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在西方是另一套象徵,可代表惡勢力。畢加索早年描畫了很多公牛,孕育了之後的名作《格爾尼卡》。牛脫離了刻苦耐勞的吃草形象,怒目而瞪的牛頭散發着魔之獸性,也蘊涵性慾旺盛和淫亂的意思。孫悟空的結拜大哥,大概是來自西方的牛種。
每年牛殺死的人比鯊魚咬死的人多,西班牙佔了一大半。海明威寫道,奔牛節在7月6日開始,足足一個星期,《太陽依舊升起》的原題正是《慶典》。海明威對慶典的理解,與法國的巴岱伊心意暗合,就是「禁忌破除,任何事都被允許」的時空。書中這樣寫道:
//慶祝活動正式開始了。它將晝夜不停地持續七天。狂舞,縱酒,喧囂,片刻不停。這一切只有在節日才能發生。最後,一切都變得宛如夢幻,好像隨你怎麼幹都不會引起任何惡果似的。狂歡期間,考慮後果似乎是不合時宜的。在節期的全過程中,哪怕在片刻安靜的時候,你都有這種感覺:必須喊著說話,才能讓別人聽清。關於你的一舉一動,也都有同樣的感覺。這就是狂歡活動,它持續整整七天。//
那些拿着掃把歌頌自己的垃圾自己清的人,全都把自己排除在節慶之外。他們都敵視狂歡滋張的狀態,在節慶還未結束之前便趕着「掃」慶,趕着讓禁令重返人間。看見人家狂亂喜樂,他們的內心便難受了。看見有人放煙花,他們第一念想到的是執法,目空了它的璀璨。
我們四周都充斥着這種與過節有過節的人,他們未必意識到自己被禁慾主義所詛咒,永世沒法藉着慶典得到釋放。尼采對禁慾的註腳是:人把自我的一部分神化加以崇拜,並為此把其他部分妖魔化。對他們來說,慶典就是妖魔,同歡就是罪,因為「不能服從自己的人,就要服從他人」。更進一步的是,「透過強調人人都要服從他人,我便能藉着化身成他人,強迫人人都不准服從自己,只能來服從我」。
保羅沙特所講的「他人是地獄」,所展開的就是這麼的一種結構。反照出節慶的意義,就在於人如何解放自我,重新學會服從自己。
續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7594540
作者
奔牛節禁忌 在 西班牙奔牛節登場數千群眾觀賞驚險衝刺競逐|#鏡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西班牙北部班普羅納市,一年一度的 奔牛節 週五(7/7)登場,光是第一天就有數千人來參加,欣賞鬥牛和奔牛跑者,在街道競逐的刺激景象。去年這項活動, ... ... <看更多>
奔牛節禁忌 在 【青埔火鍋】樸食鍋物PU SHI │ 樸實真味,覺醒味蕾,有機無毒 的推薦與評價
老婆的生日是十月份,而我們用餐的日子是教師節,就只差幾天.....真可惜 ... "沙茶醬"的選項上有特別註明含"花生、堅果",有這兩種飲食禁忌的人要特別 ... ... <看更多>
奔牛節禁忌 在 Matthew Chiang 在Camino de Santiago法國之路全程參考 ... 的推薦與評價
... 牛節的盛況,在城內有一尊海明威的青銅雕像。 潘帕洛普最吸引人的地方為每年7月6日至7月14日的聖菲爾明節,而節日的高潮則為每天早上8點開始的奔牛活動。 ... org/wiki/潘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