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凶靈祭》可以有幾好睇?】 #到底可以有幾好睇系列
1. 真心,吹到又要開燈、又大量觀眾嚇到嘔住咁中途離場,係誇張咗少少,但堅係有料到嘅。呢種嚇人方式,對於即食觀眾嚟講可能唔係人人受落,但個人嚟講,呢套真係《午夜靈異錄像》之後,十幾年嚟堅第一套嚇到我有幾下腳軟嘅戲
2. 點解話即食觀眾頂唔順,因為抱住宣傳上吹捧到史上最恐怖電影咁滯,佢一來用偽紀錄片方式去拍,二來頭一半真係同紀錄片無異,我會懷疑中途離場觀眾唔係嚇走,而係冇耐性睇落去而走
3. 既然係Banjong Pisanthanakun,又點會流於無聊廉價偽紀錄片?偽紀錄片方式唔止引你入局,同時都令後半段嘅嚇人方式極驚人、投入感超強;前半段或者一時之間唔知佢做乜,後半段堅係驚到你手都震埋
4. 導演好清楚知道點樣去控制觀眾情緒,Jump scare就一如《午夜靈異錄像》咁得一下,都一如《午夜靈異錄像》咁嚇到全場尖叫,就算我話你聽有果一下,你都一定會嚇到彈起,但最勁係成套戲個氣氛極詭異,其實無需任何Jump scare,單靠看不見更驚心影像,令你疑神鬼先最恐怖
5. 如果你係恐怖片迷,講起最神嘅邪教電影,《V/H/S 2》果段應該令你一生難忘,呢套將邪教大屠殺重新打造,果陣打從心底發麻嘅驚慄感,最後30分鐘堅睇到心跳加速,真係會驚嘅
6. Banjong Pisanthanakun《鬼影》嘅善惡輪迴,結合羅泓軫《哭聲》嘅宗教質疑,兩者天衣無縫,甚至不斷顛覆觀眾想像,喺固有「偽紀錄片」框框下加入呢種反思性議題,羅泓軫劇力萬鈞嘅劇本絕對應該一功,都令套戲唔係單純一味亂嚇亂殺就完
7. 結局冇想像中咁出人意表,最令你不寒而慄應該唔係邪靈附體,而係你已經對一切絕望,而果種絕望,係堅可以透過影像話俾你知。Banjong Pisanthanakun同羅泓軫製造恐怖並唔係一味同你講「我要你驚!」「咁上下係時候嚇下佢哋喇!」而係做到果種陰暗氣氛會彌漫到你返到屋企。
8. 邪氣十足女主角Narilya Gulmongkolpech你唔俾個影后佢,最佳新演員係基本肯定掛?喂大佬唔駛選啦下話?癡線,佢第一套戲癲到咁樣,到底佢係做緊戲定真係鬼上身?
9. 睇得太多偽紀錄片,套戲堅係有BUGS嘅,而Banjong Pisanthanakun拍得太多喜劇夾硬加咗少少gag落去,都令人有少少出咗戲,都接受之內啦
10. 睇完套戲其實唔駛寒在骨子裡,都同《哭聲》一樣需要消化思考一下,稍後再同大家分享,只能說恐怖片迷不能錯過!
《凶靈祭》、《哭聲》觀後感可看留言連結。
想先睹為快,請即參加《凶靈祭》優先場戲票活動啦:https://bit.ly/3tBe8mO
‼️電影網店全新貨品已上架,低至$5起,快啲嚟搶購啦:https://bit.ly/3qLPkpk
【Patreon加強版】尊享優惠、更多深度獨家電影文章: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bit.ly/3a9wOzy
或使用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MeWe請Follow】mewe.com/p/travelerwithmov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天衣無縫 演員 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還沒看過《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 2013),或許你會疑惑,為何傳說中的四騎士魔術師是主角的話,為何海報上會出現另外四個人呢?不過,只要看完也看懂《出神入化》,肯定能理解,為何這部電影的海報,必須同時出現八個人(但卻又不是 《瞞天過海:八面玲瓏》Ocean’s 8, 2016 )。
因為這是個不能暴雷的電影,所以先不聊故事內容,只要談談在《出神入化》的魔術四騎士,看看故事是不是與《聖經》《啟示錄》的四騎士與第五騎士有關。
#魔術界的四騎士
故事一開場,就是四個出神入化的魔術師在街頭上與舞台上的表演。其中只有女魔術師 Henley Reeves(Isla Fisher 飾演)比較成功,是在真正的舞台表演,而其他三位魔術師,其實只稱得上是未成氣候或過氣的街頭魔術師。
不過,即使只是小舞台,這四位魔術師都受到同一個戴著灰色斗篷的神秘伯樂注目,伯樂暗中觀察各個魔術師的特色,並將他們組合成為「四騎士」。
在《啟示錄》第六章,耶穌解開一一解開七個封印,前面四個封印分別竄出四匹馬與四個騎士:白馬騎士代表瘟疫,紅馬騎士代表戰爭,黑馬騎士代表飢荒,蒼白馬騎士代表死亡。在聖經故事中,四個騎士的出現代表末世,世界籠罩瘟疫、戰爭、飢荒與死亡的恐懼。但是,在通過死亡之後,又會有重生。
.
#四騎士的新意義
在《出神入化》一開場,分別是四個騎士的表演,不過,這四個騎士已經不是瘟疫、戰爭、飢荒、與死亡這樣的名字,而是另外透過塔羅牌重新命名,分別是:
*Danny Altas (Jesse Eisenberg 飾演)拿到的塔羅牌是「愛人(Lovers)」,暗示 Danny 是個喜歡拈花惹草的男生(馬上把觀看魔術表演的女孩帶回家),也暗示他曾經與 Henley 有男女朋友關係。
*Merritt McKinney(Woody Harrelson 飾演)拿到的塔羅牌是「隱士(Hermit)」,他會催眠、讀心,性格謹慎小心,相較於 Danny,McKinney 頂多調侃,但不對女性採取積極行動(在飛機上僅止於與 Henley 口頭調情)。
*Jack Wilder(Dave Franco 飾演)拿到的塔羅牌是「死亡(Death)」,暗示他在某一次魔術任務裡的死亡車禍。
*Henley Reeves 拿到的塔羅牌是「女祭司(High Priestess)」,呈現她是的自我要求嚴格與自律性格,與 Danny 分手之後,就努力由小魔術師助理,自我鞭策到成為一名頂尖魔術師。
.
#灰色斗篷的神秘人物
有趣的是,在開場時,上面每個魔術師都受到另一名神秘人物的觀察,這位神秘人物的裝扮是:灰斗篷。
在《啟示錄》的第十九張,也有這神秘的斗篷人物,堪稱第五個騎士,他騎著白馬,眼光如電,穿戴斗篷,代表「信念」與「真實」,是王中之王,會帶領其他騎士向前。
在《出神入化》的最後,果然這名神秘的斗篷神秘男子再度出現,代表他的撲克牌是黑桃國王(崁在樹幹上),也是王中之王(四張國王牌的最大)。
之後,這神秘斗篷男邀請四個魔術騎士一同加入「The Eye」。當他們要入會時,就是通通踏上「旋轉木馬」,完成入會儀式,而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信念。
.
#都是一時之選的一線演員
每個演員都是精挑細選的好演員。總是照顧蝙蝠俠的好好先生 Michael Caine,這次飾演保險業大亨。但是好好先生所遭遇的結局,讓我一直反應不來,頓時還以為我沒看懂。
飾演Alma Dray的Mélanie Laurent好美,前幾天才介紹過她主演的《氧氣危機》(Oxygen, 2021)。綠巨人Mark Ruffalo則是在《出神入化》飾演愚蠢的FBI。而總是演天神的Morgan Freeman,這次飾演自以為聰明的魔術破解師,但卻聰明反被聰明誤。
.
#君子復仇三年不晚
《出神入化》讓人不禁想到《哈姆雷特》和《基督山恩仇記》。有深謀遠慮的復仇計畫,不在乎完成復仇大業需要花上多少時間,而是在意需要準備多麼縝密的反攻細節,才能天衣無縫地完成復仇偉業(劫富濟貧也算是)。
.
#啟示錄第十九章的第五個騎士
I saw heaven standing open and there before me was a white horse, whose rider is called Faithful and True. With justice he judges and wages war. His eyes are like blazing fire, and on his head are many crowns. He has a name written on him that no one knows but he himself. He is dressed in a robe dipped in blood, and his name is the Word of God.
在2013年,《出神入化》並未獲得好萊塢的影評喜愛,在幾個重要的影評平台,都沒有獲得很高的分數,也有其他不少影評認為,這是個「開場很華麗,結尾很小氣」的故事。不過,今天又重看一次,哈哈,好精彩好喧嘩,好歡樂啊。並不覺得不好看呀。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19
#2021年6月3日
#出神入化2013
#NowYouSeeMe
#假裝魔術電影的復仇計畫
#四騎士加上第五騎士
#塔羅牌反應性格
天衣無縫 演員 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表演是在有我和無我之間嗎?」
「對。」
「那我們怎麼知道,感受是自己的還是角色的?」
「只要是感受,都是自己的。」
「會不會到某些時候,我們太擅長做這些事了,表演會變得像在操弄情緒?因為每種情緒都可以被創造,感動可以,悲傷也可以。」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就會重新地去貼近真實。」
-
上週,我的一位學生,Yoga,在她的日記寫下了我們的對話。對我來說,這又是展開另一次探索的大好時機。
-
我想,別說是表演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時常創造所謂「偽快樂」、「偽幸福」、「偽痛苦」。如果我們從心理學的精神分析研究去觀察就不難察覺。
-
例如,一個人若是擁有道德層次的自虐人格,他就會渴望精神上的傷害、羞辱與被宰制,藉以獲得快感。這樣聽起來好像很瘋癲,像個沒救的精神疾患。
-
但事實上,這項特質遠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常見,這種獲得快樂的欲望通常是無意識的,而且會被合理化為忠誠、愛、自我否定或是對於某樣超越人類的力量(例如神明)的反應。
-
精神分析證明了人的渴望有多麼壓抑,又被合理化的那麼天衣無縫。你說,藉由滿足其渴望所伴隨而來的快樂與感動,會是真的嗎?
-
如果以快樂的潛抑現象下去深討,也可發現兩種不同的層次:
第一,沒那麼徹底但是較常見的潛抑形式。你會有意識的感到快樂,但是沒有連結到非理性的渴望本身,反而是連結到它的合理化表現。
-
例如,一個強迫傾向的守財奴會合理化他的快樂來源是他正在守護他的家人以及後代子孫。一個擁有虐待人格的社運人士會以為他的快樂來源是為道德而戰的義憤,而忽視了他在其中不斷攻擊、詆毀、羞辱反對陣營所帶來的快感。
-
第二,更極端的潛抑形式則是完全沒有意識到任何快樂。例如許多擁有虐待人格的人會嚴肅的否認看到別人受辱可以讓他感到快樂。但是,在精神分析領域對他進行自由聯想或夢的分析,卻顯示其中存有潛意識的快樂。
-
就連痛苦與不幸福的感覺,也可以是潛意識的。一個人也許會認為他沒有達到理想的成就而不幸福,也許他認為自己不幸福是因為他沒順利獲得升遷、沒能和心愛的對象共組家庭、又或許是自己身體上的外在缺陷。
-
但上述理由很可能都是他把自己的不幸給合理化了,真正的原因也許是他的生活欠缺創造性、他的潛能被外在價值觀給抑制、生活空虛、沒能力去愛,等等更貼近人性與人格完整性的原因。
-
甚至,如果這個人因為某種文化力量,例如家庭教育、宗教信仰或是振奮人心的企業文化,他就有機會將這份不幸福的感覺徹底潛抑,認為自己很快樂、應該要很快樂、甚至時常發文提醒自己和社交圈---「我是個快樂且知足的人。」
-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他相信自己是快樂且幸福的,事實上卻處於潛抑的憾恨與懊悔之中。
-
也許,表演之中的痛苦在精神分析層次下的探討也屬於一種「偽痛苦」。日常生活中,人也習慣會預期不幸,並且因而感受到悲傷和痛苦。
-
德國的心理學家弗洛姆在他的研究中,為了將「偽幸福」和真正的幸福區分開來,特別強調了一個概念:
幸福與不幸福不只是一個心態而已。事實上,那是整個生物狀態、整體人格的表現。幸福和身體與精神上的活力、思考與創造力有連帶關係,不幸福則與以上特質的退化有關。
-
因此,身體的反應往往比我們有意識的感覺更加顯著。真正牽連整體人格的幸福程度,與他的心智能力與情緒能力、理性運作的敏銳程度、知覺感受的強度有關。
-
所以,如果快樂、幸福、痛苦只存於在一個人的腦袋,而不是他整體的人格狀態,那就稱之為「偽快樂」、「偽幸福」、「偽痛苦」。
-
「偽快樂」和「偽痛苦」都只是一種經過偽裝、部分潛抑或合理化的「感覺」;它們只是關於感覺的念頭,並非真正的情緒經驗。
-
隨著心智狀態的成熟、理性覺察的養成、或是生活環境與社會文化思潮的演進,一個人或許能在他往後的人生中,逐一辨識哪些是當初經過偽裝的情緒經驗。
-
Yoga你看,人有多複雜。我不是心理醫師,不完全明白精神分析,我只是渺小的演員,在人性蔚藍無垠的大海做著精緻小巧的角色分析。
-
關於場景布幔中的發生的快樂與悲傷,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老實說,我越來越拿不定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