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別讓「跌倒」扼殺你的家人‼️
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格外受到關切,包括「跌倒」、「骨質疏鬆」、「肌少症」、「失智」以及「三高」,都是常見的問題或疾病。有醫師表示,其中以「跌倒」最需要注意,若長輩不幸跌倒,恢復以及照顧問題,恐會形成兩代人的負擔[1]。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禁不起摔,提到預防跌倒,大眾往往想到補充鈣質、強化骨骼,然而,人之所以能活動,必須倚靠著骨骼、關節和肌肉三者相互牽動才能完成。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肌肉更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若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還可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進而降低兩者退化機會[2]。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醫:致死率50%
「聯新國際診所」林頌凱院長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1位80歲的陳老爹在清晨運動時,因站立時間太久,突然跌坐地上,摔斷了髖關節,緊急送醫手術、手術順利。
但從此他害怕行走,如今已臥床一年多,讓陳老爹和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極大改變,子女也奔波在醫院的心臟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陪伴父母候診。」
林頌凱院長表示,若罹患高血壓40年,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不會死;但若因為跌倒、髖部骨折,致死率卻相當高,甚至可達50%,特別是老人家常有骨質疏鬆、器官功能退化等問題,導致不是死於骨折,而是因為摔倒後不能正常行走、或長期臥床,導致後遺症,或是因感染而致死。
■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特別是半夜時分
因此,如何避免長輩跌倒,是為人子女或照顧者必須特別注意的重點。林頌凱院長也提醒,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一半以上的長輩是在家裡跌倒,特別是半夜時分。
長輩常有失眠問題,常因半夜上廁所、光線昏暗、神智不清,踢到障礙物等原因,導致跌倒,一旦長輩不慎跌倒,動髖關節手術、住院期間及術後恢復期造成的照顧問題,對父母與子女兩代都會帶來負擔[1]。
■肌肉流失容易導致肌肉無力,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
6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發表在《生理前線》(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研究指出,全身肌肉質量每十年以男性4.7%、女性3.6%的速度減少,且在60歲後加速。
一篇發表在《年齡與老化》(Age & Ageing)期刊的系統性分析,60歲以後每20個老人就有一名被診斷為肌少症,更是1/3老人住安養機構的主要原因。
根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統計,65歲以上高齡者需要照護的原因裡,衰弱占13.8%,僅次於失智和腦中風,但如果加上第4名的骨骼和跌倒12.5%,已經超越排名第一的失智症(18.7%)。
■肌肉衰弱、流失,身體各功能退化
中年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全身肌肉退化萎縮,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同步崩跌,尤其手腳最明顯,不只是你走路愈來愈慢,吞嚥也愈來愈困難、呼吸不再順暢、心臟跳動不再有力,全都是被肌少症拖累,甚至開始認不得路了、心情憂鬱低落,認知能力下降、憂鬱情緒等都被發現和肌少有關[3]。
■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
「郭綜合醫院家醫科」吳俊鋒主治醫師指出我國預估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在老年人常見的肌少症會對老人健康與死亡率的增加構成大威脅,建議老人家可適度曬太陽、多補充維生素D、每週定時有氧運動,可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吳俊鋒醫師指出,肌少症在老人族群較常見,在美國及部分歐洲地區的研究顯示,肌少症盛行率在60到70歲之間的長者約為5%-13%、80歲以上約為11%-50%;台灣的研究則顯示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7.3%。
罹患「肌少症」因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較差,人顯得無力、疲倦、步態不穩,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研究也發現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得老人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吳俊鋒醫師說,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D可預防、改善肌少症,體重60公斤的老人家1天應攝取60至72克蛋白質(約10份肉類),富含白胺酸的蛋白質對合成肌肉有益,可多選擇牛奶、黃豆、雞肉、魚、瘦肉、花生等食物。
適度曬太陽,讓皮膚合成天然維生素D;食物部分可吃魚、蛋奶類、蕈菇類與五穀類是維生素D來源。此外,可適度運動,1週3至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騎單車,1次30分鐘)、每週兩次重量訓練,1次10至15下,舉啞鈴、彈力繩、毛巾操均可[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外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之運動。
國民健康署提供5招以坐站為基礎訓練長者肌力、平衡感的運動,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可隨時運用。運動前除先留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並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每次動作維持3-5秒,重複做10-12次,每個動作可以做3組,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疲憊,可以隨時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一、原地踏步不馬虎
雙腳左右輪流踏步,以踩踏作為運動暖身,可維持基礎的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二、深蹲如廁自己來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背部維持打直,屁股角度不要過度前移,蹲下時眼睛直視前方,背部不要前傾,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三、爬梯雙腿要提高
先抬起同一側上下肢,而另一側手腳站穩扶好,兩側輪流進行,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四、踮腳站立練平衡
雙手扶好椅背,踮起腳尖練習站立,略微抬高腳跟,重心放在腳趾,背部維持打直,可訓練小腿肌力以及身體平衡。
五、弓箭跨步練腿力
右腳向前跨步,重心放在右前腿,背部維持打直,雙腳屈膝呈90度彎曲,再換邊進行動作,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5]。
■適當營養與運動,預防肌少症
在身體逐漸老化的過程中,生理、心理與病理交互作用下,加速肌少症的形成,肌少症是引發老年人身體開始衰老並產生許多延伸問題的根本,也是老年人發病率和失能的有利預測指標。
預防是避免肌少症所產生之問題的最佳選擇,也就是「補充適當的營養」及「規律的運動訓練」,改善肌肉量和身體功能,就能有效預防因為身體機能老化所導致的虛弱與失能。
非常鼓勵大家從現在就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參加活動或是運動訓練,適度的規律運動,可以協助維持身體活動能力、平衡感,這改善的不僅是老年人的功能與獨立性,還有往後餘生的生活品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 醫:致死率50%」: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28803
[2]( 新光人壽互動網 )「長照你我他》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https://care.skl.com.tw/articledetail.aspx?id=107
[3]( 健康2.0 )「老年人當心!「這種病」比失智症更可怕 從頭到腳都退化」: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7261
[4](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 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34272
[5](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長者居家來運動 抵家增肌顧健康」:https://health99.hpa.gov.tw/news/18582
[6]( 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請你一起這樣做!肌不可失-預防肌少症」: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934
➤➤照片
[5]
長者在家運動,除先注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以及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症 #補充適當的營養 #規律的運動訓練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你嘗試著健走瘦身,卻發現身形沒有變苗條,反而小腹突出、小腿變腫脹?這恐怕是你的錯誤步態所造成的! 人體的脊椎是非常重要的骨幹,從側面看,它並不是筆直的排列,而是擁有自然的曲度,若長時間不良的習慣或施力不當時,就可能讓這個自然曲線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到身體在活動時的動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成為健康與...
「如何量小腿的血壓」的推薦目錄:
如何量小腿的血壓 在 煲湯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才發完關於濕重的文章…
就有人私訊問這問那
問了很多不方便說的狀況
現在就來再發一篇更深入的
希望大家好好的來了解一下自己身體的狀況
因為濕重 很容易引起很多身體的症狀
排濕真的很重要…….
而所謂的濕,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外濕,是自然界潮濕環境造成的,多見於梅雨季節;另一種是內濕,這是人體水液代謝失常後出現的一種病理產物,也就是說體內水分過多或代謝廢物排泄不暢,日久就形成痰濁或痰濕。只要是身體代謝不掉的廢物,都會變成一種濕氣,若沒有及時幫身體「除濕」,等到累積成痰、瘀,最後多是疾病纏身,這些黏稠的痰瘀,讓毒素越積越多、血管越來越黏,各種慢性病、 高血壓、 高血脂等,都和「濕氣」無法處理有相關。
濕性致病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 當淤塞不通時 百病叢生 不得不注意
體內濕氣從哪裡來?
喜歡吃冰,造成脾胃虛寒、代謝力下降
吹冷氣、少運動,環境濕度高,排汗或大小便不暢,體質易偏寒且累積濕氣
愛吃生冷食物,或喜好過鹹、過辣、油膩等重口味飲食,攝取太多鹽分、糖分、油脂、刺激物
經常熬夜,使代謝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濕氣症狀約略判斷…
覺得早上小腿比較細,到了傍晚小腿變脹、鞋子也變緊
早上起來發現自己兩頰或眼下浮腫
經前容易水腫,體重上下超過2公斤
很容易覺得疲倦,感到勞累頭昏沉,四肢也沉重無力
大便稀軟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難沖掉
不餓的時候也肚子叫(腸鳴),肚子容易脹氣
女生白帶、分泌物多,常感染,有異味及搔癢
舌頭上鋪了一層厚厚的舌苔
皮膚反覆濕疹、搔癢、紅疹
排濕如何做?
體內濕氣90%是吃出來的!身體除濕和脾胃功能最有關係,脾胃不好就像運送新鮮蔬果水分的卡車遭遇交通阻塞,只能腐壞成死水,成為不能利用的病理產物,被身體儲存而無法代謝。中醫說脾臟「喜燥惡濕」,在濕氣重的環境,脾臟無法好好工作,形成惡性循環。從飲食習慣「健脾」,才能從根源減少濕氣產生,否則消腫聖品喝再多,體濕依然不會改善。
哪些是有助脾經運化的食物?有醫師建議吃薏仁、蓮子、紅豆、綠豆,幫助開脾、醒脾。也因為脾經屬陰,晚上盡量別吃生菜、生魚片等生冷食物,而是要吃煮過的深綠色蔬菜與肉類,對脾有益。
也有醫師說吃太飽傷脾胃,「大飽傷脾」有損代謝,「飲食有節」對養脾胃有好處,最好可以「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飽到什麼程度?7、8分飽最剛好!陳曉萱中醫師也提醒,重口味飲食最傷脾、代謝當然變差。因此三餐要定時,不吃燒烤炸辣、重口味,不喝冰飲、糖分太高的東西。
而最簡單的是喝溫開水能有效幫助排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 ~ 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喝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抵禦濕氣入侵。如果喝膩了溫開水,也可以喝祛濕茶茶飲,加強體質調理
而脾胃是和體內濕氣代謝密切相關的臟器,多按摩、太白穴、內關穴、足三里、豐隆穴,可以刺激氣血循環調理體質。
再來是盡量避免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長期居住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平時應多食用一些有化濕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仁茯苓粥、荷葉茶、五爪龍燉肉、蘇子拌菜、黃芪、人參、茯苓燉雞、生薑炒肉等。調整起居時間,勞逸結合,盡量不熬夜,確保充足的睡眠。中醫有句話叫「思慮傷脾」,長期過度的腦力勞動也是影響脾胃功能的重要因素。
保持良好心態,心情舒暢有助於脾胃健運。
多做有氧運動,動則升陽,脾陽一升,水液自能運轉。
節制飲食,避免大量飲酒,酒能助濕。同時少吃大魚大肉,因為肥甘厚味除了會滋膩礙胃,也能助濕。
保健優食養選購專區 https://forms.gle/76doTFycvAvsGpGHA
#防疫 #疫情 #養生 #養身 #健康 #分享 #煲湯 #料理 #幸福 #祛溼 #消腫 #窈窕
讓我們在這裡一起擁用有幸福~
【煲湯媽咪幸福講堂/資訊不遺漏 】 https://www.facebook.com/umami.soup.master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私密資訊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煲湯媽咪幸福優品/好康這裡找】https://shopee.tw/umamimall
【煲湯媽咪@LINE/悄悄話這裡說】https://lin.ee/zUUGuXz
廚房裡找解藥 我們就是家人最好的守護 ~~
如何量小腿的血壓 在 煲湯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才發完關於濕重的文章…
就有人私訊問這問那
問了很多不方便說的狀況
現在就來再發一篇更深入的
希望大家好好的來了解一下自己身體的狀況
因為濕重 很容易引起很多身體的症狀
排濕真的很重要…….
而所謂的濕,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外濕,是自然界潮濕環境造成的,多見於梅雨季節;另一種是內濕,這是人體水液代謝失常後出現的一種病理產物,也就是說體內水分過多或代謝廢物排泄不暢,日久就形成痰濁或痰濕。只要是身體代謝不掉的廢物,都會變成一種濕氣,若沒有及時幫身體「除濕」,等到累積成痰、瘀,最後多是疾病纏身,這些黏稠的痰瘀,讓毒素越積越多、血管越來越黏,各種慢性病、 高血壓、 高血脂等,都和「濕氣」無法處理有相關。
濕性致病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 當淤塞不通時 百病叢生 不得不注意
體內濕氣從哪裡來?
喜歡吃冰,造成脾胃虛寒、代謝力下降
吹冷氣、少運動,環境濕度高,排汗或大小便不暢,體質易偏寒且累積濕氣
愛吃生冷食物,或喜好過鹹、過辣、油膩等重口味飲食,攝取太多鹽分、糖分、油脂、刺激物
經常熬夜,使代謝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濕氣症狀約略判斷…
覺得早上小腿比較細,到了傍晚小腿變脹、鞋子也變緊
早上起來發現自己兩頰或眼下浮腫
經前容易水腫,體重上下超過2公斤
很容易覺得疲倦,感到勞累頭昏沉,四肢也沉重無力
大便稀軟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難沖掉
不餓的時候也肚子叫(腸鳴),肚子容易脹氣
女生白帶、分泌物多,常感染,有異味及搔癢
舌頭上鋪了一層厚厚的舌苔
皮膚反覆濕疹、搔癢、紅疹
排濕如何做?
體內濕氣90%是吃出來的!身體除濕和脾胃功能最有關係,脾胃不好就像運送新鮮蔬果水分的卡車遭遇交通阻塞,只能腐壞成死水,成為不能利用的病理產物,被身體儲存而無法代謝。中醫說脾臟「喜燥惡濕」,在濕氣重的環境,脾臟無法好好工作,形成惡性循環。從飲食習慣「健脾」,才能從根源減少濕氣產生,否則消腫聖品喝再多,體濕依然不會改善。
哪些是有助脾經運化的食物?有醫師建議吃薏仁、蓮子、紅豆、綠豆,幫助開脾、醒脾。也因為脾經屬陰,晚上盡量別吃生菜、生魚片等生冷食物,而是要吃煮過的深綠色蔬菜與肉類,對脾有益。
也有醫師說吃太飽傷脾胃,「大飽傷脾」有損代謝,「飲食有節」對養脾胃有好處,最好可以「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飽到什麼程度?7、8分飽最剛好!陳曉萱中醫師也提醒,重口味飲食最傷脾、代謝當然變差。因此三餐要定時,不吃燒烤炸辣、重口味,不喝冰飲、糖分太高的東西。
而最簡單的是喝溫開水能有效幫助排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 ~ 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喝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抵禦濕氣入侵。如果喝膩了溫開水,也可以喝祛濕茶茶飲,加強體質調理
而脾胃是和體內濕氣代謝密切相關的臟器,多按摩、太白穴、內關穴、足三里、豐隆穴,可以刺激氣血循環調理體質。
再來是盡量避免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長期居住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平時應多食用一些有化濕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仁茯苓粥、荷葉茶、五爪龍燉肉、蘇子拌菜、黃芪、人參、茯苓燉雞、生薑炒肉等。調整起居時間,勞逸結合,盡量不熬夜,確保充足的睡眠。中醫有句話叫「思慮傷脾」,長期過度的腦力勞動也是影響脾胃功能的重要因素。
保持良好心態,心情舒暢有助於脾胃健運。
多做有氧運動,動則升陽,脾陽一升,水液自能運轉。
節制飲食,避免大量飲酒,酒能助濕。同時少吃大魚大肉,因為肥甘厚味除了會滋膩礙胃,也能助濕。
保健優食養選購專區 https://forms.gle/76doTFycvAvsGpGHA
#防疫 #疫情 #養生 #養身 #健康 #分享 #煲湯 #料理 #幸福 #祛溼 #消腫 #窈窕
我們在這擁用有幸福~
歡迎加入媽咪的幸福社團,不能說的秘密都在這私密分享喔~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若有不想公開的悄悄話
歡迎加媽咪的@line 悄悄說喔~
https://lin.ee/zUUGuXz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若有不想公開的悄悄話
歡迎加媽咪的@line 悄悄說喔~
https://lin.ee/zUUGuXz
廚房裡找解藥 我們就是家人最好的守護 ~~
如何量小腿的血壓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你嘗試著健走瘦身,卻發現身形沒有變苗條,反而小腹突出、小腿變腫脹?這恐怕是你的錯誤步態所造成的!
人體的脊椎是非常重要的骨幹,從側面看,它並不是筆直的排列,而是擁有自然的曲度,若長時間不良的習慣或施力不當時,就可能讓這個自然曲線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到身體在活動時的動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成為健康與體態的殺手。因此想要靠走路維持理想體態,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走路姿勢!
物理治療師教你如何擁有正確步態,越走越苗條:
1.正確走路:在走路時,多運用「核心肌群」的力量,微微收小腹與夾臀,能保持走路時骨盆與脊椎的穩定,維持良好體態。
2.了解步態:除了觀察平常走路姿勢外,最精準的方式是使用「動態足壓量測」,利用行走時實際的步態,瞭解足底壓力分布狀況,並根據量測結果找到最適合自己步態的鞋款和鞋墊。而且就如同量血壓、健檢一樣,動態足壓量測也是需要定期測量喔!
3.穿對鞋子:健走時鞋子是否符合,有以下選擇建議。
護跟:剛性佳、護跟捏不扁、位置正中、高度適中,在腳後著地時穩定足跟
鞋跟:鞋跟高於鞋頭1-2公分,能避免小腿肚過度延展造成酸痛
-鞋身:穩定且能穩定腳背
-大底:鞋底剛性要強,才能保護足底
-後跟:材質需柔軟才可保護腳跟的脂肪墊
走路燃脂小教室:
1.善用階梯、坡道:多走階梯和坡道,可多消耗約50%熱量。
2.揮動手臂:手肘呈90度角,由肩膀帶動手臂動作,藉此提高基礎代謝率。
3.加長運動時間:搭乘大眾運輸,若服裝、鞋子與空氣品質允許,不妨提前1、2站下車,多走點路。
【相關影片】
自然擺動肩放鬆,健走的正確姿勢【簡文仁老師 勇腳健走術】
https://youtu.be/yaw1N65GEJs
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健走呼吸有訣竅【簡文仁老師 勇腳健走術】
https://youtu.be/VF3GzMpOOto
3種呼吸撇步,不喘不累健步如飛【簡文仁老師 勇腳健走術】
https://youtu.be/RFl0d8PYkcc
【相關文章】
錯誤步態越走越累越受傷!客製化鞋墊幫助矯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912
選雙好鞋呵護勞碌腳,雙腳健康是給爸爸最好的禮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569
健走好處多多又簡單!5個訣竅到處是你的健走場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613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如何量小腿的血壓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看更多詳細完整內容:https://youtu.be/KQwff2ZU10E
天氣炎熱,動不動就汗如雨下、口乾舌燥。等到口渴的時候才來喝水,恐怕就太慢囉!水喝太少可能讓血壓飆高,甚至是中暑、休克,但是喝太多又怕一直上廁所,好麻煩。到底一天要喝多少水?怎麼喝?才叫做「水喝夠」了呢?想知道自己水喝得太少或太多,很多人會從觀察自己的尿液顏色來判斷,但尿液能告訴我們的還不只如此,從它的顏色和氣味的變化,就能看出你的身體哪裡出問題了!想知道該如何解讀「尿液密碼」嗎?播出日期:2018/06/09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如何量小腿的血壓 在 OSIM Hong Kong - #OSIM健康台#量血壓都有學問...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只有正確嘅測量方法,先可以得到正確嘅血壓數值架 ! ... 以透過OSIM健康+測量APP,幫您追蹤血壓趨勢,仲支 ... 足底反射滾輪,配有3D揉捏板包裹小腿和腳踝 ... <看更多>
如何量小腿的血壓 在 【大愛醫生館】20190628 - 腳踝量血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週邊動脈疾病好發於下肢,尤其是 小腿 肚,常見於走了十分鐘的路就因為肌肉缺血引發下肢疼痛,以致無法繼續行走,不過休息後通常可以緩解,再走幾步路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