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情緒」掉入「感覺的黑洞」]
有時候,學英文不只是學英文,也學到智慧。今天上午這堂線上英文課教的主題是「分手」,其中老師問我們emotions(情緒)與feelings(感覺)有什麼不同,當下我也愣住了,心想它們不是同義詞嗎?但是這個老師認為沒有任何一個英文字可以和另一個英文字相等,要我們要用多個字表達它們的相異。
後來他深入解釋之後,我很開心,發現自己不只學到兩個常見英文字的分野,也學到人生智慧。他說,
emotions指涉的是事情發生當下,我們產生的感覺,那是一時的﹑短暫的。
feelings不同,它指的是事情過去了,但是感覺一直在,相對比較長期且持久。
這麼一說,我就留意到我們日常的確是如此的,比如在職場,主管處置不公平,我們當下很生氣,這是情緒。但是有事過境遷嗎?很多時候並沒有,我們會一直放在心裡沈澱﹑發酵;好一陣子過後,談起這件事時,我們依然忿忿不平,這是感覺。再來,很多人談到原生家庭,即使現在中年,仍然感到受傷,小時的情緒成了永久的傷痕,痛的感覺一直在那裡,未曾褪淡,一生無法抹滅。
我自己是如此,在上班的你可能也是如此,或是內心依舊是個受傷小孩的你更是如此。也就是說,我們讓「情緒」擴大成「感覺」,然後掉進去無邊無界的感覺黑洞裡,再不斷翻回記憶裡,舔著傷口,讓自己憤怒依然﹑或抱怨如常。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自艾自憐,成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跟自己相處的模式。
但是最近有個例子,我發覺有人可以不是這個樣子,而此人在事業上非常成功,讓我有個不小的啟示,不斷向前行的人在遇到事情時,反應的確不同。一般人的情緒反應有以下三個階段,這些人多半只在第一個階段駐足一會兒,便頭也不回往前行,或是頂多到第二個階段,卻絕不會掉入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生事實
事情發生了,有人就會產生各種認知與解讀,少數人只會停留在事實層面,不過度臆測,僅就事實看事實。
第二階段:產生情緒
情緒有可能是負向或正向,這跟認知有關係。同一件事發生,有人往好的認知,有人往壞的認知,這是心理學用在諮商界有名的「情緒ABC理論」,由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提出,A(Affairs事件)發生了,會產生不同的C(consequence結果),有人高興,有人生氣,主要是因為過程中的B(Belief認知)不同,導致不同的情緒結果。
第三階段:掉入長久的感覺黑洞裡
沒有去察覺情緒,或是沒有做正確的梳理,情緒積壓久了,就變成感覺,形成對自己的印象﹑或對別人的觀感,以及對雙方關係的解讀。
回頭來講上面的例子,他在錄製影片時,每每遇到英文字都唸得很不輪轉。換作別人,當下一定有個情緒跑出來,感到不好意思,他並沒有,而是持續唸,唸得流利為止。接著換作別人,可能認為自己英文不好,遇到英文場合就產生自卑感,而他完全不迴避說英文,而且說不好時,絕不會說「對不起」。
可見得成功者心理素質之所以高,來自於他們遇事不會情緒化,而且不會藉此否定自己。會不會唸英文單字對他來說,根本不是個事兒,可是很多人就被打敗,從此不碰英文,最後英文當然學不好。這個情況,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見,比如拍照不漂亮,從此不拍照;或是上台說話表現不佳,從此不上台等。
這兩年我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是「高敏感體質」,遇到事情會想很多,內心小劇場一齣戲一齣戲輪番上演,很干擾情緒﹑工作與生活,非常折磨人。相較於這類人,成功者不僅低敏感,甚至是鈍感。日本心理學博士植西聰在《鈍感力》一書中指出,「成功的人善用鈍感,克服敏感。」
一般人是還沒做就想出各種危險,鈍感的成功人士是做了才發現剛剛很危險。人類的行為概分兩種,一種是規避危險或損失,一種是追求歡樂或利益,所以我們一般人想著想著,各種情緒跑出來,接著就掉入感覺的黑洞,活在自卑感﹑罪惡感裡,內心能量大大耗損之後,連小小步都跨不出去,怎麼向前行?
成功者不是贏在比較聰明,像是想很多,而是贏在行動力,亦即做很多,秘訣是停留在第一階段,看到事實即可,並且最好往好的方面去認知;至於第二階段產生情緒就省了吧,遑論第三階段掉入感覺的黑洞裡。
人難免有情緒,怎麼做到不掉入第三個階段?原諒(forgive)是最好的辦法,卻最難做到這個境界,因為我們一般人都誤解了原諒二字。今天上課的英文老師有很強的考字癖,而且他在拆解時,也存在著很深的哲理。對於forgive,他提出兩個意涵,打破一般人對原諒的迷思:
1. forgive不是要我們忘掉對方的錯誤,或是幫對方找理由,或是忽略自己受傷的感覺,而是幫助自己從怨恨中解放,重新感到自由。
2. forgive不是因為對方有好的品格,而是展現我們人格高尚。
原諒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自己。這個解釋,很能夠讓人從情緒中釋然。如果一直不原諒對方,以為用負面情緒可能勒索對方,報復對方,讓對方活在痛苦中;事實不然,情緒綑綁的是自己,而窒息的是自己,身在地獄裡的也是自己,因此原諒是唯一自我解救之道。
想想看,我們一直有哪些感覺長期困擾著自己?裡面一定隱藏著對於某個人不原諒。請試著原諒對方,鬆綁自己,像天空的雲朵,輕起來,飄起來。不論工作或生活,走出負面情緒,拋開不良感覺,自由能夠幫助每個人更輕鬆地成功。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圖/2019年德國
天無絕人之路同義詞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0811出書也是一種投資@文/陳泰源
【前言】
早期作家出書確實可以靠賣書賺錢,現在如果單單只靠版稅維生保證會餓死。但我仍鼓勵大家出書,因為從「投資」的角度,出書所獲得的效益遠超乎你的想像。
【當初怎麼會想出書?】
我從小並不愛讀書,作文分數也沒特別優秀,坦白說,我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當上作家。
學生時期,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做房仲後,我把寫日記轉換成「案件檢討」,無論租或售,失敗還是成交,只要有值得改進或者可以做得更好的感想,我就把它記錄起來,就這樣在無壓力的心態下一寫就是5年多,直到有一天……。
某次的聚會中,「包租公律師」蔡志雄(二哥)鼓勵我出書,認為我應該要把過去寫的文章重新整理、累積成冊。想想自己沒有經驗,雖然被講到心裡癢癢的卻也數度懷疑自己:我真的夠格嗎?……管它的,既然我本來就已經有足夠的文章量,根本就不需要「從無生有」,那就試看看吧!
【投稿,選擇出版社的過程】
我把書的內容整理好之後,投稿到許多家出版社,有一些出版社擺明要我自費,有一些願意跟我各負擔一半的費用,有的則是覺得我的文筆「有待加強」,過程中讓我數度受到打擊,有點患得患失,還好在朋友們的鼓勵下讓我有持續找尋伯樂的動力。
終於,有兩家出版社願意幫我免費出書:
S出版社:名聲響亮,是絕大多數的作家優先考量的品牌,朋友們聽到S與M兩家出版社時,幾乎都要我選S,但我後來沒有考慮,原因是S品牌旗下作家太多,行銷資源會被稀釋,加上我又是菜鳥作家肯定不會備受照顧,而且S的窗口表示,賣書本來就是靠作家自媒體去努力行銷。
另外關於我寫的內容,S的想法是直接「複製貼上」,並表示既然是寫給房仲業務員看的書,書名就直接從「自身」角度切入叫《房仲達人的千萬業務秘技》之類的吧!還說,工具書若能賣到3000~4000本左右,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績了!
M出版社:旗下作家們的專長幾乎都是以投資股票、基金為主,房地產領域似乎沒有?另外,M的行銷團隊給了我不錯的idea,建議我把買、賣雙方以及房東、房客這四個角色「分別該注意什麼?」補充進去,讓它成為「不只是房仲才需要看的書」。
包含書的命名《一眼看穿房仲賣屋手法●讓房仲為你賣命》也是從「消費者」的立場思考,過程中也花錢為書名做過民調。另外,M出版社還有月刊銷售於各大通路(例如便利商店),也能順便幫高調我的書。
經上述比較與考量之後,我決定選擇《Money錢》。
【出書所帶來的好處與延伸效應】
當今網紅風氣盛行!但你知道嗎?就算Youtuber也無法僅靠「百萬點閱率」溫飽,就跟作家無法靠賣書的版稅賺大錢一樣,但卻都可以藉此延伸許多超乎你預期的效應,以作家來說……↓
版稅:每賣1本書作者約賺30塊錢,實質所得縱然很勉強,卻也不無小補。
伴手禮:以前還很菜時,接到客戶的邀約我總是厚臉皮兩手空空去,近年有些歷練後,每次的拜訪,沒帶東西開始覺得好像失禮了,卻也傷腦筋不曉得該準備什麼才好?
自從出書以後再也不用煩惱,花錢買自己的書送人,不僅可以替自己增加銷售量,對客戶而言不僅加深印象,也能提升自己在客戶心目中的專業形象。
演講邀約:因為我是以「個人」名義而非「公司」出書,所以縱然當時我在「台灣房屋」仍然有許多不同品牌房仲公司(住商、中信、21世紀)的演講邀約(當然也不僅只有房地產相關產業的邀約)。除了有演講費可以賺還可以順便賣書,而在演講的過程中,除了累積自己的演講功力外,每次與觀眾的交流也都讓我又有新的啟發。
上廣播與電視節目:過去我只是一名時常接受記者訪問的「新聞咖」,出書後開始有了上廣播電台的機會,例如:夏林姐、羅際夫(基金姐夫)的邀約。也感謝掛名推薦、時任東森財經台節目製作處總監(隋)安德哥的牽線,讓我一度時常成為上談話性節目的受邀來賓,這些都是額外的知名度提升與通告費收入。
文筆大進化:不說大家肯定不知道,我人生第一本書的內容其實有被時任M副總編輯「潤飾過」,因此書中的文筆風格已不全然出自於我。這讓我想起投稿各家出版社時,有些窗口「很婉轉」地說我還差那麼一點點,原來「那一點點」指的就是文筆功力。
後來我做了一件事,我特地花時間將書裡的每一篇文章從頭到尾重新打字一遍,才發現原來我有待加強的地方究竟在哪裡,也才意識到過往我寫文章有個愛重複使用同義詞的毛病,漸漸修正後,我寫的文章廢話、贅詞變少了,這樣的進步讓我感到非常開心!
客戶出現:最經典的故事莫過於佼哥(黃子佼),當時佼哥主持一個益智節目叫《R U Game 大家一起來 2.0》,其中一集的來賓鎖定「剛出新書的作家」,而二哥(蔡志雄)接到通告後詢問得知還有多的名額於是推薦了我,就這樣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佼哥。
謝謝佼哥願意給努力的年輕人機會,不僅透過我買到房子,也將之前住的房子委託我賣掉,光是這2筆一買一賣的服務費,大幅加快了我還債的腳步。再次感謝佼哥與二哥,您們都是我生命中的大貴人!
【結語】
出書是許多人的夢想之一,但築夢必須踏實,絕對不能因此影響生活品質甚至負債,在糧草足夠的前提下追求夢想才是值得被鼓勵的事。畢竟現在的生態已不可能靠賣書維生,而在文章累積的過程中不僅得消耗大量精神,也要捨棄許多工作機會、運動健身、與家人陪伴的寶貴時間。
可是當你完成這嘔心瀝血之作時,如同懷胎十個月終於生下寶寶的母親們一樣內心無比感動,成就感無法言喻,快樂也能維持特別久,更是常人這輩子未必體驗過的經歷!
然而,隨著人類的閱讀習慣改變,紙本弱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但若要做到「深度閱讀」,紙本地位依舊無法被取代,縱然書市已是夕陽產業,但需求永遠存在,何況,對現代作家而言,出書的重點已非只有賣書,而在其他的延伸效益。
最後,我只想藉此呼籲,現在書市不景氣,作家寫書很辛苦,賣你1本才賺30元,所以,拜託!千萬別叫作家送你書,這讓作家們聽到時內心可是會翻白眼給你看的喔!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8/200811.html
天無絕人之路同義詞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呢篇嘢原先只打算寫完響Patreon貼就算,但有網友提到想睇,掙扎一輪之後都係決定公開出黎比大家睇。雖然係咁,但都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本Page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user?u=7173543 ;雖然無錢我一樣都會繼續寫,但有錢當然會寫得多d比心機d啦,尤其今時今日寫評論寫到我咁唔錫身,同玩命無分別……//
有網友點名叫我談談李登輝離世,其實我對台灣政治不熟,也不敢班門弄斧,只談一些親身的回憶。印象中開始關心台灣新聞嘅時間,大概就係1996年台海演習一年。當時每日新聞頭版就係講緊中共試射咗幾多發導彈,台海局勢點樣點樣嚴峻,一直到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橫渡台灣海峽,局勢先穩定下來。
當時我細個唔明白嘅係,李登輝當時選舉嘅最大對手,就係台灣領袖彭明敏,但共產黨軍演期間日日罵的,卻係國民黨的李登輝,這豈非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一直到我大個之後先明白,大人世界的政治,遠比我想像中複雜。
如今唔少香港人對李登輝推崇備至,這除了由於一種反共情意結之外,也是由於如今已能用較客觀的角度就他的一生志向作評價。但我可以說,由90年代中至2000年之間,香港人對李登輝是罵不絕口。一方面有人罵他反骨一手搞垮養育自己的國民黨,一方面有人說台灣的黑金政治風氣就是由李登輝敗壞。但罵得最犀利的,卻還是說他搞台獨、親日反中,是一名大漢奸。
尤其是當時網絡討論區剛剛興起,罵李登輝的人不會直呼其名,而總喜歡稱呼他的日本名字「岩里政男」,好像作為中國人(雖然李登輝並不在意這個身份)有一個日本別名是一種恥辱似的。雖然當時的香港人已不太喜歡共產黨,但他們卻更恨李登輝,認為全因他搞風搞雨才令兩岸之間不得安寧。會在香港網上討論區公開表示支持李登輝的不單是少數,還會被圍攻。
一直到2003年,劉慧卿在台灣舉行的研討會表示「支持台灣人民自決」,回到香港又堅拒表態支持「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結果被舖天蓋地的圍剿之餘,還要鮮少人會對她表示同情,當時的香港民情就是這麼一回事。
直到現在,李登輝在香港人、尤其是飯民支持者的心目中,又由「大漢奸」變成了「民主之父」,吹捧他如何促成台灣成為華人社會一個難得的民主政體,讚賞他的政治手腕如何精明,把迂腐的國民黨玩弄於股掌之間;更為台日親善關係費了極大心神。
然後我會想,無論是李登輝、還是支持李登輝理想的人,在廿多年前之所以會被批鬥,非因他們大奸大惡,而在於走得太前、看得太遠。平庸的大眾不了解這些有遠見者的苦心,不惜用盡最惡毒的方式來抹黑與詆譭──即使他們其實就是為了這班平庸大眾找尋出路。然後到了民智終於成長,過去的漢奸如今吹捧成英雄,過去那些出於愚昧的指責,自然如粉筆字般被抹去。
望落係咪熟口熟面?無錯,香港其實亦係不斷重覆相同嘅故事。當日被人猛打落水狗、話佢收共產黨錢嘅本土勇武派,一直間成為人人吹捧的英雄;過往攻擊傳統飯民就被視為分化撚,突然間黃碧雲、梁耀忠又有如攞正牌人人喊打。
仲記得焦土派曾被飯民黃屍嘲笑為白痴行徑嗎?如今人人開口埋口掛住「攬炒」二字,「加速」突然成為KOL與飯民支持者之間的潮語,其實通通都是「焦土」的同義詞,只是因為拒絕面對過去自己的愚昧,夾硬改個說法自欺欺人而已。
新近張崑陽提出探討「白票運動」的可行性,這不就是跟著過去焦土派的舊路行嗎?然後「黃標KOL」與一眾飯燈仔們,還要狡辯這是努力「加速」,搞初選35+導致政府大規模DQ後的新戰略,與盲目投白票絕不相同云云。好撚心你地啦:
1. 如果「白票運動」真係戰略選擇而唔係臨急抱佛腳抄人招數,點解唔響搞初選、提35+之前講定比大家聽,一旦失敗就會咁做?點解係去到自己友比人DQ哂先走去諗投白票?即係有機會就繼續跪,無機會就發爛渣?
2. 如果被DQ就係「白票運動」嘅前提,咁焦土派當日提倡焦土就係源於梁天琦、梁游等人被DQ後,對選舉制度完全失望提出嘅做法──點解我地先知先覺叫人投白票就係鬼就係收共產黨錢,你地後知後覺就係「形勢唔同」、「有備而戰」?咁係叫「輸打贏要」呀大佬!
3. 再退一萬步,我就當你班飯粉覺得而家時機係比較成熟,咁即係以前提倡「投白票」只係時機睇法上嘅分別,點解之前要比你地屈係鬼?認同投白票係無問題之前,係咪應該先向我地呢班焦土派前輩道歉先?
但當然,就正如我上面所講,廿幾年前響香港嘅李登輝支持者一樣,走在時代最前端並唔會令人佩服,反而只會令平庸嘅大眾惱羞成怒;就算日後佢地難得進步,亦唔會記得呢班「前輩」嘅先見之明,而只會扭曲事實,顛倒是非,繼續為自己嘅愚昧開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