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接到姊妹的訊息,說孩子轉去自學團體了。雖然自己會比平常辛苦,但是觀察了孩子跟孩子們相處,知道什麼路是適合孩子的。
上次跟跟柏甫見面時,是去日本出差,他也才小學,一轉眼,看到Jimmy桑在臉書的分享,跟Jimmy 說阿姨也覺得很驕傲啊!
寺子屋是日本在古老時代,還沒有學校時,他們先從寺廟開始,由和尚,長者,有學識的人開始私塾,寺子屋就是寺廟內的小屋,在那裡授課,開始所謂的教育教學,也就是私塾的開始,他現在除了營運寺子屋私塾的線上數學,也替各公司行號設計網站、網頁,名片等一連串的設計,當然他的名片,也是自己設計的,如果大家有需要,可以請他幫你們服務。
他的名片如圖,我問他為什麼他公司的Logo是設計成這樣的呢?他説:他的Logo是連接DO兩個字,製作無限符號,包含了無限的想要和學院學生一起挑戰各種事情的想法。
私塾ISHIZUE作爲和風,和風的要素,結合了枯山水的設計。意爲以江河爲形象,隨時應對變化的學院爲目標。
寺子屋官網:
https://www.terakoya-ishizue.com
「他14歲創了公司,今年拿到MIT創投基金的第一名,今年他16歳,9月24日就17歳了,他一直都有他自己的想法⋯
如何去把小孩子的能力引發出來,還有如何發展他們的長處,當他的長處大過於他的缺點時,這些缺點就完全看不見,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只是你的缺點大過於你的優點的時候,大家就會把目光放在你的缺點。有時候缺點,也可以把它變成長處。」
-
把自己公司「黑村」設立後就遇上了疫情,但是在疫情休息的當中,反而想了很多事情。於是有了「黑村Junior 」的想法,跟阿G爸討論了很多,阿G爸覺得我應該要好好的把這二三十年在教育上的努力放大。
孩子們有很多夢想,我期待大人不要打滅這些創意。於是找了一軍寶貝一起來討論。這個週日又要跟現在的小廚一起做菜開會。#孩子們的夢工場,勉勵自己要努力完成✅!
期待更成熟後,可以跟大家分享,其實更期待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教育更多東西落地。(我就是可以為了孩子變的很不要臉🤪
《 天才 》
何謂天才,就是放對地方的人才;反過來說,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錯地方的人才。
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叢林,既無食物,也無水喝,那麼你將把這位土著當作「天才」,因為他懂得各種求生的技巧。
相反地,如果把他帶到辦公室要他使用電腦,那麼情況將會完全不同,你可能會認為他是「白癡」。
的確,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些科學家連音階都抓不準,有些畫家連一封信都寫不好,可是當他們「把自己放對地方」,就可以成就非凡。
史蒂芬.史匹柏就是個例子,他因為高中的成績非常差,沒有任何電影科系願意准許他入學。相反的,他走進電影工作室,認真學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製作了許多評價極高的影片,更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導演。
畢卡索剛出道時原本想當詩人,結果他的詩被極具鑑識能力的絲泰茵夫人評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轉意。幸好有這位貴婦的提醒,否則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畫家了嗎?
其實,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屬的地方適不適合而已。
如美味的湯汁滴到襯衫上即變「骯髒」,原本含在口中的食物,只要吐出來就變得「嘔心」,把它吞下去反而「有營養」。
即便是骯髒污穢的垃圾,只要放對地方(埋在土裡),也能滋養大地,開出美麗的花朵,長出能夠帶給我們健康的食物。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或一件東西,是沒用或卑賤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對了地方,都會成為有用的「可造之材」。
人就像是種子一樣,地球上有各種氣候及土地,但每一塊土地並不一定適合每一種植物生長,
若能找到一塊適合該種子生長的土地及氣候,那該顆種子便能生長茁壯。
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選對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後盡情地發揮獨特的才華與能力。
一切美善的事物和各樣完美的恩賜都是從天上來的,是從天父來的;只要你願意,只要你不灰心,相信你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舞台,並且盡情歡唱生命的樂章。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旭川市旭山動物園是日本最北端的動物園,以動物原本自然的生態呈現給遊客的展示手法,使得參觀旭川市旭山動物園的人數在2006年夏天超越了擁有熊貓的恩賜上野動物園,成為日本拜訪人數最多的動物園,也是日本全國民眾票選最受歡迎的動物園。為了讓旅客可以近距離觀察動物的生態,旭川市旭山動物園做了許多精心設計,使得...
如何知道自己的恩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談談「三十焦慮」。
這幾年來,「儀式感」這個詞一直都很熱門,好像不管做什麼都要加入一點個人儀式,比如一個人在家也要穿得整整齊齊的,睡前要走完一整套保養流程,總是得在平凡無奇的生活中加入一點儀式,才算是對生活有熱情、不將就,或是愛自己的表現。
我覺得「儀式感」對人類來說確實是挺重要的,無論任何的儀式其實都是一種心理暗示,我們在進行儀式的時候讓自己沉浸在莊嚴的氛圍中,感覺自己切換了另一種狀態,如此一來,我們就會對當下在進行的活動更有覺知,會感到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儀式」同時也是維繫社會生活的重要媒介。在這方面來看,人類應該是有點過於依賴「儀式」了。在求學時期,我們每隔幾年就需要一次「畢業典禮」,象徵一個學習階段的結束,告訴我們長大了,要進入下一個更成熟、更精深的階段。進入職場之後,我們也需要各種表揚典禮,或是透過加官進爵的儀式,把「步步高升」的概念給具象化,以此來確認自己是有在繼續往前邁進的。
在眾多的「儀式」中,「結婚」大概是最重要的一個。從古至今,結婚不僅象徵兩人的愛情修成正果,也象徵著「成家立業」,人生從此進入一個穩定的豐收期,且此後的人生旅途也變得無比清晰:生小孩,養小孩,然後看著小孩上小學、中學、大學、結婚生子、含飴弄孫。整套人生旅程都給你鋪排好了,你壓根不必去思考下一個人生階段在哪裡,因為時間到了,你自然而然就會往下一個階段邁進。
我想,人類確實是非常依賴「儀式」的生物。如果沒有這些「儀式」的加持,恐怕我們都會活得特別慌張,不知道怎麼定位自己的人生,當然也就不知道下一段旅程在哪裡。
從前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曾經因為「人生停滯」而陷入憂鬱。我身邊大部分的朋友都沒有繼續讀研究所,他們21歲畢業後就去實習,考教師,大概過個兩三年,幾乎都考上正式老師了;工作既然穩定,不必擔心經濟壓力,那距離結婚也就不遠了。而那個時候的我在幹嘛呢?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論文又寫不出,看著身邊的人通通都在往前走,而我自己又在哪裡呢?那是一種人生徹底失去「定位」的感受,我找不到自己在哪裡,遑論下一站,我根本就卡在這裡動彈不得啊。
現在想來,二十幾歲的人生畢竟是容易的。即使你懷疑人生,也不會讓你懷疑太久,無論如何,時間總會逼著你繼續往下一個流程走(人生大概就是一個大型的趕過場活動吧)。研究所終究會畢業,接著找工作或適應職場的過程雖然也很辛苦,但咬著牙畢竟也就這麼撐過來了。雖然慌慌張張,但人生不就是這麼一站一站往前走嗎?
三十幾歲,經濟獨立,人生也累積了一些獨特的閱歷,每天都過得很忙碌,但也覺得自己創造了一些價值,這條路看起來是走得愈來愈穩了。沒有人知道,「焦慮」會特別嚴重的發生在這個時候。
看著以前的同學,小孩已經養到了第三個,今年要上小學了;從前那個情路坎坷的朋友,去年終於找到了穩定的交往對象,即將要結婚了。同樣的情況又再重複了一次:所有的人都在往前走,那我呢?我在哪裡?我的下一站又要往何方去尋?或者這樣問吧,四十歲的我會在哪裡、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我的腦中一片空白,我不知道,也無法想像。
或許,眼前的日子可以一直這樣過下去,但是沒有「儀式」的人生原來是這麼可怕。沒有任何「儀式」可以來告訴你,你在往前走,你在進步——這樣的人生似乎就只是在往下墜了。
我也曾經嘗試過把自己的生活塞滿,用各種工作或活動來營造一種自己的生活很豐富多彩的假象,但那沒有用,忙碌過後的空虛令人痛苦,我沒有一種自己在「往前走」的感覺,只是感覺到自己在下墜。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自己是多麼嚴重地被困在「往前走」的這個思維架構中,難以自拔。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說自己不想去過那種「被安排好的人生」,特別的不服氣,為什麼我的未來就一定要照著結婚、生子、帶小孩……等這一系列的階段來走?我要開創自己的人生啊!我要定義自己的未來啊!——實際上,出社會幾年你就會知道,「被安排好的人生」是多麼順當啊,你的一生都有指引,不用靠自己去摸索,這能撫平多麼大的心理焦慮,這能給人多麼大的安全感!
如果你問我,我也必須承認,如果我能走上這條「被安排好的人生」,應該會過得比較有方向感,就不用每天在這邊思考、焦慮、恐慌。我會有一個很明確的努力目標:我要照顧好自己的家庭,要積極賺錢養小孩,要給他安排以後的學校,可能也要存錢讓他以後出國讀書……。我會感覺到自己在往前走,可能會活得很有動力,但為了這些事情努力奮鬥的我,會不會過得比較快樂呢?我不知道。
我感覺到,我這輩子的任務大概就是要來把「一個人的生活」給想個明明白白、透透徹徹的。不是把生活給填滿就叫做精彩,不是跟著大家一起走才叫做「往前走」,我不能依靠外在的社會給我座標——我得成為我自己的座標。
如果找不到燈塔,那你就得讓自己成為燈塔,大概是這個意思。
但是,沒有方向的漂流原來這麼困難。所有人的航行都有目標,但我好像沒有目標,我可以一直漂在這裡,就這樣漂下去……但星空總會有看膩的一天,想要靠岸卻沒有任何一個岸是屬於自己的,只能繼續漂,任憑海上的霧氣吞噬自己,也許終究無人相伴……。
於是我切切實實懂得了蘇軾說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是什麼意思。一艘小舟擁有一整片江海,是無奈,是孤獨,但也是恩賜吧;漂流的人生既已註定,那也沒有別的話好說,順著洋流的方向,它往哪裡,我的「前方」,就是那裡了。
誰說一定要有藍圖才能前進?人生本來就沒有方向,「被安排好的路」不過是因為走的人多了,自然就被走出了一條路,此後人人都覺得非得走這條路不可;但走不了這條路的人,應該也不算迷失方向吧,但就是比較辛苦一點,得用自己的雙腳,走一條自己的路出來。我們的人生本來就沒有方向,你想走哪個方向,那兒自然就成了你的「前方」。
我仍舊期待,我會像漁夫一樣誤入桃林,發現從來沒有人發現過的美景;但若無緣,就這麼順著漂下去,看最後漂到哪個島,我就想辦法在那上面安個家,這也很好。說到底,我們本來都是大地山河中最不起眼的一粒微塵,分散逐風轉,四海皆是家。
—
【在防疫時代,重新思考生活】
厭世哲學家要開課啦!!這一系列課程,我命名為「哲學是一種生活風格」。我要嘗試的是:不想把哲學當成抽象的玄思,而要將哲學放回它所生長的土壤——也就是你我的「生活」中,來探討哲學對人類生活提出了什麼樣的新觀點,又能如何指引我們當下的生活行動,甚至解答生存的困境。
👉講座詳細資訊: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aspx?classid=235
8.14 如果「無為」是對的,是否意味不必再努力?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0
9.25 如果「自然」是對的,文明生活難道是錯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2
10.16 如果「神話」是對的,科學難道是錯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3
如何知道自己的恩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有被直銷推銷過嗎?
#直銷本身是好的
#而是裡面的人如何呈現他的公司
有些直銷的東西真的很好用,顧問是認真研究自家產品是,他們真心想幫助人,所以熱情做這件情,去上課去增進自己,有些老字號直銷是不錯的。
也看過有些做過直銷的人,賺過很多錢,但後來卻放下,回到原本的生活狀態,他們選擇用才能去工作反而創造出更多影響力。
我們應該用恩賜才幹去幫助別人,如果你有口才,用嘴巴激勵人心、用說話的方式傳遞理想與價值,如果你是老師就會設計教案,用教學恩賜幫助學生,
一個好的生意人不是想著賺多少,而是想著如何幫助需要的人。但做直銷,需要有很大分別為聖的力量,否則很容易迷失
#為何聽到直銷容易讓人卻步
我觀察為何大部分的人,會對直銷反感,是因為有些直銷公司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掛羊頭賣狗肉,可以看到那些做直銷的人,他們的表現出來的樣子是你不會喜歡的。
其實我們不是討厭直銷,直銷本身不是壞的,在國外是很正規正常的企業,而是你怎麼去呈現你所經營的公司。
就好比,電視台、新聞,它們本是中性的乘載,但若製作人、媒體人、記者把媒體餵養垃圾,那就亂了套。
所以直銷產業也是同樣道理,如果只是為了拉下線而去拉下線,為了對碰獎金、制度、AB線...一碰面就告訴你要不要聽看看、可以賺到錢,臉書全是他們的瘋狂洗版,這樣的表現那怎會讓人信服?
就像之前很夯的某個直銷產品,號稱擦了治百病、失眠、減肥、心臟病,還說能刺激活化細胞、改變體質、不孕症也可以生孩子,說得跟仙丹依樣,結果原本很高調的人,現在安靜的鴉雀無聲。
如果這麼神奇,那醫生都不用看診了,那商品會得世界金氏紀錄。
也有人把現金一捆一捆拿在手上,再用戶頭帳號截圖來告訴大家今天又如漲多少,還有借豪宅拍照,但都不是自己的。
什麼人會被直銷吸引:大致上分三種
1 想創業但手上沒錢的人
2 沒社會經驗的人
3 貪婪的人
尤其大部分傳銷公司的文化都是瘋狂的炫富,這些行為其實非常低俗也很粗糙,
「有錢人要富過三代才有真正的優雅」,有它的道理。
有些暴發戶會展露淺意識自卑的那一面,所以現在不停展示自己脫離貧窮。但他們的行為氣質扔然無法用鈔票堆積。
不要認為賺錢容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那些在直銷很成功的人,是他們下限已經有幾十幾百人的團隊,
那是他們真的很努力,花時間、犧牲很多東西,去累積的,去創造的,可是一般民眾只看見上面的人賺錢,以為入會就可以和他們一樣...
說真的,做直銷需要業務能力,還有人脈的,如果你沒有口條沒有銷售功力,你進來就是死路一條,
你一開始能先從親友下手,不用口才、不用能力沒關係,親戚朋友是賣你人情面子,可是他們如果不經營,你的下線不動,你還是沒有錢。
然後當你親友都找一輪,朋友也開始離你而去了,你開始要陌生開發,或是要找其他有經濟能力的人來買商品,你若沒有對商品瞭若指掌,或是可用銷售魅力來吸引他們,他們也不會買單。
做傳銷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口號,那些口號不外乎:
月入百萬千萬不是夢、一夜致富、賺錢迅速、不需辛苦工作、被動收入、財富自由....
這些急功近利的價值觀,正在腐蝕著現代的年輕人。
直銷是好的是正規的,有些直銷業者是很有良知也很專業的。這篇說的是為了自己利益,作假、不擇手段的人。
如果有一個人推薦你做直銷,先看看他有沒有做超過三年半載,有些人三個禮拜,臉書就消聲匿跡了。
#歡迎分享
#如果你正在直銷的路上祝福你是遇見好公司
#也鼓勵大家用好的方式經營團隊
#尊重直銷尊重任何產業
#但反對不肖業者
#打擊詐騙手法
如何知道自己的恩賜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旭川市旭山動物園是日本最北端的動物園,以動物原本自然的生態呈現給遊客的展示手法,使得參觀旭川市旭山動物園的人數在2006年夏天超越了擁有熊貓的恩賜上野動物園,成為日本拜訪人數最多的動物園,也是日本全國民眾票選最受歡迎的動物園。為了讓旅客可以近距離觀察動物的生態,旭川市旭山動物園做了許多精心設計,使得旅客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動物生動的表情及自然的動態,如在「企鵝館」的海底隧道欣賞企鵝游泳的姿態、觀賞北極熊氣勢洶洶地躍入水中的「北極熊北極熊館」等,此外還有可以親近動物的兒童牧場、摩天輪、雲霄飛車等遊樂設施,無論大人小孩都能樂在其中。雖然現在動物園不止吸引國內外觀光團與眾多日本動物園來實地學習其成功經驗,但是也經歷了一段苦澀的日子。旭川市旭山動物園在1967年開幕之後,雖然以「日本最北端的動物園」為號昭曾經一時風光,但是畢竟光是日本最北端的動物園的特徵不足以留住旅客,加上隱匿園內動物死亡疏失的事件,入園人數隨年降低,還曾經一度關園。園長跟飼養員不肯放棄,決定要建造出能夠讓遊客感受到大自然生命的溫暖與珍貴的理想中的動物園。根據飼養員多年與動物相處的觀察和盡心的研究,終於決定以動物的觀點重新規劃動物園,因而研發出一種嶄新的展示方法。被稱為「行動展示」的獨特方法是依照著動物活動的特性,讓旅客觀察動物最自然、原始又自由的生活習性。譬如企鵝其實很喜歡在水中游泳,而且速度很快,在水中游泳彷彿飛在天空,但通常動物園卻只能看到企鵝在走路或是睡覺。行動展示呈現出動物的習性與生態,甚至讓動物自己很自然的貼近旅客,讓旅客更深入的瞭解動物的姿態。
旭川市旭山動物園為了充分展示行動展示,也為了不讓動物無聊,在動物的居住環境下了一些功夫,如在海豹館設置垂直的巨大水槽讓海豹自由上下游泳、故意把北極熊館裡水槽的水的高度設在能讓成人的頭看起來猶如浮在水面上使北極熊誤認人頭是海豹。如此,當動物知道自己住的環境時,就會很自然的依照自己的特徵行動。旭山動物園把這個觀念徹底的適用在整個動物園。在建蓋新設施時,飼養員也會參與,提供適合每種動物設施環境的意見。動物園不僅擁有廣大的腹地,所飼育的動物數量與種類也是居日本之冠,旭川市旭山動物園更盡力於研究如何讓面臨著絕種危機的野生動物永續生存。特別是有繁殖寒冷地帶動物的實際經驗,旭川市旭山動物園是日本國內最早在飼育的環境成功繁殖北極熊、黑龍江豹的動物園。
【海豹館】垂直的巨大水槽是利用海豹有時必須浮上水面的特性而設,使旅客可以看到海豹自由的上下游來游去。也有餵食秀可以觀賞。
【企鵝館】裡有巨大的水槽與水槽隧道。在水槽隧道裡把頭往上仰,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企鵝游過頭上,有如看到企鵝在飛。有時也可以看到員工在水中餵食企鵝。
【企鵝散步】是冬季超人氣的秀。一到開園時間,旅客就瘋狂地衝入排隊要看企鵝散步。企鵝散步的目的是要增加運動量幫企鵝瘦身但反而吸引了旅客觀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oBqcksWerQ/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QGk3Tb-zjNyAWOwLxhS4hx55byw)
如何知道自己的恩賜 在 約書亞樂團 Joshua Ban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超自然敬拜學院 vocal班課程目標:
我想這次的敬拜學院的vocal課程,我們真的很期待,我們不只是教發聲。說真的在外面很多地方都可以教發聲,可是在敬拜學院裡所講的是你發聲代表的什麼意義,你要做什麼樣的事情?你要如何應用在敬拜的上面,你要了解你要認識你自己。你要知道你自己的能力在那裡,你的恩賜才幹在哪裡?你能夠發揮到多少在敬拜的當中?你不是靠著技巧,當然技巧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練習。我們的目標是要讓你能夠把你裡面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這是我們最重要的。我們要教所有的vocal怎麼帶
敬拜,Vocal們你們不只是要會唱歌,你們要知道音樂。你們不是『Vocal』你們是『Musician』音樂人不要忘記了!
詳情請上
school.asiaforjesus.ne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n0tP3K0Mmg/hqdefault.jpg)
如何知道自己的恩賜 在 秋雨書房- 尋找你的屬靈恩賜作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你知道以耶穌為首,各個肢體都具備屬靈恩賜來幫助身體運作嗎?... ... 若教會的每位弟兄姊妹都能在適合的位置上成熟的運用自己的恩賜,這間教會必將成為質量增長的健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