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800年沒開過車坐在駕駛座
這天獨自駕馭小美載著女兒出去玩
開心快樂出遊,無比幸福
單腳一踩,風馳電掣時速開到150UP
那首保羅的歌-See You Again 迴盪在耳邊~
接著一個走神
畫面突然全暗
#而我就被夢嚇醒了
#妳以為妳在拍電影嗎
#原來只是在做夢
偶爾都會玩笑話的問小伊亞:馬麻開車把拔陪妳坐後座好不好?
小伊亞:我要馬麻陪我,把拔要開車
接著又是滿腹疑惑的眼神
心裡OS:馬麻妳會開車嗎?
#勞公還是乖乖開車做我們的車伕吧
#請小心開車
【‼開團預告‼】
哈樂維三輪平衡滑板車+MIT蛇板+ BB.Scooter兒童座椅
明天開團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剛升上大學,進入傳播系的時候,學長姐半開玩笑地說:「傳播系就是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生用!」。不過一眼往班級望去,能夠馬上感受到男女比的懸殊,也就是說畜生也才十根手指頭的數量可以拿來使喚而已。 求學時期有海量的拍攝作業,不論男女都有機會接觸各種職位的工作,從製片、編劇、導演,到攝影、燈光、美...
妳以為妳在拍電影嗎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剛升上大學,進入傳播系的時候,學長姐半開玩笑地說:「傳播系就是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生用!」。不過一眼往班級望去,能夠馬上感受到男女比的懸殊,也就是說畜生也才十根手指頭的數量可以拿來使喚而已。
求學時期有海量的拍攝作業,不論男女都有機會接觸各種職位的工作,從製片、編劇、導演,到攝影、燈光、美術,但出社會後,並沒有許多同學繼續留在影視圈、電影圈,女性的佔比看起來更少了,不如學生時代的比例,我在心中埋下一絲絲小困惑。
畢業後的某天,在我工作的新聞團隊裡,刊出一篇《男人的奧斯卡?女性入圍者從未超過四分之一》,資料上顯示,女性入圍人數最少的前五名是視覺效果、攝影、原創音樂、導演、音效剪輯,最多則是服裝設計、妝髮、外語片。實在與刻板印象毫無違和啊!最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以為會吸引以性別平權為主線來進攻留言的讀者,結果反而有不少「女性影視工作者低是正常現象,本來職業就有不同需求。」、「這沒什麼好爭辯吧。」的言論,完全喚醒自己差點遺忘的小困惑,我想知道,是職業需求、還是職場環境影響她們的選擇?她們現在又去了哪裡?
我開始跟拍仍待在影視產業的大學同學,與剛畢業(也許)即將踏入圈子的學妹,她們告訴我曾經的遭遇,包含因為女性身份不被信任的工作能力,「妳可以嗎?」、「妹妹拿得動嗎?」只是基礎提問,還有家人的擔憂、對未來的不確定、接案工作的不穩定、思考創作的動力。
雖然這部紀錄片是以女性影視工作者為出發點,但我並非想把問題根源一味怪罪給男性,我相信他們同樣會有他們碰到的難處,就像在片中主角身上看見的困頓,不全然是「女性限定」。影片後半部,一場平凡的大學同學聚會,我們畢業三年左右,不長不短,有人在媒體圈、有人在影視圈、有人在公關業、也有人做著毫不相干的工作內容。「誰明早五點要出班」、「哪個台立場誰買的」、「我們也是要吃飯賺錢啊」是老友間的娛樂家常,卻讓我感到微微的心酸、微微的無奈。
紀錄片暫時告一段落,我可能還無法找到完美的答案來解釋困惑、去解決問題。對我來說,眾人齊力完成一部電影、一項產品、一場展演,都是件既浪漫又了不起的事,就像裡頭主角說的:你只要喜歡,可以把事情做好,專業不應該被性別侷限住。
攝影:李昭妟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female-on-the-set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攝影工作坊
妳以為妳在拍電影嗎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媽,我曾對你說氣話,
我說我從小到大都聽妳的,
不論社團還是科系,
我有哪裡做不好嗎?
我全部都聽妳的,
唯獨我現在說我喜歡女生,
妳就不要我這個女兒了嗎?
那時我們鬧得很僵,
原以為母女關係就此變壞,
再也回不去了!
但妳還是在我最無助的時候,
給我一個擁抱。
媽,我愛妳,
謝謝妳願意包容我的好多任性,
謝謝妳願意和我溝通對話,
謝謝妳,願意讓我勇敢做自己。
這是我和媽媽再一次交換彼此真心的時刻,
今晚夫夫劇場第162篇《媽,可以給我一個擁抱嗎?》
歡迎你們來聆聽我們的真心話。
🏳🌈 導演/後製 Director |張維剛
編劇 Screenwriter|王盈堯(阿凱)
翻譯 English subtitle|DEAR BLUE
拍攝場地 Scene provided|宜蘭傳藝老爺行旅 The Place Yilan
🏳🌈 演員Cast(按出場順序)
施惠珊(母親)
林思穎(思穎) IG:ying_ice_lin
戴瑜萱(薯條) IG:taiyh_minnie
朱昶維(昶維) IG:jc_94321
吳鈺萱(Sandy) IG:sandy_wuuu33
🙏歡迎把這支影片傳出去,讓這支影片被更多人看見吧!
😍歡迎關注IG
夫夫之道➡️fufuknows
Leo➡️heyitsleo_kai
阿凱➡️eyo_wang
#出櫃 #劈腿 #反同
妳以為妳在拍電影嗎 在 劉仕傑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世界充滿奇妙的事。
前陣子,我看到台東蘭嶼椰油國小的小飛魚文化展演隊應邀要去波蘭表演,正苦籌三百多萬機票經費的新聞,當下想說,不如拍支影片幫這群小朋友募款吧!
我的起心動念很單純。波蘭跟蘭嶼,兩個都在我心中有著特別的位置。
2008年我剛考進外交部,那時很幸運曾經派去英國受訓將近一年。由於歐洲的廉價航空(budget flight)很方便,我逮到機會便跑去歐洲大陸看看走走,當時曾經造訪波蘭南部第一大城、全波第二大城(僅次於華沙)的Krakow。印象中Krakow是個美麗的城市,有許多可愛的餐廳跟酒吧,給我的感覺類似以前的師大夜市巷弄,帶有濃濃文青氣氛。Krakow最有名的當然不是文青咖啡廳,而是它鄰近赫赫有名的奧許維茲(Auschwitz)集中營。我當然也跑去看了,被納粹當年的殺戮震懾不已。也許是因為文青氣息跟集中營兩者搭在一起的衝突感,我一直對波蘭這城市念念不忘。2017年我回國擔任外交部歐洲司中東歐科長,負責的正是包括波蘭在內的中東歐國家,那時候心想,這也許是命運的安排,讓我可以更靠近波蘭一些。
而蘭嶼呢?說實話我去過台東幾次,但卻沒有去過蘭嶼。除了閱讀之外,我對蘭嶼最早的印象是王宏恩主演的「等待飛魚」這部國片。劇情很簡單,一個台北來的女孩跟一個達悟族的男孩,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片中有些經典的撩妹金句,例如:當手機沒有訊號,人們之間的連結正要開始(很有趣,多年之後帛琉總統雷蒙傑索也當面跟我說過類似的話,他當時抱怨帛琉小孩子現在一直在滑手機)。這句話的意思是,蘭嶼雖然沒有手機訊號,但人與人反而因為如此更加緊密。這部片的主題曲是阿妹唱的「海闊天空」,第一句歌詞是:到了世界盡頭,開始習慣了風。總之因為太喜歡這部電影,我一直對蘭嶼有著莫名的情感。
因為上面這些原因,當時看到小飛魚的新聞我就決定要盡自己的一份心力。我內心的盤算是,我自己的臉書粉專有兩萬多名粉絲,上次在台北車站跟菲律賓移工拍的影片有將近三十萬人觀賞,如果這支影片能有一半的效果,那應該可以幫的上忙吧?
於是,我上網查了總機,根據語音號碼轉接校長室,跟接電話的女士開始說我的構想,批哩啪拉我就講了二十分鐘。電話的另一頭聽起來和顏悅色,似乎頗為認同我的想法,還不忘跟我說謝謝。
「哎呦,不用客氣啦,我能做的很微薄,希望能幫上忙就是。啊對了,你們校長在嗎?我想親自跟她提我的構想」。
「我就是校長啊!」
「蛤妳是校長?我以為妳是校長室秘書,失敬失敬!啊妳怎麼自己接電話?沒有秘書嗎?」
「我們是小學校啦,所以沒有秘書。」
這就是我跟椰油國小校長陳淑雯的初次認識過程,很有趣吧!
接下來就是要拍片。找誰拍呢?我的想法是找一位在台灣的波蘭人跟我一起入鏡。透過朋友P的介紹,我找到了這位來台灣已經十八年且目前正在台灣教書的安娜(Anna)。
世界就是這麼小。我跟安娜約在北車見面,第一眼我就發現我們是舊識,原來在2006年時,我就讀於清大社會所中國研究碩士班,當時安娜以及一群拿台灣政府獎學金的國際學生跟著我們一起上課。這批學生很優秀,除了安娜來自波蘭外,另外還有來自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地的學生,到了期末我們一起用英文進行報告。想不到隔了十幾年,我們因為拍片計劃,而又重新聚首。
整個拍片的計畫從開始到執行大概一個禮拜,沒想到小飛魚的募款因為媒體幫忙報導,300萬的機票款已經順利籌到,這真是好消息!經過陳校長同意,我們決定影片照拍,但帳戶改為小飛魚的國內表演基金帳戶,作為他們平日的表演訓練用途。
帳戶資訊:台東縣蘭嶼鄉椰油國小代收款帳戶(台灣銀行台東分行)
代收款專戶帳號:023038294305
故事說完了,希望你喜歡這支影片並幫忙分享喔!
--
影片素材 | 小飛魚文化展演隊(宣傳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rYwV1nHuE&t=149s
--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Line : https://line.me/R/ti/p/%40jerryliu
Instagram : old_dog_chasing_ball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JerryLA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