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是一篇文章,共1274字,宋朝時開始出現,誰寫的沒人知道;南宋李昌齡曾註解,則可確定。全篇宣揚天人感應、因果報應思想,旨在勸善懲惡。開宗明義16字:「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篇末則敬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宋代之後,此書流傳愈廣,明清達到最高峰,不但有各種註解版本,大學者惠棟、俞樾都來軋一腳;扶鸞之際,呂洞賓、濟公、關老爺也能說上幾句,還流傳到了韓國、日本,是以人稱「天下第一善書」。最後,為了讓販夫走卒、老嫗童子都能懂,又演化出了「插圖故事書」,也就是把各種善惡報應的民間傳說或社會案件,搜寫成冊,並搭配木刻插圖,讓人看得更過癮,更深刻向善。第一個做這件事的是乾隆時候的許纘曾,書名則改稱《太上感應篇圖說》,除了「感應篇」正文之外,格式大約是一註一案一圖一詩。
隨著時間流變,註解可不同,案例可更改,插圖可另刻,詩也可新寫,若再把各朝教化用的「聖諭」,流通善書、敬惜字紙公約章程一一加上去,就成厚厚一大套,真有得瞧了。此套即是光緒廿三(1897)年冬天,住在湖南湘潭九都七甲的「文森垚」,因為母親生病,曾刊印百冊「勸善取效」,果然有效;小兒疾病,印送也有效,所以花錢雕版存放附近的的贊化堂,「如有印送者,不取分文」。
此書印成後,或存善堂供奉,每冊均鈐「佛法僧寶」朱文方印暨「蘭陵有森繼傳記」字樣,書沿燻黑,「感應篇」正文前後更有焚痕,惟均無大礙。尤其此書最珍貴的200餘幅版畫與寫刻詩句一無所損。此本插畫線條簡樸,拙趣流露,自成一格,與常見傳統版刻插畫相去甚遠,毋寧更接近南方民間年畫風格,以是更可珍,可當史料彙編研究,更可當版畫藝術欣賞也。
「2019春風似友珍本古籍拍賣會」,敬請期待,歡迎轉貼分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