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這篇文章藉由描述歷史詮釋保護主義可能產生的後果,全球不管哪個國家,開放自由競爭才是最好的保護政策,越多的競爭力才會讓自己跟著變強,保護過頭反而招致保守衰退。」
川普選戰時高舉保護主義,宣稱要藉此讓美國再度偉大,如今勝選,世人都在猜測到底哪些保護政策會實行,哪些只是選舉語言,關於這點,全球也只能「聽其言,觀其行」,但是,保護主義到底能不能讓產業,甚至國家,變得偉大?很諷刺的,最明確的例子,也剛好就是美國自己的案例。
這個保護主義案例起於1920年,美國國會通過華盛頓州參議員衛斯理瓊斯提出的《海洋商船法》,世人以提出者稱之為《瓊斯法案》,這個法案規定:美國國內港口之間的貨物運輸,都必須由美國籍、且在美國建造、又由美國公民所擁有、且船上船員皆為美國人的船隻運送。
《瓊斯法案》可說是保護主義的經典法案,保護的設想非常周到,不只保護美國籍船隻,還保護美國船主,外商無法靠著買下美國籍船隻跟美國船主競爭,還保護美國造船廠,因為船得要美國造,更保護美國船員,因為船上不能雇用外國人,1920年至今,保護了將近一個世紀,而且美國又是世界市場,貨運吞吐量極大,那麼,美國的航運業在本土市場的滋養之下,將近一個世紀下來,一定變得很偉大了吧?
恰恰相反。
全球貨櫃運輸航運巨頭排行前五名,分別是丹麥快桅集團(又譯為馬士基集團)、義大利地中海航運集團、法國達飛海運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台灣的長榮海運,咦,被視為陸權國家的法國與中國,以及我們小小島國臺灣的長榮海運都上榜了,怎麼還沒見到美國企業?
再往下看,第六名以後至第十名,依序是德國赫伯羅特、德國漢堡南美船務集團、香港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日本商船三井、台灣的陽明海運。咱們台灣企業又上榜第二家了,還是沒見到美國企業的蹤影。
第十名以後,依序是阿聯海運、日本郵船、日本川崎汽船、南韓現代商船、新加坡太平船務、以色列的以星綜合通運、中國萬海航運,再下來是前陣子破產的悲劇企業,南韓的韓進海運,都已經數到破產公司了,結果還是沒見到美國企業。
事實上,全球約7200艘貨櫃輪之中,美國籍船只有89艘。美國的航運業被保護了近百年,顯然一點也沒有變偉大,而是變得超級「衰小」。
那造船業呢?這也一樣很尷尬,別說企業排行榜完全不見蹤影,乾脆統計全國造船的噸數吧,2015年前三名分別是中國、南韓、日本,美國造船總噸數別說是只及這三大國的零頭,就算不跟這三大造船國比較,來跟小國相比,竟然還輸給台灣跟羅馬尼亞。美國能打造出威震全球的航空母艦大軍,造船技術當然絕不落後,造船業規模竟然連台灣都不如。
相較之下,美國的航空業就不是這個情況,波音制霸全球,整個歐洲必須各國通力合作,動用許多政府補貼,才能湊出一家空中巴士與其相競爭,為何有如此之大的落差?
一切恰恰都是因為《瓊斯法案》的保護。
當初衛斯理瓊斯提出《瓊斯法案》,可說是「司馬昭之心」,身為華盛頓州參議員,他深知祭出這樣的規定之後,前往阿拉斯加的航運市場將由華盛頓州首府西雅圖獨佔,整個阿拉斯加都將成為華盛頓州的禁臠,不過當他的法案通過後,不只是阿拉斯加,連同包括夏威夷也成了最大受害者。
本來跨太平洋海運船隻可先順道停靠夏威夷,再前往美國本土,《瓊斯法案》下,外國船隻若停靠夏威夷,就必須全數卸貨,把貨物轉交給美國船隻運送回美國本土,這樣可就沒所謂順道停靠了,可以想見,夏威夷也成為美國航運業的禁臠,結果是萬物物價騰高。
美國船運業只要靠《瓊斯法案》霸占著美國國內航運市場,就能輕鬆賺取快錢,誰還要投資更大、更有競爭力的船隻,發展更有效率的經營管理,去到全球沒有保護的市場和別人一起廝殺呢?人都有惰性,有輕鬆快錢,誰會去把錢投在競爭激烈不可知的未來?
這樣近百年下來,美國航運業競爭力低到不行,夏威夷、阿拉斯加只能任憑宰割,但本土可不同,美國各州本來可靠著海運交通有無,現在海運靠著保護而拿翹,那就大力建設陸運,結果美國發展成了大公路主義國家,燃油則建設油管輸送,美東的燃油半數都是透過殖民地輸油管運送,結果航運業雖然沒有外國競爭,還是一樣丟了生意,市場越做越小。
於是,如今我們見到其他領域的美國企業稱霸全球,美國海軍威震全球,偏偏航運、造船業卻「衰小」到極點的天下奇觀。不只是台灣企業受到保護就會爛到不成樣,美國人也一樣被保護就爛泥扶不上牆,這實在不是什麼民族性的問題,而是不可避免的定理。
所以,保護主義絕對不會讓人偉大,只會讓人「衰小」到極點。川普到底會不會走上保護主義,我們不是美國人也管不著,但是,我們千萬要小心,不要讓台灣走上保護主義,否則《瓊斯法案》的詛咒,就在眼前。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