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智力健固研究工作坊主持人 林錦堂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新書《告別失智:一本書解釋大腦的運作,以及你該怎麼吃、怎麼思考,活化腦力,維持永智人生》/ 大塊文化
誰說只有老人家會記憶力衰退?事實上,青壯年也深陷大腦衰退的危機!這樣做,就能激活大腦功能,預防失智!本書從「心智認知系統」的認知科學角度切入,帶領讀者認識大腦的構造、記憶力的特性及運作機制等等,循序漸進,了解引發失智、癡呆症的任何可能原因。作者林錦堂常年在社區大學及大學教育推廣中心等第一線,教學腦力活化課程及藝術治療,他希望透過本書傳達「失智是可以預防」的重要觀念,以及適合中老年人的腦力活化法。只要能及早察覺可能跡象,並透過多項生活技法和運動等方式,就能減緩、改善甚至防止失智發生,進而能達到擁有長期良好生活品質的目標。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dGDZo7xMlpM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節目介紹:
誰說只有老人家會記憶力衰退?事實上,青壯年也深陷大腦衰退的危機!這樣做,就能激活大腦功能,預防失智!仔細想想,以下任何一個狀況,是否曾經發生在你或周遭人身上?專注力明顯下降、容易忘東忘西、性格轉變,常產生不理性的偏執,而且越來越頑固、很容易在不對的場合說出不適當的語言,造成尷尬和誤解、容易無端暴怒,甚至出現肢體暴力。若符合其中一項徵狀,代表你可能是失智、癡呆症的高風險罹患者之一!
當人體感知到周遭的刺激,體內馬上就會分泌壓力激素,雖然可以召喚能量、資源,幫助集中注意力,應付可能面臨的脅迫,但也會壓制免疫系統以及大腦系統的運作。長期下來,就可能造成免疫力低下與記憶力衰退。
「記憶能力衰退」就是失智症起始的病徵。一般來說,通常是因為自覺到記憶力變差而影響到生活,甚至前往相關醫療專科就診時,才了解到所謂失智、癡呆症的初步知識訊息。
本書從「心智認知系統」的認知科學角度切入,帶領讀者認識大腦的構造、記憶力的特性及運作機制等等,循序漸進,了解引發失智、癡呆症的任何可能原因。作者林錦堂常年在社區大學及大學教育推廣中心等第一線,教學腦力活化課程及藝術治療,他希望透過本書傳達「失智是可以預防」的重要觀念,以及適合中老年人的腦力活化法。只要能及早察覺可能跡象,並透過多項生活技法和運動等方式,就能減緩、改善甚至防止失智發生,進而能達到擁有長期良好生活品質的目標。
◎來賓介紹:林錦堂
智力健固研究工作坊主持人,台灣失智症協會會員。畢業於台北大學社會系,研究所為交通大學的高階管理學碩士,並專研認知科學、神經心理學、大腦科學和組織理論的相互關係之領域,曾任龍華科技大學教職。現任各社區及大學教育推廣中心各樂齡和老人議題之講師。
失智症工作坊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時代如何抓住機會?
⠀
大家都知道,疫情來臨後,學術期刊偏好收錄與 COVID-19 有關的研究,許多臺灣醫師常認為,我的科根本與 COVID-19 沒什麼關係,怎麼寫?
⠀
林舜穀醫師沒有抱怨,而是去找出疫情不只有生理病理面向,更有心理與行為面向,利用所在醫院系統完整的就診資料,分析患者的行為改變,並提出對行政體系的建議,實際且有用。#獲Q1期刊接受刊登,實至名歸。
⠀
🎉 林舜穀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疫情對患者求診中醫行為變化之研究,獲 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 刊登!
⠀
#深入專業發展
因為輕症的失智症病例減少,重症的比例增加,讓我有更多時間跟機會,開發重度失智症的診治方法。此外,我也把握機會發展帕金森氏症和吞嚥困難的中醫治療,還撰寫了失智症、帕金森氏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等中醫臨床照護建議。對重症病患的投入心力,是我在疫情期間仍不斷有新病患就診,並且快速恢復門診量的重要關鍵。
⠀
#改進臨床流程
重新規劃自己的門診、會診、護理之家巡診步驟。將紀錄線上化以減少人工填寫時間;線上化後一旦有新資料加入,所有成員都立刻更新最新消息;改進針灸數量記錄方式,並針對高危險的地區規劃提示警訊等等,相關的改進成果也已經投稿到 SCI 期刊。
⠀
--
⠀
🚩疫情會過去,論文技能會留下。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今年一定要讓自己的文章登上 PubMed。
失智症工作坊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我一定要來上課?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是學士後中醫畢業的,在接觸中醫前,是公共衛生領域,就是很喜歡講述一堆衛生資訊、醫藥保健。那現在我身為中醫,是否該帶給民眾更多正確的資訊。(台南百合中醫 黃千瑞 中醫師)
⠀
在去年門診期間,曾經發生一件事,更加深了我報名上課的決心。有一位姑娘,一見面就詢問我。
⠀
患者:「醫生,我的月經都很短就來了,這樣有沒有問題啊?」
我:「你說說上次月經及前兩次月經日期給我聽,以及來幾天?」
患者:「啊,就 12/20、11/22、10/25,大概都來七天到八天,不一定。」
我:「等等,你都 28 天左右來一次,蠻正常的啊?」
患者:「不是啊,像我 11 月那次,結束是 11/29,那距離 12/20,不是才 21 天,所以我月經都 21 天來一次,是不是不正常?」
⠀
Oh My God!這是身處於都會區的大學生,跟我的對話,我聽了心裡有點酸酸的。利用門診時間,仔細地跟她說明月經的算法以及注意事項。
⠀
🎯 專業人士更需要「個人品牌」
⠀
我相信現在社會幾乎人手一機,媒體也講的天花亂墜,但一定有很多訊息是被誤導或蒙蔽的,我們了解到的訊息,有多少是真的?中醫真的不是只有控八控控,像是林舜穀中醫師的失智症研究,或是葉濡端中醫師的婦幼資訊,都是值得我們參考學習。
⠀
就像是醫療網常被提及的 #醫師評價,除了專業領域外,還會評論非專業這塊,有可能是你的服務、又或是傳達資訊及互動應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就#讓患者相信你。
⠀
這時候就要想,路上這麼多診所這麼多醫師,為何民眾非要選擇你,所以定位跟市場一定要明確,劉育志醫師提醒了大家的,「定位持續調整、市場可以創造。當決定成立部落格寫文章,就要持續地有系統地做下去,專業結合興趣才能長長久久。」
⠀
🌐 7 種網路應用,一天就能學會!
⠀
✓ 網路效益:全新與世界直接連結的方式
✓ 平台解析:數據分析與實戰歸納
✓ 進階應用:辦活動、教小孩、新領域實例與拆解
✓ 互動實作:從無到有做出自己的部落格
✓ 遊戲規則:酸民、法律、著作權等艱難狀況應對
✓ 內容形式:該寫什麼?效益分析及實用建議
✓ 專業強化:不同業務型態的實際應用與成功關鍵
⠀
🔸 有專業更要有平台,讓有需求的人看得到你。
🔸 立即預約|8/1(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瞭解課程|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