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ire made即是哪兒?
說到香港製造,這批來自一位大學學子的收藏也許不算最為齊全,但細心留意,翻開玩具盒底卻會發現蹺妙。
在「香港製造」尚未打響名堂前,香港的出口品曾以「empire made(帝國製造)」標示。尚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於1932年簽署了《渥太華協議》(The British Empire Economic Conference),得以和大英國協其他屬地交易,並享有稅務、關稅優惠;條件是製造的產品均寫上「Empire Made」,雖說是作識別,其實是在叨大英帝國的光吧。不少三十至五十年代的香港製品如鐘錶、玩具都可見標記。後來,隨著廉價勞工湧現、歐洲市場開放,天時地利下,香港輕工業的「快靚正」讓世界有目共睹,六十年代後期,「Made in Hong Kong」才正式出現。
這個迷你「香港製造」展覽,展出的物品也許不屬於你我年代,但當中卻記載著某時消失了的香港面貌-如來自上年結業的珍寶海鮮舫酒席的鯉魚筷子座;在山頂曾熱賣一時的六十年代「香港風景」幻燈片組合,可從山頂眺望未有怡和大廈的維港,或是虎豹別墅旁的「虎塔」;還有印上各品牌名稱、有如卡片般的火柴盒。當然還少不了大量來自六、七十年代的玩具吧。
最後的「香港製造」Pop-Up @foreforehead_hi
日期:4月27日至5月16日(星期一休店)
地點:深水埗基隆街132B閣樓foreforehead
#香港製造 #Empiremade #玩具展 #foreforehead
天寶 閣 酒席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家看故宮(防疫不防藝)清明上河圖-8
—清院本 #清明上河圖(人物)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故宮典藏十大人氣國寶
在所有清明上河圖中 #場面最大 #尺幅最長 36.5 cm X 1152.8 cm
#歷時十年之久(1728~1737) 始於雍正六年(1728)成於乾隆二年(1737)
#共5位畫院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力完成
前面看過〈清院本〉主持起稿呈覽的 #陳枚 所繪的仕女、擅長硬挺剛勁線條界畫的 #孫祜 的樓閣、屋舍,今天接著看的是畫中非常有名的「金蘭居」,下方牌匾寫著「包辦南北酒席」,畫中多數人物身形較為粗壯,但姿態多變,各有不同,衣紋線條簡勁,應是出自第3位畫家 #金昆 的手法。
※下一篇將介紹第4和第5位畫家「戴洪、程志道」
*************************
清明上河圖小測驗(難易度:低)
●金蘭居門外旁有個穿白衣服的人,正在整理他的交通工具,你覺得他的工作可能是什麼?
In front of the “Golden Orchid House”, a suspicious person in white is working on his vehicle. Check out what he does for living.
A.金蘭居的老闆 The owner of the “Golden Orchid House”
B.走鋼索的街頭藝人 A tightrope-walking street performer
C.將馬車停在金蘭居前的車伕 A coachman pulling over his car
天寶 閣 酒席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況轉播] 復刻酒家菜,山海樓的蓬萊閣宴
今天在準備一位前輩的專訪題綱,回頭看了好幾篇前輩過去談論台灣味、台灣小吃的文章。台灣料理是什麼,這個大問號又在我的腦袋裡閃爍明滅。
恰巧前一晚,我在山海樓參加了由愛飯團舉辦的蓬萊閣宴。一九二七年開幕的蓬萊閣,乃當時台北大稻埕頗負盛名的酒家,據陳靜宜於其著作《臺味》裡所述,光廚房就雇用近五十人,負責閩菜、粵菜、川菜,另有備料、廚務人員共十二人,僅僅熬湯底就分三等級,可見當時做工之繁複,食材高檔亦不在話下。酒家菜也因此是台灣料理發展史的重要一頁,更與如今台灣飲食鮮明的小吃、庶民形象有所區隔。
山海樓找來了蓬萊閣僅存的老師傅黃德興,習得其親自傳授的老菜譜,於餐廳所在的古洋房中再現風華。「四蓋碗」是一九三〇年代的酒家菜中的頭盤,山海樓赴日採購漂亮的金邊花繪瓷碗,裝盛高雄野生烏魚子、梅子吁肉、紅糟鴨、黑糖露核桃等四樣冷菜,好看又好吃。其中,吁肉呈現我未曾體驗的口感,屬於豬肚靠近食道的部位,油脂豐富而質地生脆,相當涮嘴;紅糟鴨也十分美味,紹興香氣深邃,鴨肉軟嫩有味,一不小心就吃了好幾片。
「一品白菜」,使用永豐餘農場自種的有機山東白菜,與一整隻放山古早雞一同蒸煮,雞汁盡入白菜,溫醇甘甜,蒸過的雞肉也保留了鮮美雞味;「鹽焗荷葉雞腿封」很妙,在放山古早雞的雞腿裡塞入干貝、丁香魚等材料,再覆以粗鹽焗烤,干貝味濃而鮮,荷葉清香素樸,讓這道雞肉料理吃來竟如粽子,味道相當好。
「扁魚春捲」象徵過去酒席的中場休息,將反覆炒過的扁魚、銀芽、蝦仁包盡春捲皮裡再油炸,蘸加了冬瓜的清雞湯吃,帶有點心的俏皮,提醒客人稍事休息後再回到現場:「脆皮鯧魚」也好吃,採用師傅獨門秘方醃製後吊水,油煎後再用核桃木煙燻,芬芳撲鼻又保溼嫩,乾脆的地方尤其迷人。「清湯四寶」則以放山古早雞做底,加入白玉蘿蔔、豬賭、干貝、段木香菇、松茸等食材燉煮,質地清澈,但味道濃醇,喝一口就感覺精華落喉。
最最讓我鍾愛的,則是「古早味炒米粉」。這米粉怎麼可以這麼天殺地好吃啊!永豐餘自產的純米米粉真是棒,形體比一般的米粉細,但彈韌又有米香,與自家製活蝦烘烤而成的蝦乾、澎湖日曬章魚乾、段木香菇等材料同炒,好吃得不得了,淋上烏醋更是讓人欲罷不能,又不小心吃太多。
已經決定今年吾家年夜飯要有這道炒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