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在《好萊塢報導者》的一次專訪,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向媒體發表了一段引發轟動的逆風評論──她果決地支持了好友伍迪.艾倫(Woody Allen)。她直率地說:「他仍保持了自己的清白,我支持他。」這段發言,使之成為眾矢之的。
.
在伍迪.艾倫被前女友米亞.法蘿(Mia Farrow)指控性侵養女案在 #MeToo 運動被重新提起之後,他面臨的是眾叛親離的局勢,許多與之合作過的大牌演員為了自身坦途,紛紛「跳船」,無視伍迪.艾倫早已被法庭宣判無罪的事實,當時的養女──後來成了他的妻子──顯然也無意做出這番指控。
.
不知史嘉蕾.喬韓森是少一根筋,不懂當代好萊塢政治正確「潛規則」,還是明知風險,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
.
兩個月後,《綜藝》雜誌又給了她一次機會,讓她重新對此事情表態,深怕她之前是被斷章取義似的。史嘉蕾一樣堅持自我地說:「我不是政客,我不會為我的感覺撒謊。」沒想到記者克里斯.休斯(Chris Heath)卻又挖了個洞給她跳,他提醒史嘉蕾,她的表態其實也等同於她是在指控另一個女人(指米亞.法蘿)說謊。
.
停頓了好一會兒,史嘉蕾顯然即將被記者駁倒。但她最後還是坦然答道:「我相信我的朋友,不代表我不支持女性、不信任女性。我覺得你還是得就事論事,這種一概而論的說法,我不買單。」
.
史嘉蕾.喬韓森仍然被譽為好萊塢的一線女星,但她率性的性格,促使她獲得影迷喜愛,卻也讓她廣為樹敵。除了伍迪.艾倫發言風波,她在2018年原本獲得在新作之中詮釋傳奇跨性別人物丹堤.特斯.吉爾(Dante Tex Gill)的機會,卻遭到相關組織大罵,指控為何不是由真正的跨性別者扮演該角色。史嘉蕾當時一樣很做自己,回嗆:「去跟那些找傑佛里.塔伯(Jeffrey Tambor)、傑瑞德.雷托(Jared Leto)、費莉希蒂.霍夫曼(Felicity Huffman)來演戲的人說吧!」
.
意思是指這些演員一樣並非跨性別者,卻仍以跨性別角色獲得讚譽。但這番言論顯然太霸氣,不合政治正確。被罵翻的史嘉蕾這次只好道歉,宣布辭演,她坦承自己對這個議題「不夠敏感」。但對於真正關注史嘉蕾的觀眾而言,她只是太相信自己的直覺,怎會願意苛責她?
.
2019年,史嘉蕾有兩部廣受喜愛的作品問世,分別是《兔嘲男孩 Jojo Rabbit》和《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她在前者中飾演一名勇敢抵抗納粹的母親,後者則是一名與丈夫打離婚官司的妻子。在兩部片裡,她都是母親,而在現實生活之中,她確實育有孩子,也真的面臨離婚窘境。更妙的是,兩部作品都有「綁鞋帶」的關鍵戲。
.
史嘉蕾擁有猶太人血統,她的的外曾祖父自1910年從波蘭移居紐約,未與他同行的弟弟一家11口卻在四〇年代多半被納粹所殺。無怪乎她看見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的劇本,以瑰寶盛讚之,非演不可。而她最終的演出也的確光芒四射,與童星羅曼.格里芬.戴維斯(Roman Griffin Davis)的對戲,既風趣又富有暖意,令人動容。
.
最終她以《兔嘲男孩》獲得2020年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又以《婚姻故事》獲得女主角提名,氣勢極高,最終卻雙雙落空。話說,就在前兩屆奧斯卡,「甜茶」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在影獎季前宣告與伍迪.艾倫切割。據稱他私下跟伍迪.艾倫的妹妹雷提.阿朗森(Letty Aronson)坦白,一切都是為了《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Call Me by Your Name》(2017)的聲勢著想,他別無選擇。
.
許多人不免懷疑,史嘉蕾的直率也許害了她?但我想,如果你問她,她的答案會是一樣的──「我不是政客,我不會為我的感覺撒謊。」
────────────────────
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3079185552184167
〈myVideo系列專文:提姆.波頓就是剪刀手愛德華?〉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3096450897124299
〈myVideo系列專文:艾瑪.華森為何自認是一個冒牌貨?〉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3123733191062736
〈myVideo系列專文:羅莎蒙.派克的顛覆伴侶觀〉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3127354984033890
〈myVideo系列專文:《水底情深》兩棲人的廬山真面目?〉
────────────────────
myVideo 影音隨看 現在請你免費看《 #兔嘲男孩》:https://pse.is/3a5zek
欣賞這位因漫威黑寡婦聞名全球的性感女星,#史嘉蕾喬韓森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球獎面臨重大危機,因為主辦單位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過去有涉入種族和性騷擾等風波。好萊塢巨星湯姆克魯斯說要退還獎座,美國NBC也發表聲明在2022年不會轉播頒獎典禮。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601 - 由台灣公共電視...
好萊塢政治正確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C校長無所不在?連好萊塢都避不了的「政治正確」】#TODAY國際開箱
連看電影殺時間,政治正確的幽靈似乎依舊圍繞在身邊?但什麼才是「正確」呢?
其實,我們常談的政治正確,在不同年代裡也有著不同的定義:
#PoliticalCorrectness #電影 #好萊塢 #政治正確
好萊塢政治正確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金球獎面臨重大危機,因為主辦單位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過去有涉入種族和性騷擾等風波。好萊塢巨星湯姆克魯斯說要退還獎座,美國NBC也發表聲明在2022年不會轉播頒獎典禮。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60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好萊塢政治正確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好萊塢政治正確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政治正確的幽靈無所不在,連好萊塢要拍電影,都要順應不同年代的「政治正確」?一起來看看「政治正確」在電影產業的轉變吧!
更多影片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cQs5IJtPA4a7O8Harl8n_3ISmCipoXN
#政治正確 #TODAY國際開箱 #喜歡記得按個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