的化學物質
#純精油是天然植物萃取
而之前我們開團的擴香儀是透過虹吸式氣壓原理,將精油冷噴震盪成霧化分子,不加熱不加水不破壞精油成分,當然更不會致癌,反而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
⚠️不過也因為精油是直接經過嗅吸或皮膚進入到體內,是否純淨以及品質和來源就更加重要!
我用了一年多的德國進口 #植物者精油Agricola,除了擁有嚴格國際檢測:
‼️100%不含任何化學添加
‼️單方精油今年3月更取得歐盟官方有機認證
把歐陸的傳統芳療配方,在德國當地就調整為適合台灣的氣候環境(例如有些油過度厚重可能不適合台灣粘膩潮濕),原裝進口到台灣,完全未經過分裝。
不只精油本身純淨讓人安心,我每次收到產品時都對廠商的貼心、及愛護地球心意感到溫暖。從不過度包裝,也都使用環保材質,讓人感受到品牌商真正對天然的堅持,以及對大自然的愛護。
這次除了過去開團的各種單方複方精油以及按摩精油、基底油之外,還推出新品:
❤️適合隨身攜帶的 #精油滾珠瓶
我每天隨身攜帶的就是 #紫薄荷舒緩滾珠精油,抹在肩頸太陽穴胸口或是鼻孔附近,真的讓我神清氣爽,當然也幫助呼吸更加順暢~
還有其他像是 #暖洋洋循環滾珠精油( 女生好朋友來訪時適合)#靜心冥想滾珠精油 #寧靜夜晚滾珠精油(放鬆心情),大家可以視自己需要挑選喔~❤️
🉐這裡挑選🔜https://pros.is/3cgp5a
⏰團購時間:2021/4/13~4/23 PM23:59準時關單
🎉這次的開團一樣很優惠:
🔺滿2件83折/滿3件以上79折/6件以上75折
😁德國原裝進口純淨精油 一支算起來才三百多塊,CP值很高!
❣️廠商為了答謝大家的厚愛,只要收到商品的粉絲,在本篇文章下留言分享 #開箱或使用心得 ➕ #收到的精油照片
🉐就有機會得到一罐 高地真正薰衣草精油-10ml(共3名)
🔍更詳細的精油介紹,請進社團哦~🔜http://bit.ly/彤雯主播不公開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