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青少年的憂鬱與焦慮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 為了探究9至15歲青少年的情緒狀況,《親子天下》進行了一份萬人調查, 希望了解他們如何評價自己,也分析網路社交和情緒力的關係, 嘗試為最不安的數位原生世代,找出情緒問題的解方。 調查發現,和爸媽感情好,心理復原力較強。自認與爸媽感情比朋友親密的孩子,有78...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跟著2K爸媽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化龍圖書室#月月有新書#好書推薦 書名 的評價
- 關於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孩子不聽話、教養衝突多?如何破解情緒冰山?身心科醫師教你 ... 的評價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一個最了解你孩子的父母_就更能以平常心看待他的能與不能
有一次,孩子幫忙做完一件家事後要去看電視,我叫他再幫忙收衣服,他很不客氣地說:「你真是的,幹嘛不一次講完!」我說:「你做完時,我就跟你說了呀,你還怪我!」孩子回答:「我又沒怎樣!你兇什麼兇?到底想怎樣!?」
當時我忙著煮午餐,聽到這樣的話,火氣馬上上來,就告訴他,他本來就應該要幫忙家事,而且跟長輩說話不應該那麼衝。孩子不接受,兩人爭執不下,最後是爸爸出面制止。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好好跟父母說話?
通常,只要孩子知道我們聽懂了他的話,沒有受到指責的感覺,他都會和緩下來。因此,建議先..........↘↘
人本教育札記
--
🌺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教育教養大小事,一鍵訂閱不漏接
https://bit.ly/2YcIC37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給我惦惦
「閉嘴!」
「你給我惦惦!」
「囡仔人有耳無喙。」
……
傳統教養用各種方式,剝奪弱勢者的表達權、自主權。在傳統上,弱勢者通常是孩子,有時也包括女性。
孩子的自我傷害,有時被視為一種表達,被認為是一種對父母的抗議。沒有能力傷害父母的孩子,只好回過頭來傷害自己,要父母正視孩子的生存權。
傳統教養擅長用負面手段,通常配合體罰,再施加心理上的威脅、嘲諷、恫嚇、羞辱……,打擊孩子正常發展過程中會出現的內在感受,還有對外的言語表達。直接否定孩子「你沒有資格講話」,然後再強加大人的想法在孩子腦中,而且不容質疑。
更讓人氣惱的是,不少青少年都曾經對我反應過:小時候想說話,只要跟父母意見不同,就會被打壓;稍微長大之後放棄表達,父母反而要求孩子講話,不想講還會被罵「你是不是啞巴?!」。什麼話都是大人在說,光聽大人說話就飽了,假民主、假開明的狀況一再發生,讓人充滿希望又失望,反覆循環,乃至絕望。
最後還有大絕招,講理講不過孩子,還可以說「你這什麼態度,對爸爸/媽媽可以這樣講話嗎?」。孩子如果唸書唸得好,還可以說「花那麼多錢栽培你,就是要你這樣對待爸爸/媽媽嗎?」
孩子對於父母的講法有不同的意見,詢問「為什麼……?」的時候,一句「沒有為什麼,因為我是你爸/你媽……」,就好像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反駁孩子的任何道理。這種「特殊」的互動方式,這種義正嚴詞的態度,經過傳統觀念包裝之後,就好像具備了莫名的正當性。
呼應最前面的說法,很多種傳統教養中的互動都是叫孩子「閉嘴」,只是換句話說而已。
當弱勢方不斷遭受這樣的對待,就容易提高身心疾病的可能性。接下來如果有不珍惜自己,甚至傷害自己的相關行為,還可能遭到傳統教養繼續打壓,說成「軟弱」、「抗壓性低」、「草莓族」……,然後繼續忽視你的表達,繼續要你滿足大人的期待。
今晚跟桃園市衛生局合作,談自殺防治,我很在意的是:大人願不願意好好聽孩子說話,能不能還給一個人天生就有的表達權?
話能好好說,情緒有出口,孩子就不一定要用激烈的方式,讓父母師長正視。期待我們的文化能更多地學習尊重,並且認識心理疾病的發生,並不是當事人犯了什麼錯,別又拿這個來當成指責一個人的依據。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青少年的憂鬱與焦慮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 為了探究9至15歲青少年的情緒狀況,《親子天下》進行了一份萬人調查, 希望了解他們如何評價自己,也分析網路社交和情緒力的關係, 嘗試為最不安的數位原生世代,找出情緒問題的解方。
調查發現,和爸媽感情好,心理復原力較強。自認與爸媽感情比朋友親密的孩子,有78%遇挫折能很快復原;相較於認為爸媽不比朋友親密的人,遇挫折能很快復原的比率僅62%,兩者相差16個百分點。
同樣的,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自我評價。《親子天下》專訪曾以大砲性格聞名、如今以溝通突破家庭和工作瓶頸的歌手炎亞綸、幫助青年走出陰霾的心輔師賴雷娜、和《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作者賴佩霞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以及良好的親子溝通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 為孩子打造情緒自癒力
https://cplink.co/VRdW2A91
【採訪:張益勤、李佩璇、楊若晨|腳本企畫:蘇岱崙、曾千倚|平面照及錄影:黃建賓、曾千倚、楊仁銘、好勢媒體|後製剪輯:相昀佑|照片提供:炎亞綸|插畫:rabbit44】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跟著2K爸媽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 Ways to Motivate Your Child to Learn
抢救孩子的学习动机,10要+3不要的小方法!|秋月的育儿天地 #02
❝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懂?孩子表现不认真、缺乏积极学习的目标?当孩子能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找到自己想学习的理由,成长会更具意义!这一期我想给你带走 10个可以尝试推动孩子学习的方法。❞
................................................................
这一期聊 :
?抢救孩子的学习动机,10要+3不要的小方法!?
立刻订阅跟着2K爸妈走YouTube频道:
https://bit.ly/37qTVoB
................................................................
✔️ PODCAST完整版
#SYOKcast 每周五更新
https://bit.ly/2Yjc4Bf
✔️ 电台一日一分钟版本
#MELODY 950am首播 | 350pm重播
✔️YOUTUBE视频版
每周六10AM更新
................................................................
?秋月的育儿天地 #搞懂孩子不费力
喜欢请分享给需要的爸妈们哦
#秋月的育儿天地 #秋月MOONWONG #Podcast #搞懂孩子不费力
//
//
多谢收看!@跟著2K爸媽走
::::::::::::::::::
?更多影片???喜歡請分享 Share 。
?好好說話系列 | https://bit.ly/2NaYiuV
?爸爸談企 系列 | https://bit.ly/2Y0iu8H
?親子漫遊 系列 | https://bit.ly/2UdKxyf
?育兒日常 系列 | https://bit.ly/2HwPbSK
?節日家聚 系列 | https://bit.ly/2ZRbJ7P
?教養育兒 系列 | https://bit.ly/2PlC9hk
?媽媽日常 系列 | https://bit.ly/2PlMppS
::::::::::::::::::
#欢迎分享
#跟着2K爸妈走
更多即时日常 IG??
‣ instagram.com/dj.xiaoma/
‣ instagram.com/djmoon1003/
::::::::::::::::::
相互分享跟孩子发生的各种成长日记,
不管你是未入手、新手、好手或高手,
我們都欢迎你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weare...
::::::::::::::::::
?想看我们各种视频记录?
欢迎关注频道哦!??
https://bit.ly/37qTVoB
::::::::::::::::::
合作邀约 :moonwong1003@gmail.com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對立反抗孩子心裡,其實是一道又一道傷痕。❙
我們不希望哪些情緒、行為在孩子身上出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
‧「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說好的遊戲時間到了,但孩子躺在地上哭鬧,大家對你們指指點點,好丟臉……為什麼孩子老愛這樣耍賴?
‧上課了,老師剛走進教室,那孩子又開始吵。「今天也沒辦法好好上課吧,他是故意的,其他課都沒事……為什麼專找我麻煩?」
‧「你就是愛唱反調!我不信治不了你!」你被激得氣極了,孩子嗆聲,你也直接嗆回去,變成惡性循環……這個關係的「結」,怎麼解?
◎曾幾何時,我們和相愛的孩子之間,只剩互看不順眼?
對立反抗孩子愛生氣、愛挑釁、愛爭辯,好像吃定了大人。最難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對立反抗」狀況都不同。王意中心理師提供了全面性的方法與指引,幫助頭痛心更痛的大人,與孩子重建關係。
◎對立反抗孩子,大多沒有「病識感」。
「都是誰誰誰的錯,我又沒錯!」我們說一句,孩子頂回十句,簡直是氣死人不償命。對立反抗孩子其實非常敏感,感到被指責時,容易反彈。但只要我們先放下成見,釋放出善意,將有助於減少孩子自我防衛的敵意。
◎調整與變化,是互相的。
對立反抗的化解,是關係的改善。並非只是單向要孩子改變,更不是逼孩子聽話,而是大人和孩子相伴,度過情緒劇變。透過互信互重,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紓解情緒。帶刺的玫瑰,終會願意與我們親近擁抱。
❙孩子對立反抗,其實多麼渴盼有人去看見,他張牙舞爪背後的脆弱。❙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孩子不聽話、教養衝突多?如何破解情緒冰山?身心科醫師教你 ...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冰山理論?如何運用冰山理論 好好說話 、做好親子溝通呢?這次邀請到身心科醫師袁瑋,來告訴我們親子 情緒 溝通的技巧。----------------------... ... <看更多>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在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化龍圖書室#月月有新書#好書推薦 書名 的推薦與評價
化龍圖書室#月月有新書#好書推薦 書名:《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 與孩子溝通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不想傷人卻總是說出傷人的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