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自己很常被卡在一段爛關係的情緒裡面,二三十歲時卡在男女情愛爛關係反覆裡,和ㄤ相遇結婚後,男女爛關係終於停止,然後就卡在工作上爛關係中學習跌撞與輪迴。
我的工作「關卡」大都來自於合作的那個人無法勝任/ㄧ再搞砸。
第一次我會好聲客氣說,第二次嚴肅大聲說,第三次同樣的事又搞砸了,我就會(掉入情緒漩渦)發火生氣。
生氣。
我以前很怕我自己的生氣與憤怒大神,因為生氣後身體會出現幾種(可怕的)反應,小則胃痛,中則背部痙攣脊椎被拉歪,大則牙週開始發炎牙齒鬆動,曾經因此歪到45度(但我還是把這顆牙留了下來 現在好好穩穩的)⋯
大發雷霆的生氣發出來,或 忍到只要講到就會哭出來難過狀態⋯⋯不論是那一種,後來發現身體都會因此而生病出狀況。
.
昨天,好久沒痙攣到痛的背竟然又落背了⋯檢討這幾天的保暖和運動都有做到最妥善,不可能受傷冷到或扭到。
想想,應該是上週對外有證照內耍權威(但其實瞎到不行的事務所)大發雷霆,所造成的傷。
回顧這麼多年下來,我不講不問冷處理大多只成內傷破病,如果發了火還要承受二次對方的反應,族繁不及寫完,大約記得的有下面三種:
一:嚇哭(連夜逃走)
二:攻擊(明的對幹)
三:冷暴力(暗地裏耍陰)
不論是以上那一種,都無法ㄧ夕讓豬變成神,反而原本內火中燒後又多了對方給的明槍暗箭傷害。
是啊,發什麼火?
發火傷的是自己,雖然很明白,但爛人爛事不做進一步處理,這關卡可是會被宇宙大神安排一再的用各種(不可思議)的方法來挑釁卡關你的人生的呦。
週一早上班就來了幾個一秒惹爆我的(挑釁)訊息,已經聽到我腦中的杏仁核啪踏ㄧ聲立即站起來(要打人)的聲音,想秒回:你是腦袋有洞?還是聽不懂國語?⋯
這時,怒衝衝的腦中突然出現了一個聲音:來~跟著我慢慢深呼吸三次:-)
我乖乖深呼吸了三次。
用鼻子吸氣,嘴巴(大嘆氣)式的吐氣。
然後拿了(有魔法的)靜謐茉莉精油香水噴好噴滿/再幾個深呼吸,嘴角上揚了一點點🤏
.
開完公司一週例行早會後,用悠悠的速度,禮貌的文字回覆對方:「我們已經請其他專業人員幫忙處理了⋯」最後還給了對方一個深深的感謝,感謝他在此生扮演我的豬隊友這一題。
我覺得這個(折)磨了我幾十年的功課,好像有個解開繩索的聲音「喀踏」ㄧ聲~啊~忍不住要給自己一堆大大的讚讚:)
「深呼吸⋯這只是宇宙給你的考題之一罷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
撕去這幾天在辦公桌上的植物日曆時,瞥見上週五日曆上的這段話好美(是特別送給我的吧哈哈😄)
「認識自己就像做一道要寫很久的刪去法,我們一個一個刪去,透過認識帶來碰撞與排斥逐漸看到自己。」
#認識自己
#我就是會對錯的人過敏
#生氣是身心要自己具體做出行動改善
#我決定我的生活只留下對的人
#深呼吸這招超好用
#靜謐茉莉的魔法也威
#豬隊友
想想這是我們在地球人身體裡面一定會有的考驗,某天你應該也有機會被安排成為某神的豬隊友。
#不論是扮演豬隊友或神隊友的隊友都辛苦嘍 #謝謝
#好好生活
很冷,但我的心出太陽🌞
「威卡關係魔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威卡關係魔法 在 馮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威卡關係魔法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威卡關係魔法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威卡關係魔法 在 Re: [問題] 請問要怎麼修習西方了巫術? - 看板soul 的評價
- 關於威卡關係魔法 在 威卡關係魔法-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威卡關係魔法 在 宅大叔生活頻道033 - 譯者帶你讀"威卡關係魔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威卡關係魔法 在 威卡關係魔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威卡關係魔法 在 威卡關係魔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威卡關係魔法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Quote:
雖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一個「沒有」黃金準備的貨幣轉換為「有」黃金準備的,#幣值換算本身也基本沒有影響到購買力,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當時都有人信誓旦旦說四萬塊換一塊的過程使得他或他的長輩財產大幅縮水。
其實我是相信某些人的財產會大幅縮水的真實性,這就是理論和現實的差距,不要說七十幾年前,就是近幾年印度政府的換鈔政策,也是害慘了了一堆人,那些存了私房錢又不識字不能去銀行換鈔的印度家庭主婦,被迫在拋棄財產或曝光財產中二選一,許多 #賺黑錢或有洗錢需要的人,#由於他們真正的財富狀況不能曝光,也選擇直接作廢舊鈔。當年的老台灣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
簡單來說,雙方講的都對,#幣制的轉換沒有造成貨幣本身的購買力下降,但的確會造成某些人的財富縮水,只是造成財富直接縮水的,不是幣制轉換這個政策本身,而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基於他們各自不同的實際狀況,不能或不願參與到官方的貨幣轉換機制上來。
台幣「四萬塊換一塊」往事
所謂「四萬塊換一塊」,是指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下令將舊台幣以40000比1的比率折算為新台幣。
雖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一個「沒有」黃金準備的貨幣轉換為「有」黃金準備的,幣值換算本身也基本沒有影響到購買力,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當時都有人信誓旦旦說四萬塊換一塊的過程使得他或他的長輩財產大幅縮水。
其實我是相信某些人的財產會大幅縮水的真實性,這就是理論和現實的差距,不要說七十幾年前,就是近幾年印度政府的換鈔政策,也是害慘了了一堆人,那些存了私房錢又不識字不能去銀行換鈔的印度家庭主婦,被迫在拋棄財產或曝光財產中二選一,許多賺黑錢或有洗錢需要的人,由於他們真正的財富狀況不能曝光,也選擇直接作廢舊鈔。當年的老台灣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
簡單來說,雙方講的都對,幣制的轉換沒有造成貨幣本身的購買力下降,但的確會造成某些人的財富縮水,只是造成財富直接縮水的,不是幣制轉換這個政策本身,而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基於他們各自不同的實際狀況,不能或不願參與到官方的貨幣轉換機制上來。
長期的、間接的財富縮水,其脈絡就必須要上溯到戰爭末期。
戰爭還沒結束,各國其實已經在討論戰後怎麼整理貨幣的問題,對於當時人來說,他們主要參考的,就是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慘痛經驗。
由於一戰後,世界各國陸續陷入長期的經濟蕭條,各國為了消化國內過剩的生產,紛紛採取了貨幣貶值(脫離金本位)的方式增加其產品的競爭力,傾銷到世界各地,但與此同時,又在同一貨幣區域內(特別是殖民地與殖民宗主國),築起關稅壁壘。這個大家有志一同的作法,最終經過複雜的演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導火線。
例如日本,一戰為日本帶來戰爭景氣,但一戰後,日本經濟就陷入了長期低迷,他們也學著歐美列強將貨幣與黃金脫鉤,試圖以超貶的貨幣將貨物傾銷到世界各地,但日本人馬上遭遇困難,傾銷到歐洲或東南亞的貨物,遇上了關稅壁壘,傾銷到中國的貨物,則遇上了從五四運動以來的抵制日貨風潮。日本的菁英想來想去,找到了問題的癥結,認為之所以卡關,是因為他們沒有像英國的印度這樣廣大的原料來源與市場作為殖民地,於是盯上了中國東北,後來東北的腹地還是遠遠不夠,又再盯上華北。
這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演化成戰爭的邏輯鏈條。
二戰的侵略國,像是日本或是德國,在他們內部都有類似的「爭取生存空間」的聲浪,用來正當化他們侵略鄰國的行為,而且至少在他們內部輿論的語境下,都非常受到大眾乃至於菁英的認同。二戰末期,許多有識之士就非常擔心這樣的狀況會再度重演,於是催生了現在的WTO的前身GATT(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以及以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列頓森林體系,至少在表面上,就是為了防止各國在戰後再度競貶貨幣、高築關稅壁壘。
二戰結束時,各國都處於嚴重的通貨膨脹,由於戰爭時期大量印鈔,戰後怎麼整理貨幣,就成為最重要的課題。對當時的人來說,能夠參考的,就只有一戰後整理的經驗,基本上就是兩條路線,一種德國式的、一種英國式的。
德國的方法,說穿了就是「抵賴法」。當時的德國發行了以地產為擔保的臨時貨幣(Rentenmark),以「一兆比一」的比率回收戰時濫發的馬克,幾乎是等於將原先的貨幣直接作廢了,經過抵賴之後,最後再回到老辦法,以黃金作為保證發行新貨幣,再以一比一的比率收回Rentenmark,才算完成了戰後的貨幣整理。
相較之下,英國的方法,就是立刻回歸金本位制,實行通貨緊縮。依照當時的討論,如果通膨還算合理,則實行通貨緊縮來整理貨幣即可,但面對惡性通貨膨脹,不得已還是要採取抵賴法。
二戰敗戰後的日本,基本就是採取和一戰戰敗國德國一樣的抵賴法,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新円切替」、「預金封鎖」這些當時金融緊急措置令的關鍵字,由於舊台幣是直接承接日本時代的台灣銀行券,有人以為如果不拿舊台幣以四萬比一的比率換新台幣,還可以拿去一比一換回日圓,算一算賺翻了,殊不知,早在戰後第一時間,日本就已經使用抵賴法整理了通貨,在整理過程中,台日基本上是斷絕往來的,如果不是陳儀以舊台幣一比一承接了台灣銀行券,不用等到新台幣發行,這些舊幣在更早的1946年3月3日後就已經全部作廢。
陳儀承接日本人濫發的貨幣,大致上有兩個計畫。
一是當時中華民國的國幣「法幣」,正要進入戰後的貨幣整理階段,效果還未可知,陳儀希望等法幣整理完成、發行新幣時,再讓台幣回歸與中央一致。
二是陳儀打算用接收自日本的日產,作為整理台灣通貨的子彈,以當時的預想,基本可以扛下日本在戰爭中與戰後接管空窗期所濫發的貨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陳儀也使用了類似日本政府「預金封鎖」的手法,把日本在最後期所濫發的武尊千圓券鎖死在銀行裡,限制持有者所能動用的比例。
但陳儀沒有想到的是,戰爭最後期,盟軍對於台灣的轟炸所造成的破壞,遠遠超乎他的想像,這個轟炸是戰略性的,可以生產戰略物資酒精的糖廠,承受了毀滅性的破壞。陳儀以出售日產所得來整理貨幣,但後來為修復炸毀的工廠,又大肆舉債,僅僅台糖一家,1946年所獲得的貸款就相當於當年台灣省整年政府總預算的一半這樣的規模,在這段時期,對公營事業的放款正是台幣膨脹的最大因素。
但要說中華民國政府拿走了台糖的存糖,導致台糖不能正常盈利,所以才需要貸款進行修復,這是把當時真實的狀況顛倒了講。實際的情況是,早在中華民國尚未接管的空窗期間,這些存糖就已經被大規模掠奪至民間,而台灣糖業由於長期有日本作為保證市場,導致生產成本過高,欠缺國際競爭力,台糖送去上海賣的食糖,最後是在面對批發價僅一半的爪哇糖的競爭之下,大敗虧輸。當時的輿論還分為兩派,一是希望台糖趕緊轉型增加競爭力,二是希望中華民國政府實行關稅保護,讓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台糖的保證市場,台灣本地的輿論還是傾向於後者。
但糖業畢竟還是台灣經濟的命脈,在此情況下,修復糖廠勢在必行,也因為修復所需的資金實在太龐大,也排擠了其他產業修復,這中間的取捨,也導致現在台灣人對於官方「台灣的產業不必全都恢復」一說的誤解。
對於修復台糖所需的資金,這裡的「資金」,光是有台幣並不夠,向國外購買機器設備是要用美元的,而當年的台灣基本沒有什麼賺取美元的手段,要重建台糖,所需要的舊台幣廿多億是台灣銀行印的,但美元的部分,則是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先行墊支的,一共是500萬(時約舊台幣五億)。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糖的生產成本雖然過高,甚至早在日本時代,日本本土從爪哇進口食糖都還比從台灣便宜,但日本人還是選擇向台灣購買,因為這還是可以幫日本節省珍貴的外匯。
順帶一提,在台糖重建的過程中,美國是有表達願意提供技術和貸款,至今仍有不少人對於當年政府沒有接受美國的計畫感到不解,因為依照美國的計畫,顯然修復成本更低、時間更短,因此他們認為政府不接受,這中間必有貪瀆。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人並不去提,當年美國人提出的要約,是以大比例的股權移轉給美國做為條件的。接受這樣的條件,實為賣國行為。
從美國在當時國際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就可以拉回「四萬塊換一塊」的事情上。我們先談當年的中華民國在戰後整理貨幣時,所遇到的具體問題。
首先,雖然你的國家作為戰場,殘破不堪,甚至比某些戰敗國還慘,但你畢竟是戰勝國,你可以接收敵國在本國的資產、可以主張戰爭賠款,把復興的成本轉嫁給侵略國的國民,直接抵賴這大家心理上難以接受,且對經濟衝擊太大,不利於國共內戰的局勢,在此前提下,中華民國政府也承接了台灣銀行券、汪精衛政權的中儲券,並在戰後初期就開始以庫存黃金回收市場上過量的法幣,試圖穩定區域情勢。
第二是更大的問題。當時的中華民國和各國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就是隨著戰爭的進行,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黃金都集中到了美國手上,貿然採行金本位緊縮貨幣,金融必受美國支配,幣制也失去獨立性。為此,英國提出了凱因斯所設計的超國家貨幣「班科(Bancor)」作為國際貿易的清算工具,只是最終美國所主導的美元中心模式還是勝出,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這是戰後美元中心架構的開始,也由於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就很難避免國內資本大量出逃到美元的狀況,這一點連英鎊都扛不住,這也是大英帝國解體的經濟上脈絡。
為了遏止資金出逃,各國政府祭出更強硬的外匯管制措施,但這一方面限制了檯面上的正常經濟活動,另一方面也使得繞過管制的檯面下經濟活動收益更大。
1946年3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外匯管制辦法,規定凡申請結購外匯者,限於三個月內可以進口的物品。這個辦法的初衷,本來只是杜絕投機、防止資本逃避,但實際上除了讓檯面下的經濟活動更加蓬勃,在檯面上,也使得隨時隨地可以裝船輸入的民生消費物品大舉輸入,需要較長時間製造的生產設備反而難以順利取得外匯購進。
另一方面,美國所鼓吹的、表面上十分中性的禁止競貶貨幣、禁止關稅壁壘的國際自由貿易原則,實際上起到的作用,則是獨厚當時沒有受到戰火波及的美國本土產品,這一來一往,就是一個美國貨把本地的產業摧毀殆盡的局面。
本地產業被摧毀,除了國內生產不足,也更難輸出賺取外匯,外匯不足,就更難穩定本國貨幣匯率,本國貨幣不穩定,又加速資本出逃,為了遏止資本出逃所祭出的管制又進一步扼殺了本有競爭力的本國產業,這是死循環。這些討論,都見於當時的政府資料與報紙。
再來看舊台幣與法幣。
舊台幣兌法幣的官價一直都是被低估的,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現在居然所有關於這件事的討論,都是說這是便於國民政府掠奪台灣的物資,這也是把實際的情況說顛倒了。
匯率政策一定都是雙面刃,貶值有利於出口,這對於當時的台灣商人來說是巴不得的事。戰後初期,台灣的出口還是以米糖為主,在陳儀政權嚴令禁止米糖出口後,米糖仍然以走私的方式繼續外流至大陸換取相對被高估的法幣,並利用中華民國政府在戰後初期回收法幣的機制,將法幣兌為黃金。在當時,國民政府打算檢討舊台幣對法幣匯率的市場消息,還曾經直接造成金價下跌,而走私的目的地福建省的福州,也成為戰後初期全中國唯一一個居然米價會下跌的地方。台灣海峽走私有其季節性,在東北季風強勁、不利於渡海走私的冬季,就以囤積的方式暫時存放,這就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前,陳儀政權大規模查獲包括板橋林家在內的台灣巨商囤積米穀的歷史背景,只是這段「走私白米換取一箱箱黃金」的往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走私的主角從台灣商人改寫成了陳儀政府的官員。
光從貨幣發行量來看法幣與後來金圓券的崩潰,只能看到這個現象本身,卻不能窮盡這個現象背後的脈絡。除了貨幣發行量之外,市場對於法幣的信心,除了上述的幾個因素之外,當然還有戰爭的因素。
由於戰爭時期中華民國作為戰場,許多國土相繼被佔領,此時有多少法幣在國民政府控制區域內流通,是說不準的。事實上,在日本佔領區中,日本人也發行軍票、或以傀儡政權發行貨幣與法幣競爭,並以包含硬搶在內的各種方法將法幣強制集中,作為傀儡政權貨幣的發行準備、套買外匯,或轉過來向國民政府控制區域搜刮物資之用。而戰時國土支離破碎,法幣並沒有辦法有一個統一的發行,這也使得偽造相對來說更容易,偽鈔充斥市面,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戰後,國共內戰繼續開打,同樣的經濟戰一樣存在於國共之間,我們現在說國民黨以金圓券搜刮人民的黃金,事實上,早在1946年,內戰的另一方中國共產黨就已經開始在其控制的區域內,以其發行的貨幣強制收購區域內的黃金現貨。而同一時期,國民政府正在釋出庫存黃金回收法幣安定通貨膨脹。在這整個回收法幣的過程中(1946年3月至1947年2月),央行釋出了庫存黃金589萬盎司中的352萬盎司(即約167公噸中的100公噸;334萬市兩中的200萬市兩)。
轉折點發生在1947年1月底,國共雙方結束了一年多以來的打打談談,撤回談判代表,這被視為可能是內戰即將全面開打的信號,引發了資本瘋狂逃亡。由於外匯有所管制,除了美元、港幣黑市之外,資本要逃,當然就集中在政府還在釋出的黃金,物價劇烈波動,也引來了米糧棉紗等實物的短期炒作,甚至借錢來炒,這就是1947年2月,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的同一個月,上海的「黃金風潮」。
當時不只是民間,就連軍餉、公務人員的薪餉也都被各級主管挪用去兌換黃金,但你站在他們的立場,薪水發下來馬上因為黃金上漲貨幣貶值而縮水,那還不如跳下去跟著炒高黃金,沒準還能賺,他們也沒辦法。事實上也因為這樣的問題,有些地方政府乾脆不發薪資、改發實物。
黃金風潮所引發的物價上漲實在太過劇烈,國民政府於是頒布了經濟緊急措施方案,期間內禁止一切黃金外匯買賣、嚴打囤積走私,此時是1947年2月18日,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前十天。經濟緊急措施對於防止資本逃逸效果有限(一說黃金是大規模經由陸路運至廣州再轉香港),但經濟緊急措施對於舉債炒作、囤積居奇的商人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除了台灣,廣州乃至於各地都有投機與囤積商人破產、血本無歸的報導出現,這也就是二二八事件中,圓環緝私煙事件之所以引發民間如此巨大反彈的歷史脈絡。
順帶一提,即使是在此時,國民政府還批准了陳儀向中央申請的490億法幣的「肥料借款」,以解決台灣本地肥料短缺的問題。之前是有國際援助台灣的肥料,但援助的肥料根本不符台灣本地的使用種類,要轉售去中國本土,中國本土農民又尚未建立使用肥料的習慣,這個問題最終還是中央解決的。
無論是當時或現在,都有研究把法幣的崩潰原因簡單歸結為鉅額的軍費支出,只是我們現在隔了七十幾年回頭看,應該看得更清楚。戰後初期開始的布列頓森林體系,它最後崩潰是在1970年初期,崩潰的原因是美國黃金儲備不足、開始拒絕讓美元自由兌換為黃金。但這個體系,其實在更早的戰後初期,它也差點崩潰。
我們先來看崩潰背後的機制。
布列頓森林體系是一個以美元為國際貿易清算標準的系統,它是建立在美國巨量的黃金儲備以及承諾美元與黃金可自由兌換之上。只是這個黃金美元雙本位的系統,其邏輯缺陷(Triffin dilemma)也是非常明顯的:
簡單的說,就是美元的流動性與對美元的信心無法兼得。
其一,如果美國對他國出現逆差,他國將賺得的美元兌換為黃金,美國所持有的黃金減少,長此以往就會威脅到各國對美元的信心,這其實就是1970年代布列頓森林體系崩潰背後的機制;
其二,如果美國對他國出現順差,則他國的美元儲備就會不足,進一步對該他國對外貿易與通貨穩定造成嚴重問題。如果美國對所有的國家都是大幅順差呢?這個整體美元流動性不足的系統性問題,實際上就是戰後初期所遭遇的狀況。
此現象立刻對世界的局勢帶來了巨變。第一個出來大聲疾呼的是英國的首相邱吉爾,即著名的「鐵幕演說」,一般咸認這是冷戰即將展開的序幕。
戰後初期,美國或美國貨在區域利益上的絕對優勢地位,事實上不斷為共產主義者所謂「美國帝國主義」的宣傳提供素材,特別是在既有的反共政權被摧毀的國家,像是日本,更是迅速赤化。在此階段,布列頓森林體系的缺陷、美國在二戰後生產能力獨存的事實,都被當做了自由貿易本身的缺陷。看到這個現象的大家,特別是年輕人,想到的根本解決之道,自然也就是直接取消自由貿易。
要維持這樣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系統不至於崩潰,擺在眼前的明路,事實上只有一條,那就是美國對各國的直接援助,容忍美國在國際收支上的赤字來換取美元的流動性,這就是美援的基本脈絡。
由於美援在美蘇軍事對抗脈絡上的強烈連結,我們很容易忽略美援在經濟上的脈絡,乃至於將美援簡單當作一國能在戰後復興的唯一因素,而忽略了美元體系在更早的階段對他國的復興所造成的嚴重阻礙。
相較於美國的馬歇爾計畫在1947年就開始對歐洲的土耳其、希臘提供實質性的援助,美國對亞洲國家的援助則遲得多,要等到1950年韓戰爆發之後,這不是只有中華民國如此,日、韓亦然。這中間的時間差,正是本文「四萬塊換一塊」的事情所發生的舞台。
這個時間差的由來,還是要回到美國國內一直以來的孤立主義氛圍,即不干涉、不捲入他國衝突的基本態度。這個孤立主義傳統,使得美國政府,相較於干預歐洲事務,更難以說服國會去干預亞洲事務。甚至美國在二戰參戰之前對英國的援助,都尚且必須小心繞過國內孤立主義的反彈聲浪。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提過「四大自由」的說法,我們今天常常誤用其中所謂「免於恐懼的自由」,拿來要求政府積極與造成人民恐懼的事物戰鬥,殊不知當時這個詞的意思,實際上是呼籲各國裁減軍備:「不要再打了」。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美國政府也必須面對國內非常巨大的同情、甚至支持共產黨的聲浪。這些同情、支持共產黨的聲音,是在盛行於1950年代美國的麥卡錫主義的肅清之下,才逐漸消失。
順帶一提,二二八事件的討論中,經常有人引用的《密勒氏評論報》關於國民黨血洗台灣的報導,這則報導的撰寫者John W. Powell,實際上是原為美國戰時情報局(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OWI))的運用人員,他後來因為引述中共官員的說法指控美國於韓戰中使用細菌戰而被控叛國罪。
二戰後期,美國政府雖然在檯面上支持國民政府,但也以美軍觀察團(Dixie Mission)與中國共產黨的延安方面建立官方關係,這個觀察團是在1947年的3月11日結束,隔天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情咨文,要求國會撥款4億美元支援土耳其與希臘,使兩國不至於落入共產黨手中,一般咸認這是美國支持反共政權的開端。
現在台灣流行一個說法,認為是韓戰的爆發救了國民黨。這個說法並不確切,因為韓戰爆發和中國內戰,同樣都不構成美國干預亞洲事務的正當理由。實際上使輿論翻盤的分水嶺,應該是1949年8月29日蘇聯的核子試爆,這才是普通美國人民真正有感的因素,民間輿論開始歇斯底里,也造成所謂「紅色恐慌」、麥卡錫主義等現象。哪怕這些行為客觀上救了誰,本質上都是美國人的自救。
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下令將舊台幣以40000比1的比率折算為新台幣,有黃金作為保證的新台幣暫時穩定了下來,但事實上美元系統性的問題當然還是存在,長期下來新台幣的幣值還是不可能安定,這個系統性的問題的確是美援來解決的。但當時人並不知道,當各國復興之後,開始將賺得的美元兌換為黃金,最終一樣也導致這個系統的崩潰。
布列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國是以石油以美元計價來繼續維持美元的中心地位,這就是2001年宮崎駿導演的動畫《神隱少女》中,故事所發生的舞台「油屋」所影射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動畫中,大家以為自己追逐的是黃金,但實際上卻是以魔法障眼的廢土。
但那就是另一故事了。
威卡關係魔法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年初一大補帖
在大年初一的今天,和大家分享華人常見的鍛鍊阻礙,也就是卡關之處。當我們越有意識所陷落之窪地,就能一次次的慢慢地離開窪地,避免無意識地跌入。
-
最常在華人社會呈現的人格成熟轉化困境,就是沈淪在「受害者」心態中,對自己的受挫、受傷和受苦無能為力,有著巨大的冤屈和不甘,還有憤怒和痛苦。
因著這化也化不開的龐大情緒,有人受這樣的情緒叢覆蓋及淹沒,理性的調節及自我關照功能缺失,只能陷於不斷寄望有拯救者出現,用最快速及不費力的方式,帶他遠離現實世界,給予他最無微不至、毫無差錯的體貼照顧,並為他的人生背負起最大的責任,讓他不再痛苦、不再流淚、不再心傷、不再混亂失序。
另一種轉化困境就是,被困境擊潰重創下,也停滯在受害者心態上,但扭曲了內在受傷和挫折情緒,成為強烈的恨意和憤怒。在這樣的恨意及怒氣之下,個體已經無法覺察及體悟所面臨困境,能如何轉化成自己生命成長及提升的養分,反而陷落在無盡對這世界的報復、破壞,和攻擊。
人格成熟轉化歷程的耽溺和沈淪,會成為個體成長的阻礙,及過不去的關卡,讓個體在無限的負向循環中,漸漸地喪失生命能量和意志,進入一種無意識的自我放棄和自我折磨中,無法如實的走過,以提升自己生命的內在力量,真實的感到自我的茁壯。
以下的【轉化困境】整理和說明,可說是在華人社會中普遍可以看見、觀察到的,畢竟我們有相近的社會文化基底、生命育成過程、社會階層意識、生活經驗及集體潛意識。因此,在繞圈圈原地打轉的困境上,也有很類似的自動化反應和情感思維模版。讀者可以初步了解人格原型的歷練過程,為什麼有些坎老是過不去,到底是自己做了什麼?沒做什麼?或是怎麼想的、反應的,才會讓那些坎,不斷的讓自己陷落。
【天真者原型的轉化困境】
「不要告訴我這世界的真相,我只想活在自己的想像」
華人的社會,陷落在天真者原型的人並不少,主要是我們的家庭和學校,還有社會,傾向給孩子單一而單薄的世界觀和社會觀。我們害怕孩子接觸複雜,希望孩子維持在越單純的面貌越好,這同時也給家長和老師減少不可控制的焦慮。所以,在華人社會以控制做為保護的請情況下,大人不會讓孩子實際去認知他所存在的世界,以免他被污染或受影響。所以總是告訴孩子:「你的本分就是好好讀書就好」,或是「不要接觸太多外在世界,盡量留在家裡,和父母在一起」。保護及受控制,正是天真者活在不切實際的天真世界的原因,就像是被養殖在溫室裡的花朵,連一點靠自己調節溫度和濕度的本能都不需要。
因此,有些人可能已經長大到過了成年二十歲的年紀,甚至已過了三十歲自立的年紀,仍會以自己單純而偏頗的認知概念去設定這個世界,以及他和別人的關係,而非是真實的認識及經驗這個世界。
【孤兒原型的轉化困境】
「孤立無援的恐懼及不安,誰來救救我,不要讓我一個人」
基於許多人對這個世界有著自己主觀的、自我中心的、缺乏經歷的一廂情願的設定,因此,在面對比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時,許多人開始感受到強烈的衝擊、挫折和無助感,這些強烈的脆弱感受,使得許多人困在「受害」「受拋棄」「被拒絕」的驚嚇和受傷中,除了困在大量自憐和乞求被憐惜的情緒裡,許多人會在這個「孤兒」的人格原型任務中,耽溺於尋求一個可救助他、照顧他的拯救者,帶他遠走高飛,讓他終結龐大無助和受苦的失落情緒,重新回到渴望的愛的懷抱中。
這猶如跌到了,卻放棄站起來,而是在跌倒的地方頻頻哭泣,左顧右盼,希望能盼見一個同情他、為他走過來、為他彎腰,不論是牽起他手還是抱起他的身的人。越是渴望有這樣一個人出現(無論是拯救他的王子或聖母,還是為他奔馳而來的騎士),越是有這樣的一個胸膛出現,那麼耽溺困住的僵局,只會越拖越長。
【流浪者原型的轉化困境】
「原本害怕孤獨,卻在習慣了獨處和遠離後,回不去人群裡」
華人社會強調合群,或是必須要融入群體,為了求得群體的認同,人們通常非常害怕被群體排除或被團體排擠。我們對一個孩子的主流價值假定,就是要樂觀、大方、被大家喜歡、樂於和人交往,因此,在無意識中,華人家庭會從孩子很小開始,就灌輸許多在群體比較好生存的方式,拼命告誡小孩,也努力的叮嚀孩子要贏得別人的人緣,否則就是失敗、怪胎。
這樣的塑造和教養過程看似正面、積極,但在人生的歷程,若沒有經歷過孤獨的體會和獨處的挑戰,那麼一個人幾乎沒有機會離開旁人的眼光和價值觀,也就難有機會了解自己。
普遍來說,困在流浪者人格原型任務的人,有兩種情況:一是非常害怕進入流浪者的任務和關卡,害怕離開熟悉的群體生活,自己會無所事事、沒有目標和方向,因此即使現況讓他對於自己是誰充滿疑惑,也很痛苦長久以來聽命於人,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他還是迴避承認,怎麼也不想踏入鍛鍊孤獨、承接自己生命的力量。
第二種情況的困局是,走進流浪者鍛鍊歷程的人,在經歷非常長時間一個人的生活和漂流後,卻不知道如何再回到人群裡,和其他生命連結,以及找回再回到社會軌道的方式。這也是一種淪陷,無法從流浪者的鍛鍊,讓自己準備好再回到這個世界。
【鬥士原型的轉化困境】
「害怕衝突,太習慣討好順應,我沒有勇氣去對抗和戰鬥」
華人社會傳統以來父權主義和階層制度,讓生命從小開始,就必須學會順應權威和沒有個人自己的聲音,包括:意願、意見、觀點和感受。即使生活已經感受到極大的侵犯和剝奪,甚至剝削,為了所謂的「以大局為重」及「以和為貴」,許多人處於長期被迫壓抑和無聲忍受的情境,無法激起對應這個不公和剝奪世界的勇氣。
這個現實世界是包含殘酷的、勢利的,同時也有就事論事、在商言商的現實利益運作在內,不那麼的講究人情義理,也不是以家庭的互助互持的理念在運作。
因此,困在鬥士人格原型任務的人,通常有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現實面、勢力面的現象。同時,對於護衛自己的權利和利益,無法給予自己合情合理的認同和支持。時常會害怕衝突,而放棄訴求自己應當獲得的利潤和權利,而不斷的任人踩踏尊嚴,予取予求,同時有過於樂觀或太缺乏現實感,而在夢想實現的過程中摔落,受現實的教訓,而鬱鬱寡歡,無法重振自我。
【殉道者原型的轉化困境】
「掏空自我的人,漠視自己的需求、無限付出,卻仍填補不了虛空的價值感」
華人社會的殉道者人格原型的歷練,往往不是來自自己有十足的力量和把握,而身經鍛鍊,許多人,特別女性,是在非常小的年紀,就被推到「殉道者」的位置,彷彿要為家族的興盛獻祭,奉獻到捨棄自己的生命才夠。因此,許多人並無意識的淪陷在「殉道者」的人格原型塑造中,卻不是越鍛鍊越知道如何創造「助人自助」的道理,反而是過度付出到耗竭,不是生病就是崩潰。
這是殉道者最典型的沈淪,陷落在一堆的道德宗教的苛求,或是家訓規範的制約,要自己不斷的受沒有自我價值感的驅使,像無盡輪迴的一直以犧牲自己、漠視自我的付出,來換取內心所渴望,極度卑微的自我價值感和無私感。
這樣看似大愛無私的行為,並非真實的無私,而是因為恐懼被指責、被唾棄,也害怕面對內在強烈自責的罪惡感,而不得不符合的形象,或角色設定。
【魔法師原型的轉化困境】
「受黑暗面制服,自我誇大的以愛之名,行情感操控之實」
華人社會因為崇尚權威,有能力的人也都想要獲得受萬人愛戴的成就感和地位,因此有能力者,當走到魔法師人格原型階段時,很容易陷落在名聲的虛榮、地位和權力慾望的驅動,以自身的卓越能力,操弄及運作階層制度,為自己塑造自己的超凡地位,甚至誇大的自我吹噓,以讓信賴他或依賴他的人,為他供應和付出無盡的需求。
這是所謂魔法師的黑暗面呈現,是人性裡黑暗的勢力,因為無法掌控及節制自己的權力和名利慾望,而圖謀他人的生命福祉、利益,及侵犯他人的主體性,以「改造生命」之名、「消除災厄」或「實現理想世界」之名,行使操縱和控制心靈之實。
而另一種會遇到困局的情況是,對這世界抱持敵意和大量的怨恨,無法連結更大的,超越個人之外的世界或宇宙,來體認或領悟到生命的存在,都有無形的道和更大的智慧在牽引,身為人,我們需要臣服在更大智慧的安排下,領會生命的課題和鍛鍊,也才可能不會陷落在死亡是毀滅、除了自己以外別無依靠的僵局裡。
~以上摘自《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一書
-
蘇絢慧最新作品
《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
https://bit.ly/38GMERU
《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
http://bit.ly/2UqpGpR
威卡關係魔法 在 威卡關係魔法-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威卡關係魔法at Facebook. ... 在面對親密關係的結束時,無論出自雙方共識或單方決定,都會經驗到傷痛。即使在最佳的情況,也還是需要去處理並調整的失落 ... ... <看更多>
威卡關係魔法 在 宅大叔生活頻道033 - 譯者帶你讀"威卡關係魔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宅大叔生活頻道Soundon https://reurl.cc/XevLkD大叔們在疫情期間繼續邀到好友譯者邱俊銘,聊麗莎錢伯倫的新書" 威卡關係魔法 :強化愛情、財富、身心 ... ... <看更多>
威卡關係魔法 在 Re: [問題] 請問要怎麼修習西方了巫術? - 看板soul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phoebe1989 (菲比小精靈)》之銘言:
: 各位版大好,我大多都在這個版潛水,
: 今天浮出水面是要請問有沒有高人可以指導我西洋的巫術?
: 我是台灣人,深受了台灣宗教的影響,
: 我也相信媽祖和關聖帝君,因為我也有親眼見我他們,
: 尤其每次我去很多關爺爺的廟,都未狂打嗝,
: 我拜拜稍微彎腰的時候,也會發現他在摸我的頭,淨化我。
: 但是在我的靈魂裡,我又知道我自己是西洋掛的,
: 因為我曾經看過我的前世是西洋的一個女巫,
: 所以我也會一些西洋的東西,平常還好,
: 但只要我想我就可以做一些偏西洋的東西,
: 例如我每次被飄跟,我就會在我家大門口,用我的氣畫一個五芒星,外圍加一個圈圈,
: 奇怪的是,我畫得很簡易,可是每次行程的保護圈都會變複雜,
: 還會有一些咒文之類的文字圖案。
: 但是我如果想畫在紙上,我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想不起來!!
: 此外,我高中時曾有一陣子會突然失神念一堆類似咒語的東西,
: 高中同學也有在修行,她的靈曾經聽過我念,
: 要她告訴我那是一種西方的古老咒語,可是我要想還是一樣想不起來我念了甚麼,
: 只記得我自己念完,都會有一些效果出來,
: 有一次是念完咒語,我的氣突然就爆開來擴散出去;
: 有一次則是我念完以後對方圓約五公里外的所有靈體都感覺都很敏銳...
: 還有一次的月圓,我不知道念了甚麼,突然月亮的磁場就很強勁地往我身上灌...
: 我真的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
: 我沒有所謂的宗教信仰,但是我尊重我看到的"神明",
: 可是我心裡依舊在尋找一個皈依,在我看來那是偏向西方的,
: 能不能請有修行這部分的版大給我一點建議!?謝謝
首先,因為不是騙P幣,所以本文很危險可怕,閱讀前請確定自己心臟機能正常,謝
謝您的合作。
我必須說,有太多人對西洋巫術魔法抱持太多的想像空間。
事實上,很多相關的工作其實很『平常』,但希望巫術或魔法工作『很不平常』的
--無論是看起來的還是效果上的,但這種美好的憧憬只會讓你在學習這些東西上,更容
易因有色眼光或預設立場,變得更加的怪力亂神。
以上是開頭想說的一些話,並不是針對原po或是哪些團體或個人,但如果可以的話,
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稍微認真思考一下。
從你的文章中來看,你或許是個先天上感受性強烈的人,但我必須說這也同時有可能
是你具有自我彰顯慾強勝或自我認知過度的情形;畢竟,我只能從你的描述去分析,並沒
有什麼足以證明你是什麼樣的情形。
但,可以確定的是,你對西洋巫術並不瞭解,或者頂多從網路上搜閱過一些似真似偽
的資料,從你描述中『用氣畫一個五芒星』的段落我可以做出這種判斷,因為巫術上並沒
有氣的觀念,這是在newage後很多東西被拉拉雜雜的混在一塊談的眾多說法之一;在我們
巫術或魔法上,就算要去cast一個印記,它也不是用什麼氣去投射,而是藉由視覺化的技
巧將意識集中,用自身的精神意志(抽象的說法就是Spiritual force)去『架構』這個
印記;氣的說法以人來說是屬於生命的力量,而精神意志力則是屬於靈魂的力量(當然,
這點也很容易被許多人弄得很......莫名其妙),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而更簡單的來說,基本上如果以家的範圍去做一個circle cast,就不會有什麼被什
麼東西跟還要畫五芒星再怎樣怎樣的問題;circle cast很容易,簡單的做法只要針對投
設的範圍畫一個圓即可,但這必需要你的視覺化、專注技巧都熟練到一定的程度。
另外,我必須說,以平常人而言,要被飄阿什麼跟的,基本上並沒有這麼頻繁,很多
時候自我認定『我有易被跟的體質』這種情況反而比較危險,一來你的狀況不好可能是你
自身某個層面的問題浮現要提醒你某些事情,你反而把不舒服或怎樣的當作被飄跟或怎樣
這反而會造成額外的問題,要知道過去所描述的驅邪,以白話的說法叫作『排除、阻擋或
釋放負面影響力』,這種負影響力可能是飄,可能是來自他人的負面意志,也可能是你在
環境或是某些原因沾附到一些對你有不好影響的東西,或者是你自我的身心不平衡而自己
產生的負面力量,並不能全部都當作跟飄有關。當然,如果你真的有特殊的體質,且你本
身的確是女巫的傳承的話,試著為自己做簡單的草藥護符,這會對你有幫助。
接著,談談關於女巫傳承的部份。如果你『真的』是來自靈魂傳承的人,有追溯過『
真實』的前世紀錄,你應該會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個文化系統的女巫,又或者你應該有一
定的資訊可以自我追尋根源性的部份,而你也必須去做這項工作,因為這會有助於妳清楚
自身的狀況,以及回頭去重拾本來屬於你的東西;但,要知道現在所說的前世今生紀錄,
當中並不見得都是如此,也有一些是潛意識壓迫的訊息被表現出來所致,因此確定根源是
很重要的,因為從我研習至今,接觸到自稱有靈魂傳承的不下百人,當中除了女巫外,也
不乏許多吸血鬼、天使跟魔鬼......。
關於女巫的部份,其實也需要做一些說明。我們現在對女巫的印象,主要是來自於中
世紀異端審問期間許多關於女巫的描述,但我必須說,其中超過八成的部份是來自宗教迫
害扭曲而杜撰的,不可信以為真,中世紀的女巫大多是草藥師的身份,以及女性的異教徒
祭祀者,再更早之前基本上就是各個原始信仰文化當中的祭司,也因為信仰的原因會被當
時的人認為與常人不同,但要知道我們現在生活上的一些已知常識,在一兩千年的古人們
眼中往往跟神跡沒兩樣,而古人的一些描述也容易有浮誇的情況,或者受後人訛傳的情形
也時而得見,因此有時候可以不用起太多的想像。
而近代的西洋巫術來說,大抵可分為三類:威卡、薩滿跟新時代的薩滿。威卡的背景
是在異端審問後期,開始有一些反異端審問的思想產生時,這時開始有一些人站出來,聲
稱自己是來自隱秘的古老巫術一族的傳承者,而慢慢的產生巫術復甦的活動;但,說到底
,這些『傳承』其實也沒有真的是什麼傳承,因為當你比對閱覽一些相關的儀式資料後,
就可以發現當中參雜著不同系統、不同信仰的東西,也因此威卡系統下其實也有許多不同
的小派系;薩滿則是有傳承文化的,簡單的說,薩滿指的其實就是原始信仰的巫師,但不
同的文化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薩滿巫術,相同的地方大抵在於自然崇拜,以及一些自然物件
使用上的意義是近似的,然而實際去跟有傳承的薩滿老師學習的人其實不算多;至於新時
代的薩滿,其實就是一些新時代的研習者將新時代後的東西(比如他們常提的脈輪、能量
工作、曼陀羅之類的,當然這些東西跟原本文化的脈輪跟曼陀羅多少是有些不同的),與
薩滿巫術的工作方式或流程作結合,但對於重點在於跟自然建立連結的傳統薩滿巫術而言
,能否保留其意義與精神便是需要思考的部份。
回到正題,基本上我相信原po是真的想要瞭解西洋巫術的東西,但我必須很嚴肅的告
訴你,你對自身的一些想法,以及文章中描述的一些行為,其實是很危險的,尤其在你尚
未能夠確定或瞭解這些東西之前就選擇以相信的方式來一概接受之,好一點的狀況可能是
你在自我進修的過程中因為不明其本質與意義,以及忽略自我調整的重要性而一直渾渾噩
噩,壞一點的情況可能會遇到有心人士的欺騙,而得到一些不太好的經驗,而這是我身為
一個相關研習者及過來人給予你的提醒。
ps:其實我不太喜歡巫術跟魔法被拿來跟新時代放在一起談,因為新時代的東西其實有很
多是發展中的事物,很多人碰了以後思想就跟著飄飄忽忽的,而忘了自己的腳是採在
地上的;不過,新時代的思維著重在於許多不同觀念間的類同、整合以及打破過去一
些思想上或信仰上的牢籠,其出發點其實是很不錯而有趣的。
--
我垂蕩在鏡面彼岸 汝若仰望必無法透析我的唯美
當看不懂的 即為真實
https://blog.sina.com.tw/zeoka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1.98.204
※ 編輯: zeokar 來自: 118.231.98.204 (02/05 21:27)
... <看更多>