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太陽能發電量創紀錄新高 占總量10%(08/19/2021 路透社、中央社、合報)
(中央社 / 巴黎18日綜合外電報導)獨立智庫Ember今天發布報告表示,歐洲聯盟(EU)今年6、7月太陽能供電量創下紀錄新高,占區內整體發電量的1成。
數據顯示,歐盟27國6、7月透過太陽能發電板產出近39兆瓦小時(TWh)的電力,比2018年的10.9兆瓦小時高出許多。
報告並表示,隨著太陽能板的生產與使用增加,包括西班牙、德國等8個歐盟國家也創下新高紀錄。
Ember分析師摩爾(Charles Moore)說:「核心太陽能市場出現令人振奮的復甦跡象,太陽能起飛,但整體成長速度仍不夠快。」
報告表示,歐盟2021年6、7月的煤炭發電量占比為14%,仍高於太陽能板。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已在氣候政策方案中,納入改善再生能源規定的提案。當中規定歐盟必須提升風力、太陽能、生質能源作為電力來源的時程。
歐盟已設定暫時目標,擬在2030年前,把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到最終用電量的4成。
Ember數據顯示,德國依然是歐盟境內太陽能發電量占比最高的國家,從11.5兆瓦小時增至13.4兆瓦小時,占2021年全國夏季整體發電量的17%。
西班牙則是4年來夏季成長最多的國家─2018年為3.1兆瓦小時,2021年則翻倍至6.4兆瓦小時,占全國整體發電量的16%。
相關報導:
EU solar power generation hits record high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eu-solar-power-generation-hits-record-high-2021-08-17/
完整內容請見:
歐盟太陽能供電量創紀錄新高 占總發電量1成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683419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鴨脷洲大街為島上最早的道路,亦為鴨脷洲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早在明朝粵大記中已有記載有居民定居的記錄,初期街上主要為漁村。及後在19世紀未期,香港仔黃埔船塢落成後,令到該區面向香港仔一帶的海邊,發展成船廠群,直至1985年鴨脷洲北岸,大規模填海計劃進行,令到有不少船廠被迫遷移,到鴨脷洲海旁道及黃竹坑深...
太陽能發電板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似乎想回頭走核電」 前日本首相菅直人:大家要對再生能源有信心 這些原因讓「非核家園」做得到(07/22/2021 今周刊)
文:劉煥彥
前日本首相菅直人以十年前親自處理311大地震及福島核災的經驗表示,「非核家園」及再生能源滿足100%電力需求的願景,在日本確實有可能實現。
菅直人認為,日本不應該重啟核電,因為從建廠成本、發電成本、安全性及在再生能源的客觀條件來看,核能發電都不是2050年日本邁向碳中和目標的選項之一。
他也提到,「台灣與南韓似乎出現一部分想回頭發展核電的想法」,但長期來說,發展核電難逃成本高漲及安全性有疑慮等問題。
菅直人說:「請台灣的各位保持信心,轉而發展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希望大家為這目標努力。」
菅直人:重啟核電不可行 再生能源足供全日本用電
目前是日本立憲民主黨最高顧問及眾議院議員的菅直人,在2011年發生311大地震時是日本首相,他卸任後一直支持廢除核電、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的政策方向。
菅直人今(22)日在《今周刊》舉辦的「2021第五屆新能源國際線上論壇」,以「推動非核家園的挑戰與機會」為題發表演講。他提出以下四點論述,認為日本重啟核電不可行,再生能源足以因應全日本電力需求,並能促進2050年達到全國碳中和。
1. 福島第一核電廠的1號機至3號機已經爐心熔毀,4號機也準備廢爐,但後續清理很不容易,「日本碰到這種事情,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處理完」。
2. 目前新建核電廠的國家愈來愈少,連美國、法國及中國等傳統核電大國都政策轉向,因為與2011年福島核災時相比,現在新蓋核電廠的成本高達三倍。
3. 1千瓦小時(kWh)電力的核能發電成本,以前要10日圓,現在更高;反觀再生能源已經低於10日圓,更別提再生能源「比核電更經濟實惠又安全」。
4. 日本光靠農地上的太陽能發電,也就是農林水產省(如同我國農委會)推展的「營農型太陽能發電」,理論上遠遠足夠滿足全國電力需求。
「目前核電佔比接近零,再生能源佔20%」
菅直人分析,日本有400萬公頃農地,若將一半面積用來耕作、另一半安裝太陽能發電板,每公頃排500千瓦的太陽能發電板。
以一天日照3小時、全年日照1000小時概算,總發電量就有2兆千瓦小時,遠超過目前全日本一年耗電量的1兆千瓦小時。
他說:「十年前日本有30%電力來自核能,如今已接近於零。目前再生能源佔日本發電20%,但完全不用核電,以再生能源100%供應所有(電力)需求,日本是有可能實現。」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107220047
♡
太陽能發電板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虛擬電廠實驗計劃?日本政府三種蓄電池補助解析(06/09/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文:宋瑞文(加州能源特約撰述)
市面上的購物優惠,常有諸如「買越多,省越多」之類的折扣,總金額越高,折扣越大。日本中央政府補助民眾蓄電池時[1],也有類似的做法。當然,和一般商人不同,日本政府的用意不是希望民眾花更多錢,而是要讓日本電力供需,更加彈性靈活。
大體來說,日本中央政府補助蓄電池的原因,一是長時間停電時有備用電力,二是配合分散型電源太陽能板,分散電力供給。因此,只要滿足家裡有一定規模以下(未滿10kw)的太陽能板等條件,就可以成為補助的對象(2019年度辦法)。
補助的金額,按照蓄電池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分別是,「災害對應型」每kWh補助2萬日幣、「NETWORK型」每kWh補助3萬日幣、「頻率控制型」每kWh補助4萬日幣。關於市面上哪些蓄電池屬於哪種型態,在日本政府支持的社團法人網站有登錄名單。
首先,所謂「災害對應型」蓄電池,在災害發生時,可以切換為「Green Mode」模式,優先把太陽能板發的電儲存起來;政府若因為電力不足,要求切換到此模式時也可以響應。幾乎所有固定裝設的蓄電池,都能如此設定。
其次,「NETWORK型」蓄電池,指的是有參加「VPP(Virtual Power Plant)虛擬電廠實證計劃」,具備「ECHONET Lite」與「AIF認證」(家中各產品、能源相關機器的通訊協議),經由家用管理系統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等機器,對電力供需進行監控調整的蓄電池。
所謂VPP虛擬電廠實驗計劃,簡單地說,就是把散落各地的蓄電池跟小規模的太陽能發電板(包括散落各地的家用太陽能板)統合起來,像是經營單一發電廠似地活用。就現代社會的能源問題而言,VPP具有非常重要的潛力。
至於第三種「頻率控制型」蓄電池。簡單地說,同樣在VPP虛擬電廠實驗計劃裡,這種蓄電池在被要求調整電力的需求與供給時,相較於「NETWORK型」,能夠更彈性更快速地回應。
對大多數台灣人而言,看到上段文字「被要求調整電力需求時,能夠快速回應。」可能會覺得抽象難懂。簡單解釋的話,當電力市場供需不相等時,例如需求大於供給時,某些需要電力的消費者,如果當下能夠節電,就能夠達到平衡。
事實上,對需要方而言(電力的消費者),在供給不足時趕快節電,不只幫助供需平衡,在日本還能夠賺錢。而且供需雙方彼此調整的速度,越快越好調整,越是有利可圖;在達成平衡之前,預告電力供給量與需求量的速度,從前一天、前一小時、前10分鐘,到即時(real time)都有可能(負瓦特交易制度)。
據日本〈需量反應推廣協議會/Demand Response Council〉資料,「一般電力系統有10%的成本,是用來滿足時間佔比不到1%的尖峰用電,而且這些尖峰時才使用的發電廠,一年有99%沒有運轉。而透過需量反應(負瓦特交易),可以讓電力安定、電費降低。」據各國大型電力系統運用實績,能削減尖峰用電效果達3%~10%。
註釋
[1] 日本政府的蓄電池補助,是透過「一般社團法人 Sii環境共創 Initiative」(簡稱為SII)去做。一般稱SII的補助為國家補助。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369
♡
太陽能發電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鴨脷洲大街為島上最早的道路,亦為鴨脷洲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早在明朝粵大記中已有記載有居民定居的記錄,初期街上主要為漁村。及後在19世紀未期,香港仔黃埔船塢落成後,令到該區面向香港仔一帶的海邊,發展成船廠群,直至1985年鴨脷洲北岸,大規模填海計劃進行,令到有不少船廠被迫遷移,到鴨脷洲海旁道及黃竹坑深灣及布廠街一帶。大街西端連接利枝道,東端則連接山明街及連接深灣軒的新填海地。早期的主要道路為倫敦里(即是由現時街上的惠康超級市場和百佳超級市場之間的小巷,伸延至現在悅海華庭一帶的填海地,連接倫敦碼頭。
鴨脷洲洪聖廟是香港一所洪聖廟,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鴨脷洲洪聖街9號,鄰近鴨脷洲市政大廈及鴨脷洲海濱長廊,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鴨脷洲洪聖廟於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當地漁民集資建成,祈求漁民出海平安,為南區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據說該廟忱於龍脈,使鴨脷洲興隆不替。數十年前,鑑於香港仔的山坡築有墳場及建有警署,勘輿家認為其煞氣足以破壞該廟風水,建議於廟前豎立數丈的高桿,繒以龍形,以擋煞氣,並保護島上的人口平安,廟宇先後有多次重修。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為洪聖爺誕,鴨脷洲街坊同慶公社每年均舉辦大型慶祝活動及賀誕巡遊。
鴨脷洲水月宮是香港一座觀音廟,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鴨脷洲,鴨脷洲大街181號,現由華人廟宇委員會負責管理,並已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鴨脷洲水月宮於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由當地居民所建。廟內懸掛的牌匾則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所題。自1930年起,該廟交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但鴨脷洲街坊福利會仍一直贊助部份節慶活動。該廟曾在1995年作大型重修。
鴨脷洲風之塔公園Ap Lei Chau Wind Tower Park,簡稱風之塔公園,位於香港島鴨脷洲北岸海旁,鴨脷洲海濱長廊以西,香港仔避風塘以南,佔地2.62公頃,於2009年9月28日正式開放,耗資1億港元興建,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風之塔公園的主要地標,是一座名為「風之塔」的觀景台,外形像一艘傳統漁船,遊人可登上塔上眺望香港仔避風塘景色。該塔的電子顯示燈,是靠太陽能發電板發電的,會隨風速改變顏色,從無風的全綠色到蒲福氏風級8級或以上的全紅色。風之塔公園亦有一個展覽廊,介紹香港漁業與香港造船業,以及香港漁民的生活及風俗。當中展品更由鴨脷洲旅遊促進會捐贈。
太陽能發電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面積近8萬平方呎的如心化石公園搜羅多種逾億年歷史的古木化石,是香港唯一的大型樹木化石公園。公園內的古木化石形態優美,色澤豐潤,部份更長達25米。飽歷時間洗禮的古木與新生的花草樹木發出共鳴,為遊人製造出一個獨樹一幟、讓心靈休憩的寫意空間。華懋集團亦於公園的一處裝置了316塊太陽能發電板,以再生能源減少大樓的碳排放量,為營造綠色香港,緩解地球暖化作出一份貢獻。華懋集團用心建造這個既休閒又具教育意義的綠化空間,體現了集團創辦人王龔如心女士矢志為香港提供優質生活的承諾。如心化石公園不僅為如心廣場錦上添花,更為社區創造出一個獨特的城市綠洲,讓男女老幼能在繁華都市享受大自然之美。「木化石之旅」導賞活動有關詳情可前往www.ninafossilgarden.com
荃灣公園Tsuen Wan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荃灣新市鎮南部,鄰近西鐵綫荃灣西站及荃灣碼頭,佔地約6.9公頃,分兩期落成,第一期於1998年6月落成,建造費用約為1億7百萬元,第二期於2008年落成。荃灣公園以海洋為主題,設有瞭望塔、水池、帆型的結構物、兒童單車徑、露天劇場及網球及門球等各類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