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逃亡
#揚巴爾斯魯德的故事 #德國占領挪威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納粹德國盯上位於斯堪地那維亞,戰略位置方面擁有潛在價值的挪威,因此暗中計劃著侵入該地區的行動。
儘管挪威當局保持嚴格的中立國立場,但是在1940年4月時,納粹發動了威瑟演習的襲擊,佔領了丹麥及挪威,最終不但徹底控制波羅的海的主要港口,也如願占領了挪威。
不過在徬徨歧路的情況下,挪威底下的流亡武裝力量仍然抵抗著納粹的統治,並暗中招募更多的反派軍一同勇敢對抗納粹。
揚·巴爾斯魯德(Jan Baalsrud)即是其中一位,他在1941年加入了挪威獨立公司1(NOR.IC1),這個組織為英國的特種作戰執行團體,在其領導者馬丁·林格(Martin Linge)和英國軍方的訓練下,該組織的挪威成員則有著對納粹進行突襲和破壞任務的能力,他們最出名的任務便是『破壞挪威德軍重水廠行動』。
-
1943年3月,挪威嚴酷的冬季尚未結束,在經過兩個月的蘇格蘭訓練後,揚和其他11位突擊隊員組成的分遣隊進行了代號:『馬丁紅行動』(Operation Martin Red),他們的目標是破壞駐紮北部的納粹空中基地和空中控制塔的任務,揚的個人行動則是要游到水下,在駐紮港旁的水上飛機放置磁性水雷,以便摧毀任務目標。
然而他們在準備這次秘密任務的過程中,曾尋求與當名抵抗運動成員取得聯繫。
不巧的是,他們聯繫到那名人士並不是抵抗運動的成員,只是與成員恰巧同名的平民店主,店主擔心對方的來意可能是德國人的測試,因而擔心起自己的生命安全,在當天稍晚,店主立即向蓋世太保報告了談話內容,揚一行人的行動也因此曝光。
得知行動失敗後的第二天早上,12個人迅速回到裝滿炸藥的漁船上試圖逃跑,然而德國護衛艦在得知消息後,立刻來到附近的峽灣攔截了漁船。
突擊隊員做出了艱難的抉擇:那就是炸毀自己的船,他們點燃了延時保險絲擠進救生艇試圖逃跑,然而德國人卻火速小艇開火,殺死了其中一名成員,漁船也在爆炸中遭到擊沉。
剩下的10個人在慌亂中於冰冷的海水被逮捕,並轉交給蓋世太保處決。
除了揚,
揚成功逃脫了追捕,當時他在冰冷的北極水域上岸後,踉蹌地躲到山溝裡
凍僵的他在發現了一名士兵正要靠近他時,便失措的拿出左輪手槍將他擊斃,並逃亡到更偏僻的雪丘。
-
在接下來的九周,揚成為納粹蓋世太保搜捕的對象,因此揚必須要小心翼翼的行動,並向居住在當地的挪威平民尋求幫助。
此刻,他的目標是越過邊界進入未被攻陷的中立國瑞典,如此一來便能安全躲避納粹的搜捕,
他必須要繼續前進,如此以來才不會使幫助他的無辜平民捲入一切。
然而在惡劣的環境,和艱難的雪地步程中,揚的身體狀況並非如訓練般強悍,在逃亡不到幾天,他的雙腳便因長期處在寒冷的環境而嚴重凍傷,腳趾甚至也出現壞疽的症狀。
幸運的是,揚在途經每一個村子時都得到多位平民的善意,除了透過地圖的引導得知前往瑞典的方式,還獲得了應急補給、新靴子和繃帶,考慮到他雙腳不便行走的因素,還有人特地給他滑雪板,方便他能在雪中移動。
然則在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後,不僅讓他失去了方向感,甚至還遭遇一場雪崩,使得揚連同遭到波及,在雪堆中生生活埋了幾天。
當他飽受著暴晒和雪盲症爬出時,滑雪板早已在衝擊中毀壞了,揚本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產生了幻覺,腳的傷勢也幾乎快要無法走路了。
-
在強忍著劇痛的步行下,精疲力竭的揚在三天後找到了一座小村莊,並在當地抵抗運動成員阿斯拉克(Aslak Fossvoll)的協助下藏在穀倉裡。
阿斯拉克等人為了躲避蓋世太保的盤查,將揚搬到更靠近邊境的地方,設法將無法行走的揚綁在擔架上,穿越峽灣將他運到另一處的小棚屋裡休息。
在小棚屋的這段期間,長期沒受到緊急救治的揚,因無法忍受壞疽帶來的痛苦,便進行將完全腐爛的大腳趾和腳趾死肉切除的應急手術,並孤獨一人的等待援助。
到了幾天後,村民們再次越過峽灣,將揚安置在更遙遠的岩石裂縫,以便能聯繫到附近的薩米遊牧民族,能夠使用雪橇,與正在遷徙期的馴鹿們悄悄進入瑞典,並希望揚能在堅持幾天的時間。
此刻的揚已經虛弱到幾乎沒有任何知覺,
一日夜裡,當他發現壞疽早已蔓延全部的腳趾,在逼不得已的絕望下,
揚忍痛截初剩餘的九個腳趾,甚至還曾一度考慮自殺。
幸運的是,上天並沒有辜負著他。
最終,揚如願等到了村民,並在薩米人的協助下沿途躲避納粹部隊,在透過雪橇和馴鹿的指引下。
成功進入了瑞典,結束這場浩劫的煎熬時光。
-
抵達瑞典不到一年後,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不用腳趾走路,已康復的揚則返回蘇格蘭,開始協助其他的挪威抵抗組織成員接受訓練,
最後在戰爭結束後,揚親自見證了國家的解放。
他終於得以放下長時間的煎熬壓力,立刻前往奧斯陸
與他的久未見面的家人們再度團聚。
而揚超乎想像的生存經歷和渴望活下去的決心,不僅僅被挪威人視為國家英雄之一,直到至今他的行動都依然被挪威人所惦記。
#專欄圖片為1957年電影九條命劇照
#二戰的逃亡故事真的聽起來很心酸 #下次再來介紹阿德里安卡頓德維阿特的故事
#留言收當初收留揚的小棚屋和本次參考資料
奧斯陸 港口 在 阿甘的美國大冒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離挪威奧斯陸市中心很近的碉堡建築, 歷史悠久, 曾經是皇宮和監獄, 目前仍有軍事用途, 也開放遊客參觀。
奧斯陸 港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etherlands On Line 11/17
* 荷蘭阿姆斯特丹燈光節。
歐洲「夜生活」最豐富多彩的城市之一,阿姆斯特丹的冬季夜晚極具魅力。荷蘭一年一度的阿姆斯特丹燈光節即將開幕了。
為期50多天的阿姆斯特丹燈光節自2012年以來舉辦八屆,吸引超過五百萬遊客前往,感受城市夜晚的燈光盛宴。這裡有美妙的音樂、非凡的燈光造型設計以及用光線展現的人與城市、人與自然之間的奇妙光景。
阿姆斯特丹燈光節匯集全世界最優秀的光影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散落於阿姆斯特丹城市的各個港口、運河水道,藝術形式多元豐富,包含了裝置藝術、綜合材料、雕塑等。藝術家們將燈光藝術與城市文化融合,使得阿姆斯特丹城市本身也化為了藝術作品的一部分。
燈光節每年都會提出一個與阿姆斯特丹城市生活相關的主題,今年的戶外燈展主題為「DISRUPT!」意為「忽然間的中斷與改變」,這個詞往往會使人聯想到衝突、嘈雜和危險,如地震、財政危機等。但從某種角度卻也能展現出積極的影響,例如我們在極端氣候變化下的省思,鼓勵人們身體力行地為世界做出改變。
荷蘭藝術家對於環境保護、清潔能源話題十分關注,這也與荷蘭人民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相關。荷蘭著名藝術家丹•羅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曾使用光影技術創作出令人震撼的作品「水之光」, 讓人們在沈浸式的光影中感受洪水之景,警示人們氣候變化帶來的環境影響。
今年世界各地20位藝術家們用自己的藝術作品,詮釋對「DISRUPT!」的理解,用聲光藝術裝點城市的黑夜。本屆阿姆斯特丹燈展將從11月28號開幕,持續到明年的1月。
—(圖片來自阿姆斯特丹燈光節官網)
* 解決購房危機。荷蘭政府有望撥款2.5億歐元,扶持首次購房者買房!
荷蘭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也面臨著嚴峻的住房短缺問題。每年成千上萬留學生湧入,更是加劇了學生群體的住房危機。於是,荷蘭政黨GroenLinks提出希望政府能撥款2.5億歐元,用於扶持第一次購房者。
針對房屋短缺,荷蘭副首相兼內政及王國關係大臣歐龍根(Kajsa Ollongren)曾將此情形稱為荷蘭的住房危機。GroenLinks政黨的保羅·史妙特(Paul Smeulders)在聲明中表示:經由劃分這一大筆資金,可以緩解房產市場遇到的壓力,也能向社會傳遞政府關心這些群體的意願。
歐龍根曾表示,荷蘭缺少將近30萬套房屋,她希望每年建造7.5萬套住房,在2025年之前解決房屋短缺問題。
今年9月,執政內閣發佈了一份關於「十億歐元資金」計劃,用於扶持各地區的新建築項目,並且為房地產公司減輕稅收負擔以鼓勵它們建設更多的房屋。
但是,想要達成2025年之前解決房屋短缺問題這一目標,荷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具體來說,仍缺少4萬套學生住房和8萬套社會出租房」,GroenLinks表示。
*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開拓了一個新課程——「淨化墳墓」,讓那些每日疲於應對學習和生活的挑戰,或者對未來感到焦慮不安的學生體驗一把「死後的世界」。這個課程成了「網紅」,學生們甚至開玩笑表示墳墓太少:人太多!
該課程以拉丁語「memento mori」為箴言,意為「記住你會死」。「淨化墳墓」在學生教堂後面的花園地上挖個坑。「墳墓」內配有一個瑜伽墊和一個枕頭,讓學生感到舒適並進行冥想的基本必需品:地為床,天為席。
項目的體驗時間視個人情況從30分鐘到3個小時不等。這是真實的墳墓體驗,而不是21世紀的應用模仿版本,體驗期間禁止使用電話和閱讀書籍。
根據研究機構卡斯基(Kaski),在荷蘭,死亡仍然是忌諱,三分之二的人不願與家人談論自己即將到來的死亡。課程的發起人是在該校學生教堂工作的約翰·哈金認為,這一創新課程能夠幫助年輕人欣賞生活的美,認識到生命轉瞬即逝。他說:「生命的終結,死亡,是一種禁忌,學生很難理解,尤其在還不到20歲的年紀,談論死亡很困難。」
他還認為,這樣的體驗是擺脫消費主義的好辦法。他說:「你在社會中看到了,人們內心有時是空虛的,因為某種虛無主義。因為你要做什麼?消費,工作,沒有其他東西,沒有其他意義。」
阿諸那·索爾加迪是嘗試過「淨化墳墓」體驗的學生之一,她描述了自己當時內心的感受:「當你想到死亡時,你自然也會想到生命。那是因為你意識到生命不是無止境的,我們都會在某一時刻死去。它讓你思考我在生活中想要做什麼,我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我的內心感受是什麼,我心裏想要做什麼。」
* 旅遊網站Zoover分析荷蘭遊客們過去一年對各大城市的評論,得出結論:萊瓦頓(Leeuwarden)成為今年荷蘭最佳週末遊玩目的地。
弗利辛恩(Vlissingen)排在第二,緊隨其後的是格羅寧根和阿姆斯特丹(8.51),以及阿森(8.49)。
* 荷蘭畜牧業養牛又有新創意!研發出秘密武器,讓牛的呼吸,變得對環境友好。
荷蘭政府最近在鼓勵農民使用一種「特殊」的飼料來餵養奶牛,這一新型飼料來自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他們在飼料中添加了特定的酶,能讓奶牛吃下去消化之後釋放出更少的氮氣,加酶的飼料在短期內至少可以降低10%的氮排放。
有關專家稱,這些酶對產出的牛奶沒有負面影響,味道也不會變化。雖然預計使用加酶飼料的成本會高達數千萬歐元,但政府對此表示大力支持,希望農民們多多使用這種環境友好型飼料來餵養奶牛。
除了加酶飼料之外,致力於為動物飼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的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還在研究減少牛放氣排洩造成溫室氣體甲烷排放的方案。
氣候科學家稱「在溫室氣體中,甲烷要比我們熟知的二氧化碳的危害還要強28倍。」據統計,荷蘭所有溫室氣體中,約有4.7%來自於牛的鼻孔。這是因為牛吃下去的飼料轉化為養分後釋放出溫室氣體,牛通過鼻孔呼出,消失在大氣中。
為瞭解決此問題,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研發了10年之久的Bovaer飼料添加劑預計在明年投入使用,每頭奶牛每天只吃四分之一茶匙Bovaer,就能抑制導致奶牛胃中產生甲烷的酶,從而將腸內甲烷排放量降低約30%。它見效非常快,並且可以在牛的正常消化系統中安全分解。
* 2019年智慧城市指數(EasyPark Smart Cities Index)排行,阿姆斯特丹排第三!
智慧城市評分因素包括交通出行、可持續性、創新經濟、生活水平等,且今年首次加入了對區塊鏈生態系統和政府數字化這兩個因素的考量。阿姆斯特丹在智能停車、公民參與、政府數位化和區塊鏈生態系統方面均排名前列。
全球排名前十的地區依序是:挪威奧斯陸、挪威卑爾根、荷蘭阿姆斯特丹、丹麥哥本哈根、瑞典斯德哥爾摩、加拿大蒙特婁,奧地利維也納、丹麥歐登塞、新加坡和美國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