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 #海外讀者 問我能否把 #新書 寄到外地,抱歉我的網上書店因疫情暫停國際空運,但我人手不足,郵寄給香港讀者已很吃力了。由寫作、包書到投寄都只我一個人做,如果請助手,我的書就無法多年來維持低價格,可以的話還是不想讀者負擔太重,印紙和設計成本卻不斷上漲。如果大家知道有什麼方法可為海外讀者提供購買渠道,請留言告訴我,有讀者說YesAsia有賣我以往的書,有國際空運,問我能否也將新書放上YesAsia,其實以往把王迪詩作品放在那兒發售的並不是我,我不熟識這個網站,各位若有建議請留言。
至於身在香港的讀者,可在我的網上書店買 #新書 #簽名版 👉🏻這條link所有書都係簽名版、很多 #絶版 ,書店已買不到: http://www.daisywong.com.hk/index.php?route=product/category&path=62
👉🏻我拿去郵局寄的,已訂購的讀者我會在兩天內寄出,郵差正常來說需要兩三個工作天派送。
👉🏻每個order會收取HK$30郵費,無論買1本或10本,任何新書舊書或絕版書,同樣只收HK$30。
“吃好每一頓飯,腳踏實地去做我該做的事。我沒有能力去平伏大海的風浪,但我可以把我的船造得更堅固,不容易沉。船一日未沉,一日都有機會駛到目的地。”
過去一年,我放在個人工作上的時間很少,香港陷入災難,有更迫切的文章要寫,更迫切的事情要做。拖了一年多才完成的新書,為香港人打氣──《活著 就有如果》。
📚第1章──就算世界讓你失望,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做童話公主,還不如做貼地港女
- 再聰明的女人,也曾經相信「唯獨我是不可取替」
- 已婚男人哄騙年輕女子上床一定情深款款地說:「你好特別!」
- 還以為「可一不可再」,後來卻遇上比他好千倍的人
第二個生日
- 你不能勉強一隻豬去思考
- 當時覺得世界末日,今天回首只當笑料一則
看見真命天子
- 你不需要跟所有人成為朋友
- 自己很介意,但原來別人根本毫不在乎
- 尋找「對的人」像紅酒blind tasting,不問產地來歷,味道好的就是好酒
📚第2章──今天的境況屬於今天,誰能肯定明天世界不會改變?
12歲入牛津的神童,為何竟當上妓女?
- 時刻記住「嘩我IQ勁高」會變得視野狹窄,容易陷入偏見的盲點,所以有高學歷的人相信假新聞
- 能否成功和幸福,在於性格而不是智商
將來的事在我想像之外再之外
- 那些年,大家都說王迪詩是男人扮的
- 有些人適合做同事,有些人適合講心事
有些人可以做好兄弟,一起工作卻激到吐血
- 不要站在今天去給明天判死刑
我交不到女朋友
- 我很努力希望大家喜歡我
- 你簡直悶到嘔
- 港女就算「膚淺」,也有觀點,而且不害怕隱藏這些觀點
- 是什麼令你痛,痛到寧願讓自己隱形?
如何忘記一個人?
- 過去365天,我每一秒都在想著他
- 已成過去,回味來有個屁用?
- 失戀跟減肥一樣。不要在手邊放滿零食,不要重複又重複看前度的訊息
📚第3章──冷靜應對 戒掉情緒
天氣不似預期
- 發現丈夫有外遇就徹底崩潰,再也站不起來
- 別人的丈夫出軌是家常便飯,我的老公卻與眾不同
- 將幸福的控制權交給別人是很危險的,好比自己跑進監獄然後自己關上牢獄的門
- 要用鎖鏈才留得住的人有什麼值得稀罕?
- 女人必須經濟獨立才有應變的本錢
醫生也有覺得自己是廢人的時候
- 能在毒草旁邊生存,必有它的本事
- 「劇毒」可以是病毒,也可以是毒婦、毒男、邪惡的制度
- 嚎哭滾地不會令問題消失,只會令本來已經很惡劣的狀況加倍惡劣
- 驚愕過後懂得調整步伐是一種成熟
- 不管多毒都一定有抗衡之法。表面愈霸道張狂,內裏愈脆弱不堪
即使這樣的日子,也終會過去
- 擁有一個合規格的口罩,感覺就像戴著一隻勞力士
- 那件事超出你的控制範圍,你擔心得三天睡不著又能改變什麼?
- 愈沉重的事,愈要用輕盈的心態去面對
📚第4章──難過得想死,就拿出你的幽默感
妻之報復
- 抓住笑點才能相處下去
- 女士們,你試過偷偷讓老公吃過期食物嗎?
- 男士們,老婆勸或罵或求你多少次不要做某件事,而你仍繼續做?
- 錯的明明是他,怎麼他卻若無其事躺在梳化看電視?
- 既抱怨吃虧委屈,丈夫有難時卻第一個飛身撲出來維護,這就是女人
- 其實女人的矛盾幾好笑,太認真有太認真的喜感
一樹梨花壓海棠
-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 堂堂宰相被家暴,納妾等同自殺
- 一首歌改寫了一個女人的命運
- 蘇軾貪玩寫的詞,一千年後印在Lolita電影海報
- 別以為今天做好事沒成果,也別以為傷天害理沒報應
📚第5章──當善良會被懲罰,地球就只剩人渣
型到核爆的音樂巨人
- Unfriend擦鞋仔歌德
- 那些助紂為虐、毫無廉恥的權貴!
- 有實力,得罪米飯班主又如何?
- 在絕境才看出一個人的風骨
唯一的男神
- 完美如此真是人類嗎?
- 世上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 無論你多好,也一定有人不喜歡你
- 假如他在十年低潮時期認輸,就不會有後來的巨大成功
人為什麼要變老?
- 衝突與代溝無關。關個「人」事,唔關「年紀」事
- 日本有一群老人專門打劫
- 年紀大了心智卻沒有同步成長,這輩子就如同沒有活過
亂世中的俠客
- 有能力一個打十個,仍堅持不肯傷人
- 乞丐成了一代英雄,富二代成了過街老鼠
- 不要在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鄙劣的人沒有資格影響你
醫生的難處
- 壞人依然壞到沒有底線,善良的人依舊善良
- 付出所有,仍會有人怪責你付出不夠
📚第6章──吃好每一頓飯,腳踏實地去做我該做的事
講一千句還不如一個action
- 粗口流利過地盤工,生仔後卻成了道德重整會會長
- 10A狀元變成鬱鬱不得志的中年大叔
- 「大人點同呀!」孩子怎會服你?
- 價值觀就像船的舵,就算風大雨大,只要方向正確一定去到目的地
你在逃避什麼?
- 人們總是想要tangible的成果
- 你連自己有多好都不願承認,那又是為什麼?
- 誰不是傷痕累累?What makes you an exception?
- 時間流逝,一天天老去,仍在給自己找藉口
📚第7章──沒關係,還有下次……你肯定?
重遇初戀情人
- 感覺返曬嚟
- 最愛是那個人,最終卻分開了
- 25年來明明一次也沒見過,卻感覺你一直在我身邊
- 不如不見?
- 即使過客,也有他出現的原因
改變真的很難
- 美女未必比相貌平凡的女生婚姻幸福
- 任何一秒都可以揀另一條路,自己命運自己寫
- 雖然很討厭目前的工作,卻還是留在這裏捱到退休
- 就算我願意改變,so?保證一定成功嗎?只有老千才會保證必賺
- 你要靠自己去爭取,不要仰賴任何人的承諾
📚第8章──對於工作,最理想的態度是認真而不沉重
找到喜歡的事就盡情去做吧!
- 世界沒有給你苦澀,苦澀的源頭是自己
- 有幽默感的人懂得自嘲,笑咗佢,生活就不會太沉重
- 世界不斷改變 ,唯一永恆的就是忠於自己喜歡的事
不擦鞋仍能生存嗎?
- 太多人為了利益做小丑,出賣良知,毫無廉恥
- 醫學界《半澤直樹》
- 讀得書多又如何?若貪名利權勢,幾核突都爭住做
- 要令自己無可取替,不只是體制內的一顆螺絲
自信心
- 如何做到完全不理別人的看法,我行我素?
- 要建立自信,就得停止與人比較
- 欣賞自己不是很自戀嗎?於是慣性將自己看得很低,以為這是「謙虛」
📚第9章──有些人,疏遠更好
身外物
- 善待自己就由扔掉舊物開始
- 衣櫃是女人的黑盒,藏著女人成長的秘密
- 從前覺得缺少了就無法生存的人或物,後來發現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重要
- 不能失去的是初心,因為如果連初心也棄掉,你已經不是你了
- 不要被可有可無的人事牽累,人生匆匆,一分一秒都要留給值得的人
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 突然翻車,竟因為一顆小石
📚第10章──將自己放得太大,是很難快樂的
怕死
- 醫生非常害怕被其他醫生在自己身上施手術
- 外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是苦是樂,唯有自知
得不到的,都是不適合你的
- 我明明是筍盤,你怎可能不喜歡我?
- 我真係唔鍾意你㗎!
- 死心眼是最弊的性格缺點
木村光希的代價
- 最強星二代「木村公主」
- 全日本最討厭的女孩
- 做好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
📚第11章──我不想變成自己看不起的人
職場欺凌
- 一個人要是圓滑再圓滑到完全沒有原則,連狗都不會尊重你
- 在企業裏生存,最難是裝作平庸以免招人妒忌
- 表現出眾即被中層管理人投閒置散,及早將你孤立以免被你爬頭
- 養妻活兒的負擔與留在大企業的虛榮
- 吃過苦才會有同理心
唔要面,一定可以搵到錢
- 每個人心中都很清楚──有些錢不是我賺的
- 顧客中伏一次,不會中伏第二次
Decent Man & Indecent Man
- 不是noble,只是decent而已
- 為攞著數去扮狗叫或舐鞋底
- 無論環境如何艱難,一定有decent people
過不了自己
- 有時不是不想做好人,而是其他人實在太壞
- 不是自命清高,純粹頂唔順自己咁cheap,照鏡想嘔
日光之下無新事
- 八百年前的街頭騙案同今日一模一樣
- 人類幾千年都那麼壞,不意外。奇在無論演化多少年仍是那麼蠢。男女感情到社會大事,人類從未汲取歷史教訓
- 二千多年前虛偽的法利賽人,「金盆洗手」聲明釘死耶穌「唔關我事」的官員彼拉多,今日比比皆是
- 想預知未來,讀歷史就可以了
📚第12章──日子難過,quality of life卻在於我
真正的優雅
- 民國兩位風靡上海的金枝玉葉,各在歷史關口上做了不同決定,結果一個下了地獄,另一個徘徊於人間與天堂
- 由千金小姐到倒馬桶清潔工
- 遭逢時代巨變,即使環境艱難仍堅持注重儀表,安靜從容,一生精緻
生日快樂
- 天下太平時,其實日子也不過是重複返工、去日本旅行、返工、再去日本旅行
- 疫情期間,香港人到底在家焗了多少個蛋糕?
- 既然無法改變「必須留在家中避疫」的現實,那就令這段日子變得有意義吧
隨遇而安
- 本來,世界是那麼好
- 只要依然活著,任何一種挫敗都可以放低,任何一段已逝的感情都可以放低
- 好景不常,壞景也不常,我從歷史領悟到的不是好壞,而是沒有任何一種狀態會永恆
- 保存內心的善良,轉機一定會來
📚第13章──凡事走過總留痕,刻在眼球琢於心
當鐘擺盪向極端
- 除了等死,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 歷史的發展就像鐘擺,由一個極端晃去另一極端
- 原來幸福簡單得很,拿走一些你本來擁有的東西,然後還給你,你就會覺得好幸福
終於輪到我們打逆境波了
- 何必再放大悲情,人生已夠沉重
- 二十幾歲是女人的「氣質真空期」
- 好彩當日分咗手!
- 對於會反省的人,災難不是災難,而是解謎的暗號
- 茫茫人海,難得同路,能一起走多遠就盡量走,哪怕有沙石紛爭,就是不要遺憾
性格很重要
- 見工遲大到居然獲聘?
- 成就是自取的,滅亡也是自取的,是為「自取滅亡」。性格盲點令人一次又一次錯過懸崖勒馬的機會,直至錯到無可挽回依然不覺得自己錯,推諉過人,賴天賴地
I Will Protect You
- 上天給他二十年bonus陽壽加一雙陰陽眼
- 你想活一場怎樣的人生?跟錢無關,跟學歷無關,是你的價值觀
- 我不愛錢嗎?愛。但要叩頭才賺到呢?Bye。值得愛的並不是金錢本身,而是錢給我們的自由
- 尼采:「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 你找到你的why沒有?
叮噹
- 人生呀,本來就是一台戲
- 身不由己嗎?可這明明是你的舞台啊,你是導演也是演員。當你認為某位演員不合適可以換人,何必委屈自己?
無論如何,生存下去
如何知道螺絲規格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區塊鏈技術正邁向產業級應用「不可竄改性結合AIoT架構」
2019-11-13 08:56CTimes
【作者: 籃貫銘】
自從「挖礦」漸漸從台灣的產業新聞裡消失之後,區塊鏈的消息就不是這麼響。然而,高潮退去,留在沙灘上的,往往都是最漂亮的貝殼。如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正開始逐步發酵,並漸漸的深入至虛擬貨幣之外的產業應用中。
就目前的發展現況來看,區塊鏈在產業應用的營運思維,都圍繞在「不可竄改性」上。在這個對話要錄音、傳訊要截圖的年代,能夠有一個「生成就無法修改」的機制,確實是有那麼一點什麼的。
而物聯網,將會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不僅因其有導入的必要性,同時更有絕佳的實用性。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相互搭配,將會陸陸續續的發生在各行各業5之中。
BiiLabs就是看好此一趨勢的區塊鏈應用新創公司,它是由朱宜振、黃敬群和林弘全所共同成立。說是新創,但這三個人完全跟「新」扯不上關係,每一個人都是已具有十分深厚的產業經驗與技術能力,是新創領域中的佼佼者。
區塊鏈是新時代的螺絲 怎麼用才是問題
BiiLabs執行長朱宜振表示,「區塊鏈就是一種工具,就好像以前沒有雲端,但現在有雲端。然而主角並不是雲端,而是應用的場域。」他也用「螺絲」做比喻,來說明新科技問世時,最困難的,就是如何證明它的實用性。
「就像發明螺絲的人,自己說他的產品多好是沒用的,除非他真的鎖給你看,並實實在在的提升了整個生產的價值。」朱宜振說。
他解釋,螺絲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只要有需要連接的場景都能使用,包含汽車和船舶等,市場非常龐大。但做螺絲的人並不會知道汽車和船怎麼做,只需要專注在螺絲本身的功能。區塊鏈也同樣如此。
「我認為區塊鏈就是新時代的螺絲。」
而他也認為目前的市場仍在前期階段,工作的要點是讓市場能夠完全了解區塊鏈的功能,並且不會再問區塊鏈是什麼。就像是雲端,也許人們無法完美的解釋何謂雲端,但最起碼不會存在疑慮。
回到BiiLabs的本身,他們也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問題,而且是物聯網領域的問題。
「我們觀察到物聯網可能有些問題,就是在萬物聯網的時代,百億個裝置之間的溝通和對話將會面臨挑戰,也就是目前的TCP/IP的規範將無法因應。」朱宜振指出。
他認為,要解決這個數百億裝置對話的問題,應該要採取P2P和分散式的機制,才會是合理的方案。就好像當年的IPv4走到IPv6一樣,是面臨一完全不同的量級的問題,因此會需要一個全新的技術。
而這個通訊規範可能崩潰的問題,經他們求證IEEE之後,也確認IEEE事實上也有意識到這個潛藏的危機,並且正在思考推出新的通訊協定(Protocol)來解決。
而BiiLabs的理念則剛好也與德國的IOTA組織不謀而合,因此也就開始採用IOTA的代碼進行開發與應用。
所以簡單的說,就是物聯網會發生問題,而這個問題會出現在通訊協定上.此時將需要一個全新的通訊協定。而區塊鏈的觀念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它本身的鏈狀結構的拓樸並不完全適用,仍需要進行調整,而BiiLabs就是要尋求物聯網和區塊鏈之間的可能性。
他強調,「量、分散式、物聯網的利益價值」就是區塊鏈的應用精神。而且應該要從資料和網路的價值來看待,而非集中到單純的設備銷售和大雲端上。
「成為區塊鏈產業的Red Hat,就是我們的目標」朱宜振說。他指出,希望客戶在使用服務時,不用在從頭去建區塊鏈,而只需用API來整合至他原本的系統裡。目前他們已將他們的服務打包成PaaS提供給客戶,將來還會打包成SaaS的方式來提供,只需要要透過訂閱的形式就能使用。
Bii Labs是聚焦在區塊鏈之下,把區塊鏈服務的基礎建設的可信度、穩定度、可靠度做好,並提供客戶一個完善的商業服務。
至於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能解決什麼問題?朱宜振則明白的指出,就是「資料的信任問題」,因為區塊鏈技術非常靠近邊緣裝置,幾乎能在資料產生的同時,就傳至區塊鏈,以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與正確性。當然還是有被變造的可能性,但整體的路徑非常的短,因此風險相對小非常多。
結合AIoT 台大師生解決農業貸款的痛點
同樣的思維與精神,也被運用在廖世偉博士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個專案項目上。廖世偉博士是台大資工所的副教授,主持了A2B(Android、區塊鏈及大數據)實驗室,並身兼亞太區區塊鏈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世偉博士所指導的專案是由一群碩博士生所共同開發並進行實場研究,他們將之稱為「時光寶盒」。
這個時光寶盒的概念很簡單,就是把「時光」通通收進「寶盒」裡。但這並不是說要讓人穿越時空,而是讓資料都可以完整的保留下來,而達成這個完美儲存的核心技術,就是區塊鏈。
廖世偉表示,這個時光寶盒正用在農業的貸款上,透過智慧感測結合區塊鏈技術,能實際的反應農夫耕作的情況,讓農業的貸款可以更接近實際。一改過去耕種狀況與聲稱不符的情形。
「你種八分之一,就拿到八分之一的錢;種到第八分之二,就給他八分之二的錢。」廖世偉解釋。
這其實是一種IoT的裝置,提供了類似智慧監工的功能,然後結合了區塊鏈的認證技術,用來做智能撥款。透過這種智慧感測與區塊鏈驗證技術互相搭配的方式,提供了金融服務全新的操作模式。是有,是無,清清楚楚的。
「我覺得這個是可以改變世界」廖世偉自信的說
依據廖世偉的說法,他們的系統架構是稱為「AIoT區塊鏈」應用,能夠解決智能監工的問題,目前正運用在農業貸款的業務上。非常類似於舟訊科技的空氣盒子,但他們的方案是更加智能,而且結合了區塊鏈的技術。
另外,一家台大的新創公司也採取了類似的架構,用在汽車的保險上。這家公司運用區塊鏈的技術把汽車的里程數等資料都傳上區塊鏈,可避免人為的篡改,讓保險金額的設定基準有非常明確的依據。
圍繞的重點就是在「不可竄改性。」
而這個時光寶盒是由廖世偉博士所帶領的團隊所共同開發,成員包含:余映嫻
廖品崴、吳松霖、吳弦安、楊昌儒、廖昱誠、謝旻岳、王贊鈞、張詠盛。製造的業者是華碩。由於是使用智慧手機的硬體規格,因此非常省電,也能支援拍照和攝影,可以完全掌握農業現場的狀態。
它的運作方法就是時光寶盒感測現場資料,並將Hash值用區塊鏈技術處理,再上傳至雲端,因此原始資料都保存在雲端中,但是這些值都是無法竄改的。而後台的管理者就只需要看這些資料,是不是有播種,是不是在發芽、開花。完全掌握耕種的情形,並據此進行撥款。
「以前的農業金融都需要跑鄉下去實際訪查,但現在透過時光寶盒的智能監工就能處理。而且農地經常都在很荒涼的地方,進行實地訪查也有執行的困難。」廖世偉指出。
他也語重心長地指出,區塊鏈不應該只用在「發幣」這類的金融商品上,而是要務務實實的用在工業的領域上,真正的可以解決問題、解決痛點。
簡化導入困難 資策會推「出廠即上鏈」
既然區塊鏈在物聯網應用上有其實際的功效,助其早日可以發揮在各個領域上就是當務之急。其中一個做法就是把它套件化,變成所謂的統包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
目前資策會就與瑞昱半導體(Realtek)及翰聯(MyTek)合作推出一種「微控制器IoT上鏈管理技術」解決方案,透過整合無線晶片、微控制器(MCU)和區塊鏈軟體技術,達到所謂「出廠即上鏈」的目標。
它的運作原理是讓分散式稽核技術搭配MCU晶片,達到產品出廠即上鏈的功能;再結合資服業者分散式代理人引擎(Dapp),將大量高頻的IoT數據切片壓縮分層上鏈;再輔以分散式身分識別(DID)為基礎的交易網路框架,來發展多階層資料授權管理智能合約。
這個方案可以應用在醫療病歷、生產履歷、智能合約等領域,透過分散式帳本、去中心化、不可竄改等特色,強化資料的信任度。
附圖:2019年11月(第337期)區塊鏈 - 分散式產業應用來臨
圖一 : BiiLabs的Sentinel Appliance,運用區塊鏈技術幫助企業和政府通過DLT監控水質數據。(來源/BiiLabs)
圖二 : BiiLabs執行長朱宜振。(攝影/籃貫銘)
圖三 : 台大資工所副教授廖世偉博士(左)與時光寶盒的共同開發者楊昌儒(右)。(攝影/籃貫銘)
圖四 : 時光寶盒在農地的實際應用情況。(照片提供/廖世偉)
圖五 : 資策會與瑞昱半導體(Realtek)及翰聯(MyTek)合作的「微控制器IoT上鏈管理技術」。(攝影/籃貫銘)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903/4160177
如何知道螺絲規格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聯合/是誰簽核維冠大樓的使用執照?
2016-02-16 01: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6南台大震造成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突顯土壤液化和建築師借牌的嚴肅問題。 記者鄭清元/攝影
二○六地震震垮台南多棟大樓,行政院長張善政宣布,政府將於一個月內公布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區域資料,以便民眾有所防範。這是跨出政府資訊透明的一步,值得讚賞。但觀察這次震災的根本癥結,恐怕不在土壤液化,而在人謀不臧;除了建商偷工減料,地方政府審核不實及驗收草率,層層關卡鬆脫,才是釀成大禍的主因,重點絕不能搞錯。
政府的官僚心態與應付主義,一直是阻滯台灣社會進步的主因。以土壤的液化問題為例,多年來調查資料俱在,卻從未公布;原因竟是擔心衝擊房地市場,因而引發民怨。這種鴕鳥心態,一則愚弄民眾,二則也把公共安全當成了賭注。張揆願意將問題攤開來,是開明的作法;但人們要追問的是:資訊公開後,然後呢?如果政府繼續核准液化區域的興建計畫,卻又不嚴予把關,資訊公開能抑遏危險嗎?
張善政說,土壤液化區並非不可蓋建物,只是需要透過特殊工法排水改良土地,鞏固地基。話雖不錯,但一般民眾又如何得知這些土地經過適當及合格工法的改良?其答案,當然只有核准興建及負責驗收的官員,才有足夠的權威及專業鑑定其虛實。如果這些主事官員專業不足或刻意放水,那麼,民眾對於土地改良及建物安全與否根本無計可施。
九二一地震中許多倒塌的房舍和大樓,都是建在魚池、泥塘或河邊的軟地上。這類土地,只要經過數年的填土、養地,人們很快就會忘卻這些土地的原來面貌,建商便堂皇能蓋起高樓。這次倒塌的維冠大樓一帶,早年便是屬於永康地區「鯽魚大湖」的一部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農田水塘相繼變成了建地,卻同時種下了禍因。維冠周遭的房舍多僅高三到五層樓,便是考慮地質鬆軟;唯獨維冠卻高達十七層,且其鋼筋、工法及結構均不符合安全規格,卻能通過重重檢驗取得使用執照。讓不合格的建築昂然聳立街頭,台南市府能說這一切都錯在建商,而主事官員毫無責任嗎?
儘管目前建商林明輝和兩名建築師已遭收押,但檢方更應將觸角伸向台南市府的工務及建設單位,調查當時的工程查核及驗收是否確實,是否有人苟且瀆職,助紂為虐。畢竟,如果沒有官員放水,以維冠大樓的粗糙施工品質,絕不可能過得了關。何況,這次台南市倒塌的建築高達十多座,變成為危樓的更不在少數;如不查明其間原委,卻一味急於重建,又如何對得起那些平白葬送性命的人?
近幾年,居住正義是國內討論極多的議題,一般關注焦點都集中在房價的合理與否;殊不知,像維冠這種如同豆腐渣的不良設計和不良施工,更是危害人民居住安全的禍首。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繫乎地方工務和建管官員的層層把關及審核,如果有一關刻意放水,即可能種下惡因;如果是環環鬆脫,有人從中上下其手,和建商聯手大撈一把,就為民眾帶來萬劫不復的惡果。僅從維冠碎裂的外觀,即可知道鋼筋箍數嚴重不足,設計和施工方式均有問題;這樣的房子,當初如何通過驗收,是誰蓋章批可,台南市府都必須清楚交代,檢方也必須徹底查明。
這次台南市府的救災行動甚受肯定,主動代表受災戶向台南地院提出建商及建築師的假扣押申請,也頗見積極。但即使如此,仍可見不足之處。例如,該假扣押的裁定書未即時交送相關機構,昨天一名建築師之妻前往銀行欲提領其帳戶內的一千多萬元存款;所幸行員機警,藉故拒絕其提領,才使這筆錢未被領走。可見,行政螺絲只要稍一鬆脫,或是腳步一慢,政府的好意即可能化為烏有。
不能從悲劇中記取教訓的國家,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不能從血淚中自我糾正的政府,不可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