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節就不聊肉粽了:)
來聊聊兒科中很常看到的兒童過動症吧‼️
相信大家對於過動症不是很瞭解🙋沒關係我之前也是🤪
一起來長知識唄✨
🔺過動症可能是天生或是後天的,常常始於幼兒期,是兒童期常見的神經行為疾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
🧠額葉中的神經傳導物(多巴胺、兒茶酚胺)異常過低造成的執行功能障礙
🧠最近的研究指出在早晨6:00收集過動兒唾液中的可體松(corstiol),發現濃度是低的~要知道生理節律中早晨身體會分泌可體松去應付我們要面對的事情(這可以去看我生理節律的舊文✨),過低的情況會造成疲倦精神不集中‼️
🔺過去在門診發現有這樣情況的兒童不是少數~通常都會合併一些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妥瑞症(身體、眼睛不自覺抖動、發出怪聲音都有)!再來是還會帶有肥胖的發生!
可以發現的是這樣的兒童通常都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甚至是喜歡吃甜食或是含有咖啡因的食物飲料,但也因為這樣的情況在學校也很容易遭受異樣眼光甚至是霸凌的發生🥲
🔺過敏及發炎
在這些過動症的兒童可以發現常常也會有鼻子過敏及皮膚過敏的狀況,且身體的發炎指數也是高亢的狀況,腦內營養因子(BDNF)濃度是過低的情況,這都會引起一系列代謝及情緒的問題🥲
🔺一般治療最常見的就是由藥物利他能、專思達👩🏻⚕️其實由營養的角度是可以去穩定甚至去改善這些症狀喔✨
👉排除危險因子
👉融入所缺的營養素
🔺家長照顧者極力的配合是會有改善的🙋這邊偷偷分享一下我之前的個案🤣雖然他的接受度不是很高,但是還是有所改善✨營養師要跟他聊天還要兼顧他的小小心靈真的是蠻累的哈哈
🔺現在越來越多文獻指出可以以魚油去改善過動症兒童的症狀✨其實也是去降低發炎並且改善大腦中的失衡現象,最重要的還是營養素足夠這件事情哦🥰
👩🏻⚕️大家有問題都可以跟我聊聊哦,因為我是推廣好好吃飯的營養師🤪
👩🏻⚕️追蹤 @health_dietitian 長芝士
👩🏻⚕️收藏分享💞
#營養師 #兒童 #過動症 #ADHD #飲食 #健康飲食 #注意力不集中 #憂鬱 #兒童營養 #媽媽寶貝 #家長教育 #妥瑞症 #好好吃飯 #幼兒教育 #身心靈健康 #魚油 @ 好好吃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Jess是一名來自英國的14歲美少女,樂觀開朗的她平時喜歡開直播,也會拍些抖音影片,而在這快樂的背影身後,有一個問題從小困擾著她。 她患有妥瑞症,會不受控的抽動及發聲,但這並沒有擊倒樂觀的她,反而讓她更勇敢、更積極的經營自己!一起來看看吧! 影片授權:jessjessjessu(https://...
妥 瑞 症 多巴胺 在 林俐岑營養師的小天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知分享 https://reurl.cc/nnGvRe
#原來益生菌對心理情緒也有幫助✨✨
#精神益生菌
全世界憂鬱症的人口比例正逐年攀升,可能將與癌症、肥胖並列成為21世紀三大文明病之一。許多人深受憂鬱症、自閉症等精神與神經調節相關的疾病困擾。近幾年國際研究已證實腸道內的微生物與各種精神、心理相關的疾病都存在著密切的關係,進而發現腸道菌能夠透過「菌-腸-腦軸線」參與調控我們的神經、心理及情緒。🧐
我們的身心狀態大多與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像「血清素」 就是讓我們可以感到快樂和幸福感的元素之一,主要由腸道細胞所分泌,作用於大腦,參與我們的情緒、壓力調節。當血清素分泌不足或是作用不佳,會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身心症狀,像是易怒、焦慮、沮喪、失落、恐懼、悲觀、無力感,甚至是記憶衰退、憂鬱症、成癮症、抑鬱、自殺、攻擊及暴力行為等等。經過無數的研究證實 「#給予特殊精神益生菌可以平衡血清素以及調節壓力賀爾蒙,進而達到改善壓力或情緒相關的疾病症狀」。
在2013年歐洲科學家首先提出了「#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 這個新的專有名詞,並且給精神益生菌下了定義「一種活的微生物,適量攝取時,對有精神心理疾病的病患,會有健康益處。」💪💪
在亞洲,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 #蔡英傑教授 就從上千株乳酸菌中,以多種細胞及動物模式篩選而發現「精神益生菌-植物乳桿菌PS128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也就是「#快樂益生菌」,正式將益生菌由消化、免疫、代謝的領域帶進「神經與精神健康的領域」。
蔡英傑教授在不同研究中證實:給予「#PS128精神益生菌」能透過調節血清素與多巴胺來發揮其作用。像是,在母子分離憂鬰小鼠模式中發現,能夠 #舒緩小鼠的憂鬰行為, #改善類似憂鬰行為;在罹患腸躁症的大鼠實驗中,給予「PS128精神益生菌」,可以 #降低內臟過度敏感以及減輕疼痛;另外,「PS128精神益生菌」也能夠明顯 #改善類妥瑞氏症與巴金森氏症小鼠的運動障礙以及改善平衡協調。
由此可見,PS128精神益生菌除了最基本的益生菌腸胃保健功能之外,特別對於壓力症候群、憂鬱症、腸躁症、帕金森氏症、自閉症與妥瑞氏症等都具有舒緩改善效果,甚至也有取得歐盟、美國、日本、南韓、中國與台灣等多國專利。說是台灣之光,一點都不為過!
在全世界的文明病症人口比例迅速攀升的世代,#精神益生菌 可望可以提供世人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的另一種安全有效且無副作用的方式及契機,來達到輔助治療以及改善疾病的症狀,讓我們都有足夠的勇氣來對抗壓力及遠離憂鬱的危脅。❤❤❤
--
#微生物世界真奇妙 👉👉https://lihi1.com/44tbk
更多關於特殊益生菌的新知,俐岑下次再與大家分享唷!我們下次見~😘😘
妥 瑞 症 多巴胺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花花本身並非醫療相關人員,僅以同為患者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昨晚花花收到了一封網友的來信,內文主要詢問我現在是否還有在服藥,並且想了解思覺失調是否有遺傳的可能,因為網友與他的家人都有同樣的疾病。
=======
就我目前所吸收到的資訊來看,精神疾病有沒有直接遺傳的可能還不能夠肯定,可以知道的是家族中若有人出現精神疾病,其他家人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且越近親罹患的機率就越高。
但,並非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就一定會生下有精神疾病的子女,有研究指出,有精神疾病的父母生下的同卵雙胞胎,其中一人有發病另一名則沒有,因此精神疾病不能夠完全用基因來解釋。
我在十八、九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思覺失調與憂鬱症(後來演變成躁鬱症),直到我二十八歲的這十年間,陸陸續續都有為了治療疾病而尋求醫療的協助,從精神科到腦神經內科皆有我的就診記錄。
不論是哪一位醫師給我的說明與解方都大同小異,大概都是血清素濃度太低、多巴胺無法正常分泌因此我會容易感覺情緒低落,前額葉的功能異常因此會出現幻聽、幻覺等思覺失調的症狀。
:「醫師,這個藥我得吃多久病才會好?」
:「這些藥是用來控制妳的症狀的,什麼時候能停藥得看妳的反應;但也有很多患者停藥之後症狀又惡化,所以通常都還是建議一直吃下去避免復發。」
跟許多人一樣,我也曾經以為精神疾病就如同感冒,只要投藥把病毒殺光後就會痊癒並且產生抗體;結果精神疾病就跟唇皰疹一樣難纏,平常看似沒事了,但某天醒來時就發現嘴角又出現潰瘍。
"殺不死妳,但也不會放過妳。"
=======
看過自傳的讀者們都知道,使我對生存感到絕望的並非我的精神疾病,而是我一整個荒謬的人生;我多次嘗試自殺並不是想結束疾病帶給我的困擾,而是想停止我這場名為人生的鬧劇。
在多次嘗試自殺最終卻都失敗之下,我才正式接觸了改變我生命風格的 #個體心理學 (又稱 #阿德勒心理學) ,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品就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
當然,並不是看完書後我的病就好了這麼戲劇化,看書是一回事,吸收內容並且實踐又是另一回事了。實踐個體心理學的過程並不輕鬆,也很難堅持下去,不過這不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改天有機會再講。
針對來信網友的問題“思覺失調會不會遺傳”以及"停藥後會不會復發",我以停藥並且實踐三年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
一、精神疾病是後天造成的。
二、停藥後確實還是會復發。
=======
由於我本身是生父母不詳出生後被領養的小孩,因此我無法得知我的親生父母是否有精神疾病,不過我本身有生育兩名孩子,在他們身上也確實都有精神疾病的影子,他們兩個同時也都被確診ADHD。
在長子還很年幼的時候,我就能夠感覺到他是個多愁善感的孩子,我曾經很自責自己將精神疾病遺傳給他,直到我開始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明白,長子是被我一手帶大的(直到離婚之前),因此在他身上會看見我的影子非常正常。
"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這種家庭中變成模範和榜樣的作用,孩子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而然就把這些卑劣的行徑,比如竊盜,當成一種謀生手段。"(談犯罪性格是否與生俱來)《走出孤獨——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的教育,阿德勒認為個體大約在四五歲大的時候,他的性格就已經成型,而往後的人生也會遵循他的性格走出對應的人生型態。
在缺乏適當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但性格往“不安”、“多疑”等方向發展,長大後將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展出精神疾病。而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正是影響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若照顧者本身很情緒化,孩子也很難發展出正面樂觀的性格。
=======
與其說我把精神疾病的基因遺傳給我的孩子們,更合理的說法是,我把精神病患的生活型態,教給了我的孩子們,使他們習得這樣的生存模式,並且發展出會被社會認定為 #精神病患 的性格。
因此,即便罹患精神疾病,只要能夠提供給孩子穩定、安心且正向的成長環境,患者的孩子也可能終生都不會出現精神疾病。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才會被診斷為精神病患,既然如此又怎麼能夠在教養孩子上,做到完全不情緒化呢?
當然不可能完全不情緒化,正是因為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才能稱為人,不然跟機器又有什麼不同呢?
不論父母有無精神疾病,許多家庭的教養只會停留在情緒失控打罵孩子就結束;孩子犯錯是一回事,但父母打罵孩子也同樣不該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只會習得避免在父母面前犯錯,同時也會變得無法認同自己。
在還沒有獨力生存的能力之前,孩子必須仰賴照顧者才能夠得以活下去,因此照顧者對自己的評價會變成一種影響一生的自我認同。
經常被父母嘲笑、批評、否定或忽略的孩子,長大就容易變成缺乏自信、沒有主見以及疑心病重的大人,嚴重者就會演變成精神疾病,不論家族是否有出現過病史都一樣。
在教養孩子上難免會有沮喪無力、憤怒痛心的情況,與孩子間的爭執也在所難免,但只要在每一次的失控後,誠心地為自己的情緒失控向孩子道歉,並且跟對方說明自己為什麼會為此抓狂,孩子會明白是人都會有犯錯與失控的時候。
重點在於是否能夠從中獲得讓彼此變得更好的經驗。
=======
接下來,說說關於停藥後又復發的問題吧。
精神疾病是後天所造成的,在個體心理學中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精神疾病是個體自己所選擇的生存模式」,也就是說我會患病是我自己所選的,既冷血又荒謬是吧?改天再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接受這個理論的。
雖然是自己選擇患病,但患病之後對生理上造成的傷害也是真實且不可逆的;醫療研究證實缺乏適當生長環境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展會遠低於同齡的孩子,甚至會出現萎縮的情形。
大多數的生物都是在發育得差不多了才會出生,黑猩猩出生後不久就有活動能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抓住母猩猩,以及尋找奶頭自主進食;人類大概是所有生物當中最脆弱的一種,出生後不僅沒有任何生存能力,連大腦都只有成人的三成不到。
五歲大的孩子性格已經成型,這個理論並非阿德勒瞎掰出來的;剛出生的寶寶大腦雖然小,但是發展卻非常的快速,也因此出生後頭幾年的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才會如此大。
缺乏適當環境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得以健康的發展,甚至會停止發展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這也是為什麼精神病患停藥後又會容易再復發的原因。
如果可以選擇,相信大家都會想要有個健康的腦袋,不過我相信在現今的世界上,不論哪個國家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健康」的。
這些年來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我已經不會再執著於自己到底有沒有康復的一天這樣的念頭;正常或健康與否,都是人自己訂出來的標準,但這個標準的依據又是從何而來?
=======
與其稱之為「精神疾病」,我偏向於認為這是「個人特質」。認為是疾病就會想要去治療、去消滅;但若是個人特質,那就是怎麼去接受與面對的問題了。
停藥後的我,經常還是會出現情緒低落,或是躁症期間過度亢奮,去年剛接回兒子們後,暴漲的壓力也讓我的幻聽又多次重新出現;我明白服藥並不是為了治療這個病,而是像麻醉藥一樣,讓這個症狀暫時變得不活躍,但那不表示症狀已經不存在了。
學習個體心理學後也讓我明白,情緒的變化是我難以靠自己控制的,因為我的大腦負責控制情緒的部分,早在成長期間就已經受到不可逆的傷害;但大腦控制行為的部分顯然還算健康,因為我不會出現身體不聽大腦使喚的情形。
我指的並不是什麼情緒失控而打人這種不聽使喚,而是像妥瑞氏症那樣,因為大腦不正常放電而出現無法控制的肢體行為;情緒失控而出現的行為,實際上仍舊還是自己能控制的。
因此我能夠做到情緒歸情緒;行為歸行為。
當下的情緒低落是真的,也確實讓我很難受,但那並不會影響我去做該做的事情;如果我因為情緒低落而無法做任何事,在個體心理學的說法會是:
「為了不做某某事而不斷放大自己情緒低落的問題。」
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或許處理事情的效率與品質都會比較差,但我們也只是生存在一大群同物種間,在不傷害他人同時也不傷害自己為前提,讓自己過得好好的這樣就夠了,何必一定要達到完美才肯做?
所以,我的精神疾病從來就沒有真的康復過,我只是找到了和平共處的方式罷了。
⚠️補充說明:開始鑽研個體心理學時我還在服藥期間,當時我是在醫師的許可下漸進式停藥,身心狀況嚴重者切勿擅自停藥。
妥 瑞 症 多巴胺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Jess是一名來自英國的14歲美少女,樂觀開朗的她平時喜歡開直播,也會拍些抖音影片,而在這快樂的背影身後,有一個問題從小困擾著她。
她患有妥瑞症,會不受控的抽動及發聲,但這並沒有擊倒樂觀的她,反而讓她更勇敢、更積極的經營自己!一起來看看吧!
影片授權:jessjessjessu(https://www.tiktok.com/@jessjessjessu?sender_device=pc&sender_web_id=6823680892467185153&is_from_webapp=1)
IG:jessjessu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