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廢太陽能板裡有什麼? 動手拆拆看不就知道了嗎!(09/24/2021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作者:吳心萍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
太陽能板能不能回收? 要怎麼回收? 向來是許多人心中的困惑。為了讓大家自己親手破除這些疑慮,主婦聯盟在9月15日辦了「太陽能敲敲打打工作坊」
這次的工作坊,邀請推動能源轉型的各團體夥伴來參加,讓大家除了透過研究回收技術的學者,分享最新的回收技術進展外;也讓大家親手體驗太陽能板是不是網路上說得如此吹彈可破? 板子破掉了,是否會跟髒髒包一樣,會有毒液倘流出來?
太陽能的組成,其實比許多電子產品單純
成功大學的陳偉聖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一台廢電視機丟在路邊數年慢慢風化,顯然很多人都不太擔心電視機會有廢液流出的問題。而太陽能板的成分其實主要就是鋁框、強化玻璃、晶片、電線,成分相對電視機等3C產品單純很多。
矽晶類太陽能是台灣使用的太陽能板主流,主要成分含:玻璃74.2%、鋁框架10.3%、電池4%等然後用EVA塑膠黏合。而回收的技術,突破的關鍵就在EVA的黏合上。黏合度夠,這樣太陽能板才能在室外承受風吹、日晒、雨淋最起碼20年;但EVA的黏合,也是讓太陽能板的回收上,遇到不易將各材質分離的問題。不過,台灣現在開發出了切割的技術,大大提升了回收的品質。
用手拆,來實證太陽能板的組成
參與的學員,非常有實驗精神,想試試看冰雹對太陽能板可以造成多少傷害,親身經驗後,發現再怎麼丟冰塊,對太陽能板都沒有傷害。
太陽能板本身的設計,就是為了適應戶外可以運作20年。因此並不是吹彈可破的,學員們幾乎都要花上連續搥打10多分鐘,才有辦法讓板子與鋁框分離。
太陽能板除役後,何去何從?
幾乎任何工業社會製造的產品,都很難對環境完完全全無負擔。因此,課堂上大家也討論太陽能板在使用20年後,難道唯一的出路就是進入回收系統嗎?其實,使用20年後的太陽能板,還是可以發電的,效率還會有剛出廠時的8成,因此若能在回收前,找到第二春,可以對環境的負擔又更進一步減低。因此在躉購[1]合約20年期滿後,也可以考慮加裝電池自發自用,或是轉售到其他需要自發自用的地方,讓太陽能物盡其用。
而且,台灣108年2月1日公告訂定「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納入太陽光電模組回收費用1,000元/KW,用以建立國內模組回收機制。現在廢棄太陽能板排出時則以模組序號登記,並累積數量達50片通知廢棄物排出者於限定時間內,自行或由專案辦公室委託具廢棄物代碼為「D-2528裝置使用後廢棄之太陽能光電板」運送至指定暫存點或處理(模廠)業者。
同場加映: 太陽能回收後,可以做成什麼?
太陽能板回收後,鋁框的鋁金屬與接線盒中的銅金屬及PP塑膠,是單純的資源物質,可以直接轉賣給下游的金屬產業與塑料公司。電池片的矽資源也能個別回收再賣給矽資源回收廠再利用,而銅導電帶中的銅金屬、鉛錫焊料、銀膠都是很有價值的金屬,也都可以分別回收再利用。
[1] 躉購: 意指售電,在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可以售電給台電,售電期間為20年。
★ 太陽能板回收:你不知道的新技術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5230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5315
♡
太陽能電池效率計算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賢碎碎念】~ 關箱文
上個月 Garmin 寄了 Fenix 6 pro solar 給我玩一個月,轉眼時間就到了,不過因為疫情關係,升三級之後,其實也沒能測什麼戶外的活動,就在家踩踩訓練台。
簡單分享使用的心得囉:
※ 血氧功能
最近疫情嚴重,應該很多人都會看到有人討論「無症狀的低血氧症」,還有人會想買一個夾手指的血氧機放家裡,以備不時之需。
基本上,如果你是用GARMIN的這個錶,就有這項功能,還可以全天24小時監測,不過還是有些缺點要注意:
1. 測量時間較長:進入測量畫面時,會叫你保持不動,過了好一陣子數字才會出來,如果中間有動來動去,測量的時間還會再拉長。(用夾的一下子就出來了...)
2. 位置跑掉就測不準:手錶沒有戴緊就可能會不準,特別容易發生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我睡覺不喜歡綁很緊再加上會翻身,可是又好奇晚上會不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夜間血氧偏低,結果前兩天測起來,血氧都掉到80%左右...嚇死;後來綁緊睡覺就正常了。(不過還是不喜歡那種感覺,測了一週就沒再戴錶睡覺了)
※ 電池和太陽能充電功能
電池電量真的夠大,在全天血氧偵測功能打開的時候,一天大約掉20%的電量,可以4-5天再充電,真的很安心。
至於太陽能充電的功能,我個人覺得比較像火力展示啦,就是能做到這功能,但對我來說,還不是很成熟,純粹是一個以備不時之需,可以讓電池多撐一下的功能。
像之前去騎宇老大滿貫,花了快7小時,手錶也有一直照到太陽,但充進去還是沒有消耗的快,更別提在林蔭間的爬山行程了。(我自己是覺得,如果有長天數的登山需求,還是把充電線和行動電源帶著,比較保險。)
※ 地圖功能
可以支援第三方地圖就是爽!拿到錶隔天就把魯地圖裝進去了...
本來以為錶面小不是很實用,但用習慣之後,在行進間基本上不用拿手機出來看大的地圖了,而且定位又準又快。強力推薦有在爬山,手錶又支援第三方地圖的,一定要把魯地圖放進去。
不過缺點就是「縮放/位移比較麻煩」,因為只能用實體按鍵,所以想看大圖或是拉到其他位置,在操作上就沒有那麼順手 (當然我知道沒有觸控銀幕是為了減少誤觸,只是希望有天技術面上可以解決,實用性會進到不同的層級)
另外,一開始有人叫我看看GPS會不會容易漂掉,基本上這個月使用中,在戶外漂掉過2次:1次是在體育場繞圈跑的時候 (這種事情在我自己的SUUNTO也發生過,不知道是不是離建築物比較近?);另1次,則是在爬山中途,跳進野溪玩水時 (那時和手機的連結還斷開了,我明明就沒有潛很深?)。
※ 訓練功能
資訊豐富清楚,和其他配件連結也沒問題;心率區間除了使用最大心率外,還可以使用儲備心率來計算...這樣算出來的有氧和無氧範圍會更準。(私心覺得,裡面的訓練功能,一般人如果能熟悉使用到6成以上,就超強了;有些沒時間研究的,說不定還要請GARMIN開課教學。)
難怪很多人,就直接跳進GARMIN生態圈了,因為全部的資訊都可以整合進去;騎車朋友也很多人是用GARMIN的車錶。
※ 壓力監測
其實利用的就是心跳變異率的概念,因為手錶可以不斷偵測你的心跳,當壓力大時,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就會變快。
在疫情期間其實自己可以玩玩看,每次看記者會的時候、準備接種疫苗前、在家等快篩報告的時候,是不是心率都會變快呢?
如果壓力偏高,記得找方法調適,畢竟疫情是一時的,但壓力處置是一輩子的課題,即便沒有疫情壓力,也會有從家庭和工作來的壓力,學會舒壓,而不要持續累積到壓力鍋炸開,才能常保健康。
◎ 結語:
你要是問我:「丫你說那麼多,會想買這支錶嗎?」
我的答案是:「不會。」
我期待之後太陽能充電功能更實用,效率更好,不然就買沒有太陽能功能的就好,省一點錢是一點;另外就是觸控功能,如果工程師找到誤觸錶面的解決方案,使用觸控銀幕時,那地圖功能才算是完全解放,不然有時候還是覺得拿手機出來找路線比較方便。
對於一般少爬山的人來說,其實也可以考慮另一個 Forrunner系列,價錢更親民,即便真的想要有地圖功能,FR945也可以裝魯地圖 (和朋友上山實測過,945的銀幕對比度更好唷,不過就沒有Fenix6電量那麼久,但爬爬郊山中級山也很夠用了)
最後還是要提醒,居家上班、上課的防疫新生活下,別忘了定時起身動一動,伸展筋骨;我是用彈力帶和自身重量做簡單肌力訓練,有氧的部分就踩踩訓練台;也要幫小朋友安排體能活動:跳繩、爬樓梯、墊上運動是不錯的選擇。(建議每天平均60分鐘以上的中到高強度運動)
希望下次還有新錶可以試玩,也希望到時候疫情也穩定了...
太陽能電池效率計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MIT Tech麻省理工科技評論》4/25
*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迄今最白塗料,可使建築物降溫】
近日,美國工程師研制出了迄今為止最白的塗料,給建築物塗上這種塗料或許能給它們降溫,從而減少對空調的需求。據悉,研究人員篩選了 100 多種材料,測試了 10 種不同的配方,最後用高濃度硫酸鋇研制出了這種超白塗料。這種新的最白塗料配方最高能反射 98.1% 的陽光(此前研制出的超白塗料能反射 95.5% 的陽光),同樣能將紅外線熱量從物體表面散射出去。
* 【SpaceX「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交會對接】
SpaceX「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交會對接,載有 4 名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本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 SpaceX 與美國國家太空總署第二次商業載人太空發射任務。
*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大腦飢餓」作用機制】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英國同行合作,發現了「大腦飢餓」的作用機制,有望在減肥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研究指出一種黑皮質素 4 受體(MC4 受體)控制著我們身體的飽腹感,同時也可以由一種藥物觸發。
* 【MIT 物理學家通過研究黑洞自旋以尋找暗物質拖拽黑洞證據】
MIT 的物理學家們研究了黑洞的自旋以尋找暗物質減慢黑洞自轉的跡象。研究小組研究了 45 個黑洞雙星的自旋,並計算了當這些黑洞跟一種被稱為超輕玻色子的假想粒子在一定質量範圍(1.3x10^-13 電子伏到 2.7x10^-13 電子伏)內相互作用其旋轉速度會有多快。結果他們發現,兩個黑洞的旋轉速度太快,以至於無法跟超輕玻色子發生任何相互作用。這個結果表明在這個質量範圍內的超輕玻色子不是暗物質,或者也許真的沒有暗物質這種東西。
* 【透明奈米層或帶來轉化效率超過 26% 的太陽能電池】
來自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太陽能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工作組設計了一種用於太陽能電池前端的奈米結構透明材料,這種材料有望幫助硅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超過 26%。相關研究已經發表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能源》上。
* 【俄羅斯改進型鈣鈦礦光電池降低能量損失】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MISIS)科研人員使用氧化鎳納米粒子和結構開發出一種新型光電池,可為物聯網無線設備、健身跟蹤器、智能手錶和耳機提供能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太陽能材料及電池 》上。
* 【美日將共同開發 6G 移動通信技術】
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菅義偉同意共同投資 45 億美元,開發被稱為 6G 或「超越 5G」的下一代通信技術。兩國領導人在華盛頓會晤後發佈的一份聲明顯示,兩國將投資於安全網絡和先進信息通信技術的研究、開發、測試和部署。其中,美國已承諾為此提供 25 億美元,日本承諾提供 20 億美元。
* 【MIT 研究人員利用奈米炭黑讓水泥具備導電性,或帶來新採暖系統】
MIT混凝土可持續性中心 (CSHub) 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RNS) 的研究人員,通過將高導電性納米炭材料(碳奈米纖維、奈米管、奈米炭黑和氧化石墨烯)引入到混合物中制備出大量具有導電性能的非均相水泥復合材料樣品。該材料施加低至 5 伏的電壓可以將水泥樣品的溫度提高到 41 攝氏度,這或可以替代傳統的輻射暖系統。
* 【「毅力」號探測器首次在火星成功制氧】
「毅力」號探測器在火星上首次成功從火星大氣中產生了 5.4 克氧氣,這為宇航員未來探索「紅色星球」鋪平了道路。
* 【天文學家用 9 架太空望遠鏡觀測了比鄰星猛烈耀斑】
一個天文學家團隊使用 9 架望遠鏡發現了一個來自太陽最近的比鄰星 (Proxima Centauri) 的極端爆發或耀斑。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它將有助於指導尋找太陽系以外的生命。
* 【哈佛大學科學家受摺紙啓發,開發新一代穩定的充氣結構】
哈佛大學約翰·A·鮑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受摺紙啓發,開發了雙穩態充氣結構。這些結構部署後鎖定在原地,不需要持續的壓力,可為新一代堅固的大型充氣系統提供更直接的途徑。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EPFL 的科學家研發出超低損耗的氮化硅集成光子電路】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超低損耗的氮化硅集成電路(IC),集成電路的損耗為 1 dB/m,是非線性集成光子材料的紀錄值。這種類型的超低損耗對於允許使用片上波導合成、處理和檢測光信號的集成光子學來說至關重要。
* 【瑞典隆德大學研究發現關鍵肌肉基因與 2 型糖尿病有關】
瑞典隆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一個特定的基因對肌肉乾細胞創造新的成熟肌肉細胞的能力非常重要。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英特爾第一財季營收 197 億美元,淨利同比降 41%】
英特爾公佈 2021 財年第一財季財報。報告顯示,英特爾第一財季營收為 197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198 億美元相比下降 1%;淨利潤為 34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57 億美元相比下降 41%;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准則的淨利潤為 57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61 億美元相比下降 6%。
太陽能電池效率計算 在 光電轉換效率、太陽能發電效率計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ynlin1996也提到日本AIST成功試製GaN結合SiC功率半導體https://bit.ly/3LdwRNP 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 ... ... <看更多>
太陽能電池效率計算 在 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计算 - |Jerkwin 的推薦與評價
我这里给出文章中计算太阳能电池效率的matlab代码, 供需要的人参考. 由于我的专业并非此领域, 所以无法对公式含义及其中的各个物理量进行说明, ... ... <看更多>
太陽能電池效率計算 在 光電轉換效率、太陽能發電效率計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ynlin1996也提到日本AIST成功試製GaN結合SiC功率半導體https://bit.ly/3LdwRNP 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