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唔知道
我記得上次看他們的時候,場子也不是那麼大的。
呀,應該是這樣說。朋友說過,我們好像回到九十年代。然後貼了這麼的一個香港電台的演唱會片段出來。那時候的達明一派,作詞人陳少琪的表演,原來是那樣子的。
都是fing頭髮的一代。
今天,我見識到90後的達明一派。都是fing 頭髮的。
主角換了的,是spiritual 的長髮nicole,還有那個酗酒而藏著一隻野獸在怕醜仔之內的那一個林阿p。
整場演唱會,都是一世代文青的寄託。先旨聲明:我是很害怕自己會變成一個「很覺得而家新世代中意呢d野好潮所以我會迫自己中意佢地」那一種uncle。我走到我的年紀,愛恨喜惡好聽一點就會越來越分明,難聽一點就是越來越覺得新的東西沒有那麼好那麼有意義那麼有價值,人好像在進步,東西的水平卻好像一直在下降。
簡稱,老人扮後生。
我覺得,即使我的樣貌,身材走樣變形,都沒有「扮中意不合水平的東西去扮年輕」那麼核突。還好的是,MLA原來也很多年了。
2004年至今,從《邊一個發明了返工》開始,到他們跟何韻詩黃耀明林海峰合作的那一場拉闊音樂會上高唱「邊一個發明了iPhone」那一刻,MLA 早就在我的腦海一部份,躲在一個小小的角落,每次他們有show 我都會想去。
你說他們在唱歌嗎?我反而覺得他們在發明一種叫「吟遊」的表演,像一個加大碼的新詩朗讀會,比較貼近日本的喜劇演員中的「說唱系」笑話(歌ネタ)。在香港的各個區名,髒話,巴士路線,世界各國的作家名字之間,吟出遊出的,都是成長及失落,擁有及失去,在等身大和文青生活中,尋找的都是一種在香港這種日復日磨蝕的生活中那一種……獨特存在。每次聽他們的歌笑得出來,均是苦樂參半。
這種吟遊詩人式的演出,在香港是很難做的。
香港做演唱會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好歌好詞,而是沒有好的sound engineer。我看過九展star hall 中,做音響做得最好的,是福山雅治(er……他好像是把sound eng 帶在身邊的),之後就是領事館的哥哥們帶我去看的 w-inds,在我面前的那個sound eng那每一首歌的每一個level 左調右調,我才發現原來演唱會其中一個重要的崗位,是sound eng。而以 MLA 的規模而言,音響也真的做得很好。
更可怕的,是我由心的覺得他們的cult,他們的inside jokes,他們的dynamics,他們的substance 都是那麼的自信。你說他們是邪教嗎?nicole 這種直髮女文青這堆作品可以令一個世代的九十後著迷,還有一個小孩(男,異性戀)跟我喝到半醉的時候說「你知不知道文青才是最淫der」(唉,#異性戀真亂!),大概都是他們的《濕濕的夢》、《浪漫九龍塘》的厲害所致吧?當然,我也可以像台下的那個觀眾大聲的叫「阿p你好靚仔」,或是比他們的歌詞去得更 #老母不宜 的娛樂性騷擾。但今天阿p的家人都在場(而這場竟然是阿p的家人首次看他的現場演出),令他唱不了《只收一半》的下半首而竟然在點唱的部份沒有人叫他唱下半部,我這種怪姐姐都是收起獸性,乖乖的看他們演出就好。
我會說,這種演出,有一個叫「文青」的「沒有包裝」,卻包裹著強大的小眾集客力,真的很精彩。
走出九展,我都只是想起幾個問題:
《今宵多珍重》是 LMF 的 cover、《祝福你快樂》是黃耀明1993年的 cover,究竟他們所涉獵的文本範圍可以有多廣?
喜歡MLA的,絕對的死忠。邪教,原來都有高調和低調。簡單的舞台,用字體顏色和字型區分歌型的類別。可以如此不放大不縮小,溫度情緒都那麼剛剛好的面對生活課題。我絕對明白為什麼我身旁的90後朋友都會如此的著迷,會那麼願意在他們身上花錢。
我希望,我還可以看到下一次 MLA 的演出。因為他們真的在創作。雖然有高度新宗教feel,但這種新宗教,沒有最近看到的兩大新宗教門派討厭。低調而內斂的新宗教,言之有物又有型又在創作,我著實會比較喜歡。
btw,何時可以放膽唱完《只收一半》的下半首?
片:MLA 我都唔知道演唱會《只收一半》片段
1987年 公益金 勁band 滿天飛 演唱會截圖 (達明一派演出片段)
MLA 我都唔知道演唱會《祝福你快樂》片段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ERNEST案內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oNa #Nainai #ないない #Aimer #Walpurgis #milet #Checkmate #Uru #FirstLove #ファーストラヴ #Adieu #上白石萌歌 #YOASOBI #優しい彗星 去呢度聽『令和歌姬』歌單:https://lnk.to/ReiwaDiva...
「好聽的日本名字女」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丞丞 CHENG C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好聽的日文名字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好聽的日文名字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日本名字好聽女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日本名字好聽女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日文名字怎麼取?日本人的名字竟然這麼亂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清」這個名字開始變得很熱門, 大正15年間,曾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一個中文也能用的日文名字(1/26)新增名~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日本名字搞笑在PTT、社群、論壇上的各式資訊、討論與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日本姓氏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日本姓氏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戲曲中心演唱《帝女花》之〈庵遇〉後感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好少在本欄提及我的私人生活,但今次要破例講一件非常興奮和感恩的事情。本周二,非常榮幸,竟有機會在「普樂藝會」姚志明老師領導下,與一班好同學和星光熠熠的大老倌,一齊在非常漂亮的戲曲中心演唱粵曲!
對粵曲的興趣可說來自隔代遺傳,我從未見過的祖父,在鄉下是專業唱戲的。約10年前,經過大會堂,見到「普樂藝會」的海報,我就去了報名加入。
實在慚愧,雖可說學藝多年,因為懶惰,從未學好工尺譜基本功,只是一直念口簧。後來更因工作太忙而停了近8年,最近半年才臨急抱佛腳,再次操曲狂練。但因資質實在有限,所以進度甚慢,在此實需要感謝姚老師和我邀請的年輕名花旦王潔清小姐(多才多藝,亦是編劇家),和一眾樂師及陪我唱歌的同學們的無限耐性和指導。
今次演出源出自兩年多前,在「普樂藝會」的周年晚宴上,跟姚老師聊到當時剛落成的戲曲中心,我就表示極力鼓勵和支持我們曲社去申請一個演出檔期。出口容易,但辛苦了一班好同學,開始了漫長和艱辛的籌備過程。我需要對廣大香港市民道謝,戲曲中心的建築成本高達27億元,現在我們這些票友,竟可只花10萬元不到,就租到此世界級歌劇院,非常物超所值!戲曲中心的排期當然非常長,也有一定水準要求,但絕對接受業餘團體申請,開放度和使用率,都遠高於香港單車館!
港治疫成功 演出兩延期後終成功舉行
戲曲中心的建造歷史有點坎坷,亦有點爭議性。設計出自溫哥華華人建築師譚秉榮手筆,但不幸在2016年巡視工程時突然中風去世。後來劇院的英文名字「Xiqu Centre」,也曾一度引起激烈社會辯論。戲曲中心更有點生不逢時,2019年初正式啟用,開幕不久即遇上大型社會暴亂,到了2020年更碰上沒完沒了的疫情,大大影響整個演藝界。
我們的演出也幾乎以為告吹,結果兩度延期,超過一年時間,最後能成功舉行已算幸運,實需感謝香港治疫超成功。據了解,上演西方歌劇的紐約林肯中心的室內劇院仍未重開,但從5月起,就在室外搭了10個台舉行演出,有抄襲我們搭棚上演神功戲的嫌疑呢!
粵劇在2009年已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香港和所有廣東人的文化瑰寶,非常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我一曲走天涯,今次唱了香港人最熟悉的《帝女花》之〈庵遇〉。《帝女花》當然是任白戲寶中之戲寶,亦是唐滌生先生的四大名劇之一(其他三套為《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帝女花》原劇本出自清代崑曲劇作家黃燮清,後來由唐滌生改編而成。《帝女花》的故事感人,不止受到中國人歡迎,原來早在清末已傳到日本,且長期有演出此劇(但不知是以何形式,Kabuki還是Noh?)。據說,任劍輝和白雪仙兩位,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偶然碰到此劇演出,從而啟發他們把《帝女花》帶回來,鼓勵唐滌生先生改篇成粵劇。
如此故事是真的(如有讀者認識白雪仙女士,請幫忙印證一下),實在非常傳奇。我認為此故事可信性頗高,因為早期的粵劇其實可算頗國際化,包容性也很強。粵劇的歷史不到200年,對比超過600年歷史的崑劇不算長,最有名的明代崑劇作家湯顯祖,跟沙士比亞是同一時期的人,且同在1616年去世。最初的粵劇演出方言其實並非粵語,而是所謂的古腔官話(又稱中州話),反而較接近北方方言。現代粵劇的改革歷史更短,都是始於1920年代的,主要推手為在香港土生土長,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的薛覺先先生(白雪仙的父親白駒榮亦重要)。改革包括引進大量西洋樂器如小提琴、色士風,甚至結他等等,但亦有帶入北方的鑼鼓和北派表演藝術。樂曲方面加入大量豐富旋律的小曲,有些甚至來自西方,演唱方言改為主要粵語,男角從高八度音的子喉改為平喉(感激),亦開始容許女性參與演出,毋須全部女角用男生反串。薛覺先的劇團,也培養了多位著名劇作家,包括南海十三郎和稍後期的唐滌生等。
其實這批早期粵劇改革者都頗西化,不止薛覺先念番書,南海十三郎更曾是港大醫科生,唐滌生原名唐康年,滌生只是他英文名Dickson的譯音名字!唐滌生曾在非常洋化的上海讀書,除編劇,其他興趣包括畫西洋水彩畫和看荷李活電影。他們這批人的創作靈感來自全世界,並無特別國家和文化界限。當年粵劇流行地域非常廣,除粵、港、澳為中心點外,南洋以至北美和歐洲華僑,都以廣東人居多,所以各大老倌經常到全世界演出。李小龍爸爸李海泉為粵劇名伶,正因在1940年去了美國演出和避戰亂,李小龍才會出生於三藩市。
改革粵劇四大建議 助傳承創新
其實粵劇在今天的香港和廣東仍頗流行,我參與了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的志同道合人士。除年紀較長人士外,喜見原來也有不少年輕的專業粵劇表演者和樂師,演藝學院和八和會館更是功不可沒。最近發現有些大老倌,甚至有專門開班教導只幾歲大的小朋友!
任何文化藝術都必須有生命,有傳承和創新,粵劇也當然不例外,需要更多新的好劇作。讓我大膽提出數個繼續改革的建議:
1.傳統曲牌如《秋江月》和《妝台秋思》等固然好聽,但我認為不應不停翻用。我建議每齣劇都必須創造一些新的樂曲。情况如百老匯劇一樣,無論Phantom of the Opera和Cats的歌曲有多好聽,Andrew Llyod Weber是不會翻用這些旋律的。但我的意思並非完全放棄非常優美的中樂pentatonic scale(五聲音階)和較簡單的harmony(和聲),其實我反覺得模仿交響樂團的現代中樂團有點不倫不類。但在中樂的音律基礎上,應該也有大量創作空間。
2.我絕對覺得中國戲曲的藝術性高於傳統西方歌劇,因為包含唱、念、做、打,絕非如西方歌劇般,主要演員只懂行來行去唱歌。所以我認為未來的粵劇應提升舞蹈、做手,以及我的至愛北派的佔比和重要性,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當然服裝、化妝、燈光和舞台設計亦非常重要。
3.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網上化和碎片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無論傳統粵劇藝術家多麽喜歡四小時長的現場舞台表演,我認為必須縮短表演時間至約兩小時,甚至編寫一些更短的劇目(不一定是折子戲)。近日我發現在疫情期間,八和拍製了一系列介紹粵劇各方面藝術的短視頻,是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我認為連正式粵劇表演也應大量放到網上做推廣,粵劇的整個商業模式都需要重新考慮,從只靠現場門票、票友和政府資助,加上新的網上流量和收費模式。
4.最重要的是,中國包括香港,需要盡快開關,重啟正常的人民、文化藝術、學術、生意和外交旅遊。封關愈久,中國與全世界的隔膜愈加嚴重,加上中國互聯網並非完全開放,本已在惡化的美中關係,在切斷絕大部分實體交往後,情况變得更差,甚至更危險。
內地近月政策 似墮圍城受困心態
除此,一如我數月前的警告,中國切忌因封關而墮進圍城受困心態。近日所見的一些政策,就不幸有此味道。我再次提醒,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必須鼓勵中國企業(和人民幣),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盡快衝出國際。說什麼不想超越美國,只想超越自己,聽來有點道理,但其實誤解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需要走出國門的真正原因。互聯網就是最強大的新媒體,如中國全面放棄全球競爭,美國互聯網巨頭,更將長期壟斷全球傳媒和大部分人的腦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經過美國傳媒的五稜鏡。美國擁有絕對性的媒體控制,再加上中國無意放開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所以才能支持美國無道的長期QE和其他不合理貨幣和財政政策。換作沒有超級傳媒控制權的古羅馬帝國,如此誇張的印鈔,可能早已引發金融危機!然後有了無限的印鈔權,才可負擔更誇張和極端的「9 Power Standard」軍事開支!
粵劇界只是整個社會的極小一份子,但亦是一個縮影。明年我們曲社又訂了戲曲中心作三場表演,老師幫我約了全中國最有名的花旦之一蔣文端女士與我合作。我誠惶誠恐,但當然非常興奮,只期望早日通關,明年能夠成功演出!
如能與全世界恢復通關,我甚至夢想我們曲社能遠征歐洲,在維也納黄金音樂廳(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演唱中國粵曲!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剛剛不小心參與了一個討論串
好奇:有媽媽覺得應該幫自己的孩子取個通俗的英文名字的嗎?
我媽媽是英文老師
人生第一個英文名兒也是她取的
「Candy」
很好,聽起來甜美可愛、像極了女孩的英文名字
多年後交往了傻白甜男孩、認為這名字聽起來有「應召女郎」的聯想(為何? 我不懂啊?我又沒叫過應召女)(據說Sugar, Cherry, Baby都是換湯不換藥)
第二個英文名是「Nancy」
不知為何大家都叫我日本人?
至今我還是不解⋯
最後因為工作的關係
被老闆直接翻辭典,說我就是應該要拿個ABC開頭的名字(為了在客戶聯繫通訊錄上能擠上前三名)
Anna, Charlene, Brenda三選一
最後我就沿用了這個名字到今天
但有因此獲得什麼殊榮嗎?完全沒有
反而我羨慕身邊好多在美國還能用自己原生名字改拼音或縮寫的例子
Wan-Ling
A. J.
C. K.
Lee Chiang, K
Chowasa, S
Jasmine Chin-Ling, K
說來遺憾,我的孩子有家族繼承名字的傳統、對於英文名字無法動搖(幸好中文名字跟我姓)
但我自始至終不懂、為什麼非得要幫孩子取個「入境隨俗」的「通用」英文名才行?
我身邊的台灣🇹🇼日本🇯🇵韓國🇰🇷印度🇮🇳都已經好多孩子直接用自己的名字闖天下。Haru, Masa, SungWan Choi, Bong Soo, Ashkii, Mokatavatah,.....對!我可能都不會發音
但我欽佩他們不用care人家會不會發音、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名字的情節。
所以、到底為什麼非得取一個「外國人」能識別的英文名字?看看這些奪牌選手、他們有需要這些表象的東西讓別人認識他們嗎?
#純粹學術討論
#畢竟我也有個使用多年沿用方便的英文名
#但這名還真對我沒啥意義
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ReoNa #Nainai #ないない #Aimer #Walpurgis #milet #Checkmate #Uru #FirstLove #ファーストラヴ #Adieu #上白石萌歌 #YOASOBI #優しい彗星
去呢度聽『令和歌姬』歌單:https://lnk.to/ReiwaDiva
大家都知《鬼滅之刃》大熱,連帶為電影唱主題曲《炎》女歌手LiSA都攞哂細碟榜同大碟榜冠軍。因為咁LiSA成為令和年號第一位同時在兩榜稱冠的歌手,亦是相隔16年6個月再有女歌手有此佳績,平了歌姬宇多田光的紀錄。除咗LiSA之外日本都有好多唱歌好好聽嘅日本女仔,今日就等我精簡推介下呢啲日本女仔,再介紹返多首唔同曲風的歌比大家,睇下大家又覺得邊個會做下個令和歌姬!
ReoNa - Nainai ないない
喺日本聽歌一定關動漫事,你住過日本就會明我講咩。有位歌手叫ReoNA,佢就喺訪問入面自稱「絶望系動漫歌手」。有啲人仲會話佢係咩新一代動畫主題曲女神,我就因為佢頭髮啲顏色而認得佢,今次介紹返呢首動畫主題曲 ないない,我覺得曲風好似我VOCALOIDボカロ聽開個種feel咁。
Aimer - Walpurgis
Aimer大家如果未聽過真係削少少,佢係天生做歌手個啲命嚟。細個因為老豆係Bass佬已經不停接觸音樂,又有練琴,小學已經模仿椎名林檎和宇多田光歌喉,十五歲聲帶受損用咗沉寂治療法半年沉默之後,確立要做歌手。我最鐘意係佢首Torches,兩年前聽會聽到喊,但今次想介紹嘅係佢成隻新碟Walpurgis比大家。
milet - Checkmate
呢位女仔2019年先出道,出道單曲〈inside you〉仲要係由ONE OK ROCK吉他手Toru操刀製作,之後喺2020就踩上紅白。我都係最近先識呢位歌手,我會叫佢做日本美國歌手,唔想解釋,呢個係我聽完佢首新歌 Checkmate 之後嘅感受。
Uru - First Love ファーストラヴ
Uru呢個歌手係勁到我係因為隨機喺日本K房聽到佢首プロローグ而識,個陣聽到返屋企就開始loop,本身首歌已經好聽,加埋佢把聲我一聽完就入哂腦。由於佢本名、年齡等個人信息都唔公開,所以被稱為「神秘的歌手」。新啲嘅話大家可以聽下 First Love ファーストラヴ。
Adieu - adieu2
介紹埋呢個10年前仲係小五就出咗道嘅女歌手 adieu,佢仲係00後,今年先21歲。佢就係你的名字個宮水三葉嘅聲優上白石萌音個妹妹,上白石萌歌 Adieu。又音又歌果然係靠把聲搵食,Adieu參加東寶藝能舉辦的「東寶灰姑娘」選拔,喺4萬幾人入面脫穎出成為史上年紀最小的得獎者。今次想介紹佢嘅係佢下個月6月尾先出嘅新碟,adieu2 。
YOASOBI - 優しい彗星
最後介紹嘅呢隊YOASOBI嚴格來說不只是女仔,佢哋是由作曲作詞的Ayase及主唱ikura所組成的日本雙人音樂組合,其特色為「將小說音樂化」。他們的成名作「夜に駆ける」就係以星野舞夜的小說《タナトスの誘惑》為原作所推出嘅歌,亦都係佢哋嘅第一隻單曲。 上年年尾便在紅白出場演唱,這是首度有藝人未發行實體作品便獲邀登上紅白。但今次我想推介的是他們的優しい彗星。
每天關注我的9UP狀況: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
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丞丞 CHENG C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Day 4
因為Day 1~Day 3,還在趕自己的服裝,所以沒能穿上”惡之女王”的服裝,就連要下高雄的前一天,還在努力趕工中,好加在能夠在下高雄前把服裝做好,Day 4 開始就是連續三天的”惡之女王”造型,說真的!超級累,各種不方便!但也說真的,也是越扮越上癮,既然變裝換造型,不外乎就是為了讓姐能夠看一眼,開心的是還能隔空瞎聊!真的真的很滿足了,雖然嘴上會碎唸著還想再被看到,但其實已經很滿足了,從PLAY的”美人魚裝”,台北場的”小丑裝”,到這一次的”惡之女王”,終於被看見!真的很開心!做衣服服其實真的有幾度很想放棄!看到大家的成品都很棒,看到誰誰誰做的更精緻,又或是材料上很難去做到相似或是漂亮,真的有各種原因讓自己都想放棄,但還是默默的把它做出來了,雖然不知道大家對於我穿上這個造型的看法是什麼,但至少我瘋狂了這麼一次,不過是真的真的很累很辛苦!這天的嘉賓是馥甄,兩大女神一起唱「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好聽到爆炸,耳朵直接懷孕,只能說畫面實在太美了!
Day 5
這天是我第一次來幫忙擺應援,其實也算是個不錯的經驗,雖然早起有點累,但是大家一起分工合作的感覺,很棒!下午穿著裝扮去遊行的攤位晃晃,又變成了另一個人行立牌的開始,各種拍照,哈哈哈哈哈,一直拍照也是很累!但又覺得好有趣,矛盾的我!這天的嘉賓是五佰老師,說真的Talking 很尬!但是覺得超好笑超可愛的!
-
----------------
Hope You Like It
You Can share this video
And Subscribe my Channel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nicholas.liu.355?ref=bookmarks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gcheng_boy/
#蔡依林 #UglyBeauty #演唱會 #高雄
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好聽的日文名字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njarts.cn/a_yule/202105/70779.html... 1998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優花」(yuka)、「舞」、「 ... ... <看更多>
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日文名字怎麼取?日本人的名字竟然這麼亂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 人的 名字 「寫法」跟「唸法」可以完全不同!?取 名字 活動已結束!謝謝大家~我的Instagram▷ ... ... <看更多>
好聽的日本名字女 在 好聽的日文名字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njarts.cn/a_yule/202105/70779.html... 1998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優花」(yuka)、「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