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嶄新的一周,大家周末過得如何呢?
周末去了老年精神學術研討會,進修了很多豐富的主題:
額顳葉型失智症新知、LATE新型失智症、失智症存活預測模式等,其中我覺得跟民生最切身相關的應該是失智長者的信託規劃。
門診很多家屬會提到擔心家中失智長者的財務規劃,抑或是擔心自己未來如果失智無法管理自身財務該怎麼辦?
監護宣告和輔助宣告我覺得是治標的方法,指派輔助人或監護人來避免失智長者不小心"散財"。
但要怎麼化被動為主動?
經由當天廖一聰常務監事的說明後,信託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解決方式。
信託是由三方所建構而成:委託人(自然人或法人)、受託人(信託業者、自然人或法人)、受益人。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受益人可以是委託人自己、子女或是不特定的其他人。
信託可以讓自己本身對財產有控制權和建立防火牆,讓債權人不能強制執行或國稅局禁止處分,也讓自己的財產可以照顧到自己(老年的醫療、長照費用)和後代。
如果委託人成立自益信託且以遺囑分配信託受益權,委託人身故後財產仍在信託內由受託人掌控管理,財產就不會進入繼承狀態,預防一些家族紛爭。
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洽詢專家,再更深入了解如何透過信託規劃來保障和傳承財產。
#失智症
#信託規劃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108年秋季學術研討會
委託人的債權人對信託之強制執行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替一個當事人爭取他的權益,事情大致是這樣子的:
當事人是債權人,對方欠錢不願意還錢,因此一狀告上了法院。訴訟過程還算順利,證據足夠也清楚,很快的法院便下了我們這一方的勝訴判決。只不過,在調查財產時發現對方幾乎沒有什麼財產可以執行來填補我方的損失,只能先領著債權憑證,等著日後再去執行。
最近當事人來找我,說他發現對方名下似乎有房子,初步調查之後我們便再去進行一次強制執行程序。原本執行署那邊也準備開始執行,沒想到卻在過程中來了通知,告訴我們那棟房子被信託出去了,因此他們無法執行。
碰到這種「藉由信託來脫產」而不想還錢的行為,倒也不是束手無策,可以從信託法來處理:
🎸依據信託法第6條,「信託行為有害於委託人之債權人權利者,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
明明就有債務在身,卻還將財產信託(移轉)出去,這樣將損及債權人利益,在古早以前也是債務人愛用的脫產手段之一。
信託法做為民法的特別規定,好就好在不需要證明「債務人有惡意」。就算債務人不是惡意讓你拿不到錢,而是不小心把財產信託出去,一樣可以訴請法院來撤銷債務人的信託行為。
因此,在這個案件中就可以依照這一條規定去訴請法院「撤銷」那位債務人的信託行為,並且主張類推適用民法第244條來「回復原狀」,讓房產上的登記名義人回歸債務人,這時候再去執行,登記上寫的白紙黑字,對方想哭窮也沒有用。
🎸有些人可能會想:蛤?這麼麻煩?對方惡意脫產還要告這麼多東西,能不能叫對方出這筆律師費?
目前實務上似乎是沒有一個定論,有嘗試的空間。
先前有司法院解釋認為可以請求,但實務上,部分高等法院認為可以,其他則是不行,尤其是在第一審法院比較容易碰壁,可能需要上訴到二審比較有機會被准許。在之前我寫過一篇文【律師費能不能向對方請求】,也把連結分享給大家:
https://goo.gl/uwICsU
最後,面對這種情形,就得由當事人自己衡量訴訟費用支出與可以回收的債權,或著就是「不想讓對方賴帳」的一口氣,去比較值不值得訴訟囉!
委託人的債權人對信託之強制執行 在 財產信託是什麼?教你如何妥善運用財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委託人 的財產信託後便會成為受託人名下財產,若委託人在信託成立後產生債權債務關係,債權人不可對該筆財產進行強制執行。 信託關係存續性 透過信託機制, ... ... <看更多>
委託人的債權人對信託之強制執行 在 信託|不動產|贈與稅|新莊地政事務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信託 登記#產權保障#不動產 信託 登記新聞上我們可能會看到名人將財產 信託 給專業人士,定期分配財產利益給父母。 信託 指的是 委託人 將財產移轉予受託人, ... ... <看更多>
委託人的債權人對信託之強制執行 在 有害及債權者,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債務人所為之有償行為 的推薦與評價
信託行為如構成詐害委託人之債權人的債權,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按信託行為有害 ... 是於信託期間,除有信託法第12條第1項但書之情形外,對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