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探討很久沒寫的話題-
在面對種各種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的時候,我們是否時常沒有界線,不管在家庭、愛情、職場、合作...當中,常因為加了私人友情,在面對處理情緒或談到金錢而變得敏感,這就是因為在一開始你沒有設立你的界線。
因為我們常常想當好人、不想讓人失望、不想讓人討厭,所以常違背自己的意願,常被這社會世俗定義的傳統或是道德綁架,以至於我們常混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別人常常用他們的情緒來掌控我們的人生,所以心理界限非常重要。
「心理界線」這一詞最先是由家族治療中的結構學派大師薩爾瓦多·米鈕慶 提出,是用已規定在家庭這個大系統中,不同個體該扮演什麼角色,例如 夫妻、手足、父母、婆媳...等等
心理界限是在每個人在心理上能承受的極限範圍,如果超過了就會覺得被免強、逼迫的感覺。
而我們應該要學習的是有界線的處理各種關係。
在東方家庭中最常見的是:你是哥哥姊姊就得幫忙、你是哥哥要照顧妹妹喔、你是姊姊讓一下弟弟會怎樣呢?你這個當姊姊的要做人家的榜樣啊!
然而這些哥哥姊姊才和弟弟妹妹才相差一兩歲,在仍舊需要被父母關愛的年紀就要被迫長大,他們為了贏得父母的認同關注,必須壓抑個人的需要,接受父母投射在他們身上期待的子,
對這些小大人來說必須自立自強、扛責任,他們被忽略、覺得孤單,以至於長大後,即便離開原生家庭,扔就改不掉這樣的習慣,會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與壓力攬在自己身上。
但如果家庭中懂得設立界線,誰什麼角色扮演好位置,就不會有這麼多越界的事情。
有很多女性代替哥哥養家、女生照顧比自己年長的哥哥姊姊,倒置很多家庭那些女兒的疲乏,她們雖然任勞怨,但是當分配遺產或是兄弟姐妹鬩牆的時候,最常拿出來吵架的是:
爸媽都是我在養,你們有拿錢回家媽?生病都是我在照顧,你們這些做兒子的有回來照顧嗎?
我們必須知道自己該負責的部分,來做調配,不做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不要把孝順混為一談,因為盡孝道是應該的。
在家庭或是感情當中都一樣,要有一把尺,清楚地知道什麼地方該設定到哪裡。
但是東方的文化當中,界線太難達到,有自主想法或是拒絕別人,常被認為是冷漠、無情,但有了界線,我們就會知道哪些事務該由誰負責,哪一個行為只存在某一種系統中,不適合放入關係裡;
像是夫妻關係就由他們自己解決,不能把小孩或是父母拉進來,這樣很容易造成系統的混亂,嚴重一點造成當機,甚至整個家庭功能的停擺。
家庭最最健康的互動關係,就是界限的適中,這會讓人有歸屬感,同時又保有個人的獨立。必要時候家庭成員能夠團結再一起,共同應付危機、困難、壓力,當問題消失後,又能回到各自舒服的狀態中,界線清楚的人可以自由地調配自主與親密兩種特質,依照不同的狀態下來呈現不同的反應。
這樣的家庭系統的機運作才能健康。
人的心理線看不見,不代表沒有,若沒有設立好界線,一直踩破底線,總有一天會消磨殆盡。
#歡迎分享
#心裡界線
#心理學
女兒牆歸屬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少很多糖的黑糖鮮奶油天使蛋糕
#一輩子的朋友
#一起來賞花
#連卡姆小麥也救不起來的斯佩爾特大麵包
#失敗裡的學習
#德國父親節Männertag_Himmelfahrt耶穌升天日
#閒聊
今天是德國的父親節. 其實是耶穌升天的日子. 所以在歐洲很多國家都是假日. 這種宗教節日在東德時期是沒有的. 他們將它改成男人節. 也是父親節. 宗教因素在歐洲的假日中占很大的份量. 身處前東德區域的我. 其實有很多的感想. 在有東德( DDR) 前. 大家都幾乎是有信教的. 然而1949~1990的40年的無神論調. 卻讓這個宗教信仰上有很大斷層. 我公婆那一代的幾乎都被迫無神論. 兩個父親都戰死沙場的小孩. 跟著忙碌但虔誠會上教堂的母親. 在成為共產國家後. 就被禁止去教堂. 我不知道公婆的兩位單親媽媽失去了宗教是如何熬過來的. 但小孩就容易了. 也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 例如老爺.... ( 不過他強調因為他學的是物理. 根本沒有神鬼這件事)
最近某一天老爺得去跟一個不太熟的人的家談事情. 他說他到的時候剛好一家子餐桌前禱告. 他覺得超級不舒服. 其實我蠻羨慕的. 感謝與分享是美德. 宗教幾乎都是這樣的出發點. 沒想到經過40年的無神論調. 還有當地人家裏是這樣存在這個信仰.
我們很多人都會說自己信XX 教. 但真正說來. 你真的有信教還是只是說說. 其實連觀音媽祖都分不清楚?
換個話題:
昨天上班日. 有位同事問我是不是可以幫他女兒做小一入學的蛋糕. 小孩的媽媽, 他的同居人也希望我能答應. 可能是因為我這幾年來一年至少會讓老爺帶一次生日蛋糕. 他們喜歡我也很開心... 滿口答應了以後. 他說他會問女兒想要甚麼形式甚麼口味的蛋糕...
心中暗自覺得答應得太快. 因為小一都是喜歡冰雪奇緣還有小馬啊@@ 我最不會做的就是翻糖蛋糕了@@
先來談一下這裡的婚姻關係:
這位同事和同居女友有兩個小孩. 老爺說現在的德國人不喜歡結婚. 同居也可以有類似婚姻關係的一些好處. 例如報稅. 或是在需要緊急醫療時所需簽署的那張紙. 最大的不同是經濟上是獨立的. 我的意思是一般離婚都是財產對分. 但同居則不是.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我自己的感覺:
如果兩方都有在賺錢. 同居是可以互相砥礪的. 就是一種對方如果沒有進步只是原地踏步還往後退. 那隨時都有可以被換掉的感覺.
那有可能是督促兩方進步的另一個方式. 交異性朋友好像也比較不會有罪惡感? 這是另一個" 好處" 雖然去年台灣大法官已經釋憲: 刑法「通姦罪」違憲. 但是在整個婚姻的契約上. 這個" 條件" 還是對忠誠的一方有利. 同居不同於婚姻. 婚姻給的是一種踏實感. 有明確的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歸屬感.雖然要出軌的照常出軌. 但在雙方的一紙契約上是" 你的就是我的" . 原諒不原諒都會考慮到離婚得失血這件事.
在我看來, 一個家庭的經營. 兩方的責任都一樣. 出門去賺錢與在家的人同等重要. 不管看得到的"錢"是誰拿回家的. 這也是法律上會給對分的原因. 無奈在出門賺錢的人心中. 大多不是那樣的想法....
週日母親節那天跟老爺一起傍晚出外散步. 從我們身邊騎過了兩個老伯. 他們邊慢騎邊說話....
我跟老爺說. 在這個國家, 我要找這樣感覺是一生的同性朋友應該是沒機會了. 老爺自告奮勇說: 我也可以當你的朋友啊! 如果你覺得我可以!
感動是感動. 但說實在, 我們最近的溝通有時會被小孩吐槽. 我兒子及女兒的日常英文程度遠高於我和老爺. 他們會開始糾正我們的一些交談... 但相處20年. 已經訓練出一個模式. 也因為都不用自己的母語. 在某些覺得難以啟齒的文字上好像就變得比較容易. 不管是不是用對文法或單字😅😅😅
悄悄問:
你覺得我愛你! 跟I love you! 那一句你比較難開口?
反正, 我把這個一起騎車聊天的希望寄託在我也都嫁在歐洲的兩個妹妹身上. 或是將來回去台灣時的好友們身上.
麥田已經長成這樣的狀況了! 喜歡那個倒映在綠色麥田上的樹影. 不知道我和老爺這樣的模式可以相處多久?
最近櫻花都盛開了. 昨天開始下雨. 也開始花謝. 很幸運有機會在它綻放時回去欣賞. 想到去年賞櫻時我公公已經離世. 覺得Naumburg 的這排樹幹非常粗的老櫻花樹. 在我每年經過時都會帶給我很大的安慰.因為它總是會綻放. 然後你了解到日子也是像這樣輪迴. 只是年復一年自己有時警覺有時沒感覺的老去..
隨著傍晚的天色. 它也有不同的感覺.... 一路上都是不同的果樹. 雖然到時結實累累感覺很讚. 但我還是覺得花比較美. 因為那些果實每顆都會有至少住著一條蟲. 路上的果樹都是餵蟲鳥的! 想到被掉下來的有蟲果實砸到也很恐怖🤣🤣🤣
這陣子除了蘋果, 梨子, 桃花櫻花開很多以外. 最常見到的是紫丁香. 我們家跟鄰居家的隱形牆圍就有這樣的花. 這是我很喜歡的花香味. 不要把可以用來藥用與食用的香料丁香和它搞混. 是不同的植物. 雖然是" 紫" 丁香. 但它也有白色及粉紅色的品種. 紫色也有深深淺淺不同紫色品種. 這陣子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 滿山的黃與綠. 真的很美. 歐洲讓我感覺最美不僅是異於台灣的建築. 還有就是這種大片風景. 光是看著就很舒服. 等世界的人群回復它應有的規律時. 一定要到處看看世界上這樣有大片風景的地方...
我知道現在台灣的疫情不太樂觀.好像開始真正與真實世界接軌😱😱😱 但真的不用太擔心. 看~ 我們這裡已經從去年封城到現在. 我也都過來了! 不過如果可以去打疫苗. 還是建議能夠去施打. 這個病毒已經不是新鮮事. 醫療上的處理應該在各地都有更多的經驗. 我們台灣的醫生一直都在跟進. 世界已經不是像古早時通訊不發達的社會. 所以真的不需要恐慌搶購物資. 之前這裡也是一片瘋搶. 但是現在到處都有消毒液. 超市衛生紙也排滿滿. 口罩也都買得到. 生病的是人. 但其它在世界上活著的花草萬物都抱持它們自己的規律. 不要自亂陣腳是比較重要的.
前天做了兩個失敗但是學到很多的食物.
先來談麵包.
某個超過九萬人的英語酸種社團曾有人問甚麼酸種麵包最難做?
其中當然有Panettone 最讓我驚訝的是斯佩爾特麵包. 因為在我的感覺中國外能買到的幾乎都是全穀斯佩爾特. 那個通常都不會單用. 多是放一些在一般小麥包中. 其實斯佩爾特的特性可以平衡高筋粉的不足. 並不是有彈性就是好事. 有延展性也是需要的.
斯佩爾特的白麵粉確實是比較難做的. 這次我想應該可以利用卡姆來拯救一下斯佩爾特的延展性. 所以使用了70%斯佩爾特低礦物粉Dinkelmehl630 30% 卡姆全穀粉. 沒想到輸在起跑點. 我忘記我開的是熱水水龍頭. 我直接做Fermentolyse使用20% Emmmer 60%水量硬種 . 但是覺得水量太少. 結果一不小心就加到80%水量. 反正就是一整個亂了陣腳. 但還是得做做看. 比起以前的發酵時間少1小時收攤. 但覺得還是過發. 最近覺得Emmer硬種的效果很好. 其實德國人餵養硬種會用高礦物質麵粉. 跟一般餵養訓練酵母使用高筋麵粉的目的不同. 但發酵的效果確實蠻突出的. 而且我這幾次做下來發現好處是比較容易混合. 因為高礦物麵粉麵筋的鍵結比較差.
反正還是得吃飯. 這是昨天的晚餐麵包. 因為水量超高. 縱使不好看但還是非常受歡迎! ( 我們家好像只有我是麵包外貌協會XD)
最後談到這個比較有實驗性質的天使蛋糕.
一般來說天使蛋糕是不加油脂的.
但這個影片裡的食譜卻是加了油. 而且她巧妙地將一部分的蛋白跟麵團混合. 以椰奶來說. 我覺得比較不容易失敗.
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食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myG-3kbpw
不過~我想試試看不一樣的. 我用最容易消泡的鮮奶油當液體. 用黑糖打發. 兩盆在單獨作業時都覺得有希望. 但是混拌時就開始起泡消泡!!!
我用最快的速度放進去. 長的高度也還可以. 但是組織看起來一點都不美味...
成品蠻有趣的. 雖然有點脫模失敗. 但發現它的口感跟一般的天使蛋糕或是戚風蛋糕都不一樣, 我女兒超喜歡吃.我有另外加了香草糖. 等有做Panettone時. 這應該會是我最大的蛋白用法! 這次是清冰箱冷凍庫裡的蛋白. 不知道有沒有影響. 不過. 雖然不好看卻學到蠻多的, 下次想試試一般戚風水加奶的麵糊.
有興趣的可以跟著這個Youtuber 玩玩看. 真的很不一樣!
閒聊許久~ 因為坐我對面的老爺今天說要一整天不吃東西斷食. 他也在為自己的體重煩惱. 而我也省得準備早餐.
讓我們繼續觀察他這天的狀況.( 中午我要煮好料讓他聞香....🤣🤣🤣 )
希望他這個我認識他到現在第一次實行的斷食成功!
🤞🤞!!!
女兒牆歸屬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月入手的書量大到需要分上下兩篇介紹,一大排含金量頗高的新書搶在新年的第一個月份和去年因疫情跳過的台北國際書展前與我們見面,這兩天又是博客來滿千送百再 88 折的會員日(發誓沒有業配但非常歡迎通路洽談增設一鍵放入購物車專區選項XD),總之現在大概是囤批好書好過年的概念,歡迎大家照例自行從下面簡單介紹中挑選自己有興趣的書寶貝們閱讀。
⠀⠀⠀⠀⠀
先來看看我們的本月選書,日前分享過一月選擇的是長居東京的義大利女作家 Laura Imai Messina 暢銷小說《#風之電話亭》,講的是一座現代人夢寐以求的「解憂電話亭」,曾經拯救了無數個「被選擇活下來」的憂傷心靈。據說日本鯨山山腳下有一座鯨山花園裡有一座電話亭,亭內有一具沒有接線的電話,只傳來各種風中的聲音。每年都有數以千計失去親友的人從日本各地前來,拿起聽筒跟另一個世界的人說話。一個是失去母親和女兒的廣播主持人佑伊,一位是失去愛妻的外科醫生毅,兩個素昧平生的路人,因為「風之電話亭」,展開了一段每個月見面、一起從東京開車到岩手大槌町打電話訴說想念的旅程。他們在這裡遇見了許多失去至親至愛的人們,聽到了各種傷痛的故事。然而,佑伊始終沒有勇氣走進電話亭裡。隨著兩人的相知相惜,毅決定向佑伊求婚,就在求婚的當晚,強烈颱風來襲,狂風暴雨中擔心電話亭會被吹毁的佑伊,獨自一人冒著風雨前往了「風之電話亭」。
⠀⠀⠀⠀⠀
同樣列入選書考量的還有三本重量級作品,一本是期待許久,以《鬼地方》一書獲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百萬大獎與金鼎獎的得主,陳思宏新書《#佛羅里達變形記》,在佛羅里達發酵一場酸臭青春。在病毒蔓延的 2020 年,一封遺書,邀請他們回到那該死的 1991 年夏天。六個龍年生的孩子,完美無瑕、未來明亮,在富裕家長的安排下來到佛羅里達遊學,亟欲脫離掌控的他們,青春就此崩塌墮毀。他們隨著月光搭上車逃離校園,一路南行探險卻意外發現人間淨土,一個個做回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吃藥吃糖吃雞,被放縱被性交被吸毒,蛻去美好外衣,慢慢變形。然而淨土庇護不了惡行,一發子彈射出,有人懷孕、有人死去、有人只能緊咬祕密,從此毀去。大家說好一起忘掉那個暑假,做回光鮮明亮的龍子龍女,卻發現當時十五歲的他們早已埋葬,中年的他們都活成了蛇蟻爬蟲。
⠀⠀⠀⠀⠀
另外兩本則是馬奎斯的《異鄉客》與約翰齊佛的《游泳者》。《#異鄉客》是 12 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 種孤獨到底的情狀,因為一個無法解釋的葬禮夢境,馬奎斯寫下這些奇異又荒謬,寫實又夢幻的故事:落魄的流亡總統、賣夢維生的婦人、被關進瘋人院的正常人、泅泳在流光中的孩童,以及血流不止的女子等,他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寫得靈動輕盈、充滿魔力;此書同時證明,馬奎斯不僅是一位實至名歸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是一位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游泳者》為約翰齊佛生涯代表作《短篇小說自選集》的第三部,一共收錄了 22 篇短篇小說,繼描寫婚姻破裂、郊區生活,與義大利異國風情後,本次更增添些許超現實元素,如著名短篇〈游泳者〉,一個男人在宿醉的星期天決定一路順著每戶人家的游泳池游泳回家,但他愈是往前游進,愈是想起了某些早已沉在記憶底部的東西;這裡有著齊佛小說最變幻莫測的一面,你不會知道接下來走進的,是救贖還是絕望,是情慾還是純粹的美麗。
⠀⠀⠀⠀⠀
麥田「幡」書系第十本,一部動搖國家尊嚴的事件級小說,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被半藤一利譽為夢幻名作,芥川獎、菊池寬獎得主石川達三親赴南京屠殺現場直視戰爭本質與人心異變,詳實描寫人性如何在戰爭中一步步異變。拿下首屆芥川獎後兩年,日本侵華戰爭開始,石川達三不滿時下媒體紛紛至戰場報導,卻只知一味歌功頌德,抱著「一定要交出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要用自己的雙眼親自確認」的決心,以《中央公論》特派作家身分,於 1937 年 12 月前往日軍攻下的中國南京,描述所有的城鎮皆屍橫遍野,返國後不眠不休花了十天寫完 330 張稿紙。1938 年,刊載《活著的兵士》的雜誌上市翌日即被下令禁售,作者石川達三亦遭拘捕。小說描寫的「皇軍」是這樣的:砂糖不見了,兵士們一口咬定是中國伙夫幹的好事,結果一撮糖換了一條命;兵士們擄來當地女子,竟以蒐證為由剝光女子身上的衣服,最後活生生將之刺殺而死;藝妓對於自己虐殺無辜女子的事蹟反唇相譏,兵士竟反射性開槍射擊,戰場上敵我交手,蔑視敵軍生命的同時,也輕賤了自身生命的價值,活下來反而是另一齣殘酷悲劇。
⠀⠀⠀⠀⠀
另一方面,本屋大賞非虛構文學類第一名 Mikako Brady 的《#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也於此時出版,擁有愛爾蘭父親與日本母親的「我」,就讀的是宛如社會縮影的前底層中學,貧富、階級、種族、LBGTQ、自我認同等多元議題,讓身處校園的每一天,都是戰爭。在無法接納與自己看法迥異之人的高牆下,恐怕只有如孩子般清明的雙眼,才能輕盈的跨越;時而針鋒相對,時而陷入苦思,該如何和立場不同及充斥歧視言語的朋友相處,多樣性、同理心、歸屬感究竟又是什麼?同時,趁機補上了日本年度作家木皿泉賺人熱淚的《#漣漪的夜晚》,敘述小國那須美在能看見櫻花與富士山的醫院病逝,享年 43 歲,她的離世宛如水滴落入湖中,微波蕩漾,擴散至家人、好友、甚至不曾謀面之人。縱使去了彼方,她所愛及愛她人的人仍繼續活著。然而,她所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留給眾人的種種回憶,則以另一種永恆形式,緩緩生長。
⠀⠀⠀⠀⠀
這個月的華文文學作品亦相當值得留心,書店翻一翻便勾起莫大興趣的是張大春《#我的老台北》,他的老台北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座標,就在那兒 ── 在遼寧街 116 巷的公共電話亭旁,在漢中街博愛路的相機行外,在安和路麥田咖啡眾人作著夢的時光裡,在如今只剩片段記憶,卻難以忘懷我的老台北故事中;此書是作者繼《聆聽父親》後睽違 17 年的深情散文,交代了一代人從家族遷徙、漂離到落定,最終將台北視為家的感情。以散文回首過往的,還有楊双子《#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以幽默詼諧的文字回頭探視自身生命的起源,述說對已故妹妹最真摯動人的愛與思念。她的童年是廢墟裡的一場混戰,那裡蛆蟲爬壁,監護人恆常缺席;時有債主上門,珍貴的熱湯泡麵也得充當武器。記憶裡的頹敗老屋,說來全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荒謬家族故事。但雙胞胎最好了,一本書兩人看,飢餓藤條一起挨,電動關卡一起破。爸媽都在家,到爸媽都不在家,永恆是彼此的依靠。但家是什麼?永恆是什麼?直到妹妹離世,我們變成我,日子如同宇宙失衡,才知生命裡的迷宮彎彎繞繞,唯消逝逾恆。
⠀⠀⠀⠀⠀
以及謝凱特的《#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母親擔任工廠女工時,起初自覺目不識丁而不敢與人攀談,後來認了字,交到朋友,還和人合資購買文青架上的書,當小姐的時陣就看過張愛玲和三毛,是捧字細讀的文藝少女。在分輯「做小姐」中整理母親在「母親身分之外的」生活瑣事;「做母親」探討是不是真的有母性?「做人」則是繼承那些身而為人不太清晰的事情。作者毫不保留地描寫家族繼承的傷痛,勇於展現孩子任性或心虛的一面。成長過程那些細微敏感卻無以迴避的各種疼痛,透過一筆一畫地剖析自我,一次又一次重新解構與建構,嘗試去理解親情、友情和愛情中愛與被愛的各種面向。也不能獨漏陳柏言新作《#溫州街上有什麼?》,無數作家寫過的溫州街,彷彿是一枚活化石,留存台灣文學的某些身影與地景。溫州街亦是作者的生活場,本書以溫州街為主角,通過各自獨立而又互有聯結的九篇小說,形構一幅「看不見的溫州街」畫卷。以不同角色追索啟蒙之地,探問我是誰?什麼是文學?於是溫州街不只是溫州街,本書可說是一部年輕世代的心靈史,也是一位作家以個人記憶與想像寫下文學的過去、現在與可見的未來。
⠀⠀⠀⠀⠀
再者有鍾文音《#溝:故事未了,黃昏已來》,首次以「年紀」為主題書寫,透過光陰之筆,鑿刻黃昏之齡的驚悸與無奈,33 則短篇小說,把時間的皺褶一一掰開來,旺盛的生之慾望與衰敗,矛盾衝撞,代與代,人與人,自我的,家庭的,社會的, 記憶的溝,堆積淚水,滋潤生命,更深度從生與死描寫台灣社會切面。唯一一本詩集,是青年詩人孫得欽《#白童夜歌》,如一變形(變奏、變速)之透明容器,承納無數輕靈巧勁的詩意,而語態多所留白的不完整,卻又已然為豐沛自適的完全體。孫得欽的詩作,外觀孱弱卻隱含了強健體質,肇因其高度自省,從身體、思想到情緒,看似閒散的日常處處宛如老莊哲思,見山是山亦非山;詩人探究生命原義,體現於句式裡的力量,輕簡而穩固,像是自我啟示,備忘給今日起每一刻的良言。
⠀⠀⠀⠀⠀
還有一本相當特別的作品《#馬爾多羅之歌》,被譽為超現實主義者人手一本的暗黑指南,為 24 歲早逝奇才 Lautréamont 唯一留世之作,用謙卑卻毒辣、美得不可方物的詩歌,解放世人心中最暴虐最沉淪的那一隻野獸。此書是一部超現實的長篇散文詩,由六支歌組成,這六支歌彷若失速的列車一般在虛實彌留之際橫行,強制播映悖亂、畸形、狂妄且獵奇的世界百景,就算你摀住眼、摀住耳、摀住身體的每一個孔縫,都將被洛特雷阿蒙不容置喙地殘忍撕裂,讓那些詭譎奇想宛如一隻隻飢餓數百年的蛆蟲啃噬你的每一道神經。最後是紀實文學《#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是1959年,美國民權運動前夕,一位白人作家,為了瞭解黑人的真實處境,做了一個至今都難以被超越的社會實驗。作者 John Howard Griffin 在南方旅行一個半月的生活省思,呈現出膚色如何成為剝奪人的權利與自由的理由,以及種族主義的思維如何殘酷地區別、隔離你我。旅程結束之後,格里芬寫下他的遭遇,並走上全國舞台,疾聲呼籲黑白雙方必須直接展開對話。因為即便民權法案已在 1964 年通過,這個國家所頌揚的價值與黑人的實際經驗之間仍有著巨大鴻溝。這是一本承載膚色歧視所引發的絕望與無助的真實日記。格里芬以一己肉身進行換位思考,揭露國家內部的矛盾、焦慮與暴力,期許終有一天,人們能屏棄外在的差異,攜手走向種族和解的未來。
⠀⠀⠀⠀⠀
⠀⠀⠀⠀⠀
⠀⠀⠀⠀⠀
(以上文字內容皆截錄自各出版社的書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