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科技評論》12/22
* 【麻省理工能源計劃主任:能源危機迫在眉睫,哪些技術最關鍵?】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的增長,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為了應對日益迫在眉睫的全球氣候變暖,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刻不容緩。
2006 年,麻省理工學院發起了一項能源倡議(MITEI),旨在開發突破性技術,通過創建低碳和無碳(比如太陽能、核能等)的解決方案來有效和可持續地滿足全球能源需求,減緩氣候變化。Robert Armstrong 博士作為該倡議的主任,推動了與多家能源巨頭的合作落地,截至目前,多家跨國公司都是該倡議的會員單位。在該倡議的框架下,到底什麼技術能在未來重整全球的能源系統,塑造未來的世界呢?
Armstrong 在 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為世人描繪未來能源的藍圖。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Simone Schuerle:用磁場控制納米機器人抗癌 | EmTech現場】20 世紀 60 年代,科幻片《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第一次向人們描繪了這樣的場景:利用微縮科技進入人體內部修復受損的細胞。隨著科技的發展,該影片裡的很多猜想現在都已實現。
納米醫療技術專家、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Simone Schuerle 就曾發明過一種由 3D 打印而成的、可受外部磁場操控的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向腫瘤等病變組織輸送納米顆粒藥物,實現更精准的標靶給藥。
這種技術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它又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在全球新興科技峰會的講台上,Schuerle 現身說法,分享了自己和她所帶領的團隊在這個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並展望了納米醫療技術光明的未來。
* 【如何養活未來的91億人口?解決方案或許不在農村,而在城市】據聯合國的最新預測,2050 年世界人口將從今天的 68 億增加到 91 億,即在今天的數字上增加三分之一。
人口增長的絕大部分將來自發展中國家。預計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人口增速最快(增長高達 108%,即 9.1 億人),東亞和東南亞人口增速最為緩慢(增長 11%,即 2.28 億人)。到 2050 年,全世界居住在城市或城區的人口將從今天的 49% 增至 70% 左右。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到 2050 年,水果、堅果和蔬菜等 「健康」 食物的生產,產量需要提高約 95%,糧食產量必須增長 70%,才能給全球人口提供充分的健康飲食。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全球可耕地面積已經到達了理論極限。
* 【新研究證實:女性頻繁染髮將會增加患乳腺癌風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些女生時常會羨慕西方人的金髮碧眼,天生自然卷的人會羨慕別人黑長直的秀髮。不管男生女生,在追求美的方式上,總是多種多樣,比如化妝、戴美瞳、假髮、燙染頭髮等。其中,關於女性經常使用的染髮劑是否可能導致癌症,是近幾十年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的話題。
近日,一項基於 45,000 多名女性醫療記錄的研究發現,永久染髮劑與乳腺癌(尤其是黑人女性)之間呈正相關。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癌症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IJC)上,該研究表明,經常使用永久染髮劑的女性可能將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提高,其中黑人女性患乳腺癌幾率比不經常使用染髮劑染髮的黑人女性高出 60%。
這個結果其實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聽說,頻繁染燙頭髮是對人體有害的,我們也會擔心永久染髮劑和直發劑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會致癌。
* 【NASA資助重測月球亮度,要將精度提高到99%以上】月亮到底有多亮?
人們或許因為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對它的研究很充分,所以會覺得月球的亮度應該是一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是,你錯了。
人們通常觀測月球的方式都是在地球上通過大氣層來進行的,這樣就產生了很多的乾擾,讓月球表面反射的陽光量無法以超過 97% 的準確度進行計算。
而現在,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計劃,他們要利用一架可在高空飛行的 NASA ER-2 飛機進行觀測。這架飛機的飛行高度可達 21.3千公尺(70,000 英尺),這差不多是商用民航客機巡航高度的兩倍。
* 【12/20日波音載人飛船首飛遭遇失敗!SpaceX領先半步,遲來的私營載人航天時代】近日因 737 Max 客機停產深陷困境的波音公司在航天領域再遭打擊,醖釀近10 年、由波音開發的 Starliner 載人飛船首次飛行即遭遇失敗。
台北時間12 月 20 日晚上 7 點 36 分,一枚宇宙神 5 號火箭在美國肯尼迪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中心發射升空。經過多次延期的波音 Starliner 載人飛船正式開始首次無人測試飛行。
運載火箭將飛船送上預定高度後船箭正常分離。但 Starliner 飛船在後續利用自身發動機點火的過程中出現意外,在火箭升空 1 小時後,任務組表示飛船未能進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所需的預定軌道。
* 【基因編輯高清細節首次被捕獲,新工具改進CRISPR系統的不足 】12 月 18 日《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 Structural basis of DNA targeting by a transposon-encoded CRISPR-Cas system 的新研究,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捕獲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工具的首批圖像。
該團隊在霍亂弧菌中發現了一種獨特的「跳躍基因」,其可以在不引入 DNA 斷裂的情況下往基因組中插入大量的遺傳有效載荷,研究人員以此開發了一個新的基因編輯工具,稱為 INTEGRATE(Insert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 by guide RNA-assisted targeting)。
* 【曾協助確認「金州殺手」,這家DNA系譜網站被美執法系統關聯公司收購】數字 DNA 數據庫時代,還有什麼是可以永遠保密的?
美國知名系譜網站之一 GEDmatch 近日宣佈,網站已經被新東家、法醫基因組公司 Verogen 收購。
兩年前,GEDmatch 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系譜網站,只有大約 100 萬名「DNA 偵探愛好者」知道它,他們通過該網站來完善自己的家譜。現年 81歲 的Curtis Rogers 和 68 歲的 John Olson 在 2010 年創辦了 GEDmatch 網站,最初,他們兩個人運營這個網站,編寫算法來幫助親屬們找到對方,而且採用免費、公開的形式。總之,這是一個和諧的地方。
然而到了 2018 年 4 月,這一切都改變了。當時有消息稱,警方利用 GEDmatch 網站確定了 40 年前金州殺人案的一名嫌疑人。
* 【東京大學機器人學會修理自己,可節省大量維修時間】機器人身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仿人關節,這在讓它們更靈活的同時,也意味著要鉚更多的螺絲釘。
這給維護人員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必須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檢查和維修,給機器人擰螺絲。
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 Takayuki Murooka、Kei Okada 和 Masayuki Inaba 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經過一系列研究之後,他們教會了機器人自己擰緊螺絲,而且,機器人還順便學會在自己背上安了一個掛鈎,方便人們掛包包。
* 【精確度超過94%!仿生神經元芯片可植入體內智能起搏】科學家一直在嘗試模仿大腦,但尚未實現仿生單個神經元。英國巴斯大學物理學教授 Alain Nogaret 及同事研發了一種仿生神經元電行為的硅芯片,他們設計了微電路模仿離子通道,後者可以像神經元一樣整合原始神經刺激並做出響應。
研究認為,這種仿生神經元芯片能夠模仿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號的機理,有望用於治療癱瘓以及阿爾茲海默症這類腦退化病症等慢性病和致命性疾病。
該研究發表在近日的《自然 -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 「智慧紐約」設計師Hassan Adekoya:智慧城市要提高效率,更要保證平等】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正在重構現代城市。作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紐約市怎麼做的呢?紐約市城市規劃部門的首席設計師Hassan Adekoya 博士認為,對於紐約這顆永不入睡的 「大蘋果」 來說,智慧城市既要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更要保證城市裡每一位市民都平等地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
全世界的城市都在努力提高宜居性,紐約也是如此。Adekoya 認為,維持城市吸引力的關鍵在於提供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在今天,這意味著最新的技術在交通、醫療、居住等所有領域內的應用。而智能決策正在成為決定紐約這座不夜城未來投資方向和資源分配的關鍵。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20的網紅SIUBIN 88,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所需工具: 筆刀/鉸剪 膠紙/3M膠紙都可 間尺 筆 螺絲批 完事後用風筒...
如何 修理 發射 器 在 蕭瑟寡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奇文共賞,邏輯實在太好笑。
《中美引發現代戰爭之淺見》
作者:邵維華(台灣人)
(編者按語:先來介紹一下作者,邵維華(YST),“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數學博士,曾任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數學助理教授,後來轉入工業界工作,在美國休斯飛機公司(己併入波音公司)擔任資深系統工程師。
邵維華是美籍台灣人,他從事的是雷達相關工作,他向我們提供了兩個非常寶貴的視角,其一是從軍工的視角來看中華復興,其二是揭示了白人心裡的陰暗面,他們白人到底是怎麼看待黃種人的崛起。
現將原文轉發如下:
從古至今,從動物到人類,但凡新的老大要取代舊的老大,就必定會爆發一場衝突,這是自然規律,沒有人可以違抗。雖然中國一直號稱和平崛起,但是美國人從來不信,其他人也不信。現在的大勢是:美國的衰落已成定局,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時間站在中國人這一邊,所以美國必須要儘早挑起衝突,沒事也要找事來修理你,否則他就來不及了。這就是該書的理論基礎。
美國最大的問題是美元債務危機,他已經欠了二十多萬億美元,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如果繼續加息,美國很快就要連利息都無法支付了。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美國不願意縮減軍費呢?那是因為超強的軍事實力是免於被催債的保證。就像村里的惡霸,到處白吃白喝欠了一屁股債,他至今沒事的原因就是別人打不過他,要是打得過他,早就把他打殘廢了,所以,美國欠再多錢也要保證軍費開支,這是他霸權的基礎。
美國的軍事霸權是如何投射出去的呢?就靠他的航空母艦作戰群,美國遠離歐亞大陸,所以美國的陸軍不起什麼作用,靠的就是海軍來震懾別國,而海軍主要就是指航空母艦,這是一種純進攻型武器。
最早的時候海軍靠的是戰列艦,這就是大艦巨砲主義,這種思維的巔峰是日本的大和戰艦,但航母的出現迅速淘汰了戰列艦。日本傾全國之力造的大和號,竟然幾乎無所作為,航母淘汰戰列艦,是因為戰列艦的砲打不到航母,而航母的艦載機打得到戰列艦。此後就是航空母艦的天下了。
美國有11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全球跑,到處欺負一些窮國弱國,看上去似乎是不可戰勝的。但中國人非常巧妙的發明了“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辦法來打航母,這是中國人的獨門絕技,美國人也沒有的,因為美國沒有必要研究這種技術,這就是東風-21D 。
一枚東風-21D的價格是1000萬美元,而一艘航母的價格是45億美元,再加上全部艦載機,總共值100億美元。假設一輪東風-21D飽和攻擊用掉10枚導彈,也就1億美元。我用1個億來交換你100個億。我不用損失一個士兵,而你還要報銷航母上的5000名水兵。這種仗還怎麼打下去?東風-21D打航母,比當年航母打戰列艦還要爽啊。一旦中國能擊沉一艘航母,美國的其他航母將迅速淘汰,就跟當年戰列艦被淘汰是一樣的。
要實現彈道導彈打航母,光靠東風-21D是不夠的,這是一整套系統工程,其中最難的部分是航母的搜索、發現和跟踪。只要能搜索、跟踪、鎖定,那麼已經完成了90%的任務。這就需要用到中國的天波超視距雷達了,目前中國已經有兩套天波雷達。
至於有人說美國有反導武器,那不過是廣告宣傳罷了。道理很簡單,朝鮮發射了那麼多“二踢腳”,你只要能成功攔截一次,朝鮮就完了,他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再威脅你了。那為什麼美國不攔截呢?就是因為他知道攔不住啊,所謂的反導只是宣傳口號,沒有實際療效。萬一攔截失敗了,這臉還要不要了?
假設反導是真的,確實可以攔截導彈,那麼還有一個簡單的辦法,你一枚反導導彈的價格是150萬美元(愛國者3),那我發射一枚50萬美元的普通彈道導彈,就讓你攔截。你起碼要發射三枚才能保證攔截,那我50萬美元的導彈交換你3枚150萬美元的導彈(總價450萬美元),這個買賣我很划算啊。這種仗打下去,你肯定先破產。
還有一種更加巧妙的方法。我可以釋放假彈頭,假彈頭在雷達上看起來就跟真的一模一樣,我每發射1個真彈頭,再搭配3-4個假彈頭,雷達顯示近一百個彈頭,但其中只有30%是真的。這時候你怎麼攔截?用150萬美元的真導彈,去攔截只要幾萬美元的假彈頭?那如果我第一輪齊射全是假彈頭呢?在第一輪就把你的攔截導彈全部消耗光,接下來你沒有彈藥了。美國打打被制裁的伊拉克都會後勤吃緊,何況稍微大一點的國家,這就是美國遲遲不敢對伊朗動手的原因。
再比如兩國打仗優先會把對方的雷達站滅掉,中國就建造了很多非常便宜的山寨雷達站,真打起來它也會發射信號,看起來就跟真的一樣。你導彈順著無線電波跑來炸我山寨雷達站,但我山寨雷達站一個只要幾萬塊人民幣,你導彈一顆要上百萬美元,你耗不下去啊。
到2020年底,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將實現全球覆蓋,自產的航母也將下水,工業產能遠超美國,到那個時候,美國就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所以美國必須將衝突爆發的時間提前,趁著自己還有優勢,必須早點動手。但中國力求將衝突出現的時間延後,想拖到自己優勢更大的時候。於是你會發現,美國天天主動找茬,中國天天被動應付。
作者認為,雖然中國人通過“不對稱戰爭”的方式可以化解美國的軍事優勢,但是中國在軟實力方面非常的差勁。中國在外交上過分的被動,這些年來一直被外國的理論所驅使,這完全不像是個大國的樣子。在叢林世界中,被動應付的國家是不會受到尊敬的,用自己的話語來解釋世界,可以奠定中國人心理上的優勢地位。崛起的中國必須要有一套帶有進攻性的理論框架,如此才是中華復興的正途。
中國過去實力不濟,在不該輸出革命的時候,為了意識形態而輸出革命,所以慘遭失敗。中國現在實力大增,為了自身的利益,應該輸出革命的時候,卻畏縮不前,導致坐失良機。中國人要有自信,要能夠不卑不亢,才能把握機遇,做出正確的決定。
作者在美國跟白人混的時間長了,他說美國人骨子裡就鄙視中國人,所以美國政府只要說中國偷竊了美國的技術,美國的媒體全都相信這就是事實。因為他們覺得你們中國人自己是不可能研發出來,那麼唯有偷竊這一個辦法。現在華為的5G比美國人還先進,先進一方不可能去偷落後一方的技術啊,所以美國就惱羞成怒,封殺華為。
作者發現中國人對美國是深入骨髓的恐懼,比如大陸網民在談論日本、印度、韓國、台灣、越南的時候喊打喊殺,但對於美國就變得非常退縮,喪失了自信,連基本分析能力都大打折扣。因為網民確實害怕美國,對於戰勝美國沒有信心。其實真的不必沒信心,朝鮮戰爭的時候都挺過來了,何況現在。
美國並沒有他看上去那麼強大,因為美國所有的牌都已經攤在桌面上了,他沒有別的東西了。這些年來,美國專門欺負弱國,給世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恐懼,但他連稍微大一點的伊朗都不敢動。如果動中國的話,中國能夠第一時間將美國的衛星都打掉,沒有了衛星,美國的作戰能力將降低90%以上。忘了說了,導彈打衛星也是中國的絕技。
作者認為2020和2030是兩個關鍵時間點,過了2020年美國再打中國就沒有取勝的可能了,而到了2030年,中國將全面超越美國,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川普最近像瘋狗一樣的狂咬。
如何 修理 發射 器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何最新式軍艦永遠撞不贏商船?
2017年,美軍四條神盾導彈驅逐艦分別在西太平洋與菲律賓萬噸級貨櫃船,韓國漁船,日本拖船,中型油化品船發生碰撞,戰績是0:4美軍敗;
2018一周前挪威籍神盾導彈驅逐艦Helge Ingstad剛參加完北約的演習完返航途中又與一艘6萬噸的定期線油品運搬船在幾乎迎艏正遇得情況下發生碰撞,結果還是軍艦破洞後在岸邊沉沒,0:1油輪勝.
2017-2018商船以5:0完勝戰艦!全球最先進軍艦(造價四億多美金)的最大敵人是商船,而最大罩門在於碰撞,這幾乎成了軍艦的魔咒.
撇開軍艦夜不開燈,關閉AIS,匿蹤造型,人員素質與駕駛台當值紀律等碰撞原因之外,在船舶構造方面也存在一些宿命性的罩門:
(1) 水密門與破損性浸水艙區:軍艦上空間小,人多任務多,所以基於便利之要求,水密門經常成開啟狀態,(猶如商船中隔艙用艙壁都挖開一扇大門),造船學上破損穩定性之設計被點到死穴.水線下一開洞就沒救.
(2) 船舶的任務不同,所以船舷鋼板的厚度不同:神盾級驅逐艦的船殼鋼板,據Seth Cropsey,(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Seapower at the Hudson Institute)的說法是Quarter Inch(6.4mm);一般貨船為應付滿載後海浪對船體所產生的剪力(Shearing Force)與彎曲力矩(Bending Moment)其鋼板厚度多在12mm-25mm;而郵輪的鋼板則在28mm-32mm,儘管軍艦鋼板之強度再大,也經不起2-4倍厚的商船鋼板之撞擊,所以軍艦一撞就是一個洞.(皮薄嗓門大)
(3) 商船之排水量大,其 F=Ma衝擊力要遠大於軍艦之衝擊力
搞不懂的是美軍在西太平洋撞破的船都不惜巨資租半潛駁”揹”(一趟也要一億美金的租金)回美國修理;但是挪威戰艦就沉在岸邊(見圖),以第一天的損壞情況看來,要維持其正平的起浮狀態並不困難,卻眼睜睜看她沒頂?
學到的教訓:魚翅與熊掌
“DDG-51的防禦系統旨在為彈頭提供分層防禦。他們不是穿不透的。與其他戰鬥人員一樣,DDG-51的重型裝甲成本更高,重量更輕,機動性更低,而且速度更慢。“
分層防禦可能有助於阻止被擊中,但一旦導彈或魚雷穿透這些措施,現代戰艦就相對脆弱。 “我同意這表明現代戰艦如何相對容易失控,”克拉克說。
“然而,這不僅僅是在今天的戰艦上擁有更少的裝甲的功能。它還受到改善威脅以及分佈在整個船上的脆弱,互聯的傳感器,計算機和武器發射器的數量的驅動。例如,由小型ASCM擊中的DDG損壞後部VLS [垂直發射系統]軍火庫和helo機庫不一定會使DDG完全停止服務,如果DDG前部被射中
,就像在這種情況下,武器和傳感器將更有可能最終失去作用。“
克拉克同意有人爭論為現代戰艦添加裝甲。然而,有一個權衡,船必須投入更多的空間來攜帶裝甲 - 或者它必須更大。在任何一種情況下,增加裝甲可能會影響船舶的穩定性和機動性
“為艦船增加更多裝甲將會有所幫助,但會增加重量,並可能影響將傳感器,武器和其他任務系統的威力,”克拉克說。
“你不希望裝甲擋住像雷達這樣的傳感器,以及像EW [電子戰]系統這樣的對抗系統,以及像VLS這樣的武器發射器。上層建築中的裝甲特別成問題,因為它增加了船上的重量,這會影響穩定性。“
然而,較新的傳感器技術和較新的材料可能會改變海軍的計算。氮化鎵等新材料可以提供更小,更高效的雷達,而KEVLAR等其他材料可以為船舶提供更多的保護,防止動能衝擊或爆炸。
“此外,像Kevlar這樣的新裝甲材料可以在船上使用。例如,DDG在上部結構和船體部分都有一些裝甲,海軍正在向LCS增加Kevlar和其他裝甲。“
雖然海軍可能會考慮將這些技術用於未來的船隻,但改裝現有船舶可能不是一 種選擇。今天伯克級的最佳防禦是它的傳感器,速度和機動性的組合。
“DDG-51的船體厚度是四分之一英寸的鋼材。這不是盔甲。對船殼進行加厚並不能使這次碰撞有不同的結果.”Cropsey說。
“這型軍艦最好的防守是他們的戰鬥系統,速度和機動性。”
***註:Kevlar極佳的抗拉性能,其強度為同等質量鋼鐵的五倍,而密度僅為鋼鐵約五分之一(克維拉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44克;鋼鐵密度為每立方厘米7.859克),因此在70年代初被用於替代賽車輪胎中的部分鋼材。此外,克維拉不會像鋼鐵般與氧氣和水產生鏽蝕。現在克維拉廣泛用於船體、飛機、自行車輪胎、軍用頭盔、防彈背心等。其主要弱點為於鹼性環境下,或暴露於氯及紫外線之下時,將漸漸被分解。
如何 修理 發射 器 在 SIUBIN 88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所需工具:
筆刀/鉸剪
膠紙/3M膠紙都可
間尺 筆
螺絲批
完事後用風筒
如何 修理 發射 器 在 彼得豬 Peter Pi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CONTENT DISCLAIMER: My content is made for the GENERAL AUDIENCE INTENDED for 13+
-----------
更換繩子的步驟 1:21
內部鐵片怎麼裝回去 2:02
主要核心修理步驟(方法1) 4:48
主要核心修理步驟(方法2) 6:42
齒輪上油部份 8:33
製作防卡繩膠片 9:35
特別注意【千萬不要這樣做】 13:47
8字環的修理 14:58
8自環固定後遺症 16:06
心得分享 16:41
使用奇怪招數後的下場 17:11
齒輪更換方法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