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會氧氣電影趴🎬
《小城之春》
這部1948年由費穆執導的電影,於2005年被香港電影金像獎評為「中國電影一百年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的第一名。
究竟其精彩何在,值得我們去深入了解。
以下分享我自己看完戲的深刻感受與思考,歡迎大家一同分享或指教~
.
在看電影時,我為了不要因為看到評論而干擾自己的首次感受,所以在看電影的前後並沒有特別找相關資料。
結果在看電影的最後我竟然哭了...為何?
我看到的是一個女人努力想逃離(逃離封建制度、禮教、思想等),甚至長出了勇氣,可惜最終仍無力掙脫的無奈。
女主角玉紋在10年前(16歲時),與自己的愛人志沈分離,後來開始八年抗戰之際,她嫁給了禮言,她努力說服自己總會愛上丈夫,沒想到第三年丈夫就病了,即便如此,她仍照料他的一切,但心中早就(或是說本來就)沒有感情,而是盡好一位妻子對於丈夫的責任罷了。
誰知道,抗戰結束後,志沈來到禮言家找禮言,玉紋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見到了自己的舊愛/摯愛,誰都沒想到,他們會以這種身分重逢,可惜她以不是從前的她,他現在得稱呼她大嫂了...
志沈被邀請住下來,玉紋每晚都來到志沈的房間,淡淡地談著彼此,淺淺地望著彼此,也不敢做什麼,可是兩人心裡都知道沒忘記過對方。
但問題來了...
走不走?她敢拋下一切嗎?兩人可以私奔嗎?
(故事先講到這裡...)
劇情的鋪陳,讓我們覺得女主角一步步邁向成功,也許她會像易卜生筆下的Nora一樣,成為勇敢的新女性。然而,就在所有人(觀眾)都以為她將離開時,沒有,她選擇留下,讓志沈獨自離開,而自己繼續守在病夫身邊,她真是徹徹底底地留下...
*各位試想想:
一位女人嫁給這個男人8年,他病了6年,而最後的3年夫妻都是分房睡,他們之間沒有愛,只有名份、禮教、責任...
丈夫也一直勸她離開,不想拖累她,她總說不要談這個。
這時候突然冒出了你這輩子的摯愛,你走不走?你敢走嗎?
我很認真思考了...如果是我...搞不好也不敢...
我也許勇敢,也許懦弱...
(當然,玉紋與丈夫不僅代表東方,尤其儒家傳統思想的束縛,其實還可以引申為更多更多...這可能需要每個人看完後,自己去感受與體會。)
*另外,我重看一遍時發現:
『電影的開頭,就是電影的結尾。』
是倒敘嗎?也許是。是故意的嗎?不知道...
但我認為,或許那就是一種永無止盡的循環...就像是一個圓。
女主角看似有在往前,並不斷邁步,卻發現...沒有,她回到了原點!她還是提著菜籃去買菜,她還是抓了給丈夫的藥,她還是走在那個殘破的牆頭上。
她,只能忘向遠方,那個不能觸及的遠方。
她,也就只能待在這個地方,這麼一如往常地繼續過下去...
p.s. 謝謝瞿導讓我們看了許多很棒的電影,聽著氧氣夥伴們的分享,拓展了不同的想法,真的好棒好滿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Kokee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不知道的大馬系列影片http://bit.ly/2EoieIU 訂閱 kokee講 http://bit.ly/2y5BiW8 ================================= 沒想到會這麼快做Q&A特輯 其實我沒想到這個系列影片會這麼受歡迎 這期先回答了12個問題 之後會...
夫妻之道儒家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宗教是文化人類學的四大基礎分科之一,這除了代表宗教信仰是人類普遍的文化現象之外,也代表著穿越古今這樣的現象一直影響著人類的文化發展。在當代,有許多新型態的宗教形式出現,那麼這些宗教又和過往有哪些差異呢。
這篇來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轉載了《由救贖到靈性︰當代日本的大眾宗教運動》的部分內容,從中可以看到當代日本宗教的思想特色與民眾的參與動機。這也讓我們進一步去想像反思台灣的新興型態宗教是否也有相似的概念或是現象?
-----------------------------
新宗教的思想特色
新宗教的宗教思想特色,可被歸結為「現世救贖」這個概念。佛教放棄今世追求來世的主導思想直到新宗教的出現後有了改變。新宗教倡導改變人的現實生活,導向終極幸福。他們對死亡與死後的世界並沒有興趣,甚至對於死後來生世界的興趣是源於他們強烈認為這是此生幸福的結果。
雖然有些新宗教把父母神(Oyagami)或「佛陀」當作膜拜的對象,但「宇宙的偉大生命」(Great Life of the Universe)也足夠被當作是敬拜的對象。根據一些典型的教導的議題,宇宙萬物包括人類同樣都是源自於「宇宙的偉大生命」,一個人可以透過鍛造與他人和環境的和諧關係,達到與「宇宙的偉大生命」會合為一的目的,而鍛造此和諧關係是依於每一個人的「心」。這些新宗教大多共同分享一種稱作「心的轉化」(kokoronaoshi)的教法,保持純淨無染的心,心充滿愛並且享受寧靜,幸福生活是透過在「宇宙生命」漫延而得到實現。這些教法被稱作是「救贖之生機論」(a vitalistic conception of salvation)(對馬路人,1979),而因生命皆有其生命力,所以可歸結新宗教繼承了民俗宗教的泛靈信仰。在其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神道以及新儒家的影響,還有日本佛教傳統所強調的「本覺」(hongaku)思想的影響。
大部分新宗教認為個人的生活會帶來家庭的圓滿,而家庭和諧是最為寶貴的。大多數的團體都認為祖先是家庭的守護者,典型的例子如靈友會,他們要求每一個家庭的夫妻,其雙方家族都要有一個「加在死後的佛教徒名字」(combined posthumous Buddhist name)來榮耀祖先。盡可能多給予過世親人新的名字,並為他們做法事,信徒得以期望祖先能進入天堂,並且保護後代子孫家庭與其國家。
參加新宗教的動機通常可歸納成三個因素:貧窮、疾病與衝突。這些指標常見於一般人現實生活中實質的擔憂與關切,而成為觸發開始參與新宗教的原因。尤其經常是某個病人在參加新宗教的救治儀式之後身體康復了,接著就變成了熱衷的信徒。救治儀式的操作在新宗教的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救世教(Sekai Kyūsei-kyō)運用一種救治方法,將一個叫做神聖之光(ohikari)的護身符掛在信徒的脖子,並將手置於信徒之上藉以「淨化靈魂」。這項救治手法獲得廣大的支持並且被許多團體所採用,包括:真光教(Mahikarikyo,世界真光文明教團和崇教真光〔Sekai Mahikari Bunmei Kyodan, Sukyo Mahikari〕)。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9296?fbclid=IwAR31xCSuNN6ut6-UqqOMx_OkCyJjdDeUBDMq8JaRWlBHGJRrHAZOTX7dki8
夫妻之道儒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有一位學者,他在演講時被問及:「請問,水族的易經是不是遺失的易經呢?」
這位學者平穩的説:「我不知道,因為我看不懂裡面的文字…」
同樣的問題,有人問另一位中國的作家,這位作家卻很溫和説:「…(刪減了前面的推論)都說明是失傳的經典了,怎麼可能是真的…」
二人沒有火藥味,平穩「對壘」溫和的「針鋒相對」。
中國學者説:「我不走“輕易否定”的路線,但我包容懷疑的路線,我們是可以懷疑的,但,不是草率否定(省略刪減後文)……」
「馬上否定」對我而言是太快下判斷了,跟「馬上肯定」一樣的,都是太快下判斷了。
我現在「虛擬」三個案例給大家參考,互相比較,到底那種「懷疑的學習」是有機會走得比較深入。
(1)中國的作家,沒有證據即否定,流行打假;
(2)中國的學者,雖然懷疑,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来否定,也沒有足夠的「證據」来肯定,就要懸掛著懷疑,既不是相信,也不是否定,繼續考據,互相對敲;
(3)這是我看古書,看到內修派儒家的「懷疑」態度。
他們的「懷疑」態度可以分內外二層,如:
《大學》可以是曾子述說子思記之的作品,也可以是子夏所作…如是類推,這就是「外層」的懷疑考證。
這些「外層的懷疑」,他們都會下功夫做思考的;
但是,他們也有另一個更加重要的「內層」懷疑,就是針對核心內容做詳盡的「好問」與「好察」:
而我就取中庸的「只是」其中兩種態度說明之:
(a)當問的,不知道,就要問出究竟,不能放手,審問到至善為止(可見怎樣提問是何等重要/而且問對關鍵要點尤為重要)…
(b)當需要辨別的,辨別到不夠清晰,就不要放手,明辨出一個究竟,直到至善為止…
他們這兩面的懷疑態度(內層懷疑與外層懷疑),是可以平行而不相悖的。
所以,我試一試用虛構例子演繹模仿之(其中是模仿了他們的口吻)。
如,我聽到程子説,有人讀《論語》——「有的人,讀了其中一句話終生修習之;有的人讀了,悟了之後,手舞足蹈;有的人讀論語之後,變成了另一個人……」
——你很懷疑這句話是不是真的?
我先示範第一條路線:「《論語》第一句話説,學而時習之,學一樣東西就要不斷練習……」
「所以,你看看,學而篇,一開章就跟你説學習之後要不斷溫習和練習,然後第一章第二段就突然變成講孝悌,到了第三段,就是巧言令色,跟學習沒有關係了…第一章第一段,跟第二段,還有第三段都沒有直接關係,很突兀,很像是合成品…」
他的結論,這是「合成品」,但這個「合成品」是東講一點西講一點的合成語錄。
如果用這種懷疑態度,對《論語》的理解「可能」就到這裡為止。
因而認為《論語》集注説的,有的人讀了一句,終生修習之;有的人讀了有悟,開心的手舞足蹈;有的人讀了之後變成了另一個人…就可以直接否定了!
我再示範第二條懷疑路線,也是「虛擬」的例子:
到底那些人是悟了那一句?
那些人是悟到了什麼需要終生修習?
到底是從那個部分悟了之後,然後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據此,你就需要找證據做考據了,可能需要看先秦諸子百家有提過相關概念的文本來對照…然後是兩漢…魏晉…唐宋元明清是不是也有相同的說法,還是程子一個人説罷了。
結果你每一個字都從那個時代的「慣用語」,還有那個時代的「慣用文筆」來考據,到底那段話是讓我們變成另一個人?變成另外一個人又是什麼意思?
那些人到底是悟了什麼?
宋之前的時代,用「悟」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他們終生修習的又是什麼意思?
那個時代的人終生是什麼意思,然後修習又是什麼意思?
結果他「有可能」變成用其他的邊緣角度來研究《論語》,將這個邊緣角度變成浩大的學問。
至於第三條路線的懷疑,先搞清楚內層的懷疑,再探討外層的懷疑:程子那些話,那些人到底是參透了什麼「內容」?
故此,切入內容,層層剝開來看個究竟,到底裡面是有什麼可以悟的,可以樂得手舞足蹈,什麼內容可以將一個人變成另一個人?
如讀學而篇:到底孔子説的學而時習之,是泛指,還是另有所指(專門指定的修習之「道」)?
如果是泛指,這種精神如何一道而貫他後面的話呢?
因為按照孔子反復強調的一句話,他的「道」是可以串聯貫通的,學而習之,是不是其中的一句關鍵話語?
《論語》雖然是門人弟子合集,為什麼這麽多事蹟 ,他們專門收集這些部分?
為什麼某些部分內容是有一正一反,兩面的故事,如救人收錢對比不收錢…有不少內容是一正一反說明的,這樣的編排目的何在?
是隨意的,還是刻意的?
如果是刻意的,學而時習之,會不會是説,這是專門的指定修習,而不是泛指的態度?
(泛指的是指,你學什麼都好,都要不斷練習溫習的…)
(儒家喜歡談心性/身心/性命的內在修養,這學而習之,會不會在「指定」跟這個有關?)
如果這就是專門指定的修習,那麼,孔子所謂的學,到底是要「學」個什麼呢?
「學」了這個什麼的,是需要時刻修習呢?
然後,又如何用「學」得這個來貫穿整部論語呢?
儒門道統不是常常説讀書不要散錢無串嗎?
於是乎,他會上窮碧落下黃泉,不斷挖掘找資料…
最後,可能看到愛新覺羅毓鋆,毓老説:「學」字是指覺悟,是覺悟後的道,能時刻修習……
然後你也找到張岱用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詮釋…
然後又在尚書挖到儒家十六字真言…
不斷順藤摸瓜挖料下去時,從新時代的白話文,到清朝,再到明,一直推前……積博推廣,又參考其時代背景,覺得四書皆是修身之道,而傳統說法,又挖到四書離不開用中庸和大學貫穿…
最後,你連民間的儒家修行都找來看和閱讀…
結果你大小材料都看,你發現到儒家很重視修煉心性,是要走「內聖外王」之路的…
於是乎,你又發現到原來如果用中庸來貫通的話,是可以合成毓老和張岱的說法的。
甚至乎可以從學而時習之這麽簡單的一句話,竟然可以貫通了後面的各種案例與說法。
所謂的學而時習之是指「中庸」功夫!
所以,學習中庸功夫,就是需要時刻修習的。
在一靜一動中修習,靜中動修習,動中靜修習(第一段貫通了)
中庸要發揮到人倫上就離不開夫妻父子…,
父對子是「仁及孝」之發揮(所以第二段貫通了,因為仁是庸和的心地功夫)……
同時也要言顧行,行顧言……
(所以第三段又貫通了)
雖然到最後,他未必考據出程子所説的有力證據,不過,這個人也許可能在汲取論語內容上有所新的發現或深的體悟。
三個不同汲取資訊的態度,就有三個不一樣的收穫。
(備註:從上述所論,大家也許開始察覺到,如果要我推薦四書,為什麼我都是喜歡先推薦南老,所以,我會在明天或者後天,或者再過幾天,談一談「學壞師」的小故事)
(此文是承接之前這篇文章的,鏈接在這裡):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2339763261194&id=1180458461
夫妻之道儒家 在 Kokee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不知道的大馬系列影片http://bit.ly/2EoieIU
訂閱 kokee講 http://bit.ly/2y5BiW8
=================================
沒想到會這麼快做Q&A特輯
其實我沒想到這個系列影片會這麼受歡迎
這期先回答了12個問題
之後會再回答其他問題
=================================
為期六周的網路影片創作技能證書課程是由6位不同的導師(包括來自各大平台負責人、知名youtuber等)授課。
課程內容:
• 學習如何成為網路影片創作者
• 瞭解影響者行銷的運作方式
• 建立社交技能和信心
• 建立溝通技巧
• 學習如何與廠商溝通業配內容與價格
Jan 2019 Intake - Date of Classes: 5/1, 12/1, 19/1, 26/1, 16/2, 23/2. (Date subject to change)
Time: 1pm - 4pm
URL: www.internetstardom.social
WhatsApp: +60166944784
=================================
以下是這次回答的12個問題
1. 马来西亚华人跟中国人没啥区别 我爱中国也爱大马
2. 我甚至觉得马来西亚的华人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自己的国家 政权 商权 甚至学校学习中文 都受到政府的不公平对待, 而华人还想着到处宣传马来西亚这个国家, 很尴尬,
3. 馬來西亞的華人跟馬來人可以互相通婚嗎?是不是夫妻兩個人必須信同樣的宗教?
4. 台湾人是所有华人中最垃圾的
5. 你们是说台湾跟马来西亚的华人不号一样,马来西亚那些确实是华人,台湾很大一部分是日本的后代。,统称日杂,是跟日本人杂交的生出来的现在的台湾人,我是是山东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严重的地区
6. 请问马来西亚华人不是用简体的么?
7. 马来是不是有挺多潮汕人?
8. 其实我想知道华人为什么不会讲中文。。。
9. 全世界的华人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统一了中国,有核武器能保护中国人,让你们在海外也不会被外族屠杀,让华人能抬起头来不被欺负。让华人心里有个寄托,虽然住在外国心里也能想着如果被欺负了还有个中国可以依靠。
10. 我是印度尼西亚的华人。我爷爷是中国人可是移民到了印尼从我爷爷到现在已经是第3代了。。怎么讲我们都是印尼人因为我们刚出生到长大都在印尼。
11. 台湾人退订了 中国人顶起来了~~
12. 马来西亚华人能达到一千万人口吗?
快來訂閱我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kRrFXcRjyiBPUB3ICXegA
追蹤我的生活
►FB:https://www.facebook.com/KokeeTalk/
►IG:https://www.instagram.com/kokeelau/ 中国 台灣 香港 中國 malaysia 美食 大陸 文化 分享
#馬來西亞華人
#中國人
#中文
夫妻之道儒家 在 經緯天地- 原教旨的儒家为什么把夫妻关系看得比君臣关系重要 ... 的推薦與評價
儒家 竟然把夫妻关系放在人伦的第一位!!! 其实存世的儒家经典《中庸》里也说: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