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規劃2025年儲能設置目標僅590MW 台電現在坦言「太少」!(05/23/2021 自由時報)
“..... 台灣規劃二○二五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為二十GW,離岸、陸域風電為六.九GW,合計二十六.九GW;以委託美國的研究換算,屆時應準備二六九萬瓩的儲能量,而目前僅將以五十九萬瓩因應,相差約四.五倍。台電調度處長吳進忠強調,委託美國研究是在二○一三年做的調查,當時能源轉型方向仍不明朗,歷經兩次大停電後,台電將重新檢討。他坦言,目前規劃五十九萬瓩確實不足,「一定會再增加」。....."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台灣經過兩次大停電後,專家學者指出,因應太陽光電等大量再生能源併網,儲能設備卻遠遠不足。台電曾委託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研究,搭配綠能應需額外準備綠能裝置容量十%的備轉容量,以二○二五年我國規劃數字和美國研究對照,差距達四.五倍。台電表示,此研究當時未納入能源轉型因素,但在大停電後,儲能的確不足,會重新規劃。
台灣規劃二○二五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為二十GW,離岸、陸域風電為六.九GW,合計二十六.九GW;以委託美國的研究換算,屆時應準備二六九萬瓩的儲能量,而目前僅將以五十九萬瓩因應,相差約四.五倍。台電調度處長吳進忠強調,委託美國研究是在二○一三年做的調查,當時能源轉型方向仍不明朗,歷經兩次大停電後,台電將重新檢討。他坦言,目前規劃五十九萬瓩確實不足,「一定會再增加」。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台灣在儲能相關政策較弱,以韓國為例,業者蓋光電的同時,有補助誘因支持,因此會同步推展儲能;以台韓前年數據分析,台灣光電建設約一.四GW,韓國約三.四GW,同年蓋的儲能設備卻相差三十倍。
儲能成本並不便宜,電池容量一MWh,要價約三千萬元起跳。趙家緯表示,初期成本會高,但不要忽略規模經濟,大量投入後才有抑低機會。他建議,政府可從現有機制強化民間力量,例如每年公布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時,只要搭配儲能,可額外加乘費率,以鼓勵業者投入。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50437
♡
太陽光電躉購費率 在 上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濟部能源局正式公告2021年的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與計算方式❤
看更多生活新聞:https://is.gd/i9AWzo
上報生活圈 #能源局 #太陽光電 #離岸風電 #再生能源
太陽光電躉購費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千萬不要小看這兩則新聞所傳遞出來的意義!~~
能源局公布2021年費率草案,明年度離岸風電、光電躉購費率持續調降; 陸域風電躉購費率 退場 !(20/02/2020 經濟日報)
一點都不意外啊。這原本就是當初世界各國躉購費率制訂時,就已經設計好的獎勵與退場機制運作方式。
先讓再生能源可以順利上路,然後逐步調降貼補金額,直到最後成為市電同價(Grid Parity),不用依靠任何補助,再生能源發電就可以在市場上跟其他任何型態的發電來源在成本上具有競爭力。到時候再生能源躉購電價制度就可以順勢功成身退,圓滿退場了。
依照台電公司官網上所公佈的實際統計數據顯示:
今年(2020)截至10月底為止,台電平均每度電的售電成本為台幣2.4763元,累計稅前盈餘為台幣232億元。
去年(2019)全年度的平均每度電的售電成本為台幣2.7201元,全年累計稅前盈餘為台幣173億元。
前年(2018)全年度的平均每度電的售電成本為台幣2.6554元,全年累計稅前盈餘為台幣300億元。
特別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近幾年以來,台灣的陸域風力發電的躉購電價平均都維持在每一度電台幣 2.2元~2.3元之間,已經明顯低於台電公司的每度電平均售電成本了。因此,經濟部已經在今年公告,預計再生能源項目當中的陸域風電的躉購費率機制將正式退場走入歷史,不再有陸域風電的躉購費率機制了,也就是說,台灣的陸域風電在成本上已經具有明顯的競爭力,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跟任何其他類型的發電方式在價格上一較高低了。
陸域風電是台灣再生能源項目當中,第一個達成市電同價的再生能源,假以時日,台灣將會有更多種類的再生能源發電,也將繼陸域風電之後,達到市電同價的狀態,在價格上可以跟傳統的核、火力發電一較長短,而目前看來,在2025年至2030年之前,台灣新開發的離岸風電的發電成本,應該即有機會成為第二種達成市電同價的再生能源電力來源,地面型太陽能光電,應該會接力第三棒成為從再生能源躉購費率機制中順利退場,達成市電同價的再生能源電力來源。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部能源局最新公布2021年「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草案,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的躉購費率全都下降,其中,離岸風電躉購費率降幅高達8.6%;陸域風電的躉購費率則與今年相同。能源局長游振偉解釋,明年躉購費率下降主因是綠電技術逐漸成熟,初設成本下降。
游振偉也說,目前公布躉購費率僅為草案,本周五將會召開公聽會,在參考業者意見後,年底前拍板定案。
另外,游振偉也補充,雖然明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些微調降,但也針對「一地兩用」型態,包含農地、魚塭、停車場及風雨球場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可再外加6%的一地兩用型態額外費率,每度可增加0.22元。
一般預料,儘管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下調恐引發綠能業者反彈,但用電大戶條款即將在明年元旦上路,綠電躉購費率調降也有助降低產業能源成本。
根據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草案,離岸風電固定20年躉購費率則從每度5.09元調降為每度4.65元,降幅8.6%。階梯式躉購率也從前十年每度5.80元、後十年3.82元,調降為每度5.30、3.52元。
太陽光電方面,屋頂型太陽光電躉購費率從去年每度3.99元至5.71元調降至每度3.89元至5.62元,降幅1.5%至2.3%不等;地面型從每度3.9元調降至3.7元,降幅3.9%;水面型從4.3調降至4.1元,降幅3.5%。
為鼓勵溝渠等架設小水力發電,明年增設1瓩至2,000瓩的級距,躉購費率每度3.1元,躉購價格比2,000瓩至2萬瓩每度2.8元來得優厚。生質能、廢棄物、地熱能則與去年無異。
然而,離岸風力及太陽光電為國內再生能源裝設主力,明年躉購費率雙雙皆調降,恐影響到國內綠電業者發展意願。
對此,游振偉解釋,躉購費率是依照期初設置成本、資本還原因子、年運轉維護費及年售電量套用公式去檢討。明年躉購費率下降主因為國內綠電業者技術逐漸成熟,初設成本下降。
經濟部依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範訂定台灣躉購制度,此舉是因為考量到再生能源發展初期成本高,不具有與其他發電方式在價格上有優勢,因此政府一定期間內以固定的躉購費率收購再生能源電力,將有利於綠電業者減少發展成本,有利於業者能有穩定發展產業。
陸域風電躉購費率 退場!(02/03/2020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用電大戶條款上路後,經濟部預期,因建置屋頂式太陽光電成本最低、技術成熟,將是最多用電大戶之選擇。其次是買綠電憑證,將以成本較低的陸域風電、太陽光電為主。最昂貴的是繳交代金。選擇自建儲能設備會較少。
在此制度設計下,經濟部官員表示,陸域風電將以直供或轉供方式出售給用電大戶,因此陸域風電躉購費率將走入歷史,不再適用。
官員表示,配合用電大戶條款之實施,目前規劃每度代金為4.06元,這是依據去年各種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及躉購費率再加權平均後所得到金額,因此高於太陽光電和陸域風電躉購費率。
以經濟部公告今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來看,陸域30瓩以上費率約2.2元至2.3元之間,遠低於4.06元,可預料用電大戶會轉向購買陸域風電。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5058797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319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