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希望我家能讓你們有所警惕 https://disp.cc/b/163-dCAf 『我們家的例子或許你們看了會明白,也因為昨天有版友發了文也讓我想把我們家的狀況分享出來,也許我們的狀況可以讓你們有所警覺。
家裡的狀況
爸爸,先說他的先天狀況,他年紀已經很大,行走不便,兩腿已經換上了人工膝關節,其實年限已經差不多加上跌倒他從年初就開始沒有出門,出門只去診所和掛號加上不良於行配合老人卡固定計程車外出。另外他就是超高風險群,高血壓+糖尿病+超高年齡。
媽媽,除了因為親戚有個孤老的必須定時探訪醫院外沒有其他的路徑,頂多家附近的麵包店採買麵包和固定店家買冷凍食品外不會去哪(也是有固定掛號檢查身體)。年齡也只比爸爸小兩三歲而已。
我老婆,上班下班固定外,我偶爾下班會帶他一起採買和吃碗麵就回家,其實我們也都非常固定,沒有特別跑哪。
我兒子,一歲半左右,疫情爆發後再也沒帶他出門。
我,疫情爆發後,我去了大賣場兩趟購買物資外就是固定上下班帶老婆,以及你所知道的全聯之類的固定採買。因為我們家庭考量的原因,我是在家帶小孩。
我會從頭說明起我們家到現在月底所發生的種種,以及講一下面臨到的所有狀況。
5/18我爸爸有感冒症狀(輕微)因為平時配合的家庭醫生沒開門想禮拜三再去。
5/19我爸爸開始不愛吃甜(以往能吃的甜度開始變得不能接受。這時還沒發燒,醫生看完後給了一般的感冒藥就回家了。
5/20爸爸開始發燒,也是今天開始爸爸忽然胃口不好,四肢疲弱,我們因為爸爸平時出門都很固定+爸爸年初摔倒後身體就開始不好,以為是感冒讓身體不好。
這時我開始打1999和平時配合的大醫院詢問可否看急診(此時因為新聞播報說急診關閉不收人,沒足夠資訊下爸爸身體虛弱我不想白跑一趟讓爸爸勞累。)
打了很多電話得到的消息是
:我們只收治重症病患。
這時問爸爸,爸爸雖然已經不太想講話,不過都還是能表達意識狀態。
5/21媽媽那邊得孤老親戚因為生命跡象已經也有問題,所以也在準備後事。爸爸依然同樣狀況,無法親自下床,走路吃力,發燒持續所以我一早就開車帶著爸爸去平時的診所看病。醫生此時有詢問爸爸是否要去通報和篩檢。爸爸覺得沒必要,因此拿了退燒藥後即回家。晚上吃藥後就有退燒(不過還是37度以上)
5/22白天沒什麼大問題,孤老的親戚走了媽媽執意要出門,我這時覺得已經不太對勁了,我請媽媽不要出門,媽媽還是出門幫親戚處理後事。晚上爸爸忽然急速惡化(發燒更嚴重,意識迷茫)我打了半小時的救護車才來,緊急送醫院。
本來以為是什麼併發症,因此我在兩天前已經請媽媽準備好衣物讓媽媽去陪爸爸。上救護車也是媽媽陪爸爸去。
到了醫院後過了半小時,醫院醫生跟我打電話。
:對不起,請問是xxx兒子嗎?
:我是。
:你爸爸的狀況很不好,血氧已經在60多了,關於一些可能隨時要準備的文件我們不希望你媽媽簽署,希望年輕人能來。
:好的。
我趕緊到醫院,醫生只讓我進去見爸爸。
我跟爸爸講的最後一句話。
:爸爸,你還要好好的康復,不要想太多,小屁孩還在等著你寵他。
爸爸這時帶著呼吸器,還是有意識的跟我點了點頭。
好了,接下來的半小時最難熬。
爸爸確診了,急診室驚呼,(用代號稱呼)(可是我一聽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明白是在說我們家)
Oh shit XXX確診了,糟糕了。
醫生過了十五分鐘後出來,跟我們說爸爸確診,並且討論是否氣切以及我們的簡易接觸史。
這時也許病患的量還沒多到誇張,所以護士們也只叫我們在外面,我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時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我怕媽媽不舒服,而且我慌亂了,醫生也因為判斷說我跟媽媽都是親密接觸者,只要有一個採檢就行,因此只有我去做篩檢。
可是我已經觀察到,很多都是中老年紀也許沒這麼嚴重可是都是類似症狀的患者不斷的往急診室走。
第一次快篩,我是陰性,因此我們就回家等消息了。
回到家以後,我們開始緊急打電話。
媽媽因為這時還沒有症狀,我也都有貼身照顧爸爸快篩陰性,所以我們還沒有自覺性,我們只知道我們必須開始隔離了。全家在客廳戴著口罩討論接下來該怎做。然後我叫媽媽開始自己住(他們臥室有獨立浴室)不準出來。
5/23正常的一天,由於我們臨時被告知確診,我們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我們不敢外出,所有該通知的鄰居、親戚之類的都通知。媽媽那一邊也因為我那時沒能阻止他,所以讓她那邊葬儀社、醫院、親戚為數不少的人被自我匡列。(沒任何通知)
晚上接近10點的時候醫生忽然打給我,跟我通知,我爸爸血氧已經掉到更低的數字了,拉不回來,我再三的拜託他們,也很感謝這位醫生,他最後用對講機按擴音,然後用手機讓媽媽和爸爸說最後幾句話。
5/24 凌晨接到電話。
媽媽午餐過後開始發燒,這兩天我已經打了上百通電話1922 1999疾管署,你想得到檯面上的電話我都打過了,沒人理我們。最後某個單位直接跟我們講。
:你現在是陰性對不對?
:對
:那你現在沒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對不對
:對
:那你要出門我們沒法控制你
:你的意思是我可以開車載媽媽去看醫院嗎?
:我沒教你這麼做,妳不要釣我。
帶媽媽去醫院後,我那天非常無助,我到我們家附近的大醫院,我在急診的停車場門口下車詢問,我媽媽發燒了,我們家有確診者,請問你們收嗎?
歷經了6個小時,媽媽也確診了。這六個小時我只看到的是進進出出的病患大多都老人家,救護車下來的都是重症病患。也根本收不了,甚至連輪椅都不夠只能讓不良於行的病患坐在椅子上等待。
5/25補充一點禮拜一晚上已經接到關懷電話,禮拜二開始有負責我們的人開始做簡單疫調以及足跡確認,因為我父母確診,我強烈今天要求帶我老婆和兒子去篩檢。
關懷我們的人員答應我開車外出去篩檢,在出發前兒子也開始發燒,早上出門,因為兒子還小的緣故我們要求兒子做完快篩後我們回去等通知。
這時我看到其實比起前一天更多症狀更嚴重的老人家們不斷送進來。
5/26兒子告知確診,老婆陰性。
晚飯過後,我開始出現症狀,而且不輕微,我判斷之後請求救護車篩檢。晚上八點到凌晨兩點接近三點回家,我快篩還是陰性,醫生判斷不太對幫我做X光和CT,我沒抽血檢驗是因為我畏針,覺得有問題CT和X光就可以判斷。醫生說我確實有肺炎,我自己判斷該有的症狀都有,拿了藥以後他們原本還要我搭防疫計程車回家,(此時還沒開放搭乘確診病患,雖然我是陰性不過我該有的一個症狀一個也沒少)
最後安排了救護車才總算到家。
5/27我不敢把我確診的事情跟我媽媽講,我兒子發燒很嚴重,我也開始持續向熱浪式得一波一波的發燒症狀發作(此時血氧95,前幾天還沒發作前從親戚那拿到血氧機我還有98)
兒童醫生追蹤問診是跟我們提到她怕的是之後兩三個禮拜的免疫風暴,要我們注意小孩子兩三個禮拜後的肚子疼發燒症狀。
我媽媽關在房間裡更不敢跟我們講實話,不過感覺他已經開始症狀再讓他不舒服,也許是兩個親人的走加上病痛的發作。
確診當天我已經打了不知道多少通電話,我非常的無助,我知道基層都忙翻了,可是我們家真的已經沒有任何本錢再因為延誤或是有機會的情況下浪費任何一滴點原本可能可以提早治療的時間。
5/28原本通知媽媽可以入住檢疫旅館,當天到今天都沒任何反應,中午過後我和老婆感覺媽媽忽然狀況變得很不好,再拜託關懷我們的人員協助下,媽媽原本要住檢疫所改直接住進負壓式隔離病房。
5/29今天也許媽媽因為住進了醫院,我全身緊繃的心情放鬆,晚上燒更嚴重,我血氧掉到88-90。不過自己判斷還能正常,加上醫療量能吃緊我就沒要求再去醫院了。
媽媽血氧掉到80沒跟我們講,小孩發燒痊癒。
5/30媽媽狀況還是很不行,也許疾病加上自己一個人在醫院,醫生有把他血氧拉回到95。我發燒看起來還是會持續燒,關懷中心跟我講會請醫生視訊看診。親戚特地送了麥當勞來,這是我們這一個禮拜唯一能吃得下口的食物。剛順完文章醫院打電話告知有點打不上媽媽的血氧,由於症狀未達到健保卡的標準,治療用藥2萬元需自費。
.
講講情況。
1、誰在跟我說疫苗的事情,我可以很明白的講。我爸爸很怕死,他早就問過他配合的醫生診所可不可以打疫苗。醫生跟他講他年紀大,等過一陣子數據比較多了他再打會比較安全。側翼的垃圾們,你們自己都可以滾動式調整,你們就不允許老百姓們滾動式調整?
2、我四次陰性,別再跟我講笑話。我就是例外,懂嗎?我就是,別以為你陰性就沒事。底下附圖證明好嗎?
https://i.imgur.com/uLHEnG4.jpg
3、政府去年守得好,去年的紅利加分沒讓他們為所欲為嗎?錯了就改,為什麼這點看不懂?什麼叫做去年守得好你們不感激,今年你們就抱怨連連?
4、去年的相信政府,如今就是我們家最鐵的寫照。你們在笑中國不好,我只講問題點。
ㄧ、去年全世界大國家有哪個幹得比中國好?事實上中國死的人不少,最少今年已經壓制下來也有(沒選擇)疫苗可施打。
二、他們邊境隔離你們要不要去看看有多嚴格?
三、我岳父岳母能天天出門打牌遊玩。對,他們的政策就是痛下去並且嚴格控制才能穩定住。
5、1922、1999、疾管署、衛生局基本上都單幹,資料整合不到位。而且各有各的說法以及一套SOP。當然,上禮拜是最兵荒馬亂時期,我能諒解我能體諒。只是我們家這樣我當下沒有任何幫助感我非常的無助。
6、我和我老爸老媽其實症狀(發燒、胸悶)前其實我這兩天回推有發現到,我們對甜的東西感度變很高,以往我們能吃的甜的食物變得很難以下嚥(非水果比較準確)。我們家都是這樣(小孩畢竟還無法表達因此無法判斷是否一樣)
7、我和我老婆從來不覺得我們能躲過,我們遵守著各項SOP還被調侃,你們家都這樣了,你覺得你躲得過嗎?我們從來不覺得我們躲得掉,只是為什麼乖乖遵守就被當笑話來看呢?我當然知道你們已經每天上班十二小時很累,我也不想浪費資源在我們年輕人身上。
8、禮拜日我爸確診到禮拜三,我可以很明白的講,假使我們家沒有自覺就開始居家隔離的話,這三天的空窗期其實才是最恐怖的。這也是疫調應該到最後沒有任何的意義可言的原因。
9、回到上一點,因為臨時,我們什麼都沒有準備,我卡費沒繳銀行雖然讓我遲繳不過我卡上限接近臨界點,現金沒人敢收,連外送都不送上樓,我們也不敢叫。畢竟我們只剩現金和還需送上樓(雖然有電梯)
10、里長很沒用,不用請里長幫忙,1922、1999會講叫你要跟里長溝通消毒和丟垃圾?實際上應該還是關懷你的單位幫你受理丟垃圾的服務。
11、我不知道為什麼沒人能理解,高危險族群群聚家庭,即使我們沒確診,我們已經沒有任何心力處理每一餐,為什麼沒有配合的需求餐廳可以固定提供餐點。
12、補充第二點,我陰性,所以地方都知道我症狀一定確診,上面的卻說我陰性,你們懂狀況了嗎?某醫生拍桌罵的我感同身受,有多少我這類陰性的人在上面只是一個數據?甚至連數據都不是?補充一點,我兒子能住防疫旅館,我和我老婆不能因為我們陰性,還要再抓我們去挖鼻孔。
13、鼻孔的處o權很珍貴,你們要好好珍惜,被強插真的很不好受,尤其都有了症狀卻還是陰性。
希望我家的狀況,能讓你們明白,台灣現在面臨到的情況不是你每天跟朋友討論吃夏慕尼還是馬辣外帶爽爽吃然後下午去好市多採買這麼開心。
尤其老人家,你們家真的老人家硬頸講不聽的,帶他去台北大醫院走一遭看看好嗎?
另外細節上的瑕疵之類的請容許我還在有症狀無聊時能竭盡所能把記得的消息打出來,可能會有誤差,請體諒。盡量不再回文。』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間 #黑洞 #平行世界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最近重看了一次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以前看的時候真的很不明白,但是這次再看回就比較明白一些,開始對於裡面的理論感到好奇,究竟他們是以什麼理論來拍攝這個電影呢? 這個電影裡面講到的有幾個我們都好奇...
如何珍惜食物例子 在 HelloDaisy黛西吃飽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豬狗嫌的3歲
幫黛西做了一個超級醜的生日蛋糕,口味是好的,等我練習到像樣一些再來分享食譜,今天先聊面對「3歲幼兒的育兒心得」。
我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育兒專家,單純想分享調整心態和方法後的正向回饋提供大家參考。
有位媽媽朋友說直接分享紅酒清單比較實在,但現實是殘忍的,宿醉後還是得面對欠揍的孩子。
3歲前後的黛西令人超頭痛,態度變得囂張跋扈,常一言不合就暴跳尖叫,有1個月的期間衝突不斷,尤其龜毛先生這種理智置於感性之前的爸爸,和黛西關係愈漸緊繃,每次和媽媽朋友聊到育兒我太陽穴就緊到不行、胃不斷翻騰。
覺得這孩子怎麼突然變得不可愛了,甚至質疑教育方向是否出錯了,很擔心她往後變成小霸王,於是又回頭翻了教養書,發現自己真的得調整育兒方式:就是得再更加耐心、同理心和包容(看到這裡就翻白眼的話,繼續看眼珠可能滾到喉嚨去)。
⭕️「觀察孩子,試著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用心去觀察孩子的暴躁與不耐,試圖從孩子的角度觀察父母和身邊環境一樣。
大人和小孩接收的訊息肯定有差別,例如龜毛先生剛開始會認為「 孩子在挑戰我的底線」這句話的出發點是由大人的角度看孩子,對孩子超級不公平,我不認為孩子會無端挑起戰爭,行為背後一定有目的,例如需要更多的關愛、要求多一點掌控自我事務的權利等,同理孩子的需求,才能從根源解決。
⭕️「練習等待孩子」
我把書上的話刻在心上,開始調整心態和方法,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妥協和學習,並騰出額外的時間給孩子,然後一旁耐心等待,例如等待她把鞋子穿好、等待她洗好手、等待她情緒過去之類,我的經驗是大約15-30分鐘,這「學習的時間」未來會慢慢縮短。
⭕️「預留給孩子的學習時間」
舉個最近的事情,黛西回家明知道鞋子應該脫在玄關,她穿進客廳,我請她先看我將鞋子脫在哪邊,她先刻意唱反調,我再次說明鞋子為什麼不能穿進客廳(細菌感染容易生病、家裡會弄髒等)接著再次請她脫鞋,她不願意,我再次重複剛剛的兩次說法;
她開始動作脫鞋,但仍將鞋子留在原地,我在玄關等待,平和而堅定地對她說鞋子應該擺在玄關,她想了想,起身將鞋子擺在正確的位子,自此之後,她回家偶爾會將鞋子脫在正確的地方,不合作時就再重複一次以上作法,直到她能脫鞋在正確的位置。
給予「學習的時間」時,需搭配堅定、溫柔且適時的提醒和教誨,這時候大人耐住性子很重要,大人開始不耐煩,孩子也會立刻受影響進而感到煩躁,大人因為孩子的煩躁又更爆炸,最後就想用傳統的大聲斥喝和威脅鎮壓孩子的不安。
再舉個最常讓父母不耐煩的例子:和孩子出門遲到,之前常我的部分準備好,黛西還在拖拖拉拉,於是我生氣,她哭鬧,結果遲到。
現在調整成比原本再多「15分鐘的預留時間」,我在準備出門的事務時,先口頭預告黛西剩下多少時間要出門了,她有哪些事情得完成,例如刷牙,我邊洗臉邊預告她等等來刷牙,她當下可能在畫畫、玩玩具,但她有了「心理準備」,知道晚點得刷牙;
我仍然一邊處理自己的事務,一面提醒她需要完成的事務,最後再試探性地跟她說「來吧,媽媽將漱口水和牙刷準備好了,來刷牙囉~」可能她會立刻過來,可能她會再拖延,就再循誘她刷完牙等等出門會有什麼好玩的事情、課等等,希望她能加快速度。
⭕️「需事前告知」
「預告」和「解釋」非常重要,大人熟悉的日常,我們看一眼時鐘立刻知道現在是幾點、該做什麼事,但每日對孩子來說其實都是新鮮事。
但3歲的孩子尚未建立時間觀、每日的事情大都隨大人安排,因此很需要我們的耐心引導和叮嚀,例如「現在是早上,待會得吃早餐、遊戲、出門玩耍、上課等」讓孩子慢慢建立時間的觀念和日常生活的好習慣。
⭕️「訓練孩子看時鐘,培養時間觀念」
3歲的孩子已經能開始認簡單的數字,可以找學習時間的書或家裡擺個時鐘,慢慢植入孩子時間的觀念,教導他們時間不是無限的、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做哪些事情、事情有先後順序等。
⭕️「生氣要在點上,做任何處罰,請等雙方冷靜下來」
耐心與包容的教養不代表大人都不能對孩子生氣,而是生氣要在點上,並認清是對孩子的情緒生氣還是對整件事情的對錯生氣。
⭕️「給自己和孩子情緒和時間上的緩衝」
瀕臨崩潰臨界點時,孩子的哭鬧會令人更加煩躁,若當下真的太氣,做不到深呼吸冷靜,那先離開案發現場,例如去喝杯水、上個廁所等,怒氣被打斷後較不易持續往上累加。
這點是需要不斷練習的,等到兩方氣消大半了,再來針對事件的對錯說教,討論剛剛發生的事情和未來希望彼此能改善的部份。
有時候大人會將孩子的負面情緒和先前孩子的問題行為做混淆,看到孩子尖叫爆哭反而更加憤怒,開始像無頭蒼蠅責備孩子,雙方情緒愈加高昂,最後甚至下重手;孩子憤怒和傷心的當下是無法真心理解大人希望他們能改善什麼,反而覺得難過委屈、甚至更加氣憤,最終兩敗俱傷。
據我觀察,龜毛先生已經慢慢步上正軌,且他能適時切斷集氣的當下,先去一旁冷靜後再回頭安撫黛西,等他情緒更平穩、反省過後還會跟黛西道歉,這對他來說是超巨大的進步(感恩師父,讚嘆師父啊)。
但是,我懂,有時候真的好煩,覺得快抓狂,這時候請當一位現代女性,舉手求救,找可靠的人選來幫忙你,舉凡老公、保姆、公婆、娘家家人、朋友們都可以,給自己一點點時間做喜歡的事情,例如運動、看電影、甚至找朋友吃頓飯等轉換心情,但強烈建議不要將壓力轉為暴食垃圾食物,只會使心情波動更大。
⭕️「多些溫柔的肢體接觸,例如牽手、擁抱」
最後我想說,在孩子需要你安慰時候,請不要甩開他的手,努力冷靜下來,即使氣頭上也給他一個擁抱或拍拍。
數次在街頭看過孩子被處罰哭得好傷心,主動要求牽手和抱抱,卻被媽媽甩開或拖走,甚至看過有位媽媽一邊過馬路一邊說:「我不想牽你,你走開。」車水馬龍的大馬路,孩子尾隨在後哭哭啼啼。
⭕️ 「實施以上的教養方式後,成效如何?」
上面這些建議簡而言之就是正向教養,這兩個月來的觀察是,生氣和和氣的比例大約一半一半,頑皮事不會少,但她慢慢進步,願意學習生活常規,偶爾我們一起唱歌、玩耍;偶爾我們有衝突,彼此給予時間去解決,至少從她眼中我看不見對父母的畏懼,而是面對挫折、哭泣、生氣、溝通、盡力完成等的一種值得大人佩服的努力。
一路以來實施正向教養的心得是,得先學會正向面對孩子的任何難題,我知道這真的比出家修佛還難,需要透過不斷練習,可是不要忘了,是大人選擇生下孩子,不是孩子自行選擇誕生在這世界。
還有一點總是不斷提醒我自己的,父母是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全部,他們愛我們遠勝於我們給予的愛,總有一天他們會轉換這份愛給同儕、伴侶、工作等,現在請好好珍惜這份無私又天真的愛。
致有3歲兒女、正在崩潰邊緣的爸媽們,一起加油。
⭕️ 重點整理:
「觀察孩子,試著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預留給孩子的學習時間」
「給自己和孩子情緒和時間上的緩衝」
「需事前告知」
「練習等待孩子」
「訓練孩子看時鐘,培養時間觀念」
「生氣要在點上,做任何處罰,請等雙方冷靜下來」
「多些溫柔的肢體接觸,例如牽手、擁抱」
#HelloDaisy的正向教養
#最近黛西在戒睡眠奶嘴成功的話再寫一篇分享
如何珍惜食物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聯經出版 《#筆花盛開:#詩酒書畫的年華》分享※
侯吉諒〈文人與美食〉(節錄)
商禽他們那一代的詩人,很多是當年隨軍來臺的流浪學生,都過過長途跋涉、饑寒交迫的苦日子,所以對食物非常珍惜,從來不浪費。對他們來說,任何可以吃的東西,就是美食。
瘂弦也是典型的例子。我到聯副工作以後,很快發現瘂弦有一個特色──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問他要不要吃這個吃那個,他一定說要,伸手接了立刻吃。
即使剛剛飯局才結束回到辦公室,拿零食給他,他還是照吃不誤。
過了一陣子,我終於忍不住好奇問他,瘂公,你為什麼這麼能吃?
他說了一個故事。
他說,剛剛到臺灣的時候,他們這些流亡學生是以部隊編制管理的,一起上課、出操、吃住,當時沒有宿舍,所以借住岡山的廟裡。因為是部隊編制,按規定要站衛兵。
有一天半夜他站衛兵肚子餓,餓得慌,到處找東西吃,當時條件差,不可能有零食可吃。後來,他看到供桌上面有供品,是積滿厚灰的紅龜粿,不知道放了多少年了,已經硬得鐵板一樣。他偷偷把紅龜粿拿下來,咬不動,所以找了沒人角落,用槍托敲了幾下成碎片,含在嘴裡慢慢融化,就這樣度過了好幾個飢餓的夜晚。
瘂弦說:年輕的時候吃得少餓得快,那種餓啊,都要把胃燒起來了。
和瘂弦有同樣經驗的是小說家韓秀。民國八十三、八十四年韓秀的先生Jeff是美國在臺協會高雄辦事處處長,先生公務繁忙,韓秀更是沒日沒夜的在高雄掀起一場又一場的文藝熱潮。出書、演講、做廣播節目、辦展覽、文藝活動,成天帶領一堆官夫人們推廣文藝,那應該是高雄文藝風氣最盛的兩年。
◆◆
問她怎麼這麼會吃,她說,文革的時候到新疆「支邊」,餓到了。小時候的餓,到現在還記得。
◆◆
韓秀不但能吃,更是烹調美食的高手,因為她是外交官夫人,經常要辦很多宴會,所以就學會料理各國美食,還在臺灣出版好幾本銷售不錯的烹飪的書,比許多後來以美食出名的作家早了好多年。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侯吉諒 創作
#王嘉堃 手寫(圖一、二),粉專 CK Studio 嘉堃 工作室
#陳建霖 手寫(圖三),Instagram:pig_is_writing
#鍾小魚 手寫(圖四),Instagram:lonelyfish28
#林蘅 選篇、心得
※〈#文人與美食〉全文收錄於侯吉諒散文集《筆花盛開:詩酒書畫的年華》(#聯經出版,2020年9月24日)。
※小編 林蘅 心得
侯吉諒在《筆花盛開》裡除了寫一代文人的書寫故事,也寫一代文人的生活物語。比如他在〈文人與美食〉一文裡便寫自己從一代文人們(商禽、瘂弦、韓秀)身上所眼見耳聞的美食際遇。然而,他看似是寫文人的美食故事,實則是藉以寫人們所共有的飲食觀感──食物的味美與否,從來就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而若說「飢餓」是評判的準則,則「貧困」便是準則的核心。越饞越沒得選擇就勢必越美味。於是,從侯的記寫裡,既可得見商禽(1930-2010)、瘂弦(1932-)因當年隨軍流浪來台的饑寒經驗而始終對食物抱有的低標準、高需求,也可得見韓秀(1946-)因在文革期間到新疆「支邊」時的飢餓體驗而對料理持有的高品味、高需求。
另外,還可和書中的〈文人愛吃〉、〈吃飯有學問〉二文對照著讀。藉由參照,可進一步視見文人與美食之間的「美麗與哀愁」──要不因曾經的匱乏而對飲食極度隨意,要不因當下的豐饒而對飲食的文化及禮節,極度講究。
※侯吉諒(1958-)
臺灣當代詩人、書畫與篆刻家。
出生嘉義,早年師承文人畫大師 #江兆申 先生。數度榮獲「#時報文學獎」及 #年度詩人獎、書法獎等多種獎項;已在臺灣、日本、美國舉辦數十次個展,是首位獲邀至美國國務院演講的華人藝術家。
創作兼擅現代文學、書畫篆刻,並長期致力筆墨、紙張等材料研究,以及書法教學。已出版詩集《#交響詩》等七本,散文集《#紙上太極》等十八本,書畫作品集《#筆墨新天》等九本;為推廣書法而出版的《#如何寫書法》、《#侯吉諒書法講堂》廣獲好評,著作並曾獲金鼎獎入圍肯定。(引自本書折口)
如何珍惜食物例子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間 #黑洞 #平行世界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最近重看了一次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以前看的時候真的很不明白,但是這次再看回就比較明白一些,開始對於裡面的理論感到好奇,究竟他們是以什麼理論來拍攝這個電影呢?
這個電影裡面講到的有幾個我們都好奇的東西,時間,引力,平行世界還有黑洞,而這些理論很巧妙的把它們聯繫在一起,我們今天就來說這幾個東西吧!
先說時間,我們好像明白時間但卻又好像從來沒有認識過什麼是時間,我們在有文明以前就以太陽出現的時間為一個標準,或是以星星月亮等等的運行為一個計算單位。其實時間最主要就是三個因素,過去,現在還有未來,而且從來沒有人可以證明時間是在‘流動’的,那在物理裡面,他們對於時間的觀點是怎樣的呢?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就要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開始說起,狹義相對論裡面和牛頓力學不同,他加多一個維度,就是時間軸,裡面只有兩個基本的原理
光速是恆定的
大家知道光速是C=30 x 108 m/s,這個原理就是,無論是這樣的情況之下(除了引力之外,我們會在下個理論講到)真空或是經過空氣之中,光速都是恆定的,都是一秒30萬公里。
狹義相對論
這裡的另外一個原理就是移動的物體,和靜止的物體,它們相對的時間會不一樣,打個比方,如果以光速的來回為計算方式,那麼彈回來原點就是一個時間單位,但是移動的東西所彈回來的時間會稍微長了一點,所以這裡就是產生另一個情況,就是時間膨脹。
如果用一個靜態的人的時鐘去測量一個低於光速移動的人,如果這個移動的人也有帶著時鐘,那麼他的時鐘一定會比靜止的人慢,但是對於他來說,在他的移動空間裡面還是一樣的,物理上沒有任何改變。
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我在地球上拿着同一款非常精準的原子鐘,而我朋友則是搭上太空船遠離地球,他在太空船空間裡面的時間是兩年,裡面的食物還是兩年,人也只是老了兩歲。
但是在地球上的我,卻是過來四年,那麼當他回來後,是否是好像穿越了兩年後的未來呢?
那如果我也是像我朋友一樣,搭上太空船與他相反的方向離開地球,我們的時間過得會一樣快。
那麼有人就有提出一個叫雙胞胎悖論,如果一對雙胞胎,弟弟留在地上,哥哥做太空船低於光速離開地球後再回到地球上,那麼哥哥可能就是比弟弟年輕了,是這樣的嗎?
但是事實上狹義相對論只適合用於直線均衡速度的運動,因為哥哥的太空船中途加速,U-turn或減速然後回到地球上,所以並不是適合用這個理論來解釋,
所以就要和另外一個理論來解釋會比較完善,那就是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裡面講的也是兩個非常簡單的理論。
引力是和加速值是同等的。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坐進電梯裡面,如果電梯上靜止不動,地球的引力會落在我們身上,那麼我們會靜止不動,是因為在我們身上會有向上的支持力,所以我們才會在原地不動(牛頓引力)
當電梯上以N的速度往上升時,那麼加速上升會造成支持力變大,但是其實你是分不清究竟是引力變大還是因為加速上升造成支持力變大,愛因斯坦就把這兩者歸為等效。
這就是等效原理。
到這裡大家明白我講什麼嗎?
光線彎曲
就好像我們之前所講的狹義相對論裡面講的,如果是移動的太空船,對於靜止的人,他的光束落在的地方不同,這裡在廣義相對論裡面加進了引力,好像剛才的理論所說的,如果加速值和引力是等效的,那麼意思是如果在引力非常大的地方,它的時間會比普通引力的地方會過得非常的慢。
我們來看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如何解釋引力導致時間變慢的理論,打個比方,M = 質量無限大的物體, 如果有兩顆不同的星球在離這個無限大質量的物體不同的距離,T1是遠一點的星球上的時間,而T2則是進一點的星球。
GM就是代表這個質量無限大物體的引力數值,而R就是離比較靠近星球的距離,C =光速。
它的方程式如下:
T2 = T1 √(1-2GM/c²r)
大家先不要覺得燒腦,你只需要以最簡單的數學來想這件事情就可以了。
2GM/C²r 必須大於一,如果√ 下面是負數,那麼是除不到的。
如果r需要大於1,那麼r就是距離必須要大過光速除於2GM(就是M的引力數值),那麼得出來的結果就是T2是小於T1,那麼意思是什麼呢?如果距離約靠近M,那麼它的時間就會相對的變慢。
如果剛好R = 2GM/C²r,那麼就是說結果會是√0,也就是T2 =0,那麼就是說在這個距離,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個星球上的人的時間是靜止的。
很神奇吧!
這裡就可以解釋道在星際效應裡面,為什麼他們去到接近黑洞的星球,回到太空船上面已經過了35年,以這個理論來說,如果人類接近在黑洞的引力邊緣,也就是再前一些就會掉進黑洞裡面永遠出不來了,對於其他人來說,你的時間是靜止的。那麼是否你在那裡就不會衰老了嗎?
以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還有一個未解之謎,那就是如果在超過了黑洞的引力邊緣,那麼時間就會變成虛數,如果時間是虛數的話,那麼究竟在裡面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個在電影裡面有假設,他掉進一個好像平行世界的空間裡面,而這個平行空間可以穿越過去和過去的自己對話。
回來我們說的時間,我們是以人類衰老的速度來衡量時間,還是我們的細胞對於引力的轉變變成停止衰老呢?還是引力加快了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而減慢了我們衰老的速度?
我在上兩個平行世界的影片也有講過,現在我把三個影片關聯在一起,平行世界裡面可能會有另外一個我,如果量子可以同時存在在不同的時空裡,那量子時空的就有可能把兩個世界暫時連接在一起。像我之前在平行世界的影片裡面有假設:如果兩個平行世界的時間是不存在的,並沒有以前或是現在,而是只有快和慢的假設呢?
那麼以今天的這個廣義相對論,就可以解釋會否有比較快或比較慢的平行世界了,只要那個平行世界是越靠近質量無限大的物體時,那麼它的時間可以變慢,甚至靜止了。那麼平行世界的記憶重疊也可以用這集更加的完整解釋了。
如果這個讓你可以去到這個時間靜止的空間裡面,當時間是無限時,你會做什麼呢?那是否你回到地球時,地球早已過了100年呢?時間是單向的,並不可以穿越過去,而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就已經過去了。
在星際效應裡面,他進入了黑洞裡面,傳送到一個時間為虛數的五維空間,可以看到他以前的還沒去外太空之前的情景,還用引力和摩斯密碼來傳送黑洞裡面的量子質料和,和引導過去的他去到太空研究站等等。
到現在我終於比較明白這個電影了。
就算時間可以靜止,對於不會利用時間的人來說,還是一樣的。其實時間還是一樣在流動,只是兩個的物理上覺得不一樣而已。相同的,如果一個人很會利用時間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它的時間才有價值。
時間可以忘記傷痛,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讓一個人成長,以前小的時候,就希望快快長大,當長大過後,就希望時間變慢一些,一年一年的過去,看到撫養我們長大的父母開始老了,你多麼希望可以把它們送到黑洞的邊緣,那麼我們就可以和父母一同老去,但是卻可能30多年不能看到他們。
無論什麼物理方程式都好,沒有什麼是可以敵過時間的,還是那一句,學會珍惜時間,珍惜和家人的時間,還有屬於你的時間。
好啦!今天就是平行世界的完結篇,原本只是想寫黑洞的原理,竟然湊巧的讓平行世界的兩部影片完整了,人生就是這樣,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大家看完這平行世界的三部曲,有什麼希望我講的主題嗎?歡迎大家留言建議,我會試著做的。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SqJWo4gOJ4/hqdefault.jpg)
如何珍惜食物例子 在 劉仕傑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統獨 vs 反併吞】
這幾天思緒很亂,一直在思考同溫層的議題。朋友圈之間都在交換意見,感覺出彼此的焦慮。
Yahoo TV 一起看來採訪我時,我很誠摯地嘗試想要跟非同溫層的朋友溝通。事後看看影片,覺得還是沒能講清楚。今天早上,M問我要不要寫一篇呼籲挺英(而非挺賴)的文章。事實上,昨晚我剛去參加 #辣台派 活動。也許讓我努力把話說得更清楚些。
一、你們理解的,是不是一個過於善意的中國?
這是一個世代間的溝通問題。這是不同生命經驗所造成的認知歧異。
在溝通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如同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的禽獸說一樣。一旦著火,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
你可以思考以下這些事情:
- 香港的高房價以及蝸居的照片,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中國人大量湧入香港搶奪醫療資源,導致香港人掛號掛不到,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中國的小孩施打過期或造假疫苗,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中國的學童在學校吃發霉的食物,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 你所信仰的宗教(回教 天主教 佛教等),遭到不同形式的迫害,如果發生在台灣呢?
沒有錯,民主很形而上,抽象不能當飯吃,大家都想發大財,但上面說的那些情景,有哪一個柯粉、韓粉,哪一個父母及中產階級,哪一個台灣人民或哪一個政黨,會容許發生在台灣呢?
二、賴跟英都想顧主權,但小英能求取最大的公約數
賴清德院長說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在台灣,台獨並不是最大的公約數。去問問柯粉、韓粉,去問問那些非藍分綠、厭倦藍綠、聽到藍綠就賭爛的廣大年輕及中產階級選民,他們都不一定希望台獨(當然他們也不一定想統一)。但這些廣大的選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反併吞」。什麼是反併吞?講白了就是「我們珍惜台灣現在的生活方式」,珍惜的原因很多,包括可以選自己的首長跟民意代表(雖然選出來的人有時很三條線)、百分百的言論自由(雖然假新聞氾濫)、全世界羨慕的健保(雖然背後撐起來的結構很血汗)或甚至只是一些簡單的小確幸。
而「反併吞」這個最大公約數,就是小英總統過去一直做,未來也必須要一直做的事情。
台灣不大,面對在軍事預算上遠高於我們的中國,該如何反併吞呢?那就讓我們看看小英總統在外交國防上這三年的成績(同時也順便打臉那些批評「不提中華民國,只提台灣,外交只有死胡同」的藍營策士):
- 首艘國造潛艦將在2024下水,2025成軍。這是超過400億產值的建案,將帶來8000個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透過技術移轉,台灣的軍民二用產業,會拿到許多know-how。以台灣整體的國防安全而言,我們朝著「國防自主」又邁進了一步。
- 中國軍機越過海峽中線挑釁,美國的國防部跟白宮國安顧問都在第一時間對中國表示不滿。美方回應的層級,是前所未有。
- 小英過境夏威夷,美國現役將領(少將)親自穿著軍服出面接待。美方釋出的訊號(穿著軍服的少將)有多強,中共都看在眼裡。
- 歐洲議會七大黨團155名議員聯署「促進台海和平穩定聲明」(Statement on promot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支持台灣。155名議員有多驚人?歐洲議會有751名議員,也就是百分之二十的歐洲議會議員連署,光收集簽名的過程就不知道遭遇多少困難。而「促進台海和平穩定」,不就是「反併吞」嗎?
-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在3月19日走進了中華民國外交部,跟時常「撿到槍」的外交部長吳釗燮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美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諮商」(Indo-Pacific Democratic Governance Consultation)機制。美國已經多次在不同場合說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最好及可信賴的夥伴。
這只是列舉一些例子。簡單來說,小英總統為了達到「反併吞」這個目標,她讓全世界民主陣線的朋友一起來幫台灣。她凸顯了「台灣不是台灣海峽旁的小島,而是太平洋上的國家」(這是小英昨晚親口說的)。再進一步說,小英做的最厲害的一件事,就是「凸顯台灣在第一島鏈中間的核心戰略位置」。因為這樣,台灣議題被放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的決策桌上。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台灣議題的重要性如果在全球國際政治被邊緣化,那中共就可以毫無忌憚地對台灣進攻了。
我寫了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能給小英的外交政策該有的credit。我只是外交部裡的小小文官,這篇文章也只是我個人發言,但面對中國的併吞壓力,我想全民都可以表示意見。
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時間壓力越來越急迫,身為一個關心台灣的本土派,我認為相較於賴院長,小英代表的是台灣社會較大的公約數(反併吞),而她在達到「反併吞」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跟成績,是台灣歷任總統中做得最好的。這不是「挺英排賴」,相反地,我認為應該是「挺英納賴」。不但民進黨不應該分裂,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們也不該分裂。
Yahoo TV 網址:
https://tw.tv.yahoo.com/…/離被統-多遠-劉仕傑-中國靠台的民主就能拿下台灣-15480110…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Line : https://line.me/R/ti/p/%40jerryliu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JerryLA020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Y3iNDrxJi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