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主義學者史金納(B. F. Skinner)提出的操作制約:增強物(酬賞)可以強化目標對於行為的頻率和強度。這已經是普心課本第一章提到心理學發展史時,一定會提到的,但是酬賞並非永遠有效,怎麼說呢?
史丹佛大學的實驗中,把小朋友們分成三組(A組:畫畫前被告知事後會得到獎狀組、B組:畫畫前未告知但事後得到獎狀組、C組:無告知且未得到獎狀組),並在一周後的自由活動時間觀察小朋友們在哪些遊戲上花最多時間。
結果發現,A組的小朋友們花最少時間在畫畫上,其作品被不知情的美術老師們評分也得到三組平均的最低分(花最少時間畫畫且最不用心)。
其中玄妙之處,在社會心理學中稱為「過度辯正」(overjustification effect),指的是個人的內在動機(小朋友們原本對於畫畫的興趣)被外在酬賞(獎狀)降低了。因此,在給予酬賞激勵目標時,要記得注意目標是否對於該項活動感興趣,不然就造成反效果囉!
https://goo.gl/uzdKjv
#社心老師舉例說明
#如果在學期初就宣布上課全勤的人期末加分
#那學生全勤是因為對社心有興趣還是因為過度辯正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