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霸權
歐戰前幾年,德國工業和軍事實力,與日俱增,擋在帝國野心面前的,是英國的海軍,英德之間因為文化和種族類似而曾有的過往親善,逐漸因為歐陸政治勢力轉移,而變成敵對。但英國和德國的部份政治人物,仍積極尋求拆除導火線的方式。邱吉爾和德國大使曾有一段有意義的談話,邱吉爾提醒大使,德國硬要佔領法國的亞爾薩斯等地,會留下衝突的火種,大使說歐洲各國都想把德國像動物一樣圈住,邱吉爾說,有德奧義同盟,誰能圈住德國?英國有長時間的孤立,也沒有因此激動。大使說,孤懸海外的島國,不太一樣,「如果你曾經很常被鐵蹄踏過、掠奪過和反對過,擋在你和侵略者之間的,只有你戰士的胸膛,這種緊張的心態會噬奪你的心靈。」
但懼怕被征服的德國,就在幾年內,變成征服者,被動的防衛語言,就在幾年內,變成德皇威廉二世的狂語,「在陸地和海洋,維持並強化防衛德國人民的力量,是我永遠的責任。德國人絕不缺乏能拿起武器的年輕人。」這些能拿起武器的年輕人,因此轉化為侵略者的鐵蹄,令歐洲人聞風喪膽的戰爭機器。時任海軍部長的邱吉爾,看著德意志帝國的野心,針對德皇的發言,說出「英國的海軍,對我們來說是必需品,而德國海軍則是奢侈品。我們的海軍,事關英國的存亡,海軍對我們是生死攸關,對他們則是擴張。」「英國有十足的海員預備兵力......這個島不曾,也永遠不會缺乏訓練有素且艱毅的海員。」也就是德國有能戰的年青人,大英帝國也有。能抑制德國野心的,只有英國這個島國了。
英國和德國至此進入軍備競賽,一直到歐戰開打。
歷史的前進,經常是由人類不可抗力的巨大潮流所推動。歐戰、二戰,歸根究底,都還來自德國的霸權心理,沒有得到正常解決的管道。這個霸權心理,要等到美國卸除德國的武裝,以北約組織,名為保護,實為監看後,德國才能徹底民主化,才能變成開放社會,對人類社會才不再有軍事威脅。歷史的大勢,強大到非死幾百萬人無法解決。
現在存在美中之間的衝突,在實質上,和英德之間的對抗,沒有差別。中華帝國的陸地霸權,也在幾百年間,沒有得到滿足,鄧小平的「永不稱霸」說,只能在中國勢力狹小的時候,拿時間換空間的時候使用,中國實力增大的時候,中國人就不可能不稱霸,這是中土大地有人口、有土地、有歷史文化,所必然發生的結果。這個中國稱霸的歷史潮流,也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一部份。華夏興,則天下一統,天下一統,則對外稱霸。反之,華夏不興,則天下大亂。
但中國歷史的潮流,卻碰上人類歷史的另一個潮流,中國注定要和主導這個「自由、民主」潮流的美國對幹,而中國依附的這個中國稱霸觀,應該是大潮流裡的小逆流,勢起的很快,也會消亡的很快。
二戰前的德國、日本,或是現在的中國,侵略他人仰賴的正當性,是一萬多年來,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結果,先行發展出農耕文明的社會,因為能製造食物、壯大人口,所以在發明書寫文字、建立國家組織後,靠著「槍砲、病菌與鋼鐵」征戰「落後文明」,搶奪資源,並消滅落後文明。這個經濟的勢,造成文明大小、人種強弱的差別,在帝國主義殖民時代達到高峰。一直到今天,先達到先進文明的民族後代,仍然享有發展的優勢。
德國要「呼吸空間」,中國是「中土之國」,這些都是生物性的大,所自然要求的威,所自然達成的霸。
但就在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最巔峰的時候,人類文明出現了新斷點,由宗教改革和啟蒙思想帶來的「自由」觀,及因對自由的渴望而改變政府組織為「民主共和」的政治革命,把人類推到一個新文明階段,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奴隸他人、掠奪他人的觀點。在經濟資源有限,人類還靠天吃飯的時候,赤裸的武力是決定生存的重要關鍵。但人在自由後,產生的經濟動力,把零和的資源搶奪,變成李嘉圖式的交易互惠,「餅可以做大」。自此以後,人類的富裕,不用來自奴役他人,人口,不再是要吃飯的一張嘴,而是能夠生產的一雙手,能夠創造的一個腦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觀,就是來自於零和的競爭,就算有千萬畝農田,沒有新科技的投入,也就只能生產這麼多的米,就只足夠這麼多人吃飯,因此人多就亂、天災也亂,因為資源稀缺,沒飯吃就要吵,就會亂。亂就要打殺,就要分崩離析,要等到一統天下,人民才又有幾天好日子過。
但現在的人類社會不用再面臨這種饑荒和豐衣足食交錯的荒謬日子,因為人類的文明,發展出了經濟自由、政治民主的社會,不用比武力,也不會怕餓死。但歷史的弧線發展固然如此,並不是每一個社會都在這個發展軌跡上。如果和平的世界裡,仍有幻想靠著武力稱霸、掠奪他人的軍事力量存在,自我閹割的所謂先進文明,並沒辦法確保先進的自由民主社會能夠永續存在。這是美中衝突背後的人類困境,也是自利人性的發展結果,沒有警察維護秩序的社會,歹徒必然橫生,治安必然破壞。
對現代的中國人來說,中國歷史的小勢和人類文明的大勢,就在身邊發生了巨大衝突。中國的先發文明,在帝國主義時代反而變成落後文化,除了霸權旁落、領土人口受威脅外,連民族生存都出現困難,「百年羞辱」讓自傲的華夏文化繼承人,變成世界的落後民族,因此「復興民族榮光」是中國的一大任務,也是承繼歷史大勢所必然的結果。但中國復興的過程裡,世界已經拐了個彎,美國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帝國主義的爭霸,變了個模樣。日本和德國可以在經濟舞台和美國大小聲,但又不會有戰爭發生。放在這種新的,經濟競爭的圖像裡,中國的追求軍事霸權,變成了時代錯誤。而更錯誤的是,中國之所以能夠復興,竟在於加入了美國的這個新秩序,取得了經濟成就。現在居然想用這個經濟實力,重打二次世界大戰?
岳飛穿越了時空,見識到了機關槍,卻忙不迭地拿著機關槍,要回宋朝打金兵。這就是共產黨的荒謬稱霸了。
但不管北京政府多荒謬,中國的確擁有了軍事實力,也足夠把地球炸翻好幾遍,如果世界不用武力把中國打回現代,讓其加入自由民主的大潮流,中國終將會是禍害。 但美國及世界可能把中國的稱霸野心,真正的壓制嗎?可以,因為中國只有在表面上加入了世界的新秩序,骨子裡,仍然是被帝國主義征服的落後文明。
Jared Diamond在「槍砲、病菌及鋼鐵」一書的最後,輕描淡寫了中國為什麼敗給歐洲文明。一樣擁有歐亞大陸的先天食物生產優勢,中國還比歐洲更早有科技文明,但最後帝國主義起源於歐洲,中國則變成被宰割的對象。Diamond說,鄭和到非洲的時間,比歐洲人還早,但中國的大一統,讓所有的遠洋探險變成不可能。只要皇帝一開口,事有可為,但也只要皇帝一揮手,事也會變得不可為。億萬人口只有一個聲音,如果這個聲音是瞞頇、落後、守舊的,這個大一統帝國,就會是落後退步的。而歐洲從來沒有大一統,歷史上最大的神聖羅馬帝國,都沒有統治過一半的歐洲土地。因為歐洲的分裂,歐洲得以在彼此競爭中,推進文明、發展科技。哥倫布就是歐洲的鄭和,但鄭和的傳人在中國沒有未來,因為中國皇帝不要出海,但哥倫布卻可以在歐洲各國,不斷尋求金援,最後找到了西班牙國王,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鄭和和哥倫布的對比,只是中國之所以落後於歐洲的一個例子,還有成千上萬的中國和西方的發展差距,都可以歸因於中國的大一統。可以說,中國的成與敗,都來自於這個大一統。到今天,中國雖然身體在二十一世紀,和世人一樣共享科技文明,但中國上億的腦子、心靈,都還留在「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落後治亂史觀。習近平是中國破敗史觀的最後一搏,現在這個破敗史觀,挾著軍事堀起,要和民主自由大潮對抗,來勢兇猛。但習近平所仰賴的帝國實力,還是那個三寶太監下西洋的中國,還是那個全中國億萬人民只有一個聲音的中國,沒有個人自由,沒有創意生產,沒有思想交流,億萬人築的人牆,看似強大,但在更高的文明面前,還是將如摧枯拉朽,一敗塗地。唯有落後的治亂史觀給完全摧毀,中國才有加入新世界,取得再造的可能。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人類三大族進化歷史!戰爭天性因為祖先留傳!(大家真瘋Show 2020) 現代人類所屬的靈長目人科中,在遠古時曾有多種人族,但大多隨年月而滅絕,僅餘我們智人一屬。不過,國際考古團隊上周五(3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原來200萬年前的非洲大陸上,曾經有過3種人族共存的時期,與現今「天下盡...
太監起源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識唔識得晒咁多稱呼sssss?
家族親戚關係稱呼表〔廣東話版〕~
喺中國人嘅文化入面,〔親戚〕或者〔親屬〕,係指因為有〔婚姻〕或者〔血緣〕同人類個體連成嘅社會關係,父母、兄弟姊妹等等嘅〔親屬〕又叫〔親人〕或者〔家人〕,其他嘅就叫做〔親戚〕。
親屬關係嘅記錄最早係先秦嘅典籍爾雅第四章嘅〔釋親〕。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嘅註解係〔親指族內,戚言族外〕,所謂〔族內〕係指父系同宗嘅人,以男性為中心,包括宗族內嘅男性同佢哋嘅配偶,但係唔包括已經出嫁咗嘅女性同佢哋嘅配偶。
喺依家嘅人就多數分為〔血親〕、〔姻親〕同〔配偶〕。
*〔血親〕
〔直系血親〕
〔鼻祖〕-〔始祖〕始創人。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一代。
〔遠祖〕-〔始祖〕接班人。
〔太祖〕-〔係指曾祖嘅曾祖嘅父母〕。
〔列祖〕-〔列祖列宗〕,就係呢一個嘞!
〔天祖〕-〔係指阿爺嘅阿爺嘅父母〕。
〔高祖〕-〔父系〕太太爺,太太嫲〔高祖父母〕。
-〔母系〕太太公,太太婆〔外高祖父母〕。
太爺〔曾祖〕-〔父系〕太爺,太嫲〔曾祖父母〕。
-〔母系〕太公,太婆〔外曾祖父母〕。
阿爺〔 祖〕-〔父系〕阿爺/爺爺,阿嫲/嫲嫲〔祖父母〕。
-〔母系〕阿公/公公,阿婆/婆婆〔外祖父母〕。
阿爸〔父親〕-老竇,老頭子,爸爸,爹哋。
阿媽〔母親〕-老母,老媽子,媽媽,媽咪。
阿仔〔兒子〕-父母之下男性嘅第一代。又叫〔仔〕、〔囝〕。
阿女〔女兒〕-父母之下女性嘅第一代。又叫〔女〕、〔囡〕。
孫〔孫兒〕-父母之下男女嘅第二代。
依性別又分〔孫仔〕、〔孫女〕。
有時候〔孫〕係一種唔分性別嘅稱呼。
息〔曾孫〕-父母之下嘅第三代。
廣東話通常讀〔室〕,又叫〔重孫〕。
〔玄孫〕-父母之下嘅第四代。
〔來孫〕-父母之下嘅第五代。
〔昆孫〕-父母之下嘅第六代,又叫〔晜孫〕。
〔仍孫〕-父母之下嘅第七代。
〔雲孫〕-父母之下嘅第八代。
〔耳孫〕-父母之下嘅第九代。
〔旁系血親〕
〔父系長輩〕
阿伯〔伯父〕-仔女對阿爸嘅阿哥嘅稱呼。
大哥叫〔大伯〕,二哥叫〔二伯〕,三哥叫〔三伯〕...
阿姆〔伯母〕-仔女對阿伯嘅老婆嘅稱呼。
通常叫〔伯娘〕,又有分〔大伯娘〕,〔二伯娘〕,〔三伯娘〕...
阿叔〔叔父〕-仔女對阿爸嘅細佬嘅稱呼。
通常叫〔叔叔〕,又有分〔二叔〕,〔三叔〕...〔細叔〕。
阿嬸〔嬸母〕-仔女對阿叔嘅老婆嘅稱呼。
通常叫〔嬸嬸〕,又有分〔二嬸〕,〔三嬸〕...〔細嬸〕。
阿姑〔姑姑〕-仔女對阿爸嘅姐妹嘅稱呼。
姐姐叫「姑媽」,妹妹叫「姑姐」。
姑丈〔姑父〕-仔女對姑媽同姑組嘅老公嘅稱呼,都係一樣咁叫法。
〔母系長輩〕
舅父〔舅舅〕-仔女對阿媽嘅兄弟嘅稱呼。
又有分〔大舅父〕,〔二舅父〕,〔三舅父〕...〔細舅父〕。
如果佢嘅年紀比自己細嘅就叫〔舅父仔〕。
妗母〔舅母〕-仔女對舅父嘅老婆嘅稱呼。有啲人會叫〔舅媽〕。
阿姨〔姨姨〕-仔女對阿媽嘅姐妹嘅稱呼。
姐姐叫〔姨媽〕,妹妹叫「阿姨」或者〔姨姨〕。
姨丈〔姨父〕-仔女對姨媽同阿姨嘅老公嘅稱呼。都係一樣咁叫法。
〔同輩〕
親〔兄弟姐妹〕-仔女對父母嘅仔女嘅稱呼。又叫〔兄弟姊妹〕。
係指有相同〔父親〕同〔母親〕嘅人。
堂〔兄弟姐妹〕-仔女對父系旁系血親長輩〔伯、姆、叔、嬸〕仔女嘅稱呼。
有啲地方喺講嘢同介紹嘅時候係唔講個「堂」字。
表〔兄弟姐妹〕-仔女對父系旁系血親長輩〔姑〕仔女嘅稱呼。
對母系旁系血親長輩〔舅、妗、姨〕仔女嘅稱呼。
〔晚輩〕
侄 〔仔女〕-兄弟對兄弟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侄仔〕,女嘅叫〔侄女〕。
姪 〔仔女〕-姐妹對兄弟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姪仔〕,女嘅叫〔姪女〕。
外甥〔仔女〕-兄弟對姐妹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外甥〕,女嘅叫〔外甥女〕。
姨甥〔仔女〕-姐妹對姐妹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姨甥〕,女嘅叫〔姨甥女〕。
*〔姻親〕
家公〔公公〕-老婆對老公嘅阿爸嘅稱呼。
又叫〔家翁〕,有時直叫〔阿爸〕,有啲地區又叫〔老爺〕。
家婆〔婆婆〕-老婆對老公嘅阿媽嘅稱呼。
又叫〔家姑〕,有時直叫〔阿媽〕,廣東地區又叫〔奶奶〕。
外父〔岳父〕-老公對老婆嘅阿爸嘅稱呼。
有時直叫〔阿爸〕或者〔嗲哋〕。
外母〔岳母〕-老公對老婆嘅阿媽嘅稱呼。
有時直叫〔阿媽〕或者〔媽咪〕。
新婦〔媳婦〕-父母對阿仔嘅老婆嘅稱呼。
廣東話通常係讀〔新抱〕或者〔心抱〕。
女婿〔女婿〕-父母對阿女嘅老公嘅稱呼。
阿嫂〔兄嫂〕-細佬細妹對阿哥嘅老婆嘅稱呼。
大哥嘅叫〔大嫂〕,二哥嘅叫〔二嫂〕,三哥嘅叫〔三嫂〕...
弟婦〔弟媳〕-阿哥家姐對細佬嘅老婆嘅稱呼。
姐夫〔姊夫〕-細佬細妹對姐姐嘅老公嘅稱呼。
大姐嘅叫〔大姐夫〕,二姐嘅叫〔二姐夫〕,三姐嘅叫〔三姐夫〕...
妹夫〔妹婿〕-阿哥家姐對妹妹嘅老公嘅稱呼。
〔妯娌〕
妯娌係兄弟嘅老婆之間嘅互相稱呼或者合稱。
輩份大嘅妯娌會直接叫細嘅妯娌嘅名,對外人介紹就講:佢係我嘅〔細嬸〕;
輩份細嘅妯娌會稱呼大嘅妯娌做〔阿嫂〕或〔大嫂〕,對外人介紹就講:佢係我嘅〔阿嫂〕。
〔連襟〕
連襟係姐妹嘅老公之間嘅互相稱呼或合稱。
又叫〔襟兄弟〕、〔連橋〕,廣東人多數合稱叫〔老襟〕。
大伯〔大伯〕-對老公嘅哥哥嘅稱呼。
叔仔〔小叔〕-對老公嘅弟弟嘅稱呼。
姑奶〔大姑〕-對老公嘅姐姐嘅稱呼。
姑仔〔小姑〕-對老公嘅妹妹嘅稱呼。
大舅〔內兄〕-對老婆嘅哥哥嘅稱呼。
舅仔〔內弟〕-對老婆嘅弟弟嘅稱呼。
大姨〔姨姐〕-對老婆嘅姐姐嘅稱呼。
姨仔〔小姨〕-對老婆嘅妹妹嘅稱呼。
〔繼親〕
繼親都係親屬嘅一種,係是指生父同生母離異或者父母其中一個死咗之後,仔女跟住其中一個,而佢再結婚嘅配偶對於仔女嘅關係就係叫〔繼父〕或〔繼母〕。
〔繼父〕-又叫〔後父〕或〔晚爹〕,俗稱〔後抵公〕。
〔繼母〕-又叫〔後母〕或〔晚娘〕,俗稱〔後抵乸〕或〔後仔乸〕。
〔繼子〕-又叫〔後仔〕,俗稱〔油瓶仔〕或〔油艇仔〕。
〔繼女〕-又叫〔後女〕,俗稱〔油瓶女〕或〔油艇女〕。
〔繼兄弟姐妹〕-係〔繼父/母〕同〔生父/母〕喺結婚之前同其他人所生嘅仔女。
俗稱〔拖油瓶〕或〔拖油艇〕,基本係冇直接血緣關係嘅。
而之後所生嘅仔女就叫〔同異/父母〕嘅兄弟姐妹。
例如係:〔同父異母〕嘅哥哥,〔同母異父〕嘅妹妹。
*〔配偶〕
配偶係指婚姻關係、民事結合、同居伴侶關係、普通法婚姻之中嘅伴侶。呢啲係個冇特定性別嘅詞,通常男性配偶叫做〔丈夫〕、女性配偶叫做〔妻子〕。所以,呢個詞無論係多元性別或者係單元性別嘅異性關係或者同性關係,都可以適用。一對夫妻通常會係一齊生活,一齊養育仔女,組成為一個家庭單位嘅。
老公〔丈夫〕-結咗婚嘅女人對自己伴侶嘅稱呼。
近代多數叫〔先生〕,〔老公〕。
傳統嘅就叫〔相公〕、〔官人〕、〔夫婿〕、〔夫君〕等。
但係有人亦唔鍾意用呢個稱呼,因為喺清朝嗰時,
喺京城嗰啲妓女對啲太監〔公公〕嘅蔑稱做〔嫪公〕。
老婆〔妻子〕-結咗婚嘅男人對自己伴侶嘅稱呼。
有啲地方叫〔太太〕,近代多數叫〔老婆〕。
傳統嘅就叫〔娘子〕、〔夫人〕。
*〔其他〕
〔契親〕契親家
契親又叫〔乾親〕,或俗稱〔契字輩〕,係一種人際關係,結契親、拜契親又叫〔上契〕、〔結誼〕。「誼」係指情誼,「契」係指契約,係指兩個或以上冇血緣關係嘅人結為一種擬似親屬嘅關係,彼此之間用親人嘅感情維繫,可以係長輩同晚輩,又可以係同輩。通常都係友上加親嘅居多,亦友亦親,關係比一般嘅遠親同一般嘅朋友更密切,同輩嘅結契又叫做〔結拜〕、〔結義〕、〔換帖〕等。
契爺〔乾爹〕-又叫〔契爸〕;〔乾爸〕或者〔乾爺〕
契媽〔乾娘〕-又叫〔契娘〕,〔乾媽〕一般都係契爺嘅老婆
契仔〔乾兒〕-
契女〔乾女〕-
契哥〔乾哥〕-
契姐〔乾姐〕-
契妹〔乾妹〕-
契弟〔乾弟〕-喺香港,冇乜人想畀人咁叫,如果叫〔契細佬〕就會好啲啲
〔過繼〕
過繼又叫做〔過房〕、〔過嗣〕,係傳統宗族觀念入面嘅一種〔收養〕行為。大多數係為咗延續男性繼承人而做嘅。當一個家庭需要後嗣嘅時候,就喺宗族或者其他親屬入面,收養一個仔或女,用嚟維持祭祀香火或者男性繼承人。就算呢個男性無仔送終,家族仍然可以為佢選一個嗣子,做成親生仔嘅關係。有啲地方生咗細路仔難養〔多病等〕,都會搵個〔人〕或〔神明〕嚟過繼〔形式上〕,認為咁樣個細路就會好養啲。
過繼〔達〕-或者直叫〔爸、爹〕等
過繼〔娘〕-或者直叫〔媽、娘〕等
過繼〔兒〕-
過繼〔女〕-
〔收養〕
收養又叫〔抱養〕、〔領養〕,係指將人哋嘅仔女收嚟做自己嘅仔女。法律上,收養視同婚生子女嘅一種身分契約關係。由於收養會將本身冇真實血緣聯係嘅人,擬制具有親生仔女關係,所以收養人同埋被收養人之間又叫做〔法定血親〕或者〔擬制血親〕。收養人叫做〔養父〕或〔養母〕,被收養人就叫做〔養子〕或〔養女〕;被收養人嘅生父母叫做〔本生父母〕,而對本生父母嚟講,被收養人叫做〔出養子女〕。仔女出養之後,本生父母嘅親權即處於暫時停止嘅狀態。
養父〔義父〕-
養母〔義母〕-
養子〔義子〕-
養女〔義女〕-
祖宗十八代
〔十八代〕一般係指父系之中上下九代嘅宗族成員。之後,亦畀人引伸加入鬧人嘅用語入面,將人哋嘅家族成員都牽涉當中,用語嘅起源都已經無從稽考。
上九代依序係: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一代。
〔鼻祖〕-子女以上嘅上九代。
〔遠祖〕-子女以上嘅上八代。
〔太祖〕-子女以上嘅上七代。
〔列祖〕-子女以上嘅上六代。
〔天祖〕-子女以上嘅上五代。
〔高祖〕-子女以上嘅上四代。
〔曾祖〕-子女以上嘅上三代。
〔 祖〕-子女以上嘅上二代。
〔父母〕-子女以上嘅上一代。
下九代依序係:
〔兒女〕-父母之下嘅第一代。
〔 孫〕-父母之下嘅第二代。
〔曾孫〕-父母之下嘅第三代。
〔玄孫〕-父母之下嘅第四代。
〔來孫〕-父母之下嘅第五代。
〔晜孫〕-父母之下嘅第六代。
〔仍孫〕-父母之下嘅第七代。
〔雲孫〕-父母之下嘅第八代。
〔耳孫〕-父母之下嘅第九代。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十八代。
中文親屬稱呼同英文親屬稱呼
中文嘅稱謂比較細緻,英文嘅稱呼就好簡單,舉個例嚟講:
Aunt 可以表示〔嬸嬸〕、〔伯母〕、〔舅母〕、〔姑組〕、〔姨媽〕;
Uncle 可以表示〔叔叔〕、〔阿伯〕、〔舅父〕、〔姨丈〕、〔姑丈〕。
中文嘅稱謂係為咗區分內外同表裡,比如係:
「堂」親,例如〔堂兄、堂弟〕,係同姓家屬,係近親,係家族裡面嘅人;
「表」親,例如〔表哥、表弟〕,係異姓親屬,係遠親,係家族外面嘅人;
「內」親,例如〔爺爺、嫲嫲〕,係同族近親,你阿爸呢邊嘅人,係家族裡面嘅人;
「外」親,例如〔外公、外婆〕,係異族遠親,係阿媽嗰邊嘅人,係家族外面嘅人。
英文嘅稱謂系統逢係唔做呢樣嘅區分
Grandfather 既可以表示〔爺爺〕,又可以表示〔外公〕;
Cousin 既可以表示〔堂兄、堂弟〕,又可以表示〔表哥、表弟〕。
所以由英語嘅稱呼上睇唔出遠近同表裡,睇唔出親疏關係。
喺古代嘅家族入面,通過稱謂,就可以確定一個人喺家族裡頭嘅地位同身份,所享有嘅權利同要盡嘅義務,呢樣要各人守好自己嘅本分,有利於家族嘅管理,有利於儒家等級制度嘅實施。
而西方人嘅等級觀念同等級制度就冇東方人咁複雜,所以表現喺稱呼上面亦都冇咁複雜同細緻。
譯:蕭南仁.2014年11月
圖:最後修正.2014年9月1曰
經典回顧。廣東話資料館
太監起源 在 Koobii高校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樣背書超簡單?高中女生小蘋果「歷史版」】
網友JudyRChung自己填詞的小蘋果歷史版
聽完也把歷史學好了!太神奇啦!!!!!
一秒附上問卷傳送門 >> https://goo.gl/RCcHaK
「中國歷史」小蘋果歌詞
就在好幾萬年前
猿人真人住洞穴
還沒發明文字以前
燧人伏羲神農氏
玩火養牛種稻子
於是夏朝開始統治
商朝原居 黃河下游 商人愛喝酒
周朝建立 封建制度 受禮樂制度
封建制度 崩潰之後 交給齊檀公
尊王相夷 稱霸最久
春 秋 戰 國!!
秦朝秦始 焚書坑儒
漢武帝舉才 察舉制度
東漢的娘泡很多
太監做主
司馬遷史記 班固漢書 書書書書書
赤壁之戰 鼎力三國
晉武帝篡魏 滅掉三國
曹魏上品無寒門 下無世族
隋文帝開河建新都
大唐帝國武則天 唐玄宗愛楊貴妃 科舉制度詩賦滿天
北宋杯酒釋兵權 南宋莫須有岳飛 蒙古西征國號為元
朱元璋廢丞相制度 東廠明成祖
鄭成功發現台灣 沈有容占澎湖
康熙雍正乾隆 不讓阿兜仔進入
清朝一到 中國開始 喪 失 國 土!!
湘軍淮軍 滅太平天國
把你家小孩 送去美國
英法聯軍之役後 自強運動
牡丹社事件 併吞琉球 球 球 球 球 球
八國聯軍 瓜分全中國
戊戌變法 慈禧太后
義和團扶清滅洋 起源山東
國父開始革命運動
袁世凱耍賤 想當總統
還同意二十一條要求
南北分裂之後 新文化運動
孫中山聯俄容共 共 共 共 共 共
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為首
通貨膨脹 漲得很兇
大躍進運動失敗 趕走毛澤東
這就是現在的中國
太監起源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思浩大談人類三大族進化歷史!戰爭天性因為祖先留傳!(大家真瘋Show 2020)
現代人類所屬的靈長目人科中,在遠古時曾有多種人族,但大多隨年月而滅絕,僅餘我們智人一屬。不過,國際考古團隊上周五(3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原來200萬年前的非洲大陸上,曾經有過3種人族共存的時期,與現今「天下盡歸智人」的情況大相逕庭,刷新了學界對人類祖先進化過程的認知。直立人被視為智人的祖先,亦是首個遷徙至非洲以外的人族。他們素來被視為起源自東非,但考古學家近年在南非的德里莫倫(Drimolen)洞穴系統中出土包括直立人的兩個人族古頭骨,令學界推測人類的祖先實際上是源自南非,其後才北上經東非、北非,繼而移居至全球。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印度良心初創公司,平價呼吸機賣萬五港紙!(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PhE-VSSp0)
2. 思浩大談美國紐約醫院,鏟車運Dead Body!(大家真瘋Show 2020)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0mT-HfNWA)
3. 思浩大談撈得多得罪高層!蝙蝠身上有病毒太監!(大家真瘋Show 2020)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mDCWraw84)
#北京 #大家真瘋Show #思浩
太監起源 在 Kokee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次和大家分享鄭和故事的起源
鄭和從11歲就到南京
之後分配到燕王朱棣府
再和扶持燕王朱棣當上永樂皇帝
當中有很多故事
希望大家會喜歡這一期
你不知道的大馬系列影片http://bit.ly/2EoieIU
訂閱 kokee講 http://bit.ly/2y5BiW8
=================================
快來訂閱我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kRrFXcRjyiBPUB3ICXegA
追蹤我的生活
►FB:https://www.facebook.com/KokeeTalk/
►IG:https://www.instagram.com/kokeelau/
#鄭和
#馬和
#明成祖
中国 大航海時代 馬來西亞 中國
太監起源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併入越秀區。東山名的由來,與區處州城之東且崗阜連片,廣州人向稱丘陵為「崗」、主崗為「山」之俗有關。「東山」最初是以寺名出現。
廣州「東山」以寺名相稱始見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總鎮兩廣的內官太監韋眷於廣州城東部(今署前路)建永泰寺,後亦稱東山寺。清順治八年(1651)重修東山寺,「東山」源此得名。因寺名而漸次將寺四鄰成片的崗台地區泛稱東山,大概始於清初。及至清末民初,這片崗台地開發成街村,僑房成批湧現,民俗習稱寺四鄰的街區為「東山」一直相沿未改。美國浸信會國外傳道部(簡稱美南差會)在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在五仙門(原長堤青年會)創立培道女學堂,並率先把東山定為傳教基地。光緒二十九年,美南差會通過華人教徒廖卓庵(又名廖雲翔)與東山寺右、山河兩鄉村民疏通關係,以高價購買入兩塊土地構築新校舍,是東山最早出現的新式建築物。教會人士陸續在東山廣為購地,建築教堂、醫療、社福、教育等相關設施。基督教東山堂,原名東山浸信會堂,是美南浸信會在中國廣州創建的一座重要教堂。東山浸信會堂起源於1870年建立的五仙西福音堂。到1908年,因教徒增加,而該地喧鬧,不適於擴建,乃將舊址出售,遷往東山寺貝通津9號重建新堂。1909年落成,同年5月2日成立東山浸信會。此後聚會人數又有較大增長,1923年7月擴建工程動工,至1927年4月16日竣工,教堂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兩層樓房,並舉行隆重的獻堂典禮,改名為基督教東山浸信會堂,設座位1300個。1949年有信徒2000餘人。1960年,中國大陸實行「聯合禮拜」,該堂與其他幾間教堂合併,易名為基督教東山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教堂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9月30日恢復開放,為全市基督教首間恢復聚會的教堂,目前仍是廣州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1986年,曾將主日學堂及副堂房屋借出辦廣東協和神學院,該院現已搬到郊外。
芳村堂亦是位於中國廣州的一座基督教堂。其起源於1891年由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禮(Rev.Henry V.Noyes)創立的長老會五支會,位於培英學校內。1923年信徒增加以後,募集巨款在上芳村平民大街建造新堂,稱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芳村堂,又名平民堂,英文名稱為那夏禮紀念堂。1960年教堂大聯合時,芳村地區的信義會芳村堂(1898年起)和中華基督教會白鶴洞堂(1937年,今培英中學(八中)內,原貌尚存)被併入該堂,實行聯合禮拜。1966年8月文革爆發,芳村堂被關閉,直到20年後的1986年1月才恢復宗教活動。1993年又因建珠江隧道被徵用,遷到下芳村原信義會芳村堂址。後搬遷信義路27號現址。
廣州錫安堂是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西門口的一座基督教堂,1901年由旅美華人美以美會的余錫生牧師回國創立,初期地址位於油欄門(今海珠南鹽亭東街),因會址失火遷西濠口所買之地搭棚禮拜。1913年遷到西濠二馬路,並設立群淑高等小學。不久因該處成為商業鬧市,於是在1935年遷往西瓜園(今荔灣區人民中路392號)購地建堂,1936年2月新堂落成,取名“錫安堂”,意為“上帝聖殿”。1947年,該堂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1960年以後,中華基督教會的萬善堂、七株榕堂,禮賢會的大德堂,救世軍的西華隊堂和基督徒聚會處(地方教會)都被併入該堂的聯合禮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錫安堂也被關閉,到14年後的1980年9月21日,該堂恢復宗教活動。該堂附設有小學及幼稚園一所,基立村支堂一所,並出版有錫安會刊。1983年收回副堂,逐漸恢復各項事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